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月胎教
2020-02-05 五个月胎教 九个月胎教 七个月胎教12-15个月亲子游戏:不倒翁。
设计意图:
12个月的宝宝开始会走了,腿部也比以前更有力量了,身体的平衡能力有了很大进步。这时的宝宝喜欢站着,为了满足宝宝的需求,同时增强游戏的趣味性,促进宝宝的健康成长,特意设计了“不倒翁”的亲子 游戏。
游戏目标:
1、锻炼宝宝的独站能力,在身体摇动时学会保持平衡。
2、锻炼宝宝的腿部的力量,促进大肌肉的发展,提高语言能力。
游戏准备:不倒翁1个。
游戏过程:
1、妈妈出示不倒翁,“宝宝看,这是什么?不倒翁。我们把不倒翁放在桌子上,宝宝来推一推不倒翁!”
2、妈妈边念儿歌边引导宝宝用力推一推不倒翁,“不倒翁,翁不倒,推一推,摇一摇,推呀推呀推不倒。”
3、妈妈:“不倒翁推不倒,我们来换个方向,在这边推,往前推。”引导宝宝换不同方向、不同位置推,观察不倒翁的现象。
4、妈妈:不倒翁没有被推倒,真好玩!妈妈来变个魔术,看好了,变变变,变成一个不倒翁,宝宝推,推呀推呀推,推不倒。宝宝也来变一个吧!(妈妈背靠墙站立)
5、宝宝背靠墙壁站好,妈妈说:“小宝宝变魔术,变变变,变成一个不倒翁,妈妈推,推呀推呀推,推不倒。”(宝宝站好后,妈妈随儿歌节奏用一只手从左侧向右推一下,或从右向左推一下,使宝宝失去平衡。)
6、妈妈:“小宝宝,真能干,变成一个不倒翁,妈妈推呀推不倒。”
游戏延伸:
让宝宝踩在妈妈脚上,通过自己行走来带动宝宝行走,有效促进良好亲子感情的发展。
注意事项:
1、妈妈向一侧推宝宝的时候,要用一只手轻轻推一下,同时要用另一只手在另一侧做好保护宝宝的准备,以免宝宝摔伤。
2、在游戏过程中,刚开始要轻轻的推,使宝宝的身体容易保持平衡,熟练后逐渐加重推力。
亲子活动扩展阅读
12-15个月亲子游戏:袋鼠妈妈
设计意图:
12-15个月宝宝的认知能力有了新的飞跃,能够把事物的特征和事物联系起来,对有明显特征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这个时候,妈妈跟宝宝玩一些认知方面的游戏,让宝宝通过有趣的游戏,更能激发宝宝的学习兴趣,所以,特意设计了“袋鼠妈妈”的亲子游戏。
游戏目标:
1、锻炼宝宝的胆量,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2、初步了解袋鼠的特征,感受儿歌节奏。
游戏准备:袋鼠图片,愉快的背景音乐。
游戏过程:
1、妈妈出示袋鼠的图片,问:“宝宝,这是什么?是袋鼠,袋鼠妈妈有个大口袋,口袋里装着它的小宝宝。”
2、妈妈:“妈妈胸前也有个大口袋,宝宝想不想坐大口袋?宝宝快跳进妈妈的育儿袋!”
3、妈妈把宝宝抱起来,背对自己,用背带把宝宝的上身系牢,模仿袋鼠蹦蹦跳,一边跳一边唱着“袋鼠歌”。
附儿歌:袋鼠歌
袋鼠妈妈真奇怪,胸前有个大口袋,
口袋里面装什么,装着它的好宝宝!
袋鼠妈妈蹦蹦跳,蹦蹦跳呀蹦蹦跳,
蹦蹦跳呀蹦蹦跳,它的宝宝咯咯笑!
4、妈妈停下来时,把宝宝反抱过来,说:“亲一亲我的好宝宝!”
游戏延伸:
稍大一点的宝宝,可以亲身体验一下做袋鼠妈妈的感受,给宝宝围上围兜,在兜里装一个布娃娃,或塞满海洋球,让宝宝模仿袋鼠蹦蹦跳。
温馨提示:
1、妈妈要用背带或其它带子把宝宝的上身系牢,以免在模仿袋鼠跳时闪到宝宝的腰;如果家里没有带,可以面对面抱起宝宝,让宝宝搂住成人的脖子。
2、在模仿袋鼠跳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果宝宝出现紧张害怕的现象,妈妈就要调整一下跳跃的幅度和高度,或者暂停下来,抱一抱宝宝,亲亲宝宝,让宝宝有安全感。
12-15个月宝宝爱撕纸的亲子游戏
1岁左右的宝宝爱撕纸,而且还乐此不彼,家里的新书、杂志、餐巾纸都会被宝宝撕得不成样子,父母们为此倍感头疼,为了制止宝宝的这一行为,只好把书藏起来。其实,宝宝爱撕纸是因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纸张的性长,还能听到撕纸的声音,从而满足了新奇感。为了帮助父母们正确引导宝宝的撕纸行为,促进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特意设计了这个亲子游戏。
游戏目标:
1、满足宝宝对撕纸的好奇心和心理需求,帮助宝宝获得快乐体验。
2、锻炼宝宝双手的协调能力,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保护宝宝的好奇心,激发宝宝的探索兴趣,促进宝宝想象能力的发展。
游戏准备:新书、杂志、餐巾纸、容易撕的彩纸、胶水。
游戏过程:
1、妈妈逐一出示书、杂志、餐巾纸、彩纸,“这是妈妈的书,这是爸爸的杂志,这是宝宝的餐巾纸,放桌子上。”
2、妈妈出示彩纸,“这是彩纸,可以撕,撕—撕—撕,大纸边小纸!”
3、妈妈边念儿歌边和宝宝撕纸片,并帮助宝宝把小纸片放到盒子里,以免扔得满地都是。(小宝宝,撕彩纸,撕撕撕,大纸变小纸。)
4、妈妈出示用五颜六色的小纸片贴成的太阳,“宝宝看,这是太阳,有很多小纸片,有红色的、有黄色的。”
5、妈妈“宝宝有小纸片,也来做一个太阳。”边念儿歌边和宝宝一起贴太阳。(小宝宝,贴太阳,贴贴贴,小纸变太阳。)
6、妈妈指着宝宝贴好的太阳说:“宝宝真能干,贴好一个可爱的太阳,和宝宝一样可爱,有红色的、有黄色的,真好看!”
7、妈妈拿起贴好的太阳,把太阳挂在“宝宝才艺专栏”里,随儿歌节奏亲一亲宝宝。(小宝宝,真能干,哈哈哈,妈妈爱宝宝!)
游戏延伸:
稍大一点的宝宝,可以和宝宝一起撕有规则的图案,如太阳、面条等,也可以在纸上画好图案,让宝宝沿着图案的边沿撕下各种可爱的动物图案。
注意事项:
1、为了宝宝的健康,不宜给宝宝撕一些受污染或脏的纸,如报纸,含铅量较高,加上这个月龄段的宝宝喜欢把东西放进嘴巴里,所以要尽量避免让宝宝接触这类纸张。
2、宝宝开始学会撕纸,是宝宝发育的一个里程碑,宝宝的精细动作有了巨大飞跃,妈妈不要制止,要给宝宝提供一些干净的纸张,并告诉宝宝哪些纸可以撕,哪些不可以撕,使宝宝养成良好的习惯。
13-15个月亲子游戏:滑滑梯
设计意图:
13-15个月宝宝的认知能力有了新的飞跃,能够把事物的特征和事物联系起来,对有明显特征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这个时候,妈妈跟宝宝玩一些认知方面的游戏,让宝宝通过有趣的游戏,更能激发宝宝的学习兴趣,所以,特意设计了“滑滑梯”的家庭早教方案。
游戏目标:
1、培养宝宝大胆的良好性格,增强宝宝的运动能力。
2、增强宝宝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3、感受儿歌的快慢节奏,提高宝宝的语言能力。
游戏准备:大象图片,椅子,愉快的背景音乐。
游戏过程:
1、妈妈出示大象的图片,问:“宝宝,这是什么?是大象,大象有长长的鼻子。”
2、妈妈两手握拳放在鼻子前面,向前伸长,直到两臂伸直,说:“我是大象,我是大象,我有鼻子滑梯。”
3、妈妈问:“宝宝想滑滑梯吗?”妈妈坐在椅子上,把宝宝抱到膝盖上,双脚或单脚有节奏的上下颠簸,逗引宝宝。
4、妈妈把腿伸直,像滑梯一样,把宝宝反抱过来,让宝宝背对着你坐在大腿上,双手抱住宝宝的腋下,让宝宝有节奏的从你的大腿滑到脚面。
附儿歌:滑滑梯
第一节:小宝宝,滑滑梯,滑呀滑,咕咚滑到底。
5、宝宝滑到脚面时,把宝宝反抱过来,让宝宝面对着你,并从你的脚面往上爬,爬到你的大腿上,妈妈用头轻轻顶一顶宝宝的头,把宝宝逗乐。
附儿歌:滑滑梯
第二节:小宝宝,爬滑梯,爬呀爬,吱溜爬到顶。
游戏延伸:
1、爸爸在家时,可以让爸爸扶着椅子倾斜身体站好,用爸爸的后背做大象滑梯,妈妈抱住宝宝的腋下,让宝宝从爸爸的后背往滑到地面。
温馨提示:
1、在游戏过程中,刚开始,妈妈可以让宝宝滑慢一点,然后加快滑行的速度,让宝宝有个适应的过程,以免宝宝过于紧张。
2、宝宝滑行时,妈妈要注意时刻保护宝宝,让宝宝沿着你的双腿往下滑,以免宝宝受伤。
9-12个月亲子游戏:钻山洞
设计意图:
9个月的宝宝已经会爬了,爬可以锻炼宝宝的胸腹、腹背和四肢的肌肉,增进肌力,促进骨骼生长,有助于宝宝大脑发育,挖掘宝宝的智力潜能,父母们应鼓励宝宝多爬。为了让宝宝的爬行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特意设计了这个亲子游戏。
游戏目标:
1、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促进四肢的协调能力。
2、锻炼宝宝的大动作能力,增强宝宝的身体支撑能力。
3、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促进良好亲子感情发展。
游戏准备:愉快的背景音乐、宝宝喜欢的摇铃。
游戏过程:
1、爸爸拿着摇铃蹲在宝宝前方,晃动摇铃,逗引宝宝爬过去拿。“宝宝,爬过来拿,铃铃铃!
2、妈妈陪同宝宝爬过去拿摇铃,“宝宝快,爬去拿摇铃,宝宝真棒!宝宝加油!加油!”
3、宝宝快爬到妈妈身边时,爸爸弯腰跪在地上,双手撑地,让身体形成“方形洞”,妈妈先示范爬过山洞。
4、妈妈在洞口拿着摇铃逗引宝宝爬过山洞,“小宝宝,爬山洞,爬呀爬呀爬,爬过爸爸山,妈妈亲一亲。”
5、妈妈:宝宝真勇敢,爬过爸爸山!变变变,变成一座妈妈山。
6、爸爸在妈妈山洞口拿玩具逗引宝宝爬过妈妈山,“小宝宝,爬山洞,爬呀爬呀爬,爬过妈妈山,爸爸亲一亲。”
7、宝宝爬过了妈妈山,妈妈和爸爸用双手搭成一座轿子,让宝宝坐花轿旅游去。
游戏延伸:
妈妈可在地板上放置一些障碍物,阻碍宝宝爬行,让宝宝饶着障碍物爬,也可和宝宝比赛爬,看谁爬得快。
注意事项:
1、游戏过程中,爸爸或妈妈要逗引宝宝向前爬,激发宝宝向前爬的兴趣。
2、在游戏进行之前,要检查地板上是否有危险物品,清理干净,以免伤到宝宝。
10-12个月亲子游戏:种西瓜
设计意图:
10-12个月宝宝的手指精细动作更加灵活了,能拿起地上的小物品,还会把东西往嘴巴送,有时还会涂涂点点,为了提高宝宝涂涂点点的准确性,促进宝宝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特意设计了“种西瓜”的亲子游戏。
游戏目标:
1、刺激宝宝的触觉,促进双手协调能力的发展。
2、感受儿歌节奏,提高宝宝的语言能力。
游戏准备:西瓜实物图,愉快的背景音乐。
游戏过程:
1、妈妈出示西瓜实物图,说:“宝宝,看,这是什么?西瓜,又大又圆的西瓜。”
2、妈妈:“西瓜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宝宝也要种西瓜!”
3、宝宝坐在妈妈的双膝上,妈妈左手握住宝宝的左手,让宝宝的小手摊开,说:“农民伯伯有块地,宝宝也有地。”说着轻轻戳一下宝宝的左手手心。
4、妈妈右手握着宝宝的右手,使宝宝的小手握成拳,露出宝宝的食指,说:“这是种子,宝宝要种西瓜了。“
5、妈妈随儿歌节奏将宝宝的右手食指戳向宝宝的左手手心,当念到最后一句时,用宝宝的右手食指,轻戳一下宝宝的小脸蛋,把宝宝逗乐。
附儿歌:种西瓜
小宝宝,有块地,种西瓜,种呀种,种出西瓜大又圆;
妈妈吃,爸爸吃,爷爷吃,奶奶吃,宝宝吃了笑哈哈!
游戏延伸:
稍大一点的宝宝,可以让宝宝一手握成拳,另一手去掰开成拳状的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培养宝宝双手的协调能力。
温馨提示:
1、在游戏过程中,要注意教宝宝认西瓜,又大又圆,让宝宝对西瓜有初步的感知。
2、刚开始时,妈妈要握着宝宝的手去戳,等宝宝稍大一点时,就可以松开宝宝的手,让宝宝自己戳。
9-12个月宝宝的亲子游戏
游戏目的:
为宝宝开口说话打下基础,对宝宝进行语言能力训练。
游戏步骤:
1、每天,当爸爸回家时,妈妈要故意大声说“爸爸回来了”,宝宝马上朝门的方向转头看爸爸。
2、宝宝在爸爸怀中时,爸爸故意大声叫“妈妈”,宝宝会马上朝妈妈看去,并且要妈妈抱。
3、妈妈可以问宝宝“电灯在哪儿”,宝宝会将头转向电灯方向,或用手指着电灯,这虽然不是语言,但对宝宝的发音器官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为模仿说话打下基础。
游戏互动:
宝宝这个时期已经懂得很多东西。记得在宝宝对你的话产生反应时,大人在及时夸奖宝宝知道的东西多,这样宝宝就会更想在大人面前表现。家长要抓住引起宝宝兴趣的机会,把教过宝宝的东西,一个一个指给宝宝看。宝宝遇到不懂的,大人要耐心地告诉宝宝,这个是什么东西。
于博士温馨提示:
这个月龄的宝宝能把一些词和常用的物体联系起来。大人可以经常对宝宝进行提问,这样会增加宝宝的印象。
妈妈须知:
对于0~3岁的宝宝,比起说话能力本身,非语言的沟通能力,如哭、肢体动作,或是眼神、手势等反而更为重要,这些都是语言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你要先学会观察宝宝的行为,尝试了解他(她)的意图,以免错失与宝宝沟通的机会。否则,宝宝会因为没有得到你的鼓舞而变得越来越不爱表达!
0-12个月宝宝的亲子小游戏
每一个新生儿都具备了初步的感知能力,如触觉、听觉和视觉。这些感知能力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不断发育直至完善。爸爸妈妈是与婴儿最亲近的人,在0-12个月的婴儿期,爸爸妈妈和婴儿一起游戏非常重要。
从婴儿出生起,就可以用鲜艳的、有声响的玩具来逗孩子。
用鲜艳的、有声响的玩具在距离婴儿头部20-30厘米高处摇动,引起他的注意,训练他的视觉和听觉能力。
当孩子有能力的时候,就尽量让孩子拿、捏、扔、踢玩具。
玩球
7个月时,婴儿看到球在地面上滚会着迷,当他偶尔碰了球,让球动起来,他会感到惊讶。到一岁时,他可能会拿起球,扔球及让球在地上滚,他已经知道球有什么特性。
探索盒子
婴儿也许会喜欢大人们认为一点也不好玩的东西、如纸、盒、杯等。婴儿喜欢的东西只要没有危险性,那就让他玩。
如果婴儿发现装玩具的盒子就像看见玩具那样着迷,你不要奇怪。可以给他玩,但事前要检查盒子,取走钉书钉之类的危险物品。
弄出声音
一把木汤匙及一个平底锅便组成了极妙的鼓棒和鼓,你的宝宝喜欢不断劈劈啪啪地敲响它,倾听那响亮的声音。
盒子与物体
给较大的婴儿一个盒子及一些空的线轴,孩子会很高兴一个一个把线轴拿出来,然后再把它们放进去。
12-14个月亲子游戏活动方案
1岁的宝宝开始咿呀学语了,会爬了,有的宝宝还能走上几步路了,手指也变得更灵巧了,这个时候宝宝的亲子游戏就更丰富啦!那么,如何给12-14个月的宝宝设计早教方案呢?以下从智力、语言、音乐、动作、情绪及社会性行为5个方面为你介绍丰富的早教游戏。
一、促进智力发展的活动
活动名称 活动内容 益处 浴巾中有什么? 这个游戏可作为洗澡过程的一部分。把孩子洗澡时玩的玩具包入浴巾,把它们排在浴盆或水槽边,让孩子去发现里面有什么。为给孩子一个惊喜,可在里面放上他的洗澡香波瓶或一支牙膏。 发展记忆力和社交技能。 水袋 在两个可密封的袋子中装水然后封住,把一只袋子放入冰箱个把小时;另一只放入微波炉加热几秒钟(也可以直接在第二只袋中加入温水)。然后让孩子捏拿两只袋子,告诉他袋中装了同样的东西但温度不同。 展示因果关系,提供感觉性经验,讲授有关温度和水的物理性质等概念。 醒来吧!鼻子 叫孩子起床的一种习惯。一部分一部分地“叫醒”孩子的身体。先摸到孩子的鼻子,说:“醒来吧!鼻子!”然后移向耳朵、胳膊、膝盖等等。 培养自我意识,提高社交能力。 感觉书 把一些不同质地的东西钉在一起,做成一本能培养感觉的书;其中一页用的是非常精细的砂纸,另一页则是丝绸等。 培养识字前能力,发展精细动作技能,提供接触不同质地物品的经验。 线上有什么? 用色彩鲜艳的纱线把玩具绑在孩子的高脚椅上,并让玩具悬挂下来。鼓励孩子把它们拉起来看看线的那头有什么。孩子稍大一点的时候,在他们可能看到玩具之前要先问他拉起来的是什么玩具。注意监护,游戏结束后妥善处理纱线。 展示因果关系的一个好实例,也可以发展记忆力。 纸包实验 帮你的孩子将纸弄皱,塞入纸袋-记住要用纸而不是塑料。先扎牢纸袋口,然后进行试验:如果纸袋这么挤,它会发出什么声音;如果那么挤,它会变成什么形状;如果把纸换成蜡纸或锡箔纸,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展示因果关系,教授孩子形状和声音概念。 不同质地的圆环 用小股布绳(绳子不要过长,以免扼住自己)绞织成圆环;同时要使圆环有不同的质感:一个光滑,一个粗糙,一个柔软。 提供丰富的触觉与视觉经验,激发想象性游戏,教授大小和形状概念。 洞里的玩具熊 这是一个经证明是可靠的鼓励孩子玩躲猫猫游戏的好办法。开始时用孩子最喜欢的填充动物玩具作示范,让填充动物在毯子下走。如果孩子自己不去找玩具,可以让他为你去找。 训练记忆力,激发想象性游戏和培养社交能力。 找玩具 找几个没有缺口的塑制水果杯或酸奶杯,注意杯沿不要太锋利。先将杯子洗净,当作套杯堆在一起,然后把玩具藏在杯中或杯子下面。 加强精细动作技能,以及数数和记忆能力。 袜子在这里,衬衣在那里 根据每个抽屉里的衣物,在孩子的衣柜外放上相应的图片,并在每张图片上标出相应物品的名称;然后,等到要把抽屉里的袜子(内衣或衬衣)拿出来时,就问孩子在哪里可以找到袜子。 培养识字前能力,锻炼记忆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贴胶带 在孩子衣服上粘一条胶带,让他体会揭下来的乐趣,然后让他在你身上也粘上胶带。 加强精细动作技能,讲授因果关系。 看镜子 轮流看一面手握的镜子。在镜子上盖一层有色的玻璃纸后再看,然后试着把黄色和绿色、红色和蓝色混在一起。 展示因果关系,教授色彩概念,发展自我意识。 扔石子 在一只桶或盆中装入10厘米深的水,让一块石头从20厘米高的地方落入水中,再把另一块石头从25厘米左右高的地方落入水中,你可帮助孩子做。然后再换稍大的石头。注意不要用可能伤及脚趾的石头。 展示因果关系,培养精细动作技能和学前数学能力。 数书 坐在书架前,并让你的孩子坐在你的膝盖上,慢慢地数书架上的书。开始时只数几本,再逐渐增加,同时按书的颜色进行分类。 培养识字前技能及数数能力。 指鼻子 你坐在大穿衣镜前,让孩子站在你前面,你指着自己的鼻子,缓慢而清晰地说:“鼻子”,然后指着他的鼻子再说一遍。再指向脸上的其他部位进行表述。当孩子开始熟练起来的时候,你就故意犯几个错误让他纠正。这样做他会觉得很有趣。 培养语言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 量杯装沙 取两只量杯,在一只杯子中装1/4的沙,在另一只杯中装满沙,让孩子一手握一只,告诉他哪一只杯子份量重;然后把沙倒成两堆,并告诉他哪一只杯子装有更多的沙。另外,也可换一种方法,试试把沙弄湿的效果。 展示因果关系,培养学前数学和精细动作技能。 归类 找一个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或是一只填充动物,或是一辆小车,让孩子去找与它相同颜色、大小和质地的玩具。如果可能,把相似的东西收扰放在一个小盒子里。 激发想象性游戏,培养学前数学和分类能力。 人体彩绘颜料 涂颜料不再只是用手指了!可以让孩子用脚、胳膊蘸颜料-你甚至可以用布丁做颜料!制作一张记录孩子成长过程的手印或脚印的图表。 教授因果关系,为孩子提供一种独特的触觉体验和成长的实例。 钓鱼 在孩子最喜欢的玩具上绑一根绳子,然后把绳子绕在椅子或家具上,当孩子走到跟前,让他把玩具拉出,就仿佛他钓到了一条鱼。家长应小心监护,游戏结束应把绳子妥善处理。 这是表现因果关系的一个典型例子,也可以培养大动作技能。 各种湿石 采集一些形状、大小、质地不同的岩石,把它们放在水槽里洗,让孩子观察它们浸湿时颜色、质地的变化。 这是关于因果关系的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同时也可以教育孩子颜色、大小和形状的概念。 泡沫塑料人 用笔在一块薄的塑料中画出几个小人,用刀割下,用笔、毛毡碎片或人造羽毛加以修饰。用这些小人表演舞蹈、短剧或一个茶会。 锻炼精细动作技能,激发有想象力的游戏。 扑克游戏 用一副普通的纸牌,向孩子展示如何把梅花和红桃理在一起,然后把纸牌分成红色和黑色各一堆。 一堂教授颜色及形状概念的好课。 公园散步 找一片刚修剪过的草坪,脱掉孩子的鞋子,让草直接触到他的脚趾!然后和他谈谈在草坪上走与在地毯或地板上走有什么区别。 提供很好的触觉体验,激发有想象力的游戏。 爬盒子 把一只大盒子侧过来放,里面装满填充式动物玩具,然后向孩子演示如何爬进去。另外,也可往里放满网球,或是做从干衣机中拉出干热的毛巾的动作。 提供很好的触觉体验。 刷子 在一个中等大小的盒子里放一把梳子,一把牙刷和一把硬毛刷,让孩子自己去摸索。 提供一种很好的触觉经验,加强记忆力。 读与嗅 自制一本嗅觉书。把三四张纸钉在一起,在其中一张纸上滴上香精,把一片桉树叶粘在另一张纸上,在最后一张纸上滴上香水。 培养识字前能力,激发想象性游戏,提供一种独一无二的触觉经验。 喂鸟 在孩子的窗台上放一个喂食器。你可以把花生酱抹在松球上,再把它在芝麻中滚一下,便做成了一个很好的喂食器。 为孩子提供感受大自然和接触野生动物的个人经验,激发想象性游戏。 趟水 找一个小水潭,脱掉鞋,从水中走过,在你走的时候握住孩子的双手,并说明在水里抬足、迈步要比陆地上难。 培养肌肉知觉、意识和因果关系感知能力。 帽子戏法 拿一顶旧帽子,帽子深到能藏住物体,又能使小孩触到其底部。轮番往里扔积木,边扔边数数,或指出它的颜色,或按特定的顺序扔。 锻炼精细动作技能,提高记忆力,并教授数字和语言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