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80后,想必大部分都有相似的童年经历:一段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谁更懂事、学习成绩更好、更讨人喜欢的儿时记忆,更为可气的是,“别人家的孩子”无论在哪个节点上都会胜出自己一筹。而今,大部分80后都已生儿育女,身为孩子他爸、妈的你肯定不会愿意让你的孩子经历与你相似的童年,对吗?因为:

成为不了“别人家的孩子”也做不了真正的自己

家长总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无论好心的父母在说“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时是出于愤怒、恨铁不成钢的期许或是别的目的和动机,有一点是肯定的:孩子听到时,会感受到三种信息:

一、安全感丧失,因为父母更关注别人家的孩子

二、自己的状态不被父母接受,成为别人才是好的

三、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

这些信息在孩子的脑中叠加起来,会使他本来有机会按自己的特长发展,却因父母的要求而被迫朝另一个方向较劲。比如一个很有绘画天赋且热衷画画的孩子,连美术老师都说他“有潜质,若用心引导必可成器”。然而,固执的父母却总以爱因斯坦、茅盾辅以邻居家埋头苦读诗书、算术的孩子作为榜样,时不时地训斥“看看人家考的,再看看你?”……他在这样的榜样和否定面前一天天长大,令父母遗憾的是,他没有成为科学家和学者,也没有成为画家,而只是一个纠结、自卑的男人。这样的结果有其既定的成因,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若按父母所要求的,拼命地成为别人(科学家或别人家的孩子),就会对不起那个期望成为艺术家的真实的自己——两个自我始终在冲突。最终,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别人”的成功也无法复制。

无穷尽的挫败感学不会自信和自爱

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做比较的父母,总是能一眼洞察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并用别人的优点攻击自己孩子的缺点,对自家孩子的长处视而不见。他们总是不遗余力地去夸赞别人家孩子的优秀,热衷用消极、批评的方式激发孩子的斗志,而等孩子终于赶上父母常挂在嘴边的那个“优秀的孩子”时,另一个“更优秀的孩子”又出现了。在孩子看来,他始终无法超越别人,也无法得到父母真心的肯定,长此以往,表面上孩子某些方面的成绩确实进步了,可在他心里的挫败感却越来越根深蒂固。

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孩子看不到自己的优势,总习惯用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较,无法悦纳自己。通常不接纳自己的人,也不可能真正接纳别人,这对孩子长大后的交际、处事能力都将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望子成龙成凤从今开始承认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

一位专家曾经谈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他说一次几十个中国与外国的孩子一起进行某项测验,让孩子分别拿测验后的分数回家给各自的父母看,结果中国的父母看了孩子的成绩后,有80%表示不满意,而外国的父母则有80%表示满意。而实际上,外国孩子的成绩还不如中国孩子。这件事情说明中国的父母习惯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看待别人和世界。而外国父母则习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孩子和世界。所以,专家建议父母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并教会孩子去发现别人的长处,真诚赞赏他人。

很多父母望子成龙的心太过迫切,他们似乎容忍不了孩子的暂时落后与普通的成绩,往往把自己急躁的心情强加在孩子身上,但这样做常常会适得其反。要学会欣赏孩子,生命个体之间是无法比较的,你应该感觉你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最优秀的。

扩展阅读

“虎妈”“猫爸”与“别人家的孩子”


最近,关于家长的话题此起彼伏。那厢,美国的“虎妈”横空出世,以强悍的管教方式助两女成功,引起西方对中国式教育的热议;这厢,上海的“猫爸”以身说法,自己女儿从小民主管教,跳舞、学习不操心,孩子照样考进哈佛。

家长们纷纷站队、学“虎妈”或“猫爸”成功育儿模式时,网友们开始痛批,自己从小有个宿敌,叫“别人家的孩子”——自家爸妈从小拿来跟自己比的这个“别人家的孩子”,从来不玩游戏,不聊QQ,不喜欢逛街,天天就知道学习,回回年级第一。自己的童年,就在每天的对比中,日益“自惭形秽”……

“虎妈”“猫爸”与“别人家的孩子”,之所以引起如此关注,说到底,都是因其具备了一个共同点:树起了一根“成功育儿”的新标杆。多少年来,无论是“哈佛女孩”,还是13岁的少年大学生,抑或4岁时背诵《三字经》的小神童,话题一出,总能引来热烈的关注和讨论。其背后“成功”的育儿经,也总被很多家长视为至宝而大力追捧。

其实这样做本无可厚非。孩子成长需要成人的教育和引导。“虎妈”的孩子,不仅学业成功,而且登上最高音乐殿堂;“猫爸”的女儿不仅舞跳得好,而且成绩优异被国外名校录取。孩子有出息,父母管教有方。于是,“虎妈”的女儿、“猫爸”的女儿,成了众多追捧者的“别人家的孩子”。要培养这么优秀的孩子,应按“虎妈”学虎样,还是照“猫爸”学猫样?家庭教育的策略是强硬还是宽松?小到选择课外特长学习的种类是画画还是乐器,大到择校升学是寄宿还是走读,该严格管束帮助孩子长大,还是该尊重孩子,自主成长……此类分歧是当下家长在管教孩子时,都要遇到的两难境地。因此,“虎妈”和“猫爸”“横空出世”后被不少家长当成效仿的榜样。

但关键问题在于,这几个榜样,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孩子本身有千差万别,教育模式不可能千篇一律。对缺乏主见、习惯顺从的孩子,如果“虎妈”上场,事事做主、管头管脚,有可能按设定好的模式,一路顺风成长成才;如果对这类孩子按“猫爸”的散养政策,便可能放任自流、无力自主而迷失方向。对于自主性强、活泼多变的孩子来说,“虎妈”的管教方式则很可能压抑其个性,浪费潜能或者出现逆反;按“猫爸”的办法行事,把选择权放手给孩子,孩子有可能会自信向上、自立自强。

因此,问题争议的焦点,不再是虎妈与猫爸的教育方式孰优孰劣,而是哪种办法与某一个具体孩子、孩子成长的哪一方面、哪一阶段更“匹配”。小到每一位家长、大到一所学校,皆是如此。有些孩子是需要扶持的类型,那么学风严谨、要求严格的学校更适合;有些孩子属于“自律型”,那么环境氛围比较宽松的学校文化更合适;有些孩子属于“潜力股”,班主任在管理时不妨适当加压,创造机会给予其更高的平台,用压力激发其动力……

而且,衡量孩子成功的标准,也绝非“成绩全A”和“演奏到最高音乐殿堂”这一类。郎朗是成功的钢琴师,丁俊晖则是成功的球手,电脑时代的高级技工也可以炙手可热……成功标准要多元化,避免以人之长比己之短、避免总以学习成绩和能否考进名牌大学做为唯一的衡量标准,才能多发现自家孩子的长处。孩子的成长总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管教孩子过程中,用心去打造出适合自家孩子的方法,那才最有效。

早教相关知识:千万别让“别人家的孩子”害了自己的孩子


记得小时候最讨厌爸妈说“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怎么样”,甚至都有过离家出走的想法。慢慢的我也已为人父母,忽然有些理解说这句“别人家的孩子”时的种种心情……不知什么时候,我们也用起了这句名言“别人家的孩子”。猛然间与朋友的探讨觉察到了这其中的错误,于是下决心改正。今天就来讲讲:别让“别人家的孩子”害了自己的孩子……

听到“别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孩子会怎么想

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期望爸爸妈妈夸奖的样子,你再看看今天面前的孩子!听到那句“别人家的孩子”,孩子会想:爸妈更关注别人家的孩子。失去了父母的关注,孩子心理上会觉得不安全,这就是为什么好多孩子睡觉哆嗦,经常听到说我孩子胆小等等的一个小导火索。

随着长大,孩子有了更多的意识。他会感觉到“别人的孩子”是爸妈希望我成为别人那个样子才是好的。于是,一句“别人的孩子”不知道要埋没多少自己孩子的本性特长,甚至最后成为不了 “别人家的孩子”也没法儿做回真正的自己。

我们总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有时因为愤怒,有时因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甚至有的家长还搬出了爱因斯坦这样的名人,或者小说里的故事再加上一句残忍的“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这一句句的伤害,以及耳旁这样的榜样和否定面前一天天长大,最后就能成为科学家诗人、国家领导吗?恐怕这样的心理只能打造一个一个纠结、自卑的人生经历。而这样纠结的人生便是以“别人家的孩子”为起点的。

关注自己孩子的优点,别忽视别人家孩子的缺点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适当引导自己孩子去关注一下“ 别人的孩子”,但是别对着自己的孩子天天灌输“别人的孩子”。我们要在发现自家孩子优点的基础上,激发孩子的斗志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成为优秀的孩子,当有了突出表现时还要适当的夸赞表扬,而不是全心全意的夸赞别人家孩子的优秀。在利用“别人家的孩子”优点来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让孩子产生挫败感,而是教会孩子自信和自爱。让自己孩子通过“别人的孩子”取得自己的成绩,争取更大的超越。

总结:同样作为家长,我们特别理解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许。但是,我们不得不告诉您在“别人家的孩子”阴影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大部分是看不到自己优势的孩子,无法体会到自爱和自信。而在未来如此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这样的孩子能独立成长吗,您期望这种没有竞争力的孩子是您的孩子吗?所以,从现在我们就让自己的孩子摆脱“别人家的孩子”束缚,给他们营造一个自由竞争、进取的环境。

2022最全早教知识:去别人家做客提高交往能力


带着自己的宝宝去到亲朋好友家里玩,可以提高宝宝的社会经验,增强宝宝的人际交往的能力,这样的活动对宝宝说来大有好处。但有的孩子在做客时不能和小伙伴友好相处,至使聚会不欢而散,令父母难堪。那么,应该怎样指导自己的孩子在做客时与小伙伴相处呢?以下几点请参考:

一、做客前指导孩子。

1、对宝宝有明确要求,第一在外做客要讲文明懂礼貌举。让宝宝知道在别人家做客,和在自己家里不一样,各家的生活习惯和规矩是有区别的,要守规矩懂礼貌,别人家的东西,未经允许不能随便拿、翻,有些事情不可自作主张。

2、带宝宝去做客的时候,要为宝宝介绍各种情况,比如如何称呼之类的,如对方是哥哥姐姐要尊敬,是弟弟妹妹要爱护。

3、tip:作为客人一定要理解主人,多用用一下的句子,例如:好吗?可以吗?方便的话……还要宝宝的习惯给予重点强调要求。如孩子平时好强,事先就要告诉孩子与小伙伴玩时要谦和、忍让;有的孩子较胆小,家长要鼓励孩子不要害怕,如“大哥哥很喜欢你,我相信你会和他玩得很开心”。

二、在做客中指导孩子。

去别人家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也要了解自己的宝宝,不要放任宝宝自己玩,置之不理。可从侧面观察宝宝在与小伙伴玩耍中的情况,作一些适当的指点、暗示,帮助孩子矫正一些不适宜的言行举止。如果小伙伴之间发生了争吵、矛盾,小问题,可以在大人的提醒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如果发现是自己孩子做得不对,也可把孩子带到一边,慢慢讲道理,善意地提出批评,并指导孩子该怎么做。如需要道歉的话,也应鼓励孩子勇敢承认错误,言归于好。

三、做客后及时作出评价。

对宝宝在去别人家里玩的时候与小朋友相处时的表现要积极地评价,告诉宝宝正确的是非观,指出他的对错,今后应该怎么做,让孩子改有方向。如果孩子的表现实在令人失望,再三告诫也不听从,也可以取消下次做客机会,并明确告诉孩子“等你知道怎样做客,怎样对待小伙伴时,我们才能带你去,否则主人不会欢迎你的。”

亲子早教网早教网(www.zj09.com)提醒您:人际交往能力十分重要,所以从小就要培养,比如带宝宝去别人家的过程中爸爸妈妈要对对宝宝有明确要求,不要放任宝宝自己玩,置之不理。对宝宝在去别人家里玩的时候与小朋友相处时的表现要积极地评价,培养他的交往力。

了解加盟信息尽请关注亲子早教网早教加盟网。

别人的孩子(亲戚篇)


问题:

我有个亲戚,他的孩子既粗鲁又不守规矩。我真不敢相信有人能够忍受如此混乱的家庭。我每次去他家都很不舒服,而我常常就快忍不住要爆发了。

思考:

记住这一点:他不是你的孩子,这不是你的问题。在你去他们家玩的时候牢记这一点。除非是他们到你家来玩,否则不要为这件事情所困扰(我看到你在发抖!看到没?事情可能会更糟糕)。

解决方法:

1、控制住自己想要教训这孩子的想法。让你的亲戚来处理他家孩子的行为(或者不处理,让一切顺其自然)。在你感到不舒服的时候,给自己一些“休息”的时间,去一下洗手间,或者煮一壶咖啡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这个问题牵涉到了你的孩子或者你的财物,用冷静的态度来处理它。

2、不要期望你的建议可以改变亲戚家的生活方式。将注意力集中到眼前的问题上,只要当时的问题能够妥善解决就可以了。为了防止孩子的父母产生抵触心理,可以做一些对“所有的孩子”的评论(而不是针对他们的孩子)。给一些友善的建议:“吉?诺顿看起来很喜欢用那块砖头砸人,或许我们可以给他找点别的东西来玩。”或者通过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让他进行另一项活动来解决这个问题:“诺顿,你可以帮我去给花浇浇水吗?这是喷壶。”

3、和你的亲戚分享一些“我刚刚学到的东西”。不要直接指出亲戚孩子的缺点,而是和他们分享你刚刚学到的令人激动的新点子。你可以邀请你的亲戚一起去参加某个父母培训班。人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孩子是多么调皮捣蛋,而你也不需要指出它。用“我们做家长的是一致的”之类的话来劝导这个人,你可能会获得不错的结果。

4、将这些拜访看做是对于你自己成为完美父母的一种补充——看看如果生活没有规矩的话会变成什么样。学会忽略一些小事情。试着享受拜访亲戚的时光,并且回味一些美好的事情。将注意力集中在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或者找一些让自己快乐的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