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据了解,其实幼儿时期,孩子可能会遇到很多关于性的问题,比如电视镜头里的亲密场面、小动物的交配动作,甚至可能是无意中看到父母的夫妻性生活等等。孩子会好奇、甚至模仿,如何引导?

2岁孩子妈妈的疑惑:孩子为何爱看大人洗澡?

情景故事:

最近,小萍颇感苦恼:2岁多的儿子似乎对大人的身体特别感兴趣,家里任何人要洗澡的话,儿子都嚷着要看。自己和丈夫也就无所谓了,可是儿子就连叔叔、婶婶洗澡也要看。小萍的小叔子才20多岁,新婚不久,儿子的这种要求着实让大家觉得很尴尬。开始的时候,小萍不让孩子看,可是孩子总是闹个不停,让小萍一家人不知如何是好。

专家支招:

解决的办法是:让孩子尽情地看。

事实上,2岁半,正是孩子对于“性”最初意识的开始。不过这时候孩子对于人体的好奇,只是无目的的简单探索,其实他只是迫切地想知道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如果这一时期孩子的这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会使他潜意识的在心里蒙上一层阴影,认为人的身体是神秘和羞耻的,而这种意识并不好。因此,这时候家长最正确的做法就是,给孩子搬个小板凳,让他尽情地看。其实,孩子的这种好奇并不会持续很久,只要满足了好奇心,日后你要他看他都不看了。

4岁孩子妈妈的疑惑:孩子怎么玩起了性游戏?

情景故事:

听到4岁半宝宝的话,妈妈阿华吓了一跳。当邻居问起自己的宝宝知不知道男孩女孩的区别时,宝宝竟然说:“我知道啊,幼儿园上厕所的时候我就看过阿楠的,我还摸过她的屁股呢!她也摸过我的小鸡鸡。”孩子在幼儿园竟然这样!难道宝宝变坏了吗?阿华第二天赶紧去了幼儿园向老师询问个究竟。

专家支招:

听了专家的话,阿华就不那么害怕了。原来,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这种行为并不表示他变成了“坏孩子”,反之,这是可能会发生在每个孩子身上的正常反应。事实上,孩子的“性游戏”分为几种,阿华宝宝的这种属于“探究式”,类似的情况可能还有,比如男孩子和女孩子们互相看对方是怎样小便的;男孩子们互相比“看谁尿得高”等等。孩子的“性游戏”还包括“侵犯式”和“友爱式”。

“侵犯式”性游戏通常发生在男孩子身上,比如,4岁的明明在公园里玩,看到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走过来,就冲动地跑过去抱住她亲了一口。这种行为往往被家长呵斥,而其实明明的行为完全符合此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明明的行为或许是看了类似的影视片而模仿,或许是出于对小女孩的喜爱,或许是由于顽皮。

“友爱式”的性游戏则表现为孩子们互相玩耍着“过家家”、“结婚”的游戏。4岁的晶晶和冬冬高兴地玩着“扮新郎新娘”、“过家家”。晶晶将纱巾戴在头上,冬冬抱晶晶并在她的脸上亲了一下,晶晶也亲了一下冬冬,然后“新郎”、“新娘”上了床。冬冬说:“我们生个小宝宝吧。”晶晶把布娃娃放在裤腰里,然后取出来说:“我当妈妈,给宝宝喂奶,你当爸爸,带孩子玩耍……”

据专家介绍,4岁的孩子最容易提出有关性别的问题,比如,问家长“我是从哪来?”或者“为什么妈妈的乳房比爸爸大?”等等的问题。而“性游戏”多数就是来自于他们对于人的身体的好奇心,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观察与理解来认识性,而对自己和别人身体的好奇和关注,正是这一特点的重要表现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幼儿期满足孩子对异性身体的好奇心,有利于他们今后性心理的发展,因此对于孩子的探究式“性游戏”,我们既要保护积极求知的一面,又要制止消极的一面。家长或老师可选择适当的时机,如游泳换衣服时、洗澡时、上厕所时,很自然地让孩子们认识个体的器官,向孩子说明男女身体是不同的。

6岁孩子妈妈的疑惑:小孩子也会手淫?

情景故事:

幼儿园午睡时,老师走到6岁的婷婷身边,只见婷婷仰躺着,满脸通红,眼睛盯着天花板,两腿夹得紧紧的,当老师去动她的被子时,婷婷马上停止了动作,显出一副紧张的表情。

阿晴的儿子小北今年6岁了。阿晴最近非常苦恼,因为小北没事总喜欢玩自己的“小鸡鸡”,阿晴先是制止,可是效果不大。

专家支招:

婷婷和小北的这些行为的确属于手淫。很多妈妈对孩子摸弄生殖器或以其他物品摩擦生殖器存在很多的疑问,其实这是儿童性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教授解释说,人的性心理和性行为的发展不是到了青春期才突然出现,而是在儿童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会出现摸弄生殖器的行为。而这种兴趣在孩子上小学后会逐渐消失,直到青春期后的复苏。

胡教授建议家长,当孩子在触摸生殖器时,父母可以“视而不见”,不要对孩子以任何强化的行为,比如笑他、强行将他的手拿开、吓唬他那样做小鸡鸡会得病等等,如果父母这样做,儿童会反而加强他的这个行为。父母最不能够做的是训斥孩子,不能用下流、犯罪之类词语评价孩子的手淫行为,甚至打骂孩子,这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伤害。

对于有手淫行为的儿童,父母应该告诉他(她)这个行为是隐私的行为,要在自己的房间或避开外人进行。总之,手淫是一个儿童成长中正常的行为,顺其自然就好。

既要理解孩子的这种行为,又要注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在生活中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注,扩大孩子的精神生活,培养兴趣爱好,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画画、唱歌、体育活动等有意义的事情上。

性教育越早越好

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在“金宝贝”亲子教育机构举办的儿童性健康教育讲座上说,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性教育仍然是一个陌生而敏感的话题,但研究表明,对于孩子的性教育应该越早越好,而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性心理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少家长逐渐认识到了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这种教育要从什么时候开始呢?专家认为,对孩子的性教育必须而且只能贯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因为孩子的心灵成长是有规律的,而家长适时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因此,幼儿的性教育就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性教育,必须首先从理解孩子做起。

对幼儿的性教育上,在理解的同时,还应该有交流。据了解,其实幼儿时期,孩子可能会遇到很多关于性的问题,比如电视镜头里的亲密场面、小动物的交配动作,甚至可能是无意中看到父母的夫妻性生活等等。总体来说,对于这些问题,家长应该持有不隐瞒的态度,适时给予解答。让孩子了解性,不会使孩子“变坏”,反之,越隐瞒和抑制,反而越容易出问题。家长还应注意,对孩子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懂得生命、爱与尊重,学会珍惜自己。从这个角度出发,就会产生良性的效果。

zj09.com小编推荐

零下10度,幼儿园坚持全天户外活动?!—挪威幼儿园为何如此“虐待”儿童?


挪威

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东与瑞典接壤,西邻大西洋。首都为奥斯陆。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也是西欧最大的产油国和世界第三大的石油出口国。自2001年起连续六年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宜居住的国家。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2015年获得全球人类发展指数第一的排名。

前两个月我们家换新邻居,来了一对和蔼的退休夫妇。互相认识的时候,得知他们在挪威工作居住了快二十年,今年决定回英国落叶归根,而且女主人卡罗尔还在奥斯陆的国际幼儿园当了很多年园长。

因为之前采访英国幼儿园园长克里斯汀的时候,知道她很推崇北欧的幼儿教育,并去过瑞典的森林幼儿园森林小学参观,于是我想,同属北欧国家的挪威应该有着相同特色的幼儿教育,近水楼台先得月,我立刻找卡罗尔奶奶做个了采访。

汤圆妈妈: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挪威的学前教育体系吗?卡罗尔:

挪威的幼儿园叫barnehage(挪威语),barne是儿童的意思,hage是园的意思,连起来即幼儿园是也。

国家规定满六个月的小宝宝就有入园资格,当然家长可以选择大一些再送,但幼儿园不能拒收。挪威小学的入学年龄是六周岁到七周岁之间,所以学前教育覆盖了从六个月大到七周岁前这个年龄段。

幼儿园性质也分国立和私立两种,大部分小朋友就读国立幼儿园,私立数量较少收费也高。我们是私立国际幼儿园,在园学生50个左右,分2-4岁,4-5岁,5-6岁三个班,又因为位于首都,我刚到任那几年家长们大多任职于各国大使馆,这些年渐渐变成以跨国公司职员的孩子为主体。所以我们幼儿园师生间是用英语交流,以本国孩子为主的幼儿园不论国立私立都是讲挪威语。

汤圆妈妈:那么挪威家长们是不是也很热衷把孩子送入国际幼儿园呢?低龄就学会使用英语是极大的优势啊,在中国要进您的幼儿园一定会挤破头的(笑)。卡罗尔:

没有啊!我退休的时候,纯挪威家庭的小朋友只有两个,我觉得主要原因是父母在跨国公司工作,经常在国外出差甚至随时可能驻外,所以比较着急孩子的英语水平。还有相当部分小朋友的父母一方是挪威人一方是外国人,有时候家长还为要不要选择英语幼儿园起争执(笑)。再有就是纯外国家庭,不少是亚洲家庭,印度中国日本都有。

亚洲家庭确实比较重视教育,愿意在教育上花钱,只有亚洲家长提过要求给孩子布置回家作业,不过都被我拒绝了(笑)。

汤圆妈妈:挪威的幼儿园没有回家作业吗?汤圆的幼儿园(英国)没有,但她现在每周去两次小学的预备班,虽属于学前教育范畴,也已经有作业了。卡罗尔:

没有,国家学前教育指导准则上明确规定,挪威学前教育的主旨是让幼儿尽可能多参与社会性活动,在其身处的环境中学习,而不是文化学习。

我们幼儿园虽然以外国人为主有些特殊,但也不能违反规定,不然拿不到政府津贴(笑)。每隔两三年幼儿园要接受政府部门的验收,他们总是认为我们幼儿园教学比重太高,让我们砍掉,每次我都据理力争,因为不少小朋友将来要回他们的祖国上小学,很多亚洲国家小学入学文化要求比挪威高一大截,我们不教的话不是坑人家嘛!

汤圆妈妈:那么幼儿园有什么教学任务呢?学期结束的时候幼儿园是否像英国一样给家长一个孩子的各项评估表?卡罗尔:

挪威国立幼儿园一般没有教学任务,也没有评估表成绩表之类的东西。孩子们的主要任务是玩,而且绝大多数时间待在户外。

我们幼儿园因为很多小朋友要去其他国家上小学,我会在毕业时给孩子评估,挪威的小学会直接回复他们不需要,而有些国家,比如日本,表格多得写到手软,这也是个很有趣的现象。

据我了解有些挪威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才刚刚开始学字母,之前完全不认识任何字。所以社会和教育界也有不断有异议,考核表明这些年挪威中小学生的整体文化水准在逐步下降,政府也在考虑改革。

汤圆妈妈(有些惊讶):没想到,挪威是有口皆碑的高素质发达国家啊!我记得2011年奥斯陆枪击案看BBC采访民众,随便找个人即便中学生也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可佩服了。卡罗尔:

我比较了解挪威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情况,中学教育不太清楚。但就学英语的问题,我觉得这个值得一提:挪威人口才五百万(四分之一上海啊筒子们!),自产的影视节目很少,大量引进英美的——是直接的引进,不带翻译,连字幕也没有挪威语。从《小猪佩琪》这类动画片到好莱坞大片和各种电视秀,挪威人从小看到大,自然而然学好了英语。

所以我一直认为学外语首先要有需求,然后要有环境。就拿我们园里的各国孩子来说,很多入园的时候根本不懂英语。年纪小一些,比如两三岁还没有语言界限束缚的,他们就是想要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本国的语言、挪威语、英语混着讲,老师坚持和他们英语对话,一个学期下来就没有什么障碍了;年纪大一些的,比如有个小朋友五岁多才来到挪威,特别害怕交流,自己玩玩具绘画看书什么也很有乐趣,但一年后升入国际小学听英语上课很困难。

汤圆妈妈:由此看来学外语还是年纪越小越好啊!卡罗尔:

可以这么说。但我认为不是因为孩子年纪大所以学不进了,而是因为这个年龄段(四五岁以后)他们的心智更独立,学习兴趣也转移了。

两三岁的孩子正在语言敏感期,他需要情感交流,需要成人的注意力,他不会觉得自己在学外语,讲话甚至和哭闹一样,为的是理解他人的意思、表达自己的意思。

随着年龄渐长,增进语言能力已不是孩子的首要需求,同时自尊心、羞耻心等情感萌发,他知道自己英语不好,就表现得羞涩沉默。此时成人的角色很重要,要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取得他们的信任,才能让他们融入。总之这时候再学外语就是要遇到对的人对的环境,我们幼儿园在这方面做得挺好(笑)。

汤圆妈妈:一直纠结汤圆汤包要不要学中文,怎么学的问题,您的观点让我颇有心得。那么我们回过来聊挪威幼儿园吧,他们舍文化学习法,推崇实践学习法,具体是怎么做的呢?卡罗尔:

大量的户外活动,我说的大量,就是从早上7:30幼儿园开园到下午4:30结束,孩子们基本上在户外。

一般幼儿园室内面积只占三分之一,户外占三分之二,而且布置得的别有趣,各种户外儿童活动设施,攀岩墙,树上小屋,模拟小森林,应有尽有。在户外老师主要和孩子们唱歌做游戏,注重人体、大自然等知识的传授。每周还有一天出游日,大多数时候去田野和树林,有专门的野外教学人员接头,教孩子们爬树生火,利用树枝搭建庇护所,捞水中的动植物观察等等,有时参观图书馆消防站等公共部门,冬天还会集体去滑冰滑雪。

汤圆妈妈:冬天?挪威纬度这么高,北部都在北极圈里了吧?这么极端的天气总该回到室内活动啦。卡罗尔:

No,no!冬天还是在户外,即便天光只有短短几个小时,即便很多日子风雪交加,即便最北端甚至是极昼!幼儿园的户外照明和安全措置都会严格遵照国家标准,“温控”也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我1998年刚到挪威的时候是零下10度以下小朋友可以回户内,没过两年,大概是2001年,新规定零下14度才可以回户内。(我当时的表情一定是夸张的!)当然这是国立幼儿园,我们幼儿园搞特殊,冬天只有1-2小时在户外,不然很多外国家长要和我翻脸了(笑)!

汤圆妈妈:真是很有特色!他们坚持这么做有什么原因或信条吗?不怕小朋友冻病冻伤?卡罗尔:

挪威有句谚语:没有坏的天气只有错的穿衣。大人对孩子们说,作为挪威人,你生来就是要吃得起苦的。

冬天极寒天气,家长会给孩子贴身穿羊毛连体衣,很密很软的那种,千万不能穿棉的,不然外面罩几层羊毛衫都没用(有意往极寒地带旅行的朋友记得这秘诀啊)。然后再加毛衣或棉衣,外套一定是防水防风的连体衣。(我插嘴:上厕所真麻烦!)——是的!冬天出门光是全体孩子穿上外套就得让所有老师忙半个小时,我们会强行让每个人去厕所(笑)!

别的幼儿园还有不会走路的小宝宝,每天也一样穿戴好了坐在推车里到户外待上两三小时。说实话真的是有些强迫小孩,但挪威人认为习惯了就好,谁让你生在这个国家呢?

所以他们的教育有放任的一面,也有强硬的一面。挪威国家虽小人口不多,但民族认同感极强,国民之间特别团结,对外国人友好却又淡淡的,这是我生活二十年的感受啊——不过年轻一代挪威人似乎改善很多。

汤圆妈妈:这种坚毅人格的培养对一个人和一个民族是有深刻影响的,可能也说明了虽然整体基础文化水平有退化,但挪威科技经济实力仍是首屈一指。您觉得呢?卡罗尔:

我认为有关系,学前教育侧重在培养不畏艰难的性格,不受束缚的思路,协作精神等等。

挪威在很多科学技术上都非常先进,我先生一直是重工业的工程师,他也说挪威同事思路灵活合作性强,比他先前在英国工作时接触的团队水准高,这也是近年来挪威一直对全球精英有着强劲吸引力的原因吧。而且政府也很负责任,靠石油发家的挪威超级富裕,但没有奢靡之风,非常重视公共储蓄和投资,在教育科研经费上从不吝啬,是个居安思危的国家,令人尊敬的民族。

如何看待孩子的“流氓”行为呢?


小孩子们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学知识的过程,好奇之心是小孩子们的天性,也是他们学习进步的一种方法,但是面对小孩子们的一些有关性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来待与回答呢?

4岁孩子妈妈的疑惑:孩子怎么玩起了性游戏?

情景故事:

听到4岁半宝宝的话,妈妈阿华吓了一跳。当邻居问起自己的宝宝知不知道男孩女孩的区别时,宝宝竟然说:“我知道啊,幼儿园上厕所的时候我就看过阿楠的,我还摸过她的屁股呢!她也摸过我的小鸡鸡。”孩子在幼儿园竟然这样!难道宝宝变坏了吗?阿华第二天赶紧去了幼儿园向老师询问个究竟。

专家支招:

听了专家的话,阿华就不那么害怕了。原来,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这种行为并不表示他变成了“坏孩子”,反之,这是可能会发生在每个孩子身上的正常反应。事实上,孩子的“性游戏”分为几种,阿华宝宝的这种属于“探究式”,类似的情况可能还有,比如男孩子和女孩子们互相看对方是怎样小便的;男孩子们互相比“看谁尿得高”等等。孩子的“性游戏”还包括“侵犯式”和“友爱式”。早教网

“侵犯式”性游戏通常发生在男孩子身上,比如,4岁的明明在公园里玩,看到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走过来,就冲动地跑过去抱住她亲了一口。这种行为往往被家长呵斥,而其实明明的行为完全符合此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明明的行为或许是看了类似的影视片而模仿,或许是出于对小女孩的喜爱,或许是由于顽皮。

“友爱式”的性游戏则表现为孩子们互相玩耍着“过家家”、“结婚”的游戏。4岁的晶晶和冬冬高兴地玩着“扮新郎新娘”、“过家家”。晶晶将纱巾戴在头上,冬冬抱晶晶并在她的脸上亲了一下,晶晶也亲了一下冬冬,然后“新郎”、“新娘”上了床。冬冬说:“我们生个小宝宝吧。”晶晶把布娃娃放在裤腰里,然后取出来说:“我当妈妈,给宝宝喂奶,你当爸爸,带孩子玩耍……”

据专家介绍,4岁的孩子最容易提出有关性别的问题,比如,问家长“我是从哪来?”或者“为什么妈妈的乳房比爸爸大?”等等的问题。而“性游戏”多数就是来自于他们对于人的身体的好奇心,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观察与理解来认识性,而对自己和别人身体的好奇和关注,正是这一特点的重要表现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幼儿期满足孩子对异性身体的好奇心,有利于他们今后性心理的发展,因此对于孩子的探究式“性游戏”,我们既要保护积极求知的一面,又要制止消极的一面。家长或老师可选择适当的时机,如游泳换衣服时、洗澡时、上厕所时,很自然地让孩子们认识个体的器官,向孩子说明男女身体是不同的。

6岁孩子妈妈的疑惑:小孩子也会手淫?

情景故事:

幼儿园午睡时,老师走到6岁的婷婷身边,只见婷婷仰躺着,满脸通红,眼睛盯着天花板,两腿夹得紧紧的,当老师去动她的被子时,婷婷马上停止了动作,显出一副紧张的表情。

阿晴的儿子小北今年6岁了。阿晴最近非常苦恼,因为小北没事总喜欢玩自己的“小鸡鸡”,阿晴先是制止,可是效果不大。

专家支招:

婷婷和小北的这些行为的确属于手淫。很多妈妈对孩子摸弄生殖器或以其他物品摩擦生殖器存在很多的疑问,其实这是儿童性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教授解释说,人的性心理和性行为的发展不是到了青春期才突然出现,而是在儿童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会出现摸弄生殖器的行为。而这种兴趣在孩子上小学后会逐渐消失,直到青春期后的复苏。

胡教授建议家长,当孩子在触摸生殖器时,父母可以“视而不见”,不要对孩子以任何强化的行为,比如笑他、强行将他的手拿开、吓唬他那样做小鸡鸡会得病等等,如果父母这样做,儿童会反而加强他的这个行为。父母最不能够做的是训斥孩子,不能用下流、犯罪之类词语评价孩子的手淫行为,甚至打骂孩子,这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伤害。

对于有手淫行为的儿童,父母应该告诉他(她)这个行为是隐私的行为,要在自己的房间或避开外人进行。总之,手淫是一个儿童成长中正常的行为,顺其自然就好。

既要理解孩子的这种行为,又要注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在生活中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注,扩大孩子的精神生活,培养兴趣爱好,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画画、唱歌、体育活动等有意义的事情上。早期教育

性教育越早越好

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在“金宝贝”亲子教育机构举办的儿童性健康教育讲座上说,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性教育仍然是一个陌生而敏感的话题,但研究表明,对于孩子的性教育应该越早越好,而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性心理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少家长逐渐认识到了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这种教育要从什么时候开始呢?专家认为,对孩子的性教育必须而且只能贯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因为孩子的心灵成长是有规律的,而家长适时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因此,幼儿的性教育就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性教育,必须首先从理解孩子做起。

对幼儿的性教育上,在理解的同时,还应该有交流。据了解,其实幼儿时期,孩子可能会遇到很多关于性的问题,比如电视镜头里的亲密场面、小动物的交配动作,甚至可能是无意中看到父母的夫妻性生活等等。总体来说,对于这些问题,家长应该持有不隐瞒的态度,适时给予解答。让孩子了解性,不会使孩子“变坏”,反之,越隐瞒和抑制,反而越容易出问题。家长还应注意,对孩子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懂得生命、爱与尊重,学会珍惜自己。从这个角度出发,就会产生良性的效果。

本网站小编总结:小孩子爱看大人洗澡或是玩一些有关性方面的游戏,家长们往往就会感到惊谎,其实小孩子们玩这些是属于正常的性心理发育,因此专家指出,父母们要正确的对待,不要因为自己的一些反应而影响到孩子心理的发展!

如此这般对孩子好吗


我认为孩子小不能约束自己,家长应正确判断帮助孩子,在外不随便要别人的东西是自我约束的一种表现,从小培养这种能力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很大帮助的。现在看着是有些严厉,但等孩子长大了他会体会到你的良苦用心的。再就是这种严格要求必须坚持,要始终如一,不能出尔反尔,反复无常。还有一点十分重要的,就是必须和家人意见一致,如果意见不同,或宽严不一致的话,它一定会给孩子的教育带来不良后果。如果要说服家人,你可以买一些早期教育的书,全家一起看看,让意见统一起来。

再有带孩子出去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向对方说明,得到对方的理解别人会支持你的。

下面给你摘一段文字关于孩子饮食:

关于饮食的负面影响,还没引起很多父母注意,事实上,这已成为我们身边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看看我们周围很多孩子,往往由于不知饥,吃得过多而生病。看看我们今天身边有多少“小胖子”,可是,我们切莫把胖子增多的原因归咎于这些年幼而嗜食如命的孩子。

多吃的习惯并非孩子的天性,而是由于父母的无知和纵容所造成的,在大多数父母的头脑中,只想到为了加速孩子的成长,使自己的孩子身体成为“棒棒的”,就拼命对他们加强营养,只要听说是能强身健体的食品,就不惜一切代价的去买,并毫无节制的灌进孩子的胃里。殊不知这样做的负面影响是何其之大!有很多孩子却因吃得过量使胃过于疲劳,大脑变笨了。

由于父母过于溺爱孩子,无规律无节制的让孩子进食,从而使孩子的食欲紊乱,以致使孩子的精力用于消化,大脑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这样即便实施了早期教育或其他什么教育也是白费。

为何孩子会自卑


自卑的孩子做事情往往拖拖拉拉,并且不能够很好的完成,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有自卑的心理,这多是由于父母后天的教育所决定的,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有关此方面的教育方式吧!

家长应多与老师沟通

很多孩子不爱说话、自卑,这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育儿专家指导,家长应多跟孩子和老师进行沟通。专家回忆她的执教生涯中,有这样一个孩子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孩子的父亲工作非常忙,对孩子非打即骂,但是长时间的下来,造成孩子性格懦弱,不爱说话。家长觉得每日操劳,而孩子却恨铁不成钢。专家说家长不应对孩子一味的呵斥,因为越这样孩子就会越怕,长期下去就养成了自卑的性格。专家建议家长不妨去表扬孩子,婉转地跟孩子说,如:今天作业写的很快,如果再工整点就更好了。早教网

李老师说,孩子的学习及性格需要家长和老师一起来努力,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上学后学习就是老师的事情了,其实不然,只有家长和老师配合好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专家说,在她的班级就为家长建立了QQ联系群,会定期给家长发放家长信,也会及时跟家长汇报和沟通一些孩子的事情。比如今天孩子有哪些进步啊,或者最近孩子的状态又不好了。家长与老师及时地沟通才会让孩子快速健康成长。此外,家长跟孩子的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

用小奖牌来激励孩子

刚上小学的孩子常常习惯不好,课堂上会出一些小状况。有的孩子坐不住,有的孩子上课做小动作,还有的孩子坐累了会起来绕着桌子转一圈。课堂纪律成为令老师最头疼的一件事,但是对于专家来说却并不难。在她的班级里,她为孩子制定了奖励机制,只要出现好行为就可以得到一个小奖牌,十个小奖牌就可以换一个大的奖牌贴在墙上。别看这些奖牌小,但是对于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却是法宝。

专家第二个法宝就是用小班干部来管理,一年级,因为孩子年龄较小,小班干部由她来挑选。她的原则是,一要学习成绩好,二要自我管理严格。对于小班干部,专家要求很严格,因为他们是其他学生的榜样。别的学生犯错会很委婉地批评,但是,小班干部就要严厉批评,这一点专家都会跟家长说清楚。在她的班级里,40多人,有20多个小班干部,目的就是把任务细分,让孩子们感觉到什么是责任。小班干部负责的内容很细,一人生病请假,要找别人代替。同时,小班干部也可以为其他小学生发放小奖牌或者做出相应的批评。

多从别人身上找优点

低年级的孩子常常喜欢告状,老师他在走廊随意打闹,老师他拿走了我的橡皮,等等……长时间,专家发现孩子们这样总盯着别人的短处,是不会进步的。于是,她便想了个办法,来让孩子们进步。每天早上她会拿出5分钟的时间,让孩子说说昨天发现谁身上的优点了,或者看见谁帮助谁了。这样长时间下来,孩子们就从找别人缺点转移到找别人的优点上了。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总盯着别人的缺点是不会进步的。专家说,这样时间久了孩子们也学会表扬和婉转地批评其他小朋友了,孩子们会说你读的非常好,但是声音能大点就更好了。早期教育

在小孩子的世界里,穿着异类或者不爱说话经常会遭到嘲笑,每次发生这样的情况时,专家告诉小朋友,如果换位思考自己做错了事,别人嘲笑会不会很难过呢?专家经常让小班干部帮助有些习惯不好的小朋友,让她感动的是,这些孩子都非常善良,勇于帮助掉队的小朋友。在3月5日学雷锋日,专家告诉小朋友从身边的小雷锋学起,可以想想谁给你讲题,或者谁借给你橡皮用等,教育孩子们从身边一点一滴学起感恩。

本网站小编总结:小孩子的健康快乐与老师和家长们的教育密不可分,一般老师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小举动就能够直接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父母与老师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性教育可以如此幽默


一位德国离异父亲跟两岁的女儿一起洗澡。女儿第一次注意到父亲身体下部多了个她没有的“东西”,很同情地问她爸:“痛吗?”

爸爸回问为什么痛。

女儿很天真地答:“妈妈说多一块肉是肿起来,肿起来的肉都会痛呀!”

爸爸解释说男生的这部分是跟女生的不同,所以才有“男跟女”的差异。

等女儿长到7岁,一天女儿回家开始问一个字,“ficken”。德国妈妈要她下次去问爸爸。女孩不甘心,到邻居家到游泳班,到处都去问这个字,却没有人愿意讲解,只是面带神秘地微笑着。

这更增加女儿的好奇心了。那个暑假她跟着奶奶乘飞机去找爸爸,问到几乎全飞机听得懂德文的人都在笑。

ficken,就是德文俚语的“交配”,父亲拿出生物学用的男女身体解剖书来,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解释给女儿听。父亲的精子跟母亲的卵子在妈妈的子宫里头撞上相遇,然后细胞开始分裂增殖,小宝宝就是这样在母亲肚子里头长大,最后大到装不下了,就必须生出来了。

女儿有点难以接受小胎儿的来源居然是这样,问了又问,左旁的米歇尔、右邻的葛尔多都是这样出来的吗?那怎么出来呢?嗯,有从下头拉出来,跟直接把肚子打开拿出来的两种。

女儿终于解惑,当父亲的松了一口气。

问题是接下来觉得功力大增的女儿,却开始会去跟邻居小朋友说:“我知道你是怎么出来的喔,首先,你爸妈要ficken,然后……”

德国爸爸下一步的教育,就是该告诉女儿,拜托拜托,别老在公众场合提“ficken”这档事了!

全托何时变得如此恐怖


首页上的链接《全托触到了我的痛处》,吸引着我浏览了一些有关全托的帖子。我惊讶地发现,小时被全托过的,几乎个个诉苦连篇,痛说家史;小时没被全托过的,也跟着兴师问罪,人云亦云。我不禁要问,全托何时变得如此恐怖了?

我小时(2岁起,直到上学前)也被全托过,我的姐姐、妹妹也同样。而且当时我周围的孩子,即小学初中时的同学,几乎各个如此。间或有一两个没有入托而是被祖辈带大的,如我小学同学张XX的弟弟就是一个,结果在他班上很不合群,性格孤僻。

我们怨恨父母吗?从来没有!我们子女三人对父母始终孝顺、爱戴,对于他们含辛茹苦地把我们三人养育成人充满了无限的感激。如今我们都已作了父母,更是切身体会到了父爱、母爱的伟大。

所以,分析全托的利弊,应该从是否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身心着眼,同时还要考虑父母的事业(毕竟这是家庭的经济基础)。

我们60年代出生的人,父母整个人都是属于组织的,工作必须全心全意,革命还不能落后。他们哪里有心思在家准备各种教材教具在家培养后代,或者每天接送、精心配餐?而当时的托儿所、幼儿园,只收2岁以上的孩子,所以我们很多人2岁以前,都曾经交给一些父母熟识的阿姨带过(另一种全托)。当然,真正意义上的全托,是指在托儿所、幼儿园。我2岁后,先是在北京空军大院10号楼的一家托儿所全托。过了一两年后转到东直门幼儿园,也是部队办的。这家幼儿园是庭院式建筑,大屋檐的平房,月亮门,高大的枣树,夜晚黄鼠狼的传说,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每到枣树结果时,杜大爷就会把几根竹竿接在一起,然后鞭打树上的红枣,各班的小朋友就会在老师的率领下,拿着脸盆,拼命地捡拾地上的枣,各班捡的归各班。从小孩子们就学会了劳动、协作、竞争。

有一件事,令我耿耿于怀。那时老师常常领着我们到附近的一家公园去玩,位置好像是出了幼儿园北门往北走,到了(苏联?)大使馆门前往西转,走不远就到了。一次我们走到(苏联?)大使馆门前时,大使馆的铁栅栏门里有几位女士冲着我们这群小天使友好地挥手并微笑。可是那时中苏交恶,老师喊着“一、二、三”带领我们唱起了:“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打倒各国的反动派……。”一边唱,一边整齐地对着铁门挥舞着小拳头。那些“苏修”,虽然不一定听得懂,但是他们一定明白挥舞拳头的含义,所以凄然转身离开大门,回到楼内去了。当我们欢呼庆祝“苏修逃跑了”时,我隐约就有了恻隐之心。

入学前最后一、二年,转到了空军永定路幼儿园(从北京东头到了西头)。这时我们已经比较成熟了,小朋友们基本都会使用《新华字典》,个个可以背诵老三篇了。我因为在听蒋老师读书读报时经常举手发言,纠正她的错误发音,所以常常遭到报复,比如夜里睡觉经常嘻笑说话,而被罚独自一人呆在月光如水的活动室内反省。有时老师夜里巡视的老师抓不到“捣乱分子”,就会在第二天,让全班小朋友站立,大家互相检举揭发,没有“捣乱”的可以坐下,享用食品。“捣乱分子”们的食品要等彻底改正了才能返还。我的中秋月饼返还给我时,已经硬的快咬不动了。

永定路幼儿园留给我难忘印象的一次经历,是在一个周六的下午,我们全体大班的小朋友,没有坐空军大院的大客车回大院,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用背包带把棉大衣和棉被打成背包,然后背上背包,集体徒步沿着西长安大街,唱着歌,从永定路走回了空军大院(今城乡贸易中心南,西客站北)。不下十公里吧?那时我7岁。

等到我们上小学后,尽管父母差不多一周回家一次,但幼儿园的培养,使我们完全可以不用父母操心。自己带钥匙,三顿饭到大院的学生食堂排队去吃。这种生活,好像持续到74年父母回到大院上班才结束。

我们觉得,小时候的经历,对于我们后来离家在外地上大学,到国外求学工作,到国内陌生的地方闯荡,都是十分难得的。

当然,现在城市便捷的交通使得家和幼儿园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人们的闲暇(因劳动力过剩)也大为增加,使得不少家庭的父母可以不用送孩子全托甚至日托,而是自己在家或请保姆、孩子的祖辈照看、教育孩子。但是家庭幼教与幼儿园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幼儿园的教育更专业化更系统化,而且幼儿园提供的孩子与同龄人之间游戏、学习、协作、竞争的环境,是独生子女遍天下的家庭环境所无法比拟的。全托,更能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去除娇骄二气(现在独生子女的通病)。但是,如果幼儿园的全托孩子数量寥寥无几,则要另加考虑。

我LP小时从来就没有进过托儿所、幼儿园。上学包括大学也没离开过家门口。所以尽管已过而立之年,任性和依赖型依然十分强烈,我不能不把她的这种性格部分归咎于她幼儿园教育的欠缺。

希望能给各位望子成龙的父母一点不同的启示:全托并不可怕!

孩子做事为何不主动


有些孩子做事不主动,常要人提醒。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种:

1、孩子性格造成的。这类孩子的性格活泼好动,遇事敏感,反应迅速,注意力和兴趣很容易转移,不能很好地从事某种活动,所以做起事来毛手毛脚,丢三落四。

2、环境的影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当孩子正在做事情时,极易被更有趣的事情,比如好玩的玩具、电视上的动画片等所吸引,以致停止正在做的事情,把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事物上去。

3、家庭教育所致。

(1)孩子的事情没有做完,家长发现后,为了省事,于是自已大包大揽,使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并使之产生依赖感,养成干活常要人督促的坏习惯。

(2)父母不能以身作则,加之孩子模仿性又强,致使成人的不良行为在孩子身上得以沿袭。

(3)成人发现孩子做事虎头蛇尾,并不去追究其真正原因,进行正面教育,加以鼓励评价,而是粗暴地训斥、辱骂,甚至打骂孩子,这种方法可能暂时会收到好的效果,但最终没有解决问题。

(4)孩子做某件事时,没有明确目的,家长也不加以指导,盲目地让孩子自己去做,也是使孩子做事半途而废的原因。

怎样才能使孩子做事主动呢?

1、由于孩子性格造成的习惯:成人切忌急于求成,因为孩子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当他们出世后,就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并在一定教育和自身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在尊重孩子意愿和性格的基础上,培养他们从自身小事做起,比如收拾玩具、图书等,使孩子逐渐养成自己主动做事的好习惯。

2、由于环境影响造成的习惯:成人要尽量避免或消除无关刺激物的影响,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孩子能安心做事,不易被其它的事物所干扰。另外,孩子的需要与兴趣也决定了他做事的注意力能否集中,所以,为了使孩子做事不需要成人提醒,起初应从孩子最感兴趣、最容易引起他们注意的事情入手,然后逐步扩展到孩子能接触的一切事物,进而使孩子养成做事始终如一的好习惯。

3、对于由家庭教育造成的习惯:多数孩子是家中的独苗,这种特定的环境,使孩子锻炼的机会太少,主动做事的好习惯也难以形成。所以,成人要孩子做的事一定要有目标,难易程度适中,又要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对孩子要坚持鼓励表扬为主,适当给予启发引导并具体加以帮助,使孩子通过一件件的事情养成做事主动认真的习惯。俗话说得好,“习惯成自然”,一旦成为习惯,孩子就能很容易做好每件事情。另外,如果要鼓励孩子树立持之以恒的态度,成人应以身作则,使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会应如何做好每件事,从小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