记得以前的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一个早晨,女儿乐乐醒来后,坐在床上望着窗外待了半晌。然后,她转向我和她妈妈,很自然但是认真地告诉我们:“乐乐在想一个问题。”这时,乐乐还不到2岁半。我觉得很惊讶,当然还有欢喜。思考,是一种可贵的人生习惯。她这么小,竟然也开始懂得用小脑袋瓜“思考”了。

但是,很多人认为会思考的孩子就是指那些能说会道的小大人儿,甚至担心孩子们的童真过早丧失。那我们的乐乐在思考些什么呢?问乐乐,她只是向我们甜甜一笑,于是,我们也就不再追问。她现在思考的问题可能很可笑。也许是今天要吃什么早餐,或者爸妈会不会带我出去玩儿。

这些只能算是思考的初级训练。毕竟那些生活中沉重的大道理和她还没有关联。虽然以后必然要面对,而且无法回避。这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不得不接受的结果。

但我相信,即使是现在,孩子的心里也装着一个好大的世界。他们没有预设地观看外界,得出自己最初的观点。望着乐乐的眼神,有时,我觉得自己一定是低估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与思考什么相比,怎样思考可能更为重要。我总在告诫自己,要让乐乐没有束缚地按自己的方式思索问题。这也是一种习惯的培养。

我们长大后才发现,在繁杂的成人世界里,在外界的体制与标准比个人强大得多的情况下,记住自己想要什么其实最为困难,也是最大的能力。因为我们已经树立了另一种习惯,总把别人的愿望当成了自己的,而忘记了人生的初衷。我会尽我的能力保护好乐乐心灵的自由。

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会思考,孩子才更会学习。

延伸阅读

父母教育孩子哪些事情不能做


下面我们来看看父母教育孩子哪些事情不能做

不要瞧不起孩子

“你这么这样笨啊!”每当这类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不要恐吓孩子

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不要贿赂孩子

有些父母许诺孩子,如果读书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东西,以此将刺激作为动力,这不是个好办法。这样的贿赂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不要逼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可不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答应妈妈的,怎么又不乖啦?”妈妈应该知道,许诺和恐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会起积极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许诺反而会使他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会使孩子口是心非。

不要过度保护和监督孩子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孩子自主能力的培养。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绝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父母不能对孩子脱口而出的话


爸爸妈妈对宝宝的爱是不容置疑的,但有时,我们倾吐爱意,却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方式。以下22句话,很多妈妈常常脱口而出,却并没有意识到这可能对孩子造成的困扰和伤害。

保护孩子的好奇与敏感

假如有天宝宝问你:“妈妈,为什么树叶都掉下来了呀?”

你不一定要回答:“这是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应激性、能生长、繁殖、由新陈代谢的特征决定的……”你可以回答:“因为树木在春天会萌发新的树叶芽,大树叶长大了就离开树妈妈……”

也可以回答:“你看树叶像不像北风和冬天的名片呀,树叶落下了,冬天就快要到来了哦……”

甚至可以回答:“妈妈也好想知道为什么呀,咱们一起去查一查书好不好?”

但是千万不要回答:“别管了,那和你没有什么关系,做好你的作业就行了!”

还有这样的回答也很蹩脚:“我不知道!”“我很忙,有空再说。”“你这孩子太麻烦了!真不让人省心!”假如你的回答是“不知道!”孩子觉得这是个有力的回答,明白这样回答就不会再被追究下去了,当她被问到什么问题的时候,也会不加考虑地回答“不知道”!

小结

妈妈必须鼓励孩子探索的心理,面对孩子的问题,回答不一定要专业科学,但可以如诗如画,最好是用一种让孩子自己也要思考的回答方式来答。

维持孩子的自律感

不要说:“哎呀你把这个掰坏了,爸爸妈妈要赔钱的!你没有钱赔,就要把你关起来!”

不能做的事情,是因为它不对。

小心不把玩具和器具弄坏,是为了保护自己保护家具、不造成浪费,而不是因为害怕有人看见要赔偿。

也许可以这样说:“看,宝宝知道这个不是玩具,从这个方向去掰它很容易断,如果弄断了,不仅难看,而且很容易把宝宝的手弄伤。”

“别采花,否则会把警察给招来的!”这么说等于告诉他,警察不在公园的时候,就可以摘花。

或者可以这样说:“你看,如果把花摘了,它就不好看,不完整了,宝宝懂得什么是漂亮的,什么是完整的,什么是完美的,对吗?咱们留着不摘,好不好?”

不要说:“听话!别把柜子弄乱,你怎么就不听话呢?不听我话我不理你了!弄得乱七八糟,你爸爸回来修理你!”

也许可以给孩子一个自己的柜子,放自己的玩具,告诉孩子玩过后要整理好,别人的柜子未经允许不能动。也不要说:“要是让人看见/抓住了,多丢人哪!”

不该做的事情不是因为“怕丢人”而是因为事情本身不正确。

小结

用“人治”的手段去惩罚,会让孩子从小到大都认为,不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留给成年人去做好了。

道德感的本质根源在于儿童天生的秩序感,但如果成年人把儿童对标准的认知变成跟随成年人的期待,孩子的个人意志得不到尊重,纪律和秩序感都是别人(爸爸、老师、班长、领导、警察等)强加给他们的,而不是自觉自发建立起来的,纪律就变成是在有人管束的情况下不得不遵守,不是发自内心领会和顺从的规则。那样培养出来的公民会不会在有权威人士监督管理的情况下就能遵守纪律、自觉排队、遵守交通规则;而没人看见的时候,就违法乱纪、争道争先、乱闯红灯呢?

维护孩子的幸福感

不要说:“我要丢掉你了,让狼来把你叼走!”

“你再不老实,护士就来给你打针了。”

“你再哭,保安叔叔就来抓你了。

”“你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不要说:“你爸爸不要我们了。”“如果爸爸和妈妈离婚,你跟谁?”

尽量别在孩子面前吵架,如果吵架了,让孩子看见你们和好,传递给他一个信息“别担心,爸爸妈妈还是一样爱对方的,”让他有足够安全感。

如果父母决定离婚,别让孩子选择父母,或是利用孩子作为夫妻对峙的工具,这对孩子来说是残忍的。父亲能替孩子们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爱并且忠诚于他们的母亲。如果实在做不到,也别让孩子见识大人间的争吵,平静平和地和他们述说事实:“爸爸妈妈由于一些原因不能住一起了,但是我们都永远爱你,一直爱你。”

小结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依次建立两个幸福感,首要幸福感(primaryhappiness)和次要幸福感(secondary)。首要幸福感是指孩子对自己的爱的完全确认,坚信有人永远无条件地爱自己。建立了首要幸福感,孩子就不需要随时在父母身边才能感觉到爱,开始走向独立。次要幸福感,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获取的快乐:游戏、学习、新获得一项技能、得到新玩具、得到一件新衣服,等。吓唬孩子,导致他害怕,影响独立性的形成——只是为了他更“乖”、更“听话”,更易于受你控制,于他的成长有什么好处呢?

给孩子爱,而不是物质的依赖

不要说:“如果你吃完这口饭,就给你买冰激凌。”

“如果你帮奶奶拖地,就给你五块钱!”

“若你考试得了100分,我就奖励你100块!”

“爸爸给你买了新的画画板,你看他多爱你!”

次序颠倒啦!爱不是以物质来衡量的啊,“啊?你不给我买?那你不爱我,我也不爱你。”

不要说:“你知道为了给你学琴妈妈花了多少钱吗?还不好好练!”“全身上下名牌,你还不知足!”金钱和知识,仅仅是消耗品,不是生活的唯一目的,我们喜欢名牌,因为名牌质量较好,令人穿着舒适,而不是用来穿上以后得意的——为了穿假名牌洋洋得意就更不对了呀。

犹如我们旅行的目的,是为了充实阅历和头脑,开拓视野,是为了提高品位和修养,多了解不同的文化和事物,多品尝各地的美味佳肴,让自己的胃口和大脑都变得灵活机动,并不是为了向人炫耀。

假如宝宝回来说:“今天学校的嘉琳的妈妈给她买了一个新的电动玩具!我也想要!”让宝宝明白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妈妈因为什么什么原因,现在不能给你买这个玩具。”

小结

研究表明,越获得充足爱的孩子,对物质的依赖越不明显。真爱不需要任何条件——宝宝成长也不需要。可以把奖励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获得——但不是许诺用金钱换来孩子乖/听话/勤劳/等等优秀品质。

激发宝宝对长辈的亲情

“来,给奶奶问声好。你怎么跑了!你怎么那么没有孝心呀!”现代的爸爸妈妈宝宝们,一部分和爷爷奶奶是分开住的,不像以前大家大户,一家9口。所以就出现有的宝宝和长辈的隔膜感,父母着急呀,宝宝怎么就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不亲呢?说教式大道理没用,需要一些技巧,激发宝宝对长辈的亲情与责任感。

比如:“宝宝是妈妈生出来的,你知道的对吧?妈妈很厉害对不对?”“妈妈/爸爸可是姥姥/奶奶生出来的哦!你觉得他们也特别厉害对吧?”让宝宝对爷爷奶奶心生崇拜之心。

或者:“爷爷奶奶年纪越大就会越来越弱,咱们得负责保护他们!”或者可以说:“待会儿到奶奶家,请你做一下小侦探,侦查一下上周爷爷咳嗽好了没,要是没有按时吃药,咱们得批评他!”

“怎么侦探呢?观察柜子和水杯,对不对?看看药有没有吃完了,有没有觉得药苦就不吃了,观察回来向我报告!……”他会觉得和你拥有了小秘密,很热心地去关注。

比方说:“我们要当好小警察,管着爷爷奶奶,不能吃太多肉/不能吃太多的糖……”

可以授权“我宣布,以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要归我们家宝宝管!”“爷爷奶奶的饮食要少盐少糖少油,宝宝负责调查监督”……老人当然会很乐意受管,宝宝也会很愿意去管的。

小结

儿童都是吸收性心智,喜欢模仿大人的举动,若你和长辈讲话轻言细语,亲热有加,而不止是客气,他们也会渐渐学会的。

孩子的3大坏习惯,父母千万不能纵容!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人的日常活动,90%都在不断重复原来的动作,习惯动作是潜意识,无需大脑思考,无需用意志去控制。

叶圣陶先生把“习惯”和一个人的“能力”联系起来:走路和说话是人人具备的两种基本能力,这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比如,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事物记下来的习惯,李四表达能力不好,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的习惯。

因此,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对习惯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认为:“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还清的债务,这种债务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这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我们家长应该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和熏陶,比如,生活习惯、待人习惯、阅读习惯、劳动习惯,等等。

关于怎样培养好习惯,育儿专家都有很多经典的著作,我不罗嗦了,也许以后会总结一些具体的实例。今天,我想说几个“反面教材”,不良习惯,对人的一生的负面影响也是难以估计的。

(1)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就要发泄情绪,甚至动手打人。

我们和几个朋友一起外出旅游,其中一个朋友的孩子5岁,仅仅相处了三天,这男孩的火爆脾气,让所有人都崩溃了!

看电视时,他说要看少儿频道,他妈妈只不过慢了一秒钟的时间,他居然抓起遥控器拼命往电视机上砸去,一边还撕吼尖叫;

吃晚饭时,他喝了很多饮料,他妈妈说不能喝太多,结果他居然一巴掌打在了妈妈的脑袋上,还理直气壮地哭喊;

朋友们一起打扑克,他想玩,就单独给了他和笑笑一副,谁知他不领情,非要玩大人的,一怒之下把整桌东西都掀翻了……

别人的孩子,我不会干涉。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提醒孩子的家长:必须尽快帮助孩子纠正恶习。

如果希望世界都围着他一个人转,一点愿望没有满足,就大发雷霆,那么将来长大到了社会上,肯定会撞的头破血流!当他遭遇拒绝、遭遇失败、遭遇挫折的时候,不会有很好的心态,去面对问题,更不能理智地解决问题。

要让孩子学会等待,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学会控制情绪。

(2)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事没始没终。

一个朋友的孩子已经8岁,上小学了,我带着笑笑去他家玩。他先拿出一堆拼图,和笑笑一起拼,当笑笑还沉浸其中,他忽然撒腿跑开,冲到房里,拿出一个奥特曼变形玩具。

笑笑抬头看了看,又低下头,依然专注于手中没有完成的活儿。

小哥哥哼哼哈嘿地比划了两下,又转身翻开抽屉,拿出一张碟,对笑笑说:“弟弟,我们看灰太狼吧?”笑笑非常冷静地说了一句:“不要三心二意。”让哥哥的妈妈瞠目结舌。

是的,笑笑2岁的时候,我就在生活中告诉他,做事情不要三心二意。朋友很烦恼,说她儿子一直就是这样,三分钟热度,没耐心,不能坚持。

现在上学了,老师也批评他不能集中注意力,总是东张西望,回家做作业呢,也很磨蹭,本来半小时能完成的事儿,他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会看电视一会打枪居然能折腾两个小时。

如果从小做事情就没始没终,长大以后可能很难成器,并不一定是干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即便完成再小的事,也需要一个认真投入和持之以恒的态度。

而且,不能专注,就意味着工作、生活没有效率,三心二意虎头蛇尾,也让人感觉缺乏责任感。

我让朋友先不要着急,她儿子显然已经养成了“习惯”,当务之急是帮助孩子纠正恶习,虽然改变很难,但是为时不晚。

(3)依赖性强,不爱思考,遇到问题就找妈妈。

这是一位网友妈妈向我发来的求助,女孩5岁。

她说,孩子的独立性很差,特别依赖妈妈,不仅仅是穿衣吃饭等自理能力,还有生活中其它方面,比如,画画的时候打不开彩笔盒,不会自己想办法,就是找妈妈;

玩滑梯和小朋友发生冲突,不会自己面对,就是哭着要妈妈;看动画片里提出的问题,不会自己思考答案,就是问妈妈……

独立,是一个人的良好习惯;爱思考,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习惯于依赖别人的人,心理上往往比较脆弱,不能承受风雨。

我们爱孩子,就要舍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走。我们能够拥有孩子多少年啊?有一种依恋,是为了分离!

几个建议: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要过于代劳、过于保护;交流的时候,多向孩子提问,提问,激发她的思考能力;鼓励孩子自己动脑筋完成事情,别忘了适时给一点启发;让孩子拥有成就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谁偷走了孩子的思考能力


夏天,孩子们在小区游乐,有孩子在荡秋千,有孩子在沙坑玩,也有一些孩子陪老人在一些健身设施边上玩。这时候,有一个男孩一溜烟地爬上了一根铁秆,原本这是固定拉绳器械的,他在顶上异常兴奋,大喊:“我最高!我最高!”。这英雄式的招唤,一下子将孩子们的兴趣调上来,另外的孩子一哄而上,争着向上。

这时候,有两类父母:一类呢,赶紧阻止自己的孩子参与危险另一类积极参与,想让孩子试试身手。

如果有父母组织一下就更好了:

比一比:谁爬得最快!

猜一猜:什么原因第一名爬得最快?

试一试:爬得慢的是否可以通过改变动作要领爬得快一点?

学一学:重力、摩擦力、体力、安全知识

往往平时你可能会抱怨辅导孩子的时间不够,但是其实平时生活充满了各学科知识,完全可以有机会利用孩子开心、兴趣的时候,一点一点积累,上课学习再遇到这些内容就不觉得枯燥了。

兴趣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积极的兴趣,可以使人充满欢乐,开阔眼界。

广泛的兴趣,使人精神生活充实,并能应付多变的环境。

持久的兴趣,可以丰富人的知识,开发智力。

兴趣是一个人走向事业成功的开始,有人总结世界上数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因素,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对所研究的科学事业内有浓厚的兴趣。无论是谁,持久地从事一项无兴趣的活动,不仅难以成功,而且有损身心健康。

要使儿童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就要善于培养、呵护、珍惜儿童的兴趣。千万不要轻易做孩子扫兴的事。

行动计划

我们不能替代孩子,但是我们可以做到:

尊重孩子兴趣

无论是在平时,当发现孩子兴致勃勃的时候,在安全的前提下,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随其所好,因势利导。

在日常我们给孩子增加课外兴趣班时,课外培训要建立在孩子有兴趣的基础上,这样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定不能盲目跟风,以功利思想为导向,不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和学习特点,尤其是对孩子极有兴趣,但并非社会上流行的一定不能扼杀,如果暂时无条件满足孩子,也要引导,否则,非但不能培养孩子的特长,更会造成孩子对父母的话产生逆反心理。

拓展视野,培养兴趣

孩子如果沒有机会接触世界上各种奇妙的事物,他们很难完全表现出对外界的兴趣。因此,父母就要创造机会,拓展孩子的视野。

比如,当发现孩子遇上了一些令他两眼发光的事物時,这就表示他对此极有兴趣,父母应鼓励他们去探索。

从中开发孩子的兴趣,因为爱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一些益智游戏也能激发孩子某一方面的兴趣,因此,父母要积极引导他从兴趣中进行探索与思考,从现时轻松地,快乐地学到更多的知识,明晓更多的道理。

对孩子的兴趣不闻不问,无动于衷,甚至责骂扼杀,则是做父母的大忌。

发现、珍惜好奇心

好奇心是萌发创造性的起点和火花,对事物好奇,才会产生思考和探索。孩子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他们对什么都想了解,都爱问个明白。父母非但要有耐心,而且要尊重个体。

例如曾有这么一个孩子,上课时,总是做自己的事情,思想一点也不集中,同学们做这个,他却独自一个人玩别的,甚至对于老师的话都没反应,父母则为他的“笨”、“不听话”而感到忧心重重。可是一位老师不这么想,经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这个孩子有他自己的特殊兴趣,和不同一般的好奇心。比如他关心的是到底是水泥地滑,还是打蜡地板滑?是水泥地的摩擦力大,还是地板的摩擦力大?教师就有意识地对他进行诱导性地教育,充分肯定他的好奇心,并鼓励表扬孩子爱思考的精神,慢慢地,他不仅更加喜欢思考与探索,还积极配合班级,配合老师。可见,孩子的如果受到肯定和鼓励,孩子便会继续探索、思考和学习;要是受到压抑,就会丧失自信心和探索的兴趣。 

亲子对话 用孩子的方式去思考


诸多家长表示和孩子沟通很吃力,表达出的意思孩子不理解,有时想用孩子的方式和他们对话却反被孩子嘲笑。家长和孩子相处、交流起来为什么会有隔阂呢?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享受亲子对话的乐趣呢?

孩子的世界是清澈透明的,简单思维的他们往往难以理解家长的语意。世界上最好的沟通本应是自己最亲的人,但为什么有时亲子间往往是相无比亲密,但相处、沟通起来却有隔阂和代沟呢?其实,有时孩子的确是听不懂你的委婉之语,而有时候孩子听懂了只是他不接受你的说法,因而和你站在对立面上。怎样才能让父母的话进入孩子的内心深处?家长应该要懂得用他那个年纪的语言有效地交流,这样你才能很好的享受你们之间的情感对话。

用孩子的方式思考

当你试着用适合孩子年龄的语言来解释一些事情的时候,试着把自己放到你儿子或者女儿的位置上找到最好的交流语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听听你的孩子他们平时怎么说,然后使用他们的词汇。

不要以为这个很简单,我们总尝试去猜测孩子想什么,他们小小的脑袋里总是有很多天马行空的东西,但我们成人往往已经固化了思维,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和思维方式,因此想要真正地像孩子那样思考,还真需要家长们多用心观察孩子,多向孩子取取经呢!

让孩子提问

日常的亲子谈话大多是大人一直在做主导,无论是填鸭式的教导,还是灌输式的经验教育,家长难免滔滔不绝。其实孩子真没听进去多少东西,几乎只是你在自说自话而已。

不妨让孩子掌握谈话的主动权,在这过程中你发现你得到一堆“是或不是”的问题。这不仅能够缓解你思考用什么词语来跟孩子交流的压力,同时也能让你了解到你孩子的成熟度,掌握他们已经学到了哪种类型的事情。这些都有助于你将来在向你的孩子解释其他事情的时候使用最恰当的词语。而且提问式的沟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这让孩子学习得更多他感兴趣的事物,而不是你认为他感兴趣的事物。

小宝宝喝完水将玻璃杯子随手放在地板上,妈妈继而一串“连珠炮”:“以前就跟你说过喝完水的杯子要放在桌子上,这样放在地上很容易踢到洒出水或者打碎杯子。”这句话的信息量真大!思维简单的小宝宝绝对不能理解你这事所谓的前因后果,所以别把他们要理解的事情弄得太复杂,尽量把事情说得越简单越好,不然他们是不会明白的。

其实有些时候简单的动作会比语言来得更有效。比如你可以牵引宝宝的手去把杯子放在桌子上,然后给他们轻声提醒“把杯子放在桌子上”简单的话语简单的动作更有效哦。

看看他们的书

你有没有留意过你孩子喜欢看哪种类型的书?哪种类型的电影或者音乐?如果你细心观察,你可以通过孩子所处的环境来感受他们的语言。

对你孩子的业余爱好和兴趣感兴趣,不妨尝试融入他们的小圈子,读读他们的书,和孩子一起唱他喜欢的歌,陪宝宝一起看他最爱的电影或者卡通片,找到更多的机会去亲近他们,站在他们的角度看看他们眼中的小世界,如果你做足这些事情,使用适合孩子年龄的话最终会变成你的习惯。

巧借“东风”

由于代沟的关系,有时跟的你的孩子交流起来会有些困难。但你可以丰富交流的材料,比如通过利用学校生活、老师帮助甚至一些视频来帮助拉近你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当你试着向你的孩子解释一些事情的时候,用学校发生的事情或者假设学校的情况来帮助你的孩子理解你要说的意思;老师每天和孩子打交道,已经了解怎么有效的和孩子进行交流,所以你可以多向老师取取经;你还可以借助万能的互联网,将你想要说的道理、知识通过相关视频、材料来给孩子更多的感性认知。这些方法都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你想要表达的内容。

教育孩子父母绝不能说的3种话


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父母总是喜欢用吩咐口吻,或者是孩子间的对比来驯服孩子,或是解决孩子间的一些纷争。殊不知这种惯用的方式,其中正深深伤害着孩子,并对其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

第一种:“你是姐姐,要让着妹妹。”

点评:很多父母以为这样说,就可以解决孩子之间的纷争。那些已经为人父母的,回想自己的童年,好像从小就是接受这样的教育,以为做哥哥姐姐的就应该让着弟弟妹妹,就算大的一方心里有什么不满,也只能逆来顺受。其实解决孩子纷争的关键不在于他们年纪的大小,“公平”才是最重要的原则。父母应该换一个角度,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有爱护弟弟妹妹的责任,而不是一味没有原则地让步。

第二种:“哪个乖就爱哪个。”

点评:家长不要以为对孩子这样说,就能把孩子驯服得服服帖帖。“谁乖就爱睡”反而会向孩子灌输“爱是有条件”的错误观念。父母让孩子觉得,只要表现好些、行为乖些,父母才会爱你一些。长辈这样的心态,会在不知不觉间加剧孩子们的竞争,为了争取长辈的爱,遮掩自己的真性情,以各种方法来取悦长辈。一些自信不足的孩子往往会认为长辈的爱不可靠,愈加自卑。

第三种:“弟弟一个人,快去陪他玩。”

点评:这种命令式的吩咐,只会令孩子反感。试想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做自己的事,可父母的一句话,孩子就要放下自己的事去陪弟弟玩,孩子当然会感到扫兴。即使孩子陪弟弟一起玩,也未必出自真心。相反,年长的孩子会觉得父母只顾及其他孩子的感受,却不理会自己,这样无形中可能加深兄弟姐妹间的隔膜。

对于孩子不能做的事父母一定要坚定立场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让他们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在教育时我们不应该对于孩子过于苛刻,但是涉及到原则的问题一定要坚定立场,严肃的处理,这样孩子在下次发生同样的状况时才不会再犯错。在做危险的事时防患于未然是最保险的,要坚决制止把手捅进电源插座里、玩火柴等危险行为,更不要让孩子从阳台上开着的窗户里扒身外探。一旦发现孩子这样做,成人绝对不能姑息纵容,要立即果断地说“不可以”。超越规则时孩子需要一定的规则,这既能让孩子明确是非对错的观念,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倘若你平时要求孩子吃完饭后才开电视,但是今天他 就是不好好吃饭,而且还非得看动画片,那么这个平日里他一直遵守的规定就不应该有例外。否则,这个头一开,以后他还会这样反复要求。规则就是要养成和加强孩子对行为的调节能力,这样他才会和同伴进行合作和游戏。推卸责任时即便是再小的孩子,都知道犯了错误是件令他害怕的事情,他会为了逃避惩罚而推卸责任,乃至说谎话。这时,大人就要对他的这种行为说“不”,告诉他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本网站小编总结: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并不是要照搬别人的模式,只要我们掌握基本的原则就可以了。在生活的磨合过程中,我们就会逐渐找到自己的定位,从而更好的教育孩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