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提出,即使是不会说话的婴儿也懂得借助音乐表达自己的思想。音乐可以促进宝宝的肢体、情感、感官、人际、认知等方面的能力发展,为宝宝今后创造性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音乐使宝宝的发展需要与音乐发展巧妙地结合,提高了宝宝的学习兴趣。

0-6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对音乐的节奏、节拍、旋律、有一定的吸收和渗透能力,如让宝宝随着音乐拍打身体部位,可以增加宝宝的控制能力,还有助于宝宝建立并发展发散性思维。另外,通过有节奏地拍打身体,增加宝宝对手臂肌肉的控制能力,更好地完成精细动作。

大一些的宝宝,可以每天适当地让孩子接触打击乐,如用“叮咚”表达闹钟报时,用“砰”表达关门等,也能有效增进宝宝对节奏感的认识和协调能力,促进宝宝在体能、情感等方面的发育。

如何让宝宝更好地感受音乐节拍呢?

1、选择适合宝宝能力的音乐,节拍简单,歌词与乐曲以一字一音为宜。

2、家庭环境因素:

(1)创设环境,培养兴趣。如看音乐节目,听录音歌曲,唱卡拉OK。

(2)发现宝宝主动唱歌,不要制止、反对,父母应和宝宝一起唱,激发兴趣。

(3)找资料学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宝宝播放音乐。

3、父母要有正确的教育观,耐心启发诱导,不挫伤宝宝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WWW.zj09.coM

(1)让宝宝在大自然中找声音的节拍,如:敲门声(笃笃笃×××)、汽车声(嘀嘀××)、闹钟声(嘀嗒嘀嗒××××)、钟楼的打钟声(当-当,当-当,×-×,×-×)、自行车铃声(丁零,丁零,××,××)等。

(2)唱歌时按每一句的第一个音来拍打节拍,适合宝宝年龄的歌曲特点一般是第一音为重拍。在唱的过程中,父母和宝宝一起边拍边唱,帮助掌握节拍。

(3)注意随机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电视节目的歌曲可以让宝宝伴奏,即打拍子,还可以用踏脚、拍胸、拍腿方法提高宝宝的律动能力。

相关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


如何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

《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要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情感教育、感官教育和社会性发展、智力发展、动手能力的发展,所以,我选择能够促进人的身体健康的音乐教育作为研究课题。

主要对幼儿进行音乐节奏感方面的培养。音乐是听觉艺术,我首先开展各种听觉训练,让幼儿用耳朵去听、去感知。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让幼儿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如钟表,滴答滴答;上楼时,嗵嗵嗵嗵,以及小朋友、老人、中青年人各种不同的走路节奏。

感知完节奏,我就让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如拍手、跺脚、身体晃动等,并随之教给幼儿认识二拍、四拍、三拍,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告诉他们这是几拍,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听或者一边拍手一边唱。这些都是幼儿在有音乐伴奏或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这种表现自如、灵活、不用老师教,只是引导就行了。小马跑、乌龟爬、刮风、下雨、开火车、飞机飞、骑自行车、划船等都让幼儿用手拍,用脚跺,用身体表现。让幼儿认识二拍时,可以让他们听《进行曲》,威武雄壮、整齐有力。认知四拍时,就让他们听一些较舒缓的曲子,如《雪花飘》、《小燕子》等。认知三拍时,就放一些圆舞曲让幼儿来表现。

除了用身体表现,我还让幼儿充分利用打击乐器,先让他们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并判断这些音是清脆还是浑厚、是长音还是短音,然后让幼儿自己给小乐曲配上伴奏,练习合奏。

以上这些内容孩子们都熟练到一定程度后,我又让幼儿自己试着创编节奏。除了这些教育培养外,我还把对幼儿的音乐素质练习穿插在一天的生活中,如早上欣赏优美的乐曲,不仅陶冶了情操,还能提神,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迎接新一天的到来。早上喝完水和课间休息时,放一段轻松活泼的童谣,让幼儿随之做优美的律动,增强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了动作。久而久之,孩子们无论是在对音乐的喜爱上,还是在音乐节奏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如在音乐教育活动《到全国各地去旅行》中,孩子们一会儿骑上小车去游览天安门,一会儿在草原上快马加鞭,一会儿又在长城上挥汗如雨。在《看大海》中,孩子们一会儿划船学习海军,一会儿又下网捕鱼。在《冬天》中,孩子们一会儿是狂风怒吼,一会儿是雪花纷飞,一会儿是热火朝天地堆雪人,一会儿又抒情地载歌载舞。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们用耳朵去听音乐,而且用身体去表现音乐,从而提高孩子的音乐节奏感。

如何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


我们常看到,当播放一曲美妙动听、活泼愉快的音乐时,孩子们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摇头晃脑。他们不仅能感受到音的高低、长短,还能体验到音乐所反映的情绪和思想感情,并与之产生共鸣,这些孩子对音乐有较强的感受力。有的孩子却反应比较迟钝,他们不能掌握乐曲的旋律与节奏,情绪上也没有什么变化。

音乐能陶冶性格和情感,而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则是孩子学习音乐、提高音乐修养的基础和前提。

怎样培养孩子的乐感呢?乐感的培养不是三天二日之功,需要长时期的积累,要靠平时的潜移默化。

1、发展孩子的听觉能力。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培养孩子的乐感,听觉是关键。家长应为孩子创设一个安静、舒适的音乐艺术环境,给孩子精心选择一段乐曲(不是流行曲),每天早、中、晚播放三次,而且至少应持续五个月欣赏同一乐曲,也就是说乐曲大约要被欣赏四百五十次,这样才能使孩子真正受到熏陶。随着年龄的增长,可选择莫扎特、舒伯特等名作曲家的曲子。

2、培养孩子对节奏的感受力。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奏就在我们生活之中,这就要靠家长去引导孩子感受它。例如孩子们喜欢的一首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这里就有一定的节奏。

3、培养孩子对歌曲和乐曲的能力。孩子年龄小,对一些复杂的情感不能理解,但对他们能感受诸如欢快的情绪,安静的气氛等。他们学唱了这样的歌曲或听到这样的音乐,经过家中发,都能自然流露出自己的感情。教孩子学唱和谐、明快,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歌,对孩子理解音乐情绪有一定的帮助。如《一分钱》、《学做解放军》、《爱护小树苗》等,随着那和谐、明快、动听的旋律直接渗入孩子的心扉,他们的情绪不知不觉地受到鼓舞。

在玩中感受音乐


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历来受到人们的青睐。它的特殊魅力在于,它是人类智能的催化剂,这正是许多家长愿意让宝宝学习音乐的原因所在。衡量一个宝宝是否聪明,要看他的记忆力、反应能力、创造力,要使之达到更完美的捷径就是音乐。

现在许多家长让孩子学音乐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大多从乐理知识入手或掌握一门乐器。如果方法不得当,反而泯灭了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那怎样才能让宝宝喜欢上音乐、学习音乐呢?

2岁以后的宝宝,身体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会走会跑,也变得能说会道了,而且这是宝宝思维发展非常活跃的时期。奥尔夫音乐正是符合宝宝生理及心理特点,慢慢将孩子引入音乐殿堂的一个好方法。奥尔夫音乐可使宝宝从多角度接触音乐,并把音高抛开,让宝宝从律动、声势、问好等各方面练习节奏,使宝宝没有旋律的压力,掌握得非常快。

其实细心的妈妈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音乐的本能,当你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时,宝宝一定会手舞足蹈,这种音乐的本能是最原始的。奥尔夫音乐通过儿歌、舞蹈、律动、即兴创造来体现音乐的高低、强弱、轻重、缓急。例如:听到比较重的音乐,宝宝会联想到大象走路;轻音乐就好像小鸟在飞;柔美的音乐,宝宝可以用纱巾来表现音乐的飘逸感。宝宝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着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特别是着重培养了宝宝的音乐素养。比强行让他学会识多少谱、会一门乐器要强得多。学习奥尔夫音乐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通过音乐,有目的培养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使之达到完美人格。

下面是一节奥尔夫音乐的课例,看看它是如何从日常生活常见的东西来学习音乐知识的。

课程名称:锅、碗、勺、筷子交响曲

教学目的:

1、学会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学习乐理知识做准备。

2、启发宝宝动手、动脑及想象力。

教学过程:

1、认识锅、碗、勺、筷子这几种常用的厨房用品。

2、分别用两个锅盖、两只碗、两把勺、一双筷子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

3、比比谁发出的音最长。锅盖发出的音是(咣、2、3、4)4拍的全音符,两只碗敲出的是(叮、2)二分音符,勺子敲出(当当当当)四分音符,筷子敲出(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八分音符。

4、出示图片,正面是锅盖,反面是全音符;正面是碗、反面是二分音符;正面是勺、反面是四分音符、正面是筷子,反面是八分音符。让宝宝理解声音的长短与符号的对应关系。

5、指导宝宝用锅盖、碗、勺、筷子分别演奏。

6、放音乐,用厨具进行演奏。

7、出示乐器。全音符对应三角铁;二分音符对应撞钟;四分音符对应响板;八分音符对应双响筒。向宝宝演示一遍,告诉宝宝乐器的名称,听一听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

8、放一段草原的音乐,指导孩子们用乐器进行演奏。看看,孩子们在一堂有趣的音乐课上学会了多少东西!将高深的音乐理论用简明的方法让宝宝学会,这就是奥尔夫的魅力。

爱心提示:

1、一般奥尔夫学习班都是招收2岁以上的宝宝。2岁前,妈妈可在家中为宝宝说些有节奏性的儿歌、唐诗等,培养宝宝的节奏感。

2、如果想让宝宝学习奥尔夫音乐,最好到专门教授的地方去学,或者妈妈亲自学学奥尔夫音乐,再教宝宝。如果没经过系统的学习,很容易出现差错。

3、平时让宝宝听一些《彼得与狼》、《动物狂欢节》等音乐,让宝宝猜猜音乐里表现了什么。

专业指导/李利(东方爱婴早教中心奥尔夫音乐教师)

用乐器培养宝宝音乐感受力


让宝宝利用乐器创造自己的声音,是接近音乐、拥抱音乐最直接的方法,也是“音乐生活化”的主要目的。3岁以下的宝宝,因为神经肌肉的发展未成熟,所以使用的乐器多少受到一些限制。0~3岁的宝宝最需要的是,借由聆听各种音乐,享受韵律的身体摆动,制造各类声响,唱歌、舞蹈及弹奏一些简单基本的击拍乐器等经验,先累积乐音的概念来丰富他对音乐的感觉。

适合于小年龄段宝宝的乐器(0~1岁半)

发声器是最容易在生活中发现的现成器材,如杯碗瓢盆、装有豆子的瓶罐、小石块等等。几乎在家中所看到的东西,都能当做发声器来使用。比如婴儿就懂得以喂食的汤匙敲桌子或墙缘,以制造一些声响。成人则常常以摇动钥匙圈或敲打一些小瓶盖,来引起幼儿的注意。有时,我们会用一些空罐子装米和其他种类的干燥物,摇晃出奇妙悦耳的声音。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宝宝吞食或被割伤等意外发生,发声物品的选择要谨慎小心,一般不宜选用又小又坚硬的物品中。

适合于稍大宝宝的乐器(1.5岁~3岁)

凡属敲打、摇动、拍击和摩擦产生声音的乐器,如三角铃、腕铃、节奏器或非洲大鼓等都在此列。像三角铁、干椰子壳、沙锤、节拍板、锣鼓等节奏乐器非常适合宝宝使用。如有条件还可以选择像加勒比海葫芦形摇响乐器、拉美洲锯琴、西班牙响板、印度鼓、中国音板等各种代表不同民族特色的传统乐器,引导宝宝对各民族的文化和音乐史知识产生兴趣。

由于节奏乐器常被拿来当做宝宝的玩具,所以特别被容易被宝宝接受。节奏乐器对宝宝非常具有启民性,同时还具备以下功能:①帮助宝宝认识声音的大小、长短、快慢、强弱。②可为其他乐器伴奏。③当音乐音量的幅度产生变化时,可用来加强功效。④可用不同乐器的音色,代表音乐活动中不同的角色。

使用乐器时,可以通过让宝宝分辨不同乐器发声的特点,区分制造乐器的材质等等来加强宝宝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