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准备之家庭
2020-06-20 入学准备之家庭 家庭亲子活动 童话故事线描家庭教育父母要不要统一战线?。
护孩子天才,培人才博才。早教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融入陌生的环境,让孩子更好的接受教育。早教已经成为婴幼儿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额一个环节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庭教育父母要不要统一战线?,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育专家认为,如果父母双方的目标一致,就应学会合作,互相尊重,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碰撞一:老好人和“独裁者”
爸爸由于工作需要经常出差,妈妈则全职在家照顾孩子。每当妈妈批评孩子做错的地方时,偶尔在家的爸爸总是打圆场说,孩子还小,不懂事……
专家建议:当爸爸在家时,妈妈要多给他机会来管教孩子,如果发现爸爸的管教方式与自己不同,可以在孩子睡着后进行探讨。力求掌握一个原则:“谁先说话,就让他把话说完。”其实,每个父母的教育方式都能让孩子学到不同的东西,重要的是父母要意识到,对于同一种情况,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案。
提示:任何时候都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责对方的管教方法,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尊重父母的意见。
碰撞二:吓唬还是顺从
5岁的妞妞游戏完后从来不收拾玩具,家里总是摊得乱七八糟的。妈妈认为,当孩子游戏结束,自己可以帮她一起收拾玩具,这样,能让孩子玩得更尽心;爸爸则从来不会这样纵容女儿,如果女儿拒绝收拾玩具,他就会威胁女儿说要把玩具都扔掉。
专家建议:这么大的孩子确实应该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了。妈妈可以适时给孩子一些鼓励,让她产生做事情的动机和理由,例如,“把玩具收拾好了,你就可以下楼去玩一会儿。”让孩子明白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不但自己有成就感,还能让全家人开心。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养成收拾玩具的习惯。如果孩子偶尔忘记收拾玩具,爸爸妈妈应该平静地告诉她,接下来的几天,她就不能再玩这些玩具了。
提示:如果父母已经确定用奖惩的方式来激励孩子收拾玩具,那么一定不要食言。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更加自觉地遵守约定,持之以恒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碰撞三:惩罚还是不理
如果事情并没有按佳佳的想法进行,他准会大喊大叫或者大哭大闹一番,以示不满。每到此时,妈妈会认为孩子的情绪太激动了,该给他点“面壁思过”的温柔惩罚;可爸爸却不这么想,认为妈妈的做法只能使孩子安静不了10分钟,最好的办法是不搭理他。
专家建议:因为孩子的行为不够好而惩罚他,不但不能教会他什么才是正确的,还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使孩子觉得自己众叛亲离,无法得到父母更多的重视和关爱。所以让孩子“面壁思过”、任其哭闹,还不如采用给孩子一个热情的拥抱的方法,不用担心拥抱会助长孩子的坏行为,这样做只会让孩子的情绪好起来,当他安静下来后,再告诉他哪种做法更好。
提示:通常情况下,当孩子哭闹时,父母可以采取温和的态度,采用拥抱和慢慢聊天的方法,用不了多长时间,孩子就会安静下来。
碰撞四:引导还是体罚
2岁的蒙蒙经常乱发脾气,无论是不想吃东西还是不愿穿裤子,他都会大吵大闹。爸爸认为,采用体罚才能让蒙蒙改掉这个毛病,让他听话,自己就是从小被打出来的;可妈妈反对爸爸的观点,但她的温柔方式也并没有让蒙蒙发生任何改变。
专家建议:蒙蒙这样的年龄,有这些行为是正常的,这种“挑衅”行为完全来自成长的力量。当他挥舞着小手说“不”的时候,他感到了自己的力量。当爸爸妈妈了解了这一点后,还必须接受一个观点:坚决不能打孩子!惩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相反,要想改掉蒙蒙的坏脾气,爸爸妈妈应给予蒙蒙更多的关注,并让他多注意那些“大孩子”的行为,例如,自己吃东西、唱歌,自己做游戏等。
提示:孩子发脾气时,转移他的注意力有时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当他不愿穿裤子时,给他讲他最喜爱听的故事,孩子就会被故事所吸引,情绪安静下来后,一切会变得简单起来。
总之,教育孩子产生分歧时,家长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选择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实施。
相关推荐
7种不良家教 父母一定要避免
有关专家指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就避免以下七种不良家教:
(1)父母品质不好:父母本身行为不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品行习惯。
(2)破裂家庭:家庭破裂,孩子受冷落或成了出气筒,从而易被社会上的恶习所吸引,自暴自弃或逆反攻击别人。
(3)父母文化素质低,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多表现为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子女无所适从,容易流浪社会,出现各种行为问题。
(4)娇惯溺爱型:由于无止境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容易使孩子形成贪婪、懒惰、自私、任性的性格,适应社会能力差,依赖性强,易受坏人引诱,以至走上邪路不能自拔。
(5)放任型:有些家长忙于工作、挣钱,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忽视了孩子的教育;还有的父母看到自己管教方法不奏效,无计可施而放任自流。
(6)矛盾型:父母间或与祖父母间,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态度不一致,一方管,一方护,孩子利用这种护短心理,说谎,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7)心理虐待型:目前打骂虐待孩子的少了,但由于心理卫生知识的缺乏,心理虐待现象极为严重。一是剥夺孩子正常的心理需要,如交友、游戏、自尊等。一切以大人的想法出发,望子成龙心切,逼着孩子学这学那,或盲目地与其他孩子攀比,并常以讽刺挖苦孩子为刺激手段;二是负性心理刺激过强,对孩子猜疑,甚至查看孩子日记、跟踪等,在他们眼里孩子总是不够好。孩子好的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的鼓励,久而久之孩子破罐破摔或逆反,成了问题儿童。
很显然,不良家教的危害是严重的,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心身健康。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常认为孩子小、不懂事,不注重潜移默化地引导和教育,一味地强制命令。有的家长抱怨为孩子付出了全部心血和财力,结果还是出了问题。这主要是以大人的心理状态和对孩子的期望出发,没有根据孩子的心理和气质特点因材施教所致。因此,重视儿童的心理卫生,搞好家教,做到因材施教,才是防治不良家教的基本原则。
早教知识:家庭教育的十个“不要”
家中中的各个方面对少年儿童的快乐成长以及人格特质的陶冶是十分关键的。父母应把培育人格健全作为亲子教育的管理中心,高度重视和提升对孩子开展优良社会道德的塑造,戒祛除亲子教育中的会导致负面影响的个人行为,进而合理地创设少年儿童的人格健全。家庭教育怎么做?下边就例举了亲子教育中的“十戒”,为确保孩子能在身心健康的心理状态自然环境下发展,父母们不得不看呦!
1.不必看不起孩子
“你那么那样笨啊!”或是“你是木偶人吗?”
每每这类看不起孩子得话随口说出时,都是损害孩子的自尊、消弱孩子的自身观念。
2.不必吓唬孩子
选用吓唬的方法来教导孩子,也会变弱他的自身观念。
家庭教育怎么做?假如父母说:“你下一次再那样,就要你好看!”或是”你再打弟弟,妈妈就需要狠狠地揍你一顿。”
每每孩子听了这种话,她们会惶恐不安伤心,进而对父母造成一种心理恐惧。
3.不必行贿孩子
一些父母承诺孩子,假如念书考试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为此将刺激性做为驱动力,这不是个好方法。
那样的行贿会引起孩子办事的驱动力由内转为外。他并不是为学习培训创建起來的优良自身观念而学习培训,只是以便物质鼓励。那样不利孩子塑造优良的学习培训针对性。
4.不必逼孩子同意“下一次害怕了”
孩子犯了不正确,妈妈气北极说:“好,如今你需要答应我,你从此害怕那样了。”可不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妈妈感觉自身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同意妈妈的,如何又不乖啦?”
妈妈该了解,要小孩子承诺是没有意义的。承诺和吓唬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容易起积极主动的功效。家庭教育怎么做?倘若遇上比较敏感的孩子,逼他承诺反倒会使他再一次犯错误而觉得伤心。即便孩子不特别敏感,也会使孩子心口不一。
5.不必过多维护监管孩子
过多维护监管孩子会伤害到孩子的自身观念,消弱塑造孩子的独立能力。由于当父母太过监管孩子的个人行为时,实际上也是在告知孩子:“你不能照顾自身。”
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照顾自身的能力不很信心。大家应当把“要是孩子自身能做,决不会大包大揽”作为格言。那样才可以逐渐塑造孩子自身照顾自身的能力。
6.不必对孩子絮叨难休
太过絮叨难休会使孩子感觉父母觉得他沒有了解事情的能力,长此以往,孩子会造成厌烦很慢的觉得。实际上,条理清晰地为孩子交待事儿,会提高孩子的信心和自尊。
7.不必逼迫孩子马上盲目跟风地听从别人
假如你硬要孩子丢开他正做着的事,听你的话做其他事,他的反映会很不肯。父母应事前提示孩子,等一会儿要他干什么,例如:“小刚,类似再过十分钟,你该进去用餐了!”另外,她们还可以容许孩子在服从安排以前有稍加埋怨的随意,比如说:“喔,妈妈,我非得如今进去吗?”
规定孩子马上而又盲目跟风地听从,对照顾出单独而自我调整的人,这类主法是失效的。
8.不必放任孩子太过
放任孩子并不利孩子自身。由于孩子早晚要长大了成-年-人,要踏入社会发展,一些在家里可行的事,到外边就难说了。
因而,放任孩子总是夺走孩子的潜在性能力的发展趋势机遇,阻拦他变成会干、单独、能自我调整的人。
9.不能用不一致的规矩教导孩子
一些父母凭自身的喜怒哀乐随便开设规矩,一样的个人行为有时候遭罚,有时候由他去。那样会使孩子觉得蒙蔽。
孩子想要你用一套一致、可靠、靠谱的规矩来怎样用一套一致、可靠、靠谱的规矩来文化教育他。
10.不必订不宜孩子年纪的规矩
倘若你期待一个两岁的孩子同五岁的孩子一样墨守陈规,总是使他主动软弱无能。
家庭教育怎么做?由于你期待于他的,是他的年纪不太可能做到的个人行为水准。这时候他的自身观念有很严重的危害。
正确家庭教育切记做到9不要
1.不要瞧不起孩子
有时急了,会对孩子说:"我怎么这样笨啊!"或者"你是木头人吗?"每当这类瞧不起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2.不要恐吓孩子
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或者说"你再打弟弟,妈妈就要狠狠揍你一顿。"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3.不要贿赂孩子
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可不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答应妈妈的,怎么又不乖啦?"妈妈该知道,要小孩许诺是没有意义的。许诺和恐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会起积极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许诺反而会使他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会使孩子口是心非。
4.不要过度保护监督孩子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决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5.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
过分唠叨不休,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恶不快的感觉。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6.不要强迫立即盲目地服从他人孩子
如果你硬要孩子丢开他正做着的事,听你的话做别的事,他的反应会很不乐意。父母应事先提醒孩子,等一会儿要他做什么,比如说:"小军,差不多再过十分钟,你该进来吃饭了!"同时,他们也可以允许孩子在服从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说:"喔,妈妈,我非要现在进来吗?"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从,对抚育出独立而自我调节的人,这种主法是无效的。
7.不要纵容孩子
过分纵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本身。因为孩子迟早要长大成人,要走上社会,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难说了。因此,纵容孩子只会剥夺孩子的潜在能力的发展机会,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节的人。
8.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
有些父母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同样的行为有时遭罚,有时由他去。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迷惑。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育他。
9.不要订不适合年龄的规矩孩子
假如你希望一个两岁的孩子同五岁的孩子一样循规蹈矩,只会使他自觉无能。因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龄不可能达到的行为水平。这时他的自我观念有极坏的影响。
家庭教育要禁止打骂教育
一定要选择孩子最喜欢的教育方法,否则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理解早期教育,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我们该如何正确的为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家庭教育要禁止打骂教育”,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信任的建立需要热情的鼓励,需要宽容的耐心,需要精心的指导。
“过去我总是数落孩子的缺点,这个游戏让我认真反思了一下自己的行为,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树立她的自信心。”大成实验学校首次为家长们开办了体验式心理培训,一个“盲人走路”的游戏让许多家长看到了“打骂”之外的教育之道。
201班顾欣恬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自信心不够,为此他阅读了许多家庭教育的书籍,想了很多办法帮助孩子提高自信心,可是效果都不理想。但是培训中这个貌不惊人的小游戏却给了他强烈的震撼:“这个游戏使我明白了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是一种忐忑不安的状态,因为他不知道前方的路会发生什么,他最需要是家长给以鼓励支持和指导帮助,才能满怀信心地往前走,但我以前却做的却恰恰相反。”
这个“神奇”的游戏操作简单:家长学员按单双号分成AB两组,A组带眼罩,B组指引A组走路。第一阶段:一个人带眼罩行走,另一人手牵手,可以语言提示;第二阶段:一人带眼罩行走,另一人可以用动作提示,但不能使用语言提示;第三阶段:一人带眼罩行走,另一人与你保持一定距离,只能使用语言提示。然后A组B组交换角色。
培训师靳家骊老师说:游戏的潜台词就是,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信任的建立需要热情的鼓励,需要宽容的耐心,需要精心的指导。
教育孩子,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认可和鼓励,多给孩子一些表扬,不要再打骂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