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过孩子的朋友都知道,其实孩子也分难养和易养。难养的孩子需要大人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去照顾他,给爸爸妈妈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对此,我们有什么办法呢?

难养型宝宝几大特点

要想区分孩子属于难养型还是易养型,就需要了解不同类型孩子的特点。小编要给爸爸妈妈们介绍的就是难养型的孩子到底有哪些特点,大家可以据此看一看自家的孩子是不是这样哦。

1

父母体质虚弱或长期吃药

父母的体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体质。如果父母遗传病比较多的话,即使家长没有发病,那么孩子很有可能会发病。在古代,身体虚弱的父母甚至无法健康存活下来。而到了现代,这类父母生出来的孩子身体一般都比较虚弱。

如果父母需要长期服药,自然会影响孩子的体质。尤其是女性如果在怀孕期间经常服药,药物的副作用会伤害到孩子的身体。所以,一般来说备孕和怀孕期间不建议用药。

2

不足月的婴儿

如果孩子没有在母体待足够长的时间,不足月就出来的话,那么孩子往往不仅身体发育不完全,而且抵抗力会比较差,这也是早产儿难养的其中一点。早产的孩子不仅肝脏等器官比较虚弱,而且免疫力比较差,容易患上过敏性或者呼吸道方面的疾病。

3

难产儿与保胎儿

在医疗条件比较差的时期,难产和保胎的孩子一般很难存活,因为这些孩子的身体素质过差。如今,医疗条件发达,通过药物和手术等手段使这些孩子得以出生,但是孩子身体体质差无法改变。

4

剖腹产婴儿

现在很多女性都会选择剖腹产,其实最好的分娩方式是顺产。一般情况下,剖腹产出生的孩子不少都属于难养型,容易哭闹。顺产的孩子经历了分娩的艰难过程,而剖腹产的孩子却无法经历这些,这也导致了顺产的孩子一般多为易养型。

以上几点是造成孩子体质差、比较难养的原因,再加上现在的自然环境比较差,孩子身体虚弱也就不足为奇了。

4

正确备孕,避免难养型宝宝

其实,如果想要避免生出难养型的孩子有方法。现实生活中,备孕时往往女方注意良多,男方仍不讲究。这么做容易出问题,为准爸爸应注意以下问题:

1

生活习惯及时改

男性在备孕期间要保持健康的状态,不仅要注意休息,而且要少吃芹菜、木耳之类对精子不利的食物。高温对精子有伤害,所以不宜用太热的水洗澡,更不要去桑拿房。除此之外,吸烟喝酒都会影响精子质量和数量。所以为了生出健康的孩子,男性要戒烟戒酒。尤其是妻子怀孕前后都要避免吸烟。

2

精良育种要保持

受自然环境影响,男性生育能力也越来越差。一些男性精子的质量和数量均不合格,即使让女性怀孕了,也很容易流产。所以在准备怀孕之前,男性需最好做一个检查,看一看精子的情况如何,如果有问题应及时治疗。

3

身体疾病要治疗

如果男性患有疾病的话,需要尽早治疗,以免对孩子产生影响。例如患有乙肝或者性传播疾病而没有及时治疗的话,可能会导致胎儿被感染。所以需要治好疾病之后再生育。

由于药物对生育也有一定的影响,建议咨询一下治愈多久可以备孕,并且认真照做,避免影响优生优育。

4

三思后行再用药

任何药物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副作用的,所以在备孕之前,男性在用药方面需要十分谨慎,不要随便用药。比如吗啡、抗癌药之类的药物对男性生殖功能和精子质量都会有所伤害,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生后有缺陷等。如果需要服用药物,需要先咨询一下医生。如果想要服用补药的话,也要确认没有副作用之后才可以吃。

5

有害环境要远离

如果男性生活或者工作的环境比较恶劣,含有铅、汞等元素的话,会对生育功能有所影响。除此之外,农药、放射线等物质会让男性的精子出现异常,导致女性流产或者孩子出生后有缺陷。所以在准备生育之前,男性需要远离这样的环境。如果无法做到的话,一定要注意自我保护,认真照顾自己的身体。如果女性意外怀了孕,怀孕期间一定要定期检查,一旦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应对。

6

和睦气氛需营造

母体的情绪对胎儿的影响也比较大,家庭氛围差、工作压力大等对生育都不利。如果母体情绪不好,那么孩子出生之后性格可能会有缺陷。在妻子怀孕期间,丈夫要营造和睦的氛围,夫妻恩爱才有助于生出优秀的孩子。

34

后期护理,改善宝宝体质

如果孩子出生之后体弱多病,比较难养,家长也不必过于担心。大家应该好好照顾孩子,帮助改善孩子的体质。

1

体弱多病找原因

如果孩子体弱多病的话,需要及时带孩子就医,找出孩子体弱多病的原因,并且对症下药。

2

科学膳食健脾胃

按照孩子的月龄逐渐给其添加辅食,千万不可以太着急。辅食的种类要逐渐变多,颗粒从小变大,质地由稀变稠。

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来说,可以采用少吃多餐的方法。家长要多给孩子吃一些营养丰富并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包括瓜果蔬菜、豆类、蛋类等食物。食物搭配营养要均衡,种类要多样,而且食物既要好看、也要好吃,最好做成汤水或者泥状给孩子吃,这样营养更容易吸收。

3

食欲不振不勉强

如果孩子因为生病而食欲不振的话,千万不要强迫他吃饭。否则不仅对孩子的肠胃没有好处,还可能使其因此厌食。即便孩子身体健康,每日三餐进食量也并不是完全一样,可能吃得多一点或吃得少一点。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吃得多就开心,吃得少就担忧。如果孩子某一顿不肯吃,干脆就不要让孩子吃。等孩子饿的时候,自然会乖乖吃饭。

4

良好饮食习惯吸收好

要孩子养成按时吃饭的好习惯,吃饭的时候要让孩子坐在桌旁安心吃饭,不要做和吃饭无关的事情。家长要鼓励孩子主动吃饭,或者通过比赛的方式来激发孩子吃饭的积极性。如果孩子表现不错,家长也要及时表扬孩子。

5

及时补充营养素

如果检查发现孩子体内因为缺乏某种营养物质而造成体弱多病的话,家长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积极为孩子治疗,通过饮食等方式来为孩子补充营养。

6

中医调理效果好

如果孩子因为生病等原因导致身体比较虚弱的话,应遵医嘱给孩子服用对症药物,另外还可以采取中医针灸等治疗方式,效果很不错。

延伸阅读

儿童早教:怎样照顾难养型的孩子


儿童有一类孩子的性子非常固执,尚不上一岁早已十分有“想法”了:使他用餐,他硬要玩;使他入睡,他躺在床上瞪着双眼怎么哄都不睡;给他们买的玩具他不玩,看到父亲的打火机则欲罢不能。怎样照顾难养型的孩子?

一旦大人说不可以玩这一,想从他手上拿过来,他会用痛哭来威胁你,一副不达目地决不妥协的模样。母亲要说:“这孩子如何那么难带呀!”却不知道它是由孩子先天性的性子品性所决策的,医药学上大家称作具备难以养育型气质的孩子。怎样照顾难养型的孩子?儿童

什么叫气质,气质是怎么分析的,使我们大概作个详细介绍。

气质是孩子难能可贵的对外部刺激性的反映方法,每一个孩子都具备自身独有的气质。气质与孩子的个人行为发展趋势,日常生活和教学方式及个性化产生息息相关。怎样照顾难养型的孩子?儿童

气质分为9个层面,他们是主题活动水准、周期性、趋避性、适应能力、情绪实质、反映抗压强度、坚持不懈性、留意分散度、反映等9个层面。各自意味着着孩子在吃、玩、睡或生活起居中的运动强度;吃、喝、拉、撒、睡、健身运动的周期性;对新人新事物最开始的反映是贴近還是胆怯;可否接纳新的自然环境;情绪是不是奋发向上;反映是不是明显;不断或战胜困难阻拦做事情的坚持不懈水平;可否注意力不集中;对声、光、溫度、味道、别人心态的敏感度。

怎样照顾难养型的孩子?针对生活规律产生艰难、胆怯、融入新领域慢、情绪消沉的孩子,大家通常把他归于难养育型。在他和母亲“唱反调”时,我们要分外耐心地看待他。根据转移注意力、出门玩乐等方式去解决困难。例如孩子手执打火机时,大人应不露声色地给他们一个他非常喜欢的食物或玩具,或果断带他去户外玩。当他专注力分散化时,大人再收拢打火机。千万别确实向孩子闹脾气。责骂孩子,没理孩子,对难养型孩子而言都并不是好方法。

什么是动作型智力


“这个折纸(手工作业)是怎么折的?”

“……”

“你倒是告诉我呀。”

“……”

“不是你自己折的吗,为什么说不上来?”

“嗯,说不清楚。”

妈妈主观地认为,凡是自己亲手做的事情就都能说清楚。

“你是怎么学会骑自行车的?”

“……”

“你是怎么取得平衡的?”

“……”

“自己会骑却说不出道理。”

儿童的心理分析:

“妈妈问我怎样折的,我真说不清楚。可是,我一折,就会了。孩子觉得的确是说不清楚。可手和身体自然而然地就动作起来,就做出来了。

“尽管嘴里说不出来,只要手能麻利地做出来,不就行了吗?根本没有必要对人讲清楚么。只要肯做,自然就会做了。你问我怎么做的,我也想不起来。”

小京子的手很巧,什么手工都会做。可小朋友和妈妈一要求她说明时,她就犯愁。无论是跳绳、挑绷子、做手工,小京子都能操作自如。她总是受到别人的表扬,说她做得好,动作快。

妈妈的高招:

像小京子那样嘴笨的孩子,强迫她用语言来说明的做法是不明智的。这样做会被误解是低估了小京子的优点,即她的“动作型”智力。能使用手和身体做某些实践活动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应该把这个思想深深地培植在小京子的心里。

对于小京子这样的孩子,不能简单地只提“手巧”两个字就算完了。折纸、骑自行车、做手工、画图画、织毛衣,等等,都是使用“具体的”智力做出来的。所以应该从智力这个角度给予评价。

通过语言就能轻而易举地表达出自己的智能的人,属于语言型的人。与这种类型的人相比,小京子是通过“动作”来发挥自己智能的人。我们也应该尊重她的这种个性能力。

学龄前宝宝未来易倦怠型厌学


5岁大的孩子周旋于6个兴趣班之间,孩子逐渐出现了逆反情绪,一学习就神游,注意力变得不集中,甚至从心里抵触学习。现如今,父母比拼起跑线给幼儿频繁施压,“厌学症”成为学前儿童的一个重要心理疾病。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叶斌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中心前来进行心理咨询的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厌学。在这些厌学孩子中,学龄前儿童占了34%,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如果面对与学习相关的任务,难以完成。叶斌表示:各年龄层的孩子都会产生厌学情绪,相对而言,学龄前儿童的厌学很大程度是家长造成的,必须引起家长的注意。

沪上某知名育儿论坛上,一则关于《5岁多的儿子厌学和注意力不集中》的帖子,引起众家长反思。不少妈妈在LZ“鼓励”孩子赶场各个兴趣班的经历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发帖的家长说,自己的儿子5岁多,正在上幼儿园大班,是个精力充沛的孩子。最近一段时间,儿子出现了厌学和注意力不集中现象。

原来,从中班开始,妈妈就给儿子报了很多兴趣班,如:思维、绘画、英语一星辅导、数学、积木,最近又增加了钢琴。当兴趣班的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妈妈发现孩子不对劲了,出现了逆反情绪。

“妈妈,我一天到晚都在上课,烦死了”,当妈妈第一次听到儿子抱怨时,并没有在意,满以为习惯一段日子就好了。没想到,这种情绪的爆发越来越频繁,随之而来的是儿子开始变得不爱学习,一学习就神游,即便是老师一对一的教学,也没有办法抓住他的注意力,最让妈妈害怕的是,孩子好像开始从心里抵触学习。这时,妈妈才猛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心里内疚极了,担心自己的疏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为何会产生厌学情绪?不少心理学专家分析,从学生内部因素考虑,大致可以分为:心理压力大而导致的倦怠型厌学;经常学业失败而引起的自卑型厌学;心智不成熟、学习适应困难而引起的适应不良型厌学,等等。

厌学情绪的产生有三种可能。第一,学校生活不顺利,可能和同学有矛盾,被欺负了,或者学业负担太重,被老师批评等;第二,家庭教育失败,亲子沟通少,孩子的意愿得不到表达,思想被压制,郁结难舒;第三,家庭关系恶劣、家庭结构缺失,父母吵架、闹离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孩子认为生活得不开心,便用厌学去“惩罚”父母。

至于是否因为学习负担太重而导致厌学,专家分析,这个问题要因人而异,没有具体的标准。华师大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张麒分析说,案例中5岁的孩子明显感到了6个兴趣班的负荷,确实是因为学得太多了,至少应该根据孩子的意愿减少几门。在厌学儿童中,有的才上幼儿园就要学高尔夫、游泳,还要学2门乐器,实在让人“匪夷所思”。对于5岁儿童来说,在玩耍中学习才是生活的主要内容,而刻意地上各种兴趣班显然是“太多了”。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厌学情绪表达各有不同。学龄前的孩子厌学情绪较之中小学生来说更隐蔽,也更难察觉。但是一旦孩子开始抱怨,家长如果还不注意,那么下一次孩子再抱怨时,已经有本能的抵触学习情绪了。

叶斌教授分析,有时候很小的细节流露出来的厌学情绪,值得家长关注。如案例中的孩子抱怨“我一天到晚都在上课,烦死了。”这其实就是一种很强烈的厌学信号。在孩子抱怨前,应该已经有了一些迹象的显露,比如注意力不太集中,学习时讲过的事要讲好几遍孩子才注意等等。但是家长并没有意识到。事实上,家长一旦忽视孩子的厌学情绪,以强硬的态度暂时压制孩子这种思想,造成的结果常常是,孩子看似回归学习了,但过段时间,当他们开始抱怨或者是再次抱怨时,他们已经开始有本能的抵触学习的情绪了。

而在小学生,厌学最隐蔽的症状就是做功课时间变长,从下午4、5点做到晚上11点,双休日更是全天都在做作业。叶斌教授称,看上去很用功,但是学习效率很低。这就是厌学的症状了。家长其实可以关注一下,这么长时间写作业,孩子的眼神却是恍惚的,思维是凝滞的。

“通常小学生刚开始会屈从于父母的施压,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开始变成大人在旁边就好好学习,大人不在就逃避学习。”叶斌说,此时,家长若没有发现厌学的原因,仍以超重负荷的学业相逼,那孩子就会彻底厌学。

而一些初中生的厌学表现则更为直接,索性不去学校、逃课、沉迷于网络,成绩一落千丈,拒绝沟通。

心理咨询师也提醒,家长在不清楚孩子是否真正厌学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主动沟通,先问问孩子怎么想,再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观察一段时间,如果症状没有缓解,可以带孩子到心理门诊咨询。轻度厌学是可以通过心理疏导来缓解的,但是重度厌学,甚至出现极端的思想行为,产生神经官能症,就要通过物理方法配合药物来达到治疗效果。

防止孩子厌学,最重要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经常问问孩子“你快乐吗”,也经常问问自己“我的孩子快乐吗”。

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校长曾小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举了一个例子,天天酷爱运动,从小学习游泳、溜冰,最近又迷上了跆拳道,几次提出要去参加培训班。但是天天的数学成绩却在下降。妈妈非常担心。其实妈妈最想做的是让她去参加数学提高班。但孩子大了,对这种培训班已有了天然的抵抗力,硬逼着她去,恐怕起不到预期的效果。

于是,天天妈妈给她报了跆拳道培训班,“我看周六下午你可以先去上两节数学课,然后去练你喜欢的跆拳道,权当是上体育课,放松身心,如何?”“好啊,好啊!”天天欣然答应。

有一次,妈妈打趣问她:“上数学课一定比跆拳道累多了啊?”“没有啊,我觉得两节课时间过得特别快呢!”接下来的日子,每当天天数学方面有了进步,妈妈都会开玩笑地说:“多亏了跆拳道啊!”

这是发生在她的学生身上的例子。虽然我们总是说孩子的成功不能等同于成绩。科学的家庭教育不应该将着眼点仅仅放在学习成绩上,而应该关注孩子的能力发展和孩子的感受。但是如今社会教育体系的成功标准与孩子快乐成长之间很可能会是一对矛盾。“作为家长,我们要适时地起到两者之间‘润滑剂’的作用,让我们的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同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她在完成自己事情的过程中找到快乐”,这是曾小妍的建议。

“孩子,你的梦想是什么?”家长一定要努力呵护孩子的梦想,一旦学业压力让孩子失去梦想,学习不再是奔向快乐的目标,那么学习也就会失去乐趣。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叶斌发现,这些厌学孩子的共同特点就是,学业压力让这些孩子都忘了自己有梦想存在。更不要说,学前的宝宝们还没有来得及让自己的梦想变得更完美,就被压上了沉沉的学业压力。事实上,调查已经发现,不少中小学生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年级的上升,梦想的比例也越来越低。似乎在他们的脑海里,读书就是为了考大学、工作、赚钱,因为失去了动力,让他们在学海里越走越累。

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辅导班,家长把自己内心的焦虑变成各种压力,强行施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空间都在大人的眼皮子底下,没有了自由,没有了玩耍的时间,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尊重,孩子当然不快乐。

在叶斌看来,凡事都有它快乐的根源,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寻找到一件事——快乐的根源,孩子自然会满怀兴趣地去做。

“其实教育工作者也要参与到帮助厌学孩子的心理干预中来,尝试让自己的课堂更精彩、更具生命力。”叶斌说,一位好的老师能够对孩子的厌学症状起到一半以上的改善作用,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还需要老师们的配合。当学生喜欢老师时,必然会喜欢学习。当老师让孩子爱上课堂时,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这个“成长的烦恼”最终是可以解决的。

你属于情绪管理训练型或抹杀型?


我们在进行有关情绪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父母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情绪抹杀型”与“情绪管理训练型”。

你是情绪抹杀型父母吗?

情绪抹杀型父母无法感知自身和孩子内心不太明显的情绪,他们把负面情绪视为禁忌,而一厢情愿地渴望孩子永远保持开朗和幸福。因此,一旦孩子的负面情绪持续过久,他们就会认为其毒性也会愈加强烈。所以,只要是能把孩子的负面情绪转变为幸福状态,那让他们做任何事都在所不惜。因为这种类型的父母实在无法容忍自己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种种负面情绪,有时孩子并没有做错什么事,家长也会惩罚小孩,原因是孩子莫名地烦躁或发火了。

这种类型的父母往往有一种倾向:他们认为在生活中,就应该强调正面的东西,包括情绪。而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的表现,与此截然不同。例如,我们曾问一位家长:“如果孩子因为别的小朋友的错误而变得忧伤时,作为家长,您会如何解决?”这位爸爸回答:“哦,如果有别的孩子折磨我的孩子,我会努力去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并试图理解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如果是哪个调皮的孩子打了我的孩子,又加以挑衅,那我就会立即停止手里的一切事情,会全身心地考虑儿子的事情,让我脱离自己,真切地与孩子一起感同身受。”

抑或你是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

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无论对自己还是孩子,都可以很敏感地觉察到其正在经历的哪怕是极其细微的情绪,哪怕这种情绪苗头还未来得及发展和激化。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认为,孩子的负面情绪也是正常情绪的一部分,即使孩子表现出气愤、伤心或害怕时,他们也会包容地看待孩子的这些负面情绪。这类父母会给孩子解释有关情绪的不同种类,并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正在经历着怎样的情绪。

父母的这种态度非常重要,也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语言主要是由孩子的左脑额叶控制;各种情绪,尤其是让人们萎靡不振的情绪,主要由额叶的右侧控制。父母愿意和孩子谈论孩子情绪的话题,将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抚慰,家长的这种努力甚至会让濒临悬崖尽头的孩子内心渐渐恢复平静,回到安宁状态。家长可以寻找一些共同的话题,帮助孩子正视自身的情绪,而不是对孩子的情绪一味地加以控制。因此,语言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

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不但能很好地接纳孩子的情绪,甚至可以洞察到不当行为背后潜藏的情绪。这类父母对于孩子的不当行为,虽然不一定处理得完美,但他们会为孩子的行为明确地划定是非界限。不但要为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还应该让孩子明白,家长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是持不赞成态度的。传递这种信息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懂得,对于孩子的所有情绪和愿望,家长则会全部接纳和包容。通过这种区别对待,让孩子明白,负面情绪与负面行为完全是两个概念,二者没有必然联系。而且,如果孩子因为某件事伤心或害怕,家长也会帮助孩子一同解决这些问题。

两类父母的区别

这两种类型的父母还有哪些区别呢?

他们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上,也会表现得完全不同。情绪抹杀型父母会在一开始就灌输给孩子大量的信息,然后就置之不理,似乎只等着孩子在下一秒犯错。终于等到孩子犯错了,就会立刻亲自出马,急于纠正孩子的错误:“不,这样不对,是错误的。你应该那样做!”这种类型的父母对于孩子的错误过于执著,而且自以为自己正在对孩子进行建设性的批评。但是,如果孩子第一次尝试做一件事情,出现错误时家长就迫不及待地揪出来,那么结果到底会怎样呢?只能让慌乱的孩子变得更加手忙脚乱,错上加错。

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会采用全然不同的方法,他们并不会灌输给孩子许多信息,而是在孩子能自觉开始尝试时,就放手“退居二线”。如果孩子失误犯错,他们也会在事态得以控制后才介入,并适时地鼓励孩子:“不错,做得很好。你正在很努力地尝试着。”最后,顶多再给孩子一些其他建议和提醒。当孩子第一次尝试学习一件事情时,如果家长能对好的部分给予充分肯定,那孩子成功的可能性就会更高。

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在慷慨地给予孩子具体表扬后,会给予一些建设性的信息,这与俄罗斯发育心理学家维高斯基提出的鹰架理论十分相似。

这个理论的核心在于,最佳的老师和父母应该懂得根据孩子的水平因材施教,在孩子可理解的范围内选择相符的教育工具,以便孩子能够快速地理解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学以致用。经过这种教育之后,孩子对学过的东西就会产生如同记忆般的感觉。因为这种教育模式并非由外而内,而是由衷地自我引领式的主动学习。想要达到这种效果,老师和家长就应该足够明智。如果有了这样的客观环境,那孩子在学习中就不再是被老师或家长牵着鼻子走,被动学习,而是完全变为主动学习,通过自我学习和体验真正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和喜悦感。让孩子通过努力,最终体会付出带来的成功和喜悦,这就是家长进行情绪管理训练时所要具备的明确的目标任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