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出生到现在,你给孩子拍了多少照片?你不知道吧,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照片实在太多太多,好几个硬盘都存满了,并且还在持续增加中。我还知道的是,好多照片存着也就存着了,好久好久都没打开看了。所以,有时候也不免怀疑,这样不知疲倦地拍拍拍也许真的不过是在为自己的老年回忆攒素材罢了。

即便如此,我还是每天都给孩子拍照,每天睡前的必修课就是把今天的照片回顾一番,挑几张精华发发朋友圈做个记录。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当了妈以后彻底变成晒娃狂魔,孩子的一颦一笑都那么动人,吃喝拉撒睡样样都值得多角度特写,同样一个动作几连拍还不够还要录段视频才算完整?

孩子小的时候还好,随着孩子越来越大,活动越来越丰富,你有没有觉得你的拍拍拍已经开始影响到孩子了?

比如说,孩子去职业体验,哇,孩子穿上军装好帅哦,你一连拍了好几张,孩子跟着教官喊“为人民服务”,哇,帅呆了酷毙了,糟糕,只拍照没声音啊,这段应该录个视频,于是你在一边喊起来“等会儿,能再来一遍吗”,正专心训练的孩子们齐刷刷扭转头来,教官不可思议地瞅你一眼,你完全没意识到你已经打断了孩子们的训练节奏,还在叨“再来一遍吧,我没拍到”。很过分很讨厌,对不对?

再比如,陪孩子去参观博物馆,“哇,司母戊大方鼎,妈妈小时候课本里就有这个,快来合张影”,孩子说“妈妈,这里不让拍照”,你说“没事儿,妈妈就拍一张”,孩子不情愿地配合完,你一看“太暗了没拍清楚,妈妈把闪光灯打开再拍一张”,孩子着急了“妈妈,老师说了在博物馆不能用闪光灯”,“没事儿,妈妈就拍一张,你快站好了”。于是,你定格下孩子皱着眉头眼神游移好像做了亏心事的瞬间。你说,你拍这张照片,意义何在?

再比如,每次孩子乘坐飞机你都要拍照,孩子都被拍烦了,你还在叫“把脸贴在窗户上拍一张,妈妈要把蓝天白云拍出来”,飞机即将起飞了,广播里播了好几遍要求关手机,孩子也在催你,你却还在拍拍拍,直到空姐走近提醒你,你才恋恋不舍地关机。你看到孩子的表情了吗,他是又丢脸又惭愧恨不得找个机缝钻进去啊。

以上都是真事,我亲眼所见,绝无虚构。

日常中,你又有多少次因为想要给孩子拍照而做出各种打断孩子的事?孩子正专心玩着手中的玩具,你突然喊“宝贝儿,抬头,看这里看妈妈这里”,孩子若是太过专心没听见,你是不是还会不满,“你怎么回事,怎么妈妈每次和你说话你都听不见”。孩子本来玩滑梯玩得好好的,你过去劝他玩别的,“滑梯有什么好玩的你都玩半天了,木马你还没玩呢,妈妈还没给你拍和木马的合影,快去玩儿木马,妈妈给你拍照”,孩子若是抗议并坚持要玩滑梯,你劝说无效是不是还火冒三丈给孩子扣一顶“倔”“犟”的帽子?

有多少人为了给孩子拍照而随意破坏孩子的专注力,不遵守社会规则,损害他人利益,给孩子树立糟糕的榜样?又有多少人是下意识做这些事,根本没意识到这样做的危害?有多少人为了拍照而拍照被拍照这件事绑架而忘了享受当下?

照片视频确实能留下美好回忆,但别忘了,当下的陪伴才最重要。最美好的回忆不是留在相机里,而是在你全身心享受当下时留在脑海里。

只需要一次,你带孩子去参加活动时,不带手机,你作为一个旁观者观察那些不停拍拍拍的父母,你就会知道他们会错过什么。当你把视线从手机屏幕的那一个小框里解放出来,你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感受更丰富的情感,才能和孩子一起全心投入地欣赏舞台上声灯光效以及精彩绝伦的演出,才能和孩子一起饶有兴致地研究古老文物那美丽的线条和色彩,才能在与孩子的对视笑谈中更能了解孩子,才能真正体会陪伴孩子成长的快乐。

当然,也不是一刀切地说不要给孩子拍照,只是在给孩子拍照时留点心眼儿,不一定非要孩子看着镜头才叫拍照,孩子低头专注的模样也很动人。拍照时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偷拍者,悄悄地不要打扰地记录孩子的成长,这样的拍摄方式是我倾向的方式。一旦孩子抗议,赶紧放下相机,尊重孩子不想被拍的权利。你要相信,陪孩子中除了拍照肯定还有比拍照更好玩儿的事情。

zj09.com编辑推荐

给宝宝拍照技巧 父母必知


我们的宝贝总是那么的活泼,想要拍出像儿童摄影样片里那种孩子们活力四射笑颜如花的模样,可不容易。往往会听到爸妈感慨自己怎么也拍不到一些最精彩的照片,有些宝宝一看到爸妈拿着手机相机,原本可爱的表情和动作瞬间变化,还有些宝宝甚至会刻意躲避镜头。

其实,想要给宝宝拍出精彩的照片,为他们留下珍贵的回忆,一点都不难。我分享几点给宝宝拍照时小窍门,让我们一起来为自家宝贝留下童年的纪念吧!

1、不要为了拍照而拍照

爸妈要清楚,我们本来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宝宝留下成长纪念,生活中最自然的状态才是真实的,如果我们总是刻意为拍照去逗引宝宝,往往会发现宝贝根本不领情不配合,而且我们会发现真正出彩的照片都是在不经意间为宝贝留下的。

2、了解宝宝的行为习惯才能捕捉到精彩瞬间

可以说爸妈才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有时候我们会能猜到某一情境下孩子可能的反应,所以其实我们才是孩子最棒的摄影师,只要我们能够及时地在某一时刻按下快门。

3、一定的拍照技巧同样重要

当然,我们还是需要有一些小小的技巧用来辅助宝宝拍照的。比如:除了会抓拍,最好还能连拍,不用担心拍出过多的照片,一来我们可以有选择,避免出现一些其他都很好唯独眼睛闭上了这类的遗憾,另外,连拍时有可能我们会留下一些小惊喜,孩子某一平时都不常见的神情都可能会被纳入。这个尤其适合还不是很擅长给孩子拍照的爸妈哦。

有时我们会发现在某一时刻看到孩子某一可爱天真的表情或动作,立刻拿起手机或相机,可是按下快门时却发现精彩已经过去了。所以啊,如果是孩子在玩耍时,我们打算为他们留下记录,不如在不影响亲子互动的前提下,从镜头中去观察孩子,遇上超级美好的画面时及时按下快递,遗憾自然就会少一些啦。

4、适当的道具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如果爸妈很希望能够拍到某一特点的照片,不妨使用一些道具,比如孩子喜欢的玩具或事物,可以有技巧的给到他,比如放到一定位置,宝宝看到会过去拿,这个过程中或许就会有精彩的表情和动作。我们呢,则提前预备好,等待着合适的时机按下快门,捕捉到那重要的瞬间就好了。

5、精彩的瞬间不一定是笑脸

其实,小孩子的照片丰富一些,立体一些会更能体验真实和精彩,不一定非得拍孩子的正脸,也不一定只有笑脸才是好的,只要是我们宝贝的真情流露,他们的那点小情绪、低头的一瞬间、甚至打呵欠的时候都非常美丽可爱。同样,奔跑的背影、回眸的一瞬、嚎啕大哭的特写、偶尔沉思的状态、沉沉睡去的样子,个个都是精彩画面,关键是爸妈们能够发现和捕捉这些美好的瞬间。

6、最重要的是陪伴

最后,还想提醒各位爸妈一点,给我们宝宝拍照是需要一定耐心的哈,另外拍照的目的在于记录,千万别太较真。要是光顾着拍照,忽略了亲子互动,那可就有些本末倒置了。毕竟我们的陪伴和亲子互动带给宝宝的欢乐和益处,可远多于拍照留念的意义啦!

给宝宝拍照一定要注意的事情,小心伤害到宝宝


不要用闪光灯

在宝宝一岁前,视网膜的黄斑区非常的脆弱,根本承受不了电子闪光灯的强光刺激。强烈的电子闪光对视觉细胞会产生冲击性损伤,影响到孩子的视觉能力。给宝宝拍照时尽量选用自然光、或者采用侧光、逆光,切不可直接开闪光灯正面拍照。

2不要过度摆弄孩子

有的家长拍照追求那种完美效果,那种独特的意境,照片如果达不到他们想要的效果,会不断的让孩子变化姿势,甚至孩子都哭了还要摆pose。拍出一张完美的照片固然很好,但这样的做法实在欠妥。给孩子拍照本就是为了纪念一下,或者在某一刻感觉挺好,赶紧抓拍下来,以后让自己和宝宝有个回忆,这才是拍照的重点。

3不随便穿用影楼的衣服

如果去影楼拍照,可以给宝宝带些漂亮的衣服,自己的衣服会更合身,拍出的效果会更好,而且也能有效的避免穿用那些不知道清洁度的衣服而受到感染。

4选择最佳的精神状态

如果去影楼拍照,要选择宝宝最佳的精神状态,饿了瞌睡了妈妈一定要清楚,在宝宝最佳的精神状态才能拍出好的好的照片。

你是孩子的陪玩儿高手吗?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工作。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探索了各种新鲜事物,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在不断反复的操作过程中,你会看到孩子一天比一天更爱学、乐学、勤学,一个会玩的孩子也会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去对待。

别小看了孩子的自发玩耍

许多家长让他们孩子的时间表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提高课程,那些自发的玩耍,比如去追赶蝴蝶、玩洋娃娃,或者同爸爸妈妈在地板上滚来滚去的玩乐,在这混乱的时间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作为妈妈的你是否担心,如果我不给孩子上这些提高课程,他是否会落后于其他孩子?所以说,在现代社会中,许多父母都有成为超级父母的压力,我一直抱着怀疑的态度去质疑以下这个口号的诚意:“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但是美国儿科医学会告诉我们:孩子健康成长真正需要的是更多更好的老式娱乐时间。

无组织玩耍的好处

许多研究都已经揭示,那些无组织的玩耍是有很多好处的。它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创造力,发现他们自己的兴趣,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与他人的关系,适合学校的节奏。

缺乏自发玩耍的时间会给孩子和父母都带来压力。因为年幼的孩子在“聪明录像”前坠落,年长一些的孩子失去了他们的课余时间,还会增加肥胖的风险,这甚至是许多孩子抑郁的罪魁祸首。

社会压力和竞争要创造“超级儿童”的定位,让许多家庭失去了娱乐时间。固然,丰富的、有玩具的、有组织的活动是有好处,但是我们也不能够忽略孩子创造成功的需求。研究报告称:重要的是,在娱乐时间方面要平衡。

结构化的活动填满了孩子的时间表,这让他们失去了做梦、幻想,也失去了在他们自己的世界做他们想做的事情的机会,这些曾经是我们在自己孩提时代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难道不是吗?

孩子喜欢怎么玩儿?

4个月——探索外界的里程碑

从4个月开始,孩子就进入了真正会玩的阶段了,他会用手、脚去碰触物品。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是孩子“玩”的里程碑式的变化,因为他可以开始控制外部的东西了,能和外部的东西相互作用,这种巨大的“进步”,带给他强大的动力。

6个月——建立感知反应

到6个月,孩子会很热衷于把手里的玩具扔到地上,然后渴望你把它捡起来,刚还给他,他又扔掉,如此反复地玩。可别小看这个小把戏,这个玩耍叫做“二级循环反应”,是孩子在感知运动阶段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简单地说,就是孩子把一个玩具扔到地上,听到响声就高兴,这种愉快的感知反应需要反复才能建立起来,它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联系,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

Tips:家长可以陪他玩,但是会比较辛苦,这时可以想想招数:要相信我们的智商比起6个月的小孩子还是要更高一些的!

8个月——建立知觉恒常性

到了7、8个月,孩子就喜欢跟你玩“藏猫猫”的游戏了,你一露出脸他就呵呵笑。从心理上来说,这时候的孩子可以理解一个物体通过接触改变另一个物体的状态,但是却不会改变这个物体的本质。把脸遮起来又露出来,用毛巾盖住玩具又让他揭开,这种看似无聊的游戏都让孩子乐不可支。

1岁——探索性游戏

1岁之后,孩子开始了探索性的、有创造力的玩耍。比如什么东西都往地上扔,那是因为他在探索各种不同形状、不同性质的物品被扔在地上后的不同反应。他甚至还会把家里的锅碗瓢盆等物件翻来倒去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从这些声音里孩子能了解到物体的不同特性,这是孩子发明的更有创意的玩法。

我们常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去一个有一两岁孩子的家庭做客时,家里往往乱七八糟的,这说明两个问题:这个家里的宝宝很会玩,小家伙看来是真正实现了“自由玩耍”;另外一方面,这个家里的家长很有耐心,容许孩子在家进行大胆探索。

2岁——象征性游戏

2岁左右的孩子那可就不得了了,想象力越来越丰富,他可以拿帽子当水杯,用碗搭积木,用勺子打电话……花样繁多。孩子这种“假装”的玩可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即“象征性游戏”,这就是表明他可以把某种事物当作代表其他事物或现象的符号或标志,然后再借助于这种符号或标志在头脑里唤起或再现它所代表的事物和现象,这些说明孩子的思维能力在大力发展,他可以借助于符号,超越具体事物的束缚,在大脑中进行抽象的、概括性的思维活动了。

Tips:这个阶段,父母完全不需要给孩子买大量的玩具,而是多陪孩子一起玩,用智慧、语言和孩子一起玩,这些亲子活动可以使孩子的游戏水平和思维能力大大提高,越玩越爱玩,越玩越会玩。

3岁——集体游戏

3岁之后,孩子就不是那么喜欢独自玩耍了,他更愿意参与到集体中去。孩子为什么喜欢上幼儿园或者与小伙伴玩,因为他们的玩已经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和小伙们一起玩,相互交往,相互学习,有合作有竞争,有欢笑有冲突。在这个过程里,父母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不要做过多干涉,让孩子慢慢体会到什么是自尊,什么是尊重别人,怎样才能平等,哪些行为是可以让别人接受的,哪些行为会被同伴拒绝。

4岁——追逐嬉戏

孩子四五岁的时候就特别喜欢追逐地玩,因为他们身体技能和肌肉能力已经可以很好地支持他这样做了。他们喜欢追跑,尽情体验追逐嬉戏的乐趣。研究表明,喜欢追逐跑玩的孩子身体素质好,探索性和求新性、社会适应能力更强,跟同伴在一起能比较好地下处,另外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下相应地较好。

妈妈怎样和孩子玩?

在孩子发展早期,妈妈并不需要给孩子示范太多,也不要买很多所谓“让孩子更聪明”的录像让孩子看,你所需要做的就是:给予时间、智慧、耐心、语言,陪孩子玩耍!

那么,你会不会这么做呢?

*杂技演员妈妈

或许妈妈在当一个杂技演员,孩子在一边观看。可是,一个没有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无形中会让孩子失去学习机会,形成被动学习模式。

*总导演妈妈

或许妈妈是个总导演,你总在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怎么玩。可是没有孩子会在别人的全盘控制下还能饱含热情地玩耍。

*旁观者妈妈

或许你只是个旁观者,你只是看着孩子玩,却不投入。可是,孩子看着你,就不与你分享,亲子的关系如何会不疏远呢?

*报幕员妈妈

或许你只是个报幕员。可是你只说不做,你知道孩子最有乐趣的过程在哪里吗?

其实,你还可以这样和孩子玩,你会发现你和孩子的距离就拉近了——

*你可以让孩子选择玩什么;

*调整玩法和孩子分享乐趣;

*你可以增加新的活动;

*你可以和孩子换位玩,轮流玩;

后记

当你和孩子共同玩耍时,你会发现自己的孩子玩得更好、学得更快。你还可以看到,在你和孩子的玩耍过程中,一个活动可以千变万化。

你看,你已经进入了孩子的世界。但是你应该记住:你必须和孩子一样对各种游戏的玩法抱有开放的态度,孩子的创造力是足以让你惊奇的。

为了朋友圈晒娃而拍照?不如用心给宝宝制作一本相册


在这个数码时代里,拍照变成了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很多人看到美好事物第一反应就是拿出手机拍,对我们这些新手爹妈来说,内心认定世界上最美好的,估计就是家里那个慢慢长大的奶娃娃了。

自从生了娃以后,囤麻手机里也全都是娃的照片,笑得哭的搞怪的,为了放那些照片还专门换了128G的手机。

很多照片都是拍过就算了,拍失败的也舍不得删,就那么堆在手机相册里,从里面挑几张好看的去朋友圈晒晒,要么发给亲朋好友交流下感情,手机里逐渐积累了成千上万张照片,翻照片成了巨大工程,过去的照片就很难得去翻看了。

就好像纸质书无法被取代,沉甸甸载满回忆和心情的相册也无法被数码时代淘汰。宝宝的成长只有一次,各种珍贵的点点滴滴要记录下来好好珍藏,最好的方法就是DIY相册了。

可以根据年龄每年做一本,甚至从孕期就可以开始记录,做的时候很开心,做好了又会很有成就感,很适合做带娃空挡的调剂哦。

今天囤麻就来教大家DIY宝宝相册:

准备工具好看的本子

封面要硬,内里最好是纯色的黑卡或白卡方便画画写字,有油性隔页纸的相册对照片保存得更好。

荧光笔

根据喜好购买,只用金银两色会比较酷,色彩多一点会比较可爱。

角贴

固定照片的最简单方式,固定后还可以更换照片,其实用胶水也行,因为照片贴上去后就基本不大会换了。

剪刀

花边剪更好,普通剪刀也不错,方便把照片剪裁成各种形状,使相册更有活力。

彩色胶带

固定照片的另一种方式,有各种颜色和图案,也可以当做花边来使用。

贴纸、印章

不会画或懒得画的最简单解决办法~几乎什么图案都有。

某宝有DIY相册套装,整买通常更实惠。

制作步骤第1步冲洗照片

家里有打印机的就可以派上用场了,网上洗照片的地方也非常多,比实体店便宜很多很多。只是洗照片的质量良莠不齐,囤麻换了几家才固定下来,所以一次不要洗太多。

通常8开的相册最好洗5寸以下的照片,相册大的话可以洗6寸。如果是比较老的手机(大概是老于iphone5)拍的照片,6寸的洗出来会稍微有点糊,建议还是洗小一点。

第2步整理照片

把照片按时间顺序排好,想好大致的排版方式,可以选取喜欢的照片用剪刀剪出边框和形状。

第3步贴照片

用喜欢的方式把整理好的照片贴在相册上,注意不要贴太满,留出写字画画的地方。贴的形式可以多变一点,横的竖的歪的正的,这样更有DIY的感觉。

第4步添加文字

用荧光笔在照片旁边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心情和故事,这是DIY相册的初衷。

第5步装饰

写写画画,贴纸胶带,根据自己的喜好尽情装饰你独一无二的相册吧~

小贴士每次洗照片不要相隔时间太久,不然拍照时的心情和状况铁定忘了......可以保留B超单、重要的孕检报告、第一件宝宝用品的发票、第一件衣服的标牌、第一次带宝宝出游的门票......只要你想得到,这些全都可以贴进相册里~照片旁边可以注明好日期和宝宝的体重等数字,回忆感会更强。

不要局限于照片本来的形状,发挥想象力吧。

不会画画又想画的宝妈,囤麻教你们一个办法:把喜欢的图片放在相册对应位置先描一遍,黑卡上就会留下压痕,再拿掉参考图用笔沿着压痕花就好了~不过描图方法只限于为了把相册弄好看,不适合用来学习画画哦~一些实例

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为保护宝宝隐私已做缩小化处理,这里仅交流使用,如果有问题请联系囤麻~

最后偷偷放下囤麻自己的DIY相册,缩小点省的让你们发现我字丑~

给囤宝做了几本相册以后,来做客的亲朋好友看到都纷纷点赞,说这是未来给宝宝最好的礼物。

其实从私心来看,这厚厚的一本本何尝不是我自己的人生记录,是拥有妈妈身份后这段美好时光的记录。孩子终会长大离开家,这段回忆却可以永远珍藏。

以后有一天长大后的囤宝找我要这些相册,也许我都舍不得给他呢。

如何更好的陪孩子玩呢


对于身心快速成长的儿童来说,游戏的意义是重大的,特别是对幼儿来讲,更需要在玩中学,学中玩。相信你的孩子,他想游戏是因为游戏与他的身体发育紧密相连。而游戏也是你了解孩子,与孩子沟通的大好时机。

为游戏正名

家长语录:孩子玩就是傻玩儿呗。他不会干别的,只能玩儿。

专家解析:游戏在儿童心智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游戏是他们的日常活动,也是学习的主要方式。

在游戏中儿童可以:

体验愉快的“我”。游戏不仅锻炼了孩子身体的协调能力,增加了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还收获了愉快、自主的感觉。

确定成功的“我”。儿童在游戏中体验到“我能做这些”、“小朋友喜欢和我在一起玩”等感受,觉得他是这个世界的主人,这对确立自信很重要。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怎样交往、怎样认识事物、怎样使用已有的知识技能。

表达真实的“我”。儿童玩一些过家家、购物等有想象色彩的游戏,将现实生活中的经历表现出来,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果家长们不知道孩子的小脑袋里想的是什么的话,请加入孩子的游戏吧!

陪孩子玩说简单不简单

玩沙

典型场景:“别去碰那些沙子,脏!”不能玩沙弄土的孩子站在一边恋恋不舍地、羡慕地看着别的小朋友玩得兴致勃勃。站在他身边的父母生怕扬起的沙土弄脏了他身上的漂亮衣服,牢牢地握着孩子的小手。

对于那些没有太多机会接触沙子的孩子,让人不禁惋惜他失去了大自然赋予每一个孩童最好的玩具之一——沙土。而沙土对儿童具有的吸引力,几乎是天生而无法阻挡的,孩子们在沙土堆上兴致勃勃、乐此不疲地用沙子堆成不同的场景。如果再配上一些塑料玩具,那么一个沙堆就成了孩子最好的游戏场。

沙是绝好的玩具,它带给孩子粗糙触觉,满足孩子皮肤对外在刺激的需要,捧起沙子时感觉到沉甸甸的,这一系列的感觉刺激是感知觉统合的途径之一。

在儿童混乱的内心纠缠的情绪状态下,他手下的沙的世界也是一片混乱。此时家长不必过多干涉、解说,儿童在玩的过程中能慢慢整理自己的世界。从玩沙的活动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孩子与生俱来的心理自愈的能力。

教你一招

户外活动时让孩子穿上易于清洗和不怕磨损的衣服,这样家长不会因为衣服的问题有顾虑。

玩水

典型场景:雨后,为为发现了地上的积水,快乐地一脚踩进去,妈妈追赶不及,大叫:“为为,会感冒的。快出来!”

多数孩子天生喜欢玩水。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儿童对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事物具有非常的兴趣。在游戏中,水是一种替代物,替代滋养生命的奶、流质食物,替代孩子排泄的尿,儿童在玩水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替代性的满足感。玩水还是一种可以表达攻击的方式,帮助儿童放松,给他们更多自由的感受,真实体会自我控制的感觉。看到孩子在雨后路面上的小水坑里快乐地踩水时,恐怕谁也不会否认水是如此让孩子快乐和满足。

教你一招

水可以衍生出许多游戏,比如与沙土混合、吹泡泡、吹画等等。玩水时小杯子、奶瓶、布、海绵等都是必备的物品。水是夏季最好的玩具之一,北方天凉时可考虑吹泡泡、吹画等游戏。

过家家

典型场景:宏宏和冰冰玩过家家,正在给娃娃做大餐。宏宏妈妈过来一看,不满地说:“你是个男孩,这么大了还玩过家家!”

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模拟和重现现实生活,不仅有助于他们发展身体协调的能力,还可以协调心理的不平衡状态。不管是不是益智游戏,都会对儿童智能发展,情商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儿童常玩的过家家,除了具有帮助儿童了解、熟悉现实世界、认识不同社会角色的作用,在游戏中儿童还可以将自己的经历、感情、生活中重要或幻想的人物投射到玩具物品上,通过认同某一个角色,达到心理状态上的平衡。过家家并不是女孩子的游戏专利,男孩子也可以在游戏中满足自己在生活中没有实现的愿望或需要。

在过家家的游戏中,儿童在空空的锅里煞有介事地炒啊、煮啊,还要端起碗来假装吃饭、喂小娃娃,对他们的想像力是一种锻炼,而想像力直接影响了儿童的创造力高低。

和小朋友一起过家家对内向的孩子来说,是学习交往技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时机。在游戏中孩子没有学习的压力,学习在自然自发的活动中进行。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似乎天生就知道如何学习生活所需的各项技能。

教你一招

玩“在医院里”的游戏,对害怕上医院的孩子来说,有助于缓解恐惧。在游戏中儿童可扮演医生,由家长(或玩偶)代表看病的孩子,表现孩子的害怕与需要,比如在儿童扮演医生给洋娃娃打针时,家长可替洋娃娃说:“哎哟,好痛啊,我不要来这里,我要走!我要回家!”在这个游戏里,孩子是医生,是有力的,可控制局面的。这类游戏不仅重现儿童看病的经历,而且释放了他们的恐惧。

如何更好地陪孩子玩

要在游戏中了解和引导孩子,家长应注意:

1.不干涉。孩子才是能够真实、完整知道自己内心世界的人,让孩子在玩中充分表达自己,家长不宜过多干涉,特别是在游戏的开始阶段。不少父母在和孩子玩时,总忍不住指指点点:“这块积木应该放在这里”、“哎呀,还是妈妈给你摆吧”……这样很难让孩子感觉轻松、愉快,即使是在游戏中他也不能放松地表达自己。所以,家长要注意用你的眼睛看,用你的耳朵听,了解孩子的内心,营造一个完全接纳孩子的氛围。

2.作为同伴参与。当发现问题、了解到孩子的不良感受时,家长可以以适当的方式介入。但介入时不宜以一种训斥、责备的态度,而是通过作为一个“大玩伴”提供行为示范,或在与孩子做扮演角色的游戏中模仿孩子在生活中的真实反应,让孩子在家长的言行中看到自己,认识自己,逐步帮助他消除不良感觉。

3.让孩子做游戏的主人。让孩子自由选择游戏,当他不知如何选择时家长可给予建议,或者若无其事地在一边玩,引导他参与游戏。

4.游戏时间有保证。每天为学龄前的孩子安排至少半个小时的游戏时间,家长在一旁陪伴,当孩子希望你参与游戏时,请按照孩子的想法进行游戏。学龄儿童的游戏时间可适当减少,但至少每周有一个小时的自由游戏时间。

因此,家长们可以经常陪着孩子玩的,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让孩子更好的发育。

孩子积木玩腻了?这21种脑洞玩法,肯定有你不知道的!


家中各类积木散落一地,宝宝总是很快就没兴趣了,怎么让闲置一旁的积木,重新获得孩子的“宠爱”呢?哈哈,“陪宝宝一起玩”,确实是门功课啊。慢成长整理总结了21种积木玩法,分享给大家,让一款普通的积木,陪伴孩子整个童年时光吧~

认识几何图形

积木的形状、大小、长短各不相同,孩子可以通过积木来区分几何形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等。标准积木具有一定的尺寸和比例,孩子在摆弄过程中,可以感知积木不同的形状、比例、大小、粗细、高矮、长短等。

1、建宝塔

给孩子准备几块方形、圆形积木,教他码高。然后在最高的位置放一块三角形或圆锥体积木当房顶。玩积木至少要有2块,从2块到3块、4块,数量在增加。孩子会逐渐明白,积木越多,就越能搭出复杂的物体;搭得越高,就越容易倒塌。在玩的过程中,孩子知道了大的积木放下面,小的积木放上面,这样宝塔才不容易倒下来。不知不觉地,使孩子理解了多少、大小、轻重、高矮等概念。

2、找图形

先教孩子认识各种几何图形的积木,如圆形、半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然后你说一种形状的积木,让他从一堆积木中准确地找出来。还可以和孩子比赛,看谁找得又快又准。这可以让孩子了解几何图形,对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也有好处。

3、加倍

把两个相同的长方形的积木对成一个正方形,两个三角形对成一个正方形,两个半圆形对成一个圆形等等。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不同图形之间相互组合的关系,理解部分与整体等概念。而且在玩的过程中,孩子需要用眼睛观察不同形状的积木是否能够对得上,这对观察力的培养很有益处。

4、对数字

准备一套标有数字的积木。你先根据积木上的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码好几块,然后让孩子根据下一个数字,把相应的数字积木放到上面去。要是放错了积木,或者在放的过程中把原来码好的积木碰倒了,就算输了。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使孩子对数字的概念更加清晰。

5、谁的积木多

先是妈妈和孩子各分得数量相等的积木块,然后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每玩一次,赢的一方就从对方那里得到一块积木。玩3次以后,数一下双方各自拥有的积木数量。这个游戏可以使孩子理解多与少的差别,对加减法有最初的体会。

构建空间概念

孩子很喜欢用积木搭建漂亮的建筑物。在建造的时候,他要想象每块积木在建筑物中的位置,然后将每块积木摆放在最适当的地方,这就是空间感的基础。

1、积木倒了

你把积木一块块码起来,码到一定高度时,让孩子用手去推倒。看到积木倒下来的样子,孩子通常会开心地大笑。虽然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搞破坏”的游戏,但对孩子来说却是一项提高空间认知能力的重要活动。

2、弯弯曲曲的小路

教孩子把长条积木按照一定的间隔排列起来,就可以连接成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了。再给孩子一辆玩具小汽车,他就可以顺着这条“小路”玩车了,要求最好不要碰到积木。这可以锻炼孩子目测空间距离的能力,培养立体感和手眼协调能力。

3、打保龄球

先把不同颜色的圆柱体积木排列成倒三角形,然后让孩子离开一段距离,拿一个球滚向积木,将积木碰倒。随着孩子能力的增强,可以逐渐加大距离。这个游戏要求孩子具有方向的意识,对提高注意力、锻炼身体协调性也有帮助。

4、多米诺骨牌

把积木按多米诺骨牌的方式排列好,然后撞倒排在最前面或最后面的一块积木,欣赏积木按次序倒下的有趣景象。在积木的摆放过程中,孩子需要准确地判断空间距离,而且要求手部动作精确和高度集中注意力。

建立科学思维

积木体现了很多的力学原理。比如大小不同的积木,稳固性是不一样的,稳固性好的不容易倒塌;用积木盖房子,孩子会逐渐意识到平衡、对称等关系。搭积木之前,孩子要先有一个计划,下面搭什么,上面放什么。这些都对培养科学思维大有好处。

1、盖房子

利用各种形状的积木来建造房屋。通过用积木盖房子,孩子可以了解简单的建筑方面的原理。比如左右结构对称才好看;在搭好的房子上放一块小的三角形当房顶不会倒,要是放一块大的三角形可能就塌了。孩子从中学会了比较,在不断尝试中总结经验。

2、跷跷板

在跷跷板的两边放上色彩、大小相同的积木,试试它们的平衡。也可以放上大小、数量不同的积木,看看哪边轻哪边重。在不断的尝试中,孩子学会了区别多少、轻重等关系,这有助于建立重量、平衡等概念。

3、搭小桥

教孩子把方形积木按照一定的间隔并排放好当桥墩,中间留出的距离代表桥洞,再在上面放上长条积木当桥梁。桥梁还要有一定的坡度,这样人或汽车才能在上面走,孩子可能就会用三角形积木建两个缓坡。坡度多少合适呢?孩子就需要思考。在简单的搭桥活动中,提高了孩子在平时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丰富语言表达

孩子和爸爸妈妈或小朋友一起搭积木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语言的交流。例如把搭积木的想法表达出来,想和别人交换积木等等,都需要语言的支持。因此,玩积木也是发展语言的好机会。

1、开火车

教孩子把几块方形积木排成一排,然后扶着最后一块积木往前推着走,可以一边推,一边教孩子说:“火车开喽。”停下来的时候,就说“火车到站啦。”同时在下面铺上一张卡通地图,让孩子描述一下火车开到了哪里,给孩子讲述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盛产是什么、有哪些动物在此居住,让孩子了解更多的知识,慢慢地引导孩子来表述地区特色。

2、和什么一样

在孩子认识了几种颜色和形状的基础之上,可以让他拿着积木去找一找,家里有什么东西和他手中的积木颜色或者形状是一样的,或者谁穿的哪件衣服或哪本绘本中有相似的,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认识颜色形状,并且鼓励孩子用语言正确的表达出来。

3、找字母

把标有字母A-Z的积木散放在孩子周围,然后你说到哪个字母,就让孩子把标有那个字母的积木挑出来,然后组成单词让孩子进行跟读,在重复寻找朗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字母单词,还能提高孩子的反应能力。

4、过家家

用积木不同的形状搭建房屋家具,利用一些乐高人物或者小型绒毛玩具作为故事中的人物。教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将积木组装起来,然后用语言讲述家庭小故事。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编故事,这个游戏还能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激发创造和想象

搭积木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搭积木之前,孩子要先学会观察,对事物有一个整体印象,并且能关注到细节,然后把生活经验迁移到积木搭建中,对经验进行重新整合,这就是最初的创造。而且,积木的变化多端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进而培养孩子的创造性。

1、给小动物搭个家

孩子都很喜欢小动物,可以鼓励他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搭个家。在搭建过程中不断给孩子提出新的要求。比如教他多安几个窗户,好让小动物看看外面的景色;搭一个楼梯,让小动物上楼去玩;再搭一张小床,天黑的时候小动物就可以睡觉了。这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还可以激发孩子的爱心。

2、猜一猜搭的是什么

用积木拼搭一些常见的物体,如飞机、火箭、轮船等等。妈妈和孩子分别搭建,并且互相猜一猜,看看能不能猜中,或者比一比谁搭得更多、更像真实的物体。这对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很有帮助。

3、模拟“吃饭”

把拱形积木反过来当桌子,用方形积木作椅子,然后让玩偶坐到椅子上,摆上塑料碗,或者直接把积木当作香肠、蛋蛋、蔬菜什么的,把不同形状的积木命名成不同的食物后,既锻炼了认识各类果蔬又培养了想象力。

4、小小园丁

孩子都对玩水浇花比较感兴趣,我们可以利用积木模拟一个小花园,把大圆柱形当作水管,引导孩子用其它积木搭起来当作各种花草,取了名字,然后在屋里的垫子上给它们“浇水”,提高了孩子的创造力和对花草的保护意识。

5、敲积木

在听音乐时候,可以拿两块积木作为打击乐器,互相敲打发出声响,伴随着音乐的节拍引导孩子敲打或一通敲打做示范,可以锻炼孩子的节奏感和韵律。

如何引导小宝宝第一次接触积木

(1)给宝宝正确地示范:搭2-4块积木,让他模仿着去搭。在搭的过程中,每加一块都夸奖他,用激励的语言让宝宝爱上搭积木。

(2)先用大积木垫底,再依次用较小的积木或磁性积木以保证他容易成功。这样宝宝在成功中体验到了快乐,良好的情绪刺激促进他往更高的求知欲发展,满足他获得成功的需要。

(3)如果宝宝不感兴趣,你可先搭3-4块积木,只让他搭最后一块,必要时牵着宝宝手一起搭,搭好后允许他推倒作为鼓励,小家伙会对“搞破坏”产生兴趣。

春天这么美,应该陪孩子玩儿这些户外亲子活动


捉(踩)影子

玩法:父母和孩子互相踩对方的影子,踩到多的为胜方。还可以和孩子互相变换方向,看影子的一些变化。

一款比较经典的儿童游戏,场地局限性小,可以在操场、公园、草坪、小区平坦的空地上玩儿。同时还可以和宝宝讲一讲影子形成的原理,孩子对于这个从没见过的朋友一定好奇的很。

2画影子

玩法:可以让孩子或大人站在阳光下,摆各种有趣的姿势,让另一个人描摹影子的轮廓,描摹之后还可以为影子画涂上不同的颜色。

不光是画人,在纸上描摹树叶、花草都是不错的选择,把画带回家,装裱之后也是一件有趣的艺术品。

描摹的过程,孩子不仅可以加深对光和影子的理解,还能锻炼手眼的协调能力;为不同的画作涂上颜色,培养宝宝对颜色的敏感性,也是一堂丰富有趣的艺术课呢。

3“种小花”

玩法:父母可以准备一些假花、小塑料铲子、小水壶,带孩子去公园或海边等有沙土的地方,教孩子在沙土上画画、印图案、种种“小花”等。

适合1-2岁的宝宝,在父母眼里看起来很枯燥的游戏,在孩子眼里却其乐无穷。通过这一系列游戏,他可以学会工具的使用方法、认识感受沙的物理性质,并且在创作沙画时发挥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只是提醒各位父母,在孩子玩儿沙子的时候,千万要看好他的小手,不要把沙子弄到眼睛里或嘴里。

4草地寻宝

玩法:父母准备一些五颜六色的纸团、珠子、卡片等,将这些道具散落在一片区域里,父母发出口令,让宝宝按照一定条件(按颜色、形状、大小等)查找道具。

这款游戏相对对父母的负担较小,同时按照条件查找,可以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同时宝宝还能产生分类的概念,认识颜色、大小、形状。

5野外写生

玩法:没有什么比一场生动的写生更能接近自然,拿起画具,带宝宝去野外一笔笔划下玩具复苏的脚步吧。

毕加索说:“我在小的时候已经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是我却花了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像小孩子一样作画。”所有艺术家都在讲返璞归真,学习孩子般“拙”的状态,所以一定要抓住这个培养宝宝艺术细胞的机会,不过要记得给宝宝多带几件衣服,不要让宝宝着凉。

6蹦跳类游戏

玩法:双脚跳、单脚跳、学兔子跳、没有节奏的跳对于孩子来说都太有吸引力了,你只需要一块平坦的空地或一张弹簧床就可以了。

蹦跳类游戏是孩子的最爱,在蹦跳过程中,孩子感受到的不仅是游戏的乐趣,还能在蹦跳中锻炼腿部肌肉、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感。对于宝宝的身体发展是不能缺少的一课。

7观察游戏

玩法:可以和宝宝一起躺在草地上,数数天上飘过的云;和宝宝一起蹲在树下,看小蚂蚁搬家,看看他们有几条腿;吹一吹路边的小草,看小草往哪边倒。

就是这么安静的游戏,安静到有时候都不需要你说几句话,当想象的种子在宝宝的脑海中萌芽,他会偷偷告诉你他看到的故事的,这时候不要打断他,让他好好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能让几个宝宝凑到一起观察,还能帮助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呢~

如何让“陪玩”成为一件愉悦的事情


在生了宝宝以后,大家的生活都是非常充实快乐的。并且也会承担很多责任,其中,陪孩子游戏也是爸爸妈妈们需要的意见事情。

玩是孩子的天性,很多时候都想要玩耍,跟宝宝玩游戏,能够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和孩子交流沟通,同时还可以帮助孩子的自尊与自信,让孩子心理更健康。

可是,陪孩子玩游戏有时候会觉得很麻烦。下面这些场景你可能经历过:

A、拿着球到楼下玩的时候,初衷是想好好玩,教他一点“本事”,可是宝宝拿着球就乱跑。然后家长就在他屁股后面跑,时间一长就会觉得怎么那么麻烦。

B、你买了一套沙滩工具,带孩子去沙滩玩沙子,想让他学习如何使用工具,认识各种工具的功能特性,可是实际情况可能是宝宝一点都没有顾上你,都是自己在沙滩里面各种玩耍,把沙子弄起来,弄到你身上,弄得到处“脏”兮兮的,然后你会烦躁。

C、花了大价钱把一些益智玩具给宝宝带来,想要跟孩子共同探讨,根据书上的指引,提高他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宝宝一点都不懂你的心,总是拿起各种请见乱弄,弄得乱七八糟的。看到这场景,你又伤脑筋了。

D、你带孩子去进行一些体育活动想锻炼身体,可是宝宝一点都不顺着你的想法,老师跑来跑去,弄着弄那的,一会又去摘路边的花草,忙着追赶宝宝,自己累的半死,结果小孩锻炼身体的目的没有达到。你会觉得很心烦。

大家一定要知道两个基本的概念,第一,游戏是孩子的本能需求,游戏也是学习。早在六十多年前,认知心理学就已经揭示了游戏的认知——— 学习本质。

因此,在孩子童年的时候就应该让孩子多玩。然后,游戏里面有着具体的知识学习,可是也要重视孩子的各项基本能力和素质。想象力、创新精神、思维能力、专注力、协作意识、表达能力、沟通技巧、应对挫折、品德修养、品格魅力,其实在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都是能够学习起来的。

但是事实上,孩子经常是没有目的的玩。因此,家长不但要让孩子多玩,同时也要跟他一起玩。这样子才能发挥游戏的效果。

如何将游戏榨汁?

第1步:让孩子肆意玩耍。游戏离不开玩具,不要省不得让孩子玩玩具。玩具价值的释放肯定会有一些损坏,这很正常。还有,跟孩子一起把坏的玩具修好,也可以买拼的玩具,一起拼好,这也是对于孩子来说是个锻炼,能够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2步:摸清孩子的喜好。孩子喜欢的,就是最好的。有时候孩子会想要空易拉罐,一堆空烟盒,一堆残缺的玩具,然后把空易拉罐当做“保龄球”、两军对垒、星球大战。玩具最重要就是孩子喜不喜欢了,家长最好鼓励孩子自制玩具,不要擅自做主把孩子喜欢的破玩具扔掉。

第3步,指引孩子玩耍。就算是适合孩子这个年龄段的玩具,孩子也不一定会玩得好。因此,家长让孩子自己选择玩具和游戏以后,一定要适度的帮助和指导。“玩透”的换句话就是说,创造游戏新玩法。

一些玩具可以产生新的玩法,这就要靠家长来动脑筋了。任何玩具和游戏其实在思考以后都会有好几种玩法的,这个过程也是在在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让孩子和家长积极动脑,学会发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