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上,几乎人人都知道,关系是如此重要,但到了家庭中,很多人却忘了,或者根本没注意到,和孩子搞好关系有多重要。

现代社会应该是个关系社会,以至公共关系成为一门学科。为了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我们要和领导搞好关系,和同事搞好关系,和客户搞好关系,和一切可能潜在有用的人搞好关系,铺设一张“关系网”甚至成为一些人殚精竭力的目标。

在社会上,几乎人人都知道,关系是如此重要,但到了家庭中,很多人却忘了,或者根本没注意到,和孩子搞好关系有多重要。

父母如何和孩子搞好“关系”

曾听一位母亲抱怨她和女儿的糟糕关系:“我和她好像犯冲,小时候我说她,她不听,大了,就处处顶撞,没有一样事情能说到一起。”

另一位父亲则如此描述他和儿子的关系:“以前工作忙,没空管他,偶尔问问他的学习,他的回答只有一两个字,现在他上中学了,想跟他谈点什么,他不是敷衍就是沉默,我们父子实在没话说。”

这两位做父母的显然是从孩子小时候起,就没和他们搞好关系,以至儿女长大了,彼此之间的关系还是那么紧张、冷淡。我们可以想象,在这种糟糕的亲子关系下,如何能实现好的家庭教育?

在社会上搞关系,是出于这样那样的利益动机;而在家庭中,父母往往认为自己是无私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并不索求孩子的回报。在这种看似高尚的念头支配之下,不少父母理直气壮地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尤其在孩子小时候,更是以不懂事为借口,想怎么管就怎么管,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应该去和孩子搞好关系。

父母对于孩子,固然没有社会关系中那种直接的利益诉求,但父母们可能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利益目标,那就是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亲子感情。如果父母和孩子从小处在不平等、对立、紧张、相互不信任和冷淡之中,父母无论用怎样的教育手段,恐怕都不会对孩子起作用,很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反过来,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一种相互信任、平等和谐的关系,那么,孩子就会乐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即使父母偶尔犯点错,孩子也能谅解,不会影响亲子感情,孩子也更具有健康独立的人格。其实,好的亲子关系的达成,就是家庭教育的成功。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建立这种融洽的关系?如何为这种关系奠定深厚的基础?父母要和孩子搞好关系,不是在孩子懂事以后,而是在孩子开始社会化过程之时,就要用心用力。通常孩子一岁的时候就能够分清自我和他人的关系,此时,社会化过程就开始了,也就是说,在孩子一岁的时候,父母就要注意和孩子“搞关系”了。

好的亲子关系的核心是相互的尊重和信赖,是彼此的独立与合作,这也是父母和孩子“搞关系”的准则。这种亲子关系的建立,要求父母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比如,你答应孩子生日的时候可以为自己选择一件玩具,结果,孩子选择的玩具异常昂贵,你要求他另选一件,他却死活不肯,最后,你把他拉走了,或者自作主张替他选了另一件。此时,你看住了荷包,却失去了孩子对你的尊重和信赖。明智的办法是,答应他要求的时候对玩具的价钱做出规定,如果你疏忽了,最好为自己的大意而买单。

如果你觉得,对这些小事何必这么认真,那你就错了,这些日积月累的小事,正是奠定你和孩子和谐关系的基础,小时候麻烦点,当孩子大了,你就会得到回报——你和他的关系轻松自在。在你和孩子“搞关系”的时候,如果觉得不胜其烦,快要失去耐心时,不妨想想,你是如何对待那些难缠的客户或苛刻的上司,也许就能心平气和了。毕竟,孩子远比他们重要得多。

精选阅读

孩子太小气跟父母有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孩子特别小气,不准其他小朋友动自己的东西,不愿与其他孩子分享物品,这往往让家长感到难堪。孩子在交往中的小气行为,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

小气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是自我意识的本能体现。孩子对心目中一切物品常理解为是“我”的,从未感受到别人的需要。如“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

2、父母行为的影响

如:邻居来借物品,父母怕东西被弄坏而表现出的故意搪塞,无意中成了孩子的反面教材。

3、教育上的问题

同伴交往时,孩子看中了同伴的玩具却遭对方拒绝,因此,当别的小伙伴向自己借玩具时也表现出小气行为,父母见后,却给予一些赞赏,这样,孩子的小气行为便愈发严重。还有家长的无谓的“牺牲”,如:好吃的菜让孩子先吃,好的水果让孩子先挑……这在很大程度上滋长了孩子的自私心理,而一旦孩子出现小气行为后,家长往往不分析原因便找出一个相当流行的说法:“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要是有两三个孩子便知道分享了,长大就好了。”以此掩盖自己教育的失误。

怎么去掉“小气”头衔

针对孩子小气,家长可以经常邀请朋友们的或邻居们的孩子来家中玩。引导鼓励孩子拿出玩具,食品与小朋友分享。开始时,可以让孩子拿出他玩腻了、不要玩的玩具出来,以后逐渐鼓励孩子拿出最好的东西与朋友分享。

同桌时,平时家里有东西吃,不要归他一个人吃。一定要按家人分出几份,他只能享受其中的一份,千万不能让他多得。不然,他就会越来越变得自私、小气。在他明确了家庭“共享”的规矩后,可以有意把爷爷、奶奶或其他人的那份,让他送去。鼓励他经常做这种事。做了,就要大肆表扬。要知道,孩子是十分喜欢听好话的。孩子不是因批评而进步,而是因表扬而进步。表扬可以有效强化的孩子们的行为和意识。

如果,你能坚持这样做,可以相信孩子就一定会变得越来越懂事,“小气”也会变成“大气”。

所以,当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小气时,先检查自身的行为吧,看看自己哪些小气的地方是不是也需要改正呢。

正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幼儿期重要的是父母与儿女的关系。这种关系会被儿女内化到他们内心深处,不仅成为他们人格中最重要的部分,也会成为他们情商的基础。很多没有得到比较好教育的孩子,长大后却能屡屡突破各种限制,最终获得事业和家庭上的成功,其主要原因是在他们童年时,父母与他们的关系非常健康。

一、正面教材

因:父母总是鼓励孩子

果:三兄弟皆成企业家

譬如,我的一个朋友说,他年轻做推销时,从来都不怕被别人拒绝。无论被拒绝多少次,他下次仍然能情绪高涨地敲开客户的门。他说他内心深处相信,他一定能打动对方,赢得合同,“没有我拿不下的合同”。

后来,聊到深处,我了解到,他的家庭关系非常健康,他父母从来都是鼓励孩子,而不是对他们冷嘲热讽甚至棍棒教育,无论他们遭遇到什么挫折,父母都会坚定地说,他们一定能行。结果,我这位朋友,还有他的两个哥哥,现在都是有数百万乃至千万身家的企业家。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他们三兄弟最高学历都不过是大专毕业,而且父母都是农民,家境一直是非常贫穷。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个例子。一对音乐家父母,他们希望一对儿女在二胡上有所成就,于是从小就对他们进行堪称残酷的棍棒教育。譬如,儿子一次一边拉二胡,一边偷偷地看小说,结果被妈妈发现,然后得到了一顿暴打。

这对父母的“教育”是成功的,他们的儿女长大以后都能拉一手出色的二胡,但是儿子拒绝拉二胡,他说他恨二胡,这辈子再也不想碰它。女儿倒是还拉二胡,但女儿与父母基本断绝了来往,因为她无法压下内心的恨。

父母残酷地对待儿女,而儿女也学会残酷,儿子是“残酷”地对待二胡,而女儿则残酷地对待父母。

不仅如此,多数在棍棒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他们成年后,无论多么想与这种关系模式决裂,他们的心中仍然会涌动着强烈的、难以排遣的恨意。

在国内知名的天涯论坛上有一个题目为“曾多次毒打、侮辱子女的父母们,你们给孩子跪下!”的帖子,其中一个受过父母虐待的网友写道,她尽管很想做一个好人,但一看到柔弱的东西,譬如小孩子、小狗、小猫或其他小动物,她就忍不住想折磨它们。这其实就是她内心的客体关系向外的投射,这种投射不会因为我们意识中多么想做一个好人就能终止,这必须有非凡的努力和强大的反省能力才有可能走出来,并营造自己新的、健康的客体关系。

当然,父母与子女的糟糕关系,并不仅仅是极端的棍棒教育,还有很多很多种,最常见的是忽视。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是孩子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基础,也是孩子的人格和情商的基石,这比知识更重要。

1.一个人的现实人际关系,是他的内在的客体关系向外投射的结果。

2.我们对一个人的态度、看法、情感和行为,部分是被这个人“教会”的。

3.每个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都发展出了一整套保护自己的措施。这些措施可以是成熟的、强大的,也可以说是不成熟的、脆弱的。

这是武汉中德医院的创始人、国内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曾奇峰总结出的三句话。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创办的心理治疗学派,对一般人来讲,既博大精深又晦涩难懂,但曾奇峰认为,整个的精神分析学说可以概括为这三句话。

这一期的文章,先主要阐述第一句话。

“一个人的现实人际关系,是他的内在的客体关系向外投射的结果。”

这句话中所谓的客体关系,指我们心理中内化的“我与重要亲人的关系”。“我”是主体,而重要的亲人是客体,这个关系就被称为客体关系。

一般而言,最重要的客体就是父母,而这个客体关系,主要是指一个人内化的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它基本在一个人5岁前完成。

这个客体关系有三个部分:“内在的我”、“内在的爸爸”和“内在的妈妈”。它们之间关系的性质,决定着我们长大后与其他人交往的方式。如果童年时,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模式比较健康,那么我们长大后与别人相处时也会比较健康。如果童年时,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模式不正常,那么我们长大后就难以与别人健康相处。

二、反面教材

因:父母不喜欢她

果:上司不喜欢她

在4月29日的“健康·心理”版的《三年被炒七次,为什么》一文中,提到过一个叫阿云的女孩,她每进入一个公司时,上司和同事都比较喜欢她,但是,工作没多久后,上司和同事都开始疏远她,她最后会在公司中成为孤家寡人。

这种情形,完全拷贝了她童年时的人际关系模式。她的父母忽视她,而将大部分的爱给了她的弟弟。她内在的客体关系中,“内在的我”不相信会得到“内在的父母”的爱,而且一旦要与弟弟竞争的话,她永远都是失败者。结果,在她现在的现实人际关系中,她也不相信能得到上司的爱,而一旦要与其他同事竞争,她一样永远都是失败者。

但是,这种人际关系,其实是她“营造”的。

其实,每进一个公司的一开始,她的上司和同事多数都对漂亮的阿云颇有好感。但因为早已经形成的不良的客体关系,她不相信她能赢得上司和同事的好感,她接下来会有意无意地做很多事情——常见的是拖延和遗忘,最终把她在公司的关系变得和她童年时在家里的关系一模一样。

总之,孩子应该从小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父母要不断的鼓励孩子去尝试新鲜事物,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父母的性格关系到孩子的能力


在很早以前专家就发现父母的养育风格,直接决定了亲子交往的质量,是影响教育效果的神奇“开关”,对于孩子的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影响深远。通过下面的内容来分析了解一下。

父母的养育风格,可以分为4种类型:

1忽略型

·父母的特点:

更多地沉浸在自己的需要中,既不关心孩子,也不对孩子提要求。

对孩子漠然、拒绝,亲子之间缺乏交往和沟通。

·孩子的发展:

产生很多行为问题,身心都得不到健康发展。

2权威型

·父母的特点:

关心孩子,倾听孩子,对孩子的需要能作出敏感的反应,给孩子贴心的帮助,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幼儿教育

对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是一个人适应社会所必需的,而不是从父母自身的喜好或者情绪出发的,因此也是理性的、一贯的。

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要对他提出这些要求,同时鼓励孩子与自己交流。

·家庭的气氛:

父母和孩子很亲密,情感和思想的交流都很充分。

孩子觉得父母可亲可敬,信赖父母,对父母的教育持开放和接受的态度,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早期教育

·孩子的发展:

孩子易于形成友善、真诚、合作、自立的品质,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社会适应良好,能愉快而自信地学习。

3纵容型

·父母的特点:

无条件地爱和接受孩子,但对孩子没有要求,不加控制,或者即便提了要求,也不坚持让孩子做到,大有尽量让孩子自我管理的味道。早教网

·孩子的发展:

由于缺乏指引,孩子常常不知道一件事情自己该不该做、做得对不对。

这些孩子看上去是家里的“小皇帝”,但是内心常常焦虑不安,而且心理发展不成熟,自控能力很差,缺乏进取心和探索精神。

4专制型

·父母的特点:

对孩子控制得很严,并且要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的各种要求,一旦孩子违反,会严厉地惩罚孩子。

与权威型父母相比,他们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更多从自己的喜好出发,很少跟孩子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使孩子几乎无法独立选择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幼儿早教

不关心孩子,孩子感受不到他们的温暖和支持。

·孩子的发展:

在这类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容易形成行为上的两面性,而且焦虑、退缩、不满、对人缺乏信任,同时也缺乏自信,心情不开朗,容易产生报复心理和攻击行为。

本网站小编总结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利于孩子成长的亲子关系中,都有一些共同的要素,那就是:父母对孩子成长的期待和关怀。因此家长应该时刻关注自己对孩子形成的应是否又不利的因素产生。

父母该如何和宝宝谈性呢?


父母该如何和宝宝谈性呢?

中国社会的传统特性使许多父母都羞于对自己的宝宝谈“性”。事实上,对性的学习是延续整个生命的过程,在宝宝出生的刹那间,就早已展开。性教育不只是狭隘的性生理教育,还应该包括认识身体发育、两性差异,以及异性相处之道,是情感教育和亲密人际关系的教育,也是人格教育与生活教育。

那么,父母该如何和宝宝谈性呢?父母可掌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越早开始越好

父母不要老是指望等到时机成熟再和宝宝来谈“性”这个问题,应该随时把握机会,从宝宝的各种提问中就开始有意识地和宝宝谈性。

2、生活中可随时进行教育

性教育专家指出,父母可以从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来谈性,不一定需要刻意安排。比如在宝宝洗浴、新闻报道有关性的问题时,都可以和宝宝一起讨论。

3、不要怕回答问题,也不必硬充专家

父母碰到自己答不出的问题,不要硬充专家,应该让宝宝知道,父母不是无所不能的。碰到不懂的问题,可以一起查资料,一起讨论。

4、准备充分,问题就不成问题

如果你不敢和宝宝谈性,是因为自己性知识不足,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多阅读这方面的书籍。父母在思考如何回答宝宝某些性问题之前,最好预先想好怎么表达你的观点。

孩子和小朋友关系不好,怎么办


友:我女儿已6岁了。已经上幼儿园了,最近她放学回来总是说小朋友都不和我玩,让我去和小朋友说,我总觉得我参与不太好,但又没有什么好办法,看着孩子总有这方面的困惑,我作为母亲又不知怎么办才好,我就想到了专家您,请你给予帮助。

茅于燕:孩子说小朋友都不和她玩,让家长去和小朋友说,这件事说明两点:①她很喜欢和小朋友一块儿玩,不愿一个人玩②她相信你能为她解决问题。

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做:

1、到幼儿园去和老师了解一下是不是有这个问题。也可能只有过一两次,由于偶然的事,小朋友没有和她一起儿玩;也可能她对小朋友不大友好,人家不愿和她玩了;也可能那些小朋友欺侮她,她还是愿意和他们玩的。这三种情况要区别对待:第一种情况可以已经过去了;第二种情况要对孩子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她已经六岁了,完全可以懂道理了;第三种情况可以告诉老师注意观察,发现真有欺侮她的情况,要对那些小朋友进行批评教育。

2、你自己不要去和小朋友直接接触,因为你并不以解情况,直接向他们了解,又不便开口,小朋友们也不认识你,说不定你走了他们更加对孩子不友好了。

3、和老师谈出孩子想和小朋友一起于的心愿,请老师考虑哪些小朋友喜欢和小朋友玩,就让他们和你女儿常在一起玩。有老师的话,些小朋友会听的。你自己一定不要参与。

4、平时和她讲一点团结友爱的故事,当她有时候和邻居家或同事的小朋友有合作游戏的表现,应该大大表扬。

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实际上一直指的是直系亲属,就是孩子的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建立的一种关系,统称为亲子关系,这种关系如果说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建立的很好,对于他将来的社会交往、性格的发展,还有包括他自己的成人之后,比如说婚姻关系、异性关系都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专家简介:赵红梅--北京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会员,现任北大幼教特教资源中心副主任。进行中德两国17-18个月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跨文化研究以及3个月到3岁儿童的追踪研究。参与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重点项目基金申请及其他合作项目基金申请,负责儿童同伴交往专题部分,参与香港青协课题研究,负责考察大陆香港两地青少年同伴交往状况'进行中美两国1岁到1岁半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两次对加拿大华人收养的中国儿童进行调研并撰写报告。参与翻译《发展心理学》、《女性心理学》、《青少年同伴交往》。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

赵红梅: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赵博士是北京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北大幼教特教资源中心副主任,今天我们的话题是父母与儿童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至关重要的。有些父母就会有些疑问了,什么时间是最佳的时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又通过哪种方式是最为合适的?今天我们在节目当中由赵红梅博士告诉大家。赵博士您好,刚开始先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所谓的亲子关系好吗?

赵红梅:好的,亲子关系实际上一直指的是直系亲属,就是孩子的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建立的一种关系,统称为亲子关系,这种关系如果说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建立的很好,对于他将来的社会交往、性格的发展,还有包括他自己的成人之后,比如说婚姻关系、异性关系都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主持人:谢谢赵博士,我们通过赵博士的回答也看出了亲子关系真的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看到有很多的网友提出了问题,赵博士我们来回答一下问题。我们来看一下第一道问题,这位网友朋友说他的儿子刚刚三岁,现在特别粘他,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父母给他留的时间不够?但是除了上班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孩子的身上了,另外在自由方面,给孩子的自由方面如何掌握这个度是好的?跟他说好了玩电脑15分钟他也答应了,可是到时间孩子还是不愿意,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办?

主持人:我觉得赵博士刚才说的全家人意见一致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时候妈妈和爸爸跟孩子说,但是姥姥和奶奶就会觉得让着孩子,老人非常心疼他们,就会惯着他们。

赵红梅:对,第三代往往就是这样,孩子跟爸爸妈妈说玩,爸爸妈妈没有同意,把电脑拿走了,孩子又去求爷爷奶奶,孩子会觉得有的时候是可以违反规则,有的时候不违反规则,这是最可怕的,因为他搞不清楚什么时候能够达到自己的要求,以后他就会更多的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说得很通俗一点,就是碰上哪次是哪一次,其实孩子也是非常聪明的。

主持人:这个问题是说,我儿子已经十个月了,孩子什么都能听懂,但是一旦不满足他的要求的时候,孩子就会拍桌子,坐在地上,还会打人,怎么纠正这个毛病呢?

主持人:所以说我们还是必须要重视到这个问题,而且父母要有意识的注重这个问题。赵博士您是否建议他们现在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呢?或者做一些培训?

赵红梅:我觉得还不用,因为他还不到两岁,比如说单字的这种爸爸或者妈妈能发得很清楚,就不用太着急,如果一个字都不说,可能会对发音这种生理的器官需要做一个检查。现在他两岁以前是可以做我刚才说的这种回家制造情景,逼着他去说话,还有一种就是多跟他交流,给他讲故事,跟他对话,这样能够让他有这种交流的欲望,再观察一段时间。

主持人:这位网友他说孩子已经一岁两个月了,从十个月开始吸吮大拇指,您说在一岁半之前是不用制止的,但是有时候看他把手指都嘬白嘬破了,是不是真的不用阻止呢?

赵红梅:开始嘬大拇指,如果频次很低就不用管了,有的孩子三岁还在嘬那就需要制止了,方法就是可以绑上一些纱布,或者涂上一些他不喜欢的颜色,还有现在有卖儿童创可贴挺漂亮的,可以贴上转移他的注意力,就是给他一个提醒。再有就是他每次要的时候,就冲他摇头示意,尤其不要再众人面前说这个事情。因为他有了欲望,欲望这个东西就是越压抑可能越强烈,需要有一些暗号。另外就是他能不能用安抚奶嘴去替代一下,我们国内有这种文化,觉得孩子老是叼着那个奶嘴会影响牙齿的发育,因为很多国外的小孩都要嘬那个奶嘴,到四五岁,也没有发现他们的牙齿长得不好,可以找东西代替一下会很好。还有可能也需要到保健医那里咨询一下,就是排除生理上对某种物质的需求,如果说都没有问题,可能还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还是要先从生理上排除一下比较好。

主持人:您刚才说最好不要在众人面前制止孩子是为什么呢?

赵红梅: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比如说嘬大拇指,还有小孩子尿裤子是一回事,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会有相对羞愧的感觉,不要觉得两岁以前是不是就没有了,其实他在这时候就已经开始有了。比如说举个例子,就是这种尿裤子的,可能在七八十年代,我们的幼儿园老师就非常的凶,就说你怎么又尿了,就批评一顿,他也有这种羞愧的感觉。中间还有一个阶段就是老师开始改变教育方法,就是你又尿了,宝贝,没有关系。但是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在众人面前,老师认为我没有批评你,但是就是因为你在众人面前,所以孩子会有那种羞愧的感觉。所以我们说,除了这种嘬大拇指,尿裤子,只要是不太好的行为,我们尽量是捏捏他,或者是通过一个行为,就是这种暗示只有你们两个人知道,不要在众人面前,这样可以减少羞愧感。

主持人:就是孩子知道妈妈让我不要嘬大拇指,但是不会让孩子有羞愧感。

赵红梅:对,尤其是两岁左右,如果是直接职责他的话,他的自信心可能就会受到影响,这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这个问题是,她说我们家的女儿已经一岁三个月了,也是从小就吸吮大拇指,饿了困了是尤其严重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赵红梅:她也有这种吸的习惯,如果频次不是很高,不用去管,因为小孩有一个毛病,就是越关注,他越出现这种东西,有的时候他可能在做这种不好的行为的时候,也是要引起父母的关注。这个孩子是饿了困了,可能在生理上有一些需求的时候,饿的时候其实你给他准备一些奶或者食物的时候,可以跟他保持语言沟通,比如说把你的声言拖长,说宝宝,再等一下,妈妈马上就来了,12345,可以用数学的这种方式,也能让他学数学,让他学会等待,学会延迟满足也是很重要的。还有困了,他可能是需要一种安抚,这个时候如果是妈妈或者其他的保姆,可以拍拍他或者是这样的抱在怀里晃一晃,这个完全是可以的,可能有的家长就担心,我如果晃的时间久了,会不会就养成习惯了?我觉得一般不会,你看很少说一个小学生还让父母去晃着睡觉,跟他年龄是有很大关系的,父母完全不要吝惜这种爱抚,这种关爱,完全可以拍拍他,跟他说说悄悄话,给他唱唱歌,这样他的注意力就转移了,可能对奶嘴的需要就会降低。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跟刚才我们开始的时候提的问题一样,就是什么是最佳的时间去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呢?

赵红梅:一般从我们国家来讲,这种亲子关系可能从青少年表现的比较严重,冲突或者是逆反,有的孩子也是三岁左右出现不听自己的话,这种其实亲子关系出现了一点点问题。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孩子在你肚子里的时候,你跟他已经就形成了一种关系,因为你们的血液的流动、心跳彼此之间是沟通的,但是这种沟通可能是你意识不到的。

自从小孩子从妈妈肚子里一出来,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实际上从你开始给他很好的喂养,包括洗澡、爱抚这种动作都包括在里面了,这个时候你们就已经开始建立这种关系了。而在这时候,实际上从出生到他以后很长时间里面,之间的这种信任感。比如他饿了,一哭你就马上给他喂,他渴了你也能给他喂水,他需要你抱的时候,你能及时的抱他,他觉得有安全感。向世界发出一种信号都会有人关注我,如果孩子有一种需求,通过哭没有这种得到及时的反应,哭累了就不哭了,慢慢的他对你就没有信任感,就没有安全感。他长大以后,我们其实做很多成人的心理咨询,他就是没有安全感。不管是对于异性的关系,还有对父母、对同事都会出现这种状况。

主持人:是不是跟他从小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有关系的?

赵红梅:对。因为我们最开始的社会关系就是跟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跟妈妈,以后我们才学会如何跟同伴或者上下级或者一些陌生人相处。

主持人:您说到在怀孕的时候,妈妈会摸着肚子跟宝宝说一些话,可能对将来是有帮助的是吗?

赵红梅:对,可能有的家长说我说的话他是听不到的,但是这是包括很多方面的,包括你喘气的速度,血流的速度,还有你体内的温度孩子都是可以获取信息的,你情绪良好、状态很平和的时候是一种生理的感觉,可能你很急躁,发脾气的时候又是另一种感觉。就是说为什么要让孩子一直保持比较放松的状态,实际上孩子需要稳定的情绪在之中,温和。就是不带有语言,但是是一种节奏的感觉。

主持人:我记得赵博士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说到了,亲子关系不仅仅是爱孩子,要给他关心,陪他去玩。

赵红梅:其实跟他玩就是一种爱的表现,因为我们知道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父母就是家庭条件很好,甚至在我们身边会有这种请菲佣,为了发展孩子的双语,他肯为孩子投入很多的金钱和物质,但是就舍不得花十分钟和孩子一起玩。还有一种父母就是控制欲很强,他特别希望给予孩子东西,以至于他除了给孩子买最好的,就会说我想跟你玩的时候,我不管孩子在做什么事情,比如说孩子在玩积木,我今天心情很好,就去打断孩子,儿子,妈妈跟你一起玩吧,或者爸爸跟你一起玩吧,实际上这时候是不太好的,他并不需要你去打扰,如果孩子拿着玩具来找你,你再跟他一起玩,这个时候效果是非常好的。在别人有这种需求的时候,很平和很平稳的跟他互动是非常好的。

主持人:有的时候可能孩子来找你,妈妈陪我玩吧,妈妈可能说忙着呢,不跟你玩了。

赵红梅:这种孩子会有很失落的感觉,肯定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孩子可能过十分钟,或者你先自己玩一玩什么,我然后再过来,让他有一种期待,但是这种期待一定要守信用,不能说推之后就不去了,不能采用欺骗的办法。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又是关于亲子关系的,他问的是如何对亲子关系定义,是单指父母跟孩子的关系吗?

赵红梅:一般我们来讲是这样的,亲子关系就是直系的父母和孩子之间。但是因为我们现在社会上经常提到一种亲子教育,我们刚才说的直系父母指的是一种狭义的理解,实际上亲子,一旦有了亲子关系,就涉及到亲子教育,因为你作为成人要有这种义务要教育孩子,是一种责任。

实际上还有广义的亲子关系,比如说一般的就会指经常的跟孩子关系最密切、照顾孩子的这些人在一起,比如说保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姐姐都有可能会出现,只要经常跟孩子接触的人,其实他们都应该做到这一点,跟孩子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让孩子对你产生依恋,同时又能够安全主动的探索一下外面的社会,让他有一种安全感是非常好的。

主持人:孩子觉得有这么多人可以信任,觉得自己很安全。

赵红梅:他对世界都能够清晰的理解。

主持人:就是现在我们把亲子的关系扩大了。

赵红梅:对,经常照顾孩子的,跟孩子接触的人。

主持人:可能有的人生二胎,第一个是姐姐或者哥哥也是非常关键的是吗?

赵红梅:其实这就是兄弟姐妹的关系,或者同龄人的关系,跟咱们今天讲的还不太一样,如果我们一定要划分的话,一般的亲子关系肯定是成人和孩子之间,是一种垂直的关系。

主持人:我们下一个问题又是一个比较广义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说,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到底有多大的益处呢?

赵红梅:可以肯定的是,益处肯定是非常大的,首先孩子对你有了信任感,有了种安全感,他就有自信心,有勇气去探索外部的世界,我们将来都会希望孩子很聪明,一般我们说孩子的成绩好,比较聪明,对这种新鲜的事务有很大的兴趣,孩子的性格就会非常好。比如说一个玩具他拿不到,但是他的兴趣是比较广泛的,他可能也对另外的东西产生兴趣,这样有一个注意力的转移,注意力转移的过程就是情绪调节的过程,也就是说有了很好的信任和安全感,那么他去探索世界,他的兴趣广泛,这样他就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非常宽的。他如果说各项都能够及时适时的达到一种满足,他的性格好重要的就是首先能够延迟满足,当一个东西你得不到,我能够滞后去得到,或者能够调节,暂时可以不要或者分析这种不合理的需求,也就是说延迟满足。还有一种就是性格比较外向的,他能够非常广泛的去接纳各种事务。第三点就是说性格比较稳定,不是说特别容易激动或者喜怒这两个极端,实际上都是跟他最初的,尤其是三岁之前的亲子关系有没有很好的建立都有很直接的关系。

主持人:成人后的犯罪跟亲子关系也是很紧密的是吗?良好的亲子关系会降低犯罪率吗?

赵红梅:可能除了亲子关系的建立,还有之后的教养行为,比如说父母的价值观是怎么样的,是不是通过欺骗获得一些东西,父母如果这样做,孩子学会了,就有可能做一些非法的行为。还有就是说就像我们刚才说三岁以后可以建立原则了,是不是孩子做了一些不好的行为,父母没有及时的纠正,比如偷这种行为,有的孩子就是因为喜欢,他没有意识到这个东西不是我的不能拿走,他没有这种原则规矩的建立,如果你不告诉他,或者给他惩罚,他就不会意识到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比如还涉及到很多的教养行为,教育的理念,这就比较复杂了。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他说赵博士您好,我的宝宝一岁了,现在特别的爱发脾气,不能满足就大叫,最后就哭请问这应该怎么办?

主持人:我有一个外国的朋友,就是孩子哭了,我们中国人一般都会抱抱孩子,但是外国人就不管。

赵红梅:孩子多大?

主持人:两三个月,就是很小,国外的人就不管,还是让孩子哭,可能国外的人和中国人教育孩子的方式还是有些不同的。

赵红梅:他的父母是很了解了,这个孩子这时候哭,因为小孩子也会做梦,他惊吓或者是怎么样,这个孩子有这种规律,就是哭了多长时间,这时候是完全可以采取这种措施的,所以我们说,父母的亲子关系一定要很了解你的孩子,你能够预期他下一个行为是怎么样的,但是也有的孩子他可能为什么哭,要去看一看,他是渴了饿了还是尿了,还有的其他是一种心理需要,需要父母去安慰,可能一拍拍就可以走了,然后可以回避一下,如果他过一会再去,你可以再去安抚他,但是不要一直持续在那儿,这样可能就会容易出现我们经常担心的问题,没有成人他就不会自己入睡。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他的宝宝一岁了,以前可以给他把尿,现在一把尿他就打挺,刚一放下他,他就把尿尿在裤子上了,请问这是一个怎样的心理?

赵红梅:这个其实是一个成人的心理,因为在我们中国,我们好像特别早的就训练孩子这个上厕所,实际上我们在各种心理评估,评价的时候都会考虑到孩子上厕所的问题。上厕所可能就是控制尿,还有自主的说有了尿意去卫生间,对于我们成人来讲是非常简单的一种行为或者一种活动,但是对于孩子来讲,其实他是很难的,首先他要有这种对尿的感知,说我是不是很胀,有这种胀的感觉。还有他就是不能控制,比如说现在没有马桶,我要控制一两分钟或者一点时间,这个对于孩子来讲很难。

有的时候孩子玩得兴奋了,或者很集中,他完全意识不到这种尿意,所以就随便尿。当然我们尤其很多老人并不同意现在这种观念的,根据我的这种经验,不用一岁,可以适当的把一把他,或者给他买那种小马桶,但是出去他反抗之后,你就不要坚持在那儿把了,可能有一个时间限制,比如两三分钟,因为这样他就会容易给你形成一种对抗,因为我不喜欢这种感觉,捏着腿,弄得很不舒服,他就会在你刚放下他就会尿,这样首先要求家长把尿的时候要把握得很准,你是半个小时,还是四十分钟还是一个小时,因为他就是控制不住就尿出来了,接近他想尿的时候把他就是很舒服的感觉,如果你总是担心他,在他没有尿意的时候就去把,就会引起他的反感。

我觉得可以稍微的把时间把握的准一点,还有一种不要太早的强迫孩子的把尿这种行为,即使现在我们成人把握得很准了,两岁的孩子还会尿裤子,就是早训练的孩子不一定也能掌握,孩子还是有个体差异,关键就是看孩子的控制力怎么样。

主持人:孩子的爸爸总是管孩子叫乖孩子,这样对孩子好吗?

赵红梅:这个其实是很好的,尤其是对三岁的孩子来讲,但是可能过了三岁以后孩子会有一种逆反,说我不要当乖孩子了,为什么说这个爸爸的做法还是可以的呢?是因为在三岁以前,孩子他是听不懂反语的,比如我们成人明明你做错一件事情,我反问你,你这样真好,实际上我是批评你的,但是孩子是听不懂的。

主持人:他就觉得你是在夸他。

赵红梅:我觉得他明明做错了,你为什么这么夸我?所以我认为我们的老师还有家长对三岁以前的孩子多一些正性的东西,比如说这个杯子在桌子上放着,很多家长就说千万不要弄洒,千万不要怎么样,不许动,不许摸,不许看,家长有很多这种制止的话,实际上这对很多孩子是不好的,与其你告诉他这样,不如你告诉他,杯子放在桌子上,手放在裤子边,就直接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而不是去强化他不好的东西。所以说这个爸爸如果直接叫他乖孩子,会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说我是很乖的,而有的孩子也是期望自己有一种很好的表现,符合父母的期望,有一种自律的行为。

主持人:就是不要跟孩子说你不要怎么做,而是告诉他你应该怎么做。

赵红梅:就是多给他一些正面的东西,而不是反面的教育。

主持人:这个问题是说两岁的女宝宝对大人没有明确的依恋正常吗?

赵红梅:一般我们说小孩子,有这样的孩子,但是还是要具体的分析一下,因为有的是真正的没有这种依恋,从这种来讲,我们说孩子的社会性很强,他可能不太需要跟别人建立这种关系,别人走了他也无所谓,别人来了他也无所谓,这种孩子可能外表看比较冷,跟天性有关系。还有一些孩子可能之前受到过一些伤害,就是不想让你走时候,最亲的人离开了我,也很伤心,这是回避性的不依恋。因为他有一种失落感,认为我依恋了也没有人来管我,我就是逃避,采取一种逃避的行为,不依恋任何人,就自己不会受到这种心理上的伤害了,他也会有这样的想法。

所以我们建议家长,还是要从这两个方面去看一看,孩子的天性就是这样,还是说曾经受过什么创伤。

主持人:这个问题说的是儿子最近因为不好好睡觉,打过他,吼过他,但是过后这位妈妈又非常的后悔,以前对他基本保持耐心,现在他会问我,妈妈生气了没有?是不是对他幼小的内心已经造成了阴影,怎么才能保证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从来就不发脾气,他说真的很难。

赵红梅:做家长的很难,其实这是不太可能的,还有我们说没有任何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没有挨过打的,这也是很少的,因为这是关系的一种互动。

虽然这个家长没有说孩子多大,但是我估计这个孩子应该有两岁左右。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因为我们知道很多事情父母发脾气是有原因的,首先要解决这个情景,如果不好的话不要再出现,这个孩子不好好睡觉可能就是有问题,是不是因为体内某些微量元素不足,我们建议去查一查,如果说排除了这种原因,是不是孩子的活动量不够?还是说晚上吃得太多或者太少,喂养是不是不好,撑得还是饿得睡不着,还有一点很重要,很多孩子白天的活动量不够,以至于他晚上特别兴奋,白天睡觉九十点钟,晚上可能十一二点才去睡,一定要想尽各种办法给他调整这种行为,创造睡觉条件。

喂养上要注意一下,还要增大活动量,因为他累了就容易入睡,如果说第二天早上,也要及时的把孩子叫起来,因为是为了他以后的发展,尤其是小孩子,基本上十一点到夜里两点是他生长速度最快的时候,如果说在这时候的睡觉好的话,身体会长得高,大脑的发育也非常好。

首先第一就是要调整他的睡眠,让他尽量有好的睡眠。再有不仅仅是睡眠这件事,孩子如果做错一件事情,一定要原则一致,比如他就知道,只要我不好好睡觉,父母就会吼我,就会凶我,他就会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我应该好好睡觉,没有任何一个人从小到大都没有心理创伤,有了创伤,他才能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有了挫折感,我们才能够学会战胜自己,这是必须的过程,黑暗中必须要经历一点点才能成长。

我们要求就是一定要一致性,不能有时候吼有时候不吼,孩子找不着规律,其实孩子现在自己在找规律,你在吼他就在问,妈妈你是不是生气了?你就告诉他,我生气了,因为你不好好睡觉,他已经能察言观色了,就应该给他建立一种规律,出去他很在乎你的心理感觉,他就会乖乖的睡觉。

主持人:就是这个发脾气对孩子是有一些好处的。

赵红梅:孩子已经有了规则的意识了。

主持人:他知道妈妈生气,就会制止这个行为的。

赵红梅:还有的孩子在我们的父母身体很不舒服,比如说这个家长也说了,从来不发脾气很难,实际上家长肯定会有一些是发脾气的,实际上我们要求的是,父母他还是可以适当的发脾气,尤其是在自己遇到问题,或者身体不是很好,他完全可以跟孩子说,妈妈现在身体不舒服,你安静一会,让妈妈安静一会。我们说亲子关系中包括依恋、安全感,还有共情,就是他能够知道,妈妈不舒服我要保持安静,这样将来对他的社交是有好处的,包括他将来去了幼儿园,去了学校,他就知道同伴不舒服的时候,我应该给他安抚,而不是拽着他玩一些剧烈的活动,他就慢慢能够建立这种友谊关系,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让孩子学会体谅别人。

赵红梅:体谅别人的情绪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下面个问题比较长,她说我的女儿一直是由外公外婆带大的,上个星期女儿的爷爷奶奶想看孙女,我跟我老公就把女儿接了回来,但是女儿一看到爷爷奶奶就害怕,当时我们有以为是不熟,玩一会就熟了,就会好一些,第二天我跟我老公要去上班,我女儿一看到我们要走就大哭,而且下班我们回来后,就一直粘着我们,害怕我们离开,就连上厕所都要粘着,有时候一个人玩都不安心,而且总感觉她很紧张一样。

差不多一个星期,每到我们上班她都会哭很长的时间,现在我把女儿又送到了外公外婆那里,回去之后也是一样的,以前她不认生的,只要是熟人都会让别人抱,现在她只要外婆一个人,而且到我们那里一个星期,人也瘦了。她非常的感谢,她说这样会不会影响宝宝的性格,在没有接回来之前,女儿的性格是很开朗活泼的女孩,而且没有外婆在身边也可以玩得很好,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她想问一下教授该怎么办,才能让她回到以前的样子。

赵红梅:实际上她一直跟外公外婆在一起,就是跟外公外婆已经形成很好的一种安全感了,就是在外公外婆那儿很有安全感,而且她已经形成了一种很深的依恋的关系,这种依恋指的就是,只有在跟外婆呆在一起的时候才有安全感,比如说跟陌生人接触,可能会离外公外婆很远,但是他一定要在我身边,这样我会回头看看他。那么其实从这个操作上来讲,我们看这个父母是有欠妥的。

首先爷爷奶奶来之前,有没有经常保持一些视频或者电话这种沟通,就是让孩子知道我有个爷爷奶奶存在,哪怕是听听他们的声音,看看他们的照片,可能这个父母没有做好这种准备工作。

再有,也就是说父母可能这时候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人去看待,而是当成一个物件了,说得很通俗一点,他觉得我把你拿到这儿你就怎么怎么着,他认为一家人有天性,其实不是这样的,可能爸爸妈妈在这之前,如果没有给他看过照片,也没有不断的跟孩子讲,明天爷爷奶奶就来了,爸爸妈妈明天要去上班,你要在家里,爷爷奶奶会很疼你,会带你去玩什么的,孩子没有很好的这种心理准备,思想准备。

主持人:各位网友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在休息过后继续回到我们的节目中与赵博士一起来探讨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刚刚我们由于网络的问题我们节目提前进行了一些中断,现在我们继续刚才的问题,我们说到把宝宝一直是在姥姥和姥爷长大的,跟爷爷奶奶在一起就认生,刚才赵博士是让宝宝提前看一下爷爷奶奶的照片,提前沟通一下,请赵博士继续跟我们网友朋友们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赵红梅:我们说过了,父母在处理这件问题的时候有一些欠妥,他问到了将来怎么办,其实他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孩子在跟外人重新建立一信任,尤其在跟父母,他现在只围着外婆转,就是没有安全感。如果这个孩子还是外婆在带的话,可能外婆的这种教导过程中就会要把他之前受到的这种伤害去跟他说一下,你看爷爷奶奶也是爱你的,再让他去熟悉。我觉得要把这件事情给他疏导出来,不能存在这种心理,要不然孩子就会一直胆怯下去。要不断的疏导,同时还要让他重新建立一种安全感,建立完了之后再重新去步入社会可能就会好一些,可能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很慎重。

包括爷爷奶奶跟孩子接触的时候,你可能知道是爷爷奶奶,但是孩子是不懂的,突然把孩子给了陌生人,这是非常严重的一个错误。

主持人:其实这次是爷爷奶奶,下次可能就是舅舅舅妈,姑姑之类的。

赵红梅:包括孩子去幼儿园,你提前不跟他说,就把他扔到那儿肯定不好,你要提前几个月就告诉他幼儿园怎么办,而且要教他所有的东西,你上厕所怎么办,吃饭吃不饱怎么办,都教他,这样他有了熟悉度就没有畏惧感了。所以说这个父母现在还来得及,以后的操作当中要特别的注意,先给他很好的心理上的准备,然后再去做一些事情。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这是说孩子自尊心太强怎么办?我们应该如何改善?

赵红梅:这个也跟小孩天生的个性有关系,还有就是要让他有这种自我克服挫折感的能力。因为相对一个问题很多家长就会提到,我们说小孩要赏识教育,经常捧着他不好,要不要刻意的进行挫折教育呢?其实没有必要,包括孩子学走路,摔倒再站起来,他本身就经历了挫折,孩子自尊心过强就不要在众人面前伤害他,而且当他不小心伤害了,孩子就恼怒了,也要给他进行心理疏导。有的时候甚至可以拿我们父母自己在做什么事情上失败,自尊心很受伤害的事情跟他讲,让他跟你产生这种共鸣,觉得任何人都可以犯一些错误,但是我改正了还可以重新再来,都是没有关系的。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说的是我儿子特别喜欢马桶,喜欢把手伸到马桶里玩水,总不能看着他玩吧。

赵红梅:如果说卫生间地上有水,因为小孩学习一些东西是需要很多次数的,他并不是说因为这个马桶不能动,你跟他挥手他就不动了,有的时候孩子需要持续一年,或者他只有完全明白马桶里面的东西是脏的,他才不会去动。一般的我们建议家长的做法就是,能不让他跟着你近卫生间就不进。还有就是把卫生间的门关上,或者如果能锁的话就锁上,不让他进。虽然马桶里面只有一点水,有的时候他个子很矮他会被呛,甚至还有窒息的。还有就是把马桶盖盖上,一个是冲水,再一个他喜欢玩水,觉得很有意思,首先要及时的把马桶盖上,让他远离。如果孩子非常喜欢玩,我们可以让他每次知道可以玩一下,但是每次把他的手拽出来的时候,都要跟他用同样的表情去做,就是很脏很臭,做出很不好的表情,这样让他知道这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

还有一点就是为什么孩子这么喜欢玩,就是因为水和沙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可以让孩子洗澡的时候多玩一会水,这样他对水的兴趣就会得到一些满足,可能会降低他对马桶里水的兴趣,或者告诉他一些玩水正确的方法,从这个瓶子倒到那个瓶子,或者拿一个小喷壶去喷水,就避免他把手直接伸到马桶里,减少他这种不好的行为。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这个网友朋友他想问,赵博士你好,我女儿20个月了,应该是1岁8个月,奶奶很宠她,跟奶奶的关系很亲,有些任性,但是奶奶总是很宠她,所以我就经常的纠正,所以孩子和我不如和奶奶好。所以想问一下,这位妈妈应该如何改善这种情况?也要和他们一起顺着她,还是应该有自己坚持的原则?

赵红梅:这个坚持的原则是非常可以肯定的,但是我觉得这个妈妈首先要做的就是跟她的婆婆,这个婆媳的关系也是很重要的,首先要跟孩子的奶奶沟通一下。我们说任何原则的东西有肯定要比没有强,一致肯定要比不一致强,他们就出现教养原则上的不一致,这个对于孩子来讲,只能够助长他的一些不好的,就是我们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当一个人说不可以了,全家人都要说不可以,不能够违背这个原则。因为现在来看是很小的问题,如果将来继续这样下去,那么孩子的问题可能就会很大,他会钻空子。

还有我给这位妈妈一个很好的建议,你要知道你永远要记得你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就是教育孩子的重任永远你是最大的,不管是奶奶也好孩子别的什么人也好,都不如你的责任那么强,所以可能有的时候要拿出自己的这种权利,我觉得还是要硬一些,不能顺从孩子。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也是比较长的。她说您好,我想请教一下什么样的母子关系是健康的,良好的,她说我是自己亲手带宝宝的,他现在两岁零九个月了,已经是能说会道的小男孩了,我越来越感觉他的思想、言语性格受我影响特别大。他很爱我,但是做我的翻版是不利于他自身的成熟的,随着他的长大,我担心无意间让他的成长上有一些偏颇的地方,我的悉心呵护是否让他受挫?什么样的关系是一种有机的可互相持续发展的?相爱又各自有利的?

赵红梅:这个家长的问题看上去比较复杂,实际上是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可能她对自己的某些东西不是很满意,他既希望孩子像自己,但是他又怕自己的一些缺陷也在孩子面前得到表现。其实我们家长给孩子的最重要的就是一种自信心,不管是怎么样的,还有就是如果说我们非要用一个形容词,就是什么样的关系是最好的,其实就是一种和谐,我们现在经常用这两个字。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父母,有什么样的父母也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只要你们感觉到彼此是相爱的,而且孩子是很活泼开朗,情绪是非常稳定的,而且你们之间又能够有很好的互动那就可以了,其实不必要有太多去可以做作的一些东西。

主持人:这个问题是说女儿已经20个月了,特别喜欢吃别人的东西,在院里玩的时候看到别的小朋友吃东西就跑去要,哪怕是刚刚吃饱,在家不吃的东西也要来吃,怎么说都不听。还有宝宝很爱抢别人的玩具,该怎么教导她呢?

赵红梅:这可能跟宝宝的好奇心有关系,还有这个宝宝的体能也是非常好的,她有很强大的力量,喜欢去抢别人的东西。这时候实际上如果我们在玩具能够共享的时候,我们是可以告诉孩子的,当然要跟对方商量好,首先就是说孩子在拿到的时候,你要告诉他,你这样拿是不对的,通过语言或者表情也好。但是跟别人商量好了,就是孩子自己拿着玩具,让他去学会怎么跟别人商量,让他去问别人,你去问问哥哥或者妹妹我这个东西可以玩吗?如果别人点头了你就可以玩,如果别人拒绝你,那你就不能玩。实际上是家长带着孩子,让他学习这种社交技能,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带着孩子去做,慢慢的他就学会怎么做了。

主持人:小孩喜欢抢东西是一种天性吧,好多小孩都喜欢吃别人家的饭。

赵红梅:对,孩子对新奇的东西都比较感兴趣,还有他有竞争的意识,是天性。就是有的人表现的不是很强烈,有的孩子没有表现出来这种天性,是因为他不敢去,他内心想,他比较弱,腿不会动,行为上不会表现。

主持人:孩子他不敢,也可能是父母太强势了,让父母会觉得这么做会不会有一些害怕或者是怎么样的心理。

赵红梅:对,也有可能,他会压抑自己的一些想法,但是那种好奇心还是存在的。我们还是希望孩子有主动探索的倾向,包括主动去对别人的东西产生好奇。可能这只是一个玩具,将来集体生活可能是一个游戏,如果你想去做,你也不敢去上前加入的话就是一个问题。所以说现在对于不管是敢动还是不敢动的孩子,你都要告诉他这种社交技能。比如说有的孩子是眼睛看着不敢动,你应该去鼓励他,像这种孩子,这种特别主动的,我们就应该告诉他,你这样做你要先争得别人的同意,必要的教育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赵博士您好,我家的孩子现在是2岁8个月了,刚刚上幼儿园,他每天都觉得自己上幼儿园很委屈,回到家就不停的动不动就哭闹,姥姥姥爷总是跟我们说让我们哄着,我有的时候气急了就打屁股,我该怎么办呢?

赵红梅:这段时间我们也遇到过,孩子刚刚入园,应该有充分的准备,让他的过渡期会短一点,如果孩子9月份入学,他可能每天都不想去,可以去跟老师了解一下,如果他表现的情绪比较好,就时间他逐渐的适应了。还有就是他如果产生了依恋之后,就会发现分离焦虑,他就会觉得自己很委屈,表现就是回家跟你哭。这时候应该多跟他谈论一些幼儿园好玩的事情,而不是总是说你今天是不是又想妈妈了?今天又哭了?脆弱的孩子可以引他,让他哭出来。但是有的孩子很坚强,他很能控制自己,你就跟他说,你今天在幼儿园表现得很好,你是不是玩水了,下次咱们再去玩,每天上幼儿园都要跟他讲幼儿园怎么怎么好,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

我认为孩子不能去打,因为本身身体上在经受着那种伤害,你再去打他,他会觉得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主持人:或者让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舞蹈、儿歌展示一下。

赵红梅:他会觉得自己有所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现在马上进入十一长假了,孩子的问题可能还会复发。

主持人:孩子就不愿意去了。

赵红梅:对,长假之后还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

主持人:所以我们今天提出这个问题也是非常好的,给我们的网友朋友一些建议,大家可以更好的去控制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下一个问题。她说赵博士你看,我试着让孩子作主,但是结果是孩子越来越任性,妈妈说什么都不听,家人说这位妈妈已经没有威信了,不给孩子立规矩,这个度应该怎么样去把握?这个网友很迷茫,想得到您的指点。

赵红梅:其实我很赞成这个网友的做法,孩子的选择应该从小就开始,包括我们说让他六个月开始独立,一定要自己会吃饭,我们现在很多孩子,就是从家里抱到车上,从车上抱到幼儿园,基本上连走路的权利都失去了,吃饭的权利就更失去了。我们看到三岁的孩子不会吃饭,用手抓,因为在家里就是没有人给他这个权利。吃饭就是食物让他自己选,喜欢可以多吃,不喜欢可以少吃一点。这个妈妈让孩子作主,实际上是主动培养他做决策,比如很多小女孩,上了幼儿园就自己挑衣服了,可能她的审美还不是那么成熟,搭配的可能一塌糊涂,但是这时候你就给她一些建议。所以这个妈妈我觉得她应该继续让孩子学会自己作主,但是在孩子做决策之前,要先把自己认为正确的建议先给孩子,让孩子能够参考她的建议,完全没有必要自己有这种心理负担,就是别人说你没有威信,那就真的没有威信吗?不要给自己这种心理负担。

孩子只有跟你亲密的关系非常好,他认为你给他一个自由的空间,他信任你了,才会听你的话的,没有关系的。

主持人:还有一个网友说想给孩子报一个亲子班,按照我的理解,亲子班的目的不是学会什么东西,而是应该由爸爸妈妈一起和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一些益智游戏,他想听一听您的见解。

赵红梅:其实孩子的学习就是在玩中学,三岁以前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会探索,学会去分类,包括很多深奥的数学道理,比如这种流水他都能够学会了。但是所不同的,每个亲子班的重点是不一样的,有的会直接带着你,让你跟孩子玩一种益智游戏,这样实际上就是说,你在没有时间准备的时候,他会给你准备材料,给你设计好活动,你有跟孩子互动的这种空间。在这个过程中,你们的亲子关系得到更进一步的紧密,因为孩子跟你玩得很开心,这是一个目的。

还有一种我们现在更多的强调,尤其是对于高知的父母,我们更希望强调亲子关系能够举办一些沙龙,或者有很多的理念,是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家长在亲子课程中学到一些正确的教育理念,比如说我们让孩子学会洗手,学会自己吃饭,学会跟别人分享,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说把这些理念从亲子课带到家里面。

主持人:所以说亲子班还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

赵红梅:对,现在我们越来越强调三岁以前的教育,之前我们说六岁以前各方面都发展好,小学之后就顺理成章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但是可以说,越小年龄的投资,包括金钱、精力、理念投入的越多,你将来的回报率越高。

主持人:这位网友叫做“珍惜有你”,她说赵博士你好,我女儿在今天中午午觉前的时候突然表现得很焦虑,老打人,甚至用头去撞墙,这样的情况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她刚睡着了,我就已经迫不急待的在网上查找解决的方法,结果找到这里来了,希望能够得到回复,想听听您的见解,女儿现在是22个月大。

赵红梅:也许孩子是做梦了,但是要结合孩子除了撞头,有没有语言,说什么,比如说她说害怕什么,或者头疼,如果涉及到生理上的问题,第一我们应该去医院看一下,是不是哪儿突然头疼不舒服,有的时候自己头疼,想打想敲,如果是自己害怕,梦到什么东西了,或者白天的时候,或者这两天看到什么刺激的画面,场景,受到了一点点小小的刺激,还要去分辨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应该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去分辨。

主持人:所以说当父母还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还有一个问题,这位网友朋友说,女儿在外边玩的时候,如果喜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就一直霸占着不肯还给别人,我们要走的时候,让她还回去她就会一直哭,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

赵红梅:这种情况可以跟对方商量一下,是不是可以拿回家,可能她真的是特别喜欢这个东西,如果孩子真的很喜欢,我们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同样的,可能是因为她对这个玩具很感兴趣,但是我们没有给他提供,这是一种处理。但是如果她哭得不是特别严重,这个孩子还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个时候就让她去还给别人,或者向她承诺我们再去买一个,或者想一个办法,你们可以互换,让她从小学会交换的这种原则,而不是说让她知道,只要我一哭什么目的都可以达到,只要不到这一点就可以了,让她学会一些别的,交换、自我控制等等,要去学习这些东西。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是我对孩子好好说他什么错了,他就像没听见一样,非得我大声喊他,这样子该怎么办呢?孩子四周岁了。

赵红梅:我估计这个孩子的耳朵听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这个先排除一下。

可能你说的时候,因为如果他错了,我们说一定要有一定的惩罚,你是面壁也好,还是禁止你玩某个玩具也好,其实不在声高,如果这个原则上孩子理解了,他可能就会严格的执行。所以孩子认为,只要态度好的时候,比如说他要罚我什么他就不会罚我,非得这个家长很大声吼着,孩子可能才会关注。所以这时候要告诉孩子,惩罚一定要严明,不管是语气多少的温和,但是原则是很清楚的。

主持人:该惩罚还是要惩罚的。

赵红梅:他可能就是有前面的经验,所以才会这样。

主持人:我觉得赵博士分析得非常对,希望能够给这个网友一些建议。

下一个问题就是,他说您好,我有一些困惑想请教一下,我女儿已经五个月大了,和小区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他们都很高兴,抓东西,对大人咿呀学语,我家宝宝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漠然,不关心,偶尔笑笑也罢了,他对我也不是很依赖,看见我也没有特别兴奋的表情,相反看见我姐姐倒是有,我姐姐偶尔过来两天,不常来,需要说明的是长假时宝宝是我带的,夜里都是跟我睡觉的,现在我白天不在家,感觉她也无所谓,我很想和宝宝相亲相爱,可是好像我做得不够,我该怎么办好呢?请帮帮我。

赵红梅:可能这位妈妈有了一种失落感,孩子粘着你你觉得很感受,但是不粘着你,你又难受。这可能是妈妈的一种感觉,可能宝宝还是很依恋你的,你分析一下和姐姐的差异在哪里,是不是姐姐经常逗这个孩子,是不是姐姐逗孩子的声音非常高?你需要跟姐姐学习一下。一般的五个月,我们说这种分离的焦虑,有了这种依恋会出现这种焦虑,一般在六个月的时候会出现,一般到11个月的时候是最高峰。你跟他分开的时候他会大哭大闹,可能他还没有表现出来,还没有到那个年龄,还有和孩子相处的技巧上需要一些学习和提高。

主持人:可能这位妈妈过于担心了,赵博士希望您多学习一下姐姐,姐姐是如何跟孩子玩的,看到自己和姐姐的不同。

这位网友说孩子现在老是喜欢掐人,老是把这个当成一种乐趣怎么办呢?

赵红梅:这个跟通俗的人来疯是一样的,如果他在第一次掐你的时候,你表现出很夸张的表情,好疼好疼,这个孩子下次还会掐你,因为他期待着你那种很滑稽的表情,助长了他这种行为,如果他掐你的时候,你会表现出不开心,而且你也可以适当的掐他,让他也体验到这种感觉,他会觉得这是不舒服的感觉,别人也会不舒服,他会自己去不做了。

主持人:相反你可以打他一下。

赵红梅:完全可以,尤其像男孩子。

主持人:有的小男孩打家长,打一下真的很疼的。

赵红梅:而且我们家长,肉嘟嘟的小孩,老喜欢去咬他一口,我们大人的牙齿是可以控制的。孩子觉得这是一种刺激,他也学习,到了幼儿园也喜欢咬别人,他控制不住,可能咬一块肉下来。你首先要告诉他,这是不对的,我不舒服,再一个为什么让他体验为什么我不舒服,疼究竟是怎么回事。

主持人:就是说我们也不要咬孩子。

赵红梅:尽量少,孩子每次咬的时候,你就跟他说轻轻地咬,一般的三岁以后就会知道轻轻的是什么意思,比如说他放东西,一下子放下来,你要告诉他轻轻的,他都会理解这些词,不要助长他这些行为。

主持人:跟孩子相处其实也是一门艺术。

赵红梅:对,是一门艺术,可以说有点斗智斗勇的,因为是一种关系。

主持人:也是需要悟性的。我们来看看下一个问题。这位网友朋友说,我儿子5岁8个月了,跟孩子好好交流是不是和他的血型有关?我儿子,我们一家三口都是B型的,都是比较内向的,家里的气氛也很和谐,宝宝在幼儿园几乎不跟老师说话,老师说除了不说话,他什么都很好,不和陌生人说话,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办才好呢?

赵红梅:这个也是比较好的问题,因为孩子五岁了,应该已经上了大班了,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在托班,也就是两岁或者是小班三岁的时候就应该发现了。其实确实心理学界也要这种说法,你是什么血型,血液是粘稠的还是什么。现在血型对应性格已经是很老的方法了。孩子其实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模仿,如果说我们父母就很内向,我们乘坐电梯从来不跟看电梯的阿姨打招呼,我们见到邻居就不打招呼,孩子就不知道打招呼,你的行为他是会学习的,你怎么做他就怎么做。

如果我们家长想要让孩子开朗起来,你要开朗起来,你要表现得很礼貌,很开朗,孩子才会跟别人交流。

还有一点我觉得也很必要,就是孩子还是应该学会跟陌生人说话。因为孩子之后的很多学习,都是跟同伴学的,如果他不跟别人交流,他怎么能够学习不同的学习方式呢?学习到不同的内容呢?达不到这种学习能力的提升,就缺少了很多的机会。

主持人:而且包括他将来的一些社交能力,包括和别人的交往能力都有一些限制的。

赵红梅:对,所以家长应该先做到,带动孩子。

主持人:就是说我们父母的一些做法孩子都会看到眼里的。

赵红梅:就是我们说的身教重于言教,你总是说你打招呼,你要大方,你首先自己不跟别人打招呼,他也没有这种意识,他不知道为什么要打招呼,没有这种感觉,没有这种意识。

孩子营养和脚气的关系牵连(幼儿疾病专题)


引言:看到这样的标题内容,大家不仅一笑。心想孩子的营养健康和脚气有什么关系呢?呵呵,我们就为大家分析一下关系所在。

婴儿不宜长期吃得太精细,在谷物中,维生素B1多储存于外胚层(糠、麸)中,精制时易损失,故米面越精制,其维生素B1的含量就越少。豆制品、猪肝、瘦肉、乳类、鸡蛋、新鲜水果及蔬菜也是维生素B1的重要来源。婴儿和乳母应多吃这类富含维生素B1的食品,特别是人工喂养儿要及时添加各种辅食。不宜长期吃精白米面,要适量进食些粗杂粮(如玉米、小米等)。乳母不要忌口、忌食,要注意饮食多样化,讲究营养平衡。

此外,维生素B1易溶于水和遇碱易破坏,故在家庭中,淘米时间不宜过长,煮粥不宜加碱,蔬菜应洗后再切,不要切后再洗。还要指出的是,要改变直接用生自来水煮饭的习惯,因生自来水中含有一定的游离性余氯,在烧煮过程中,氯气会破坏谷物中的B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1。所以,平时烧饭最好用开水(因自来水在烧沸时氯气会被蒸发掉),这也是减少食物中维生素B1丢失的一个好方法。幼儿饮食

婴儿脚气病虽很常见,但一般的年轻父母对它却不甚了解,有的人还与“脚气”(脚癣)混为一谈。其实,婴儿脚气病即婴儿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缺乏症,也就是体内缺乏维生素B1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不良性疾病。

本网站小编总结:B1是最早被人们提纯的维生素,1896年荷兰王国科学家伊克曼首先发现维生素B1,1910年为波兰化学家丰克从米糠中提取和提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