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父母只说8句话 很有效!。

时间一去不复返,新学期的号角已经吹响,孩子们也要为进入学校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入学准备做好了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高效做好入学准备的知识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孩子犯错父母只说8句话 很有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是孩子就都会犯错,如果父母若要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就不能剥夺了孩子履行责任的机会。让孩子处理自己的事情,并为自己的决定承担后果,从而达到培养孩子责任心的目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编总结了8句话,也许对父母来说在面对孩子犯错的时候会有作用。

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第二个问题是:“你的感觉如何?”

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当事人心里受到的冲击纯然是主观的感受,无所谓是非对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一旦说出来,哭一哭,骂一骂,心情就会好多了。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孩子够冷静之后,可以问他:

第三个问题:“你想要怎样?”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

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WwW.Zj09.coM

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脑力激荡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

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点子的时候,就可以问他:

第五个问题:“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你可能会很讶异的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让他明白现实真相。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然后问他:

第六个问题:“你决定怎么做?”

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即使他的抉择不是成人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他怎么决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决定。这样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

接着问:

第七个问题:“你希望我做什么?”

并且表示支持。等到事情过去之后,问他最后:

第八个问题:“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

让他有机会检视自己的判断。

如此练习几次,孩子就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我们操心了。

zj09.com小编推荐

最让孩子伤心26句话,你说过没有?


伴着清脆而熟悉的铃声,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许多同学都会在开学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入学准备做好了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哪些让你觉得学到了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最让孩子伤心26句话,你说过没有?》,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1滚!

2烦人!

3你考这么多就够了??

4"1、2、3",不然我就打了啊!

5再粗心,你试试!

6这次考得不错,你可别骄傲!

7我们是不行了,就看你了,孩子!”

8孩子,我们全靠你了,你可要争气呀!”“你是我们全家人的希望

9小祖宗,算妈妈求你还不行吗?

10没原因,我说不行就不行!

11还敢顶嘴,反了你了!

12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

13屁股痒了是不是?

14这么大了,一点出息也不长!

15你考不好,对得起我吗?

16不好好学习,就像小要饭的一样了!

17你简直笨得像猪一样!

18等你长大了,父母就老了。

19你不听话,我不要你了!

20好了,我再也不管你了!

21你看人家###!

22我快被你气死了!

23这日子没法过了!

24你怎么总是跟好人不一样?

25看你爸爸回来不扒你的皮!

26我活着真没意思,养了你这么不听话的儿子!

幼儿园老师最想对父母说的18句话


你想知道幼儿园老师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吗?来看看来自幼儿园老师的建议,这些都是他们最想让父母知道——有些可能是你意想不到的!

1、对待我们应该就像朋友一样。

因为,当你的孩子看到我们的关系很亲密,他也会感到很愉快。比如:父母是否可以和我们幼儿园里的老师一起与孩子照张合影,然后把照片挂在家里的墙上。

2、要把握好时间。

如果你每天总是担心上班迟到,结果匆匆忙忙地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这会使孩子感到紧张。要腾出一些时间来帮助孩子安顿下来;而且如果某天下午你很忙,你可以提前给我们打电话,这样等你来接孩子的时候我们会提前给他准备好。

3、给孩子穿普通的衣服。

当你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来时,不要给孩子穿太好的衣服,否则当他不小心把染料弄到衣服上的时候(这种情况的发生率几乎是100%),他会有挫折感。

4、不要把玩具带到幼儿园里来。

小孩子通常是不喜欢与别人分享他自己的玩具的。而且幼儿园里已经准备了玩具让小朋友们分享。

5、要带足孩子的用品。

如果你的孩子的尿布用完了,要我们从别的孩子那里借用,这是不公平的,而且只有自己带的才是最适合孩子的尺寸。

6、把你从家里带到幼儿园的东西写上孩子的名字。

有时,我们并不能把每个孩子的东西都分得一清二楚。

7、给我们留一些你的小物品。

当孩子想你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你留下的这些东西给他,比如:你的家庭相册;你自己录的一卷录音带;或者一条小手帕,上面洒上你平时使用的香水。这些通常会使你的孩子感觉舒服一些。

8、送孩子到幼儿园时,要微笑着和孩子说再见。

想到要一整天见不到孩子,所以当与孩子说再见的时候,父母的心情都很复杂,但不要让孩子知道这些,好吗?如果当你要离开的时候,表现得很难过,那么孩子会表现得更难过、麻烦,这种情形下,他们更不愿与你分开。

9、把孩子放在幼儿园里请你放心。

我们希望你的孩子过得愉快,而且我们会尽我们的努力使你的孩子感觉这里就象他的家里一样。

10、你要知道,你的孩子并不总是兴高采烈、情绪良好。

他既然在家里有情绪不好的时候,那么他在幼儿园里也是。既然他在幼儿园里大多数时候都是很高兴的,那么对他的小脾气就请不要反应过度了。

11、尽量守时。

如果我们说我们在5点半下班,请不要在5点50分才赶到幼儿园接孩子,毕竟,我们也想按时回到自己的家(而且,我们有的人也已经是为人父母了,有自己的孩子要照料)。

12、看看我们给你写的字条或我们的留言本,上面通常有重要的信息。

比如幼儿园计划开会或者旅行,你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不要拖到最后时刻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13、在家里要和在幼儿园的要求保持一致。

如果你在家里允许孩子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而这在幼儿园里是不允许的,那么孩子就会觉得无所适从。

14、你是你的孩子最重要的老师。

如果你的孩子穿反了裤子,不会系鞋带,请不要急着责怪我们,因为你平时在家里就需要教孩子自立。

15、告诉我们关于孩子生活环境的变化。

如果你离婚了,或者你的家里有病人,甚至你的丈夫出去旅游了,要让我们知道,这样我们就会了解孩子一些特殊的举动。如果你家中发生了一些重要的事,不要告诉孩子:在幼儿园要保守秘密。孩子要在幼儿园里呆很长时间,和幼儿园里的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相处时,他也需要觉得自己很诚实。

16、请了解我们的发烧规定。

你的孩子如果发烧了,当他要重新回到幼儿园时,必须是已经退烧了,而且是已经停药超过24小时后。

17、及时交纳拖儿费。

如果你的财务状况发生问题,或者你需要做特殊的安排,提前让我们知道,我们也可以照顾你的孩子。

18、说谢谢。

好让我们知道:我们为你的孩子所做的事得到了你的认可。如果你有不满意的地方请告诉我们知道,不要在别的父母中抱怨。

好父母育儿要常说“五句话”


又是一年开学季,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起点,同学们都会为迎接新学期的挑战做一些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快速的让孩子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你有看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好父母育儿要常说“五句话””,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想教育出优秀的宝宝,妈妈首先要学会对孩子说以下五句话!

1.“自己来做决定吧。”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停止做某件事,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从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2.“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身为父母,总免不了会责备孩子。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就事论事,这样,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

3.“你其实是想说什么?”

有时候,孩子会无法说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我不要你!”“我不喜欢!”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等孩子逐渐学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那么即使你不在旁边,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觉了。

4.“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个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受欢迎和受尊重的,让他可以不把你看做是他的对立面。当孩子在做不恰当的事情时,这样说还能让孩子懂得什么事情在什么时间不能做。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当孩子又在跟你讨价还价时,你一定要清楚地告诉他这句话。你要让孩子了解,每个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得到。比如孩子的表哥买了双新鞋,那是因为鞋子小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小孩子都需要买双新鞋。

教育孩子,家长要少说6句话!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播下了什么样的种子,孩子未来就会收获什么样的人生。也许,家长在无意间说出的一些话,会在孩子心里留下深深的伤痕。当个好家长,要少说6句话。

1.“要听话”

“你要听话,否则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不少孩子都被这句话“威胁”过。将爱和教诲附加条件,这样的爱是孩子无法承受的。中国式教育大多把听话作为好孩子的第一标准,让人从小就不敢表达想法。太听话的孩子长大后可能没有主见,时时取悦别人,很难做自己。因此,父母可以给孩子立规矩,在孩子犯错时表达自己“很生气”,但一定要就事论事,而不能附加太多条件,更不要说气话,才能帮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信。

2.“要孝顺”

小米暑假想跟同学去外地玩,姥姥舍不得地说:“好不容易放个假,也不多孝顺孝顺姥姥,姥姥心里真难受。”小米低下头,不情愿地说不去了。“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全人类共有的道德基准。教孩子孝顺是必须的,但把孝顺作为道德绑架,可能会扼杀孩子的独立精神。孝顺是对长辈的赡养、尊重、照顾,而不是一定要长期留在长辈身边。为了让孩子留在身边而说出“要孝顺”的话,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3.“就你跟大家不一样”

孩子的世界里经常会迸发出各种奇思妙想,但不少家长听了以后都会嗤之以鼻,说“就你跟别人不一样”,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必须跟大家一样,进而失去个性。家长应鼓励孩子的多元化发展,而不是帮学校制造千人一面的孩子。

4.“别整天琢磨那没用的”

在不少家长眼中,读书才是正事,而养小动物、玩航模等都是玩物丧志。但丰富的想象力是孩子快乐的资本,也是学习的助推器。假如爱迪生不鼓捣那些瓶瓶罐罐,他又怎么会成为大发明家呢?家长以自己的标准和判断去要求孩子时,不仅扼杀了他们的天性,还会伤害他们的自信心。在这个社会里,学知识固然重要,但有自己的特长和创意更显珍贵。

5.“少管闲事”

看到路上有垃圾、花园里的草木被风吹倒了、老奶奶蹒跚过马路,很多孩子都会主动去捡、去扶,但一些家长却以“少管闲事”为由来制止孩子。日久天长,孩子可能会对身边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失去了公德心,长大后容易成为孤家寡人。

6.“养你有什么用”

当孩子做错事、考试考砸时,许多父母会恨铁不成钢地说:“我养你有什么用”,但常说这类话,一方面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会让他们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产生“我真的没用”之类的想法,失去自信。

5句话,搞定孩子所有的磨蹭


国外曾热播的一段《妈妈之歌》。看完让人忍俊不禁,原来全天下妈妈在育儿中都是这么的声嘶力竭:催起床、催吃饭、催出门、催学习……

可更让咱们心塞的是,我们催的如此心力交瘁,孩子却仍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丹妈也经常在后台收到对孩子拖拉问题的抱怨,磨蹭似乎成了每个儿童的标配,这真的就只是孩子的问题吗?

尹建莉有一句话我觉得说的特对:“不要老急着去改造孩子,不如停下来想想孩子为什么这样”。

磨蹭不只是孩子的问题,有时也是我们家长的问题。

今天丹妈用五句话,来解开孩子磨蹭的秘密:

第一句:越不专注的孩子越磨蹭

穿着鞋子的时候突然就玩起了鞋带,写着作业又摆弄起了一旁的玩具……明明是要做这件事,眼睛一下就飘去另外一件事去了,咋整?孩子天生没心没肺吗?

其实不然,因为大脑发育的问题,越小的孩子专注力越差。

对策

接纳孩子的专注力还在发育的事实,并不是故意和咱们作对。

不以大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而是应该做到不去破坏孩子的专注力,这点可看丹妈分享过的文章?《毁掉孩子的专注力只需一件事》。

倒数法:这招我常对我侄子用,目的是让孩子感受时间的紧迫感。

在使用中要注意这几点——

(1)从10或者3开始数,别对孩子说还有1分钟什么的,他对一分钟是多久真的没概念;

(2)倒数速度不能过快,孩子会认为你在作弊,也跟着耍赖;

(3)倒数时自己放下手边的事情,语气不要凶但要严肃坚定,别让孩子误以为你在闹着玩;

(4)孩子做到了要及时肯定表扬:哇,宝贝,你今天穿鞋比上次快了两秒哦。

第二句:你和他说五分钟,他其实不懂什么是五分钟

孩子因大脑发育不全,对时间快慢这样的抽象概念的理解完全凭心情,玩的高兴就感觉时光飞逝,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就度日如年。

另外在时间管理方面,孩子也不具备依据事情重要程度,排列先做哪样后做哪样的能力。

对策

利用玩具教孩子认识钟表

将日常作息更直观的标注出来

尝试让孩子做时间规划,与孩子一起列出同一时段要做哪些事情,将安排的权利交给孩子。

也许刚开始孩子依旧无法按自己的的安排行动,但别着急,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规划时间的思维,一次做不到,下次再调整。

第三句:慢又如何,反正也不会怎样

孩子为啥快不起来?因为他认识不到为什么要快,慢也并不会怎样啊:

反正我慢慢刷牙,姥姥最后就会过来帮我刷;反正我慢慢吃早餐,最后妈妈就会带着我跑,照样不会迟到。

对策

让孩子承担“慢”的自然后果

早餐吃的慢,别管他,就让他迟到;作业写得慢,写不完,那第二天就等着被老师骂吧。

孩子做事慢不可怕,因为很多孩子天生就是慢性子。

可怕的是孩子不懂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调整自己的速度。

我们不催孩子,但也不要再帮孩子收尾。

我们必须要让孩子知道:

你的事情你要自己完成,怎么完成时你的自由选择,但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有一些事情如果你慢就会搞砸。

让孩子吃几次亏,他下次自然会长记性。

让孩子尝尝快的甜头

当孩子提前完成事情,就给他一些机会做自己喜欢的事。

闺蜜曾给孩子设置过一个时间券,例如本来给孩子15分钟收拾房间,孩子提前5分钟完成,就会得到5分钟时间券,下次孩子想多看5分钟电视时就可以拿这个券和妈妈换。

这个方法不但加快的孩子做事迅速的动力,还潜移默化的让孩子了解了5分钟到底是多久这样的概念。

用缓冲问题引导孩子快速行动起来

比如与其催促孩子别玩了快穿鞋,不如无声无息的将鞋子自然的挂在孩子脚上,会穿鞋的孩子自然会将孩子顺手穿上。

而对于一些更大的孩子,我们不要直接催做什么,而是可以向孩子提出一个“缓冲问题”:穿鞋——宝贝,你来看看今天你想穿哪双鞋出去

洗澡——你今天洗完澡想穿哪套睡衣,我们一起来选一套好吗

孩子都喜欢这种自己做主的机会,先用“缓冲问题”将孩子引导出来,当他抱着自己选好鞋子,选好睡衣,下一步的行动就会变得自然而然了。

第四句:磨蹭是报复你的“催促”

从心理角度来说,拖延不是一种习惯,而是一种抵抗:

当孩子不想做这件事,父母又逼着他做,孩子便用拖延进行无声的抵抗。

当我们说“快点”,其实就是在说孩子慢了,这本身就是对孩子能力的一种质疑与否定。

没有人会喜欢老是被人说不好,也没有人喜欢自己做事的时候老被人盯着,那种无形的压力只会令孩子越催越慢,再催熄火。

孩子也知道再不出门就会迟到,但是你的催促转移了他的注意力,对于他来说,现在“迟到”反而不是他最在意的事情了,他最在意的是你现在妄图“控制”他,指责他,说他慢,对于孩子来说,自由、被尊重才是他们心里最重要的事情。

你催我,是因为你觉得我做不好,那我就偏偏不去做,让你急!这是孩子对父母专制的对抗,也是对“催促”的报复。

对策

降低关注:拿吃饭这个问题来说,孩子饿了就吃这本来是一种乐趣,我们整天盯着反而让孩子感觉吃饭是个任务,还得标准化操作,吃多少,吃多长时间,吃不好就会被骂,孩子对吃饭都没兴趣了,心里全是抵抗,怎么快的起来呢?

比起在吃饭的时候盯着孩子,我们更应该去想的是如何增加孩子的体力消耗,做出孩子喜爱的食物,收起家里的零食,让他自然的感到饿,帮助孩子重新找回自己吃饭的欲望与乐趣。

用游戏让每一件事情变得有趣:这招我最常用,每次侄子饭前拖拖拉拉不肯去洗手时,我就会立马很兴奋的对他说:“来,我们来比谁先冲到洗手池,你准备好了吗,我要数1、2、3咯!”,侄子一下就会被忽悠了,以为我要和他做游戏。

微博上还有个妈妈分享过,她将孩子的每个作息时段都进行了有趣的命名:

吃饭——小松鼠时间:“嘿,现在是松鼠宝宝时间,松鼠妈妈都准备好了,我们要开始吃松果了哦”~

剪指甲——小公主美容时间:“小公主你的美容时间到啦,你准备好让自己的指甲变得美美的了吗”~

睡觉——史瑞克时间:“史瑞克在房间等你了哦,关上灯,闭上眼,他已经在梦里等着和你去大冒险啦”。

第五句:不是孩子太磨蹭,是我们太着急

也许上述方法都不一定奏效,但这世上真没有什么事情值得我们去和孩子较劲!

你如果说孩子吃饭慢影响身体,我想说:情绪才是最影响孩子健康的的因素,胃病多半都是心情引起,较劲并不能解决问题,亲子关系的好坏才是育儿的基石。

在教育孩子这事上,真不需要“精细管理”,更不需要“标准化操作”。

当我们抱怨孩子的磨蹭打乱我们的节奏时,我们其实也并没把孩子的节奏放在眼里,总是简单粗暴的希望通过催促让孩子与自己同步。

常常被催促、被打扰的孩子耐心差、易烦躁,你的催促也许能取得一个短暂、表面看令人满意的结果,却会永久损害孩子的心灵。

为何我们就不能让孩子看完那一点他爱看的动画,这些看似无聊幼稚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就是他们生活的乐趣。

也许对于我们来说每一次洗手都是一样,孩子却能感受其中微妙的不同,比如水的温度,水流的大小,孩子没有在浪费时间,对于他来说,一切的是新奇的,他正在细腻的体验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

正如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写道的:“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让我们尊重孩子的节奏,觉察自己的焦虑,让孩子在一次次“慢慢来”中从容的成长,享受生活的点滴,这何尝不是一种生命的智慧。

孩子犯错,不用批评,只需讲这八句话,其余都是废话!


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作为家长这时不要急着插手,可以先问孩子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而往往问不到几个问题,事情就已经很清楚并得到解决了。家长不妨可以一试。

孩子犯错不要批评只要八句话就搞定

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孩子是否能成功解决问题,更多地取决于他的经历而非聪明程度。而孩子的经历往往也取决于父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出现问题不要着急帮孩子去解决,而要让孩子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让孩子有机会说话)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第二个问题是:“你的感觉如何?”(让孩子情绪有个出口)

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当事人心里受到的冲击纯然是主观的感受,无所谓是非对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一旦说出来,哭一哭,骂一骂,心情就会好多了。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孩子够冷静之后,可以问他第三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你想要怎样?”(家长不做批评或判断)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脑力激荡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

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脑力激荡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

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点子的时候,就可以问他第五个问题。

第五个问题:“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你可能会很讶异的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让他明白现实真相。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第六个问题:“你决定怎么做?”(让孩子检视自己的判断)

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即使他的抉择不是成人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他怎么决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决定。这样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

第七个问题:“你希望我做什么?”并且表示支持。

当孩子说出自己希望如何帮助他时,家长一定要积极表示支持。或许孩子会说自己就能解决,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加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到事情过去之后,问他最后一个问题。

第八个问题:“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

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让他有机会检视自己的判断。并对以后出现类似的事情便有了一定的处理方式了。

如此练习几次,孩子就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我们操心了。

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年龄小,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会运用一些策略和办法来解决问题。

家长最好不要包办代替,在孩子不需要的时候擅自帮助孩子或替孩子作决定,因为一旦失去锻炼机会,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退化,遇到问题就会束手无策。

应给孩子足够的机会、适当的鼓励和具体的指导,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好孩子成长过程中这不可或缺的一课。

10句话挫伤孩子积极性 父母不能说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乐观自信,可以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可是大部分孩子并没有像父母期待的那样成长,有些孩子甚至在各类场合都显得过于拘谨、退缩、胆小怕事。要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有十句话父母不能说。

1.“你还小,你不行。”在父母眼中,这是对孩子的保护。然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断的发现并探索新鲜事物是孩子自主成长的过程。一旦父母挫伤了孩子挑战未知事物的积极性,便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想做什么都会被否定,丧失探索新事物的热情,放弃自己的决定权。所以,父母应多鼓励孩子,比如“如果想好了,就放手去试,爸爸妈妈会看着你。”给孩子信心和安全感。

2.“哪有,我们没那么优秀。”谦虚是传统美德,但当孩子被表扬,父母的谦虚却会使孩子感到沮丧,觉得自己并没有获得家人的认可。所以,当孩子被赞赏时,父母不要表现得过分谦虚,要肯定孩子的努力,给孩子信心。此时不妨这样回答:“谢谢您对孩子的肯定,我们会继续努力。”

3.“怎么这都干不了。”生活中,很多大人认为理所应当或者非常简单的事情对孩子则未必如此。所以,当孩子没有做好某件事时,家长一定不要急躁,应耐心地给予鼓励,给孩子再次尝试的机会。此时,可以问孩子“感觉怎么样?”,也可以鼓励孩子,“你已经可以做……了,真棒!”

4.“你看看人家。”也许,父母无意间的比较只是想让孩子更有动力,但这会使孩子觉得父母更喜欢别人,总也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进而失去自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若父母欣赏孩子并能适当鼓励,会使孩子更加乐观自信。相同情况下,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已经在努力了,加油。”帮孩子建立自信。

5.“你再不好好学习,以后扫垃圾去。”类似的话父母也许说者无心,可孩子对未来的认知并不明确,往往会放在心上并感到压力,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其实,父母可以跟孩子说“我们一起学习吧。”陪孩子一起发现学习的乐趣。

6.“爸爸妈妈那么累都是为了你。”父母常会苦口婆心的劝孩子上进,懂得感恩,可这样的方式只会让孩子过早地感受到压力,如果自己有一点没做好就会觉得对不起父母。从而影响其长期性格发展。此时,父母可让孩子为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下班回家要求孩子,“给爸爸倒杯水好吗?”

7.“等你成绩好了,再……”这会使孩子觉得成绩不好就没有资格要求其他东西。这种无资格感,会使孩子更加自卑。其实,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我们担心……会影响你的成绩,你觉得呢?”

8.“你再……我就……”面对分歧,威胁和专断的做法除了能显示家长的权威,不但起不到作用,还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此时,不如与孩子一起商量,让他感到被尊重、被理解,如“是不是这样会更好?”

9.“你是第一名,你是最棒的。”过度强调名次会使孩子感到担心:如果下次不是第一名,家长会不会不高兴?所以,在孩子取得成绩时,父母更应关注和赞美孩子的努力,而非成绩,夸奖孩子时,可以换个说法:“你一直在努力,我们为你骄傲。”

10.“早说过这样不行。”当孩子失败时,这类语言只会让孩子更加气馁,更不愿和父母交流。家长的肯定是孩子前进的动力,所以,父母应对孩子充满信心。当孩子遭遇失败时,不妨说“我们一起分析原因,下次一定会更好。”

一句话概括童话故事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