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少跟孩子“斗心眼”

“爸爸,我在吃橘子果冻!”“好吃吗?”“好吃呢,你想不想吃?”“我不想吃!”“我还想再吃一个!”遭遇过这样的“聪明”宝宝的父母绝对不在少数。不少父母都发自内心地“咆哮”:现在的孩子聪明啊,才十个月大就能够和父母斗心眼了啊。不少新爸新妈都在和宝宝的“斗法”中不停怨念,当父母的是智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现在的宝宝心眼儿为什么会这么多呢?

故事一:“牛皮糖条约”

小屁孩儿豆豆最热爱的食物便是牛皮糖。每天不停地吃糖,嘴里的蛀牙黑洞洞的看的很吓人。豆妈看到宝宝的蛀牙便是一阵心疼,但是控制豆豆不让吃糖吧又于心不忍。这么小的宝宝就要遏制她的爱好,实在是泯灭天性。其实偶尔纵容一下也没什么大不了。豆妈常常这样自我安慰。话是这么说,但豆妈还是给豆豆制定了“牛皮糖条约”,每天只能吃一块。豆豆常常躲在门背后偷吃,被豆妈发现一次就“暂停”一个月的牛皮糖供应。

豆妈上周出差扬州,还是没忍住给豆豆带了一盒牛皮糖回来。豆豆见到妈妈带来的“礼物”的时候眼睛都发直了。从豆妈进家门开始就像个小老鼠一样紧紧黏在妈妈的身后,妈妈走到哪里她也跟到哪里,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牛皮糖……牛皮糖……”豆妈下了狠心,严格控制豆豆一天只能吃一块。

可是这一块的标准很显然不能满足豆豆的胃口,小豆子为了吃糖开始和妈妈斗起了心眼儿。听话发嗲使坏,甚至是哭闹等招数在豆妈那里都没见成效,豆豆开始转移“战场”,到豆爸哪里开始“攻破”。都说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按理说看见女儿发嗲,豆爸应该会心软的吧。

“爸爸,你吃糖么?”豆豆拿起一颗牛皮糖坐到了爸爸腿上,飞快地拆掉包装纸就往爸爸嘴里塞。豆爸最不爱吃的就是甜食,被女儿折腾的无可奈何,只能紧闭嘴唇不张口。豆豆的“阴谋”迅速得逞,“爸爸你不吃是吗,糖纸都剥开了糖会融掉的,我帮你吃吧。”还没等豆妈反应过来,豆豆就把剥开的牛皮糖吞进了自己嘴里。豆爸大怒,这丫头怎么可以这样。

半小时后,豆豆再一次“故伎重演”。她拿来了一颗牛皮糖。“爸爸,那颗融化了,你吃这颗。”豆爸勃然大怒,“你当我是三岁小孩儿啊,太低估我的智商了吧。要吃牛皮糖向你妈妈去要。”最终豆豆的“阴谋”没有得逞,而她的这个举动也让豆爸豆妈觉得女儿“鬼精灵”,“从小就学会了和我们斗心眼儿,长大了会变成什么样子?”

故事二:“维尼熊又没招你……”

别看朵朵才3岁,已经是个爱漂亮的小美妞了。妈妈给她买的衣服都得一一过目。朵朵妈自己也是潮妈,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把朵朵打扮成各种模样。上个礼拜给朵朵新买了一条粉红色的小纱裙,背后还有两个天使的小翅膀,朵朵在店里试穿的时候就拉风极了,引来了一帮叔叔阿姨的围观。裙子就像帮朵朵度身定做的一般,朵朵自己也开心的飞上了天,买完裙子回家的当天晚上就要求穿着这条小纱裙睡觉,要在梦里当一个“小天使”。不穿小纱裙就坚决不睡觉。朵朵妈一下子就觉得哭笑不得。最终还是朵朵爸的主意好,“朵朵,你要是穿着小纱裙睡觉的话会压坏小翅膀,梦里就做不成小天使了。”小家伙这才停止了苦恼,揉揉红肿的小眼睛一脸朦胧的去睡觉了。

第二天就没那么好骗了,朵妈上班前,朵朵硬是要妈妈给她换上仙女裙,不然就不让妈妈出门。朵妈一狠心没理朵朵的顽劣技法。发现用胡搅蛮缠的方法没办法让妈妈给自己换上小纱裙,朵朵改变了“策略”,开始和朵妈喋喋不休的“唠叨”。“妈妈,等我长大了,我给你买好多漂亮衣服,漂亮裙子,让你天天穿。”“妈妈你今天的裙子真好看,如果是纱裙就更好看了。”朵妈一下子就笑出来了,小东西这么说话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嘛,言外之意显然是“你看我多大方,都让你天天穿裙子了。”

豆妈和豆豆在穿衣服上的“斗法”显然没有结束。另一桩“斗心眼”的故事是一件维尼熊的外套。豆豆每年最热爱的季节就是春夏之交,因为既可以穿上自己最喜欢的维尼熊外套,又能在气温稍微高一些的时候换上美美的小裙子。在豆豆的心目中,最好能每天都换上心爱的维尼熊。一天豆妈把维尼熊外套洗了刚晾在了阳台上,豆豆就撅着嘴往阳台上跑了无数次。晚上从幼儿园回来又往阳台上跑,满脸堆笑地跑到豆妈旁边摸了摸那件维尼熊,“妈妈,我觉得维尼熊干了,一点水印都没有。豆妈答应了一声,没有说话。第二天早晨起床洗衣服的时候不小心在阳台上碰了一下那件挂着的维尼熊,豆豆立刻生气地大叫起来,“你碰我的衣服了,你碰它干吗啊,维尼熊又没招你……”

相关知识

家长少干预 孩子绘画创造力才更高


在儿童的美术学习中,家长对孩子的绘画行为进行干涉稀松平常。有家长对孩子的绘画形象品头论足;有家长对孩子的绘画载体进行限制,比如不允许孩子在墙上作画;有家长限制孩子绘画的方式,比如只允许让孩子用笔画,而不许用手或其他工具;有家长限制孩子的作画姿势,比如只允许坐着画,不允许趴着画。家长的这些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对孩子的创造力发挥是不利的。

一、孩子画画,家长限制太多

儿童最常用的绘画载体是“纸”(占73.3%),其次是“家具”(占16.5%)和“墙”(占4.4%)。67.9%的家长不允许孩子在脸上画画,65.3%的家长不允许孩子在墙上画画,79.3%的家长不允许孩子在衣服上画画。16%的儿童最喜欢的绘画姿势是躺着(或趴着)画画,而这种姿势是家长选择最少的姿势。

从创造力的三个维度——流畅性(即作品数量的多寡性),变通性(即作品种类的多样性)和新颖性(即作品的独创性)来分析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没有家长陪伴的儿童绘画比家长陪伴下的儿童绘画创造力高。

儿童尝试不同的绘画载体,在不同绘画载体上的绘画经历和感受,是他们进行选择和创造的前提,家长应该努力让儿童尝试,丰富他们的绘画体验和经历。0—6岁孩子对色彩敏感,这时候应该让他们发展色彩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学技巧或者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随手涂鸦也许会造就未来的小画家。

二、孩子画画,家长应该这样做

1、尽量少干预孩子绘画过程。家长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和“沟通”,以倾听、微笑、接纳的态度,鼓励孩子积极地表现自己的创意:不要埋怨、责备、唠叨,挫伤孩子绘画的积极性。

2、家长首先应了解一些儿童绘画的特点。儿童绘画的大致特点是:尽管在表现技巧上还比较粗糙,技法还不成熟,甚至幼稚,但充满了天真烂漫的童趣。所以,千万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束缚孩子的想象。

3、培养孩子画画的兴趣,鼓励孩子凭自己的经历和想象绘画。

4、多引导孩子观察,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扩大孩子的视野。

5、对孩子绘画的技能要求不要过高,孩子画出来的都是他们对美的体验。

6、评价孩子作品,要以鼓励为主。增强孩子自信心,让他们承认和接受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

7、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绘画环境。在孩子作画时可以放些轻音乐,有益于孩子发挥想像力;还可以在家中开辟一面墙专门悬挂孩子的作品,或开辟一个角落供其创作。

8、不要过早地把孩子送去学画成人画,束缚其自有的丰富想像力。

9、对待孩子的绘画作品要足够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擅自做主。

10、挑选孩子的作品进行收藏,标上日期,题目以及孩子特有的解释。

亲子早教:家长要跟孩子讲道理


亲子除开平常的劝诫外,父母也要在具体事儿中来教孩子大道理,那样孩子才会愈来愈听话。菲和大部分独生子一样,对指责、文化教育很比较敏感。不给她讲理吧,毫无疑问不行;但逮着事情就瞎说一气吧,又会损害孩子娇嫩的心。那麼,菲的妈妈是怎样和她讲理的?家长怎么跟孩子讲道理?

家长怎么跟孩子讲道理?妈妈常带菲去姑姑家,菲和小表弟很投缘。有一次,菲偷偷将堂弟的玩具带到了家。被妈妈发觉后,她很焦虑不安。亲子

妈妈沒有立即指责菲,只是宁静地问她:“假如侄子拿了你的玩具,又不告诉你,你是否会心急呀?”菲点了点头。妈妈然后说:“你侄子如今毫无疑问在找玩具,你给他们打个电话,对他说过几天就把玩具送还给他,怎么样?”菲开心地打过电話,还和堂弟约好啦下星期日去还玩具。

孩子的心是单纯性的,菲拿堂弟玩具这件事情,和大人的“顺手”并不是一个特性。如果我们板起脸严格地指责她,再讲一番“不必拿他人的物品”的道理,孩子那时候将会聪明了、听从了,但内心或许会留有黑影,乃至猜疑自身是个坏孩子,慢慢地欠缺信心,还将会造成青春期叛逆。

菲妈妈的作法很可用,用心平气和替代大动干戈,用换位思考一下的方法,让孩子学好立在他人的视角去看看难题。即便孩子懂了大道理,又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家长怎么跟孩子讲道理?自然,最好是的方式应该是教育 在先。例如:平常,妈妈能够 和孩子玩一玩借玩具的手机游戏——“这一玩具能不能出借我玩一玩?”让孩子了解在获得他人的容许以前,是不可以随意拿他人的物品的;父母还能够有目的性地说故事,文化教育孩子做一个诚信的人。亲子

有一次,菲和妈妈在大商场里碰到一对母女,哪个五岁上下的小男孩一定要让妈妈给他们买一个高端玩具。这位妈妈不同意,小男孩便坐着地面上痛哭,怎么哄都不行!这位妈妈为免难堪,只能出钱给孩子买来玩具。

妈妈看菲一直回头巡视那对母女,仿佛对刚刚的事儿挺有兴趣爱好,挺有念头,就问她:“你去当审判长,‘评定’一下,刚才那个小jj做得对吗?”意想不到,菲的评定还非常公平。他说,哪个小jj真丢人,坐着地面上耍赖不是对的!哪个妈妈的作法仿佛都不对。

因此,妈妈就给了菲几类回答,让她替这位妈妈挑选应该怎么做:一是将孩子责骂一顿,拉扯回家了;二是没理他掉头就走,藏在一边,等孩子跟回来,回家了复训;三是孩子要什么就用什么。菲想想想说,第二种方式比较好。

家长怎么跟孩子讲道理?然后,妈妈又给菲讲了父母赚钱养家糊口的艰辛,一家人购物都应当量入为出、不和他人盲目攀比这些,菲开心地接纳了妈妈的批评。

早教知识:孩子脾气坏跟家长有关


星期日中午带妞儿跟朋友聚餐,在KDJ盆友略微沒有考虑孩子的小规定,她五岁的孩子冲着盆友就下了口!在盆友的通话下孩子总算松了口,看一下手身上,早已留有好多个乌青的齿印。我们家妞儿被这场景吓呆了,将会她感觉哪有孩子对妈妈下孔的!最终盆友尽管考虑了孩子的规定,却被儿从臀部后边跟随喊她“傻瓜”!

恰巧当日夜里又见到那样一个贴子,有一个孩子在街上对妈妈不尊,用力掐着妈妈的颈部,有一个过路人实在看不下去了阻拦男孩儿对妈妈动粗,却被男孩儿大喝一声“开水”!从相片上看出去妈妈很可伶很无奈,但另外也令人对妈妈的忍受很恨之入骨!为何如今的孩子愈来愈蛮横?是什么助长了孩子的霸虐之气?

从本身抚养孩子的点点滴滴看来,主要是成年人的放任让孩子越来越蛮横无恐。再再加父母無限的忍受总是让孩子愈来愈蛮不讲理。由于所述孩子的诸多主要表现,难题的根源即然早已找出去,就需要采用些解决的对策!

1、孩子小必须疼惜关爱,但切不可让娇惯已过头。孩子小犯错能够 原谅,但决不能姑息迁就孩子的犯错机遇,若是频繁放任孩子的犯错,一旦让孩子的习惯性变成了不良习惯,要想纠正就十分困难了!

2、如今的孩子少了,因为在孤单中成才,父母总感觉憋屈了孩子。日常生活标准好啦,有的父母针对孩子的规定避而远之,仅仅那样做百害无一利。考虑孩子的另外会滋生孩子的盲目攀比心,他人有的物品我也要有,他人沒有的我也要买回来!等孩子变大想回绝太过的规定时,就会遭受孩子的蛮不讲理!有的孩子轻则对父母又掐又打,重的会骂父母!因此自小就需要给孩子一个优良的开始,千万别无缘无故考虑孩子的无理取闹!

3、尽管如今的教育专家一再号召:“好孩子是夸出去的!”“父母要跟孩子做真心朋友!”“不打不骂才可以文化教育出好孩子!”这种话看上去没什么错误观念,也很遭受年青奶爸们的欢迎。但以偏概全而言,这种伎俩或许很合适孩子。可别忘记,孩子沒有一样的,倘若把这种千篇一律得话用在全部孩子的的身上,有木有一棍子打死的觉得呢?因此我认为,看待不一样的孩子要用不一样的调教方式,应对调皮顽皮的孩子,父母的心态能够 严格些,用适合的方法才可以文化教育出好孩子。

4、曾遇到过那样一位妈妈,她在我眼前一再强调对孩子要多赞美,才可以让孩子在行动和思维上,圆满超出别的同年龄的孩子。却不知道这名妈妈赞美已过头,孩子即使拥有缺陷也用谬赞来看待,用她得话说,孩子都喜爱好听的话,一味的称赞会具有更强的实际效果!孩子拥有发展要用赞美的语言来激励,若是孩子犯错也用称赞的方法来鼓励孩子,是否会具有得不偿失的实际效果呢?就算是好孩子是夸出去的,赞美就该注重恰当的方法,仅有用大门风水的語言,孩子才会变成更棒的!

无论啥缘故文化教育出去的蛮不讲理孩子,综上所述全是放任滋生了孩子的暴脾气!坚信每对父母都想文化教育出去大众都喜爱的孩子,若是儿童早期教育一旦错位,或许就会文化教育出去让父母头痛的孩子。因此,真实爱孩子的父母,绝不会让娇惯变成害孩子的专用工具!

孩子交往少易性格孤僻


一、家中人口较少,孩子缺少玩伴

现在的住房趋向单元化,比起过去住平房、大杂院、筒子楼时,孩子的活动天地减少了,与邻居小朋友的交往也大大减少了。

二、不欢迎别人干扰

生活节奏的加快,邻里间、朋友间交往少了,劳累一天后,不欢迎别人干扰,不欢迎孩子的小伙伴到家来玩,怕把屋子弄乱了,甚至怕自己的孩子被带坏了、被传染上疾病等等。由此,也使孩子间的接触机会减少了。

三、从孩子的玩具来看

现在多数玩具,孩子完全可以独自把玩,不像过去的玩具,必须几个孩子一起玩。

四、幼儿园、学校不太注意组织集体活动

偶尔一些活动,还要挑学习好、守纪律的孩子参加。

五、沉重的爱好培养

痴心的父母,纵使劳累,也要送孩子参加各种班:书法班、绘画班、外语班、钢琴班等,孩子们很少一起去大自然中自由地跑跑跳跳,采集标本……

六、安全至上

一些家长从安全方面考虑,怕孩子跑出去被人欺负、怕丢失等,不敢放手让孩子交往。

鉴于以上原因,使得今天的孩子与外界接触大大减少了,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与人交往,不愿与小朋友一起玩,甚至一个月也不下一趟楼,不爱活动,一些跑、跳等运动项目也不喜欢,甚至上学后体育不及格,孩子变得胆小、羞怯、敏感,以至性格孤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