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哭闹做父母的就会心软,下面来看看这对父母做的蠢事。

最近朋友在群里跟我们说“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哭闹就迁就,否则害人害己呀1她随后给我们分享了一件发生的事:做父母的都知道年幼的孩子好玩,什么事情都想尝试一遍。这不,在高速公路上,一对年轻夫妻带着3岁的孩子出去游玩,车辆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当时路上没大有车,孩子说想摸一下方向盘。被孩子的爸妈一口拒绝了。

没想到的是孩子居然大哭起来,孩子妈妈的心当时就软了,说:“反正现在没大有车,就让孩子摸一下吧1当孩子摸了一下并没有过足了瘾,还想像开摇摇车一样转一转方向盘,被爸妈拒绝了。

没想到孩子又开始哭闹起来,孩子的妈妈对老公说:“你在旁边看着,手扶着方向盘,如果有危险你也能及时阻止。”孩子开了一会后,爸妈让孩子回到了后座位坐着。

这时孩子又哭闹了,孩子妈妈受不了孩子哭闹,说:“好吧再给你开一会……”结果没多久车辆刚好过桥,一不留神车子撞破围栏直接掉到了河里,一家三口全部遇难。警察后来在孩子妈妈的手机里找到了这段视频,因为孩子的哭闹,慈爱的妈妈一步步让他们跟死神靠近。

孩子一哭闹父母就妥协,类似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无数家庭上演:

吃饭前不许吃零食,但孩子哭闹着说一定要吃,心软的大人骂咧咧:“给你吃给你吃,等下如果不吃饭看我不揍你1孩子如愿以偿,即使等下不好好吃饭,也能如法炮制逃过责骂;

商场里,妈妈说:“不可以再买变形金刚,家里已经有很多了,而且家里很多玩具你都没玩!”孩子哭闹滚地,“我就要我就要!”大人一脸无奈牵着孩子从货架上取下了一个新款变形金刚;

游乐场里,“爸爸,我还要玩小火车……”爸爸拒绝后孩子开始哭闹,跺着脚抽噎着,眼泪鼻涕横流,面对路人怪异的目光,这爸爸窘极了,只好再去买一张票,孩子这才破涕而笑;

这些情形就像马戏团训练动物一样,孩子就像是驯兽师,大人就像被调教的动物

海豚为什么能跳水钻圈?这是因为训练员在圈的这头放上食物,海豚通过钻圈多次得到食物后,就知道钻过这个圈就能得到食物,那么当训练员将圈朝水面放时,海豚就能通过钻圈跳出水面,因为对海豚来说,“钻圈”=“食物”。老虎跳火圈、黑熊舞蹈的训练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的孩子比动物聪明,因为一次次地通过“哭闹”尝到甜头后,他们把“哭闹”使用得炉火纯青,对于孩子来说,“哭闹”=“达到目的”。大人在面对孩子的哭闹时一次次无原则地心软妥协后,结果无数大人被孩子这一“杀手锏”制服。很多家庭对孩子的哭闹,是从“心软”到“反感”再到“愤怒”变化的,以至于后来家长感觉孩子像脱缰的野马蛮不讲理,大人最后堕入了不打骂就管不了的无边深渊,遗憾的是大人正是这一结果的始作俑者。

那么,面对经常以“哭闹”要挟父母的孩子,父母该如何应对呢?如果你不想向孩子妥协,又想快速结束这一窘况,又不至于给孩子带来不愉快的情绪,就学学这位妈妈吧!

一妈妈带着孩子逛商场,孩子被商场里的超人吸引住了,妈妈拖拉硬拽都不行,孩子干脆往地上一躺,一把鼻涕一把泪哭闹一定要妈妈买超人。

妈妈不愠不火,“哇,前面有好美味的水果捞呀!妈妈好想吃呢1孩子止哭,凝神在听,“这样,妈妈今天只能花XX块钱,给你二选一,你如果选择超人的话,等下就不能吃水果捞了,你只能看着妈妈吃!但如果你选择吃水果捞,咱们赶紧去,你可以点你喜欢的椰奶芒果捞,妈妈点……”

“我两个都要1“不行,只能选择一个1“我要超人1“不准反悔哦?”孩子信誓旦旦点头。

结果当孩子欢天喜地地拿着超人,然后落寞地看着妈妈吃着喜欢的水果捞,孩子不甘寂寞地恳求妈妈:“给我吃一口吧!”“不行!你自己选的。”最终,孩子眼巴巴地看着妈妈将美味的水果捞吃光。“哎呀,妈妈,我好像也不是很喜欢超人!”“不喜欢也没办法,下次再选吧!”

孩子眼泪都崩出来了,相信他下次能做个更好的选择。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后,孩子也变得理智和讲道理了。

“规矩”+“选择”就是应对熊孩子蛮不讲理哭闹要求的法则。

其他情形呢?如果孩子饭前吵闹着要吃零食,可以让孩子选择饭后吃酸奶蛋糕还是饭前吃零食,只能选择其一;如果孩子吵闹着要坐小火车,你可以跟孩子说如果再坐小火车就会丢失了吃麦当劳的机会,让孩子选择;如果孩子吵闹着想喝饮料,你可以跟她说如果选择了喝饮料就不能享用醇香的自制酸奶,让孩子做选择……

事实证明,在新的选择面前,孩子们往往偏向于选择后者。父母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后者的选择,设置的原则是孩子喜欢并且父母愿意发生的。

延伸阅读

三岁孩子的反抗期


zhangshen转贴:

很多年轻的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到了三岁左右变得不听话起来。常听到这些父母抱怨:“我们家孩子小时候挺乖的,怎么现在老和大人对着干呢?甭管你让他干什么事,他说的第一个字就是‘不!’”

的确,三岁左右的孩子往往会有许多令大人头痛的表现。他们往往固执己见,要做什么必须立即去做,不肯忍耐,更不肯放弃自己的要求。他们的情绪波动也很大,稍有不如意就会哭闹。他们不听劝告,不服管教,不肯服从大人为他们制定的规范。

当孩子出现这些表现时,父母往往会很苦恼。其实,这些表现对于三岁儿童是正常的。在三岁左右,几乎所有正常的孩子都会出现持续半年至一年的“反抗期”,这个反抗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

相反,如果孩子到了三岁左右没有出现反抗期倒是不正常的。据日本东京都立教育研究所与日本儿童研究所咨询部的调查,很多精神不振、意志薄弱的儿童在三岁左右没有反抗期,对这些儿童进行长期的心理辅导也往往见效不大。

那么为什么三岁儿童会有反抗期呢?

首先,这是因为三岁儿童在动作能力方面的发展。三岁儿童身体活动能力已经较强,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因此他们就渴望扩大独立活动范围,不断尝试去独立完成新的事情。但这些要求往往会受到家长的阻拦和限制,因此就会产生反抗。

其次,这是因为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原先,儿童还不能区分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现在,他们已经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让“我”做的,哪些事情是“我”想做的。因此,他们就想顽强地表现自己的意志。但是这种表现往往与成人的规范相抵触,于是孩子就会有挫折感,从而导致反抗行为。

第三,这是因为三岁儿童在许多方面发展得不成熟。三岁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他们感到不满,就会以直截了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吵嚷、哭闹等。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用拐弯抹角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往往被大人认为是故意作对。其实,他们无非是忠实于自己的想法,并非针对某个具体的人。三岁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也还不高,他们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因此常常显得死心眼儿。他们的时间概念还不强,因此哪怕告诉他只等五分钟他也不能忍耐,凡想做的事情必须立即去做。这些都会导致儿童的反抗行为。

当儿童进入反抗期,父母对孩子应更加关心、照顾,并且应采取正确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不可因孩子不听话就置之不理或随意斥责。只要父母的态度正确,一般来说,孩子是能顺利渡过反抗期,而健康成长的。

三岁前决定一生


孩子很多行为是在三岁前决定的,重点在于您有没有给孩子充分的学习发展机会、给予足够的爱。

观察孩子是第一步

您有一颗细腻的心观察孩子,这就是正确的第一步。父母的想法和孩子有差别,所以我们要一步一步地去试探孩子。在情绪教育方面,了解孩子的个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情绪管理不是去学很多理论,而是在对待孩子的过程中,去了解孩子、爱这个孩子。

爱是一种学习过程,在生活片断中,了解孩子的需求,而不是给他伤害。孩子的成长速度很快,要时时注意他的变化,父母要能有足够的智能去了解孩子是否正常,不要只是给予斥责与处罚,要知道那是因为你不了解他,结果反而给予斥责与处罚,要知道那是因为你不了解他,结果反而给了他伤害;孩子是用感觉学习,所以父母要营造情境去学习如何爱人,让孩子去表达要与不要。

如果只是“教”与“给”是不够的,要与孩子互动学习才知道如何适当地给予。世上有许多成功的人,就是因为他对自己充满自信,而犯罪青少年多半没有自信,就是因为父母常跟他们说什么不行、不能要,所以给孩子充分的需要与满足,这样孩子成功的机会就会多很多。

三岁前的教育是重要的,但父母也不用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不妨试着轻松看待,以分享的心来感受孩子成长的喜悦。

亲子互动影响未来发展

其实父母不难发现,孩子哭闹不见得就是要人抱,而是希望知道父母就在身边,所以到底要不要抱不是问题,而是了解他要什么,有的父母干脆就以塞奶嘴解决,但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吗?零岁教育所以重要,就是因为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孩子,亲子之间如何互动,对他未来的情绪将有极大的影响。

在零岁之前就做好孩子的人格发展,必须是父母懂得如何用对心、使对力,如此可以使你将来在教育孩子时更加省力。例如我要在上班前叫孩子起来吃奶,但孩子睡得很沉,被吵醒一定会很不愉快,所以我就想如何使他快乐地起床,经过我的观察发现,父母当时的情绪如果是急切的、有压迫性的,孩子也会感到不安,所以我决定在他一睁眼时,就让他看到我的笑脸,我会抱着他去玩玩偶,抓他的手让他去拍一拍,跟他说话,使他了解这个仪式表示要起床了,要知道跟人家问好。所以营造好的起床气氛很重要。另外,挑选保姆也是重要的,要了解保姆会不会笑,是不是愁眉苦脸,这样才不会将负面情绪带给孩子。

传播快乐情绪

大人的笑容对孩子是一个最好的示范作用,您的管教态度也关系到他的顺从与否,例如孩子讨厌洗脸,父母就要懂得先把好的情绪带给他,你可以边洗自己的脸边哼着歌,让孩子觉得洗脸是件愉快的事,之后问他要不要洗,让他产生期待的心理,进而喜欢这件事。这个过程好像在玩,但也做到了常规该做的事,所以管教孩子不一定要一板一眼,父母不妨学些卡通的话与幻想,让孩子感染到您快乐的情绪。

当父母觉得做这件事是快乐时,您的孩子必然也会快乐;如果您觉得不快乐,孩子也会觉得不快乐,这就是没有用对心、使对力。孩子在快乐的经验中可以奠定良好的情绪及性格的基础,并且得成功的快乐。三岁前的教育取决于父母去观察孩子的需要,而不是到处去听信别人怎么说,只要那个方法是可以带来快乐,那就是可行的;如果您会觉得困扰,那个方法就不要用,因为孩子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

父母应专注与用心

专注与用心是最好的教养方法。还有我的孩子不到一岁就不用尿布,前提是要训练他大小便,但我又担心强迫他,所以我就问她如何训练。原来是保姆每次带他去厕所,都会在一旁放水,而且每天固定时间坐在马桶上,使他培养便意,久而久之他就知道何时会解出来,或者是放水龙头时,他就会有尿意,而且每次上完,保姆就教他拉水,并学开灯、开门,让孩子感觉是在玩。切记在他学习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责骂他,而是让他从愉快中学会上厕所。由此可知,方法很重要,要专注与用心。

如何用对方法教养孩子

例如,当孩子会爬时,我会担心他容易受伤,于是我就围了一个区域,限制他的活动范围,可是他长大后就会把东西顶开,即使后来我加强围堵,没想到他居然做出更危险的动作。我发现这个方法不行,就把插座盖子盖上,或是把东西收起来,使他不再那么容易产生好奇;还有他对做饭很好奇,我怕他受伤便把他放到娃娃车里,没想到他的态度变得很急躁,于是我就抱他去参观爸爸做菜,或是给他玩具锅铲让他获得参与感。

由此可知,孩子不是限制、禁止、命令能控制的,而是要了解他对什么好奇,只要能满足他的好奇心,就能让他不再好奇。但他对危险事物也很好奇怎么办?我绝不鼓励去惊吓孩子,比方说让他去接触热水,因为当他还小时,父母要避免让他接触危险,所以好的教导是去营造一个好的空间,而不是吓他。

了解孩子需要什么,而不是害怕他会来干扰我们,陪孩子成长,父母也会跟着成长,我们要有一颗细腻的心去观察他,才能找到最好的最棒的方法。

三岁看大 把握两到三岁宝宝的育儿重点


盘点2到3岁宝宝的发育特征

恰如俗语所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前后的性格养成和能力培训将对其后的人生有重大影响。父母给予正确有效的引导,可以为孩子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0到3岁是宝宝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做好早教,能够有效促进宝宝各项能力的发展。2岁到3岁的宝宝,经过两年时间的成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既体现在身体上也体现在智力上。

1.肢体方面:宝宝的身体变得更为灵活,无论是走路、跑步还是弹跳都变得更稳当。

2.语言方面:说话变得更流利,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

3.生活方面:乳牙长齐,自理能力变强。

2到3岁宝宝的早教训练全记录

由于早教对3岁以前的宝宝帮助很大,因此家长要学会给宝宝做有针对性的早教训练。

言语能力训练

1.词汇量训练:带宝宝去户外,教他认识事物,比如树、鸟等,告诉他关于这些事物的简单易懂的信息。由于宝宝的语言能力逐渐变好,这时可以通过讲故事、教歌曲等方式让他多说完整的句子。此外,代词的训练也很重要,让宝宝理解什么时候说“我”,什么时候说“我们”等等。

2.语言能力训练:2到3岁的宝宝在说话时,经常使用主谓结构的句子,例如“妈妈唱歌”、“宝宝吃饭”等。除此之外,同样相对简单的谓宾结构的句子也是宝宝常说的,例如“滑滑梯”、“搭积木”等。为了让宝宝的说话能力得到提升,可以在晚上让宝宝说说这一天他做了什么,或者类似这样的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观察力训练

1.分辨远近训练:家长要多说与远近相关的句子,形成学习环境,比如说“宝宝,站得离桌子远一点”,或是让他比较两样东西距离他的远近。

2.分辨长短训练:拿出两张长短不同的卡片,或是拿两件袖子不一样长的衣服,让宝宝分辨长短。

记忆力训练

1.数字记忆训练:在日常生活中找出一些数字让宝宝去记忆,例如电话号码,报纸上的日期等。虽然宝宝对数字不太理解,但可以强化他对数字的感觉。

2.图像记忆训练:拿出一张卡片让宝宝来记忆,卡片上画的都是宝宝知道的东西。让宝宝盯着卡片看一会儿,随后收起卡片,问宝宝卡片上面有什么。如果宝宝说得好,要及时称赞;如果说得不好,要适当给出一些提示。

思维能力训练

1.分辨能力训练:在宝宝面前故意做出一些错误的事,比如把本该放进盒子的积木放到了画板上,让宝宝来发现并纠正错误。

2.归类能力训练:可以拿出一些颜色不同、大小不一的卡片,教他按照颜色或者按大小来给卡片分类。用不同的小游戏来锻炼他的归类能力。

想象力和创造力训练

1.绘画训练:让宝宝在画板上随便画出一些线条,家长将线条发展成其他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教宝宝运用想象力画出不同的东西。

2.表演训练:在宝宝喜欢听的故事里挑出一则,让宝宝试着去表演,表演的时候,可以适当修改故事内容。

动作能力训练

1.跳跃训练:可以抓住宝宝的手,让他尝试着向前、向上跳跃。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如果宝宝熟练了,可以松开手,让宝宝自己跳。

2.单脚站立训练:可以抓住宝宝的手,让宝宝试着用一只脚站立。逐渐松开手,让宝宝尝试依靠自己完成几秒钟的单脚站立。

3.楼梯训练:试着让宝宝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自己上下楼梯。

4.手部训练:让宝宝多动手,可以与宝宝竞赛搭积木,让他的手更灵活。

社交和生活能力训练

1.穿衣训练:教宝宝练习自己脱、穿衣服,练习如何套上鞋子等。

2.方便训练:教宝宝练习自己脱裤子,上厕所。告诉他不论在哪儿,要勇于表达自己想上厕所的想法。

3.交流训练:多让宝宝与同龄孩子一起玩,让他了解怎样与同龄人相处,教会他使用礼貌用语。

本阶段早教训练五大注意事项

1.夸奖是宝宝进步的最大法宝,早教过程中,如果宝宝做得好,家长一定要及时称赞。

2.当宝宝做得不对的时候,要及时指正,但不要采取大声斥责的方式。

3.当宝宝对一些事感到好奇的时候,要用恰当的方式满足他的好奇心,不要表现出不耐烦。

4.在宝宝说话的时候,要注意聆听,对宝宝的用语不当或表达不准确要及时指出,耐心教导他如何改正。

5.宝宝与宝宝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早教过程中不要过分苛求宝宝,不要给他施加太大的压力。

这三个坏习惯,孩子三岁前一定要改正!晚了就来不及了


昨天一位好友带着孩子来我家做客,这个孩子和我家女儿差不多都还不到3岁。两个小朋友在我家客厅玩得不亦乐乎,我们大人在一旁看的还挺开心的。可是,到了临分别的时候,这个孩子要把女儿的玩具都拿走,女儿不愿意,这个孩子就硬抢,女儿在一旁被气哭了。后来,在我们两个大人的劝说下,才相安无事。

中国有一句古话:“3岁看大,7岁看老”,它概括了孩子发展的一些规律。到了三岁时,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发展,一些坏习惯就很容易在这个阶段形成,父母要及早发现,及时引导,为孩子以后的发展助力。

1、抢东西

三岁前,孩子看到喜欢的东西会去抢可能就是孩子的占有欲比较强,或者喜欢侵略的胜利感。孩子心里没有明确的物权意识,不管孩子以什么心态去抢别人的东西,父母都不要放纵,并要对孩子这种行为做出一些惩罚,让孩子知道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以免将来酿成更大的苦果。

2、小偷小摸

孩子小时候去别人家,会偷偷的把主人家的玩具、零食拿走。可能孩子本身也没有意识到这种事情的严重性,只是一个下意识的想把自己喜欢的据为己有。但小时偷针,长大偷银,小时候的这种苗头不加以制止,以后肯定会酿成大祸。当发现孩子有这种苗头的时候,家长要及时制止。

3、我不行

孩子的自信心是从小建立的,可是很多小朋友干什么事都是畏畏缩缩,什么都不敢尝试,让孩子唱个歌、跳个舞、……孩子就把我不行挂在嘴边。这是孩子对自我的一种过度保护,也是内心深处对自己的不信任。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适时的给孩子具体的鼓励。当孩子对某件事没有信心的时候,父母不要打击,慢慢引导。

这些坏习惯你家孩子有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