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三个选择,第一是回沈阳,第二是跳楼,第三是吃药”。郎朗在听到父亲给自己的选择时,“我当时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心想跳楼太恐怖了,就说那吃药吧。”——天才钢琴家朗朗的自传《郎朗,千里之行:我的故事》自曝其父曾逼自己自杀……

前两天看到一个妈妈说,朗朗在父亲的逼迫下取得了成功,自己是不是该向朗朗的父亲学习,对自己的孩子狠一点。我觉得这个妈妈可能陷入了误区,就是把朗朗的成功想得太简单了。事实远比想象中要复杂。

朗朗:这种成功不可复制

首先必须强调,如果孩子对于学琴或者学业既无天赋,又无兴趣,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取得较高成就的。成功不是靠逼迫就可以的。这个妈妈举了个例子,说有个孩子整天挨打,屁股肿得老高,结果这个孩子品学兼优云云。这种看法属于管中窥豹。我研究的神童个案已经有两位数了,即便是真神童,在逼迫之下成功的也不多,何况一些假神童?靠逼迫的方法只能取得暂时的成功,到了成年才能看出他有无后劲。

朗朗的成功集合了太多机缘的东西。这种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首先,他的父亲是搞音乐出身,这是一个便利,所以三岁开始启蒙,四岁就学于名师。其次,朗朗是有天赋的。五岁和七岁连续两次获得沈阳钢琴比赛第一名。第三,朗朗对钢琴是有兴趣的。他说过,学琴最重要的是兴趣。所以在他深受音乐学院老师打击,近乎绝望的时候,仍然没有放弃对于钢琴的兴趣。换句话说,是对于钢琴的兴趣把他从绝望中拯救出来。

启蒙,天赋,兴趣,这种种机缘加在一起,才可能有逼迫下的成功。可实际上在我看来,这种逼迫式的教育未必是朗朗成功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没有这种逼迫式教育,朗朗还是有可能成功。

而恰恰是这种逼迫,差点把朗朗毁掉。在朗朗深受打击之后,他的父亲也几近崩溃。给了朗朗三个选择,回沈阳,跳楼,吃药(自杀)。

郎朗选择了最后一种方式:吃药。可是,他拿到药片后却突然醒悟,进而把药片甩到父亲身上,怒吼道:这又不是我的错,为什么要我吃药?

我们想想,如果朗朗不是有那么一点点个性,有那么一点点聪明,也许真的会成为这种逼迫式教育的牺牲品。好在朗朗不可复制的因素里面,也许应该再加上两条,朗朗的个性和聪明。

启蒙,天赋,兴趣,个性,聪明...还有什么?也许还有一些运气的因素。这里不再展开。我希望大家思考的是,一个先天条件这么好的孩子,差点就走上绝路,这种逼迫式教育,与赌博又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赌博?玩一个硬币游戏就清楚了。把硬币抛到半空,正面给一亿人民币,反面取走性命。有多少人敢玩这个游戏?我想许多人是不敢赌的。

所幸的是,朗朗没有一时糊涂。而我的疑问是,朗朗真的有必要走这条赌博之路吗?以他的天赋与资质,成就又能差到哪去?这种逼迫,是不是有帮倒忙之嫌?

我想起了另外一个神童,13岁考入了华中科技大学。他父亲经常打他,逼他背课文。孩子考上大学后这个父亲满世界宣传自己的教学法。可后来他儿子一语道破天机,他说,他父亲那套方法没什么用,真正有用的还是那些习题和模拟试卷。

有些家长实际上是在帮倒忙,他们却浑然不觉,还以为自己的逼迫造就了孩子的成功。如果逼迫就能造就天才,我国的诺贝尔早就全球第一了。

汪峰:压抑的童年不堪回首

我手头还有一个逼迫型家教的例子,就是《春天里》的原唱歌手汪峰。汪峰的父亲是音乐学院的教师,五岁就让汪峰练小提琴。过程完全可以用逼迫来形容。汪峰的自述是,没有童年,极度压抑,不堪回首。

汪峰也有一些天赋,练了20年小提琴,获奖无数,顺利考进了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也如愿进入了一家国家级乐团,并被任命为小提琴首席。可干了不久,汪峰就提出了辞职,选择了摇滚,宁可过入不敷出,漂泊流浪的生活。

他辞职的理由很简单,看着同事们每天除了演出就是闲聊,一眼就可以看到老年时的景况,就觉得这种生活不是他想要的。

他的父亲难道不痛心吗?逼迫孩子苦苦练琴,得到的却不是他喜欢的生活。要知道,小提琴是很吃功夫的,汪峰每天最少都得拉八个小时。按汪峰的话讲,小提琴是琴中之王,这个王就是指难练,想练出眉目来,资质好的也得练八年。

汪峰是完全没有童年可言的。他的同龄人喜欢玩的那些游戏,他一概不知。可能对我们来说,这种经历轻描淡写就过去了。可对于当事者来说,这种痛楚可能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汪峰在摇滚之路找到了自我,应该说,他是幸运的。

逼迫式家教是没法造就天才

另外一个例子,迈克尔·杰克逊,也是一个逼迫型家教的典型。他的童年可用悲剧形容。虽然靠着惊人的天赋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可他成年后的精神痛苦却是令许多人唏嘘扼腕的。

逼迫式家教是没法造就天才的。虽然有些天才受到过逼迫,但我们要清楚,逼迫并非天才成功的必要因素,也许在温和的环境下,天才更容易成功,而且,不仅事业上成功,心理上也更加健全。

教育方法多种多样,如果从出人才的角度,任何方法下都有可能出人才。极端自由的可以出人才,极端专制的可以出人才。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去选择那些极端自由和极端专制的方法呢?

我想换个角度大家就清楚了。比如,致富的手段多种多样,勤劳工作能致富,抓彩票也能致富。但是,为什么很少有人以抓彩票为生,还要辛勤工作呢?原因就在于,抓彩票致富是一种小概率事件。理性的人会选择更大概率的事情。

实际上我们选择教育方法也是一样。最好遵从那些具有普遍规律性的,能够更大概率让孩子成才与幸福的教养方式。如果把孩子的幸福寄托于赌博和抓彩票上,这个孩子的未来很让人担心。

延伸阅读

早教:教育孩子要对“症”下药


一个不经意的机遇,儿子翻出了一副扑克牌,对它是欲罢不能,所有思绪都扑在了扑克游戏的身上,用餐了也要玩,睡着了也要玩,也不知道一个人冲着扑克游戏在干嘛?真是来到入魔的人生境界,并且耳朵里面也反应迟钝了,谁得话都听不进,多讲他几句,他还又哭又闹难休,对别的的主题活动也所有无动于衷,一家人都挺心急的。教育孩子要怎么做?

教育孩子要怎么做?强制地指令儿子不玩扑克牌吧,会遏制他对事情的研究兴趣爱好,使他玩吧,又荒芜了别的的所有方案。我绞尽脑汁:总算想出了一条奇招,既能够 使他玩扑克牌,维护他的兴趣爱好,又可以训练20以内的十以内加减法。

这一天,儿子刚从幼稚园回家了,就立刻举起扑克游戏玩了起來,我赶忙说:“儿子,我们来玩点新鮮的,如何?”“咋玩?”“大家每个人发二张牌,随后加起來,看谁得数大,得数小的牌就归得数大的牌,J、Q、K都当10,怎么样?”“好。”儿子兴高采烈说。刚开始出牌了,第一局儿子的牌是7和8,我的牌是3和2,儿子眼睛一转,立刻即使出了得数,兴高采烈大喊“我是14,你是5,我大,我赢了,我赢了。”边叫着边来拿我的牌。

教育孩子要怎么做?我一把按着了他的手,笑眯眯地说:“再加一条标准,假如你的得数是大的,但算错得话即使输了,本局你算错了,但是刚刚我没加标准,这局算不上,下局刚开始,你可以应算细心罗!”儿子不敢相信地又再次算了吧一次,才察觉自己确实算错了,得数应该是15,这才凑合地说:“那好吧!”在之后的几场里,以便胡牌,儿子还真提心吊胆地、仔细认真地算了吧起來,尽管速率有点儿慢,但也没有算错,有时候儿子赢,有时候我赢,不相上下。

因此 在父母眼里小孩的一些“各种不良行为”,父母不必无动于衷,也不必心惊胆战或粗鲁地劝阻,教育孩子要怎么做?要是大家正确引导恰当,对“症”迷晕,就能获得“出乎意料、不同寻常”的实际效果。

“哄骗式”教育是否可取?


许多家长都经常用哄骗式的话语对付孩子“帮妈妈扫地,妈妈就给你五块钱”、“亲爷爷一下,爷爷就带你出去玩”,这些看似平常的语言其实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影响,那么到底这么做好不好呢?

“宝宝,你亲爸爸一下,爸爸就给你买奥特曼”,“孩子,你乖乖吃饭妈妈一会就带你去动物园”,“宝贝,只要你这次考了100分,妈妈就给你买个新的游戏机”……这样的声音是不是经常会在家里出现?教育孩子的时候,欺骗和诱惑也不能不说是一个有效的手段,但是由父母传达给孩子撒谎的意识,这样做好吗?

现在的父母白天上班要承担很大的压力,回家之后就懒得跟孩子再有耐性引导教育,利用孩子的欲望心里,用小恩小惠骗取孩子的顺从合作,还有的家长觉得应该让小孩子从小就有金钱观念,对于物质有个人追求,所以用物质奖励的方式鼓励孩子上进,这么做看似非常情有可原,但是对于儿童教育来说,利弊得失你想过吗?

用欺骗和诱惑的手段让孩子乖乖做事,孩子做到了,但是妈妈却没有履行诺言,孩子完成之后会有被欺骗、被耍弄的感觉,虽然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但是所用方法实在有碍观瞻。

要知道,家长在孩子心中就是榜样,言传身教都是模仿的对象,家长的威严不但包括作出诺言,还包括实现诺言的态度,孩子最后不仅仅是因为虚晃一枪的承诺化作泡沫而失望,真正伤了孩子心的其实是爸爸妈妈的欺骗行为本身。前几次欺骗过后,我们来看看孩子们都会产生哪些想法吧。

1.反正我做了妈妈也不会履行承诺的,我才不要做呢。而且妈妈都骗了我好多次了,我再也不会相信妈妈,妈妈以后干什么我都不支持。可怕吧,宝贝已经对妈妈产生怀疑了,以后妈妈的话很可能逐渐失去权威,孩子不会再配合家长,以后这一招就彻底失效了。

2.本来打扫了房间就该给买玩具的,妈妈不给买玩具,我就不打扫了。原本是一件很正常的家庭劳动,就因为偶尔几次家长的空头许诺,让孩子们误以为这是应该给予奖励的举动,而正常情况下的孩子是不应该做家务的。

以后孩子的心里就养成了交易的习惯,用得失来衡量答应父母的要求值不值,在孩子还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的时候,交易心理轻易地俘获了孩子纯洁的心灵,对他以后的成长相当有影响。

3.爸爸妈妈都是这么跟我说的,我骗小朋友有什么不对。恭喜支持“善意的欺骗”的父母们,这个教育理念被孩子们发扬光大、广泛传播了,有的小朋友可能也不会因为爸爸妈妈的谎话而生气,他会误以为成人社会就是这样的,说谎话就是一个办事的手段,他会用来骗小朋友“你给我玩一下你的新娃娃,我就给你吃我带来的大苹果”“你替我画画,我就帮你打扫卫生”,不管小孩子打不打算兑现诺言,他的说话方式就是这样的,就算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他的第一反应也是需要用诱惑的诺言获得别人同意。

其实让孩子顺着家长的意思行事的方法有很多,虽然诱惑和欺骗很简单,但是负面效果也真的不能小视,家长使用需要慎重。其实只要家长耐心一些,想的更多一些,用鼓励、夸赞的方法也未必不能达到目的。

儿童早教:针对孩子教育要“对症下药”


俗话说得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你掌握你的孩子吗?如果你对于他的特性教育就能接到优良的实际效果。

下边,强烈推荐普遍的几类种类孩子的主要表现及关键教育方式 :

第一类:精力过剩的孩子。

该类孩子主要表现为喜欢玩,爱闹,爱打架斗殴,无法教导,但她们较聪慧爱动,反映快,接纳工作能力强。

教育的关键方式 :

最先,要与孩子创建优良的人际交往,让她们搞清楚自身并不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那样她们非常容易在心理状态上接纳教育和具体指导。

次之,要适度放开手,教导适当。教导若很严,与她们性情不太对,便会得不偿失。要给他们一定随意,一定的主题活动时间和空间。

再度,细心教育 :即细心教育与疏通,根据讲理,使孩子搞清楚自身的一些“想法”并不很好,并不那麼合乎社会公德与标准,进而同意舍弃自身的“想法”,摆脱自身的问题,逐渐迈向成长历程。

第二类:上课不专心认真听讲的孩子。

该类孩子主要表现为授课注意力不集中、好玩儿、爱发言,乃至在家里学习培训也主要表现出不耐烦。

对该类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说,“那就是院校的事,不应该我来管,我又不可以坐着孩子周围。”事实上,训练孩子专心致志认真听讲,要从生活起居下手,由于生活方式和读书习惯是密不可分有关的。

教育的关键方式 :

最先,父母要训练让孩子听一遍就立刻保证.

次之,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能够有目的地训练孩子的聪明工作能力,如分配三、四件事,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最终干什么,家长观查孩子是不是这般.

再度,家长要有目的地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和孩子发言,一定要让孩子看见你的脸听.

第四,家长还能够告知孩子一些认真听讲的小技巧

第五,家长应尽可能规定孩子转述课堂教学內容,或谈授课中印像深刻的难题。

第三类;追求完美钱财与物质生活的孩子。

该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穿要知名品牌,吃要精典,”注重吃穿,有的念书要坐摩托、三轮车。

教育的关键方式 :

最先,家长自身要言传身教,勤俭节约,告知他们自己孩子时期的日常生活亲身经历和小故事.

次之,家长要把家中收入支出方案告知孩子,并适度征询孩子的建议.

再度,合理地教育孩子方案花钱,并且用典型事例来教育孩子。

第四类,对老人教育抱不在乎心态的孩子。

该类孩子对父母,政委的教育,熟视无睹,当耳边风。

教育的关键方式 :

最先要让孩子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了解父母、政委的一切一种教育方式 全是以便她们的快乐成长.

次之,要在情感和睦的氛围中开展教育,清除她们的“成见”,使她们想要遵从教育 .

第三要给孩子以讲话的支配权,让他说道缘故,说原因,就算是有误或不真正。

第四要多一点包容,教育以后,还会继续犯错误,要给与纠正的机遇,要细心,要等候。

第五是教育孩子的语调要坚定不移,父母两个人讲话规格要一致,有的父母嬉皮笑脸,有的满不在乎,有的过往云烟,有的各唱各的调,这都不利教育。

第五类,具备比较严重可塑性的孩子。

该类孩子主要表现为学习培训处于被动,工作不进行或剽窃,导致考試交白卷或舞弊,日常生活懒散。

教育的关键方式 :

最先要以平常的家务活刚开始训练,不必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次之是协助孩子制定目标,并提升检查督促。

三是父母要言传身教,诸事起带头作用。

四是要从孩子有意义的事的平时琐事上塑造勤快的习惯性,并坚持不懈,坚持不懈训练。

总而言之,父母在家中教育中要是坚持不懈“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导之以行,坚持不懈”的教育标准,在掌握孩子,了解孩子的基本上注重上门家教方式 ,就一定能为国家塑造达标的下一代做出需有的奉献。

日本的“魔鬼”式儿童教育


日本电视中有两项经常性的比赛。一项是让一个母亲给4岁的孩子3000日元,让孩子一个人进入商业街,去寻找和购买三样指定的物品,并限时三分钟返回。这对一个幼儿的智力、语言和勇气是极大的挑战。孩子不仅要记住母亲要他采购的三样东西,而且还要同各种商店店员及行人打交道。

另一项是让一个6岁的儿童自己去10公里外的一个亲戚家,母亲则化妆成一个陌生人看着这个孩子如何找路人指路,如何干渴难耐,如何疲惫不堪。悄悄跟随的母亲每每心疼得流下泪来,但决不会帮孩子一把。

日本孩子从上学第一天起,不管家离学校有多远,都是由自己走着去。路上有什么困难,也是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且日本家长从小就培养孩子耐寒抗冻。他们上学时只穿单衫短裤;即使寒风刺骨,女孩依然穿短裙和白袜。当寒冬来的时候,小学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晨跑,要求每一个学生只穿单衫短裤在操场上跑,学校的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发给每位家长一份表格。要求家长每天一早测量好孩子的体温,填在表格上,并盖章表示是否同意今天让孩子晨跑。孩子持表格到校,由班主任检验盖章,这才参加晨跑。(52探索的博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