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具体了才好用,可是越具体的方法适应的范围越窄。只企求具体的方法而不追求对教育更深的理解往往徒劳无功,因为家庭教育毕竟比刷盘子更需要灵活运用。缺乏对教育基本的理解,告诉他们如何做也是无用的。

孩子身上的问题往往源自父母头脑中的问题,父母头脑中的问题不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也无从谈起。不会思考和功利心态是大部分父母的致命伤。所以,我们注重教育方法的探讨,更要注意教育智慧的启蒙。

智慧一懂得孩子需要什么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孩子怎样才会“好”。如果说“好”意味着成功和幸福,那么,孩子需要具备什么素质才能争取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呢?

许多父母把教育目标锁定在“考大学”上。事实上,并非只有上大学才有机会,也并非上了大学就一定有机会。只注重学历的追求,实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健康的人格、积极达观的态度、适应环境和把握机会的能力才是人生幸福的最基本的保障。

智慧二懂得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不必刻意观察,孩子就感受到我们太多的东西,不必刻意模仿,孩子就模仿了我们太多的态度。我们想要怎样并不重要,孩子从我们的行为中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才重要!在孩子面前,我们不应该不加思考地生活和做事,我们必须小心,必须考虑自己这样做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智慧三懂得该怎样去做

知道做什么,叫做有方向;知道怎么做,叫做有能力;没有方向,努力和速度没有意义;只有方向,没有方法,方向本身没有意义。

父母并不好当,但是必须当好。凡事都有解决的办法,我们不可知难而退,必须探究如何解决。请参看“没办法的时候怎么办”部分。

智慧四懂得做人就是做父母

既然教育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够更好地生活,那么,生活就是教育的方向。我们在生活中需要的,就是孩子将来需要的;现在考验我们的,将来也会考验孩子,我们面临的烦恼、挑战和机遇,将来孩子统统会面临,虽然时代气候不断改变,但是与人相处、消化压力、抵抗惰性和软弱、克制欲望、自我推销、打开局面、把握机遇等基本问题是亘古不变的。我们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不仅为孩子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更传递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态度,所以,我们做人的时候,也是在做父母,我们生活的过程,无时无刻不是对孩子的教育。

父母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是家庭教育成功最重要的条件之一。父母通过对孩子提出要求以及朝夕相处,无时无刻不向孩子渗透着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价值观和人生观决定了孩子的人生方向和感受世界的方式。

生活中,父母通过自己的做法给孩子示范,根据孩子面临的具体情境向孩子提出建议和要求,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家庭氛围和生活环境,以此来实现对孩子的教育。所以,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

智慧五怀有“成长意识”

从孩子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生活就开始因孩子而改变,有些人变得出乎意料地好,有些人变得意想不到地糟。孩子带领整个家庭一起成长,孩子成长的方向是长大,大人成长的方向是父母。我们期望孩子健康成长,我们自己也要有“成长”意识,父母是“学”着做的,不可能一开始就会,不可能很快就会,做父母的本领要慢慢练就。有了这样的成长意识,才不会患得患失、自怨自艾。

智慧六懂得自我怀疑的必要

我们眼中的孩子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对孩子的理解缘于我们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方式,这并不总能靠得住。

懂得自我怀疑,防止固执己见,抱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态度,时时谨慎,用更为多元的方式感知孩子,会开辟全新的亲子关系和教育境界。

智慧七教育是帮助,不是塑造

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成为他本来可以成为的人。智慧父母懂得和孩子一起观察和发现孩子的天性。假如孩子比较有心计、企图心强,那么这个孩子有可能成为某个领域的杰出人才,但是也容易因为心事太重而承受压力,遭受挫折;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帮助他实现自己的目标的同时注意劝诫孩子不要被自己的抱负所累,人生不可能完美,要学会取舍和放下。假如孩子是个乐天派,什么事情都不放在心上,那么这样的孩子获得快乐会很容易,也不用担心他会钻牛角尖,但是很容易不思进取,不学无术,将来生活在一个较低的社会层次上;这时我们就要帮助孩子树立一定的进取心。

很多父母常说:小孩子都一样,哪有这么复杂?这是一种“外行”的表现。人是生而不同的,各有所长和所短。有智慧的父母会帮助孩子扬长避短,但前提是先要发现孩子的所长和所短。孩子不是一块任我们随意雕刻的石头,而是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天性的个体,做父母的责任是帮助孩子发挥他天性中的长处,克服他的短处。遵照孩子的天性进行帮助,就会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而忤逆孩子的天性,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塑造,就会像螳臂当车一样自不量力。

智慧八懂得教育的界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所以,每个人对孩子的教育必然也有自己的局限。因此我们要给孩子保留他们吸收新的思想的空间。

家庭教育的意义十分关键和深远,但是家庭教育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全部,除此之外还有同龄人和学校的影响,孩子真正的成熟还需要离开家庭后在独立生活中探索。

对于孩子,永远有很多事我们无法知晓,永远有很多事我们无法左右。我们只需要懂得自己应该做什么,并努力做到最好。放下多余负担会让我们一身轻松、满怀信心。

上面列举的8个教育智慧你都掌握了哪几个?为了做一个好父母,赶紧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吧。

zj09.com小编推荐

宝贝即将入园 如厕技能需掌握


九月就是宝贝们入园的时候啦,很多妈妈都开始担心宝宝在幼儿园中的生活。只要在入园教会宝宝一些基本生活技能,那么上学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在这其中,如厕能力就非常关键。

1.准备儿童专用马桶

对于一般马桶,孩子可能会觉得太大而好不适应,既然如此,不如给孩子买一款儿童专用马桶。你可以让孩子现场时这坐稳,这样方便他日后长大了就可以使用大人的坐便器了。

当然,建议你带着孩子一起上厕所,这样孩子就可以观察你是如何如厕的,这样他就开始愿意去尝试。能和爸爸妈妈一样做同样的事,对于宝宝来说是一种鼓舞也是一种乐趣所在。不要选择那些花里胡哨的儿童马桶,这回让孩子以为这是玩具,用来玩耍的。

2.经常鼓励宝宝

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尿裤子是一件常有的事,你不可以将一些高难度的事强加于他们身上。因此,当孩子尿裤子时,不要给予他太多的责备,相反应该经常鼓励他,告诉他,以后想要尿尿可以先到你的小马桶中尿完再回来玩,不必要憋着。

3.提示宝宝尿尿

如果不想让孩子尿裤子,最好定时定点提醒她尿尿,比如你可以告诉孩子:“每天早晨起来,宝宝第一件事就是尿尿和拉臭臭,如果想要尿尿就去找马桶。。。”或者在午休前,晚上睡觉前都提醒孩子,让孩子形成尿尿的生理点。

长久下来,你会发现每每早上,他就会和大人一样冲向马桶,自主尿尿或者拉臭臭了。

父母需要为孩子做好哪些入学准备


要上学了,孩子高兴得又蹦又跳,爸爸妈妈却有点不放心,上小学毕竟不同于上幼儿园,孩子能否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呢?而且,最关键的是,孩子能否学得好、学得轻松,将来有所成就呢?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现在孩子入学,该怎样开个头呢?

所以,入学确实是一件大事,它会引起孩子在生活习惯和学习活动上的一系列变化,必须认真对待,做好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孩子入学后身心健康,使他顺利地适应这个变化。

1.培养激发孩子旺盛的求知欲

每一个孩子都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对自己不明白的事情总爱问个“是什么?”和“为什么?”这就是求知欲的表现,父母宜早因势利导,在孩子发问时启发他动脑筋去想一想,自己寻找答案,必要的时候给予帮助,解答他的问题,满足他求知的心理要求,可以激发起学习的兴趣。要用名人成长的经历,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去诱发孩子探索奥秘的愿望。比如,爱迪生怎么会成为世界发明之王的?飞船为什么会升到太空中去?南极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要远征南极?……当孩子急切地想要了解这些奥秘,渴望学习这些知识时,父母就要不失良机地诱导孩子:你上学之后,老师会给你讲许多知识,告诉你许多新鲜的事情,让他向往学校。

学校是孩子将要获得知识、度过宝贵学习时光的地方,只有教会他热爱这个地方,他才会在那里安心、愉快地学习。父母先要以高兴的心情向孩子描述学校生活和有趣的学习活动,给他讲师生深厚情谊的故事,使孩子产生温暖的感觉,最好爸爸、妈妈给孩子讲讲自己小时候上学的情况,向孩子介绍学校是干什么的?学校里都有谁?学校有哪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老师讲课的内容是如何有趣……吸引孩子、诱发孩子急切地想走入学校大门的心理。

教师是孩子智慧的启蒙者,要在孩子入学之前就形成对老师良好的印象,父母要尽量详尽地向孩子讲述老师的光荣职责,讲讲自己从小如何受到老师的亲切教诲与培养,以及自己对老师的无限留恋之情等,在孩子心中树立起老师和蔼可亲、庄重严肃、知识渊博、热爱儿童的第一印象。千万不要用“老师”去威胁和吓唬孩子,比如说“不听话就交给老师去管!”“上了学,老师就会把你……”“老师才不会像妈妈一样对你呢!”或者贬低老师的作用,歪曲老师的形象,这都是不对的,如果孩子对老师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和误解,就会影响他人学的积极性。因此,父母本身首先要以尊师、爱师的榜样去诱导孩子,才能使孩子尊敬和热爱自己的老师。

这样,就能使孩子向往学校生活,为自己即将入学感到自豪。

2.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毕竟是一个大转折,在没有适当的入学准备,在进入小学后将会出现一系列不适应学校学习环境,因此,我们在孩子入学前应加强对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教孩子记住自己和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门牌号码、父母工作的单位等,以备不时之需。

要让孩子懂得一些简单的常识,比如一天有上午、下午和晚上的区别,上午几小时?下午几小时?几天是一周?一年有几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等等。又如吃饭前饭后不可急剧奔跑,运动后要喝开水,定时大便,便后洗手这类卫生常识也应让孩子知道。

还要教给孩子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比如听见预备铃进教室坐好,上课专心听老师讲课,需要发言先举手,得到老师许可再说话等等。有心的家长把这些常规编成故事讲给孩子听,使孩子很容易就记住了,对孩子入学后适应学校生活很有帮助。

孩子入学前就要着手训练他的生活能力,比如:①能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即集中精力做任何事:②在学习活动中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③能做自我服务性的劳动:漱口、刷牙、洗手、洗脸、控制大小便,会穿脱衣、裤、鞋、袜,会叠被子、收拾书包等,这叫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还要学会简单的服务性劳动,如开关窗户、扫地、抹桌子等。④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合理安排时间,完成作业,做事有条理。⑤为了学习的方便,要教孩子使用剪刀、糨糊,会使用削笔刀等。⑥孩子学习自己整理学习用品。

为了孩子生命的安全,必须教育他懂得交通规则和遵守交通规则,如知道红绿灯的意义,知道“红灯停,绿灯行”,做到在规定的横道线内才可以穿越马路,知道“过马路,左右看,不在路上跑和玩”。走路要走人行道,在马路上要靠右行走,一旦迷了路,会去找民警叔叔而不要跟不认识的人走。

还要教育孩子不玩火,不去拨弄电源开关,不拉扯电线,不在建筑T区逗留,没有大人带领不可以去游泳玩水,以免酿成事故。

要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不要等到孩子还差几周就该入学了才想起这件事,那时就晚了一些。身心的健康发展来自于良好的环境、教育和家长的期望,若能够及早把这些贯穿于每天的活动中,孩子入学后就会避免不少后顾之忧。

大约从孩子5岁半开始,家长就要考虑他人学前后作息制度的衔接了,根据年龄的增长和学习要求的改变,需要适当减少睡眠时间,逐渐延长学习时间,慢慢使孩子的作息制度与学校要求保持一致,以免孩子上学后猛然改变生活习惯而不能适应,损害健康。比如幼儿午睡时间一般为2个多小时,而小学生的午睡时间只有1个多小时了,这需要以半年左右的时间逐步缩短午睡时间,规定一个起床的时间,到时候一定要叫醒他,养成习惯就好了。

3.购置必需的学习用品

要把孩子入学当成家庭的大喜事,长辈们要对孩子表示祝贺,说一些鼓励的话,赠送一点精美的小礼物,如书籍、文具盒等。父母最好亲自带孩子到文具店去选购学习用品,让他自己看着购买书包、纸笔、小刀、橡皮等必需用品,告诉他各样物品的用途和收藏方法。当然,学习用具只要实用就行,不要因为文具盒太花哨而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

送孩子入学的当天,父母要高兴地为孩子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说一些祝福、鼓励的话,让孩子体验到上学的愉快,让他充满信心,勇敢地走进庄严的学校大门。

父母教育孩子有时需讲清后果


任何教育孩子的机会,这里主要指言教,就是用言词循循诱导。家长除对孩子进行说教外,还有很多工作和家务需要处理,不可能也不应该对孩子喋喋不休地进行。父母教育孩子有时需讲清后果,后果是事行计划好,讲清楚,并讨论过的,不是在最紧张的时刻突然提出的。与子女一起练习

使标准变成自己的行为准则需要练习。当你的孩子没有照标准去做,打了抢他玩具的孩子时,你要跟他一起练习该怎么做。你必须等他平静下来,即使是第二天,也能和他演练当时的情境。假装你是那个抢他玩具的孩子,教你的孩子说“我玩完了再给你”,或“该我玩了,我还没玩完”。为了不使他在此时和你作对,你可以让他有选择。他可以自己说,或听你说。不管怎样,强调下一次你希望看到他用这些句子而不是打人。

有必要讲清后果

此时你在想,我已经教会子女他的感受和应该怎样去做。他知道他不能打人。他必须请求让他玩一会儿。他知道他不能扔玩具卡车,但是可以到外面去扔球。如果他仍不与你合作,那么让我们谈谈后果。后果不是说“因为你要那样做,所以我要这样做”,后果也是强调你要教他的东西。《用奖赏惩罚》一书作者阿尔菲·科恩写道:“如果你很生气,你可能会破口大骂,而不是讲清后果。讲清后果时要用平静而非惩罚式的语调,目的是教育或解决问题。”当你事先讲清后果时,你的子女会心中有数,并明白自己在做选择。

当六岁的马修不肯关掉计算机去上学时,苏运用了这个信息。“我知道让他停下很难,”她说,“所以我告诉他十分钟以后要关机,在五分钟时我又告诉他并让他找个合适的地方停下来。在只剩一分钟时,我又提醒了一遍。但当该关机时,他尖叫并要打我。我试着抱起他,但是他抓紧椅背拒绝合作。

“最后我抱起他去了学校。他一路大叫。我知道那时我很生气不能仔细思考,所以我等到他放学回家,我们的紧张空气缓解了,我对他说:‘今天当我叫你关机时你不听,这不行。当我事先提醒你并给你时间关掉计算机时,你不可以大叫,或打人,或抓住椅背不放。下次再这样,你那天就不能再用计算机,第二天也不行。你明白了吗?’”此时,马修点了点头。

苏清楚地告诉儿子在家里要遵照标准去做,如果不这样后果是什么。那后果是和计算机有关的,因为用计算机是一种特权。如果你不对自己负责,你就会失去这个特权。这样强调了合作和负责任的重要性。

第二天马修又想在计算机上玩游戏。“我让他玩,”苏说,“但是开机以前,我问他:‘当该关机时你会不会打人?’‘我不打人。’他回答。‘你会不会大叫?’‘不会。’他说。‘你会不会抓着椅背不放?’‘不会。’马修摇头。”

但是当该关机时,他又开始大叫。“马修,”苏用她最肯定的声调问:“你以后还用不用计算机了?”他看着她,关上了计算机,离开了椅子。

有效的后果帮助强调你想教会子女做的事。如果一个孩子对别人粗鲁,他将失去那一天请朋友来玩的特权。如果他在商店里大叫,他将失去再去商店的机会。如果他不是用语言而是用手打人,他将失去那个他不肯放手的玩具。

小编结语:后果是事先计划好、讲清楚、并讨论过的,不是在最紧张的时刻突然提出的。如果在一定场合你没有设计后果,你可以让孩子停下,处理眼前的情境,过后对他说:“今天发生的事是不能接受的。下次再发生那种行为,这就是后果。”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帮助你设计后果。你可以问他们:“如果有人生气时打人,你认为应该有什么样的后果?”你们可以商量一个两人都可以接受的建议。最重要的是事先讲好,让你的孩子知道他正在作出选择。

幼儿园宝宝需掌握的安全规则


昨天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作为学前教育的幼儿园里安全吗?最容易出现的“小意外”是什么?哪些安全规则是宝宝需要掌握的?请看我们总结的25个幼儿园“放心之道”。

一个安全主张:

安全教育不等于限制孩子的活动

我们经常会发现,所谓的“调皮”孩子似乎要“经摔”些,在小意外中摔伤、骨折的大多是体能和协调能力相对较差的孩子。事实上,注意安全并不等于限制孩子的活动,为了避免安全事故而减少活动的想法是得不偿失的,只有让孩子更强壮、协调、灵活,才能更好地预防受伤。

三个最容易出现的“小意外”:

1、同伴抓伤或咬伤

争夺玩具或图书、受欺负、意见不合、不会谦让……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中,不可避免地带来抓伤、咬伤、打伤等“恶果”。

·小提示:

争执的源头是不会协商。预防的关键是教给孩子如何和小朋友交往。比如,对于想加入游戏的中大班的孩子,可以教他说:“请带我一起玩行吗?”如果遭到拒绝,会说:“那我等会儿行吗?”

2、跌伤或撞伤

孩子在活动时,经常会突然跌倒;抛接物落在自己或同伴身上;从滑梯上或大型运动器械上不慎摔下来;彼此之间躲闪不及,发生冲撞磕碰等“意外”。

·小提示:

观察孩子的活动,将可能发生的确的自我保护的方法与应变技能。如:在玩抛接球时,告诉他应该和小伙伴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抛接物落在周围同伴的身上;危险及时告诉他,同时教给他一些正在奔跑中,不能低着头向前猛冲,应注意观察周围的情况,避免与其他同伴相互碰撞而跌倒;如果不慎跌倒,可采用前趴的方法,防止头着地等。

3、烫伤、烧伤

孩子的皮肤稚嫩,很容易被开水、热粥烫伤,烫伤部位大都集中在头、脸、颈及胸部。

·小提示:

这同样是在家庭中最容易发生的意外之一。注意热水不要放在孩子可以触碰到的范围内。一旦烫伤发生了,马上用自来水冲洗,减轻疼痛和消除水肿。如果伤口严重,立即送往医院。

五条来自父母的建议:

1、打扮宝宝,要适可而止

“给孩子准备的衣物简单、舒服就行了,绳子、亮片、小坠子……能免就免吧。团团刚上托班时,非要带着奶奶给他的小金锁,结果晚上老师就告诉我,团团玩滑梯时,小金锁卡在滑梯缝里……”——蜜糖团团

2、选择幼儿园,安全细节放首位

“选园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细节之处,首要的就是看它对孩子的安全考虑得是不是周到。比如,户外场地的地面是否平整,是否有严格的接送制度,老师在孩子活动时照顾得够不够仔细等等。窥一斑可见全貌,只有细节照顾到了,才能给孩子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蕊蕊妈

3、时时细心,才能刻刻安心

“经常能见到一些‘粗心’的家长,比如,并没有把孩子送到老师的手里,只是送到幼儿园门口就匆忙离开了;离园时,太专心于与别的家长聊天,孩子在旁边出现明显的危险动作却不阻止……这些都可能造成意外的发生。要安心,还是先细心吧。”——爱依依

4、孩子之间争执,你的态度很重要

“木木上小班的时候,时不时会和小朋友来上一架。赢了他爸爸就表扬他,输了就教他‘打回去’。木木听了爸爸的话,开始变得霸道起来,成了班里的小刺头,小‘意外’也变得越来越多。唉,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的孩子。”——木木娘

5、让老师随时都能联系到你

“更换了电话、住址,一定要告诉老师!万一孩子发生了小意外,需要家长签字的时候找不着人,后悔都来不及!”——木槿宝贝

七条孩子应该知道的安全清单:

1、在教室里不要跑,小心撞到桌角。

2、不带小刀等危险物品上幼儿园。

3、走楼梯时,要看好脚下,不能推别人。

4、小玩具、小饰物等不要衔在嘴里玩,也不要放进自己或小朋友的鼻子里和耳朵里。

5、身体不适、跌倒、摔伤要及时告诉老师。

6、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离开集体时要和老师打招呼。

7、能说出自己的姓名、家长姓名电话、住址。

九个安全屏障:

1、“晨检”。

可以防止孩子将传染病及危险物品带入幼儿园。包括:询问在家饮食、睡眠情况,有无不适;检查孩子是否发烧、感冒;查看精神是否良好,五官、皮肤、眼结膜有无异常;检查孩子是不是携带了可能造成外伤及引发意外的物品、器械入园。

2、严格的接送制度。

在大多数幼儿园里,家长接孩子时必须持有接送卡,经门卫核实后方可出入幼儿园。委托他人接送时,需要事先通知园方。

3、安全预案。

针对火情、停电、设施设备损坏等情况设有完善的预案,制定安全疏散演习计划,让孩子熟悉安全疏散线路。

4、膳食安全。

到持有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采购食品。食品有专人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生、熟板,洗涤池(盆)与洗菜池(盆)严格分开。

5、设施安全。

园舍建筑的边沿及拐角处处理成圆滑角,楼房加有防护网,电源插座与地面距离不少于1米,有必要的消防器材。

6、定期的安全检查。

消除园舍、活动场地、活动器具、玩具、用具的安全隐患。

7、定期体检。

入园前必须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合格后方能入园。入园后,每年体检一次,离开园所3个月以上或有肝炎接触史的孩子经体检证实健康后方能回班。

8、健康、专业的工作人员。

幼儿园的工作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体检合格才能上岗。从事饮食工作的人员要接受有关儿童营养及食品卫生方面的专门培训。

9、安全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会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增加孩子的自护能力,比如,“开门、关门要小心”,“安安全全过马路”、“着火了怎么办”等。

孩子升小学需掌握的三大能力


孩子升小学需掌握的三大能力

告别三年的幼儿生活,大班的孩子们步入了小学。小学相对于幼儿园来说,要求孩子们更具有独立性、自理性,这就需要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能力,这些基本的能力对于孩子适应小学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一、培养更为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

进入小学后,许多事情不能由父母代办,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劳动等任务。因此,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家长除了要给幼儿鼓励外,还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您所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让他们自己叠衣服、吃饭、穿衣等等。其次还要有目的的让孩子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收拾自己的教具、学具,整理书包。这些事情看起来简单,其实需要孩子自己主动考虑很多问题。如“这件东西放在哪里合适?”“还需要带什么东西?”“老师还有什么要求?”一次次重复这样一个过程,可以发展孩子的思维,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孩子在您的指导下,在入学以前就会做很多事。自理能力有所增强,孩子在入小学后也就能很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了。

二、培养幼儿与人大胆交往合作的能力

小学是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培养幼儿乐群,学会交往、善于交往,具有良好的个性,对幼儿愉快、成功地开展新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若交往处理不当,则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家长应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家长们要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结交伙伴,使孩子在得到愉快的同时,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另外要教育孩子学会谦让,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敢于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三、增强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幼儿参与活动往往从兴趣出发,进入小学后,仅从兴趣出发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有时难以奏效,因此,要从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入手,使其对任务的责任心转化为活动的动力。为此,家长要勤观察,多引导,布置任务要严格要求,持之以恒。

家长可以通布置一些家务劳动来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如,把菜择干净,把地在几点前扫干净,作业在几点前写完等等,家长不仅要把任务交待明确,而且要随时了解幼儿的任务完成情况,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让幼儿逐步形成习惯。

总之,随着时间的临近,孩子还有不久就要上小学了,家长要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调整好心态。让幼儿即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聪明父母的教育方法有哪些?


大体上,制约着父母、导致教育过程中各种紧张状态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三:恐惧、焦虑和野心,它们分别对应着从最基础的安全层面到最高级的发展层面的过度需求。如果能解决好这些问题,“慢养”的状态自然而然就会呈现出来。

Step1破除恐惧

你会不会时不时地喊儿子一声,以确保他没事?一旦他离开你的视线范围,你就会担心有什么意外情况发生?等到不得不放他单独出门的时候,你是否会反复确认,提醒他注意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在他离开的整个期间都坐立不安,直到他平安回来方才松一口气?……如果是这样,你或许就该对自己的恐惧心理加以注意。

恐惧主要来自对于安全问题的担心,适当程度的恐惧是正常且必要的。然而被恐惧感驱使的父母往往会过度关心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问题,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制约。他们极力想要将孩子身处的世界变成一个完全没有危险的地方,任何可能的危险(哪怕是非常微小的)都被视为大敌。过度的恐惧感不是对孩子的状态及其所处的真实环境的反应,更多地源自父母的内心——这类父母往往对自身及自己应对外界环境的能力缺乏信心。

★应对方式:保护,但不过度★

在危险面前,父母常常容易低估孩子的能力。法国心理学家让·皮埃尔·温特指出:“真正的危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我们要根据孩子年龄的变化,来具体考量危险的程度,也要逐渐学会放开牵着孩子的手。”莉奥诺·斯凯纳齐因为去年让9岁的儿子独自搭乘纽约地铁而被媒体称为“美国最差妈妈”,如今她在博客中开展了反对父母过度保护的运动,她强调自己非常赞成应该保证孩子安全的立场,但前提是“要搞清楚哪些才是真正的危险”。尽管她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失败,但如果从来不曾跌倒,就永远学不会怎么爬起来。因为恐惧、担心,紧紧拽住孩子的手,而不让他做出更多尝试,肯定是不可取的。最佳状态是既确保孩子的安全,又不过度保护,以至于限制了他的成长发展。做父母的不妨仔细考虑孩子的能力,同时评估危险的程度,在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Step2驱除焦虑

你是否会在孩子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时对他发急?当他在某些方面看起来“落后”于同伴时,你是否很难再保持平和的心态?……如果是这样,你或许就该对自己的焦虑心理加以注意。

焦虑心理的来源归根结底是怕孩子脱离掌控。被焦虑感驱使的父母往往会给出过分生硬的规定,这些规定有一部分来自他们自己的主观意愿,一部分来自刻板印象,还有一部分来自和周围人群的比较。

焦虑心理反映出了父母内心的不自信——无力应对外部世界的变化,故而对孩子严加要求,甚至提出过分目标,比如要求孩子“必须”在一个月内背下10首唐诗,或“必须”在期末考试中排位提升5名。事实上这当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背下10首唐诗之后紧接着可能是学会5支钢琴曲,提升5名之后再提升5名看起来也理所应当——只是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满足与自信,反而可能陷入越来越深的焦虑之中。

★应对方式:学会等待,享受过程★

孩子的学习过程有好几种可能性:对于某些内容,可能一学就会;对于另外一些,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此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一段时间里几乎看不出他有任何进步,直到某一天,他忽然之间学会了。如果父母关注的焦点在结果上,遇到孩子学得慢的情况就难免心浮气躁;而如果把关注点放在过程上,从中获得的每一点收获、每一分乐趣,都是价值所在。克服焦虑心理很重要的一点,是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做父母的用不着拿外在的标准来作为评判的依据,也不用将孩子与别人多加比较。克服焦虑心理的另外一点,就是不要急于为孩子塑形,不要现在就替孩子的一生下定论。人的一生很长,发展变化的可能性也很大。教养孩子,就要多给他一点空间,容许他犯错、走弯路,也容许他慢慢勾画自己的人生蓝图。

Step3超越野心

你是否有意无意地把孩子作为向朋友炫耀的资本?有没有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强加到他的身上,为他制定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计划?……如果是这样,你或许就该对自己的“野心”加以注意。

如今,许多父母都把全部精力和金钱投注到了一个孩子身上,从而形成了“我要他比我好”、“我要他比别人好”的心理预期。怀有此类心态的父母,一定要反躬自问:“在‘爱’的旗号之下,我所做的当真是为孩子好吗?还是为了满足自己未曾实现的愿望?”将太多期望强加给孩子的父母往往在自己的人生中早已放弃了努力,不愿承担奋力拼搏的艰辛和可能的挫折与失败,而是将这一切都转移到了孩子身上,这是很不公允的做法。

还有一类父母,本身是成功者,因此特别不能容忍孩子的不成功。英国著名书评人约翰·凯里曾指出,父母对子女的最大烦恼永远都和一个愿望有关,就是希望他变得不同。在努力满足父母期望的过程中,在一切都追求最好的过程中,孩子也会逐渐丧失创造力,越来越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应对方式:让孩子决定喜欢的画面★

什么是家长想要的?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不平凡的人,还是一个快乐健康的普通人?什么又是孩子想要的?拥有一个自由快乐的人生,还是被家长的意愿所主宰?为人父母的想通了这些问题,就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的成长。美国作家卡尔·奥诺雷建议父母将培养孩子看成在白纸上作画,随着他们逐渐长大,这张画会慢慢有自己的线条和色彩。他说:“父母们应该尽力站在画外,让孩子来决定自己喜欢的画面。”同时他认为,关键在于要意识到:“最大的错误是以为存在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育儿良策。实际上这是根本不存在的。”

做为一个聪明父母,就要放下心中对孩子安全的恐惧,消除自身对孩子的焦虑,让孩子自由的做他自己。

好父母教育孩子的重点问题


家长您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比较侧重哪一方面呢,你有哪些好的方法想要给我们分享呢,现在让我们先来分享一下别的家长的育儿经验,才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好的父母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大道理1:公平——游戏时遵守规则

棘手的难题:

你和5岁的儿子正在玩那种撒色子看谁最先到达终点的游戏,可是他却不按点数走,为了自己能赢,他把自己的小人一下子就放在了终点。虽然你的初衷也是让他赢,但是你并不想对他的作弊行为加以肯定。

简单的教导:

不要用“作弊”、“耍赖”这些词指责孩子,而是要告诉孩子玩游戏时应该公平、公正,并且给他指出他应该到达的位置。道理可以这样来讲:

“这样走不合理,对其他人不公平。和我玩的时候我可以让你这么走,但是当你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你这样走他们会很生气,因为你没有遵守游戏规则。”

或者对他说:“你想想,如果没有人按规则来玩游戏,那结果会是什么样呢?”

大道理2:感激——谢谢别人的好意

棘手的难题:

你邀请朋友到家里来做客,朋友给你4岁的儿子带来了一件礼物。他打开看了一眼,然后就把礼物扔在了一边,也没说“谢谢”转身就去玩了。

简单的教导:

期望四五岁的孩子懂得感激还为时过早,你的朋友很可能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不必小题大做,简单讲明道理就可以了。告诉他:

“你先到这儿来,我有话和你说。阿姨送给你一件礼物,你却忘记对她说声‘谢谢’了。”

如果你愿意先让他去玩,过后再讲道理也行。可以在睡觉前再提起这个话题:“在我们家里,无论谁收到了礼物都应该说声‘谢谢’。”如果你的儿子告诉你他不喜欢这件礼物,那么你就应该告诉他:“阿姨原以为你会喜欢的,所以才送给你这件礼物。而且,即便我们不喜欢别人送的礼物,也该说声‘谢谢’,因为我们要谢谢别人心里还惦记着我们。”

大道理3:助人——在需要时帮助别人

棘手的难题:

晚饭过后,你让6岁的儿子帮你收碗筷。他说累了,拒绝帮你做家务。

简单的教导:

首先,要求你的孩子先坐在椅子上别动,然后告诉他:

“家里的每一位成员都在为这个家出一份力,使家里更干净、更整洁。你现在已经长大了,也能够为这个家做点什么了。如果你不想收拾桌子,那么我就列出一个清单,写下你能做的那些家务活,然后由你自己来选择你愿意做哪个。”

或者对他说:“帮助别人能够使别人生活得更轻松。你还记得我帮你收拾好玩具的时候你的感受吗?肯定和你自己收玩具的感受不一样。现在,你能帮帮我吗?”

大道理4:谅解——原谅他人的过失

棘手的难题:

你5岁的女儿辛辛苦苦地搭好了一座大房子,没想到被她2岁的表弟一不小心碰倒了。面对小表弟双眼含泪的道歉,你的女儿坚决不原谅他,还大声抱怨道:“太晚了!”

简单的教导:

允许你的女儿在原谅别人之前,先发泄一下心中的怨气,然后再开始给她讲明道理。

“你很伤心和气愤,我不会为这而责备你。我知道你搭好这个房子很辛苦,很不容易,但这是一个意外。你表弟还小,他还不能像你一样那么小心翼翼做事情。”如果你的女儿仍然认为表弟是故意把她的杰作碰倒的,那么你就让她回忆一下自己是不是有时候也会无意之中把事情弄糟了,比如把牛奶倒在了桌子上。

但是,如果她的表弟确实是故意碰倒她搭的房子的,那该怎么办呢?最好用自己的经历来向孩子说明谅解他人的好处:“我记得,当我接受别人道歉的时候,我的感觉也很不错。你愿意尝试一下吗?你可以说服自己原谅你的表弟,看看你的感觉会是什么样的?”

大道理5:诚实——把真话告诉大家

棘手的难题:

你在孩子的裤兜里发现了一个新玩具,但你知道这不是他的。

你6岁的儿子辩解说这是他自己找到的。你很怀疑,但没有深究。然后你就接到了儿子朋友妈妈的电话,她委婉地询问你的孩子昨天在他家玩的时候是不是误拿了一个玩具回家。

简单的教导:

在这个年龄段,孩子清楚地知道拿别人的玩具是不对的。所以,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

“我刚接到某某妈妈的电话。她说她家有一个玩具不见了,听起来好像是你没有说一声就拿走了这个玩具。你是怎么想的?现在是你和我说实话的时候了。”

如果你的孩子仍然一口否定,那么你就该严厉一些了:“偷东西是会伤害别人的。小朋友一定不高兴。你可能感觉也不好,因为你知道这个玩具不属于你自己。而且,对自己做的事情还说谎隐瞒,这就更糟糕了。”最后,坚持让孩子把玩具尽快还回去。幼儿教育

大道理6:尊重——对别人心存敬意

棘手的难题:

周末你送5岁的女儿去上语言课。偶然间看到上课的时候,女儿手里拿着溜溜球在不停地玩,全然不理会老师的存在。

明智的教导:

下课后,你应该把她带到一边,告诉她你的决定:以后不允许周末上课再带玩具。然后想办法使孩子对“尊重”这一概念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可以这样对她说:

“关注别人是表明你尊重他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你能用其他方法让你的老师知道你是尊重他的吗?”

如果你的女儿很快就明白她的错误了,那么,为了加深她的理解你可以对她说:“我很高兴你明白了这样做是不对的,现在你也知道了怎样做才是尊重他人,这太好了。”幼儿早教

大道理7:慷慨——乐于同他人分享

棘手的难题:

你3岁的儿子高兴地抱着那罐奶奶送给他的糖果。

当你要求他拿出一块儿你爱吃的巧克力糖的时候,他把糖果罐抱得更紧了,一脸坚决地说:“不给!”

明智的教导:

3岁的孩子还不善于与他人分享呢,尤其是糖果,就更不愿意给别人了。

所以,你需要以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说明慷慨的好处:“你知道吗?当我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的时候,到最后我的感觉其实不好。但是,在我和别人分享了以后,我的感觉就很好,因为我知道是我使别人变得很高兴了。你愿意尝试一下吗?看看是不是也使你自己感觉很高兴了?”

或者直接降低标准索要糖果:“为什么不把你的糖果分给我们一起吃呢?如果你不愿意把那块巧克力糖给我,那就给我一块其他的,怎么样?”

大道理8:友善——友好对待周围的人

棘手的难题:

你无意听到你5岁的女儿和她的几个朋友在说她们班的同学,讲的话不太好听。

简单的教导:

这种行为常常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所以你必须直接介入,但不要使自己的孩子陷入尴尬的境地。你可以走近这些孩子,告诉她们你无意中听到了她们的谈话,然后向她们提出一个启发式的问题:早教网

“告诉你们一个不变的真理:就是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你们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

或者直接问她们:“如果你们班里有人在背后谈论你的时候说的都是坏话,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道德观念的灌输,需要潜移默化的方式

父母每天都能让孩子看到正直和得体的行为举止,才能使自己的说教达到预期的目标。

本网站小编总结 : 不知道您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是怎样处理的,方法对孩子比较有利的吗,家长可以参考一下上面的内容对于家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作用力的。希望这些方法对于家长来说是有一定的效率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