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技巧
2020-01-03 胎教技巧 孩子的童话故事 孩子刚入学的准备教孩子学儿歌的小技巧。
1、首先内容要和孩子的生活紧密联系,不同的地域的文化是不同的,选择孩子能理解的、感兴趣的题材。在不同的时节教孩子学不同的儿歌,儿歌具有主题明确、语言浅显、节奏明显、容易唱、方便记忆等特点。
2、结合动作,一些儿歌是以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作为主要内容的,比如《小手帕》,在教孩子学的时候就可以拿块手帕并结合动作表演给孩子看,让孩子边看边学边记忆。
3、有的儿歌故事性强,可以给孩子详细地讲解故事内容,孩子理解了,才有兴趣学。
4、现在有许多好的儿歌被收集成册,可以买些这方面的书籍,教孩子的时候,最好能配上些简单的音乐,哼给孩子听,吸引孩子学唱的兴趣。除了配上音乐,还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些配有插图的儿歌书籍,看着形象可爱、色彩鲜艳的图片,孩子学习的兴趣怎么会不增加呢。另外,一些关于儿歌的音像制品也能起到类似的效果。
5、平时也可在课间等待时,组织已经准备好的幼儿来复习学过的儿童,合理利用过滤等待时间。
6、在熟悉儿歌的基础上,编排一些简单的民间拍手游戏,在玩中学,复习以往学过的儿歌。
相关推荐
对孩子有用的小技巧
注意这4个小细节,娃突然就听话了。正面引导孩子才是正道,不能总是着急,发火也是毫无用处的,很多父母其实都有这方面的疑问。
下午去咖啡店,看见一位身着姜黄色廓形大衣的潮妈带着大概2岁的女儿坐在一旁的沙发上,看样子像是在等闺蜜约下午茶。桌上摆着一杯滚烫的焦糖玛奇朵,装在敞口的马克杯里。
小女孩大概尝过甜甜的奶油,伸手就去抓杯子。
「不要动!」妈妈一边看着手机,一边轻声说道。但小女孩对妈妈的要求无动于衷,继续动着扭着,想吃杯子里的奶油。
「不要用手去抓!」妈妈的声音大了一点。话音刚落,小女孩就用手去抓杯面上的奶油,然后将蘸满焦糖奶油的手往嘴里塞,还促狭地看着妈妈。
「都跟你说了不要用手去抓,不要用手去抓,你怎么非不听话?」妈妈有点恼怒,呆在座位上生气地说:「手那么脏,到时候你肚子痛可别怪我。听到没?不要用手去抓!」谁知,小女孩又一次探手去抓。
这时,妈妈突然暴怒起来,她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一把抓住小女孩的手,将她手掌捋平,伸手啪啪打了好几下,小女孩「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都跟你说了多少遍,不要用手去抓!不要用手去抓!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孩子怎么就是不听话?
从建议到劝阻再到打手的惩罚,这位妈妈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相信,这也是很多家长的疑问。那么,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几个细节。
细节一:否定命令句
稍微留意一下成人的禁令就会发现,这些句式都是「否定词+要求」的,但这种句式恰恰不用于5岁以前的孩子——他们只会get到最后几个词,做出完全相反的事。也就是说:
【不要用手抓】->【用手抓】
【不许再看动画了】->【看动画了】
【别乱扔玩具】->【乱扔玩具】
【不能吃巧克力】->【吃巧克力】
看起来是不是很傻?但宝宝真的会忽略最前面的否定词。
有时候,宝宝真的不是故意和你对着干,他只是太容易忽略最前面的那个否定词罢了。
细节二:动作先于大脑
孩子的动作是先于大脑的——当他从一个完全未开化的小野人渐渐成长为文明社会的一员时,也许理解了接下来要学习的规则,但动作却总是停留在前一个阶段。
最初的时候,孩子的脑回路是【我想吃奶油】->【直接用手拿吧】;随后,他们慢慢了解到应该洗手、应该用工具、不要直接用手抓,这时他们的脑回路变成了:
【我想吃奶油】->应该先洗手?->【直接用手拿吧】
【我想吃奶油】->应该用勺子?->【直接用手拿吧】
【我想吃奶油】->不能用手抓?->【直接用手拿吧】
虽然这时他们的小脑瓜里已经开始有了文明的思考,但身体动作还是沿袭了以前的习惯,直接用手去拿了。他确实听见了你的话、也隐约能记得相关的规则和约束,但身体本能的动作还是更快了一步。
细节三:仅靠语言制止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口头教育」小朋友,因为我们相信孩子是「能讲明白道理的人」。
可是,很多时候即使是成人之间沟通也存在很多问题,更别提只用语言和孩子沟通了。
虽然语言上劝阻了,但身体却一动不动——孩子是很敏锐的,他会感到你并没有真的很在意这件事,他的行为除了获得一些语言反应外,并未受到其他阻碍。因此,他就会继续之前正在做的事。
细节四:未好好阐明规则
一开始阐明规则的时候,这位妈妈只是轻声劝阻,孩子可能都没注意听到具体的内容,更不认为妈妈是在和自己说话——毕竟妈妈的眼睛看着手机,只用余光瞄着女儿,然后嘴边带出了几句话。
虽然她确实向女儿规定了要求和边界,但这种完全不正式、没有仪式感的沟通,孩子也不会放在心上。
既然找到了问题,「怎么说孩子才会听」也就有了答案:
1.「该做什么」,而非「不要做什么」。例如,可以告诉孩子「拿勺子舀奶油」、「先洗手再抓东西」,而不是「不要用手」。
2.语言引导,动作也要跟上。例如,可以告诉孩子「去洗手」的同时,握住孩子的手,用行动去制止他直接拿脏手抓东西的行为。
3.有仪式感地阐明规则。例如,可以蹲下来,将孩子搂在怀里,平视着孩子的双眼,告诉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尤其是要在不良行为发生之前,就提前划定边界。
4.平时养成好习惯。例如,在平时就要制止孩子用脏手拿东西的行为,这些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朝一夕,而是需要家长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
让孩子学习英语的技巧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想要给宝宝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些家长会选择早期教育宝宝。早教让宝宝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全面协调的发展。你们知道早期教育有什么作用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让孩子学习英语的技巧”,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如今,不少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被送进了英语培训班,甚至几个月大的宝宝也加入进来成为了小小学生。孩子的英语学习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重视,父母不惜花巨资报班。然而,如此下来,孩子的英语水平真能有所长进吗?
每个周日,4岁的琪琪都要去某英语幼儿班上课,用妈妈的话说,是让她在国内感受美国的幼儿教育,然后再感受美国的小学教育,学习原汁原味的英语。目前,不少家长像琪琪妈妈一样,对孩子学习英语的期望值不断攀升——从让孩子学英语,到学好英语,再到学习地道的英语、体验原汁原味的英语文化,他们对孩子的英语学习关注度越来越高,让孩子起步也越来越早:精挑细选培训班,甚至专门为孩子请来了洋家教…
“上班”并非越早越好
因为有了80后家长这个庞大的消费团体,社会上各种英语培训机构扩张的步伐也越来越大,在很多大城市,幼儿学英语培训班已经很普遍了。据报道,在武汉,不少英语培训机构甚至把目光瞄准了3个月大的小宝宝。
0-6岁是孩子语言发育的敏感期,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非常大,有的语言能力发展得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通常,4岁以内更为关键,这时最好不要给孩子太复杂的语言环境,父母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要先学好母语,在孩子有了一定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之后,再开始让他接触外语,否则会搅乱其语言系统,造成孩子混淆语言概念,导致语言发育迟缓。
剑桥大学出版社和牛津大学出版社畅销少儿英语教科书作者、香港大学教授大卫·诺南最近在剑桥大学考试部举办的少儿英语教学国际论坛上提出,欧洲一项针对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少儿学习者的跟踪调查发现,从成年后的英语水平来看,7岁前开始学习英语的孩子和7岁开始学习英语的孩子,水平并没有差距。也就是说,7岁是少儿学习第二语言的一个合适的年龄。
当然,孩子4岁以后,语言发育已经比较成熟,家长可以适当地创设一个学习外语的环境,让孩子接触英语,比如给他听一些录音、儿歌、看原版动画片,能听进去多少就听多少,如果孩子有兴趣跟着模仿,家长可因势利导,不过这完全是游戏性的;5岁以后,父母可以给孩子讲一些英文故事书,也可以试着让他跟着录音说说,记住画面上的内容,不要求孩子真正认识每一页上的单词和句子。在这个阶段,家长可以培养孩子听、说英语的能力,但学习的过程,是比较随意的。学龄前的孩子,仍不适合进行正规的课堂学习。
孩子学英语早,并不一定能学得好。不过,孩子的发音一般在8岁之前形成、12岁左右定型,如果孩子从一开始就能接触到纯正的发音,那么他接触英语越早,越有利于语音纯正度的提升,提高语言的敏锐度和准确性,减少“口音”问题。
外教也有分别
考虑到孩子将来有可能出国深造,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英语发音,希望孩子能说一口纯正的、地道的英语,跟着外教学由于英语因此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很多培训机构也主打外教品牌,开出小班课程或一对一的口语课程;也有家长请外国留学生给孩子做洋家教。那么,外教的教学水平是不是最优秀的?
实际上,家长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外教的教学水平。一般来说,家长们认为外教的发音是无可挑剔的,其实却不尽然。如果这位老师来自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而且讲的是标准的英语,没有地方口音,就如同国内教汉语的老师、能讲一口纯正的普通话,而非湖南普通话、广东普通话,那当然是最好的,能使孩子接触到纯正的发音;而那些来自北欧、非洲或东南亚等国的外教,他们的英语发音本身就有问题,又怎么能教好学生呢?所以,家长为孩子选择外教的时候,一定要把好两个关:一是语言关,验证外教的出处,如来自北美或英国;二是教育能力关,看他是否具备教师资格,而不仅仅是外国人,他需要懂得幼儿成长发育的很多知识,懂得幼儿心理学,才能很好地施教。然而,目前在国内,具备这样资质的外教是非常稀缺的。绝大多数外教,没有教学经验,而且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和中国孩子的互动上水土不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外教时,首选正规的培训机构,并要求机构出示教师的资格证以及外教的任教经历。切不可不能盲目地以为,给孩子报了外教班或请到了洋家教,就一定能学好业余。就目前而言,少儿学习英语,最佳的老师绝大多数是有过海外求学经历的中国教师。
别迷信高价课
近两年,无论是幼儿英语还是中小学生英语培训都有向高端发展的趋势,每年1-2万元的学费,一些传统的培训机构,也逐渐增加高端的英语培训课程,如外教一对一课程,报价每节课300-500元。
据了解,一方面家长和学生有这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培训机构可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在不断翻新。比如,有些英语机构就是把美国幼儿园和小学的课程引进来,也有的培训课程引进国外原版教材,采取全浸入式英语教学,没有所谓的“英语”课,而是把英语作为一种载体,授课内容涵盖数学、语文、科学及艺术。同时,教学硬件设备的配置,在同行业中属“顶级装备”,如美国进口的电子互动白板和高科技视听系统。
一些培训机构还开出了VIP小班、中教一对一授课,吸引了不少家长。在北京某英语培训机构,王女士花了1.4万元为4岁的儿子交了一年的精英小班的学费,她很庆幸自己得到了这个名额:“一个班总共招10个孩子,俏得很呢!我如果没有提前预约,肯定报不上名。我想让孩子从一开始就能接受正规的英语培训,只要是名师授课,孩子学得好,花多少钱我都不心疼。”王女士还告诉记者,她同事的孩子也报了这个班,大家都觉得应该尽早让孩子接触英语,为以后打好基础。而另一名送孩子来学习的家长告诉记者,她这次为孩子报的是一对一的培训班,花了近3万元,因为准备在孩子上完小学后就将其送到国外学习,所以尽早让孩子精通英语。
我国目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以及就业压力的增大,持续的出国留学热,使英语培训市场不断升温,“高价”培训的火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种市场需求。那么,“高价”英语培训效果一定好吗?家长们的付出到底值不值?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它因人而异,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孩子。培训的效果关键看培训机构的实力。不可否认,个别推出高价培训班的机构的确具有一定的实力,但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也有一些培训机构为了降低成本,聘请英语专业的在校生;而所谓的外教,则多为来自非英语国家的留学生,没有教学经验,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对于中小学生,尤其是学龄前儿童来说,大可不必选高价课程。学费高,并不意味着学习效果就好。高价培训班,更多的是一种市场行为,它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少数高端消费群体的需求,家长千万不可过分迷信高收费的培训班,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理性选择,擦亮眼睛,选择物有所值的课程;同时,孩子学习外语,家长不应该把希望都寄托于培训班上,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方法比报班更重要。另外,从目前大众消费能力的实际情况考虑,高价培训班也不值得推广。
能力提升最重要
目前,不少孩子从小学低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开始参加各种英语考级培训,如剑桥少儿英语、三一口语和BETS等。为了应付考级,要背好多单词、语法和句型,但孩子们考完就忘,等拿到证书之后,他们还能记住多少?我们不可回避的一个现状是,从幼儿园到到大学毕业,孩子们需要经历十多年的英语课程学习,虽然四、六级证书已经是铺天盖地,其中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并不能很好地使用英语,难道孩子们今天的英语学习只是为了日后获得一张又一张证书吗?
时下的培训班大多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过于强调应试。在小学阶段,不少教育机构推出“速成式”课程,以“单词速记”、“过级考试”等特色招生让不少家长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教育的“成就感”。然而,这些课程考什么教什么,以致知识点是零散的,更谈不上科学的体系。到初中阶段,培训班的英语课程难度增大、词汇量猛增、语法知识增多,而学生能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又很有限,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能力的提升。二是完全凭着兴趣学,课堂上热热闹闹,孩子学得也挺高兴,但对培养孩子的英语素养很难说有实际的帮助。特别是“60”、“70”后的家长,大多深受“哑巴英语”之害,尤其重视孩子的听说能力,而有些英语培训机构为迎合这部分家长的心理,片面夸大某些单项技能,致使孩子从小就在“读”、“写”方面出现“瘸腿”。少儿期是一个人智慧成型阶段,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都在这个时期形成。因此,优秀的英语教育应该有针对性地训练孩子规范的语音语调;培养他们用英语交际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大胆开口说英语和正确使用英语的习惯;训练孩子的思维、帮助他们建立直接用英语思考的习惯,而不受到母语的干扰,“英汉互译”,而不是单纯用单词量或考试成绩来衡量孩子的英语水平。家长也应该把关注点放在提高孩子的英语能力上,而不仅仅是高分和证书。
中国幼儿网小编总结:为了让小孩子们能够学好英语,家长们真是费劲心思,但最终的结果也往往未必会如自己所愿,让孩子学好英语,最重要的是看方法,英语是否能够引起孩子的兴趣等等,希望此篇文章可对父母开展孩子的英语课程有利!
科学批评孩子的5种技巧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给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技能。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批评孩子的5种技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当孩子犯有过错时,家长往往一味责备孩子,甚至打孩子,一点不讲批评技巧,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那么,家长批评孩子时,应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
一是低声
家长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二是沉默
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批评和自己所犯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三是暗示
孩子犯有过失,如果家长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孩子会很快明白家长的用意,愿意接受家长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四是换个立场
当孩子惹了麻烦遭到父母的责骂时,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责骂。此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当孩子强辩是别人的过错、跟自己没关系时,就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怎么解释”这就会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别人,该说些什么”,这会使大部分孩子发现自己也有过错,并会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责任嫁祸他人的错误。
五是适时适度
幼儿的时间观念比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因此,家长批评孩子要趁热打铁,不能拖拉,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让孩子更听话的教育小技巧
天才儿童不是天生的,是早期教育和生长环境影响的结果。早教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提升孩子的智力,从而培养出一个高情商的孩子。对孩子早期教育有什么好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让孩子更听话的教育小技巧”,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要想与宝宝之间更加合作点,还需要彼此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父母不要总是唠叨宝宝所犯的每一个小的错误,这样会给宝宝年幼的自尊心带来伤害。而且宝宝如若总是受到妈妈的批评,自信心都会大减。因此,妈妈们最好每天都给孩子正面的评价,夸赞宝宝,而不是大声斥责。另外,产后的妈妈们工作无论怎么忙,也要挤出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宝宝,陪同他们一起做喜欢的事情。
其次,对于宝宝,父母一定要做为一个鼓励者陪伴在他身边。不要因过分担心宝宝,而不厌其烦地告诉他做事情的每一个细节,因为您这样做等同是在"监控"他的人生,本质上来说您对自己的宝宝还是不够自信。因此,尽量给小宝宝们独立完成一些小事情的机会。在宝宝遇到的挫折中,尽管你很想帮忙或对他做的事情想抱怨,但你还是应该放手让他自己解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你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稍微用一些简单的句子或者小提示帮助他解决问题,例如:“我知道你很生气,但是,你可以好好跟小朋友说话,而不要这么大声嚷嚷的。”
再次,对宝宝屡教不改的情况下,不要大声斥责,也不要打骂,因为长时间的暴力或者怒火,是得不到宝宝跟你合作的契合点的,反而会让你更加愤怒,让小孩对你更加抗拒,并更加调皮难改了。因此,时刻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地向孩子宣泄你的愤怒和沮丧。当你宝宝跟你发小脾气的时候,你不能发火,相反,应该"借"你的冷静给小朋友。告诉他他做了什么不对的事情,并且给他另外一个选择。例如,"踢东西是不对的。你可以告诉我你生气了,但是不需要踢东西。"
面对小宝宝不断地顶嘴,很多的妈妈忍耐程度有限,但你要发现原来小宝宝有时顶嘴也只是他宣泄情绪的方式。如果你此时反驳他,就可能引发骂战。只会让他更加不愿配合。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谅解,并用正确的语言和方法教导他们听话和做事。
而且,在与宝宝谈话中多用“我”进行陈述,而不是多次地说“不”,让孩子明白,他们的行为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诸如:“看到你这样扔东西,我感到不开心”。“如果你再这样扔食物,我会拿掉你的盘子”。
以上这些都是让孩子更加听话的小技巧。平时要多加留意,如果发现,自己和宝宝的关系陷入恶性循环,就要在生活中做出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