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是个幼儿园中班宝宝,为了让他早日学会游泳,我去年送他参加游泳训练班。但孩子去过一次后,就哭着再也不敢去了。因为教练要训练孩子练憋气,孩子不敢尝试,教练索性把他丢到水里,结果喝了好几口水。现在都一年过去了,只要提起游泳,孩子就直摇头。难道就这样放弃让孩子学游泳吗?究竟该怎么办?

——王亦阳妈妈

解题专家:蔡建新——北京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管理指导

这个案例本身是关于小孩子学游泳,背后却隐含着幼小孩子的挫折教育问题。事实上,是否学会游泳倒在其次,如何通过有效方式,给低龄幼儿适当的挫折并帮他们顺利跨过这道“槛”,恰恰是为人父母者需要格外重视的。

一个通过9次训练终于能独立游泳的孩子开心地对爸爸说,“我会游泳了!”爸爸却告诉他:“以前你爷爷把我扔到池塘里,我呛几口水就会游,哪像现在的小孩子学这么长时间?”孩子恍然大悟:是啊,学游泳就要不怕呛水,勇敢跳下泳池,一定能学会!父子对话告诉我们,每个学会游泳的人,都要闯过呛水换气的关口,如果被呛水吓倒,就永远无法学会游泳。

眼下,倒不必强求孩子重回泳池,但今后千万不可就此终止学习。呛水孩子哭了、害怕了,若到此为止,孩子所有的体验只有游泳带来的失败和恐惧,往后只能羡慕别人在水中嬉戏。一定要帮助孩子跨过难关,坚持下去,否则孩子接收到的将全部为负性情绪与负性信息。所以,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抗挫折教育机会,家长一方面应相信教练指导的科学与安全,一方面要鼓励孩子在战胜困难与挫折中学会坚强。一旦最终成功学会游泳,孩子将在整个过程中积累成功经验,今后更加敢于面对各种挑战。

挫折教育是个好东西,但对年龄偏小的孩子,还是应以掌声和鼓励引导为主。要知道,童年的不当刺激,会加深他对负性事物的印象。这里有一个家长提供的真实案例——

有个4岁的女孩迷上画画,参加幼儿园儿童简笔画学习,每周上一次课。放学回家后,她都兴冲冲铺开纸笔练习,嘴里念念有词:“长线短线就是雨”。突然有一天,孩子说不想画画了,对家长一个劲儿说“我不会、不学”。任凭家长好话说尽,孩子就是不去。家长发狠强逼,最终还是不成。此后孩子对一些新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内容,也表现得比较胆怯,不敢主动尝试。

等到孩子上小学时,一次无意闲聊让家长知道了当年孩子放弃学画的原因:学画房子时,因为她画得实在别扭,被老师耻笑,还当场撕了画,小朋友们都笑话她……虽事隔多年,但这一阴影对孩子稚嫩心灵带来的打击依然难以消除。

幼小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家长不仅要有必须帮助他走到终点的信念,还必须在操作过程中经常考虑孩子的反馈。和平均水平相比,有的孩子在某些项目上,或许会表现得不是特别理想。此时作为强势一方的老师和父母,不能习惯性地就认为孩子在这方面不行,而应有意识地反思目标的设定。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地降低一些目标,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也许对孩子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其实,对低龄幼小孩子来说,真正学会什么、学到哪种程度,并不重要。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美好的种子”,等待今后的发芽成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孩子在情绪与心理方面的健康成长,比学会知识与技能更重要。低龄幼儿需要挫折,但挫折教育必须同时拥有理性保护这把大伞,这样,孩子才会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有自信地面对新鲜事物。

因此,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也要分清对象,要做到既能教育孩子又能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扩展阅读

孩子容易受挫折该怎么教育


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

孩子生活中有不同的活动,当孩子面临困难时,我们应该让他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反复体验中逐步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于问题的解决。只有让孩子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

2利用榜样作用教育,增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让孩子以这些名人做榜样,不畏挫折;要注意父母和老师的榜样作用,在孩子眼中,父母和老师非常高大,无所不能,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同伴也是孩子的“老师”,教师要抓住同伴的良好行为树立榜样,增强孩子抗挫折能力。

3利用和创设困难情景,提高孩子挫折承受力

在孩子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随机利用现实情景,或模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难题,让孩子开动脑筋,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孩子在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由别人帮助到自己干的过程后,心理上会得到一种满足,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自理能力。成人还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如:把孩子喜爱的玩具藏起来让孩子寻找,让孩子到黑暗的地方取东西等。

4多鼓励,改变孩子的受挫意识

孩子只有不断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成人要多鼓励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旦进步,要立即予以表扬,强化其行为,并随时表现出肯定和相信的神态。成人的鼓励和肯定既能使孩子的受挫意识得以改变,又能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孩子各阶段挫折教育如何开展?


在强调尊重孩子、维护孩子权利的今天,老师和家长已经很少批评学生,生怕伤了孩子自尊心。然而,教育专家也指出,对孩子的尊重和保护要适度,生长在温室的孩子是长不大的,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接受适当的挫折教育是必要的。

学生挨批后竟绝食

曾老师是广州市某小学二年级的班主任,在教育孩子方面曾遇到一些麻烦事。去年,她所带的班上有个男生特别调皮、好动,上课爱讲话,喜欢搞恶作剧,曾老师曾经耐心地教育过他,可作用不大。有一次,上课时,那位男生偷偷地用文具盒夹住前面女生的小辫子,女孩疼得大叫起来,曾老师狠狠地批评了那个男生,并让他向女同学道歉,结果他丝毫没有道歉的意思,只是倔强地看着老师。为了不影响上课,这件事暂时先搁置下来。没想到,第二天早上,那位男生的家长打来电话说,他从昨天晚上到今天早上赌气没吃一口饭,也不愿意来上学,希望老师能打电话劝导他。曾老师哭笑不得,老师的批评竟引来如此结果,小男孩没一点承受挫折的能力,今后的人生路还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他又该如何面对呢?

专家分析

长期顺境自尊心过强

长期在顺境中长大的孩子,自我评价相对较高,容易在受挫后因为自尊体系受到冲击而产生两种极端反应:一种是可能会从高度自信的状态,进入自我否定的状态,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在自己身上,我们称为“内归因”,在情绪上可能表现焦虑、抑郁、悲伤、委屈等反应;第二种是孩子因为一直在鲜花与掌声中长大,自我感觉良好,当出现挫折与失败时,往往归结到外部环境,我们称为“外归因”,这时他们可能无法接受他人的指责,产生不满、愤怒、怨恨的情绪,甚至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例如攻击老师、家长或同学。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地让孩子受一些挫折教育,有助于以后的人生路。

各阶段挫折教育

幼儿阶段:重在放手锻炼

尽量让幼儿离开父母的保护圈,放开手脚,做自己能做的事,比如吃饭、穿衣等事情,不要怕麻烦,让孩子反复做,孩子在不断实践中会找到正确的方法;其次,要让幼儿进行体能上的锻炼,冬季来临时鼓励他早起锻炼身体,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徒步郊游、爬山、逛公园,体验艰辛的同时也有快乐;再者,可以通过批评、忽视、惩罚等方式使幼儿受挫折教育,比如游戏活动中,不一定每次都要让孩子胜利,也不一定每次都要他当主角,让他体会受挫折的感觉,学会自我调节。

小学阶段:以孩子个性为前提

首先要向孩子灌输遭受挫折的思想,在人生道路上,可能会碰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我们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接受挫折,然后想办法努力克服。另外,家长或老师也可以有意地设置一些挫折情境,引导孩子面对、克服,比如带七八岁的孩子去逛街,然后让他自己坐公车回家,当然,家长要提前考虑好各种突发情况,给孩子讲明应对措施。

需要提醒的是,设置挫折也要注意孩子的个性特点,对于特别内向的孩子,还是要以鼓励教育为主,对于性格外向、骄傲自满的,家长可直言不讳地批评教育。其次,要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不要为了培养孩子坚强的个性而经常打压他,有时候这种做法会适得其反的。

家长献计

从自身找失败原因

女儿上小学三年级了,因为她从小是由奶奶带的,老人家很宠孩子,所有的要求几乎都满足她,所以女儿从小很任性、好强。有一次,她所在的班上改选学科代表,女儿本来是语文科代表,结果另一位同学当选了。她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很生气地说:“老师偏心,那个女生朗读根本没有我好,我以后再也不当那破干部了。”

看得出,女儿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一味地怪别人,这样下去对她以后的人生路可不利。这是一个教育的好时机,我应该抓住机会。“这么快就认输了,同学们会看轻你的。”我使出激将法,女儿不说话了,随后,我和她认真地分析了失败的原因。“看看小辉哥哥,虽然腿有点残疾,可他照常坚持自己去学校,还是受同学们欢迎的班干部,你应该多向他学习。”我以小区一个残疾男生的例子鼓励她,女儿有所触动,语气中不再埋怨老师,开始从自身找问题,并表示要努力争取再次做课代表。

——欣欣爸

挫折教育在小事中进行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太溺爱,过分保护更是常见的现象,在小区里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情景:一岁多的孩子正在学走路,不小心摔倒了,一些家长马上跑过去扶起孩子,并心疼地说:“这地面真不好,把我们宝宝绊了一跤。”随之用手拍打地面。这种做法只会让孩子把跌跤归于外因,不能正确面对挫折。生活中,孩子会遇到很多挫折,家长应该借机教育,比如,当他找小玩具时,家长不要直接给他拿过来,而是要引导他自己寻找;当他吃了一根雪糕还想再吃第二根时,应该制止,不能事事顺着他;当他因不会穿衣服而大哭时,家长尽量给他示范,而不是代替……

——琪琪妈

挫折教育小贴士:

●控制好如何奖励孩子,在孩子取得一点点进步时,不要给予过多的物质奖励和过分的赞美之词,简单表扬,以平常心对待。

●挫折教育不等于责骂教育,不要随便否定孩子。

谨防“挫折教育”步入误区


“挫折教育”是最近一段时间十分走俏的一种教育方式。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一味地为孩子提供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不能保证他们成长,只有心理强健的孩子,才能在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这是人们教育态度上的一个质的飞跃,是人们对孩子高层次爱意的表达。为了培养孩子强健的心理品格,不少人开始尝试“挫折教育”,遗憾的是,不少人在实施“挫折教育”时,只追求热闹的外在形式,忽视了人才培养的根本要素和这种教育方法可能导致的消极作用,使“挫折教育”步入误区。

暑假,是各种“吃苦”夏令营开办得最为热闹的时候:去旷野跋涉、到深山探险、调查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的生活情况、寻访父辈插队落户的穷乡僻壤......这是往年夏令营的热点所在。这些夏令营的举办,对于帮助那些生活在优裕物质条件下的青少年,尤其是都市青少年,客观全面地认识社会、培养吃苦耐劳的优秀品德等方面,确实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切不可过高地估计了类似“挫折教育”的作用,因为类似的教育充其量不过是“挫折教育”的一方面──吃苦教育,这种带有追求轰动效应性质的活动可能会令孩子们感动一时,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耐挫折的力培养主要是在无充分准备的状态下进行。孩子们在参加上述各种夏令营时,已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做好了各种准备,即使是为了赌一口气,也要经受住痛苦的考验,而生活中的许多挫折却往往出现在不经意识。学习环境的变迁、家庭的变故、好友的背叛、学习或事业的失意......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来到的。只有经受得住诸如此类的挫折,才能说成功地经历了“挫折教育”。因此“挫折教育”更多地应由师长们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

在“挫折教育”中,还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要让孩子在不断的挫折中接受挫折教育。”似乎孩子经受的挫折越多越好。其实,这也是一种误区。心理学家们在为挫折定义时这样:“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既然挫折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就绝不该是越多越好,这是一种基本的心理学常识。过多的挫折,会使失去自信心,变得十分自卑和软弱,这就像经常遭老师批评的学生无法树立学习的自信一样,是和“挫折教育”的目的背道而弛的。因此,就“挫折教育”而言,无论其数量和质量,都不应该超过必要的限度。

我们今天进行的“挫折教育”,归根到底是为了孩子们能健康成才,因此我们花大力气进行的教育,应当是成功教育或称成才教育。“挫折教育”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它从根本上只能是成功教育的一个辅助手段,只有成功教育才是人才培养的根本要素。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教育观念,我们愿”望子成龙“或”望女成风”的父母们越来越多,并人人遂愿。这样,我们的国家必将人才辈出、国民素质普遍提高而日渐强大起来。

儿童早教:如何教育孩子面对挫折


怎样文化教育孩子面对挫折

1、有心设路障,塑造抗挫折工作能力

所有人的成才必须亲身经历成千上万的挫折。假如孩子一直一帆风顺,那麼一旦碰到困难,就会心态焦虑不安,无计可施。因而,父母在平常应有目的为孩子构建挫折情景,为孩子奠定敢于面对困境的预防针,使他得到解决挫折的适应力。例如父母能够让孩子承担去做某事情等,但要留意,阻碍设定难度系数要适度,不然频繁不成功,非常容易造成孩子的不自信。如何教育孩子面对挫折?

2、立即疏通,恰当解决挫折

当孩子确实碰到挫折时,父母不可以无动于衷,采用“忽视”心态或是斥责、辱骂孩子,而应协助孩子用心剖析挫折造成的缘故,采用恰当的方式击败挫折。另外还应让孩子了解到挫折自身并不恐怖,最重要的是要勇于面对挫折。因而,父母在孩子碰到挫折时,适时地扶他一把,给与激励,才可以协助孩子学好承受临时的焦虑情绪与躁动不安,提升对窘境和工作压力的忍受力,而且有信心和方式去战胜困难。如何教育孩子面对挫折?

3、挫折是人生道路的一部分,接纳它,便是接纳成才

父母要了解到,孩子一生中未遇挫折是不太可能的,要想让孩子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务必对孩子开展挫折文化教育,在适度的自然环境下敢打敢拼,交给孩子一个日常生活自立的室内空间,使他在跌倒中慢慢提高抗挫的工作能力;使孩子能持续保持积极的心态,产生执着的品行。历经在挫折中百炼成钢成才起來的孩子才可以更具有存活竞争能力,这也是父母应是孩子尽到的责任和义务。

4、提升孩子面对挫折的心理状态承受力

孩子在碰到困难和不成功时,通常会造成负面情绪,主要表现出退缩、褪去、躲避等个人行为,因而,做为父母就应当在平常有目的的设计方案一些有一定难度系数的,跳一跳就够获得的每日任务,让孩子去进行。如何教育孩子面对挫折?

在孩子碰到困难褪去、躲避的情况下能够有一些指责,以提升孩子的心理状态承受力,而不是由于狠不下心、不舍得孩子受气,就不愿意对孩子的个人行为做出恰当的点评。自然,在孩子承担挫折的情况下,父母還是必须给孩子适度的激励,给他面对挫折的胆量。

5、提高儿童承担挫折的信心

信心是一种强劲的內部驱动力,能鼓励人到对事情和现况具备一定了解的基本上,锲而不舍地应用自身的聪慧达到目标,追求完美宏伟目标,完成自身的理想化。因此,我们在给儿童挫折的另外,也要提高儿童对抵御挫折的信心,在儿童碰到挫折的情况下,大家何不说“你一定能做好”、“你一定会取得成功的”、“你很会干”“再接再厉”这些。

让她们坚信自己能做好。此外,伙伴的榜样力量也是无穷无尽,在孩子怕自身不好而褪去的情况下可以说:“别害怕,你能的,你看看XX能做,你也一样能做好,你也行的。”换句话说“我敢确信会跟XX一样英勇的。”那样在身边的榜样下,孩子会越来越的愈来愈有信心,愈来愈英勇,增加了克服困难的信心。这时候,我的一句“你真行”就会变为孩子的“我真是行”。

造成孩子受挫折的缘故

1、太过娇惯

如今许多父母非常是老年人,视独生子为掌上明珠,每样事儿必须依从他,长此以往,儿童就产生明显的“以我来管理中心”的心理状态和骄纵的性情。在这类自然环境中成才的小宝宝,受不得一点的憋屈和挫折,稍不如意就会又哭又闹不断。

2、老想孩子赢

一些父母不愿意见到孩子不成功,和孩子下象棋、玩扑克、手机游戏、比赛时,一直想方设法让孩子赢。实际上,那样做总是使孩子越来越只有赢不可以输,对今后的成才沒有协助。

3、太过赞美

赏识教育能够塑造孩子的信心,但假如太过器重,就会让孩子越来越自傲,上了去,下不去。一旦碰到强手、被战胜得话,非常容易造成烦闷、缺失信心而越来越不自信。

4、逃避责任

许多父母在孩子跌倒时有意打木地板,并告知孩子:“全是路面高低不平,害小宝宝跌倒,妈妈打它!”这类相近行为将孩子跌倒的义务推给了可怜的木地板,长久以往,孩子遇到挫折时就习惯没去应对或逃避责任。

5、包办代替取代

如何教育孩子面对挫折?一切正常状况下,孩子从1-两岁起就会抢着要自身用餐,还一些孩子要自身穿衣服裤子、穿袜子、帮助叠衣服、收小玩具这些,这种全是孩子对动手能力办事的比较敏感主要表现,聪慧的父母会很愿意相互配合。但非常多父母禁不住大包大揽,把一切清洗得干净利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