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场上各种高大上的教育理念,蒙特梭利、瑞吉欧、华德福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吧。但我始终有一个观点,最好的早教一定是在家里。所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些实践分享,可以让更多的父母了解,如何将那些高高在上的教育理念,真正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滴。

制定一个主题

去公园前提前制定一个主题,不仅益智,还能让孩子产生期待。我通常会提前一周左右时间确定一个主题,结合当下小D的发展兴趣。我们尝试过的主题分享给大家。

1~2岁-二维到三维扩展

1岁左右的孩子应该已经可以认识不少物体了,动物肯定是很大一个品类。但很可惜的是,大部分孩子对于动物的认识都是从绘本而来。

因此,对于1岁左右的孩子,最简单的主题就是“配对游戏”,去寻找他们在绘本里见到过的动物。不要小看了这样的游戏,它要求孩子调用之前的知识记忆,还要去学会配对,并且开始对“二维”和“三维”建立联系,这些都是今后特别重要的学习技能。

18个月+~3岁-抽象概念运用

孩子1岁半以后,可以开始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主题,比如颜色、动物叫声、动物的耳朵形状等。大部分这些主题都是比较抽象的,同样的很多都是从绘本上看到的。

设定这样的主题,就是引导孩子通过观察来验证书本知识,同时也是强化对书本知识的记忆。这个验证能力特别重要,孩子的独立思考、批判能力的养成就是要让孩子有“眼见为实”的实践精神。

要让这次公园之行更有意义,我这里分享一个提前预热的小心得。拿颜色主题举例,我在周中就会开始和小D说,“周末我们要去公园,我们去看看可以发现哪些颜色?你觉得青蛙是什么颜色?熊呢?猴子和熊会是一个颜色吗?”

然后,我们就会读一些关于颜色、关于动物的绘本作为预热,那一周我读的时候都会加一句,“嗯,我们周末去了公园记得去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3岁+-科学启蒙

3岁以后的主题选择就会更广了,比如动物的皮毛,“哪些动物有羽毛?哪些动物有皮毛?”;比如动物分类,“哪些动物是哺乳类?哪些是鸟类?哪些又是爬行类?”

当然,这些主题的设定需要父母和孩子开始一定的科普启蒙,而科普绘本的引进从3岁开始是很适宜的,可以边看书边去动物园观察验证,这就是最好的一个学习方式。

美国5岁幼儿园入学考试题目之一,哪些是哺乳动物?哪些是爬行类动物?有啥稀奇,多去几次动物园就知道了,根本不用背,关键就看父母平时是否有心。

过程高于结果,父母多提问

虽然制定了主题,但我还是要提醒大家,过程高于结果。因为我知道有一类父母一旦有了主题,就容易变得结果为导向,觉得今天去动物园就是去教颜色,那我就一定要做到。恰恰相反,过程才是关键,过程中父母有技巧的提问最关键。

1~2岁-父母主导式提问

这个阶段基本上都是通过父母主导来让孩子进行观察,因此父母如何把观察过程、自己的思考方式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关键。因为这些语言就会成为孩子今后这样观察、这样思考的方式。

首先,不要着急说,用手指着要孩子看的动物。小月龄的孩子基本上都不会观察,很多时候我们在说鸭子,她可能早就眼睛在看周围的行人了。所以要确保孩子和我们都在看一样的东西,这是教会孩子观察的第一步,也是培养专注力的开始。

之后,可以复述一句她熟悉绘本里的描述来建立联系,比如小D爱看艾瑞卡尔的很多绘本,第一次她看到企鹅时,我就会说一句书里的原话说,“Imapenguin.Icanturnmyhead”,这其实就是在演示给孩子看如何调用已有的知识库。

最后,我才开始描述,“你看,这就是书里的那个企鹅,看看它会转头吗?企鹅是黑白的,它的背是黑色,肚子是白色的。它走路是一摆一摆的”。

18个月~3岁+-互动式提问

一般过了18个月后,很多孩子可以开始沟通了。这时,父母更像是孩子的陪伴者,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互动提问,而不再是一味地由我们主导。

“妈妈,你看,这是一只猫!”

“是啊,这是一只白色的猫咪。你看这只猫咪好大,啊,它在挠痒痒呢!”-我通常不会着急提问,比如问,猫咪是什么颜色的?太过于着急会让孩子觉得我们在考她,而不是真心在和她分享看到的喜悦。

“小D记得《大棕熊》里的猫咪是什么颜色吗?”-提问来引导她和过去知识联系

“紫色的!”

“对哦,那里的猫咪是紫色的,这里这么多猫咪,我们找找有没有紫色的”-提问来引导她观察验证,在寻找的过程中也就可以让孩子去发现其他颜色、猫咪大小等

小D2岁半前,我没告诉她“自然界没有紫色的猫”,而是告诉她,“看来这里没有紫色的猫,但我们回家可以告诉书上的紫色猫咪,小D今天还看到了什么颜色的猫”。这样就留下伏笔,让孩子的学习过程可以延伸到家庭,回家的复述本身也是强化记忆力和表达能力的拓展。

在小D接近3岁的时候,因为经常来看猫咪,我就会问,“为什么我们来了那么多次,都没找到紫色的猫咪呢?我们一起去问问工作人员吧”,我这样的提问就是在引导小D如何质疑,同时也在演示,如何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我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之前小D对于颜色掌握不牢固,我不想因为额外信息让她更加疑惑。这是一个好的老师需要具备的技能,父母们其实也可以学习一下,就是帮助孩子拆解知识点。“饭需要一口一口地吃,学习也是一样的”。

提问、考察、分享、反思,这才是我们需要让孩子具备的核心能力,而不仅仅是答案

3岁+—孩子主导式提问

3岁后的孩子语言表达丰富了,他们就是一部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因此,在公园里完全可以让孩子进行主导。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父母不需要每次都能提供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孩子如何自己找到答案,这就是在教孩子“如何学习”。学习不是背诵,而是学会思考和调研。

对于我们知道的问题,可以简要地告诉孩子答案,但记得和孩子说,“这是妈妈知道的全部了,也许还有更多答案,我们可以一起去了解一下。”这样做,我们不仅鼓励了孩子进一步探索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权威也是可以被挑战的,答案并总是唯一或者一成不变的。

对于我们不知道的问题,可以诚实地告诉孩子,“妈妈也不知道,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我们可以在公园里去找答案,比如我上文提到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是公园里的一些知识讲解牌。如果还是没有找到答案,那回家后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去书店、图书馆去找相关的书籍,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寻求互联网。

你看,这样的延伸,逛动物园不仅仅是逛动物园本身了,这就变成了一个开放式的“调研小项目”,让孩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问出好问题,同时更关键的是学会如何去找答案。

延伸阅读

爸爸带孩子的好处比妈妈好


在家庭中,爸爸扮演的是生活支柱的角色,在外忙碌为了妈妈和宝宝的生活,然而我们万万没想到,其实爸爸带孩子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和爸爸游戏的4个好处

好处1:强化爸爸的高大形象

爸爸的高大本来只是耳闻而已,亲子游戏,如今在亲子游戏中深刻地切身体会到,宝宝还是头一遭。爸爸的形象在宝宝心目中一下子高大起来。

好处2:培养阳刚宝宝

妈妈好是好,温柔是温柔,可是总是缺一点坚毅勇敢的男性品格。男宝宝如果要想将来做个阳刚男人,恐怕就得靠爸爸在亲子游戏中以身面授了。

好处3:减轻妈妈负担

妈妈忙里又忙外,难得有爸爸替她一回,也给妈妈休息的空间和时间,让妈妈可以养精蓄锐,以更好的状态来教育宝宝和经营温暖的家庭。

好处4:对爸爸也好

有人说最好的娱乐活动,就是像孩子一样玩耍,那才是真正的放松。所以,身为在职场苦苦打拼的爸爸,可以趁着和宝贝玩亲子游戏的机会,好好放松一下自己紧张的情绪,减轻工作造成的压力。

本网站小编:总之,家长在孩子成长的漫长过程中,要多多观察、理解、尊重孩子,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利用亲子游戏和孩子一起成长。

怎样带孩子到儿童乐园玩


儿童乐园是孩子常去的地方,也是孩子最喜爱的地方。但是陪着孩子到儿童乐园玩,怎样带最好呢?大致有以下三种做法:

一、寸步不离地陪着,规定孩子只能玩这,不能玩那;只能这样玩,不能那样玩,防止孩子出意外。

二、没有必要管孩子玩什么,怎么玩,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玩。

三、和孩子一起玩,让孩子选择玩什么,家长加以启发引导,并提醒孩子注意安全,进行随机教育。

选择哪种带法最好呢?当然是第三种。这样既可令孩子玩得舒心快乐,又可使孩子养成自信、有主见、与别人友好相处、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习惯,并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带孩子到儿童乐园玩可参照以下几点:

一、选择适当的时间。首先应考虑什么时间有空闲,且天气睛朗,再明确告诉孩子,什么时间要带他(她)到哪个儿童乐园玩,做好应有的准备。

二、多与孩子交谈。在路上和孩子谈谈乐园里有哪些好玩的,怎么好玩,可根据孩子的经验决定谈话的内容、形式。

三、让孩子自己作主,加以启发引导。让孩子选择最喜欢的玩具或游艺项目,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适时地提醒孩子注意安全,鼓励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开展竞赛,学习别人好的经验,自己可以创新,玩的花样和别人不同。

四、正确处理纠纷,丰富交往经验。同伴之间为了谁先谁后、互相碰撞等缘故,常会发生争执,家长应冷静处理,问清原由,提出解决纠纷的合理方案,既不能袒护孩子,也不能严厉指责,更不能因此而中断游戏。

五、合理满足孩子的欲望。孩子好奇心特别强,常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要求。能回答的问题、能满足的要求家长应尽量及时给予答复,暂时回答不了,满足不了的应向孩子讲明原因,孩子从家长的回答中能学到许多知识、经验,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开朗、乐观的性格。

孩子上早教班为啥坐不住


主持人:菜菜妈

近期,信箱收到很多家长关于孩子多动问题的咨询,家长普遍感到困惑,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一位妈妈带着3岁的儿子去上早教班,老师和小朋友们做游戏的时候,孩子总是坐不住,爱在教室里乱跑。被妈妈抓住后,没一会又跑掉了。可是看看其他同龄的孩子,有的孩子注意力明显集中,这位妈妈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患上多动症了。

专家支招:

孩子越小越容易分散注意力

幼儿阶段孩子的注意力主要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容易受到强烈的外界刺激或者变幻的外界刺激所影响,所分心。一般而言,孩子年龄越小有意注意的时间也就越短,小班大约在10-15分钟;中班大约在15-20分钟;大班大约在20-25分钟左右。因此,当一节主题教育活动需要孩子们集中注意力时间过长时,幼儿的大脑神经就会出现疲劳,从而出现走神做小动作等现象。

当然,也有些父母和老师会说,同样是一节课,一个老师,四十分钟,为什么有些孩子能坐定,有些孩子却很容易走神呢?这里就涉及到幼儿之间的差异性问题,从孩子角度来看这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只是孩子应对环境的差异。因此在这里要求家长和老师首先不要站在成人的立场上给孩子贴上一个标签——好孩子、坏孩子,较好的心态是站在孩子发展的角度理解孩子之间的差别,因材施教。

在家庭中,不妨对孩子进行必要的训练。比如静坐,能安静地坐着,并能在兴趣衰减时坚持适当的时间,这是集体学习中的基本能力。父母可以在家庭的亲子共读时训练孩子的静坐能力和坚持性,甚至在做家务的时候当孩子耐心不足时提出适当的要求,让孩子能够坚持下去。还有就是最直接的,父母和孩子比赛端坐在桌旁,看谁的时间长;慢慢可以发展到在头上顶着一杯凉开水,这样既锻炼了耐心更锻炼了孩子臀部背部等肌肉,有利于孩子肌肉的耐久力。提醒一句的是,要循序渐进,不宜操之过急;要通过游戏吸引孩子而不是运用家长的权威去控制孩子。轮流说话,倾听:这个能力也是集体学习和生活必备能力。在家庭生活中可以通过家庭聊天的方式,如吃过饭后的亲子聊天,一家人探讨一个话题,当孩子插入进来时,要求孩子听完别人的意见再发表自己的想法,不要有抢话等不礼貌行为,同时要求孩子能够安静地听别人说话。延迟满足:孩子的发展从随心所欲到适当控制自己的愿望,这是一个艰难的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控制自己的欲望而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当孩子进入集体环境中的时候,父母可以尝试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

孩子上早教班的利弊谈


一样事物总是有人反对,有人赞。在风口浪尖的早教班更是如此,上不上早教班是每个家庭自己的选择,该如何做出最适合的判断呢?先看看认为上早教班没用的观点都是怎么说的吧!

1.早教市场混乱、效果无法考量

早教市场发展混乱,有钱就能开、收费没标准、教师资质没有部门审核,基本处于无序与自发状态。内容包括:各机构课程收费不规范、从业人员专职化程度低、课程设置随意无科学性、监管主体不明怪事连篇、教育场所不规范隐患多……

2.早教的时间、质量很重要

过早的训练违反身心发展规律,会造成不良后果。很多早教过后的小朋友表现出了“不合群”、“口语交流能力滞后”等现象,有些是由于对大脑某些部分过度刺激导致,一些不正规的早教已成为了孩子的“心理虐待”。

3.家长关怀更为重要

早教的含义包括感知、动作、语言、认知的训练,也包括生活习惯、自理能力、性格、品德的培养。千万不要迷信专家和特殊的早教方案,家长自己才是孩子早期教育最好的老师,家庭和大自然才是早教最好的课堂。现在无论哪一家早教机构或早教专家都不能代替家庭和家长。

在早教市场尚未规范化前,师资力量参差不齐,质量不好考量……似乎上面说的全是早教班的弊端,那么,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对早教班乐此不疲呢?其实,早教班也有其独特的优势,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优秀的早教班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文化氛围

优秀的早教班的老师在教家长和孩子做游戏的时候,并不是盲目的。游戏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个游戏?这些课程设置都要基于宝宝每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抓住他们的敏感期进行培养。到早教机构学习,绝不是简单带孩子来玩,而是教给家长正确的早教理念,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再教给自己的孩子。

2.早教班在宝宝黄金时间奠定良好基础

3岁前的孩子处于成长的巅峰期,一生中80%~90%的精细动作都在这3年中奠定基础,早教班专业的教育引导无疑对孩子的早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早教班可以培养交际能力,也便于家长发现孩子不足

早期教育对孩子有积极意义,从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弥补家庭教育自身的不足。在早教班所营造的特殊环境中,孩子能够学习到一定的交际能力,学会宽容对待别人,培养其乐观的态度,让自己变得大方不拘谨。并通过一些专业的早教教具,对孩子早期的思维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个人特长爱好进行培养。同时,还能让家长在孩子参与的过程中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同龄孩子的差别。

让亲子班发挥效果的经验谈


儿子上亲子班第一期的效果很一般,我差点打退堂鼓。进行到第三期,宝宝明显开朗多了,上幼儿园的磨合期也比同时入园的宝宝要短。上亲子班,一定要选择对宝宝约束少,老师有爱心和耐心的班,课程的安排不必复杂,符合孩子的特点就行。对于亲子班,父母不要认为交了多少钱就要“买”到多少东西,不然对宝宝和老师都是一种压力,会适得其反。——妈妈方瑾,儿子王之瑞2岁

我尝试过许多免费试听,感觉起来国内的亲子班比较注重技能的培养,沙顾客纪律要求比较高;国外的品牌比较注重课堂气氛,每堂课会贯穿一个主题开展。在教学中我得到很多启示和灵感,有时恍然大悟原来游戏可以这样进行,有时从中意识到孩子目前阶段对什么比较感兴趣。我的建议是:如果有条件,上上总有好处,但是绝对只能当作辅助教育手段;如果没条件,不上也罢。——妈妈Lilac,女儿3岁,儿子1岁半

亲子班最大的优势就是指导家长如何去和宝宝们玩儿,如何开拓家长带孩子的思路,从玩中让宝宝学习本领,引导宝宝更好地掌握技能。家长更多地应该是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带到平时,有意识有方向地教育孩子。再有就是宝宝可以感受一下有组织有纪律的气氛,为上幼儿园打好基础。——妈妈宋凌凌,女儿悠悠16个月

亲子班的学习实际是父母的学习,我们不能期望宝宝通过一周一小时的课程就学会什么技能。但是一周用一个小时学习、交流一下育儿方法是很有必要的。亲子教育的效果应该更多体现在宝宝的情商培养,而不仅仅是智能开发。参加系统、科学的亲子班课程是必要的,但是育儿的效果并不能取决于亲子班。——妈妈谭岚,女儿洛思齐14个月

我给宝宝选择的是步行3分钟就可以到达的亲子中心,这样不会因为路途遥远而给孩子一种风雨兼程的感觉,保持比较好的状态。此外,我觉得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不要期待一节课或者几节课就能有突飞猛进的飞跃。首先做家长的要保持正确的心态,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正正的妈妈

关于亲子班的小调查:

1、宝宝多大的时候开始参加亲子班?

0-6个月:20%

6-9个月:35%

9-12个月:13%

12-18个月:10%

18-24个月:10%

24个月以上:12%

2、为什么参加亲子班?

学习技能,开阔眼界:16%

结识同龄朋友:22%

让孩子开心快乐:12%

锻炼交往能力:19%

为幼儿园做准备:15%

学习如何教育孩子:9%

其他:7%

3、参加亲子班后的效果怎样?

掌握技能:17%

孩子开心快乐:28%

提高社交能力:16%

学习和交流育儿方法:13%

没有显著效果:28%

4、目前最不满意的是什么?

第一课程设置不太合理

(主要问题:年龄段划分不细,宝宝个体差异太大,课程不符合儿童心理)

第二教师水平有待提高

(主要问题:未能体现教育理念,不能照顾到所有宝宝,某些处理方法不得当)

第三费用偏高

第四卫生状况不尽人意

第五不能很好地引导家长的攀比心理

早教班,该不该上?


早教,顾名思义,就是一项对婴幼儿开展的有针对性的早期教育,力图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孩子的能力得到某方面的发展。

中国的早教事业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人们观念及认知上的差异,一直到本世纪初才渐渐为人们所接受。近几年,早教已经在全国普及开来,特别是大中城市更是形式多样。主要有依附于幼儿园而开设的早教班,还有连锁经营的早教品牌,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0-3岁需要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这已经成为大多数家长的共识。不过,宝宝该不该上早教班,家长们观点不一,有人赞赏,有人反对。

【赞赏派】

早教改变内向性格

莉莉今年两岁有余,年初,在朋友的推荐下,莉莉妈带着莉莉到了现在就读的这家早教机构试听。一向比较胆小的莉莉刚开始非常羞涩,也放不开,甚至在玩第一个游戏的时候还哭了。但随着早教老师活泼而耐心地指导,莉莉慢慢就笑了起来。在后来与小朋友一起互动的时候,莉莉也表现出乐意与小朋友一起玩的意愿。一节试听课下来,莉莉妈决定就报这家机构的早教课,虽然一年的课程费并不便宜。

现在上了早教课程大概三四个月,每周只有两节课,但莉莉的性格有了明显的改变,见到人不再像以前那样胆小,而是会主动地与人打招呼、说再见等等。在外面如果遇到陌生的小朋友,也会自报家门,并问对方叫什么名字。此外,在和小伙伴玩的时候,莉莉更是积极地参与其中,有时候还有点领导的“范儿”,用莉莉妈妈的话说:“小家伙变化特别大,原本我还担心明年上幼儿园莉莉会不适应,现在看来,这个早教课上的我一点儿都不担心了。”

家长观点:让莉莉去早教的目的并不功利,因为莉莉一直比较胆小,上早教就是希望能锻炼她的胆量,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事实证明,我的做法是对的。在上早教的这三四个月里,她的变化非常明显,很显然,与同龄孩子接触,以及正确的教育方式非常必要,而这些方式往往又是我这样的新手妈妈所缺乏的。所以,我很主张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送孩子去接受早教,百利而无一害。

语言需要提早开发

婷婷爸爸在外企上班,因此接触到更多的异域文化,对语言尤其看重。因此,婷婷两年前刚生下来时,婷婷爸爸就决定让孩子尽早接触英语的语言环境。两个月前,婷婷爸爸千挑万选,选中了一家国际知名的早教机构,除了良好的硬件,便利的交通外,他最看重的是其双语的早教环境。一个班级里配备了一名中教及外教,外教负责全英文教学,当然,除了教学之外,还会带着孩子一起做游戏,参加集体活动,而中教则起到辅助的作用,中教与外教的结合,可以保证早教效果更好。

现在两个月时间过去了,婷婷爸爸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有时候别人用外语与婷婷对话,她不一定能回答得上来,但是在家里游戏的时候,有时候会冒出一两句在早教中心学到的英语口语对话,甚至直接将早教中心的游戏搬到家里来玩,英语更是脱口而出。婷婷爸爸觉得,这就是早教的效果,未来婷婷爸爸将会把早教进行到底。

家长观点:早教早教,强调的就是个“早”字。对孩子来说,智力开发就要趁早,特别是语言开发。这个时期一过,后面再怎么培养开发都达不到早教的效果。所以,我主张让孩子早点接触语言。当前的社会强调与国际接轨,外资企业也越来越多,以后想要在人群中胜出,流利的英语必不可少,所以我认为语言一定要趁早学,当然,坚持也很重要。今后,我还会为孩子选双语幼儿园。

【批评派】

教育需要尊重自然

淇淇的生日有些尴尬,碰巧在9月2日,今年9月2日刚好三周岁的他因为晚一天出生上不了幼儿园。与其他妈妈急于让孩子上幼儿园或早教中心不同的是,淇淇的妈妈讲究的是顺其自然。

其实早在生淇淇的时候,就有人提醒过淇淇妈,最好早点剖腹产,可是淇淇妈认为还是等到“瓜熟蒂落”比较好,就这样,淇淇在比预产期晚一天的时候降临了。现如今,只差一天赶不上当年的幼儿园,但淇淇妈讲究自然。白天,淇淇早晨七点半起床,吃好早饭就和妈妈一起去公园散步,中午回家吃好饭后午睡两小时,起床后吃点点心,去小区的中心花园找小朋友一起玩,傍晚五点钟再回家看看自己喜欢的书,然后吃晚饭,晚饭后和爸爸玩喜欢的游戏。淇淇每天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淇淇的妈妈认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特别是淇淇这样的小孩子,最好尊重她的生长规律,上学之前该玩的就玩,上了学再学一点儿不晚”。

家长观点:人生其实是一次长跑,一开始跑得快的未必就赢。我认为,人与所有的生物一样,有自己的规律所在,所以尊重自然就是我的教育理念。更何况,即使没有接受所谓的早教,在平时和他人接触的过程中,孩子也一定会学到她这个年龄该学到的东西。我不认为把孩子放到固定的场所,和固定的人一起玩就是早教,真正的教育就应该是自然的,而非人为的刻意。

亲自体会成长乐趣

小勇爸爸一下班就回家,除非有推不开的应酬,否则什么都阻挡不了他与孩子晚上的亲子时间。与其他男人不同,小勇爸爸非常细心,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经常抽空写育儿博客,或者到亲子论坛与同龄的家长交流。

在所有的教育中,小勇爸爸认为,再好的早教都比不上良好的家庭教育。所以,他和小勇有个约定,每天晚上七点到八点的时间属于小勇。这个时间段里,他会分享一天下来小勇发生了哪些事,遇到了哪些人,在倾听中其实也锻炼了小勇的叙述能力,同时也让小勇感受到爸爸的爱一直在身边。小勇还喜欢阅读,爸爸便陪他一起看书,分析故事里的人物及情节,有时候,还使用一点点小技巧让小勇重复故事的内容,以考察他的记忆力。有人觉得不如花点钱送到早教机构,但小勇爸爸却不这样认为:“有些东西是钱买不来,譬如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我更愿意亲自去体会那份快乐,而不是花钱让机构去做。”

家长观点:我中年得子,所以特别珍惜与孩子间的这份感情。其实以我家的经济实力,把他送到早教中心不是问题,但是我宁愿自己陪孩子、教孩子。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早教中心不能替代的,现在有不少家庭父母忙着赚钱,忽略了对孩子成长的关注,这是不对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缺一不可。我之所以选择用晚上的一小时陪孩子,也是希望孩子得到的爱更均衡。

【专家观点】

家庭才是早期教育的主要阵营

宝宝在每个阶段应当学什么,又该发展哪方面的能力呢?虽然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0-3岁教育的重要性,却不明确该如何施教,这恐怕是家长目前对早期教育最大的困惑。

专家指出,想要更好地开展早期教育,家长首先要具备一定科学育儿的能力,学习一定的早教知识。早教班因为在专业上的优势,的确可以提供适合宝宝年龄发展的课程,而且可作为家长学习早教知识的补充手段,家长可以学习将早教班的内容和方法延伸到家里。对于那些不知道该如何和宝宝互动,不知道如何展开教养的家长来说,通过参加早教班的课程,是能够获得一定的启发和指导的。

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家庭才是早期教育的主要阵营,父母才是宝宝早教最好、最重要的老师,早教班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父母要把早期教育结合在宝宝平时的生活活动中,鼓励、诱导和帮助宝宝致力于自我活动以此获得实际的知识和经验,让早教融于生活之中。

在对早教内容的认识上,其实不少父母也存在误区。了解一下早期教育的相关内容,相信会对家长如何选择专业的早教班,甚至要不要宝宝上早教班之类的问题有所帮助。

早教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智力开发,早教也不是传统教育的提前。无论何种教育,都必须建立在适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才能进行适时的训练,这是基本的科学规律。早教内容其实非常广泛,良好性格习惯、健康情感情绪、创造力的培养等其实都是早教的重要内容,早教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有些专家还提出要把宝宝性格培养作为早教的首要任务,优先培养宝宝快乐活泼、安静专注、勇敢自信、勤劳善良、有独立性、有创造性这6大性格,因为良好性格才是未来成功之母。

当然,根据每个宝宝自己的天赋和兴趣,因材施教,敏感地捕捉宝宝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倾向,进行强化发展,也是早期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宝宝在音乐、语言、运动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早慧倾向,如果得到有针对性和适宜的引导,很可能发展为优秀的才能。宝宝的天分倾向一旦被忽略,没有得到强化和发展,就很有可能不再出现,这样就非常可惜了。

无论如何,都不要强迫宝宝去做他不喜欢、没兴趣的事情,避免让早教走入另一个极端。正确的早期教育能带给宝宝更多的快乐、更好的发展,是不会带给宝宝任何压力的。

早教:选择亲子班切忌功利


【镜头】

老师讲故事小朋友不买账

上周末,1岁4个月的牛牛被妈妈带着去参加一堂早教体验课。老师讲的是艺术课,来上课的只有3个一岁半左右的小朋友。老师先是拿出一本英文彩绘书,用英语引导孩子们认识书上画的小动物,可是,任凭老师怎么绘声绘色讲解,3个小朋友就是不买账。老师有点无奈,但还是坚持讲完了一本书。

图画书看完了,老师又拿出一堆五颜六色的塑料小杯子和小勺子,教小朋友们用杯子对敲,用小勺敲节奏,几个小朋友对这个环节挺感兴趣,大有不把杯子敲破不罢休的势头。一位妈妈看着孩子敲得起劲,在一边不时地给他们鼓励和夸奖。老师也说,通过这样的练习,能提高宝宝对色彩和音乐的认知。老师的理论一套一套的,但看着儿子敲杯子时的“狠样”,牛牛妈总觉得有点不能理解:难道就这样胡乱敲几下就能培养出宝宝的艺术感觉了?

【早教市场】之现状

早教市场为万亿级产业

据权威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婴幼儿有1.08亿,其中0-3岁婴幼儿保守估计有7000万。在中国GDP持续高增长、80后父母思想新潮、婴幼儿早教需求升级、国人重视教育等因素的推动下,孕育出一个万亿级产业。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婴童市场需求至少在1万亿元,2015年则可能达到2万亿元规模。

市场规范至少还需5年

近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公布,学前教育首次作为一个独立章节被列入国家教改规划中,“重视0-3岁早期婴幼儿教育”首次提出并被放在重要位置。

这一消息对于整个早教行业而言无疑是个利好,意味着国家将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早教行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也将面临一个重新规范、洗牌的过程。一些管理混乱、课程不成体系的机构将在市场中逐渐淘汰,而达到这一目标,至少还需要5-10年。

孩子接受早教很必要

幼教专家指出,一定要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让更多的孩子可以接受到学前教育,但中国的父母普遍缺乏育儿经验,在教育孩子方面不专业,缺乏系统性。

0-3岁是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如果能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对孩子将来的发展受益无穷。在国外,有80%以上的孩子接受早教,而在中国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接受早教的孩子比例也仅有30%-20%左右。据一份调查显示,家长为宝宝选择早教机构的首要考量因素中,有30%的人选择离家近,25%的家长选择环境好,17%的家长选择声誉高,12%的家长选择课程好,10%的家长选择老师素质高,其他因素占6%。超过半数的家长对地理位置、上课环境等硬件设施较为看重,加上经济承受能力等考量因素,目前大约只有15%的婴幼儿接受早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