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几所幼儿园,我们会目睹小朋友们不同类型的哭相,也能够看到老师巧妙、又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记者跟富有经验的幼儿园老师一起互动,读懂宝贝们的各种哭声,并奉上各种可行性止哭招数:

不停哭型

入园前的亲子活动,小朋友在家长的陪伴下玩得都很开心,但是第一天开始上幼儿园,便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了,他们觉得十分害怕、不安全,所以从爸爸妈妈离开幼儿园那一刻起,就开始不停地哭,这样的情景短则一个星期,长则一个月有余。

老师做法

徐老师(越秀区云台里幼儿园小班班主任):对这种小朋友,我们首先转移他的注意力,给他玩一些玩具,告诉他幼儿园可以认识新朋友,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告诉他爸爸妈妈来接他的具体时间。

其次,多抱抱他,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增强他的安全感。如果说理、转移注意力都对此类孩子不起作用,我们会适当使用冷处理法,给他一些玩具让他自己去玩,当组织其他小朋友进行活动时,会吸引他参加,并给予一定的关注。

给家长的建议:

2~3岁是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家长要理解孩子这种反应,孩子白天在幼儿园哭得太多,晚上回到家一定要让他多喝一些淡盐水补充体力,还要让孩子早睡早起,睡足9~10个小时。

又哭又闹型

这种小朋友又哭又闹,还把幼儿园的玩具扔得乱七八糟,吃饭的时候故意把饭弄在衣服和桌子上,打人、咬人、在地上打滚,时不时地开门就要往外跑。

老师做法

陈老师(广州市军区联勤幼儿园小班班主任):这类小朋友性格比较外向,个别的比较暴躁,他们喜欢把不高兴发泄在外界环境上面,对这类小朋友,我们主要以讲道理为主,让小朋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注意多给他爱的关怀。还会适当地对他的进步进行一些奖励,像语言上的表扬和物质上的小红花等。

给家长的建议:

希望家长平时在家里,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让他学会一些简单的规则。另外音乐是抚平小朋友心灵的方法,在家里可以放些轻松欢快的歌曲给孩子听,比如《我爱我的家》、《小小人爱上学》等,对治疗孩子暴躁情绪有积极作用。

几天后才哭型

小朋友好奇心重,在幼儿园看到很多家里没有的东西,立刻产生了兴趣,去幼儿园的前几天很高兴,不哭不闹,也不嚷着叫爸爸妈妈来接,但是过了几天,当他熟悉了幼儿园的生活环境,知道自己要每天重复时,就会厌烦,开始用大哭表示自己的不满。

老师做法

徐老师(越秀区华艺幼儿园大班班主任):这类小朋友怀有对新环境的向往心态,他们性格大多活泼开朗,喜欢刺激的事物。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我们会多介绍在幼儿园里他还不知道的事物,比如我们会带他去别的班级看看,告诉他哥哥姐姐们都在做什么。转移他的视线也是很好的方法,小朋友看到新鲜的事物就会很快忘记刚才发生的事情。

给家长的建议:

如果宝宝对幼儿园生活没兴趣了,想回家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时,家长可以在最初一段时间,让孩子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如:手绢、小公仔、水壶)到幼儿园,起一个间接情感寄托的作用,在孩子接受陌生的环境和老师伙伴初期起到熟悉、温暖的情感安慰作用。

心里默默流泪型

和家长交流的时候,有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在家很开朗的,什么都说,什么都乐意去做。但是老师却发现他们在幼儿园里不说话,坐在角落里呆呆地什么都不愿意做。

老师做法

陈老师(广州市军区联勤幼儿园小班班主任):这类小朋友表面看上去没有哭,但是心里却在默默地流泪。我们的主要做法就是多和他聊天玩耍建立感情,让他消除恐惧感,慢慢熟悉幼儿园生活,从心底尽快信任老师。这类孩子甚至比其他类型的孩子更加需要爱,比如:当看到孩子情绪不好时,我们可以找一个最可爱最漂亮的毛绒玩具送给他并说:“我和你一起玩好不好?”让孩子感觉老师是可以随时给予他帮助的朋友。

给家长的建议:

在老师试图打开孩子心扉的同时,家长可以每天在接送孩子的时候多跟老师交流,让孩子看到这样的亲切场面,帮助老师和孩子尽快建立起感情。

受人影响型

记者去幼儿园时看到,有的小朋友本来在玩玩具,但看到身边有小朋友在哭,不一会儿,他也会眼泪汪汪,终于忍不住,大哭起来。这也正是所谓的“羊群效应”。

老师做法

罗老师(越秀区华艺幼儿园大班班主任):这类小朋友容易受人影响,碰到这样的情景,我们会带他们出去走走,去操场上玩耍,把他和爱哭的小朋友分开一会儿,等他们心情平静一点儿后,再慢慢告诉他们:幼儿园是美好的地方,他们可以在幼儿园获得好多新鲜有趣的东西,那些哭的小朋友,只是一时的不适应。

给家长的建议

幼儿对故事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小白兔、大灰狼、小花猫等几个形象。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容易被带哭的情景创编故事来诱导孩子。例如创编故事《小白兔上幼儿园》,通过小白兔在幼儿园快乐游戏的过程来诱导宝宝爱上幼儿园。

zj09.com小编推荐

你家宝贝是易养型OR难养型?


分清宝宝的气质与性格

近期,某网站开展了联合调查,你家宝贝是哪种气质类型(易养型or难养型)?

1、你的宝宝什么时候哭泣?

A.只有在饿了、渴了等正常情况下才哭泣

B.经常哭泣,但很容易哄

C.很容易哭泣,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哄也不管用

结论:易养型的宝宝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会在有需求的情况下用哭泣来引起家长的注意;难养型的宝宝反应比较无常,往往让家长措手不及。

2、你的宝宝吮手指么?

A.偶尔吮手指,拿出来不闹

B.经常吮手指,而且拿出来就闹

C.从不吮手指

结论:吮手指是宝宝探索世界的活动,是对情绪的积极处理方式,1岁之前没有必要强烈干涉。但难养型的宝宝可能不喜欢或过于偏执于这个行为。

3、你的宝宝会不会自己玩?

A.可以自己玩一会,长时间不行

B.可以很长时间不用陪,自己玩得很好

C.必须得陪他,不陪就闹

结论:易养型的宝宝很擅长处理“一个人的时间”,他会想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充分发掘游戏的乐趣;难养型的宝宝比较黏人,较难脱离对家长的依赖。

4、你的宝宝爱笑么?

A.笑得很high,而且声音很大

B.笑但是很腼腆

C.很少笑

结论:爱笑表示宝宝很会将自己的内在情绪外化出来。易养型的宝宝很善于笑,很容易被逗笑;难养型的宝宝则不善表达内在情绪,感觉有点“冷”。

5、你的宝宝胆子大么?

A.一般,有些东西会让他害怕

B.很大,遇到陌生人也从容应对

C.很小,总被一些东西吓哭

结论:到了一定年龄,宝宝会对外界产生恐惧感。易养型的宝宝能克服陌生感,关注有意思的事情;难养型的宝宝防卫心较强,不敢尝试新鲜事物。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我们在早教方面往往更注重智力开发、行为习惯、性格塑造方面的培养,却很少会注意宝宝本身的个体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差别除了身体方面,便是心理方面,包括性格、能力与气质。性格与能力的培养属于后天教育与环境的产物,而气质则是基于遗传的先天因素了。亚里士多德相信宝宝生下来就是张白纸。其实,“白纸”也不尽相同。“天生的气质类型决定教养方式”,气质是心理特征,也是生理特征,它是人的天生特性,了解宝宝应该从气质开始。

看看妈妈怎么说:

“我觉得羲羲是‘难养型’的,因为跟别的宝宝相比,他比较难照顾:睡觉的质量差,容易醒;吃奶不是很专心,要哄着吃;还经常拉稀便。我要比别的妈妈花更多时间和心思来照顾他,而且还老担忧宝宝的成长会落后。”

——羲羲妈妈

“我家豪仔是混合型的,‘难养’的是宝宝的淘气,脾气犟、特爱黏妈妈;‘易养’的表现是啥都爱吃,哭了很容易哄,而且很爱笑。无论他是哪个类型,我都不会觉得不幸,宝宝是天赐的礼物,需要我们好好呵护,陪伴成长。”

——家豪妈妈

“我觉得诚成是‘易养型’,他的生活很有规律,我不用太辛苦,对他的各项发育指标也不用太担心。到目前为止,很少生病。他也不爱哭,哭了之后一个拥抱就能哄好。我这个菜鸟妈妈遇到这样的诚宝真是很幸运。”

——诚成妈妈

------------------------------------------------------------------------

育儿问答:

友水蜜小桃问:什么样的宝宝算是好带的宝宝?

特聘专家王庆阳(向他提问)解答:所谓好带的宝宝,主要是考虑宝宝比较安稳听话,不经常哭闹。身体健康不易生病的宝宝。不过这些特点与妈妈是否细心或有耐心也有很大关系的,所以说宝宝好带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宝宝的特点。还需要年轻妈妈多付出心血照看好...>>查看全文

宝宝“难养”要看气质选方法

宝宝表现大不同

易养型宝宝

他会因为饥饿、口渴或大小便而哭泣,满足后很快停止哭泣;也会存在不明状况的哭闹,但哄一会儿就好。

他会喜欢吮手指,无论你在不在他的身边,都是一样。但如果你把他的手指拿出来,他也不会太生气。

当你暂时没有时间近距离陪伴他的时候,他通常可以自己玩一会儿,而且玩得挺开心。

他爱笑,可能在1、2个月大小的时候就已经学会笑了,常常被你逗得大笑;有时,他也会因为想到了好玩的东东而自己乐呵。

他胆子不小,不会因为遇到陌生人与陌生环境而大哭大闹,但遇到奇怪的声音或图像也会哭红鼻子,这时只要你抱一抱、哄一哄很快又没事了。

难养型宝宝

他经常在不明状况的条件下哭闹,而且哄了好久也不管用。

他不喜欢吮手指,或吮手指时过于专注,当被打断时,他会大哭大闹。

非常需要陪伴,并且需要你寸步不离地陪着他。

他不爱笑,笑的时候也非常腼腆。

他胆子很小,总会因为一些不值得害怕的事情而感到恐惧。

易养型宝宝往往具有较强的企图心,而难养型宝宝往往具有较强的防卫心;易养型宝宝会主动去争取别人的评价或奖励,会更容易迎合他人的要求与心情。

企图心和防卫心,难养易养的真相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将人分为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与抑郁质四种类型。简单地形容一下:孙悟空是多血质,刘备是黏液质,李逵是胆汁质,林黛玉是抑郁质。内向与外向并不是宝宝难养与易养的原因。真正原因是宝宝们会有两种不同的气质倾向——企图心(多血质与黏液质)与防卫心(胆汁质与抑郁质)。

●企图心强(易养型)的宝宝会把视野放在外面世界多血质宝宝在乎家长的评价,希望得到奖励与关注,总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满足外界的要求;黏液质宝宝不在乎外界评价,但是他们有很强的自身约束性,他们的行动较慢,那是因为他们在收集来自外界多角度的信息,并从中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可以说,多血质宝宝与黏液质宝宝有一个共性,即他们在与周围环境接触时,处理方式是灵活多变的,换句话说,他们不排斥教育与管理。

●防卫心倾向(难养型)的宝宝更关注内心感受这类宝宝较为缺乏安全感,他们更多关注自己的感受,并经常用自己的感受与外界要求进行比较,这样以来他们的情绪比较容易发怒或低落。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胆汁质宝宝与抑郁质宝宝的区别。胆汁质宝宝对于任何刺激都会很快做出反应,他们易怒而且会大吼大叫;抑郁质宝宝反应比较迟钝,会纠结一个问题而百思不得其解,他们易感伤,而且久久不能平复。>>摇妈发贴:大家都来说说,宝宝哪个阶段最难带呢?

育儿问答:

友开始懂了A问:教育小孩可真难啊,总是情不自禁地缺少耐心,缺少恒心!

特聘专家马兰花解答:首先妈妈的情绪状态很重要,一定要耐心,学会等。另外,可以带宝宝接触大自然,在更多的人际环境里玩之外,最重要的,是妈妈帮助宝宝发现宝宝的兴趣或特长所在,让宝宝的自信有所依赖的根,从这个特长开始,慢慢找回宝宝的自信,再把这种自信迁移到人际环境和游戏中去,宝宝在自己的兴趣和自信中感知到人际交往的力量,那么就容易融入更大的空间去了...>>查看全文

男孩和女孩谁更难养?

找对方法,难养型不难养

作为易养型宝宝的家长,我们可能会比较轻松,因为宝宝会比较配合我们的教育,但作为难养型宝宝的家长也不要灰心。难养型宝宝虽然“难养”,但并不代表“不好”,事实证明,不同的气质类型,会更容易造就不同类型的人才。多血质宝宝容易成为演员、教师或培训师,黏液质宝宝更容易成为政治家或管理人才,胆汁质宝宝容易成为外交家或商业大亨,抑郁质宝宝则适合做将来的艺术家。关键是我们要深入了解不同宝宝的个性心理,找到适合他们成长的道路。

●胆汁质宝宝最需要的是自由与沟通

有趣的是,胆汁质宝宝最喜欢的应该是亲子运动,所以我们应该把他的时间一分为二:一部分时间用来开展亲子互动,恰好0~3岁是进行感统训练的正确时间,我们就边进行丰富的感统训练,边和他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收获。

另一部分时间要留给他自己,胆汁质宝宝很善于交友,似乎天生就是“孩子王”。鼓励胆汁质宝宝接触不同的小孩子,你会发现他非常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玩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不要忽视这一点哦!等到大一些,我们就可以与他进行深入的交流,如“你们谁踢球最棒,为啥呢?”“你们是怎么赢得比赛的?”难养型宝宝的特点就是对于爱的需要比较浓烈,我们要表现得对他感兴趣的事情很感兴趣,这一点非常关键。

●抑郁质宝宝最需要的是归属感

在他看来,归属感就是安全感。对于抑郁质宝宝来说,各种来自外部的信息或刺激都是复杂的,其实是他自己想得太复杂了!如何才能卸下他的包袱呢?让抑郁质宝宝觉得他是家庭中的一员,他的存在对于父母非常有价值,而父母是他强有力的后盾。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用陪伴作为奖励

用尽可能多的时间陪他,你在身边的时候,对于他自信心与安全感的建立最为有效。对于抑郁质宝宝来说,陪伴就是最好的奖励。但值得注意的是,首先,一定要说明为什么要陪伴他,鼓励他的好习惯、好行为的形成。其次,别以“不陪伴”来要挟。正确的说法是“这次你做得很好,妈妈要多陪陪你”;错误的说法是“你要不这么做,我以后就不陪你”。有时候家长想表达的情感内容是一样的,但方式方法稍有欠缺,结果却大相径庭。

强化家庭意识

对外介绍时,要强调这是“我的闺女”或“我的儿子”。这样做是一种积极暗示,对于抑郁质宝宝形成家庭意识非常有效。

感统训练

抑郁质宝宝其实也蛮可爱,只要和他在一起,干什么都行!那不妨趁着0~3岁的时间,做好视觉、听觉、本体觉、触觉、平衡觉的感统训练(尤其是触觉训练),这对于抑郁质宝宝一生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入园止哭“立竿见影”有绝招


入园止哭“立竿见影”有绝招

刚刚入园的孩子爱哭闹很正常,只要家长引导得当,大部分孩子在半个月内就能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如何有效“止哭”,让孩子快乐入园?

A、帮孩子建个“朋友圈”

支招人/宋蓉,全职妈妈。儿子/刘章韬,现六岁半,两岁入园,哭闹记录:一年。

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不想上幼儿园“,回想起当初送儿子入园的情景,宋蓉用“艰难”两个字形容。

宋蓉说,儿子两岁上幼儿园,是个“插班生”,班上最大的孩子三岁半,他是班上的“小萝卜头”。那个时候,儿子胆子很小,连说话都不敢抬头,天天与一群哥哥姐姐在一起,比较没自信。早上出门,只要往幼儿园方向走,儿子就开始哭哭闹闹,这种情形持续了差不多一年。

“很伤脑筋,不过也得坚持。”宋蓉说,送孩子上幼儿园,就是希望性格内向的儿子变得合群一些。她相信慢慢地儿子就能适应,如果迁就孩子,这个适应期将会无限延长。

有一天,儿子长长地叹了口气对她说:“妈妈,我们班×××手下有好多兵呀。”听了儿子的话,宋蓉意识到,儿子很渴望有自己的朋友圈。次日,宋蓉帮儿子准备了一堆丰盛的零食,让他带到幼儿园与其他孩子分享。那天回家后,儿子很开心,并向她报喜:“今天,我交到一个好朋友。”宋蓉当即为儿子加油:“你的朋友一定会越来越多。”

此后,宋蓉不仅经常领着儿子去小朋友家串门,还常邀小朋友来家中做客。“跟大家一起吃东西,玩玩具的过程中,儿子体验到分享的乐趣。”宋蓉表示,随着“朋友圈”的扩大,儿子上学哭闹变成了过去式。

B、夸张表扬孩子,不问负面问题

支招人/邵云,房地产策划人。儿子/邵期睿,现三岁半,两岁半入园,哭闹记录:一周。

“我还没睡好!我还没尿尿!……”去年秋季入园时,邵期睿每天早上想尽一切理由拖延去幼儿园的时间,理由用完后,就使出最后一招——哭。

“哭也不行,照样得上幼儿园。”邵云笑称,孩子入园第一周,全家人一致推举他负责接送,主要原因就是他最“心狠”。一脸轻松地把儿子交给老师,爽快地跟儿子说“再见”,转身就走,绝不轻易回头。

邵云认为,在接送孩子的过程中,恰当的交流方式也有助于帮孩子入园开个好头。“千万不要问‘今天老师批评你没有’之类带有负面导向的问题。”邵云说,这样可能会勾起孩子对幼儿园的反感情绪。就他的个人体会而言,儿子比较乐于听表扬和鼓励的话。他每天都会以夸张的态度表扬儿子,比如:“真厉害,自己背书包”、“刚才你们老师又表扬你了,说你今天吃饭最乖”、“哇,又得了一朵小红花,好棒呀”、“×××说他很喜欢跟你一起玩”等等。慢慢地,儿子变得喜欢上幼儿园了。

邵云说,有的家长喜欢问孩子一些诸如“今天学了什么呀”等比较抽象的问题,孩子往往很难回答。他建议家长多问一些具体的问题,如“今天吃的是白米饭还是面条”之类的问题。亲子间有沟通,家长就能正确地引导,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另外,要相信幼儿园的老师,会尽职尽责照顾好你的孩子,同时也不要低估孩子的适应能力。

C、玩得正好时拉她走,欠她

支招人/桂悦,高校行政人员。女儿/魏然,现六岁,三岁两个月入园,哭闹记录:一天。

上学不哭也不闹,放下小书包,就跑到玩具区玩得不亦乐乎。

三年前,桂悦送女儿入园的过程可谓轻松。桂悦表示,多亏自己提前做好了思想工作。

桂悦说,女儿正式入园前,幼儿园的老师曾做过入户家访,这给性格腼腆的女儿增加了不少安全感。入园前一天,她又特意陪女儿去幼儿园实地体验,在女儿兴趣盎然之际,她故意找理由领着女儿离开幼儿园,“就是要让她心里欠欠的,对幼儿园充满憧憬”。

回家后,当着女儿的面,桂悦与老公唱起了“双簧”。

“幼儿园里有好多好多玩具,好幸福呀!”桂悦一脸羡慕之情。“真的呀!”老公极力配合。

“幼儿园的老师很会跳舞。”女儿常爱对着镜子自唱自跳,桂悦一句话又敲在女儿的兴趣点上。“上了幼儿园,就能学会很多舞蹈啦。”老公装得更加兴奋。

两口子一唱一和,吊足了女儿的胃口。果不其然,入园首日,女儿就爱上了幼儿园。临走前,桂悦不忘给女儿一个明确信号:“放学后,妈妈就来接你!”

“外婆的一个小动作,引起了哭闹反应。”桂悦说,见女儿第一天情绪很稳定,第二天家里派外婆送孩子入园。外婆无意中发现教室有个后门,于是悄悄走到后门观察孩子,眼尖的魏然一下子发现了外婆,情绪被触动,哭闹着坚决不让外婆走,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

桂悦建议广大家长,送孩子入园时,家长最好面带微笑,断不可拖泥带水。

预防孩子走失六大招数


1、教孩子记住自己的居住地

教孩子不仅要记住自己和父母的名字,让孩子记住自己住的城市名字以及小区名字和门牌号。

2、教孩子如何拨打电话

让孩子熟记亲人的联系方式,尤其是爸爸妈妈和家里的电话,对于三四岁以上的孩子记这些并不难,同时还要教会孩子如何拨打电话。

3、教孩子拨打紧急电话号码

应该教会孩子拨打110求助电话,119火警电话120救护电话。紧急情况,父母电话长容易忘记,也许这些电话在必要的时候能用上。不过一定要记住告诉孩子紧急的时候才能拨打,平时不能乱拨,给人家添乱也不好。

4、培养智慧宝贝

培养一个聪明睿智的孩子很重要。增强孩子意志力,遇到事情不慌乱,让自己临危不惧,用自己的智慧来解救自己更重要。柳宗元《童区寄传》中的那个聪明的孩子大家肯定还记得吧。

5、教孩子识别好坏人群

在孩子最无助的时候,以下5类人可以信任:

一是老人,老人经历沧桑,人生走到最后他们大部分是善良的,大部分不会丧失良心去毁一个小孩子。

二是孕妇和有小孩子的父母,这类人一般都是享受孩子给他们带来的幸福快乐,他们能切身体会到孩子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

三是穿军警制服的群体。有事找警察叔叔,这个要教会小朋友滴;

四是学生群体。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他们的思想相对还是很纯洁的,绝大部分值得信任,尤其是他们以一个集体出现的时候,尤富正义感。所以当小朋友找不到父母的时候看到路过一群学生模样的人完全可以信任。

五是大的机关单位或超市商场统一着装工作人员,如果迷路的孩子走进这样的一个集体寻求帮助,相信不会遇到一大群骗子和坏人吧。中国还是以好人为主的嘛。

6、给小朋友使用跟P虫追踪服务

为防止孩子走失走掉,外出时给小朋友佩带跟P虫追踪器,做到时刻掌握孩子行踪,就像走失也能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脑或手机查询到孩子所在的具体位置,防止不幸事故发生。

什么是语言型智力


“你真能讲,可是没有实践不行呀。”

“实践,什么叫实践?”

“就是实际行动。”

“实际行动?”

“就是亲自动手动脚去做。”

“那我做了呀。用手使用筷子,穿上鞋用脚走路。”

“那些事儿都不算数。”

“那,什么算数?”

“比如……”

“我明白啦!收拾干净,打扫卫生,不出交通事故……”

“对,就是这些。你能办到吗?”

“……”

儿童的心理分析:

“妈妈叫我自己去实践。可是问她什么意思,她一点也说不出来。所以,我就代替她说了。”你们看怎么样,孩子心里感到非常得意。认为他自己完全明白了实践的意思。

“虽然妈妈批评我讲话多,可是人和动物的区别不就在于能讲话吗?我可不能停止讲话,变成一个动物呀!”

这个孩子的想法是正确的。如果说不清楚“实践”的意思,那么使用“实践”这个词也就毫无意义。

“妈妈想说些什么话,我都知道。‘收拾干净’已是妈妈的口头语了,所以我就先说出来了。”

“明白了就去做嘛。”这似乎成了妈妈的习惯用语。

妈妈的高招:

这个孩子嘴很能说,妈妈总觉得他光说不练,是不个健全的孩子。然而他的健谈,说明他是聪明的,所以,似乎可以称他是一个富有“语言型”智能的孩子。他很懂得道理,会巧妙适时地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容易被认为是傲慢不逊。

他这一优点,应该受到充分的爱护。不要去指责他的缺点,而是通过语言游戏来指导孩子。母子两人一问一答,其乐融融,这是高明的指导法。

“实际行动”或“实践”,家长不能仅靠口头说说“收拾干净”就够了。最重要的是母子两人共同做“收拾干净”的游戏,这样孩子才能充分理解其意义。应该认识到,能说会道的语言型孩子,将来学业成绩优良,擅长阅读,这也是表达个性能力的一种类型。

消除新生入园焦虑几点招数


幼儿园刚开学,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有些幼儿当他被父母抱进幼儿园时刚刚还笑容满面一下便变了脸,拉着父母往外走不愿呆在幼儿园。有些当家长踏进教室门时幼儿便紧搂家长的头颈又哭又闹,死活不肯进门。这些幼儿在幼儿园表现饮食减少、睡眠不安、情绪不稳、少言寡语甚至是拒绝进食。如此现象,一般至少要持续几周,有些甚至长达数月之久。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叫作“入园分离性焦虑”。消除幼儿分离焦虑,有助于幼儿愉快地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活动,有助于幼儿与教师及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幼儿入园时,家长也同样产生焦虑,解决好幼儿分离焦虑有助于缓解家长的焦虑不安,便于家长安心工作。下面,我以十几年来工作经验谈谈消除新生入园焦虑的几点招数以供参考。

第一招:做好入园前家访。

第一次家访时,老师们衣着得体,语气和蔼,态度亲切,认真倾听家长对自己孩子生活习惯和脾气禀性的介绍,然后善意地提醒家长为幼儿做一些入园准备,如准备一些替换的衣服、准备一样心爱的玩具等等,家长感到了老师工作是非常细致周到的,从而对教师产生一定的信任度,进而缓解心中的焦虑。

第二招:亲子活动,减少陌生。

让家长与

幼儿一起参与幼儿园活动,体验幼儿园生活。在亲子活动里,幼儿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幼儿园,在老师引导下积极参加各种室内外活动,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如,老师为幼儿安排了宝宝点名时间,幼儿自我介绍后,“找朋友”的音乐响起,家长和孩子拉起小手,去找自己的朋友,逐步体验到了交往的快乐。随后的亲子游戏则增进了亲子情感,也让家长知道了与幼儿游戏的方式方法,此外,宝宝聪明时间、宝宝音乐时间、宝宝生活时间、愉快的户外活动、美味加餐、自由活动时间等都有助于幼儿逐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逐渐适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规律,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激发了幼儿的入园愿望,有效地减少了幼儿的分离焦虑,使他们愉快地开始了幼儿园生活,走出了自己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第三招:家园配合,同步一致。

让家长了解了幼儿园,配合幼儿园开展一些工作,如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用实例和浅显的故事给孩子讲道理、倾听幼儿说话以便了解幼儿在园活动情况和感受等,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使他们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孩子进入

幼儿园,就要由家庭个体生活转而去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家长应主动配合幼儿园,改变幼儿家庭生活的随意性,制定与幼儿园相仿的作息时间制度,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技能等,缩小家园生活的差异,使幼儿更适应幼儿园生活,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

第四招:多种方法,稳定情绪。

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开学初的一周内采取更多样的方法,如用色彩鲜艳、新奇的玩具转移幼儿的注意力,组织丰富有趣的活动,帮助幼儿交朋友,采用正面鼓励和侧面引导的方法等,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体验快乐,满足幼儿社会性交往的需要,给幼儿创建安全、温暖的氛围,这些都有助于缓解和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

民主型家教也需要惩罚


民主型家教的核心是孩子与家长在人格上平等,互相尊重。家长在替孩子拿主意时,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合理要求与需要,但在孩子因年龄小拒绝执行正确的建议时,家长必须坚持正确的主张,因此它也有强制的一面。所以,民主型家教应包含“说理”和“惩罚”两种手段。

第一步要说理,使孩子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愿意改正。但是,“已经习以为常的错误行为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惯性,要阻止“惯性”作祟,使孩子纠正错误,就必须有足够大的外力。惩罚就是这样一个外力。

如何惩罚?有人说惩罚是一门艺术,就是说惩罚有许多讲究。惩罚应视对象不同而加以区别。孩子犯错误,家长应明辨错误的性质,有些属于成长过程中的失误,应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提醒注意就行了,如打破碗,弄脏衣服,发点小脾气。

有些属于主观过错,故意为之,家长应区别是首次犯错还是再次。首次以说理为主,着重向孩子分析犯错的原因、危害以及如何避免再次出错。

为了使其长记性,有所顾忌,家长有必要和孩子约定,若再犯就要接受某种惩罚。若真的再犯了,就要严格按约定办,不能打折扣。和孩子“商量”出来的惩罚手段,肯定会比体罚、责骂更加有效。

当然,这种“惩罚”应在不伤害孩子的精神、身体的前提下制定。

当惩罚被人们简化为打和骂,或滥用后,惩罚的名声变得狼藉。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惩罚手段是,学生犯错误后,他根据错误的性质、严重程度、初次还是再次,要学生写500~3000字的说明书,效果很好。

有位幼儿园的小朋友,不打招呼外出,家长以三天不许看动画片作为惩罚;国外有位教育家的两个小孩打架了,他先和他们讲道理,告诉他们不能打架,再要他们互相口头道歉,如果感到难为情,可以写信向对方道歉,事实证明这种“惩罚”方法也不错。

处罚并不代表简单的打骂,而是心理的疏导和行为的适当约束。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记住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6大招数 让宝宝远离“屏幕”


电子屏幕--宝宝眼睛的“杀手”

当下,电脑、iPad、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大行其道,不仅成年人成了各种产品的“粉丝”,就连牙牙学语的孩童也迷恋上了这些电子产品。动画、游戏让这些孩子面对各种屏幕的时间越来越长,由此产生的“视力问题”接踵而来。

怎么保护孩子正在发育的眼睛?家长需要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来了解一下我们需要怎么做——

4大理由,对电子产品说“不”

理由1:影响宝宝视力

看电视、电脑或iPad等电子产品的屏幕,对宝宝视力有负面影响。特别是2岁以下婴幼儿,眼睛的屈光等调节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强光的直接刺激难以调节和适应,时明时暗、不断变化的屏幕画面会使孩子的眼睛疲劳,导致近视。而且有时为了看得更清晰,有些宝宝会不由自主出现歪头姿势,引起斜视。

知识链接:

儿童眼球发展有其自然规律:0~6岁是发育期,6~9岁是视觉塑型期,9~12岁是稳定期。直到13岁眼球赤道部的巩膜胶原才发育完成,此前都处在可调期。

随着眼球直径每增1毫米,近视度数可增加300度。在此期间,如过早开发儿童视力、或密集用眼,都容易造成儿童近视,并且因儿童尚处于眼球发育的可调期,度数极易飞涨,导致孩子早早地戴上了“啤酒瓶底”,甚至可能引发视网膜变性或脱离,并增加青光眼发病风险。

理由2:不利宝宝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家长也许以为电视节目或iPad的益智类游戏,可以帮助培养宝宝语言表达能力,事实上正好相反。语言表达有赖于互动环境。

相关实验:

美国科学家在针对329名年龄从2个月到4岁之间婴幼儿进行的一项科学测试显示:房间中电视每打开1个小时,电视前的婴幼儿从大人那里听到的词汇量将减少500~1000个。对话几乎完全没有了。日本的调查结果也表明,2岁以下的婴幼儿看电视的时间越长,语言表达能力越弱。

理由3:影响宝宝行为和交际能力的发展

热衷于电视节目或电子游戏的宝宝,会因为沉迷其中而逐渐减少社交的机会,因此导致他们交际能力逐渐减弱,缺少解决问题的经验。

相关实验: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对2702个家庭的孩子进行研究后发现,如果孩子在5岁前每天看电视时间超过2个小时,他们长大后出现行为问题的风险将会增加1倍多。研究人员分析认为,宝宝看电视时间过长,会影响他们参加社交活动的时间。久而久之,宝宝便会缺乏与他人打交道的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降低,由此会造成一些行为问题,如性格孤僻、言行粗鲁、侵犯他人、难与他人合作等。

理由4:影响宝宝运动能力发展,容易变成肥胖儿童

呆坐在沙发里一动不动地看电视、玩iPad容易让宝宝变成“小土豆”,如果同时再吃些零食,那么宝宝很容易“横向发展”,成为肥胖儿童。而且总是盯着电脑、电视看,也容易让宝宝疏于运动,影响宝宝运动能力的发展和身体的健康发育。

6大招数,让宝宝远离“屏幕”

1.限制看屏幕的时间

2岁以内婴儿不看电子屏幕;2岁的孩子看电视20~30分钟之后就休息一段时间;3岁的孩子看电视也不能超过1个小时,看完一个节目后应到外面玩玩。婴幼儿居住的房间不摆放电视。

温馨提示:和孩子有个约定

宝宝不懂节制,看动画或玩游戏总想一次玩个痛快,可是宝宝稚嫩的双眼必须要得到休息。关掉电子产品,宝宝哭闹怎么办?

那就事先和孩子有个约定,并且家长一定要执行这个约定,督促宝宝成为“言而有信”的人。家长可以和宝宝“拉钩钩”,如果宝宝看完了还要看,耍赖皮,那么,家长就可以取消一项他特别想做的事情,作为惩罚。让宝宝懂得“游戏规则”。

2.哺乳和用餐时间远离电视

虽然吃饭时看电视已然成为部分大人们的习惯,为了宝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健康地成长,建议爸爸妈妈在小宝宝哺乳时间和用餐时间将电视关闭,仔细品味食物的味道,这样有利于培养宝宝的饮食习惯,让宝宝好好吃饭。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3.用亲子活动替代电子产品

带宝宝发现一两项他喜欢的运动,然后陪他一起玩,运动技巧可以先忽略,重点让宝宝享受运动的乐趣。

在家里和宝宝一起玩玩具做游戏,一起看有趣的图书,或带宝宝去旅行。这些看起来比打发宝宝看电视、玩电子游戏要麻烦的活动,不仅会让宝宝远离“屏幕”,还将为父母和宝宝带来健康的身体和快乐的亲子关系。

4.鼓励宝宝和小朋友一起玩

爸爸妈妈可为宝宝准备一些可用于集体游戏的玩具,如积木、百科图书等,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或鼓励宝宝加入其他小朋友,不仅培养宝宝的分享合作意识,也为宝宝长大后社交方面的从容得体打下基础。

5.到户外亲近绿色

父母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去野营、远足、游玩,多带孩子亲近大自然。绿色的树木有益于宝宝眼睛的放松,也能有益于宝宝身心健康。

6.父母应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不仅给孩子提供了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也促使孩子效法父母的不良行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