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早教
2020-04-15 胎教早教 早教知识 胎教早教故事各个国家的早教模式。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想要给宝宝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些家长会选择早期教育宝宝。早教能够提高孩子后期的学习效率,那么早教对孩子都有什么样的影响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各个国家的早教模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国家、不同文化对于早教的理念差异,而这也应证了,早教没有最好的模式,更没有固定的某一种模式,不同的教育体系会培养不同特点的公民。
目前,中国的早教市场还处于萌发的初期,各种理念的冲撞中,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开始意识到不同的早教带来不同的结果,而究竟如何去取舍,这就需要家长首先厘清自己对早教的认识,建立起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价值观和育儿观,在此基础上去选择才是上策
德国:益智开发从小让孩子“绘制地图”
德国家长普遍认为:培养孩子拥有抽象思维的能力,会为以后的更高层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德国孩子们的早教中,数字类游戏、下棋、走迷宫、搭积木、玩魔方等益智活动是德国早教课程培养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主要形式。而绘制地图是德国人的独创,常常可以看见在海滨的沙滩上,幼儿在父母的启发下,用小木棍画出记忆中的家宅,而在很多早期教育学校,孩子们也在老师的启发下开始用图形表现抽象的事物,德国的严谨风格从小就得到培养。
美国:释放潜能让孩子在游戏和体验中学习zJ09.coM
美国的早教观念可谓源远流长,“教育从第一天起”的观念在美国家长心目中根深蒂固。美国的教育最大特点在于“重视体验”多于“知识传授”,老师认为交给孩子学习能力比教会他做几道算术题更重要。在美国,最为知名的早教学校金宝贝就是以“游戏+体验=学习”的教学方式闻名遐迩的。金宝贝的老师们不会将不属于这个年龄段的知识技能硬灌输给孩子,而是崇尚让他们多动手、多体验,在各种益智、团队游戏中学会体验和探索的本领,更主动更交互的认识周围的事物,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学习方法。由此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孩子从小会养成主动学习、探究的习惯,成为真正的探知者,知识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
加拿大:动手为尚不提前教授写字和计数
在加拿大,宝宝稍大一点时可以送其到“playschool”,不是去上课学习,而是参加那里的美术、劳作、音乐以及唱游等活动,而且与众不同的是,这样的早教学校不会设置写字和计数等课程。加拿大的早教专家普遍认为,幼儿期是动作能力均衡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培养动手能力更为重要,若让孩子过早认字、写字和计数,会耗费幼儿的体力和脑力,延缓他们的动作发展。
日本:培养独立人格学会不给别人添麻烦
在日本,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在日常生活中从家长到早教学校都会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你会发现在日本,孩子上课甚至全家人外出旅行的时候,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里面装着他自己的物品,很多事情年幼的孩子都要自己去做,家长和老师只是在一旁略加指导。虽然和西方的亲子互动式早教理念上有些差别,但日本的独立人格培养也确实为日本跻身世界顶尖国家起到很大作用。即使上学以后,许多学生课余时间都要在外边参加劳动挣钱。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做家庭教师等挣自己的学费,而这些习惯都是从早教学校就开始培养的。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法国注重气质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
法国家长认为艺术教育对孩子的未来非常重要。该国的权威调查表明:52%的家长认为艺术启蒙和艺术训练是使学生由失败转向成功的良方;72%的家长认为艺术科目应该成为学校真正的教学科目;92%的人强调指出,艺术科目对开发儿童的智力十分重要。正因为法国人对艺术教育的重视,所以长期以来法国一直在文化方面充当着国际领袖的地位,使大多数企业在美学、设计和创意方面具有无可取代的竞争优势。而这些教育早在孩子襁褓之中,家长就会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孩子,法国的早教课更像是艺术细胞的培养和激发课程。
延伸阅读
不同国家的早教方式对比
一定要选择孩子最喜欢的教育方法,否则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早教是宝宝出生的第一个教育,早期教育使得孩子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我们该如何正确的为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不同国家的早教方式对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早期教育是指对0-6岁儿童进行的针对性教育。不同国家在早教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文化、社会背景和教育体制等因素所导致的。本文将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早教方式,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家庭参与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全面了解各国的早教特点。
来比较一下中国和美国的早教方式。中国的早教注重知识传授,主要关注儿童的认知和语言发展。常见的早教项目包括绘本阅读、语音模仿和数学游戏等。而美国的早教则更加注重儿童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在美国,家长常常会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才艺班,如音乐、运动和绘画等。
在教学方法方面,中国的早教方式倾向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重视知识的灌输。例如,教师会通过口头解释和示范引导学生的学习。而在美国,早教注重的是创意性和探索性学习,强调幼儿的个体差异和独立思考能力。在美国的早教课堂上,教师通常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孩子们自主探索,并与同伴进行合作学习。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家庭参与。在中国,家长通常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会在课后给孩子进行额外的辅导。家长还会参与到校园活动和家长会议中,以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相比之下,美国的家庭参与程度较低。大部分美国家长将教育责任交给了学校,只是关注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除了中国和美国,再来看看法国和日本的早教方式。法国的早教注重幼儿的情感和社交发展。法国的早教课程中通常会有一些社交活动,如合唱团和戏剧表演等。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的社交技能,还促进了他们对艺术的兴趣。而日本的早教方式更加注重孩子的纪律和礼仪教育,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责任感。在早教课堂上,教师会教孩子如何正确站立、走路和说话等。
在教学方法方面,法国的早教倡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探索。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相比之下,日本的早教则更加注重纪律和规则,教师会通过纪律的训练和规范的要求来引导学生的学习。
无论是在中国、美国、法国还是日本,早教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参与。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他们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鼓励,同时亲自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而教师则起着桥梁的作用,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引导孩子的学习,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亲子早教网小编认为,不同国家的早教方式存在差异,这是由于文化、社会背景和教育体制等因素所决定的。早教内容、教学方法和家庭参与是各国早教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中国、美国、法国还是日本,都需要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将教育与家庭相结合,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一个国际家庭的早教经
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选择早教中心也需要因人而异。在我们家,两兄弟玩在一起,打在一起,但他们对早教中心却各有所好。
教育孩子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家长总有黔驴技穷的时候。这时候早教机构就可以为家长提供灵感和帮助。
北辰上过的外国早教班
北辰4个月大时,我开始带他去参加一个叫做KSpace的早教班。虽然地处东京,但是教师都是从英语国家过来的专业早教人士,能歌善舞。课程包括对婴儿各种知觉的刺激和引发。颜色,音乐,节奏,质感,应有尽有。安排上张弛有度,虽然每次下课,北辰在回家的路上都会沉沉睡去——太多的刺激,小脑袋瓜受不了了——但回顾起来,北辰今天的发展是和那时的启蒙分不开的。
国内的早教机构很多,但要给孩子选择一个合适的,说实话很难。
价格昂贵的连锁早教中心
金宝贝一类价格昂贵的连锁早教中心,实行小班教育,教材是一致的,老师的水平也比较均匀,但也有它的问题:有时孩子就是不要听课,你该怎么办?我先生的办法是无为而治,老师在讲课,孩子要跑掉去钻那些高低木就去吧,不勉强。可是有多少家长能够忍心看着200多块钱的课程就变成了儿童游乐场里的45分钟的自由活动呢?我是不能的,为了避免跟孩子冲突,我索性把带孩子去金宝贝的机会拱手让给了老公。
选择适合孩子的早教班
每个孩子的个性不一样,选择早教中心也需要因人而异。在我们家,两兄弟玩在一起,打在一起,但他们对早教中心却各有所好。北辰去蒙特梭里,一定是满场乱跑,天泽却会愉快地沿着边线走路,并准确地把用过的玩具一丝不苟地放回原处。
哪怕是同一个孩子上早教班,也可能生出很多变数来。我给北辰选择过宝贝美术馆的课程,让他尝试不同形式的艺术表达方式。每次下课回来,他都会兴高采烈地给我展示他的作品,当然大部分都是我完全不能明白的涂鸦之作,但年轻活泼的贝蒂老师总是跟他一起快乐。不幸的是,一年后贝蒂老师离开了,新老师属于写实派,约束得多张扬得少,那些可以准确地描画出花朵绿叶的孩子觉得如鱼得水,喜欢信手写意涂鸦的北辰却很快就失去了兴趣。
面对压力,妈妈需要定力
另外,在早教中心,教师往往会在某种程度上给家长施加压力,这时家长需要坚定对自己孩子的信心,因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发育周期和重点。在芬兰,16岁之前不允许考核孩子的学术成绩就是这个道理。家长一定要了解,一个正常的孩子,1岁时不会的东西,2岁时就一定会了,在这上面,不争朝夕。
记得那时老师让孩子们用拇指和食指撕纸,1岁2个月的北辰始终是一把拽过来胡乱撕掉。老师说:“如果他能够用两指撕纸,那就相当于1岁2个月的智力。”我很不安,但还是坚持了由北辰去,没有强行“教”他。现在北辰是家里的机械操作高手,在学校做手工也是公认的又快又好。天泽去早教班,也经历了撕纸这一关,跟哥哥不同,他轻而易举地就达到了“1岁2个月”的水平,可到他真正1岁2个月大的时候,也不过是同样的撕纸!
我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等到孩子16岁,如果我必须测试和评判他们的话。
9种错误的家教模式
下面有九种中国常见的错误家庭教育方式,看看你的家庭教育方式正确吗?
第一,唠叨式
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唠叨式呀?自己对号入座。很多孩子说,一听爸爸妈妈唠叨就烦。请你们想一想,夫妻之间老唠叨你还烦呢。作丈夫的唠叨妻子烦,作妻子的唠叨丈夫烦。
唠叨式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希望家长们下决心丢掉,不许对孩子唠叨式。
第二,数落式
唠叨的同时就是数落。孩子在家里总是不停地被数落:你怎么不用功啊?你怎么不做作业啊?你怎么只知道玩啊?数落比唠叨更恶性了一点,因为数落常常带有谴责性质。将数落式彻底取消。就是这些错误方式在毒害孩子,破坏孩子的学习状态,把孩子积极性的火苗扑灭了。
第三,训斥式
动不动就训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对。训斥式要取消。
第四,打骂式
打骂式的家长数量不多,但对孩子的影响更不好,一定得取消。
唠叨式、数落式、训斥式、打骂式破坏孩子前途,都要不得。
第五,达标式
规定孩子考试的平均成绩必须达到多少分,名次要进入前几名,上哪个重点中学,考哪所名牌大学。这叫达标式。达标式也是伤害孩子五种积极性的家教方式。一个积极上进的孩子会为自己制定目标的,家长将脱离孩子实际的高目标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会很累,加重了孩子的精神负担。
很多孩子考试前情绪非常紧张,为什么,压力太大。如果考试前不对孩子施加压力,告诉孩子只要考出真实的成绩就行,结果孩子可能考得更好,会好很多。面对好成绩孩子自己倒可能还不满意,觉得某几处丢分太多,愿意继续努力。家长反而要安慰孩子。这才是好状态。
你先给孩子制定了一个标准,使孩子心理特别紧张,担心达不了标。当孩子不能达标时,你就来唠叨式,训斥式,效果肯定不好。
第六,疲劳式。
学校搞题海战术,家长再额外增加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这种做法如果有,也要取消。
第七,包办式,陪读式。
孩子的学习你都替他操心到,没完没了地辅导,一天到晚陪着孩子学习。这都是错误的方法。
第八,催促式。
不断催促孩子,你该做作业了,你该复习了。很多孩子说,我本来准备做作业了,父母一催我反而不想学了。请做家长的体会体会,本来你想干点事,想收拾一下屋子,想擦擦地,你爱人提醒一下,你快收拾收拾屋子吧,快擦擦地吧。你可能就不愿意干了。你本来主动要做的事情,本来还想得到别人欣赏的事情,别人一催,你反而不想做了。
在别人的催促下干,你还有什么意思啊?
小孩的心理其实和大人一样,小孩比你还稚嫩啊,你们成天欺负孩子,怎么可以呢?不可以的。
第九,愁眉苦脸式,处处为孩子操心,也叫操心式。
请大家想一想:你小时候父母对你的态度。父母要是对你不理解一下,呵斥你一下,父母苦着脸,或父母高兴一下,对你有很大影响啊。可是你现在当了父母却忘了这一点。这很不应该啊!
一个很好的孩子回到家里,面对的是一张数落的脸,一张唠叨的脸,一张训斥的脸,一张打骂的脸,一张愁眉苦脸的脸,一张催促的脸,孩子在家中从根本上失去了学习的乐趣。
中国式家教的6大硬伤
让保姆、爷爷奶奶带孩子
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孩子只要有人看着,没有生命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尤其是和父母的交流。我们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的,缺乏爱的安全感,终生追求那童年时期失去却永远追不回的爱。
孩子成炫耀比较对象
中国人一方面爱面子,一方面想鼓励孩子上进。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奖。这种比较最要不得。况且常常是当着很多人的面说。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别人比,只会带给他多一分不满和痛苦。
漠视孩子的隐私和权利
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量。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利,把他当一个成人来尊重。这个尊重是从出生换尿片开始的。换尿片前,先和颜悦色地告诉他要换尿片了,请他忍耐一下。不被尊重的人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别人。
按自己的标准塑造孩子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正确的路上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或者不喜欢,譬如学钢琴,譬如出国。在这种压力下,家庭变得不快乐,亲子的愉快时光成了斗争大会。牺牲了亲子的和谐关系,让孩子追求一些莫名其妙、也不见得正确的父母的理想。当子女长大后回想起童年时,都是不快乐的回忆,的确是些失败父母的作为。
认为越用功越好
很多父母以为学校的成绩代表一切。其实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等),才是影响他们一生的重要因素。
认为睡觉懒惰
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充足的睡眠。目前中国很多孩子6点就起床,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睡不足会影响发育,脑力会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