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小小智慧树》都是孩子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有了这些节目,孩子可以盯着电视看几个小时。但看的时间一长,孩子便不愿出门,还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和智力发展,因此,家长们需要谨慎对待孩子看电视的问题哦!

1.同孩子协商,制定规则

和孩子平等的坐下来面谈,定好看电视的时间、节目内容和次数等,同时约定看电视后需要履行的“义务”,如跟粑粑麻麻汇报下感受、介绍电视节目的主要内容。让孩子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

2.为孩子选择优质的电视内容

优质的电视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注意力,并产生积极的互动,保证孩子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语言、智力等身心的发展也不会落下。

3.多抽点时间陪孩子

很多家长习惯用电视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好有更多时间做自己的事,这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家长应该在工作之外有限的时间内,多陪陪孩子。一起出去溜达、一起逛超市、一起读书、一起玩闹,不仅可以增进亲子关系,也会让孩子发现电视意外的美好世界。同时,以身作则,自己不要沉迷电视,让孩子没有模仿你的机会。

4.为孩子选一款合适的产品

 

很多家长没有时间带孩子,只能把孩子交给电视,殊不知,你们有更好的选择。乐中启智的早教机、益智玩具都是比电视更贴心的玩伴。而且据小编了解到,像小天才早教机这样的产品,除了根据孩子的敏感期设计外,还具备视力保护和家长控制的功能,使用起来也更加高效和放心。而如乐高益智积木等产品则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相关阅读

幼儿早教:如何打造小小“万人迷”


幼儿平常里你的孩子是如何的?小大人般文质彬彬、墨守陈规,還是人猿泰山一样上蹿下跳、惹祸不断?是环境整洁,還是将周边环境弄得一团糟?是朋友们都喜爱亲密接触的“万人迷”,還是避而远之的“小街霸”?就在你哀叹“哦!你怎能在被单上玩橡皮泥!”或是高声训斥“别推小jj!”时,你是不是想过“如果我的孩子是个大众都喜爱的小宝贝该多么”?如何打造小小“万人迷”?

如何打造小小“万人迷”?美国少年儿童权威专家觉得,父母在塑造孩子优良习惯养成时,切勿用强制的方式和心态。对孩子在潜意识中的塑造,比强势的要求要到来当然而长期。最少,你应该让孩子了解下列的一些事儿。幼儿

告知孩子你从不容易撒谎,你工作中起來十分用心勤奋。你需要让孩子了解到他也应当那样做。美国小孩科学研究权威专家罗伯特说:“假如我在迫不得已的状况下碰到草地,我一定会对我的孩子说‘我那样做不是对的’。之后,当我的孩子在踩草地时,他也会顺理成章地讲出‘我那样做不是对的’。”

纽约少年儿童研究所的考瑞专家教授说:“我的孩子不久学好行走的情况下,一直把她屋子的摆放弄得乱成一团,每每这时,我与我的老婆从不容易指责责怪孩子。相反,大家一直指向屋子里一个干净整洁的墙脚给与夸赞。让孩子搞清楚,父母喜欢的是像哪个墙脚一样的干净整洁。之后,她会尝试着按照‘角落里’的模样整理自身的屋子。”

“有一次,我的孩子和小伙伴们一起在街上。在一家店铺的地面上,她们发觉了20美元的纸币,孩子们最初想把钱交到营业员,拜托了营业员把钱归还前去找寻的失主。可是,当孩子们再度商议后,最后挑选了把捡回来的钱分掉。我给他们讲了一段《圣经》中‘拾金不昧’的小故事,并使他把这件事情写进随笔里,另外,把他分得的几美金始终夹进记事本中。”幼儿

孩子看电视剧的情况下,父母一定要随时随地监管孩子所看的內容,以防孩子看电视上的这些有关暴力行为或是荒淫的摄像镜头。这种欠佳的界面很容易欺诈孩子的个人行为认知能力,使孩子去追随仿效。如何打造小小“万人迷”?小孩子是欲望的,她们必须优良的个人行为正确引导。

美国商业服务工作人员路易斯说:“在大家身旁所产生的每一件事情,我都是让我的孩子把他看待这件事情的观点,说帮我听。我惊讶地发觉,许多 情况下,孩子得话并不是沒有大道理。每每这时,我能夸赞他,而且还会继续遵循他的含意解决事儿。因此,在别人眼里,他是个很有‘想法’的孩子。”

现如今,每一位父母早已意识到,日常生活在“蜜獾”里对孩子的快乐成长是沒有好处的。父母应当让孩子参加劳动者,就算是让孩子和父母一起提前准备午饭,或者做打扫、打扫卫生等一些简易的家务活,要让孩子在有意义的事的劳动者中提升自己的生活乐趣。

你能把被孩子扔到一边的毛毛熊小玩具藏在一个角落里。随后,告知孩子,毛毛熊如今很孤独,并且十分地伤心,随后,激励孩子寻找并宽慰那只遗失的毛毛熊。坚信当孩子找到毛毛熊时,他一定会十分地爱惜它。

如何打造小小“万人迷”?保证上边说的这种,坚信如果你没有孩子身旁的情况下,你的孩子仍能保持稳定的行为和道德品质,肯定是大众都喜爱的好孩子。小小的“万人迷”就在你手上隆重登场了。

如何对付黏人宝宝?


“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女儿越来越黏人了。我上哪儿,她跟哪儿。屋子才那么大一点,可她像尾巴一样,总是黏在你身后,有时还非要你抱她。”看到女儿这么黏自己,周女士一开始确实有点小得意:女儿肯定是喜欢她才这样黏她。然而,时间一长,周女士又烦恼了:孩子如此黏人,不会影响独立性吧?专家提醒——

15个月之前的宝宝可以随意宠他

“有人认为,孩子黏人是因为他的情感需求没得到满足,一旦满足了,你想让他黏你都难;还有人觉得,太黏人的孩子独立性差,大人越顺着他,越会助长他的依赖感,所以必须拒绝他黏人。”采访中,记者发现类似周女士的困惑也困扰着许多父母。

“对待15个月之前的孩子,你可以随意宠他,不仅不会宠坏他,还有助于他和你(父母)之间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智灵童国际教育事业机构教学总监、智灵童国际幼儿园总园长荣合灵说。

事实上,宝宝能否形成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1岁左右是关键期。此时,如果父母能和孩子最大限度地相处,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对他们的哭闹、微笑等行为予以快速、合理的回应,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更能增加宝宝的安全感,这将影响到他以后与人沟通的能力及探索新事物的勇气。

“但如果把照顾孩子的责任过度集中在一人身上,也会造成孩子过度依赖这个人。”郑大教育学院心理系老师叶青青提醒,在妈妈积极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要平衡家里其他成员尤其是爸爸照顾孩子的机会。

孩子黏人顺从还是拒绝因人而异

“至于15个月以上黏人的孩子,家长该顺从还是拒绝,则要根据不同情况,有区别地对待。”荣合灵说。

安全感不足这类孩子的父母多是上班一族,平时照顾孩子太少,和孩子交流不多,很难建立起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于是,这些孩子多存在强烈的不安全感,一旦父母离开视线,就极度恐惧,哭闹不止。

建议:尽量多抽一点时间陪孩子,即便自己不得不离开,也要用孩子能听懂的话让他明白:我只是暂时离开,一会儿就回来。最好每次离开前和宝宝约定好回家的时间,且一定要守时;尤其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及时的爱的语言和抚摸是他们的强大后盾。

和外界接触少在教养过程中,家长既不太注重带孩子接触外界环境和人员,又很少请朋友来家做客,使孩子很少有机会和陌生人沟通,更没有体验过和外人交往的快乐,因此,他们常常因为恐惧外界而过于黏父母。

建议:帮助孩子逐渐接触外界。先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里(比如家里)接触外人,刚开始接触外人时,家长可以紧握孩子的手或紧紧搂住他,让他能够在安全感较强的情绪下尝试交往,当孩子看见陌生人退缩时,更要抱紧他,给他安全感。

心理依赖感较强由于家人从小到大包办过多或太过溺爱,孩子的依赖感就比较强,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他们的独立性。其中,部分孩子可能在面对新事物、新环境或陌生人时不自信甚至退缩,还有一部分孩子可能因娇惯而专横跋扈,影响人际交往。

建议:10个月、1岁、2岁……孩子会出现很多执拗期。他为什么执拗?就是要从思想、行为上体现他的独立。这时,家长要避免干涉、包办过多,否则,他会慢慢丧失承担责任的需求,导致心理依赖越来越强;如果孩子已经依赖感很强了,家长除了要学会拒绝,适当忽略他的黏人行为,还可以通过游戏比赛的方式吸引他独立做事,并及时表扬他的每一点进步。

孩子太黏人要满足他的情感需要

此外,在对待黏人的孩子时,荣合灵还提醒家长要注意以下问题:

1.尽量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而不是物质需要。有时,孩子明明自己会穿鞋,却撒娇让妈妈帮他穿。其实,孩子的真实意图只是想从你那儿获得关爱。这时你不妨亲亲他,说:“妈妈好爱你,你赶快穿好鞋,妈妈在门口等你啊!”

2.平时靠老人或保姆带孩子的爸妈,回家后最好和孩子独处。

3.千万不要用“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等语言吓唬孩子,否则,孩子只会更害怕,反而更黏你。

4.不要欺骗孩子。让孩子哭着看到你离开,比你骗他悄悄走要好得多,否则,只会让孩子更焦虑。

怎样对付“小磨蹭”


一次在幼儿园讲完课之后,一位母亲走上前来,皱着眉头对我说:“我的女儿做什么事情都特别磨蹭,做游戏、穿衣服、吃饭等活动都比同龄的孩子慢很多,效率特别差,怎么跟她讲道理她都听不进去,只有跟她嚷嚷的时候,她才能快一点点,但下一次还是那样。”

正说着,她对一个正在旁边玩的女孩子喊道“宝贝儿,到妈妈这边来。”女孩子听见后便轻轻地挨到我们近前,她长得很文静,母亲说:“告诉鲁老师,你叫什么?”只听见孩子细小的声音说:“曼曼。”母亲接着说道:“我真是怀疑是因为我给她起错了名字。”

分析

许多父母都有着与这位母亲同样的苦恼:孩子动作太慢,做起事情磨磨蹭蹭,慢条斯理,消耗不必要的时间,降低做事的效率,尤其是穿衣服和吃饭等生活自理方面,显得极为磨蹭。

当自己的孩子跟同龄人相比显得动作缓慢,班上的老师也有这样的反映时,家长就应该加以重视了。因为幼儿期是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动作缓慢的儿童往往容易出现不灵活、不协调的行为表现,影响今后的身体和智力发展。上学之后,如果做作业的速度太慢,就会影响学习、休息和正常的娱乐活动;考试的时候动作太慢,往往还没有做完就到了老师收卷的时间,导致成绩下降;运动的时候动作太慢,就往往不能战胜对手,让别人领先,这些都会使孩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动作缓慢孩子的神经类型往往属于相对安静而缓慢型,这是孩子一生都不能改变的先天气质,父母对于孩子的气质只能接受并因势利导;再有,有的孩子天生大气,较为成熟,三思而后行,做事的过程中想法很多,所以也会因慎重仔细而动作缓慢,这样的效率反倒会非常高。对此,家长需要仔细分辨判断后再对孩子的慢性子进行调理。

从孩子来说

动作不熟练是动作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孩子小的时候,神经肌肉的活动还不协调,所以做事的时候要非常缓慢才能做得好,把持得住。作为家长,有必要帮助孩子经常创设锻炼动作的情境,以便于孩子的神经肌肉得到及时的协调发展。

没有时间紧迫感是动作缓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孩子并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件尽快做完之后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他只是在延续着从前的习惯而已,他不认为自己慢有什么不好的,那么,就要为孩子多设置奖励情境,让孩子感受到高效率地做事能得到很好的回报。

对于家长来说

面对几岁的孩子,年轻的妈妈常常感到与其让他自己来做事情,比如吃饭、洗脚,还不如成人喂他吃、帮他洗来得快些,而且更省心,更省事,但这种包办代替恰恰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并且,孩子也会因此惰性越来越强,没有自理的愿望,对自己没有责任心。

再者,动作缓慢一般是相对而言的,有时孩子处理事物的速度显得比一般人慢,通常是因为达不到成人期望的速度,有时也是因为对成人的要求没有作出足够的反应,成人就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太磨蹭,但孩子也许表现很不错了,我们先前提到的曼曼的妈妈就是一个急性子,她是一名记者,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和丈夫都符合自己的做事速度才会感到满意,否则就会抱怨,这也是不现实的。

然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做事磨磨蹭蹭,往会浪费掉许多宝贵的时间。在现代社会中,对人的技能的日益高要求,使得人们必须有紧迫的时间感,做事抓紧时间,提高效率。

对策

1.于孩子动作慢,可以通过游戏来加以改变。父母可以经常与孩子玩一些小的竞技游戏,使孩子在游戏中提高自己动作的敏捷程度。例如,比赛看谁吃饭快,比赛看谁穿衣服快等,这些游戏能激发孩子进取心。孩子喜欢玩,但是,玩多了孩子可能就会觉得没趣,这时,要给予适当的奖励来鼓励孩子的“胜利”。

2.孩子可以与自己比赛。父母帮孩子设计一张“比赛”成绩表,记下最初的时间,然后,每天记录实际完成的时间,如果比以前有进步,就给予奖励,如果没有进步,保持原状,或者退步,就不给予奖励。父母可以让孩子先从简单容易的做起,逐渐向比较困难的任务进发,一直到达合适的时间为止。这种方法,目的在于缩短完成每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是克服动作慢的直接办法。在此期间,家长要对孩子进行解释分数的意义,激发孩子进步的渴望。

3.父母还可以采用记数法来督促孩子抓紧时间完成某件事情。记数法很简单,随时可用,父母可以与孩子事先讲明白,看数到第几声的时候孩子可以做完某件事情。然后父母让孩子准备好,说声“开始”,就开始计时了。“1、2、3、4、5……”,一边数,一边看孩子,孩子为了完成任务,就会尽量抓紧时间将事情做完。如果在计数开始的时候,孩子动作依然很慢,父母就故意数快一点,让孩子感觉到时间就快要到了。如果在快要结尾的时候,孩子还差得较远,就放慢记数的速度。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如果快一点做事,就数慢一点,让孩子有尽快完成的希望。如果家长总是很巧妙地常常使孩子在快接近尾声的时候可以把事情做完,就能使孩子获得成功的感觉,孩子完成了任务,就表扬孩子“真不错”、“又长大了”等。

4.如果给孩子表扬的方法没有效果,就可以使用硬性规定的办法来达到改变动作慢的目的。父母首先估计出孩子尽最大能力能够完成某项事情的时间,然后规定孩子在这个时间内完成这项事情,否则就不让他继续做下去。时间一到就要停止。比如吃饭,到时间就把饭菜收起来,并且对孩子说:“我很失望,我希望你下次能按时把饭吃完。”

5.还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时间的办法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在日常活动中,父母要教会孩子如何利用做事的先后来提高效率,使同样的时间,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或者同样的事情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如起床大小便之后就不能再回被窝耍赖了,要直接穿好衣服去洗漱,然后等待和家长一起去上幼儿园;再如,吃饭之前不能再看第二张动画片的盘了,否则时间又被拖延过去了。

在宝宝效率提高的同时,父母也要告诉孩子动作快不等于做事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而是要把事情做好,如果再快一点就更好了。

怎样对付小懒猫


想让一个充满好奇、冲动与控制欲望的2岁宝贝与你合作,每次都要贿赂他吗?其实争取合作还有不必破费的方式。家有小懒猫,说服还是贿赂?

让孩子成为小队友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让孩子也参与到自己的活动中来,一些比较成人化的行为也会吸引孩子的注意。比如去超市购物的时候,可以积极地让孩子参加购物活动,告诉他你们需要什么,让他帮忙寻找,或者边走边问他你觉得这个饼干好吃吗?也可以让他做简单的决定,如你想买哪种饼干,是草莓夹心的还是柠檬夹心的?

与其等着孩子不耐烦而发脾气或出难题,还不如让他也积极加入到你的任务中来,那样,或许就可以避免许多你不得不做出的限制和谈判了。

建立生活习惯

日常的行为惯例,可以让孩子更理解环境和减少挫败感,同时减少战争。如果按时让孩子上床睡觉是一件让你头疼的事情,试着建立一种睡前模式也许能解决你的难题。每天晚上在固定的时间洗澡,然后上床讲2个故事,熄灯睡觉,即使再调皮的孩子,也会明白洗澡讲故事就是睡觉的前奏,这一天的活动结束了。

同样地,在为你的宝宝建立日常规范的时候,别忘了你自己也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保证孩子遵守规范,比如你每天晚上要拿出固定的时间给他讲故事,无论是多么吸引你的电视剧,也不该成为让孩子晚上床的借口。

两岁以内的孩子很难听懂父母的道理,他们自己的需求是第一位的,而到了三四岁,通常他们会理解父母的话,幸运的话,还能照办。似懂非懂的两岁,明白一点道理,又很难执行,因此,贿赂成了爸爸妈妈们常用来应付两岁小赖猫的惯用手段。难道没有更好的办法吗?

对于一个精力旺盛、顽皮好动的2岁孩子来说,他们目前的人生目标是控制自己和周围的环境,但是,请别忽略了,合作是双方的事情,如果父母能够对孩子的需求有所回应,相同的,孩子也就更愿意对父母的要求有所回应。

让孩子合作并不是一堆道理就可以解决的,也不必总是以小小的贿赂换取,还有很多方法,可以鼓励孩子的合作态度,父母要善于从细微的方面入手。

明确直接提要求

语气平静的直接表述,或是急躁地高声发话,哪一个能够换来孩子更好地合作?如果想让孩子与你配合,清楚直接的表达效果更好,与其对着孩子喊我们该走了!不如蹲下来,注视着孩子说:现在穿上你的外衣,戴好帽子。如果他很好地合作,赞扬也该明确我很高兴你穿上了外衣,咱们可以走了。

带有诱惑地动员

如果孩子们能够知道他们做些事情能够使自己得到好处,他们就更容易合作,当然,这种好处不一定是父母的某种破费。一个聪明的妈妈曾经使用小小的伎俩来让孩子完成任务,她告诉孩子,先帮妈妈把散落的拼图收起来,他就可以用彩笔在纸上也画一个自己的拼图了。

为合作铺平道路

想想看,周围的环境对一个充满好奇的孩子具有多么大的吸引力,而此时,他们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比如爬到床上去摸摸你床头柜上漂亮的台灯。与其每次都大叫着阻止,为什么不先收起来,放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呢?做好预防工作,对你来说压力更小,对孩子来说,也降低了他的挫折感。好奇与冲动是孩子的本性,你一定不愿意打击他的这种天性,那么,就先把那些容易产生问题的迷人东西收起来,为他创造一个更容易合作的环境吧。

睁一眼闭一眼

如果对孩子的每一次小小犯规都不依不饶,会让你和孩子两人都陷入压力和挫败中,情绪也会受到影响。规则有时在管理方面很有效,但要适当,太多的不许或许会让孩子失去信心。除非是危险和具有破坏性的,有些小的犯规行为可以忽略不计。例如一个2岁的孩子安静地坐在桌前吃饭已经表现很好,如果你再要求他不许把饭掉在桌上,未免强人所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