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幼教工作者认为,对孩子们来讲最重要的是玩,通过玩来教他们;老师只是一个观察者、帮助者,要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天性。这一点在德国幼儿园的实践中表现得尤为彻底。德国幼教界很重视幼儿独立性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只不过他们的培养方式是玩。今天我们来看看一位生活在德国的中国母亲的讲述,看看德国幼儿园和中国幼儿园都有什么不同。

经常到大自然中去游玩

我女儿是在天主教的幼儿园度过的,儿子去的是基督教幼儿园,因为离家近。两者之间的差距并不大,教育内容也跟宗教关系不大。两个幼儿园的设置区别也不大,都有向日葵班、小象班、尼姆小鱼班、小鹿斑比班等。入园的时候,都会收到一封信,告诉家长,在这三年当中,孩子们将会在我们这里如何度过,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在孩子们离开幼儿园的时候,会收到老师总结好的一个大本子,上面贴着孩子第一次画的画、一些有趣的折纸或者拼图、团体的或者个人的照片、每次活动的介绍,非常丰富、细致。

孩子入园那一天,他的照片会被贴在教室的门上,写上名字,还有班级的小logo,太阳花或者小牛,以便孩子辨认。为使儿童能够进行自由活动,无论在哪个州,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山村里,德国的每个幼儿园几乎都会为孩子们设立一个活动室,布置各种各样的兴趣角,如厨房玩具角、建筑角、图书角、生物角和其他玩具角,儿童在兴趣角的活动可以独自进行,如独自用积木搭建一条高速公路,也可以自由结伴活动。另外,德国绝大多数幼儿园除了简单的几件乐器外,大部分都没有钢琴等复杂乐器,教师教孩子们唱歌的时候,喜欢用手打拍子,或者敲击桌椅,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儿童全神贯注学歌词,而不被动听的乐曲分散了注意力。在小学里,教室中也会修建一个安静的角落,供孩子们独自静坐或者思考。

由于是混龄制,所以早上没有时间限制,孩子们只要在9点半以前到齐就行,有的孩子来了开始吃东西、喝水,有的孩子要抱着娃娃玩一会儿,有的孩子开始修建积木。10点半的时候,老师会敲一下铃铛,孩子们开始围坐在一起,说话、讲故事、分组做手工、绘画,或者由老师给读书,学生可以自由活动。

种植一颗允许孩子们爬的树吧

很多德国幼儿园的老师并不主张家长早早让孩子开始学写字或者算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会破坏孩子对学校的新鲜感,并且造成对学习的厌倦,所以幼儿园不能给孩子作业和读写任务。他们强调对孩子进行基础的两个方面的教育更重要:

1)事实与环境教育。这是一个唤起幼儿环境保护的初步意识的教育;通过观察周围环境,访问不同的机构,增强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直观地体验自然过程。通过各种方式让幼儿接触事实与自然,是促进儿童成为环境保护主人的前提条件。

2)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设计有意义的情境,给孩子以体会,形成集体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技能:如穿衣,熟悉使用各种玩具,认识每年的重要事件,掌握家务劳动技能(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等),熟悉交通规则,学习一些仪器使用(收录机、煎烤箱),对紧急情况作出反应。给孩子以机会,进行模拟练习。

三年中,孩子们参观了警察局,去观察警察的工作,如何报警,如何处理遇到坏人的情形,了解警察是用来做什么的;去参观消防警察局,跟消防警察们一起学习灭火知识,躲避火灾的常识;去邮局,看看一封信是如何从家里到了邮局,又被投递出去的;参观市政府,认识市长,看看这个为他们服务的市长是什么样子的;去自由市场,拿着钱,学习怎样买东西,了解自由市场跟超市的不同;参观花圃的种植和分辨花草植物;去看了戏剧、马戏、儿童歌剧和魔术;参观了图书馆;去坐有轨电车,学会记住回家的路线……

从大自然中学习知识

樱桃时节,孩子们去采摘樱桃;南瓜时节,孩子们跟老师们一起做南瓜汤;狂欢节他们要穿好玩的衣服扮好玩的角色;万圣节要做鬼脸当僵尸去街上吓唬别人;圣诞节等着圣诞老人的礼物;圣马丁节要跟老师一起糊纸灯纪念这位骑士圣人;复活节要做彩蛋,等待复活节兔子带来的惊喜;新年要给家人们制作贺卡问候亲友;母亲节父亲节要制作卡片慰问自己的爸爸妈妈……在这样的忙忙碌碌中,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长。

女儿在北京读小学的一年里,我也曾把儿子送到国内幼儿园一年。

比较起来,国内幼儿园还存着很多问题。针对幼儿园的很多情况,我曾经给过无数次的提议,但是老师们都无法做到。比如,孩子们一天太多东西要学习,太少的时间来玩耍,在户外的活动实在太少。在海洋球里闹一会儿,就被喊停……孩子们接触不到泥土,自然甚至树木,更没有机会去观察动物和小泥鳅的生活方式。他们生活在封闭式的环境里,幼儿园里听不到玩耍的嘻哈声,传出来的都是朗朗的读书声。

这个年龄,在草地上打滚,在大森林中大声呼唤小松鼠,才是孩子们应该有的生活啊!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幼儿园该不该布置课外作业


作业,这个似乎在小学才出现的词,近两年也流行于广州市的幼儿园里。据了解,放学后,孩子们都会带一些亲子作业、技能作业、书写作业回家,要求跟父母共同完成这些课外作业。究竟幼儿园该不该给幼儿布置课外作业呢?幼儿园和家长都有不同的看法。

赞成派

大班有必要幼小衔接

基本书写技能、动手能力、时间观念……这些幼小衔接需要做的工作,幼儿园可通过给大班幼儿布置作业来培养。荔湾区玛利亚幼儿园苏园长表示,老师没有必要给中小班的孩子布置课外作业,但让大班孩子接触未尝不是好事。

苏园长告诉记者,虽然社会上教育人士大呼减负,但现状是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已经很紧张,学生每天做作业的时间都花1小时以上。如果孩子能在幼儿园大班期间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对其日后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有帮助。

但苏园长认为,虽说要注重幼小衔接,但也要避免学龄前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大班孩子的课外作业应多以图片、儿歌、手工为主,并把作业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内比较合适。

游戏式作业值得提倡

有教育专家说,让学龄前孩子学习的原则是不强迫、不超负荷,还要求家长一起学。不少家长表示认同。

儿子在市二幼读中班的崔先生说:“每逢长假期前,老师总会布置一些游记拍摄、手工设计等游戏式作业。我觉得这些作业既能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也是亲子活动的好方式,而且有7天的准备时间,对于家长来说负担不重。这种作业我们很欢迎。”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老师给幼儿布置的众多作业中,家长和孩子能认真完成的都是长假期、亲子游、重大节日前布置的观察日记、旅游故事、手工设计等游戏作业。而抄写等知识性作业则遭到他们的冷遇。

反对派

不能强迫按时完成

海珠区大塘幼儿园副园长陈翠珊认为,《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到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所以建议幼儿园尽量不给孩子布置死记硬背、反复强化的课外作业。

陈副园长说,就算老师布置了手工等发散性思维的作业,也不能强迫幼儿按时按量完成。“总之,学龄前孩子的任务是自由自在地玩,作业不能成为他们的负担。对于知识性教育,家长不要操之过急,因为对于幼儿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个性培养及拥有一个身心愉快的童年更加重要。”

家住海珠区金碧花园的莫小姐也说,她邻居的儿子在越秀区一省级幼儿园读大班,兴趣班学习珠心算,5岁就学会了乘除,加减法也是三位数内的。可是每天放学后那个孩子都要在家抄写阿拉伯数字,现在,小男孩总哭闹着不肯上幼儿园。“我绝对不让女儿上布置那么多作业的幼儿园。”英小姐害怕地说。

没时间“陪太子读书”

据了解,现在年轻家长工作压力大,每天加班属正常现象,部分家长业余时间还要进修或自学,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陪太子读书”,他们多数希望幼儿园布置亲子作业前,要估量家长是否能按规定完成。

潘先生和太太都是律师,女儿今年4岁。潘先生告诉记者,让女儿全托就是因为夫妻两人工作太忙。“周末才能跟女儿相聚,本来应该好好享受天伦之乐,可是如果遇到加班,我们不得不让奶奶带着女儿过周末。连跟孩子见面的时间都没有,还谈什么做亲子手工那些玩意呢?平时手工作品、要上交的手工材料都是由祖辈包办了。”潘先生无奈地说,“我们知道亲子活动的重要性,也明白幼儿园布置亲子作业的初衷,可我们不是每次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啊!”

幼儿园孩子也有家庭作业?


现在的家长,没有一个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从孩子出生到入托、上学,各类知识的灌输,真是层出不穷,而有的家长在涉及到老师给孩子们留的“家庭作业”时,却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这些跟学习无关的事不完成也没有关系,不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我的观点却不尽相同,我的女儿现在在幼儿园大班生活、学习,据了解,他们班是示范班,各类活动较别的班多,我想,这正是锻炼孩子的好机会,因此,我从思想、行动上特别配合园里老师安排的各项活动,当好孩子的园外辅导员。

如何帮助孩子记起“家庭作业”

孩子的脑筋是单纯的,老师交待的家庭作业,在你遇到她的那一刻,如果不马上说,就很容易忘掉。这时当家长的要给予孩子提示,譬如:“今天在幼儿园玩得怎样,老师教了什么,老师让在家做什么?”这样,在轻松的环境下,孩子会很容易记起自己的“家庭作业”。

如何辅导孩子做好“家庭作业”

孩子的“家庭作业”常常是老师根据教学安排给孩子们提供的动手动脑的活动,作家长的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就不能忽视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

如何处理遗漏的“家庭作业”

有时,由于各种原因,自己和孩子会同时忘了“家庭作业”。比如有一次,老师安排晚上把鸡蛋冷冻在冰箱里,第二天拿到幼儿园观察,头天晚上,孩子还记得告诉我,我们便把鸡蛋放在冰箱里,等到第二天早晨一忙,就都给忘了。我想埋怨她,自己的事怎么不记得,可转念一想,我不也忘了吗?于是,我们又骑车回家去取,路上,我告诉女儿,以后自己的事自己要记住,再出现这种情况,妈妈可就没时间再回家取了。那天晚上回家,女儿说老师夸奖她完成了“家庭作业”。

美国幼儿园的教室布置(上)


美国幼儿园的教室布置

一、美国幼儿园教室布置的指导思想:美国幼儿园教育极重视幼儿园的教室布置,这是同美国幼儿园和教育观分不开的。美国幼儿教育的主要观点是:

1.幼儿必须利用各种感官,通过与环境的直接作用进行学习。

2.幼儿教师必须鼓励幼儿积极地与环境中的物体、材料和人进行相互作用。

3.幼儿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适合年龄发展和个体发展的课程。

由此,美国幼儿园将教室的布置视为一种策略,认为教室的布置能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儿童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二、美国幼儿园的教室布置

(一)教室的布置

美国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可以分成以下几个不同的学习领域:积木角、家庭角,桌面玩具角,艺术角,沙和水(科学角),图书角。这些领域也可用来进行集体活动。如音乐和运动活动、讲故事和班级会议等。最近,有的幼儿园还增加了计算机和烹调角。

(二)教室布置的策略

1.各个领域用不同的家具分隔开来。这样便于儿童清楚地选择活动区。与此同时,教师可纵观全局,心中有数。

2.热闹的地方和安静的地方被分隔开来,交通要道被用来减少注意力的分散。

3.材料是摆在矮的架了上的,这样儿童能够轻易地拿到它们。架子上有标签,干净、不杂乱,这样材料就很容易被看见,被选择,被取放。

4.同样的材料放在一起,这样在可以教孩子分类,并把东西按序摆放。

5.每一个领域的材料都很多,以满足不同儿童的不同需要。

6.不同的材料发展不同的感官,提供不同经验。

(转下文)

美国幼儿园的教室布置(下)

三岁孩子的幼儿园作业


童童上幼儿园时还不到三岁,每次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我只是把题目读给她听,让她告诉我应该怎么做,然后再和童童爸趁她睡后分工合作偷偷把作业给“加工”完成。

现在进入中班后,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决定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包括家庭作业和手工劳动。尽管在手工劳动上我有时会帮下“小忙”,但总算有了进步。孩子毕竟还小,我也不太赞同给孩子施加压力,给这么小的孩子布置家庭作业,但好在童童每次的家庭作业量不多,每周两、三次,以连线、涂颜色、手工劳动为主。同时,我也可以了解孩子平时学到的课程和掌握的知识。

从9月开学以来,所有的家庭作业都是我陪孩子一起做的,我在旁边跟她读题目,然后指导她自己动手完成。童童也很愿意,每次也很认真对待她的家庭作业,有时她的手工劳动,都不让我“插手”,只是一个劲跟我说:妈妈,老师教了我的,我自己来做。

童童的手工作业(图)

为了让孩子对作业不产生厌烦的情绪,做到在学习中感到乐趣,每次我都会问问童童对题目的理解和想法,在她回答正确时,立刻给她表扬和赞许,有时还会亲下她的小脸蛋,孩子很高兴。在她回答错误时,我会一边鼓励,一边要孩子认真的重新数几遍,做到答案正确,然后告诉她,她是最棒的!孩子难免有时会耍小脾气,遇到孩子在做作业过程中有烦躁的情绪时,我会鼓励她,要她加油,或者跟她约定好,勾勾小指,休息1分钟,接着做完!

看看小孩做的作业,也很有意思,明明她的答案是对的,在连线上我们认为很近就可以直接用笔连上的答案,她却会用铅笔绕一大圈,左扭扭右扭扭,把正确的答案连上。在这方面,我没有干涉女儿的思考空间,只要她做的是对的,就行啦!毕竟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嘛,小孩的思维方式和大人是不一样的。

童童的连线作业(图)

童童做涂颜色的题目时,每次都有点紧张,很怕涂到圈圈外面去了。每次都会问妈妈,我涂到外面去了,怎么办啊?这时,我总会告诉她,老师不会批评你的,因为是你自己做的,多做几次,你会越涂越好的。

童童作业之涂气球(图)

童童对待自己的作业很认真,如果写字时,不小心超过作业本格子,一定会用橡皮,擦干净后,重新再写一遍。有时只超过了一点点,我觉得不需要再重新写,可她却很坚持,算了吧,由她吧!

童童刚学会写的数字“1”和“一”(图)

另外,幼儿园为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加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每两周会布置两次作业,一次是让家长独立完成的作业,基本上是孩子这个年龄段的生理特征、心理需求、智力发育及成功育儿案例等内容,让家长写些读此文后的心得体会及孩子在家的表现;另一次是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的作业,属亲子阅读类的题目。如本周作业的内容有:十五的月亮什么形状的?你觉得哪些物品的形状是圆形的?妈妈喜欢吃什么馅的月饼?爸爸喜欢吃什么馅的月饼?你喜欢吃什么馅的月饼?等等。

有些家长很排斥孩子有家庭作业,我想任何事情都可以从不同层面来理解,如果孩子能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能渐渐自觉地主动做作业,逐渐养成爱学习的习惯,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美国幼儿园的教室布置(下)


三、美国幼儿园教室布置的作用:美国幼儿园教室的布置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各个具体的活动区域可以促使幼儿学习特定的知识,发展特定的技能,培养社会性的个性。(见文后的表格)

(二)所有的活动区都能培养幼儿的信任感,发展幼儿独立性,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发展他们的技能技巧。

1.培养幼儿的信任感,布置合理的教室使儿童对教室产生信任感。(1)各活动区的玩具架摆放整齐,分类清楚,幼儿很容易就能找到所需的物品,不会为找不到所需的物品感到不安。(2)幼儿的美术作品贴在艺术角,与他们的水平视线的高度一致,这会使幼儿感到他们的作品受到重视。(3)教室的图书角温馨舒适,使他们能坐下来阅读或休息。(4)各活动区的材料足够,以减少幼儿之间的争吵。(5)幼儿三三两两地在一个活动区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如何相处,彼此信任。

2.发展幼儿的独立性:培养幼儿作出选择的能力,发现他们自己的兴趣,发展个性。(1)布置合理、划分清楚的活动区域能帮助幼儿作出选择,即决定在哪个区域活动。(2)玩具架上摆放的物体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够引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能独自取放玩具,独立使用,不需要依赖成人的帮助。(4)当活动结束后,幼儿需要独立收拾自己玩过的玩具,他们会为自己能够独立收拾而感到自豪。

3.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培养幼儿专心使用各种物品和进行各种活动。(1)划分清楚的活动区不会使幼儿的注意力被其他区域的活动所分散,能使幼儿相对集中地专注于手头的活动。(2)家具的使用(用来分隔各个活动区)能阻止幼儿东张西望,而集中于自己的活动。(3)安静的区域和吵闹的区域被分隔得较远,这使得安静的区域不受吵闹的区域所影响。(4)足够的、有趣的玩具材料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不致被其它活动所干扰。

4.发展幼儿的技能、技巧:发展幼儿的数学技能、阅读和写作技能、社会技巧。(1)通过使用不同的材料,幼儿可以学到分类和搭配。如摆出两个同种物品会使幼儿学会把类似的物品搭配起来。(2)图书角的活动能培养幼儿安静读书的能力。(3)家庭角和桌面玩具角的活动能帮助幼儿发展眼手协调的能力,发展他们的阅读技巧。(4)每个活动区幼儿交往活动能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他们的社会技巧。

活动区:积木角

把积木放在卡车里,然后把它们打倒:让幼儿了解大小、重量和数概念(数学和科学)

讨论在哪儿放下一个大积木:让幼儿表达思想并学会和同伴合作(语言和社会性技巧)

试着将一个大积木放在另一个的上面:让幼儿学会控制和协调肌肉(身体协调性)

活动区:家庭角

学会穿衣服:让幼儿使用他们的小肌肉技巧(自我帮助,眼手协调)

假装成人:让幼儿了解角色在社会中的活动(生活技巧)

把盘子和杯子分开:让幼儿分类活动(数学)

活动区:桌面玩具角

把一些不同的几何体放进盒子里,盒子里有有一些几何体的模子:训练儿童的眼手协调(阅读和写作技巧)

完成一个迷宫:让幼儿完成一个任务(学习习惯,自尊)

把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让幼儿配对和分类(数学)

活动区:艺术角

玩橡皮泥:让幼儿了解材料的变化(科学)

为了完成一个任务把纸、剪刀和胶水放在一起:让幼儿计划和实现一个任务(学习习惯、独立)

画一个人:让幼儿使用象征(阅读和写作技巧)

活动区:沙和水

让船沉下去:让幼儿认识到原因和结果(科学和逻辑思维)

和其他儿童一起活动:让幼儿和其他儿童相处(社会技巧)

灌水(不是洒水):让幼儿使用他们的小手肌肉(身体协调)

活动区:图书角

从头到尾地翻书:让幼儿从左到右到读书(学习和写作技巧)

听一故事:让幼儿热爱书和发展阅读的兴趣(阅读技巧)

谈论在书中发生的事情:让幼儿记住细节并表达思想(语言发展)

大家好,我是蹦蹦妈,以往曾用season登陆。早注册了用户“蹦蹦妈”,虽然更喜欢当“蹦蹦妈”,但因为采用cookie,每次发表文章时都自动以season身份进去了,我亦懒惰没有修改。直至转贴“美国幼儿园科学课程简介”一文,大家叫我“蹦蹦妈”,实在太亲切,于是终于把season的cookie删掉,还我正名,今后以“蹦蹦妈”同大家见面!

我很喜欢这里,喜欢在这里感受各位妈妈对孩子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孜孜不倦的对知识的追求!

德国幼儿园的随性教育


德国人认为,孩子长大后早晚要离开父母闯天下,与其让他们面对挫折惶恐无助,不如从小摔摔打打,摔打出直面人生的勇气和本事。因此,“随意教育”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中成为流行趋势。

一天上午9点,德国北部城市汉诺威寒冷无比,然而位于市区的玛格瑞特幼儿园门口却十分热闹,孩子们背着硕大的双肩背书包,精神抖擞地陆续走进园内,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这所幼儿园是一座两层小楼。室外有大片的活动场地,草地、沙地、石头地……却没有看到中国幼儿园常见的塑胶地。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胆子很大,登梯爬高一点都不含糊。老师们则站在远处观察,不怎么干涉。

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在室外玩耍的孩子却没有穿棉衣或防寒服,顶多穿一件绒衣,也有只穿半截袖上衣、短裤或短裙的。对此,老师解释说:“孩子应该比大人少穿点衣服。他们活动量大,容易出汗,穿多了反而容易感冒,臃肿的服装还会影响他们的灵活性。”

中午12点,孩子们三三两两地来到餐桌旁。老师把饭盘放在孩子面前,大点儿的孩子自己用勺子吃,年龄小的孩子就用手抓着吃。刚入园的3岁大的格碧妮站着不动,一会儿看看这儿,一会儿看看那儿。老师让她坐在小凳子上,用手势启发她自己吃饭。可是,格碧妮不会抓着吃,呆呆地坐在那里。老师耐心地用手比画着教她,却丝毫没有要喂她的意思。吃饭时间结束,格碧妮一口没动的饭菜被“没收”了。

老师的解释是:“德国人从来不喂孩子吃饭,如果孩子饿了,自己会主动吃的。格碧妮现在不会自己吃,下次就会了。孩子不会做的事,老师只在必要时给以言语或者行为上的鼓励和暗示。”

德国幼教专家眼中的幼儿园


去年夏天,儿童问题咨询专家赵远虹陪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学者艾申波茜博士走访了北京数所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幼儿园。在两天时间里,艾博士亲眼目睹了2000名中国儿童在幼儿园里的生活。赵远虹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表示,考察结果令德国专家的失望甚至超出了她的想像。“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今天的一些幼教理论还在重复着西方昨天的错误。”赵远虹举例说,“比如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西方对这一方法从产生怀疑到加以否定,已经花了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

“值得深思的是,在北京一个标榜与国际接轨接得最紧密的现代寄宿幼儿园里,艾博士见到的却是最厉害的灌输教育。”赵远虹说。

“这家幼儿园的招生广告中频繁出现的字样是世界著名大学剑桥、牛津和博士帽;这家幼儿园的园长是从外国学习回来的‘海归’;家长送孩子上这样的幼儿园感觉是送到了外国……但是在教室里看到的情景,令艾博士大为惊讶。”赵远虹说,“这家幼儿园里,竟然没有一个专门为孩子们玩‘过娃娃家’而布置的角落;书架上也没有任何孩子做手工用的材料。最令人震动的是:凡孩子目光所及之处贴的只是中国汉字,连绵不断,从教室一直延续到寝室。房间里摆得满满的小床四周见不到孩子家人的照片,美丽的图片和孩子从家中带来的私人玩具……”“据说这家幼儿园4、5岁的孩子已经可以认识一千多字”,赵远虹反问道,“在这样的情景下,孩子即使不想学又有什么办法呢?”

“作为权威的幼教专家,艾博士非常反感把小学生的学习任务强加到幼儿园孩子身上的做法。艾博士强调说,人脑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证明了:儿童大脑中的神经腱只有在孩子主动用脑时才会得到锻炼,孩子只有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才能接受所学的内容。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不可能来自被动式的说教,对孩子采取灌输的教育方式是不可能成功的。”

赵远虹说,实际上,单纯地提前学习时间并不能加快儿童成长的速度。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生长的时间表,不应该人为地提前或推后。已经有无数的事实证明,违背教育的自然规律是会受到惩罚的。有时一个错误的教育理论将会导致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营养不良”。

“仿佛是为了弥补多年来造成的教育欠账现象,在当今的中国,家庭的功能和作用被提到从未有过的高度。像是打赌一般,父母的晚年和儿女自身是否幸福的宝都统统押在了孩子身上。”赵远虹发现这句时下最流行的口号之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成千上万中国父母喘不过气来。对于这种重望的份量,德国专家起初并不十分理解。”

在北京一处婴儿早期教育基地,当艾博士听说一个9-16个月的婴幼儿上课时间竟长达45分钟时,惊得险些从座椅上跌下来。

赵远虹回忆说,艾博士在其总结报告中尤其提到了该早期教育基地课程结束时的爬行比赛孩子们被抱到起跑线上,然后在对面母亲或亲人的大声招呼声中向终点爬进。“当第一,争先进”似乎从起跑线开始已经渗入这些婴儿的头脑中。”

也许中国的父母会问,难道当第一争先进有什么错吗?

赵远虹手里有一本艾博士的新书《七岁儿童的认知世界》,其中详细列出了德国一位7岁儿童长达70条之多的必修课和教育清单。这份教育清单是艾申波茜博士通过大量的研究和比较得出的结论。从提出到定稿历经3年,并对150人进行了单独访谈。

教育清单内容涉及实际生活,社会经验,情感体验和美感感受。艾申波茜博士指出这是一个人生下来的前7年间应该具备的经历体验及掌握的知识。

情感体验方面:

一个学龄前儿童在个人情感和自信心建立方面应该:体验过自身存在的重要性。例如听别人说过“你要是在场该有多好啊”“我们上次聚会就是缺少你”等称赞的话语;

体验过压抑的心情。能够分得清饥饿与愤怒,劳累与悲伤之间的差别。懂得心理学上基本因素的相互联系,诸如尿床是由情绪波动而导致发生等等;

能够原谅大人某次不公正的惩罚;

体验过出门在外时对家和父母的怀念,感受过舒适与将就的差别,在家与在外的不同。在路上奔波时产生的思乡、漂泊、借宿以及无家可归的概念;

想赢,但也输得起。对自身身体的认识方面:>>体验过水对人体有浮力;

会荡秋千,知道使用不同的身体力量会对秋千的高度有不同的作用;

在床上打过枕头大战;

堆过雪人,沙堡,在小溪中搭过水坝,在野地里生过火,并能够熄灭之;

身体生病时的基本急救常识发烧应热敷还是冷敷,呼吸有痛感应休息还是运动,知道鸡皮疙瘩,战胜疾病后有自豪感,知道身体生病在所难免的道理;

有爬过一棵树的经历;

研究过拉链,会用钥匙开锁,会使用工具;

有收集东西的愿望;

能区分食物和膳食,动作与姿势,气味和气息,能够区分看、凝视和一瞥之间的区别;

能为自己或他人保守一个秘密,知道“只有你和我两个人知道”的意义;

听过童话故事,从寓言和故事中懂得什么是受难,什么是安逸;

在家庭方面:

熟知家中的亲戚朋友,理解不同的亲属关系,如叔叔、表哥或姨妈;

能为大人分担忧愁;

看过爸爸刮胡子;……

七十多条无法一一列举。可是这一清单是否能给我们的幼儿教育提供另外一条思路?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有比认字和做数学题更重要的教育内容呢?

连续参观这些幼儿园后,德国专家感到意外惊喜的是一所部队大院里的幼儿园。艾博士对这个幼儿园的最初好感来自一些所见的细节。

“刚进门我们就被拉住照集体像。刚好几个四岁的小姑娘蹦蹦跳跳路过,便被老师招呼过来一同参加。照完后孩子们并没有被立即命令回班去,而是随意地跟着客人往前走。”

“在去办公室的路上,走廊里迎面走来三个孩字,手拉着手。园长很自然地将孩子叫到跟前,像介绍战友似地把他们的大名一一报给我们。”

橱窗里照样挂着孩子们的画。但这里没有其他幼儿园常见的统一题目、统一手法的成人模仿品。相反,孩子们画里的内容极富想像力。其中不乏幼稚拙劣手笔的,但仍然被挂在最显眼的位置。

最让艾博士认同的是孩子们做手工用的材料的多样化。“教师办公室同时也是一间手工作品陈列室。制作者竟然都是孩子。虽然有的内容使我们感到一些陌生,比如坦克,红旗或者导弹,但是制作材料真可谓丰富多彩,有木料,棉布,易拉罐……教师津津有味地向我们介绍那些巧妙而有趣的制作技术,言谈中充满了风趣和自豪。”“楼梯口的拐弯处被开发成一个小小的美发廊。是孩子们把洗菜用的筛子制成了烫发帽。此外,梳辫子用的蝴蝶结,吹风机,刮胡子刀,烫发卷,玲琅满目的东西都来自孩子的小手。不难想象,当孩子们在这个成人社会的模拟场所里实践着与他人协调合作的工作时将会产生多么大的乐趣。”赵远虹补充说,尽管类似的活动角落也许在其他幼儿园里也可以找到,但这个幼儿园给德国专家的感觉非常不一般。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老师与孩子共同进行的专题研究。而研究的题目来自孩子自己的生活。比如有一个专题研究是关于“鞋”的。为什么要研究“鞋”,有两件事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一是每当假期结束,孩子们回到幼儿园时脚上往往穿着都是新鞋,开学第一天的话题总是围绕着鞋子转来转去。第二件事来自负责擦地的阿姨。她总抱怨说,刚刚擦过的地总有孩子跑上去踏上鞋印,乐此不疲。原来是鞋底上的不同花纹引起孩子们的极大好奇心。于是关于鞋的专题活动就此展开:大家开始讨论左脚与右脚的不同,然后老师领着孩子们上街采访修鞋人,进鞋店采访售货员阿姨,询问鞋的种类和用途,等等。“凡是做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肯定能够成功。”这是该幼儿园老师们的信条。艾博士评价说,在这里她终于找到了知音,因为他们的教育始终都是以孩子为本。

针对目前中国幼儿教育的误区,赵远虹特别指出,幼儿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应该回归到关注孩子身心健康这个层面,而不是随意拔高。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教育纯洁性的问题。赵远虹说,现在很多中国小孩的教育都是用钱堆出来的。对家长而言,孩子教育如同是花钱购买的商品,还要等着升值,这对孩子来说压力太大了。

赵远虹提醒中国的家长千万不要迷信所谓的从国外回来的专家,这与国际接轨无关。“艾博士走访完这些幼儿园后感叹道:中国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累的,他们的生态环境是最不宽松的。艾博士呼吁教育工作者尽快给中国的儿童松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