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入园前上过托儿所的孩子适应起来较快,常与外界交往的孩子也较容易适应,他们在几天之内就会爱上幼儿园。而在家庭生活中过多娇惯、体质较弱的孩子适应起来较慢。这类孩子会出现哭闹、心事重重、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甚至尿裤子、不肯午睡和吃饭等情况。

孩子刚入园,都有哪些表现?

一般来说,入园前上过托儿所的孩子适应起来较快,常与外界交往的孩子也较容易适应,他们在几天之内就会爱上幼儿园。而在家庭生活中过多娇惯、体 质较弱的孩子适应起来较慢。这类孩子会出现哭闹、心事重重、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甚至尿裤子、不肯午睡和吃饭等情况。这些表现是正常的。在老师的精心 照料下,所有孩子都会在一个月内适应并喜欢幼儿园生活,对此家长不必担心。

在入园初期,家长送孩子时应注意什么?

家长一定要信任幼儿园和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因孩子哭闹得厉害而尝试停几天再送他上幼儿园。那样做,只会强化孩子的哭闹行为,使他觉得只要哭闹 就会让父母心软。所以,一旦将孩子送进幼儿园就一定要“铁石心肠”,以最快的速度离开,将孩子的哭声抛在身后。也不要每天长时间地滞留在幼儿园内陪着孩 子。这除了会影响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还会无意义地延长了孩子的适应过程。每天孩子回家后,家长要和他多交流,对孩子的幼儿园生活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并且多鼓励他。

家长在幼儿入园后该做些什么?

不少刚上幼儿园的幼儿常常很不愿易甚至很害怕上幼儿园。往往在开学两个星期里,经常会看到小班的门口哭声起伏,你哭我哭,你喊妈妈,我喊爷爷。究起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陌生的环境感到害怕ZJ09.Com

孩子一直在家里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对幼儿园的老师不认识,小朋友也不熟悉,在陌生的环境中,孩子会觉得安全受到威胁,有的孩子表现的很拘谨,有 的孩子则大哭大闹,一定跟着父母要回家,每年开学,这样的事情时常发生,少的幼儿哭上两三天就习惯了,可有的幼儿要哭上两个星期甚至更多,只是个人的适应 能力不同。

家长做法:这时请我们父母千万不能心软,一哭就没方向了,你应该送到老师手里后马上离开,要相信我们老师的能力,老师会让孩子平静下来的。对你 的孩子也要有信心,相信他肯定能行。千万不要舍不得,特别是隔代的爷爷奶奶,被孩子一哭一闹就依了他不上幼儿园。也有的父母担心孩子,送完后绕个圈来到操 场上,偷偷躲在窗子旁,看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哭。你到没发现,可你的孩子却发现了你,一下子又哭起来了。这时原本安静的教室又沸腾起来了,你哭我哭大家哭, 这给教师又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所以希望我们父母在开两三个星期里配合好老师,并且尽量做到坚持让孩子每天按时来幼儿园,千万不要来一休二、三天,(排除身 体不舒服)这样对孩子是很不好的。

2、不适应幼儿园生活

生活规律的改变也是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的一个重要原因。入园前,孩子在家自由自在生活,饿了就吃,想玩就玩,起居没有规律。上了幼儿园后,早上要按时上幼儿园,中饭点心要自己吃,游戏活动有规定的时间,这就使孩子感到很不习惯,因而不愿上幼儿园。

家长做法:父母在幼儿的生活方面尽量帮助他们自理,让他们自己学着小便、大便(要学着叫老师),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把鞋子穿好,特别是吃饭, 最好让孩子自己吃。如果孩子不自己吃,父母可以给他换了一把高椅子,规定他必须吃完饭才能下来,防止他边吃边玩溜下来;其次,全家人共同遵守规定,谁也不 喂他吃,无任他怎么哭闹,吃的时间多长,一律要求他自己吃完。还有,要多讲道理少打骂。在他进步时及时给予奖励;比如给他剪一个小红花贴在门上。

3、不会与同伴相处

小朋友之间互不熟悉,不会很好相处也是幼儿不愿上幼儿园的原因之一。在家里,有好吃的一个人吃,好玩的一个人玩,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之间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矛盾甚至为此争抢东西,使这些孩子很不愿意上幼儿园。

家长做法:父母应该教育孩子乐意把玩具借给别人玩,同时要爱护别人的玩具,同伴间不争抢,不打架,万一别人打了你要马上告诉老师,让老师来处 理,千万不要象有的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吃亏了就告诉他以后别人打你,你也打他;你到幼儿园后不要把玩具给别人玩等等一系列如此荒唐的教育。所以请父母要以 正确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每一件事,要以正确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zj09.com小编推荐

孩子入园,父母要做哪些准备?


入园是孩子开始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孩子也从小家庭走出开始集体生活……作为爸妈,帮他们做好准备了吗?

入园前的“安全感”

爸妈心声:孩子该上幼儿园了,我们该怎么办,怎么才能让他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专家:孩子进入幼儿园会开始与成人(老师)、小伙伴之间建立交往关系,同时与父母的关系也会出现波折。

如果孩子与父母的依恋关系没有建立好,或者与老师、小朋友之间产生不信任等,都会让孩子的“分离焦虑”时间持续很久。作为家长,首先应尊重孩子,另外也需要一定的学习。

入园前的准备需要提前进行,若入园前才有准备意识,可在入园前的一段时间多和孩子在一起,让孩子感受被爱的需要和安全感。入园前的准备更多的是“关系准备”,可以带孩子慢慢熟悉幼儿园的环境,有的幼儿园会给孩子和家长一个过渡期,家长和孩子在亲子园可以全天待在一起。这样在孩子进入陌生环境前给他一个缓冲的时间。建议家长在入园前,不要对孩子说“幼儿园很好玩、像游乐场,或者老师像妈妈”之类的话,让孩子对幼儿园有一个期待感,但进入幼儿园生活后,因为种种原因,反倒会让孩子有一种失落感。家长要扩大自己的包容度,多投入时间和精力陪孩子度过那段适应时间。

关于入园时间

爸妈心声:为了让孩子尽早适应幼儿园生活,是不是应该让他提前入园?

专家:不太建议孩子提前入园,孩子2岁左右正是自我感、自主意识形成的时候,比较专注于自己,他向往与家长一对一的自由,还不能更好适应集体生活,更容易出现分离焦虑。3岁半以后的孩子会愿意去交往,愿意参加集体活动,适应集体生活会比较快。4岁的孩子会进入交往、情感的敏感期,因此,要遵守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另外,在整个幼儿阶段,也不建议孩子全托。

请尊重孩子

1.应对哭闹的孩子

允许孩子哭闹,这是他正常的情感反应和表达,每个孩子是不同的,有的天生为乐天派,有的比较敏感,不要过多、过早地给孩子贴上评价标签。

当他哭闹时,要理解他,让孩子知道你也很难过,这时也可以抱抱他,但作为家长,也应有一些必须坚持的立场。可以正向地“诱导”孩子,但不要以贿赂的方式,不要和孩子进行有条件的交换。

2.让他释放情绪

有的家长会说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会很安静,回家却不是这样。孩子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多少会控制和约束自己,表现有时是“假”的,回到家却会释放自己的情绪。家长在与孩子每周相处的两天和7个晚上的时间里,要多陪伴孩子,倾听孩子的语言,让他放松,给他全方位的爱。

3.孩子不爱交往

有的孩子不太喜欢与别的小朋友交往,喜欢观察别人,然后再去参与。作为家长,不要过早评判孩子的行为,允许孩子以各种形式表现自己最原本的状态。

入园分离焦虑的主要表现


分离焦虑具体表现之宝宝的生理变化

主要表现在饮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有分离焦虑症的儿童常出现睡眠不好、做噩梦、讲梦话、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头昏乏力、心悸多汗等症状。有的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最初一周内还会出现感冒、腹泻等疾病。

(1)没有亲近人的陪伴,拒绝上床睡觉。

(2)因害怕分离而出现反复的梦魇。

(3)当与亲近的人分离时有反复的躯体症状如头痛、胃痛、恶心呕吐等。

(4)焦虑会引起孩子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刚入园的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发烧、肚子疼等等。

分离焦虑具体表现之宝宝的情绪行为变化

主要表现为哭闹不止、独立孤坐、单独活动、情绪紧张、念叨回家、拒睡拒吃、随地大小便、跟人、依物、乱跑、侵犯等

(1)孤独与迟钝:这种孩子常不合群,对集体或游戏均不感兴趣,自己生活在幻想之中。所以表现冷淡,少说话,反应迟钝。

(2)恐惧和胆怯:与勇敢的孩子相反,恐惧和胆怯的小儿怕黑暗,怕空旷,怕见生人,怕独处一室。这种恐惧紧张往往造成失眠、梦魇、易哭、懦弱和缺乏自信。

(3)固执与韧性:孩子表现为对抗的态度,稍不遂意即哭闹、打滚、以拒食来表示反抵。坚持自己无理的要求。

(4)暴怒:孩子脾气猛烈,不如意即大哭、大闹、叫喊、扔东西、踢人、咬人、以头碰墙等。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表现是孩子哭叫一二声或大哭之后,突然呼吸停止,面色紫绀,随之抽搐或“昏死”过去,好一会才恢复过来,医学上称为屏气发作。

(5)顽固性习惯:表现为吸吮手指、咬指甲和衣襟,摸弄生殖器而致手淫等。本来吮吸动作系一种与生俱来的生理反射。但如果随其发展成为一种不良习惯。如吸吮橡皮奶头,将手指放入口中以获得吮奶样满足,久之即可成为顽固性习惯。又如不注意孩子生殖器及肛门的清洁而引起局部瘙痒,是造成孩子手淫的原因之一。

分离焦虑具体表现之宝宝的具体言行

1.大声哭:哭的声音很大,影响到他人,伴随有眼睛红、面红等现象,发生地点及时间不定。

2.哭泣:哭的声音很轻或几乎听不到,不影响他人,伴随有眼睛红等现象,发生地点时间不定。

3.默坐:把椅子搬到人不多的地方坐着或者坐着时面向无人或人少的方向,不参与活动,不关注他人活动,也不发出声音,眼睛望向某一方向(主要是门口及窗口的方向)。

4.依恋老师:特别依恋某位老师,要牵老师的手、衣角、裤子等,老师走到哪里跟哪里,要求坐在老师旁边,要老师喂饭或陪着午睡等。

5.依恋自带物:主要是对自己从家中带来的物品(玩具、书包、书籍、水杯、照片等)特别依恋,长时间地将这些物品背在身上、抱在怀里、挽在手臂上、抓在手里或紧贴自己放着。

6.不正常进餐:就餐时间不吃东西也不让人喂或者吃的极少,有些伴有哭声。

7.不正常午睡:睡觉时间不肯睡觉,躺在床上哭(包括大声哭和哭泣)或一直坐在床上不肯躺下。

8.哭闹:哭的声音很大,且伴有踢腿蹬地、胡乱挥动手臂等强烈的肢体动作或者扯住家长或教师的衣服、大腿等不放。

9.重复句子:多次重复同一个句子且出现的时间、情境不定。

10.独自游戏:极少出现哭、闹等行为,正常进餐及午休,偶尔参与教师组织活动,大部分时间独自一人在一个角落玩耍,对外界环境很少关注。

新生入园时的几种表现


几天后才哭型

小朋友好奇心重,在幼儿园看到很多家里没有的东西,立刻产生了兴趣,去幼儿园的前几天很高兴,不哭不闹,也不嚷着叫爸爸妈妈来接,但是过了几天,当他熟悉了幼儿园的生活环境,知道自己要每天重复时,就会厌烦,开始用大哭表示自己的不满。

老师做法

老师:这类小朋友怀有对新环境的向往心态,他们性格大多活泼开朗,喜欢刺激的事物。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我们会多介绍在幼儿园里他还不知道的事物,比如我们会带他去别的班级看看,告诉他哥哥姐姐们都在做什么。转移他的视线也是很好的方法,小朋友看到新鲜的事物就会很快忘记刚才发生的事情。

给家长的建议:

如果宝宝对幼儿园生活没兴趣了,想回家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时,家长可以在最初一段时间,让孩子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如:手绢、小公仔、水壶)到幼儿园,起一个间接情感寄托的作用,在孩子接受陌生的环境和老师伙伴初期起到熟悉、温暖的情感安慰作用。

心里默默流泪型

和家长交流的时候,有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在家很开朗的,什么都说,什么都乐意去做。但是老师却发现他们在幼儿园里不说话,坐在角落里呆呆地什么都不愿意做。

老师做法

老师:这类小朋友表面看上去没有哭,但是心里却在默默地流泪。我们的主要做法就是多和他聊天玩耍建立感情,让他消除恐惧感,慢慢熟悉幼儿园生活,从心底尽快信任老师。这类孩子甚至比其他类型的孩子更加需要爱,比如:当看到孩子情绪不好时,我们可以找一个最可爱最漂亮的毛绒玩具送给他并说:“我和你一起玩好不好?”让孩子感觉老师是可以随时给予他帮助的朋友。

给家长的建议:

在老师试图打开孩子心扉的同时,家长可以每天在接送孩子的时候多跟老师交流,让孩子看到这样的亲切场面,帮助老师和孩子尽快建立起感情。

受人影响型

记者去幼儿园时看到,有的小朋友本来在玩玩具,但看到身边有小朋友在哭,不一会儿,他也会眼泪汪汪,终于忍不住,大哭起来。这也正是所谓的“羊群效应”。

老师做法

老师:这类小朋友容易受人影响,碰到这样的情景,我们会带他们出去走走,去操场上玩耍,把他和爱哭的小朋友分开一会儿,等他们心情平静一点儿后,再慢慢告诉他们:幼儿园是美好的地方,他们可以在幼儿园获得好多新鲜有趣的东西,那些哭的小朋友,只是一时的不适应。

给家长的建议

幼儿对故事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小白兔、大灰狼、小花猫等几个形象。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容易被带哭的情景创编故事来诱导孩子。例如创编故事《小白兔上幼儿园》,通过小白兔在幼儿园快乐游戏的过程来诱导宝宝爱上幼儿园。

宝宝入园太早淡了亲情?


很多幼儿园为了满足妈妈们的需要,已经开始招收小年龄段(3岁以下)的宝贝入园。小年龄段宝贝入园一方面满足了妈妈们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妈咪的心常常被揪得紧紧的:宝贝那么小,他在幼儿园会遭遇些什么呢?他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吗?孩子过早被送到幼儿园,利大还是弊多?

幼儿园还是等孩子3岁后再送

刘女士的孩子曾是小小班的孩子。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保姆,她将两岁两个月的女儿送到了幼儿园,而孩子在小小班的一年时间里,就是她们一家与疾病搏斗的一年。班上只要有一个孩子感冒,她家的孩子就会被传染,冬天她和老公常常顶风冒雪在深更半夜打的带孩子去看急诊,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孩子在上小小班时还感染了手口足病,所幸不严重。刘女士粗略统计了一下,因为疾病、天气恶劣等原因女儿实际上只上了半年小小班;而治病花去了七千多元。

专家建议说,如果家里有人带孩子,建议三周岁再上幼儿园。因为两周岁的孩子自身的抵抗力是最弱的,而幼儿园是一个公共场所,再好的幼儿园也不会像家里一对一的照顾那么好。年龄越小的孩子与父母的分离焦虑越强烈,这种情绪会影响孩子的进食,进而会影响孩子的抵抗力,就特别容易生病。从孩子的健康考虑还是三岁比较好点。而两岁左右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有的孩子甚至还不会说要大小便。另外,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感受到的那种亲情是幼儿园里所感受不到的!

最好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妈妈

小虎的妈妈赵娟是一名保险公司的职员,她说:我儿子2岁多了,,因为一家人都宠着他一个,现在孩子的自理能力非常差,于是我坚持把他送进了幼儿园。赵娟说,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并不是想学多少知识,而是想让他学会和别人相处,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我们的社会中,情商的发展绝对比智商重要。像是道德、基本常识啊、如何找朋友玩啊、跟朋友生气了又怎么办,她认为与人相处的技巧比文化知识来的重要。这些都只有在幼儿园里才能学得到。

专家则认为;两岁左右的孩子就该受到妈妈一对一的关爱。她说,现在许多家长有一个误区,认为提早让婴儿进入托儿所会让他们更能适应外部环境,更早地发展交际能力。但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育研究所的专家指出,婴幼儿的发育具有特殊性,他们不仅需要持续地关心,更需要协调一致地关心,这意味着与他们交流的人相对是固定的,幼儿园老师是不固定的,经常换来换去,比如老师生病、休假以及培训等,即使人员相对固定,她们也要轮班照顾孩子,让孩子无法适应。

入园太早淡了亲情

刘可瑞夫妇都是从外地来长沙工作的年轻父母,俩口子的工作又忙,无奈之下他们让两岁四个月的孩子上了幼儿园小小班,而且还是全托。刚开始孩子非常不情愿去,每次去都哭得很厉害,从早上起床情绪就不好,为此还影响早上的食欲。

孩子适应幼儿园之后反而对班上的保育员产生了依赖,回家后与父母亲热一阵之后就自已呆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与爸爸妈妈讲话明显少了很多。

儿童教育心理学专家认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小班孩子的入园年龄应满3周岁。父母提早送孩子入园的想法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工作繁忙;二是认为自己不会带,早入托就能使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家长有更多的时间自我发展。但幼儿在2岁之前仍处在恋母情结阶段,最好以家庭抚养为主;离开父母、家庭的时间不宜太长。6个月-2岁是孩子与父母的特殊情感连接阶段,直到2岁以后才调整为“伙伴关系”,适宜进入幼儿园学习生活。由于婴幼儿阶段是早期依恋感发展的最佳时期,过早入园反而会使孩子产生心理负担。此外,由于孩子尚未与父母建立温馨的亲子关系,这对其今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入高层次情感发展都会产生影响。

孩子入园前应做哪些准备


孩子第一次走出家门,进入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和生活。刚刚进入集体的孩子会遇到哪些问题,家长应该再孩子入园前做些什么准备?

一、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通常会遇到这些问题:

第一,对幼儿园环境很不熟悉,会产生陌生感,从而封闭自己,依赖家长;

第二,从2~3个家长对一个孩子,变成10个孩子面对一个老师,孩子会产生被忽略的感觉。突然的“失宠”一定会带来哭泣,逃避的心态;

第三,作息时间突然的改变,孩子睡眠不足,早上会闹情绪,从而恐惧上学;

第四,对老师会产生恐惧感;

第五,幼儿园中,老师通常会锻炼孩子的生存能力,所以平时溺爱孩子的家长,更需要提高警惕。

二、建议让孩子做好入园前五点准备:

第一,在这一个月的时间,每隔几天就带孩子去幼儿园熟悉那里的环境,玩那里的设施,让孩子对幼儿园陌生感渐渐消除。

第二,孩子的“失宠”肯定是难以避免的,这就需要家长让孩子学会集体生活,例如与小区的小朋友们玩,观察他的集体意识和脱离父母的能力,比如和同龄孩子玩,要教给他什么叫做分享?什么叫做朋友?什么叫做忍让?还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了事情就应该受到惩罚,这些道理和概念的培养非常关键,孩子的前三年对他的性格塑造是最为关键的三年。

第三,关于作息时间,需要在一个月内,让他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保持一致,即便是中途困了想睡觉,也需要让他坚持到该睡觉的时间,不断调整。

第四,不要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把老师形容成女巫的形象,说类似于“再不吃饭,老师就过来打屁股”之类的话,而是要说“如果再不吃饭,美丽的老师就不喜欢宝宝了”,不断美化老师,将老师看成自己家庭的一部分,甚至让老师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孩子崇拜老师,就会更好地接触老师。

第五,通过一个月的时间,锻炼孩子自己刷牙、洗脸、穿衣服,要引导孩子做这些事情,只要有一点点的进步就要给予足够的鼓励。

入园前需要培养孩子哪些意识?


孩子入园代表着孩子将暂时离开母亲的怀抱,在一定意义上开始独立生活。这对每个父母来说都是一种担心,毕竟孩子还小,甚至还有很多孩子没有被培养任何独立意识,这样就会很难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今天就让小编带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孩子入园前该培养哪些意识?

一、培养幼儿能安静地进餐,学会使用餐具,进餐时坐姿自然,保持桌面的干净,并能够基本做到不挑食。

应该说吃饭对于幼儿来说都很困难,他们喜欢吃的饭菜简直太少了,这与他们平时吃零食有直接的关系。作为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幼儿正确的进餐习惯,饭 菜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吃或不吃,可以用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宝宝真棒,今天吃了这么多的食物,一定长大个,不生病。”对于宝宝挑食,家长最头痛了,只要 耐心地变换口味给孩子做饭菜,并随时采取讲故事、说儿歌等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相信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二、培养幼儿能够主动饮水。

这里所说的“水”指的是白开水。现在,许多家长会给孩子喝很多的果汁饮料,殊不知这对幼儿的身体非常不利。我们提倡让孩子喝白开水。当然,白开 水没有味道,孩子不喜欢喝,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喝水比赛,看看谁喝得多,告诉孩子,如果喝水喝得多,“水宝宝”便喜欢他,和他做好朋友。

三、培养孩子的热情以及礼貌问题。

现在的孩子们都很聪明,如果你的宝贝又很有礼貌,那一定会很容易得到老师的青睐。

幼儿教育每天早上送宝贝到幼儿园的时候要记得提醒宝贝和老师打个招呼,当然放学也别忘了和老师再见,如果妈妈不吃醋的话可以让小家伙亲亲老师哦。

四、培养孩子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在宝宝入幼儿园前,要让宝宝观看幼儿园宝宝的游戏活动,回家让宝宝当老师,带动其他一些小朋友参与其活动中,来提高宝宝从新入幼儿园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和独立意识。

从宝宝1.5岁时起,要有计划地带宝宝到有小朋友玩的地方去,让宝宝之间有些接触。如到附近的公园、儿童游乐场所,培养宝宝的交流经验,加深与 小朋友的感情。如果父母短暂离开就更好,如可以让宝宝到奶奶家、姥姥家等,这样会使宝宝适宜短期分离、有利于宝宝克服分离焦虑。

总之,孩子的成长依靠的是父母从小的培养,尤其在入园前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培养,以便孩子更好更快的适应园内生活。以上关于入园前孩子意识培养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有需要的爸爸妈妈。

鼓励新入园宝宝:“你长大了”


对幼儿园新生:鼓励孩子“你长大了”

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跨过他们人生的第一关呢?幼儿教师李老师表示,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通常会发生入园焦虑,成天哭闹、与小朋友发生纠纷都是正常表现。第一天家长可以适当陪同,让孩子有个过渡时期。之后,可以用“你长大了”等言语来鼓励他,让孩子单独留在幼儿园。同时,为了减少孩子的陌生感,家长最好提前带孩子去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让孩子在那里自由玩耍,这样开学后就不会感到局促。

李老师提醒,在入园前,家长也要帮孩子做好一些生活准备,比如培养一些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自己穿衣服、脱裤子、提裤子、自行大小便等。现在家庭普遍使用马桶,但幼儿园里大都采用蹲厕,要让孩子学会蹲下来也是很重要的。

此外,对于幼儿的恐学情绪,李老师建议家长不必担心,幼儿的排斥心理一方面是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另一方面是暑假被父母呵护,突然回到有约束的幼儿园自然会滋生抵触情绪,只要开学和小朋友相处后就会消除这种心理。家长要做的是尽量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安抚工作,而不是孩子一哭闹就迁就。

新入园宝宝常见症状

症状一:哭着不让父母走

“我不要去幼儿园!幼儿园里没有爸爸妈妈!”昨日一大早,家住广州市海珠区的孙女士的家就“热闹非凡”,3岁的宝宝洋洋早早醒来就向爸爸妈妈“抗议”。

“宝宝平时很少接触陌生人,习惯和爸爸、妈妈一起玩。9月1日一大早,当我们把宝宝送到了社区一家幼儿园,见到了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宝宝就哭起来,并紧紧抱着妈妈的腿……”孙女士表示,虽然当时她狠下心,才把宝宝“丢”在幼儿园,但却导致自己在整天的工作中不能安心,脑海中尽是孩子的哭声。

“下班后,我急忙赶到幼儿园,发现宝宝的嗓子都哭哑了。”孙女士对此心痛无比。

据了解,在每个新学期开学的时候,都会有很多初上幼儿园的孩子们不停哭闹,令家长很是忧虑。黄女士告诉记者,去年,她的宝宝刚上幼儿园时,不玩玩具、不吃饭,每天满脸泪水地等着爸爸、妈妈下班来接她。

症状二:抢玩具还当“霸王”

三岁的聚聚在9月1日刚进幼儿园时哭得呼天抢地,但爸爸妈妈还是横下心把他交给了老师。然而,半天没过,幼儿园的老师急急地打来了电话:“你们的宝宝又打人了!”

紧张的妈妈连忙赶去幼儿园,一看,才知道“霸气”的聚聚把全部玩具都霸占了,不让别的小朋友玩,有些小孩按奈捺不住过来抢,他就抡起小手把人家的小脸抓破了,还在人家鲜嫩的小手臂上咬下了深深的小牙印,令对方家长大发雷霆。对此,聚聚妈妈只能不停赔不是。

“孩子在家也没这么凶啊,为什么一上幼儿园就野蛮起来了?”聚聚妈妈怎么也想不懂,只好暂时把孩子带回家好好“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