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宝4岁之后,我把他送去了幼儿园。自从宝宝上幼儿园以来,给我提出来许多新的问题,而且其中不少问题还算得上“难题”,想必家长朋友们也曾经碰到过,或者将来很有可能会遭遇它们,在此总结一下我处理这些问题的收获,希望对大家能有些启发和帮助。

收获1:化解新零食危机

在宝宝还没上幼儿园时,我对他的零食是有所控制的,所以他也养成了不随便吃零食的习惯。在宝宝上幼儿园后的第三天,他附在我的耳朵上悄悄地说:“爸爸,我们班有好多同学在幼儿园里吃一种叫‘辣皮’的零食。”我随口说:“那与你有什么关系?”宝宝说:“人家都吃,我馋,咱也买点呗?”

一句“我馋”触到了我心灵的软处,我忽然想起自己上幼儿园时同伴吃冰棍而自己却没有的滋味,于是就说:“那、那我们也买点尝尝吧。”一听这话,小家伙高兴得手舞足蹈。下一次上幼儿园时,我兑现了许诺,到小卖部里给宝宝买来3包辣皮。可是,回到家之后,我忽然想起那辣皮是三无产品,顿时又开始为宝宝的健康担心起来,更害怕宝宝会因此养成乱吃零食的习惯。于是,我决定让宝宝不馋人家吃什么,继续保持良好的进食习惯。

从家里到了幼儿园,宝宝的生活圈子放大了,在这个大圈子里,宝宝要面临许多诱惑和负面的影响,我下定决心,不再感情化地认为:人家宝宝如何,我也要如何,不可让宝宝在人群中感到无助和尴尬。这种想法很容易损害宝宝从小培养起的好习惯,助长了宝宝在人群中的攀比心理,对宝宝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面对刚刚入园的宝宝,我狠下心来,不再给他买辣皮等小零食。虽然宝宝哭过几次,但我并不心软——心软是害了他。我帮助宝宝学会对抗不良诱惑,延续良好的生活习惯。慢慢地,宝宝在人群中具备了“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正确概念,不再拿别人来为自己找借口,于是“辣皮事件”渐渐就化解了。

收获2:不随便带玩具去幼儿园

在上幼儿园之前,宝宝经常在阳台上玩最喜欢的玩具——小弹弓。上幼儿园之后,“学业”忙了,他也就忘记了这个小玩具。后来宝宝又想起了小弹弓,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要求带着去,我答应了。中午回家的时候,宝宝一脸的不高兴,我问:“怎么了?”宝宝说:“让老师批评了。”我问:“为什么批评你呀?”宝宝说:“老师批评我把弹弓带到幼儿园里去,说有危险。”

我马上意识到,宝宝带着弹弓上幼儿园的确有着不小的危险,在没上幼儿园时,宝宝自己在阳台上玩,一般不会有什么危险发生,但幼儿园是个集体单位,人员密集,如果宝宝“发弹”,击中一个人的几率就相当高了。看来,上幼儿园的宝宝确实不能随意将玩具带到幼儿园去,特别是具有危险性的玩具更不应该带。如果您的宝宝即将入园,那么请您务必把好宝宝的玩具关哦。

收获3:必须早睡早起

原来宝宝没上幼儿园的时候,也没感觉时间不够用,可是等宝宝上幼儿园之后,忽然发现时间特别紧张,以至于很多事都要风风火火地去做。早晨发现宝宝睡得还香,就不忍心让他早起,为了节约时间,只好亲自给宝宝快速穿上衣服,再给宝宝喂饭。其实宝宝自己早就能穿衣吃饭了,现在倒好,宝宝重新变成了“婴儿”。我意识到“保姆”不能这么长久地做下去,于是就向有经验的父母请教,他们给我的建议是:不要太“可怜”宝宝,需要早起就得早起,毕竟宝宝已经上幼儿园了,是大孩子了,可以适当提些硬性要求。

我按照这样的经验去做,下了狠心让宝宝早起一会儿,一开始宝宝对早起很不适应,但渐渐也就好了。因为起得早了些,宝宝又有时间自己穿衣服吃饭了,我这个“全职保姆”就下岗了。另外,宝宝起床早一些,晚上自然也就睡得早一些,早睡早起应该是上幼儿园的宝宝的一项素质吧,原来那种玩到夜半、睡到天亮的方式确实要改一改。

收获4:给宝宝来点“镇定”训练

宝宝上幼儿园需要送,放学需要接。按幼儿园的要求,我每天下午四点半左右来到幼儿园门前的宝宝接送处。有一天,我的车子在接宝宝的路上坏了,抵达幼儿园的时间晚了一些,等我心急火燎地赶到接送处,果然看到宝宝已经在那里哭了——虽然老师还牵着他的手,可能看到人家都走了,只剩下自己,感觉挺害怕的吧。我把受了“惊吓”的宝宝接回家之后,感觉自己犯了一个错误:没有事先安排训练,让宝宝有“镇定”等家长的习惯。

于是,我开始与宝宝约定:放学后爸爸一定会去接他,但是可能会因为一些意外晚到一会儿,如果爸爸去得晚一些,不要害怕,也不用哭,稍微等一等就行。宝宝虽然不同意我晚去,但我还是决心要锻炼一下他镇定等爸爸的心态。第二天,我到了幼儿园后故意站在远处,宝宝放学后没看见我,又哭了,不过这次哭得比上次要轻一些。第三天,我又“故意”去晚,而宝宝没有再哭。就这样,经过多次训练之后,宝宝果真学会了镇定地等待家长,我也有些宽心,因为宝宝可以应对一种“意外”了。

收获5:对老师的话不要太敏感

宝宝上幼儿园两周后,给我捎回一个话:老师让你下午去找她。我心里一惊,开始忐忑不安起来。我问宝宝:“有什么事吗?”宝宝说:“不知道。”

下午,我到办公室找到宝宝的老师,由于是第一次以家长的身份见老师,所以有些紧张。果然不出所料,是因为宝宝学习成绩不怎么好。老师说宝宝在班上年龄最小,她们教的一些东西宝宝有些跟不上,让我在家里多辅导一下宝宝。说心里话,我觉得宝宝成绩差确实让我感觉有失脸面,于是我向老师保证,要在家里好好辅导他。

宝宝再次放学回家后,我拒绝了他到楼下玩的要求,而是让他拿出幼儿教材开始辅导,当时感觉自己几乎在强迫宝宝一遍又一遍地认字母、写数字。不出几天,我发现宝宝不但开始讨厌我这个爸爸,而且开始讨厌上幼儿园了。

面对这种情形,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失误:我对老师的话太敏感了,这种敏感挫伤了我“望子成龙”的自尊,因此我对宝宝的辅导带有强迫色彩。辅导宝宝时我只顾及了自己的感受,而没有顾及宝宝的感受,用了一种机械的、没有技巧的方式,破坏了宝宝的兴趣,损害了父子关系,为了大人的“自尊”而进行辅导,确实有些得不偿失。看来我需要看看如何辅导上幼儿园的宝宝的书籍,更要学会如何客观平静地理解老师对宝宝的评价了。

收获6:维护老师在宝宝心中的地位

宝宝放学回家后,交给我一个纸条,是老师的一个通知:今天晚上电视台播放“宝宝乐园”,家长要陪宝宝一起看。宝宝强调了一下:“老师说了,让爸爸和我一起看。”到了晚上,我正在做自己的事情,宝宝叫我:“爸爸,来看电视了。”我说:“你自己看吧,我有事情要做。”宝宝说:“爸爸,是老师让你和我一起看的。”

自从上幼儿园以后,宝宝就有了“老师崇拜”意识,动不动就说这事是老师让做的,那事也是老师让做的,我这个爸爸的地位在宝宝的眼中已经屈居第二了。今天又是“老师让一起看的”,我正忙着呢,不看!但转念一想:不看不行,我有责任维护老师在宝宝心中的地位,如果我不能很好地执行老师的要求,就会给宝宝一种误导,这种误导会潜意识地造成宝宝与老师的对抗,会给宝宝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想到这里,我赶紧放下自己的任务,耐心地与宝宝一起看完了电视节目,并且对宝宝说:“你们老师让看的节目真不错!”宝宝一听,眼睛都有些放光:“老师说的没错吧。”看来,维护老师在宝宝心中的地位,也是家长需要做好的一件大事。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选择幼儿园一定要注意六点


送宝宝入园,在你选择幼儿园时,是不是很头疼呢?其实只要掌握一些择园的细节,就能做到心中有数。这里面有6大细节需要考量:

细节1

路途远近是基本的考虑点。不要为了好学校而舍近求远,这样做将带来接送宝宝的难题,也会使得宝宝在今后的生活中不得不早起,这对他的健康有负面影响。

细节2

不要盲目追求幼儿园等级。有些幼儿园因受场地限制无法达到示范园标准,但办学严谨、教师工作踏实、服务意识强,在园宝宝的爸妈满意率高。这样的幼儿园也是值得选择的。

细节3

根据经济条件量力而行。幼儿园每月的管理费收费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收费标准的高低与教育质量的优劣并不一定成正比,所以爸妈不必为此背上沉重的包袱。

细节4

选“特色”幼儿园须慎重。宝宝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诸多方面的关键期,宝宝需要通过广泛接触周围的环境,促进语言、认知、社会交往、运动、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如果在此阶段花大量的时间用于练习某一技能,宝宝其他方面的发展会受到影响。

细节5

尽量不要选全托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处于感情发展的关键期,非常渴求家人的关爱,如果此时送进幼儿园全托,宝宝缺乏与亲人亲昵的接触,长此以往,他们会失去安全感、信任感。除非万不得已,爸妈不要“忍痛割爱”。

细节6

尽量不要进比宝宝实际年龄高一级的班级。理由一:正常的宝宝智力年龄随生理年龄同步增长,一个聪明的3岁宝宝进入4岁年龄段的班级,他的能力显得平平,还有可能事事不如别人,这对宝宝自信心、好胜心的培养十分不利。理由之二:当宝宝大班毕业该进小学时,由于年龄的问题无法入学,宝宝将面临“留级”的问题。

入园勿进行“定性培养”

宝宝进入幼儿园前,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各方面都没有定性。因此,爸妈不要过早地对宝宝进行所谓的“定性培养”。没有必要让他学这学那。幼儿园在招生时是不允许考试的,面试无非为了看看儿童的健康状况(有无传染病)、是否认识数字(1,2,3……)、颜色辨别(红、绿……)等。至于某些心急的爸妈有目的性地强迫宝宝接受“特长”教育,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宝宝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让宝宝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兴趣,以开朗的心态面对困难,才是爸妈较重要的培养目标。

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从六点入手


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从六点入手

1.宝宝出生后,无论性别如何,在取名、着装、生活用品的选择上都不应混淆,以免宝宝从小对自己和他人形成性朦胧意识,从而影响宝宝的性取向。

期望宝宝是父母所盼求的性别,或双亲偏爱男孩或女孩,或有意地把女孩扮男装或将男孩扮女装,均会影响宝宝的性自认,导致后来性格和行为上的改变。

2.当宝宝能听懂言语时,家长应把性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如在洗澡、着装、修整发型及玩具选择等方面要有明确的性别区分。还可通过书报、画册、影视、讲故事等去引导宝宝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宝宝对生殖产生一种自然的认识,从而使他们接受大自然,热爱人类,认识生命本质,使性自认得以完成。

3.自由探索自己的身体是健康性教育的良好开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选择适当时机,如洗澡、睡前等,很自然地让宝宝认识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要宝宝认识到生殖器官与人体其他器官一样并不神秘,而且引导宝宝要保持自体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当宝宝提出有关性方面的疑问时,父母不应回避,宜用宝宝能理解和接受的言语和方式予以解答,使宝宝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解决和满足。

5.父母自身行为的模范也很重要。父母之间感情真挚、融洽,道德高尚,给宝宝树立良好的榜样,就会使宝宝热爱人生,热爱生活,正确对待性的问题。

6.对常遇到的问题应恰当予以理解。如人是怎样出生的?可以从植物开花结果讲起,接着联系到人的性与生殖,也可以从动物的生殖活动进行示范性比喻。浅显地介绍人类生殖的生理,有助于宝宝弄清问题。进行性教育时既要如实相告,又不能太复杂;既要鼓励宝宝的求知欲,又要把一些具体细节很自然地延迟到宝宝的未来生活中去了解。

宝宝入园前准备及入园后调整


对孩子、对父母、对长辈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验。宝宝入园后能不能适应?在幼儿园会不会哭闹?一个个问号不停地在家长的脑中盘旋。其实不用担心,只要做好入园前准备、入园后调整,所有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提前做准备克服入园焦虑

“家长事前需做足准备,以最放松的、胸有成竹的状态帮助孩子顺利进入幼儿园。”很多孩子上幼儿园前几天又哭又闹,其实就是心理上难以接受上幼儿园这个事情。因此,家长需在入园前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让孩子更多地了解幼儿园,预见幼儿园里可能发生的事情。

宝宝3岁左右入园最好

市民张阿姨的外孙优优刚满2岁,由于张阿姨身体不好,再加上女儿工作繁忙,无力照顾优优,一家人决定,让刚满2岁的优优去上幼儿园。

8月1日,优优在张阿姨的护送下顺利入园,没有哭闹,显得很平静。一连三天,优优在学校都没有哭闹。不过,老师却反映,三天来,优优没有跟老师和同学说一句话,十分沉默。同时,优优在学校也很少吃饭、很少喝水,甚至很少上厕所。张阿姨担心优优年纪太小,很难适应幼儿园,她甚至已经向老师提出了退学的想法。张阿姨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心理师王彦玲表示,“进入幼儿园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孩子将从完完全全的游戏世界逐渐走进规律世界。经常看见入园情况不好的孩子,往往在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以及步入工作岗位时也容易出现难以适应的情况,甚至常常会逃避现实。

一般认为,孩子3岁左右入园比较合适。一些孩子对幼儿园的不适应主要跟他的成熟度有关。如果孩子能达到以下要求就可以尝试送幼儿园:用别人理解的方式提出要求,寻求帮助;孩子和亲人分离时能比较平静,没有很强烈的情绪反应;一般的作息时间很有规律。

王彦玲强调,如果孩子明显偏小,一般不赞成提前入园。因为对于小孩子来说,一两个月的差距都会比较明显,孩子小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心智成熟水平都会差一些,很容易导致常说的被欺负的现象产生。

家长也可以观察一下,如果孩子在入园前和入园初,都表现出孤僻、严重哭闹、一想到幼儿园就表现出严重的恐惧感,甚至影响吃饭、入睡,可以考虑暂缓入学。

家长也需心理调适

其实,在上幼儿园这件事上,无助的不仅仅是孩子,对于即将把孩子送去幼儿园的妈妈来说,“如何为孩子做足准备”、“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都是必须面对的难题。

王彦玲表示,作为父母,特别是妈妈一定要做好多重准备,最好在孩子入园前一个月就开始做一些心理调试。

首先,对于上幼儿园这件事,家长不要吓唬孩子。故意的吓唬不太可能,但家长一般会忽视一些无意的行为。例如,在孩子面前,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孩子上学后是否安全?是否能吃饱饭?是否会哭闹?这些焦虑、不安的情绪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感到焦虑不安。

其次,家长不要过度强调上幼儿园的好处,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做作、不真实,会让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入园后容易产生失落感。

当然,家长要给孩子多讲幼儿园的事,不过,尽量采用平和的语气进行讲述。家长应该像讲故事一样,经常给孩子讲讲,幼儿园有几位老师?他们长什么样?幼儿园有什么玩具?幼儿园的孩子都在吃什么?

此外,家长还可以在家里跟孩子玩“幼儿园的一天”的游戏。家长可以扮演老师,跟孩子做游戏,游戏的内容是幼儿园的宝宝上午做什么?中午吃什么?怎么睡觉?下午怎么玩耍?围绕着幼儿园的一天进行实际的模拟游戏。

王彦玲强调,在介绍幼儿园的时候,家长切忌夸大幼儿园好玩的玩具,这样会导致孩子误认为,幼儿园等于游乐场,会导致孩子玩累了就闹着回家,玩腻了就产生心理失望的落差。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幼儿园不光是玩的地方,更是学规矩的地方,“每一个孩子都必须学规矩,这样才能长大”。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家长最好尽早确定要上哪所幼儿园,提前进行准备。如果幼儿园主动提供家长进园参观的机会,那再好不过。重点在于,参观过程由孩子主导,父母跟随。不管孩子想去小花园或者洗手间都可以,因为这是他即将进入的环境的一部分。让孩子掌握主动权的意义在于,他能获得控制感,想靠在妈妈身上就靠在妈妈身上,想出去转转就出去转转,想回家也可以立刻回家。这能最快地让孩子熟悉: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有哪些人?会发生哪些事?妈妈也能看到教室里在发生什么事情,老师会怎么处理问题。

孩子哭闹家长态度要坚决

对孩子来说,去上幼儿园是一段冒险的旅程。他们第一次离开妈妈,第一次孤身进入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第一次开始过集体生活。他们不可避免地会感到焦虑,更让他们焦虑的是,对于陌生环境里将要发生的事情,他们一无所知。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儿科主任张思莱指出,孩子对于与父母分离、进入陌生的环境和陌生人接触,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情绪。而且,由于现在的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孩子需要面临幼儿园里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挑战,这些因素使得孩子对入园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和抵触的情绪。

王彦玲表示,与其说入园是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不如说是人与人的关系的适应。乐观的人往往容易些,所以,从小应培养孩子与人交往和乐观的心态。而父母管教太严的孩子,往往交往能力较差,对新环境的适应性也较差。

家住西马金润小区的市民郑女士有一个快4岁的儿子,回忆起一年前送儿子入园的情景,至今她还心有余悸。初入园时,儿子天天哭闹不止;随后,感冒发烧不断袭来;再后来,别的孩子都上全天,自己的孩子却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上着学。直到最近,孩子才能像别人一样正常地去上学。

郑女士坦言,可能由于自己是全职妈妈的缘故,她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儿子一去上学,她的心里就像有小猫在挠似的,非常难受。“刚入园的时候,我曾经一整天待在他们学校外面,不停地眺望幼儿园,虽然什么都看不见。”

王彦玲表示,家长接送孩子时态度要坚决,切不可自行停止送孩子入园。王彦玲说,家长心疼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会妨碍孩子正常的成长过程。一定要坚信,孩子终将离开父母,走向社会;没有哪个孩子是送不进学校的。此外,从一开始上学时就不要给孩子迟到、早退、缺课找借口,一定要让孩子遵守相关的规则。

回家后注意亲子沟通

孩子刚上幼儿园的那几天,一回家,妈妈就会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你开心吗?喝水没?跟小朋友玩了吗?……”专家指出,千万不要“审犯人”般的盘问孩子。

王彦玲表示,作为家长当然要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但一定要注意方法,要关心孩子的感受,多问好的方面,不要问不好的方面。此时,妈妈需要做的事情很简单,见到孩子后告诉他:“妈妈好想你,宝贝,我想亲亲你。”妈妈不用问“宝贝有没有想我”,只负责跟他亲热,告诉他,妈妈知道他很努力了。

孩子如果有极端的郁闷,不开心,反而是不愿讲出来的,逼他讲,是一种刺激。等他感觉好点,他一定愿意主动和妈妈分享。

除了亲亲抱抱,孩子这时候最需要的是一段妈妈和孩子完全拥有对方的时间。让孩子感觉到,“妈妈只是要和你在一起,我对你没有任何要求,也不期望必须做点什么”。

王彦玲表示,母子沟通是一种从小需要养成的习惯,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因为太小,可能还不能完全明白沟通的全部内容,但是只要坚持母子间的沟通,会在初中、高中,孩子到青春期时显现出它的重要性,可以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引导孩子的发展方向。“孩子是一辆汽车,家长靠沟通来把握汽车的方向盘”。

防止老人产生无用感

姗姗是个3岁的小姑娘,自出生起,就由姥姥、姥爷一手带大。8月1日,姗姗开始上学,每天由姥姥、姥爷负责接送。每天早上7点半将姗姗送进幼儿园后,姥爷都会在幼儿园门口徘徊到近中午才回家。下午三四点钟,太阳正晒的时候,姗姗姥爷就已经来到幼儿园门口排队,等候孩子放学,其实孩子5点才放学。

王彦玲表示,孩子上学后,长期照顾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长辈也会产生焦虑和无用感等负面情绪。通常表现为,很容易对子女发脾气,闹情绪;或者对孙辈过度保护,让孩子更加依赖他们,阻碍孩子独立的发展。此时,作为子女一定要理解他们。

王彦玲建议,作为子女要提前跟老人沟通,告诉老人,上幼儿园是每个孩子都需要做的事情,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不是因为老人照顾不周。同时,子女们要安排好老人今后的生活,帮助他们重新找到自己的爱好。

入园体检需空腹抽血

入园体检是孩子进入幼儿园的准备之一,家长需根据幼儿园通知的体检时间带孩子前往相关的妇幼保健站。

8月7日,记者见到不少家长就带着即将入托的宝贝来到位于嘉园二里的丰台某妇幼保健站,等待体检。由于幼儿体检扎堆,承担体检项目的各科室前,都可见到家长领着孩子排队的场景,不少幼儿家长也因此发过牢骚。工作人员建议,准备入园但尚未确定幼儿园的家长,最好将孩子的体检时间提前或者推后,避开高峰时段进行入园前体检。

此外,工作人员还表示,孩子入园体检前一天晚上12点以后,不能再进食、进水,直到次日抽血前。

发生意外允许孩子情绪发泄

在幼儿园,跌倒、摔伤、碰撞等意外也容易发生,如果真的发生了,家长应该如何帮孩子做好心理调整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与社区卫生处高欣表示,伤害可以给儿童及其家庭成员带来心理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积极的。家长应该意识到,在遭遇伤害后,孩子出现一些退缩、胆小、愤怒的负面情绪是正常的,应该尽量地安抚孩子,不要轻易责怪他们,要允许孩子将这些负面情绪表达出来。一般情况下,孩子将负面情绪发泄后,经过一段时间会自愈,他们又会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如果孩子在遭受伤害后,负面情绪长期存在,回避发生伤害的场景,易受惊吓,经常做噩梦,家长应该带着孩子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高欣说。

孩子之间经常会出现小矛盾、小打闹。家长不要教他们打、骂等方式,不要过多地干预,放手让孩子自己寻找处理方式。对于天性内向、懦弱的孩子,家长可以适当地帮助他们,带着孩子一起去找到对方沟通。

关注细节预防疾病

由于环境的变化,上幼儿园是孩子最容易生病的时期。疾病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但家长可以通过一些细节帮助孩子少生病。

三大原因导致孩子易生病

中日友好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许鹏飞表示,上幼儿园孩子之所以老生病,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是环境的改变,二是饮食的差异,三是集中生活容易交叉感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成为致病的那根稻草。

以孩子最常见的感冒发烧为例,许鹏飞表示,孩子会不会感冒发烧主要取决于人体和病原微生物的力量对比,人体主要的力量是白细胞和免疫球蛋白。保护上呼吸道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分泌性IGA,这个球蛋白产生于肠道淋巴样组织和扁桃体。

大便干的时候分泌性IGA就减少,敌我力量发生变化,所以大便干是感冒发烧的主要诱因。此外,病原微生物生长离不开人体的鼻腔分泌物,鼻子敏感是产生大量分泌物最常见的原因,所以过敏体质的孩子也容易感冒发烧。

凉水洗脸有助控制鼻涕

流鼻涕也是孩子经常会遇到的情况。许鹏飞表示,鼻涕产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环境温度,很多孩子对环境的温度变化很敏感,冷热变化就会刺激鼻腔产生大量鼻涕,预防的办法主要靠锻炼,可以给孩子用凉水洗脸。

二是环境的过敏源,如果孩子是过敏体质,孩子遇到较多过敏源的时候,孩子的鼻子就会过敏,产生大量分泌物,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或者清除周围的过敏源,尽量选择干净整洁的幼儿园。

三是运动,部分孩子剧烈活动以后就会形成运动血管性鼻炎,导致鼻腔分泌物增加。在运动以后鼻子堵或者流鼻涕的孩子,要控制运动量。

大便干燥需警惕

许鹏飞表示,很多孩子都有大便干的问题,但不是所有大便干的孩子都会发烧。大便干只是一个诱因。如果孩子大便干,周围正好有人感冒发烧,孩子同时有鼻子堵或者流黏鼻涕,孩子感冒发烧的机会就很大。

所以平时就要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定时大便的习惯。长期便秘的孩子,一定要注意是否存在蛋白过敏的现象。

同时,还要关注嘴里的臭味。如果孩子早上起床嘴里有臭味,说明孩子已经有细菌感染,必须给孩子多喝水。

当然,孩子会否生病还有很多因素,如果家长注意了以上常见的因素,虽然不能完全杜绝孩子生病,但孩子生病几率会明显降低。

让宝宝入园后能快速入群


每个宝宝在入院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些不适期的,但是由于孩子的性格不同,让孩子在幼儿园入园的时间的长短也是不相同的。让我们了解一下盼盼入园后迟迟不肯入群的原因什么,幼儿园老师又是如何帮助盼盼的。

案例:盼盼转来的第一天,就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她虎头虎脑,有点黑,看似个聪明伶俐的一个女孩子,却沉静地像一只乖乖的“小羔羊”,让人几乎感觉不到她的存在。集体活动时,她端坐着,面无表情地看着老师,然后又低下头;吃饭前,孩子们都去洗手了,她还是端坐着;起床时,如果不叫她不抱她起床,她就会一直躺在床上;游戏时,孩子们全体出动了,只有她仍坐在那里,活动室里欢快的游戏气氛与她的沉默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之后,老师在一日生活中尝试着与她近距离接触,并更细心地观察她。发幼儿教育现盼盼其实是个非常棒的女孩子,她不仅饭吃的多,而且从不挑食,自己动手的能力较强,可是她就是不愿动手做,不愿和老师沟通,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通过几天的观察,老师渐渐发现盼盼主要问题是胆小孤僻,缺乏自信,与同伴交往困难。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她克服胆小,树立自信,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呢?

通过与盼盼家长的一次长谈,老师了解到盼盼从小由奶奶扶养,父母早已离婚。由于缺少父爱母爱,以及奶奶对她的百般爱护,又怕她在外受别人的欺负,就整天让她在家看电视,玩玩具,不和同龄人交往。造成她现在的胆子孤僻,更不知如何与同伴交往。

了解情况后,老师提出要帮助盼盼融入集体,学会和同伴正常交往,就要帮助她树立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建议家长适时表扬,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盼盼奶奶非常配合。过了几天,盼盼在私下愿意和其他小朋友讲话了,而且吃饭时也不用老师刻意地过去叫了,老师表扬之后,盼盼开心地笑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盼盼朝着大家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着,但是并不明显。虽然现在愿意和老师交流,但仍不怎么愿意和同伴交往,游移于集体之外。老师又鼓励一些能力强,人缘好的孩子去找盼盼玩。开始时,别人找她,她也不太愿意,但时间一长,她也就接受了。虽然她只是在同伴的支配下拿一块积木,递一块橡皮泥等,但这是良好的开始。

像盼盼这样的孩子,除了老师在园的鼓励外,家长也需要教给孩子必要的社交技能,鼓励孩子与同龄孩子交往,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自信,最终成为一个健康快乐,活泼开朗的孩子。

只要找到其中的原因就不难让孩子入群,虽然盼盼在当时还没有表现的完全融入的集体,但是盼盼的举动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这样的成绩是老师和盼盼奶奶看了很欣慰的,也让盼盼恢复了原来活泼的性格。

宝宝入园后四大状况与六大应对妙招


学龄前的宝宝成长相当迅速,特别是在宝宝上幼儿园后,比家庭生活要复杂的新环境会让宝宝出现一些变化,但因为爸妈看不见幼儿园的学习,有些改变会令父母担忧,譬如上学后变得安静、爱顶嘴、讲脏话或是多了一堆“坏”习惯。

爸爸妈妈要怎么办呢?

宝宝入园后4大状况:

1.想法以偏概全

幼儿园的生活,对宝贝来说是个蛮大的冲击。首先,他原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成为众人的焦点,现在却要在十几、二十人当中,争取老师的注意和喜爱。以前在家随便堆个积木,众亲友热烈的掌声立刻随之而来,但现在认真堆得比天高,老师却只忙著处理那两个打架的小朋友…。

“是不是只要我打别的小朋友,老师就会注意到我?”孩子无法任意转换观察焦点、顾及事实的全貌,以偏概全地以为吸引焦点就是被喜爱,于是他们开始夸大重复能吸引大人注意的行为,譬如粗鲁的动作、大声说话等。回家后,爸妈反而不习惯:我那个秀气斯文的宝贝哪里去了?

2.兴致勃勃学说话

3、4岁小孩爱说话,兴致勃勃学著各种语词和声调,爸妈开车时遇到冒失鬼,随口一句“会不会开车啊?”坐在安全座椅上的宝贝可能就开心地学上一 百遍。上幼儿园之后,接触的人变多,学习的对象也增加,小朋友之间互相学习大人的口头禅,或者交流在电视听到的话语,难免会讲出几句让大人头痛的话来;即 使爸妈严词厉色说“不可以”,但不久后宝贝却又冒出其他不雅的字词…。

这是因为宝贝不懂这些话语真正的意思,他们只是想表达“生气”的感觉,或者像谐星可以逗人发笑。除了爸妈及时制止之外,之后其他新事物出现后,这类行为也会逐渐消失。

3.我想与众不同

3岁以上的宝贝,有别于以往只是知道自己的名字、性别等外表,慢慢地发展出“心理我”,他们自我介绍时会以“我能做什么”为主轴,譬如“我上中 班”“我会自己穿衣服”“我喜欢骑三轮车”等。为了树立自我形象、为了彰显自己与他人不同、为了展现自己很棒,宝贝插嘴或唱反调的情况便增加许多。这不是 因为宝贝上幼儿园“学坏”了,而是他想“做自己”的表现。

4.适应新环境过度期

幼儿园与家里有很多的不同,除了友伴增加,他们也要学习纪律。有些孩子天生气质趋避性高、适应性低,本来就需要较长时间适应新环境,所以刚上学 个性变安静或变焦躁,是可以理解的;加上宝贝还在摸索学习:老师讲话时要安静坐著,爸妈讲话时是不是也要?所以会有一些不同以往的表现。

以不变应万变六大妙招

1.立即制止

3~6岁孩子还在“道德他律期”,他们不能自行判断事情的是非对错,需要大人的教导,所以当孩子出现不合宜行为或言语,爸妈得立刻制止。如果孩子自尊心比较强,也可以用眼神暗示,或者轻轻将他带开,再小声告诉他:“这样说别人会觉得不舒服喔!”

2.教导正确表达方法

当孩子只是想引人注意、逗人开心,或想表达自我,爸妈可以直接教导宝贝合宜的表达方式。譬如,想讲话,要等人家讲完或先举手,生气时可以说“我生气了”,而不是讲脏话或打人等。当然,爸妈自己也要示范良好身教,适度收敛不雅的口头禅和举止。

3.引领孩子观察全面情境

有时可藉助其他小朋友当范例,譬如当身旁有人做和宝贝一样的事情,可以带领他去观察:“那个小朋友讲话很大声,虽然他妈妈停止和对面的阿姨聊天,但是你看,他妈妈的表情是不是很生气?”

4.适时忽略

当孩子明知自己言行不恰当,却还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想要吸引注意时,一开始爸妈可以先提醒他:“这样不可爱喔!”然后就忽略他。久之当孩子发现自己的表演不受欢迎,就懒得再白费力气了。

5.停止喜欢的奖励或活动

倘若宝贝屡劝不听,执意做出惹恼爸妈的行为,爸妈可以进一步暂停他正在进行的喜欢的活动,比方骑三轮车,或享用好吃的点心。让孩子“痛”一下,他就会选择是不是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继续做出讨人厌的行为。

6.适性教导

对于适应新环境需要较长时间的孩子,爸妈一开始就需要耐心陪伴。除了入学前多让宝贝熟悉幼儿园环境,或许可以带他和老师相互认识,并告诉宝贝:“老师会照顾你。”同时也让老师初步了解宝贝的个性,一起分享协助孩子进入情况的法宝。

宝宝入园后的一些体会


宝宝上幼儿园不但是对孩子,更是对家长的考验。深深入园已经三周了,除了大小便尚不能自理,睡觉不如在家里睡得多外,已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我总结了一些自认为有意的作法,想和妈妈们交流。

1.不要对宝宝说“不许哭”。多数宝宝刚入园都会哭,因为他们有些担心和恐惧,这是2、3岁孩子的心理特征。我的做法是:从不对他说“别哭”,可以说“瞧,那个小朋友没哭,你和他做朋友吧”,或给他带一些小零食,让老师拿给他吃,对他说“老师和妈妈一样,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和老师说”,让他快些和老师建立起亲密的感情。

2.不要对在教室旁过久的留连。有些家长总是不放心,担心宝宝哭,担心宝宝没人理,担心宝宝被欺负。其实,现在的老师基本都很负责任,为了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和好感,她们会对刚入园的宝宝很细心。刚入园的宝宝们也很敏感,只要教室门外有人,他们就会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就又开始哭闹了,一个孩子哭,好多孩子跟着哭。为了你自己的宝宝也为了别人的宝宝,早晨轻松地把宝宝送入教室,对他说“再见”后,就快些离开,大多数哭闹的宝宝在妈妈离开后就不再哭闹了。

3.不要中途去幼儿园。深深入园三周,我有两天中午去看他,第一次是入园的第二天,在同事的怂恿下去看他,结果他没有睡看到我就难过得哭了,为了不影响别的孩子睡觉我只好把他带到单位。第二次是入园第三周的第一天,因为周六、周日都发烧担心他再烧就去看他,他已经睡着了,所以放心地坐地他身边看着他,可还没有睡的小朋友看到有家长来就难过得哭了,结果深深也醒了担心我离开就不再睡了,眼看上班的时间要到了,天又下着大雨,只好请老师把他带到别的教室去玩,我匆匆离开,那天,深深只睡了半小时。以后,再有什么事都是早上和老师说好,如果担心老师记不住就写好小纸条给老师。

4.不要让宝宝觉得送他去幼儿园使妈妈很难过。家长的表现对孩子影响很大,要让宝宝觉得妈妈很开心,因为我上幼儿园了,我长大了。千万不要宝宝哭你也哭,宝宝不会想到你是心痛的,只是觉得幼儿园不好,你看妈妈都哭了,我也不要来幼儿园。

5.不要接了宝宝就逃一样的离开幼儿园。晚上接宝宝时可以带他多多熟悉幼儿园的环境,有几层楼,教室都是什么样子的,宝宝自己的小柜子在那里,还可以打打滑梯,坐坐翘翘板,让宝宝学可喜欢和热爱。

6.要多和老师沟通,多和家长交流。发现宝宝有什么问题及时和老师讲,不是质问,是要解决问题。还可以和别他家长交流一下宝宝入园后反映,有什么异常现象。比例宝宝身上有包包,是不是寝室进蚊子了,还有床上有小虫虫了,还要问问别他家长,他们的宝宝有没有这种现象,如果是一个宝宝就不用担心,如果大多数宝宝都有,就是提醒老师仔细检查一下。

这些只我个人认为值得交流的一些东西,希望各位妈妈都顺顺利利地帮助宝宝完成他们的入园关。

入园后帮助宝宝减轻分离焦虑


大部分孩子入园都会哭,第一次分离,进入陌生情境里,多少都会有些害怕。事先准备胜于事后补救,不妨将“入园适应”看作一个需要用心经营的工作项目,纳入时间规划之中。在入园前精心准备,入园后多做工作。你付出的努力价值在于帮助宝宝跨越人生第一个成长的阶梯。

1、像过节一样入园

设计一个熟悉的道别仪式。有的妈妈分别时会依次亲亲宝宝的额头、脸和手;有的妈妈会和宝宝约好在大门口时会转身向他挥手道别。如果你发现宝宝和你也是难舍难分,不如和他一起设计一部分告别仪式。例如:“你说你再哭几下我再走呢?”然后和宝宝一起数。当然,有时候静静抱一会儿,可能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2、在园里找到归属感

在幼儿园里为宝宝提供一些“属于”他自己的东西。比如,有自己的椅子,放自己书包、杯子、毛巾的地方;有自己的照片,自己的画;幼儿园里有自己的好朋友;有支持、帮助自己的老师等等,让宝宝感到自己不是局外人。

3、和宝宝一起爱上老师

宝宝入园后,一天的生活就要靠老师来照顾、指导了。无论是在这个初入园的阶段还是未来3年里,和老师建立坦诚、积极、建设性的“合作伙伴”关系,都是你的重要工作“议程”。如果宝宝能感受到你对老师的喜爱,那么他也会很快接受老师的。4、接纳包容不良情绪

尽管作了很多准备,但是宝宝还是可能会哭。如果这时候批评他或者讲道理:“哭有什么用?”其实一点儿也没用,只能让宝宝觉得,你一点儿不理解他的难处。还不如抱一抱他,告诉他,你知道他很难过,好多事情还不知道怎么办,但你相信,他会找到办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的态度和你给他的信心,就是一种情绪上的安慰,宝宝会感觉得到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