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外语?

2001年8月,我前往英国的爱默生学院学习华德福教育,2003年4月回国。目前国内流行从幼儿园就开始教英语,我的华德福老师埃瑞卡说,华德福不反对幼儿学习第二种语言,关键是怎么学。是每天必须学会几个字母、几个单词或一两句短语,还是让孩子学唱英语歌,朗诵英语诗,培养一种对英语的感觉。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本质上是不一样的,华德福教育提倡后一种,反对前一种。埃瑞卡说不是禁止教读、写、算,重要的是怎样教,她的女儿3岁时让妈妈写名字,埃瑞卡边写边结合名字中的字母形状讲了一个故事。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华德福教育中的外语教学特色。

语言的感觉

我在华德福学校听过小学一、二年级的德语课,老师空手走进教室,一连串优美的德语诗和相应的动作,把孩子们全部吸引住了,我虽然一丁点儿也听不懂德语,但通过老师的教学,我感受到德语的节奏、韵律和优美。孩子们有时站在桌子旁,有时坐在桌子上,或围坐成一个圆圈。老师用德语要求做一些动作,如把椅子轻轻放在桌子下面,或让学生们轮流上讲台。老师用德语说:“跑!跳!蹲下!向左转!”学生按指令做动作,做不出来就换另一位学生。老师还用德语描述一位学生的衣服,如衣服的式样和颜色,或学生的发式和脸形等,其他学生猜猜是谁。德语老师给我的印象太深了,老师不教单词的辨认或书写,只是说。一、二年级满堂德语,孩子们竟然都能听懂。

桌子英文是“table”,吃的英文为“eat”,华德福的创始人斯坦纳说不要用文字把两种语言联系起来,而要将语言直接和实物或动作联系起来。他说:“儿童通过产生语言的物体学到外语,也就是从对物体的感觉上学到语言。语言有声音,声音一是用来表达心灵内在的感受,这是元音;二是用来表达外在的东西,这是辅音。我们要顺着这种性质去引导孩子,而不要脱离了语言的内在性质。”语言的学习要从孩子的内在感受出发,要和具体的事物发生联系。斯坦纳进一步举例说,比如在每一种语言中元音啊(a),都是表达惊异、惊讶、赞叹;而元音噫(e),表示赶走、远离,当一只苍蝇飞到头上,人们会说:“e。”斯坦纳在给英国老师的讲座中说道:“在现代教育下的人们已经完全失去了这种感受。他们认为文字就是写出来的东西,或是用来抽象地描述事物。人们不再由语言感受到任何东西。看看所有的原始语言都还有感受在内;而在最进化的语言中,说话已经是一种抽象的事情。看看你们的英文,许多单词后半部已经被扔掉,有的字则忽略了有感受的发音部分。但是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沉浸在对语言的感受中。”

华德福的老师特林丒芬森为了让学生沉浸在德语的感受中,把自己装成是“双胞胎的哥哥”,他写道:“一年级时,就在我要上第一节德语课之前的最后一分钟,我灵机一动,我告诉学生们我的双胞胎哥哥要来访问他们。他看上去长的像我,动作也像我,但他只会讲德语。开始他们根本不相信,但随着德语课的进行,我的‘哥哥’显然听不懂英语。孩子们渐渐地学习用动作、图画和迟疑不决的德语表达他们的想法。我们创设了一个德语环境,朗诵德语诗,唱德语歌,做德语游戏。我们学着用德语数数和用德语叫出教室里物品的名称。由于孩子们的模仿能力,我的教学变得很容易:我只需带一篮子水果,说出每种水果的德文名字,到了第二轮或第三轮,他们差不多全记住了。配合动作的许多诗和歌曲,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们渐渐地接受了我的‘双胞胎哥哥’。”

华德福教育认为孩子们学习外语时心中一定要有喜悦的感觉,或至少感受到一个字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到这种内在的“流动”。

我在爱默生学院学习英语时,为了增加我们对英语的感受,老师教我们唱英语歌,还让我们猜谜语,下面是两个谜语:

Whoishethatrunswithoutaleg?Withhishouseonhisback?

Ilovetodance,

Andtwistandprance.

Ishakemytail,

AsawayIsail.

WinglessIfly,

Intothesky.

WhatamI?

语言的意义

华德福学校一年级同时开设两门外语课,学习外语能帮助孩子们理解和尊重另一种文化。德文中,头叫做“Kopf”,英文中叫做“head”,在意大利文中是“testa”。斯坦纳认为Kopf是一种圆形的东西,当我们说Kopf时,我们表达了事物的“形状”,“testa”表达了头的作用是建立或确认某些事情,“head”在英文中表达了头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再比如细细体会arbre(法语,树)、Baum(德语,树)、tree(英文,树),对于同一棵树,在不同的语言中,由于声音的不同,表达出树的不同品质。“arbre”有一种飘动感,细枝摇曳,像柳树那样。“Baum”像是树干,有合拢、内聚和强壮的感觉。“tree”则把我们引向很高的地方。特林丒芬森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世界不完整的图像,只有经历过许多种语言,我们才能亲证到心灵体验的不同方面,以及不同文化的贡献。就像在盲人摸象的故事中,每位盲人只能摸到象的局部,人们讲着不同的语言,也只能感受到事物的某个方面。”

英国公立学校通常到了五年级才开始学习外语,由于英语是全球最强势的语言,一位学习汉语的英国留学生告诉我,英国学生学习外语远远不如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用功。而华德福学校则对外语格外重视,除了让孩子及早地感受另一种语言外,还想从小培养孩子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多掌握一种语言,我们就多了一种对人和事物的理解,有助于各国人民的交流,有利于世界的和平。

语言是需要体会的,而不是用头脑去思考。现今大多数的人都是用头脑去思考语言。当他们翻译时,他们查字典找一个正确的字。字典中找到“head”是“头”,人们就以为它们的意思一样,但其实并不一样。每种语言表达的是事物的一个意义,它们并不完全相同,只能靠个人的体会才能理解不同语言的差异。斯坦纳强调我们在教外语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一点。

英语课上,我们还学习怎样做面包。老师先发给我们每人一张纸,上面写着做面包的配方和步骤,回家查字典看懂。第二天下午,两人一组在学院厨房按照配方动手做,面包烤熟后,大家一起分享。这样做可以把英语的学习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加深对英语的体会。

学习语法

华德福教育认为,9~10岁之前,孩子的意识和周围环境还没有完全分离开来,最好不要给他们讲解语法,不要告诉他们什么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要等他们有了和环境分离的意识后,他们才有可能观察自己怎样说话,在这之前,只需讲话就可以。

9岁之后开始讲解语法时,老师想尽办法让语法知识形象生动,便于孩子们的理解。下面这个例子是特林丒芬森老师教学生词性时,让学生们表演的一个小品:

王室家庭坐在教室前面,每人戴一顶王冠。名词皇后戴的是蓝色的王冠,动词皇帝戴一顶红色的王冠,形容词公主是绿色的,副词王子是橙色的,下面是他们的演出。

全班:告诉我们是谁或是什么?

皇后:马!(每次皇后给出一个不同的名词,使游戏生动有趣。)

全班:什么样的马?

公主:一匹黑白色、有斑点的马。

全班:这匹黑白色斑点马做什么?

皇帝:奔跑。

全班:黑白色斑点马怎么跑?

王子:快速的!

全班:黑白色斑点马快速奔跑。

孩子们轮流戴上王冠,给出关键词。班上其他孩子提问并组成简单句子。重演过程中,允许“王室家庭”的成员喘息一会儿,想想怎样回答。每次我们都不知道最后会出现什么样的句子,这项练习自始至终趣味盎然。全班既学习了句子结构,扩大了词汇量,又参与了活泼欢快的集体活动——一项发展团体感的活动练习。

即使枯燥的标点符号,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诗加以拟人化:

我是句号。

我喜欢安静地坐着。

我结束每一个句子。

啊!我精力充沛,活跃又勇敢,

是一位敏捷、快乐的伙伴。

绝大多数的句子

都知道我,

逗号是我的名字,

有时候我太激动,

不停地说呀、说呀……

……

撇号,

缩短了一个单词,

最后的声音,

被擦得干干净净。

我在爱默生学院学习介词语法时,老师请我们到户外的草地上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用介词来描述周围的情况:什么在你的上方?什么在你的旁边?什么在你的下面?等等。把介词的学习和自己的位置联系起来。

语言的声音

无论是学习母语还是外语,华德福教育很重视口语的表达,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口述比识字、写字和阅读更重要。他们每天用大量时间练习朗诵,如儿歌、诗、散文诗等,还特别注意练习绕口令。斯坦纳认为选择儿歌应把声音要素放在首位,声音比内容或意义更重要。据说智障人听故事时,常因为故事中的声音发笑,他们听不懂故事的内容,而正常人是因为听懂故事内容而发笑。成年人对说话内容的注意远超过对声音的关注,而小孩子可能对声音更敏感。绕口令本身没有意义,但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们陶醉在语言的奇妙声音中。下面是两个英文绕口令:

Shesellssea-shellsonthesea-shore,

Thesea-shellsshesellsaresea-shellI抦sure.

Theloudlyroaringlorryrollsalongtheroadwithitsload.

华德福教育的另一个特色是讲故事。有的时候,学生先听老师讲一个故事,然后学生分小组复述。他们还很重视戏剧表演,英语课上,我就曾和同学们排演过莎士比亚戏剧《李尔王》中的片段。我还观看过华德福学校五年级学生用德语表演的一个短剧。通过观看演出,家长们也从一个侧面了解了孩子的学习情况。华德福学校没有考试,戏剧表演相当于考试。

在我的英语课上,老师还做这样的练习:给每个人一个音:t、d、s……然后讲故事,当听到自己的音时就站起来。老师还教我们用嘴呼吸,用喉咙呼吸,用肺部、腹部,最后用腿、脚、全身呼吸,体会用不同的呼吸方式说“Hello”,用嘴呼吸说出的“Hello”短而肤浅,用全身呼吸说出的最深沉,老师说平时我们只用了7%的力量说话。学会用全身呼吸法说话,听者会有不同的感受,这种感受又会反馈到说话者。

我刚去英国时连“daughter”和“doctor”都会弄错,但从来没有一位外国人批评过我的英语。外国学生对我这位中国人很好奇,他们想了解我,通过我了解中国。他们问我问题,我要立即把心里想的说出来,由于是自己想要表达,学起来就比较快,3个月后一些外国人还惊讶我的进步呢。

有一次上课,我读错了一个英文单词——foreign,老师没有直接纠正我,而是说英文的发音有时真奇怪,这个单词中的“g”竟然不发音。还有一次在厨房工作,一位美国学生告诉我从储藏室拿些土豆,我听成了西红柿,明明是我英语听力不好,可是他发现我弄错后,反倒责怪自己发音不清楚。试想如果我一有语法错误,就被指正,别人是出于好心,但我肯定会丧失说英语的信心。

现在我可以用英语和英国人交谈,却害怕和中国人说英文。因为在国外讲英语时,我很少考虑语法,能让外国人听懂就行,语言本来就是为了交流用的,不能为了语法的正确而牺牲说话。可是和中国人说英语,我就会非常担心语法是否正确。我想中国老师教学生英语时,是否能多鼓励学生用英语说话,只要能听懂就可以,不必过多地强调语法正确。当然目前英语教学的现状和考试的要求是分不开的,但教学改革的趋势是日益强化英语交流的重要性。

语言和运动

华德福教育最引人入胜的特点是把知识的学习和身体的节奏运动相结合,比如跟着歌谣跳绳,有节奏地拍手或踏步,有韵律诗伴奏扔球,尤其在低年级。即使像我这样的中年人,在接受华德福教师培训时,每次做动作,我都会兴致勃勃地参加。英语课上,老师教我们用脚踩出节拍,先练习原地踏节拍,然后是边走边踏一首诗的节拍。他帮助我们通过身体的动作,理解诗的节奏和韵律。有时他用踏步的节奏来表示某行诗,让我们猜是诗的哪一行。

再比如学生们朗诵诗《王国的钥匙》:

这是一把王国的钥匙

王国里有一座城市

城市里有一个镇

镇上有一条街道

街道上有一条弯弯的小巷

小巷尽头有一个院子

院子里有一座房子

房子里有一间屋子

屋子里有一张空床

床上有一个篮子

篮子里有芬芳的鲜花

鲜花,鲜花

一篮子芬芳的鲜花

鲜花在篮子里

篮子在床上

床在屋子里

屋子在房子里

房子在杂草丛生的院子里

院子在弯弯的小巷尽头

小巷在宽阔的街道上

街道在繁华的镇上

镇在城市里

城市在王国里

这是一把王国的钥匙

王国的钥匙是这把

全班学生站起来围成一个大圆圈,手拉手,从圆圈的边缘伴随着诗的朗诵,渐渐向圆心走去,朗诵下半首诗时,再向外走,扩展成最初的大圆圈。特林丒芬森老师说:“这首诗中的前行和后退(开始和结束在相同位置上),能给予孩子们安全感、归属感和万事万物在世界上各有其位的感觉。在这种圆圈开合和其他活动后,通常孩子们的脸变得红扑扑的,两眼闪闪发亮,他们的能力被激发和唤醒……”让身体的动作和语言的节奏或韵律相配合,那么孩子们学到的语言不仅仅经过了头脑,更重要的是触动到他们的心灵,并通达他们的全身。

在人类会说话之前,大概是先用身体的动作来表达意愿,有了丰富的动作后,刺激了人的声音器官,才渐渐发展出说话的能力。人体的动作是说话声音的源泉,正是在此意义上,华德福教育中的音语舞试图用动作来表达语言。每一种声音有一个相应动作,在斯坦纳指导下,独特的音语舞被称做是“视觉语言”,音语舞课是华德福学校的必修课。

在爱默生学院,有一次花匠玛利亚邀请我去她家喝茶,她是我最喜欢的教职员工之一。当她用手比画音语舞的动作时,我突然想到舞蹈是流动的、变化的,而印在书上的字是固定的、僵死的。

如果在语言的学习中,结合相应的身体韵律动作,无疑会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加深对语言的理解,促进“我们与超越而意涵丰富之经验的联系”。

相关知识

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基本特色


(一)在课程思想上,奥尔夫追求“原始性”音乐,倡导综合性音乐教育

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儿童的”。从其原始性儿童音乐教育观出发,奥尔夫指出,“原素性音乐永远不是音乐本身,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音乐来自动作,动作来自音乐”。对于处在个体发展原始或者初级阶段的儿童来说,获得全面、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从艺术的本原来看,音乐、语言、舞蹈本身就是连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儿童从事音乐学习行为实际上就是人类原始艺术活动的一种再现,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不能只局限于音乐范围内。

在这种综合性艺术观指导下,奥尔夫不仅教儿童唱歌识谱,而且也教儿童演奏乐器。在教儿童演唱、演奏的同时,还结合自由朗诵、即兴舞蹈、歌唱和奏乐来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并鼓励儿童在活动中身心投入地进行创作、表演、欣赏、交流与评价。奥尔夫认为:这种创作、表演、欣赏三位一体,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是为了给儿童创造获得全面、丰富、综合审美体验的机会。

(二)在课程内容上,奥尔夫强调一切从儿童出发,选择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民歌、童谣、谚语等教学素材于儿童音乐教学中

奥尔夫教学体系的对象是所有的儿童,包括那些才能较差的儿童。因此,在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与确定上,奥尔夫都是根据儿童的特点来进行的。例如,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从布谷鸟叫的下行三度(sol—mi)作为旋律学习的起点,词的起点则是孩子们的名字、熟悉的童谣、儿歌以及色彩、花、树木、一周的每一天、地名等。

奥尔夫体系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声音造型三方面。其中嗓音造型包括歌唱活动和节奏朗诵活动。动作造型包括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挥和声势活动(所谓声势活动是一种用儿童的身体作乐器以此进行节奏训练的极简单又有趣的活动。声势就是捻指、拍掌、拍腿、跺脚的简称)。声音造型即指乐器演奏活动。奥尔夫认为:这种集诗、舞、乐、戏剧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内容不仅符合人类生活的原始性、原本性,同时也符合儿童的特点和他们学习音乐的自然天性。

奥尔夫体系的教材也充分考虑了儿童音乐学习的特点。这点可用奥尔夫本人写的5卷学校音乐教材作为代表。它的内容主要是来自德国儿童熟悉并喜爱的民歌、谚语、童谣和儿童游戏。因为奥尔夫认为只有来自儿童生活的教材,才可能是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最自然的、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

(三)在课程方法上,奥尔夫体系推崇主动学习音乐,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从原始性音乐教育观出发,奥尔夫推崇儿童主动学习音乐。他说:“我追求的是通过要学生自己奏乐,即通过即兴演奏并设计自己的音乐,以达到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我不想用高度发展了的艺术性乐器来训练,而用一种以节奏性为主、并比较容易学会的乐器,和肌体相近的乐器”。奥尔夫的这种乐器不是高度精确性或高度科技化的乐器(如钢琴、电子合成器等),而是人的肌体(如拍手、跺脚、捻指等)、原始的发声器(如铃鼓、手鼓、木鱼等)和奥尔夫自己设计发明的“奥尔夫乐器”(一种音条可以灵活拆装的敲击乐器包括木琴、钟琴等)。

在教儿童音乐欣赏时,奥尔夫不是让孩子们被动的听,而是借助一些辅助性符号,随着乐器的进行,分声步演奏打击乐器,这样儿童不仅体验到音乐的美妙,而且了解了乐曲的节奏、结构和风格。奥尔夫认为,让儿童主动学习音乐还应包括在课堂上老师的指导,奥尔夫常常强调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作为导演而存在,而是一个提出问题的人,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去寻找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通过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正如一切原始形态的艺术活动都带有自发性、创造性一样,奥尔夫倡导的原始性音乐教育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创造。奥尔夫明确指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音乐创造有简单复杂之分,但从创造的本质意义上说,儿童音乐的创造和音乐大师的创造具有同等意义,同等价值”。引导创作成了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主要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向幼儿提供一些原始性的材料(如最基本的音调、最基本的节奏、最基本的动作方法等),教师被要求站在儿童的角度来主持展开音乐教学活动;儿童则主要是通过在范例和教师启发引导下进行集体创作的音乐学习,儿童被要求即兴编创歌词或吟诵韵文;儿童被要求用自己创造的音响和图形来记录自己的音乐,创造自己的“乐谱”等等。通过儿童在即兴基础上所进行的综合性创造过程,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谈谈教育中的灌输(下)


去你们家看了一下,一休和沛沛差不多大。依我的感觉,这个年龄的孩子自主意识非常强,能自己做的坚决拒绝他人的帮助,我想这是孩子内在的强大成长动力使然。你说一休会比较烦躁,我想是不是从以下角度考虑一下。

第一、是家长的行为习惯。家长对孩子的限制多不多?会不会很多事情不让孩子做?或者有些麻烦事即使让他做了但却表现出很不情愿,并想办法打断孩子、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第二、是否了解孩子的耐心及能力,孩子的不耐烦也许是正常的,只是需要家长的引导。这个年龄的孩子耐心及能力仍然很有限,而且每个孩子也是不一样的。多观察孩子的情况,在孩子出现不耐烦之前,及时给予适当的点拨,以使他的信心及兴趣持续下去。或者当孩子请求家长的帮助时,家长先不急着代他干,而是先点拨点拨他,通过引导让他自己完成,这样可以增强他的信心。我想,孩子仍然是需要家长的帮助的,只是我们需要思考什么时间、什么样的帮助才是适当的。比如,陪孩子玩套塔时,当孩子总是试错时,我也会避免她出现烦躁情绪而适当的点拨点拨她。

第三、当孩子独立完成的时候多鼓励。

谈美国的双语教育(中)


心痕转贴:

抱着这样的信念,我们坚持不在家帮助女儿学英文。学前班孩子功课好坏无所谓,女儿英文方面落后,不明显。上了小学一年级,差距就开始大起来。女儿学英文是第二语言,在家一个英文字都没有。

我们又没办法提前送她上学,她比所有同班小孩子都小一岁。孩子在那个年龄,一年半年有很大差别。学校发回女儿作业,成绩单,让中国家长看了,都会昏过去。我们不管,继续我们的方针。女儿一直上到三年级,还是比同级学生差。但是英文语言能力方面的差距缩小了,有很多问题是因为我们在家不用英文,很多东西她明白是什么,却不知如何用英文表述。另外由于她年龄小,理解力方面还达不到同学那个水平。

这时,我离开了任教的学校,搬了家。女儿去一家私立教会学校念小学五年级。在那个环境里,她才真的一天到晚学英文,没有半天中文课了。就像我刚到北京上小学,在学校一天到晚北京话,不管女儿多么不喜欢那学校,那一年她的英文大有长进。过一年我们又搬家,送她进当地公立学校念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七年级,她的英文老师再也没有说她的英文有问题了。我们在家仍然只说中文不说英文。女儿有的时候,开始发懒,听懂我们的中文话,用英文来回答,尤其讲述学校的事,用英文更方便。我们总坚持要求她用中文说,不会中文字,我们教她。我们用了那么多心血,她学会了纯正的英文,但她还只10岁,任何语言都还不稳固。稍不注意,她就会染上我们外国英文的毛病,而且更可怕的是,用不了一两年,她就会把中文忘掉了。不到女儿十五六岁,我不能丝毫放松。

后来,我们家离开加州旧金山湾区,搬到科罗拉多州丹佛。我到图书馆查了许多资料,选定中学,才租下房子住。送她去当地公立初中报名时,学校看我们是外国人,要求女儿参加一项英文程度考试,根据考试结果决定送她上双语班,还是需要英文补习。这是对她英文程度的第一次全面考核。结果令人满意,她既不需上双语班,也无需任何补习,直接插进正常英文班上课。老师同学一耳就听出,她从加州来,说英文带加州口音。我在艾奥瓦念书时,了解到,对美国人来说,英文口音最标准的,是美国中西部口音。美国东岸新英格兰地区如波士顿人的英文,带英国英文口音。纽约英文有纽约英文特别口音,大多美国人听起来低劣可笑。美国南部人说英文口音更重,简直像外国话。西海岸加州英文口音不重,但还是有些不同。美国很多广播公司电视台,跑到中西部挑选播音员。

我很得意,这是我们的成功。女儿的英文纯正到这地步,一丝外国口音都没有。一年下来,她得了一张大奖状,全校优秀生。我带女儿到我的公司去玩,跟同事们谈话。他们都是纯美国人,好几个都有语言学科硕士,讲话写文章都很好。他们惊奇,我女儿怎么英文那么纯正,用字语句都跟纯粹美国土生土长的孩子一模一样。我对同事们说:原因就是我在家不跟她说英文,女儿每一个英文字都是在学校跟美国老师学的。第二年女儿上高中九年级,她的八年级英文老师写推荐信,保送她进优等英文班。女儿从此每年上优等英文班,优等数学班,优等历史班,优等物理班。所有功课全部优等,年年往家拿奖状,入选全美优秀生协会。她在家仍然整天跟我们说中文,回到北京,她能像一个北京姑娘一样活动。

现在我敢大胆地宣布,我的信念是正确的,我的实践是成功的。

谈美国的双语教育(下)

幼儿学外语的疑问


赞同:孩子语感好,容易掌握地道外语

许多对幼儿学外语持赞同观点的人认为:婴幼儿记忆力好,模仿力强,而且大胆、敢说,不怕说错,所以这一时期是学习外语的最好时机。德国儿童教育家沙凡认为,孩子最好从2周岁开始学外语,最迟不得晚于青春发育期。因为科学研究表明,两三岁时儿童舌头肌肉尚未成熟定型,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语音辨别、语音模仿、词汇吸收等方面具有成年人无法比拟的优势,更便于说出地道标准的外语。沙凡的观点被许多支持孩子早学外语的人引为“经典”。

当记者以家长的身份来到我市东部某中加合资的双语幼儿园,园里的老师大力向记者宣传他们的英语教学特色:美国外教长期驻园,每天上午下午均有英语教学,园里的孩子上小学或者出国之后,英语水平在同龄人当中出类拔萃……

在我市一家公立幼儿园,记者同样听到了园长对他们英语教学成果的自豪:“我们这里培养出来的孩子,很多上小学以后都是英语课代表!”

市南区某小学教英语的张老师告诉记者,班里很多在学前就接触过英语的孩子,明显语感要比其他学生好。而以前从来没学过英语的孩子,上小学以后学英语就有些吃力,领悟得慢一些。她和同事讨论起来,都认为应该尽量让孩子早学外语。她自己的孩子就在我市一家知名双语幼儿园就读。

带着女儿在美国给丈夫陪读的市民王女士说,去美国好几年了,她的外语水平还是只能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可3岁的女儿只在美国的幼儿园里待了几个月,就已经是一口流利的英语,现在经常能指出她和丈夫的口语错误。因此她认为,儿童学语言的能力要比成年人强,一个人学外语的年龄越早,他对这门外语越容易掌握。

他们都在向记者传递着同样的信息:孩子学外语越早越好!

担忧:学前外语教育成“夹生饭”

幼儿学外语的优势显而易见,但幼儿过早学外语所产生的弊端,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市民孙女士见朋友的孩子在某知名双语幼儿园就读,效果很不错,就把自己的孩子也送了过去,却学得一塌糊涂。经了解,该幼儿园请的外教不懂中文,在教孩子的过程中并不了解孩子到底学会了没有?哪儿不明白?另外,孩子在幼儿园学习之后,回家也要多听CD,多看碟片,并和父母用英语对话来加强训练,但孙女士夫妇一来不懂外语,二来忙于工作无暇顾及,所以孩子很难学好外语。对此,有关教育专家分析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母语是在一个自然环境里,而学习外语则是在一个人为的环境里,离开这个环境孩子就不再有机会接触外语了。而语言是在使用中学会的,光学不用,事倍功半,时间长了等于白学。

市民叶先生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从事对外贸易行业,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吃外语这碗饭的”。但是,他却不主张自己的儿子过早学习外语。今年“六一”期间,他曾和妻子带儿子去参加一个双语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在那里,老师领着孩子做每一项活动,从头到尾满口都是“流利的”英文。但他发现,老师的语速偏快,他听起来都有点吃力,而孩子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这意味着交流的语言信息量几乎为零,沟通靠的是肢体语言和实物示意。他认为,这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和资源,如果再因此忽视了母语能力的培养以及其它智力的开发,就得不偿失了。

一名不愿意透漏姓名的幼教工作者说,由于家长们对孩子学外语的盲目推崇,很多机构或个人都是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拉起了外语教学的大旗,实际上教学很不规范,师资良莠不齐,弄不好就让孩子学成了“夹生饭”。

让年幼的孩子过于关注外语学习,有时反而会影响其母语阅读能力。某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李老师反映,每次接手新入学的小朋友,都会发现班上有一多半的孩子在学习汉语拼音的时候很迷糊,因为他们把汉语拼音和英文字母搞混了。

关键:不要“逼”孩子学外语

我市教育主管部门对学前教育中的外语教学持否定态度。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我国教育部明确规定,不允许学前教育开设外语课程,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里面,也没有关于外语教学的内容。而我市早在1992年就出台了《青岛市幼儿园托儿所登记注册管理办法》,不允许幼儿园打出双语教学的旗号。但是,社会上一窝蜂地让幼儿学英语的热潮,使得教育主管部门对这一问题的管理只能疏,不能堵。因此,目前通行的做法是,允许各幼儿园在一日活动时间之外,以搞研究、进行实验教学的形式,开设外语班,但不能收费,而且必须是自愿参加。

该负责人说,之所以有如上规定,是因为经国内教育专家调研证实,在学前教育阶段学外语,对孩子将来的外语学习实际上没有太大的帮助,有时反而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幼儿教育阶段,应该更注重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更注重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而不是逼着他们学太多的东西。一些“问题少年”的出现,其根源大多在于儿童时期受教育不当,性格形成出现缺陷,到了青春期就特别容易爆发出来,形成叛逆。因此,家长必须懂得并遵循教育规律,学会科学育儿,千万不要逼着孩子学习。

持相同观点的学者也认为:外语,孩子可以学也应该学,但不能一哄而上,赶时髦,也并非越早越好。孩子学外语还有一个内动力问题,如果孩子性格较内向,不愿多说话,对学外语毫无兴趣,那就千万不能勉强他。如果某些孩子确实有语言天赋,又有内动力,当然早学也未尝不可,但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如果不是打算以后让孩子永远或长期浸泡在外语环境中,还是应当先重视母语的教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能力代表了一定的文化素养。一个母语修养差、外语半桶水的民族,将会失去自己民族文化的许多可贵成分。

据了解,目前,在欧洲发达国家,一般是让孩子从10岁开始学外语。我国也有许多城市是让孩子从小学3年级开始学外语。其实,何时学外语最佳,至今都没有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人最佳的学习时机是其对学习某一样东西最感兴趣的时刻。

因此,家长们一定要重视的,掌握好具体的方法,给孩子及时改变,这样就可以及时改变孩子的,让孩子健康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