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正能量,成就新梦想。想要给宝宝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些家长会选择早期教育宝宝。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开发,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养·学习:父母勿失信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每天在电台主持节目,张笑容(90崇基中文,11研究院社工)多年来在空气中与听众分享一个个故事,让她发现目前的社会环境,家长都有不得已的苦衷。她寄语家长勿失信心,要走应走的路。

11岁女孩(听众)告诉张笑容,她从幼儿园已开始学跳舞绘画,曾学习7种乐器、4种舞蹈,二胡也已考获演奏级。她告诉父母,长大后想当舞蹈家或画家。然而,父母却期望她当法官、律师、医生等专业人士,并认为女儿所说的职业未足以养家糊口。

当不少中小学都以“掌握多元智能”为入学要求之后,家长纷纷鼓励子女学各种乐器,发挥才艺。“有些学校的入学要求学业成绩、全港排名、课外活动、对外经验(游学团)皆有优秀表现。即使参加兴趣活动,如没有获奖,则不计在内……教育制度现已被扭曲,成为一场竞赛。”张笑容无奈地说。她质疑,现在既要训练孩子对体育、艺术有兴趣,但若未能在兴趣方面取得好成绩,又或是孩子根本不爱弹奏乐器,他们能否为学校所接受?

当子女对才艺活动产生兴趣时,父母却不赞成他们继续发展。对于家长这种矛盾的态度,张笑容深表理解:“近年,家长感到,若子女未能考获大学学位,实难以在社会立足,故对子女的教育和前途都感到十分焦虑。”她认为,家长“催谷”子女的原因之一,是社会发展单一,即使大学也以毕业生的薪酬来决定是否“成功”,社会目前仍未有良好的土壤,让孩子作“多元”发展。

曾有来自加拿大的听众说,儿子想当巴士司机。但她没有为此感到失望,因为当地很多自僱工作,如:装修、铺砖、电器技工等职业的收入都十分可观。以巴士司机为例,年薪达9万加元(约71.6万港元)。不过,类似的情况却不可能在香港出现,因此,张笑容认为先不要批判家长们为孩子抓狂,也不要批评家长现实。“在外国,家长们不会太紧张子女能否立足于社会。即使大学毕业后,子女选择服务性工作,仍可昂首阔步,有信心可养活自己。”张笑容指出,香港的家长忧虑子女未能考上大学,便难立足,实在是整体社会的现象。

虽说目前教育制度已被扭曲,但当父母遇到上述情况,又应如何处理?张笑容的女儿曾学钢琴,后来却放弃了,张笑容也曾考虑过应否让她放弃,但最终都让女儿自己另选乐器,并要她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若遇女儿提出未来的志愿与志向问题,张笑容会与她一起探讨,并深化想法,构思如何把理想逐步实践。

据张笑容观察,现代的家长对培育子女已比上一代家长操心,他们参加各类家长训练班、讲座,饱览育儿书籍、杂誌等,然而,这些资讯却嫌零碎而片面,未必全盘适用于子女身上。张笑容的经验之谈是“要了解孩子的性情,选择适合的教导方法”,当中还要配合父母本身的性情施教:“有事业女性为孩子放弃工作,转而把教养子女视为她的事业,子女的成绩表等同她工作的考绩表(appraisal)。当子女成绩未如理想,她便感到十分挫败。”张笑容坦言,若家长本身对人要求高,情绪欠佳,未必合适长期留在家中照顾孩子。

张笑容对于现已为人父母的校友及家长寄语:勿失信心。

“现在很多社会上发生的事都像在打击家长的自信。社会彷彿有一信息告诉家长:你们很有问题;你们很‘怪兽’,所有孩子的问题都算在家长头上。但我却认为是社会环境造就这种气氛,家长要自行揣摩教子之道,香港也要发展自己的一套家长教育。”主持节目以来,张笑容对此感受良多。

若家长能形成一股力量,就目前社会妨碍子女成长的环境发声,便能一起改变现状、改变制度。

张笑容寄望香港家长某天能成为一股力量,去改变社会的大环境:“若家长能形成一股力量,就目前社会妨碍子女成长的环境发声,便能一起改变现状、改变制度。例如:家庭议会现提倡‘家庭友善’的政策,日后政府在推行政策时,能否先把‘家庭友善’列为必须考虑的条件?”她认为,这类实质的建议,比举办嘉年华会能发挥更大作用。

即使毕业后,中大仍对家长校友发挥她的影响力。张笑容说近年重返校园进修,人生阅历不同,读书也有不同感悟。现时,偶然也会与家人一起返回中大享受天伦之乐,以及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大的校园有很神奇的功能,无论心情如何差,落火车后,看到满眼绿树花鸟,心情就会立即转换。宁静的环境有着治疗作用,那是中大独有的。”张笑容赞叹说。

育有一子一女的张笑容认为,家长与子女不止于平等的朋友关系,如果孩子读幼儿园或初小,不能与他们谈平等。要让他们知道哪里是界线,什么是纪律与节制。家长有时是朋友,有时是师父,有时则是教练或老师,栽培子女,也要赏罚兼备。

相关阅读

教养·学习:从根本处教孩子


我认识一对夫妇,出生草根阶层,但两人工作勤奋,也有生意头脑,开办了一家公司,还上了市。现在他们事业有成,身家非常丰厚。夫妻育有一对子女,孩子大学毕业,但都不大肯做工作,终日游手好闲,吃喝玩乐。

爸爸很想儿子能继承自己的衣钵,就想办法去激励他。

“你年纪不小,不能无所事事,不如到我的公司去,跟世叔伯学习办点事。你要知道,爸爸退休后,业务就交由你打理。”爸爸说。

“这也可以,但你要买一辆跑车给我。”儿子说。

爸爸照办了,儿子也开始上班。

休息的时间,儿子就驾着跑车周围兜风,跟朋友到处喝酒玩乐。

有一天,玩乐完了,已是凌晨三时,儿子带醉驾着跑车,冲过对面马路,撞正一辆大货柜车上,当场死去。

父母当然伤心欲绝,在沉重忐忑的心情下,爸爸请来风水师,看看家中的风水出了什么问题。

“我该怎么办?”妈妈唉声叹气地说。

“要哭就哭吧,人生无常啊!”我说。

“我真的不想活下去!我看风水有用吗?”妈妈问我。

“我对玄学态度很开放,对风水学也不抗拒,试问一间开扬东南的房子,人是否舒服一点,心情开朗一点!”我说。

“不过,说实话,你要想想,孩子这次意外,你得到人生的启迪。我相信在每一件不如意之事的背后,总有希望和爱的种子!”我终于说出心底话。

朋友的儿子是给宠坏了。父母就是十分富有,但都不可以在物质上放纵他们。很多富有的人,都不自觉地以為钱就是一切,可以用钱为孩子作最好的安排。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普及,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不听话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大。众多的人们在纷纷议论,为什么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可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难管了呢?

自古至今,绝多数富裕的家庭对财富的处理,一般都是留给子孙,甚至我们经常从中国的家庭中传出这样教育孩子的声音:“爸爸妈妈辛辛苦苦的工作为了谁,不就是为了你吗孩子?我们挣的钱临死一分都拿不走,都得花在你身上,你现在还不好好学习!不听父母的话,你怎么就不理解爸爸妈妈的心呢?”父母说出这样的话,同样要为这种教子方法付出代价,因为,有些孩子在真正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时,他的双脚已经踏在了监狱的地板上,人身已经失去了自由……

美国卡耐基基金会就曾做过这样一项调查,在继承10万美元以上财产的子女中,有20%—30%的人放弃了工作,整天沉溺于吃喝玩乐中,直到倾家荡产;有的则一生孤独,出现精神问题,或是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曾是富翁的罗斯·柴德在临终前,他把所有的财产都留给了儿子拉斐尔,但儿子在继承财富的第二年,就被人发现死于纽约一处人行道上,死因是吸食毒品过度,年仅23岁。

就是这些埋藏在孩子内心世界里的物欲满足感,无情扼杀了童心的求知欲望,他们游手好闲、无所事事、遇困难就低头、遇挫折就灰心、他们性格单纯脆弱、对待理想和志向显得无欲无求。难道这样的孩子在我们身边还少吗?财力富足的家庭给予了孩子不适宜的教育语言和环境,更令人悲哀的是,一些生活不富裕的家长也时常口不遮拦:“孩子,他们穿名牌,我们也穿,爸爸能买的起!”本来一两元孩子就能办成的事,很多爸爸一挥手就来个出奇的大方:“给你十元够吗?”。很多来我们中心咨询的家长都显得忧心重重,殷切希望我们老师能给予孩子足够的警醒,希冀孩子能够浪子回头,而恰恰相反的是,需要警醒的不是我们的孩子,而是我们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无知。

财富是宝贵的,但比财富更宝贵的是知识。不要让孩子认为父母的钱就是自己的财富!只有自立的人,才会有拯救自己的方法。

教育对人的影响,实质上是一种环境的影响。我们的家庭教育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环境,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的富裕,我们的教育理念也要随之改变,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比一个孩子的学习责任更大。能在电脑前读到这篇文章的家长,会在朦胧中感觉到,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教育方法或多或少已经对号入座了,在对大家的警醒中,作为一名教师的我希望:要拯救我们的孩子,首先要拯救我们的家庭教育思想,因为,一个孩子精神上的贫穷,比他物质上的贫穷更可怕;与其给孩子攒一笔财富,不如暂时让孩子物质贫穷,从而给孩子一个创造的头脑。

在富兰克林的自传中,这位堪称为美国国父的富兰克林,提到做人的13种美德:节制、少言、秩序、决心、节俭、勤勉、坦诚、公正、中庸、整洁、镇定、节欲、谦逊。

富兰克林从20岁开始,就一直严谨地实践着这些原则,终身不渝。

就让我们从为人美德的根本处,好好教育我们的孩子吧。

教养·学习:放手练习,让孩子独立


观察楼上就读小二的姐姐有一段时间。

这位姐姐之所以吸引我注意,是她小小年纪却表现出独立的怡然自得,她爸爸说,学校到社区走路10分钟沿路还算安全,小一上学期尝试让安亲班接回一学期,之后姐姐就表达希望自行回家意愿。

社区安亲班课辅结束后,还未到爸妈下班时间,由于社区管理还算良好严谨,姐姐通常溜溜直排轮,或回家放好东西再到社区动动走走,或去社区幼儿园找弟弟,5点到6点,一个小时很快就过了,爸爸妈妈也下班到家,虽说难免有双薪家庭下钥匙儿童的小无奈,但从这位姐姐脸庞,看不见孤单,见到的是乐于自处的生活能力。

偶尔带着两个儿子在楼下散步,遇见姐姐,我总不忘提醒哥哥注意,“姐姐好厉害,自己一个人回家耶。”而我则在心里盘算著,该怎么做放手的练习?

楼上的爸爸传授了两招。

首先是倒垃圾。

晚餐后是例行性的倒垃圾时间,社区有统一垃圾场就在地下室,环境路线都算单纯、安全,一开始他带著姐弟两人,一家三口大包小包,又有分类小拖车,倒个垃圾父子三人嘻嘻哈哈好不热闹,后来爸爸就把倒垃圾工作,放手交给姐姐带弟弟练习,爸爸大概交代了一下细节,前几次注意了孩子到地下室倒完垃圾该回到家的时间,大致没问题后,就正式放手,小孩显然也胜任愉快,宣告第一步独立成功。

再来是买报纸。

周六假日早上常常看到楼上爸爸带小孩下楼骑脚踏车,找张椅子席地而坐,就唤姐姐:“来帮爸爸买份报纸去。”还记得当时刚幼儿园毕业的姐姐,拿了零钱就往便利商店跑,不久后就拿着爸爸要的报纸回来了,父女俩一个看报纸、一个开心骑脚踏车,独立之路又迈向前一步。

父母勿忽视宝贝的心理需求


原来,这位年轻的妈咪为了尽快恢复产前体型,宝贝未满月就为她找了个小保姆照料,自己什么也不管,连晚上睡觉也让宝贝跟着小保姆。宝贝得不到母爱以及人之初的情感交流和依偎父母怀中的乐趣,因而以哭闹“抗议”,进而发展成为心理疾病,直接影响了生长发育。

专家分析:日前,因父母无视关爱和教育不当等原因,引发宝贝的心理疾患不断增多。父母如果长期对宝贝熟视无睹,宝贝就很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宝贝的喂养效果,健康水平大打折扣。

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妈咪非常关注给宝贝吃什么牌子的奶粉、喝多少毫升奶、添加多少辅食等等,想方设法给宝贝提供各种营养品,希望宝贝使劲吃,似乎吃多了,宝贝就健康了。但事实上,如果没有综合、科学合理的生活安排及照料,尤其对于6个月以上的宝贝,就容易出现大人想喂,宝贝不想吃的现象;或出现前面提到的那位宝贝的现象。这往往是由于妈咪忽略了宝贝在心理和情感上的需要,从而使宝贝形成了心理问题,影响了营养摄取。如果妈咪稍微关注一下宝贝在日常生活中心理上的需要,再加以科学合理的营养饮食,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宝贝不仅吃得开心,睡得香甜,而且身体也长得健康。

因此,国际喂养专家目前普遍建议把宝贝的营养健康同恰当的心理培养结合起来,让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发挥作用。对1岁以下的宝贝,要根据各月龄的心理特点,安排一些让宝贝感到富有乐趣的活动。这样,一些诸如食欲不振、睡眠不良的健康问题也会逐渐消退,进而形成一套稳定的生理规律和良性的生活循环。

怎样在照料中满足宝贝的心理需求?

新生宝贝的心理需求:满足基本生理需求

新生宝贝情绪比较简单,主要是痛苦、厌恶、微笑反应。这些反应取决于他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健康状况是否良好。吃饱了,睡足了,新生宝贝就愉快,表现为安安静静睡觉,有时候还会在睡梦中出现微笑反应。相反,如果饥饿、瞌睡或身体不舒服时,新生宝贝就痛苦,表现为哭闹、烦躁。遇到令人不快的不良气味或味道时,新生宝贝会以皱眉等反应来表示厌恶。

妈咪应给予的关怀:在这个时期,妈咪所要做的主要是提供婴儿舒适的生活环境,满足他的基本生理需要,也就是吃、喝、拉、撒、睡。

2-3个月宝贝的心理需求:渴求抚摩交流

2-3个月的宝贝情绪不再完全取决于生理的需要了,他开始有社会性的要求,比如需要爸爸和妈咪的抚摩,需要与人交流,而且也有了玩的要求。宝贝的情绪更丰富,当看到妈咪等熟悉的面孔,或者有人面对面地逗他时,会出现愉快的微笑。

妈咪应给予的关怀:这个阶段,妈咪需要多与宝贝肌肤接触,和宝贝说说话,逗宝贝玩玩,满足宝贝在情感上的需要。宝贝在情绪满足的基础上,会逐渐形成初步的生理作息规律,比如有相对固定的入睡时间,醒来吃奶的时间,每次吃奶的量,排便的量等都会逐渐稳定。

4-6个月宝贝的心理需求:喜欢动手活动

4-6个月的宝贝手的动作开始发育,喜欢抓握、摆弄东西。这时候,给宝贝提供一些能够用自己的手摆弄的玩具,往往能够让宝贝感兴趣,并产生愉快情绪。如果宝贝的活动要求受到限制,小宝贝就会开始生气。有的妈咪看到喂奶的时间到了,或者睡觉的时间到了,就把宝贝正在摆弄的玩具物品拿走,宝贝会表现出愤怒。

妈咪应给予的关怀:这个阶段,妈咪可以在宝贝吃饱了奶,精神旺盛的时候,满足宝贝对手部活动的兴趣,让他一次摆弄个够。玩累了,他入睡也会变得容易起来。

7-9个月宝贝的心理需求:需要安全感

7-9个月的宝贝感情色彩变得更为浓厚,明显地表现出对妈咪的偏爱。当陌生人出现时,可能停止微笑,并表现出警觉,甚至拒绝别人的摸、抱。对妈咪产生依恋感,从对妈咪的爱抚中获得安全感。这时候,宝贝在离开妈咪或其他抚养人时,会表现出焦虑、悲伤。与陌生人相处时,还会产生惧怕情绪。

妈咪应给予的关怀:这个阶段,妈咪对宝贝应该给予更多关怀。当宝贝表现出对妈咪的强烈依恋时,妈咪要满足他这种依恋感,比如在离开宝贝去上班的时候,和宝贝挥挥手再见;下班回来,和宝贝说说话,或者拿一本婴儿图书,和宝贝一起翻一翻,读一读。妈咪抑扬顿挫的声音,夸张逗乐的表情能够让宝贝从内而外体会到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宝贝才能顺利地进食,健康地成长。

10-12个月宝贝的心理需求:希望探索

10-12个月的宝贝逐渐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存在,他会咬自己的手,并因为咬痛而大哭。当宝贝到1岁时,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把主观和客观世界区分开来。宝贝开始知道由于自己摇动了挂着的铃铛玩具,玩具就会发出声音,并从中认识到自己与事物的联系。有的宝贝喜欢把床上的各种玩具抓起来扔到床外,一边扔,还一边咿咿呀呀地高兴不已,这是宝贝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宝贝开始通过自身的活动来探索外面的世界。

妈咪应给予的关怀:妈咪这时候应将房间中的危险物品放到宝贝够不到的地方,同时准备一些带绳的可以抛扔的毛绒玩具、塑料保龄球等,以满足宝贝这种喜欢抛扔和探索的愿望。这样的活动对于宝贝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身体运动,活动量加大了,宝贝的消化就好,胃口也好。适度的身体疲劳对宝贝的睡眠也同样有益。

别让你的教养方式打消了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孩子的影响巨大,自信的孩子勇于尝试,敢于探索,做事情积极主动,而没有自信的孩子则恰恰相反。可是家长们,你们造吗?孩子是否自信和家庭的教养方式关系巨大。

溺爱型:孩子易盲目自信

溺爱型家庭的孩子往往娇生惯养,虚荣心强。对孩子的所作所为,不论是非对错,家长都以赞赏的口吻或神态加以认可。长此以往,便给孩子留下“我的话总是对的,我的行为总是讨人喜欢的”,“你们必须都依我”等印象,使其形成自我中心意识和盲目的优越感。但由于缺乏锻炼,孩子的能力并未得到相应发展,以至于遇事不愿也不敢尝试,表现出退缩行为,实际上也无自信心可言。

冷漠型(含忙碌型)家庭:孩子自信不足

冷漠型家庭是指由于父母离异、不和睦、过分忙于自身事业追求而对孩子冷漠的家庭,亲子之间缺乏应有的情感交流。孩子的行为得不到成人恰当的指导,探索与成功得不到成人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因而不能形成必要的自信心。

专制型:孩子易缺乏自信

专制型家庭的特点是父母威信占绝对地位,孩子完全按父母的意志生活。家长对孩子的所作所为经常采取不信任的态度,孩子稍有差错便指责“你怎么总是这样?”“你怎么总是没记性?”常用“不能怎样、应该怎样”等词语来教育孩子,且目光挑剔。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我什么都不会”、“我一样都不行”的自卑心理,做事无主见,习惯于依赖父母,不敢亲自尝试、探索。

民主型:孩子充满自信

民主型家庭常有以下特点:父母把孩子看做一个独立的人,尊重孩子,与孩子保持平等关系,对孩子的发展有正确的估计,教育方法把握有度。

在民主型家庭中,家长常主动和孩子谈话,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探索、玩耍的机会和条件,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的成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使孩子经常获得成功的经验和感受。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也能有理有据地批评指正。这些家长往往都能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做到情绪稳定,豁达大度,积极乐观,对孩子起榜样作用。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最有效的老师,言谈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想让孩子有足够的自信,就要有相对应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