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智力开发
2020-11-25 幼儿智力开发 智力胎教 胎教必备婴儿智力开发父母必备的基本要素。
一、妈妈摸一摸,宝宝笑一笑
抚触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成年人也需要握手、拥抱,对婴幼儿来说更为必要。不仅能开发孩子的触觉能力,促进他们成长,还传递着父母的爱心,让孩子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健康的心态,是亲子交流的绝佳手段。(抚触应在孩子清醒时进行,父母一定要洗净手,除去戒指、手链、腕表之类的饰物,以免划伤孩子。抚触时用力要轻柔,时间不宜过长,每天五六次,每次三四分钟即可。)
二、美妙的声音让宝宝更聪明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耳聪目明,口齿伶俐,尽早地训练与培养孩子良好的听觉,非常有益于孩子语言水平的发展与智力的提高。正常的婴幼儿一出生就有听觉能力,听声辩源是主要的训练方法。要坚持轻柔亲切地反复地对孩子讲话,这能在宝宝头脑中储存大量语言信息。孩子特别喜欢短小欢快、节奏鲜明的儿歌,可以多念给他听。但要注意,听觉训练时间不宜过长,音量不宜过大。
三、饱览大千世界宝宝见多识广
初生的婴幼儿视力较弱,只能近距离看物,随着月龄增加,三个月时能看清五六米外的东西,六个月即可远距离视物。所以视觉训练应该循序渐进,孩子对鲜明的颜色较为敏感(尤其是红色),缤纷鲜艳的色彩,丰富多变的物品最能激发宝宝的兴趣。
四、运动宝宝身体好
运动不仅让孩子变得健康结实,更有助于孩子多种感觉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他良好的方向感和平衡能力,使孩子聪颖活泼。但做运动时要结合孩子的本身体质,运动量、力度、难度要适中,不要让孩子过度疲劳。
五、宝宝爱模仿进步可不小
婴幼儿有着惊人的学习能力,求知欲极强,如海绵吸水般“贪婪”地探求着。父母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宝宝认识周围事物。要细致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的需要与兴趣,更要耐心教导,不厌其烦,决不能生硬急躁,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应注重“身教”,以和蔼的态度,体贴地照料,耐心的重复和不断的鼓励为孩子营造温暖的氛围,培养愉悦的心境,这样,孩子会形成健康的心态,热情自信的性格,乐观向上的品质,让孩子收益终生。
相关知识
婴儿智力开发
儿童只有亲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识。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理解早期教育,给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技能。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婴儿智力开发,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13-14月:婴儿智力到达能独走,低头拾物品;会把小玩意放进小瓶,拿笔在纸上乱画。婴儿知识叫法2个大人,当做人问小宝宝多少岁时候坚起无名指表达“1”。了解图片或绘本上的物品。对路人羞涩或躁动不安。婴儿智力开发会用勺装饭放入口中,会将遮阳帽放到头顶。
15-17月:婴儿智力到达能蹲下玩,扶护栏上楼梯。叠2块方乐高积木或棋盘,会换页,用蜡笔乱涂乱画。能喊出物品名字,学动物声音,会强调3-4处人体部位,强调10张图片或绘本中的物品。会效仿大人拍小孩、给小孩喂食等。可用大拇指和无名指拿食材吃,自身端杯多喝水。
1岁半-2岁:会后退着走,用脚跟走两步。有总体目标地扔足球,手的姿势更精确,可以瓶里的水倒进碗内,学着画等分线和圆形。能说2-3个字构成的语句。了解鲜红色,了解相片中的家人,了解几类代步工具,了解代词“我”。会自身用勺子用餐,会表达上厕所,会效仿大人擦桌子、打扫,会脱隐形拉链牛仔裤子,会穿棉袜,会用手帕擦流鼻涕。
2岁-2岁半:会跑、会踢足球、会双脚距地跳,双脚更替上楼梯,从末级楼梯跳下来。会用6块乐高积木或棋盘搭摩天大楼,教画环形。会背全首童谣,能说出自身的名字及母亲的名字。能说出几类水果名称,说出常见物品的主要用途,背数到5,能说出人体各一部分的名字,分辨5个手指头和手掌心、手臂,了解性別。刚开始与小孩子一起玩,喜爱藏起來让别人找。会自身冼手。
2岁半-3岁:能双脚更替下楼梯,单脚站10秒左右,会骑小三轮车。能系扣、纸折、穿珠子,学画十字。要说4-5个字的语句,会歌唱,要说你、“他”,听别人故事时候回应一些简易的难题,回应反义词。婴儿智力开发等级到3,分辨上、下,了解大、小,了解环形、正方形等样子,了解3种色。随音乐节拍拍巴掌、敲鼓。能自己上厕所,会穿鞋子、穿超短裤等简易衣服裤子,能记牢家中门牌号码。
重视婴幼儿智力开发
天才儿童不是天生的,是早期教育和生长环境影响的结果。我们可以通过以辅助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视婴幼儿智力开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重视儿童早期教育开发意义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儿童的潜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已经成为新时期幼儿教育的一大主题,更多的年轻父母开始注重在孩子大脑发育的最关键时期给予他最需要的学习能力,以及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自己对孩子深厚的爱能够转化为对孩子最有效的科学教育方法。
那些只重视健康养育的保姆方式和注重知识传输的灌输方式,由于不利于儿童期特有的天赋潜能的开发,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时期幼儿教育的要求,无法满足当代年轻父母的需要。寻求早期教育方法的突破,成为了当代许多年轻父母迫切的追求。因为,儿童期对孩子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对他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甚至会决定他一生的成就。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民谚是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经典概括。从生理学角度讲,人类大脑的发育与年龄是呈反比例的,年龄越小,越是大脑开发的最佳时期,而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我们大脑的潜能也会渐渐变得固化,不再容易被开发出来了。也就是说,人类智力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递减规律的,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最快时期。
总之,家长应该给孩子进行适合的早期教育,不要错过最佳开发时期。
教父母正确开发宝宝智力!
教父母正确开发宝宝智力!
智力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它的形成是个漫长的过程。智力发展的速度并不是持续不变的,到一定时期就会变得缓慢。有的人认为智力发展的顶峰是16岁,有的人则认为是在30岁左右,所以我们对宝宝智力的开发要及时。
善用脑、勤用脑
脑作为生理器官是智慧形成的物质基础。智慧的产生需要坚持不懈的学习,否则便无法产生。大脑皮质细胞是构成脑神经的最小元素,大量的神经细胞结合在一起构成神经环路,无数条神经环路相互连接构成神经网络体系,大脑就是通过复杂的网络体系实现它的功能。大脑里的神经环路有一部分是先天就有的,但是这种先天就有的神经是很少的,大部分还是靠后天勤奋学习、实践建立和巩固的。因此,早用脑、勤用脑、善用脑才能促使神经环路的功能建立、巩固和强化。
现代科学证明,人在一生中对脑神经细胞的实际使用只占其总数的25%~33%,因此,人的大脑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不必担心对大脑的潜力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开发过度的不力的影响。
善用脑、勤用脑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a.人的耳、鼻、眼、舌、身是受大脑调节和控制的重要元件,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和使用它们。
b.科学地安排学习、生活和活动,保证睡眠的充足。2~6岁的宝宝要保证睡10个小时,这样才能使他们消除疲劳,恢复活力。人的大脑最容易产生疲劳感,脑疲劳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所以说,勤用脑并不是搞疲劳战。
c.减轻大脑压力的方法有很多,如睡眠,参加各种文娱活动。
d.脑力劳动应交换进行,例如语言、音乐、计算、游戏、体育、美术等活动交替进行。
e.适应脑的生物节律。从出生那天开始,其行为活动就受到情绪、智力、体力这三种生物节律的影响,这三种生物节律的变化周期分别为28天、33天、23天,每个周期中都有高潮期、低潮期以及处于高潮期和低潮期之间的临界期。高潮期时,人的情绪高涨、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力增强;而低潮期时,人容易情绪低落、产生疲劳感、做事效率低、判断力差。不同的人其周期也不同。
另外,人的身心活动也有昼夜性的周期变化。在正常情况下,上午9时大脑皮质层会达到其运行的高峰期,下午4~6时达到第二高峰。但是,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规律,有的人善于早上学习,有的人却是在晚上学习效率最高,而大多数人为混合型。因此,父母可根据宝宝的特定情况,安排一日的作息时间,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婴儿的听觉发育与智力开发
胎儿期已能对声音做出反应
胎儿在母体内与母样有十分密切的信息联系,母子间信息的相互作用是借助于感觉系统的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来进行的。早在胎儿6个月时就能听到声音了。胎儿在母体内听惯了的便是母亲的心跳声,听久了,习惯了,便产生一种安全感。母亲和谐的心音、血流声、肠蠕动声及轻声的说话声,都是胎儿最初的听觉对象。当新生儿脱离母体后,他的听觉和视觉还保留有胎内的印象。初生儿在1周内主要处于睡眠状态,每天睡眠可达22个小时,很少睁开眼睛;到第2周,新生儿睡眠为18~20个小时,他能睁开眼睛盯着母亲的面部,随着母亲面部的移动而移动他的视线了。出生3天的新生儿,当他正在大哭时,如果能听到高频率的持续的声音在呼唤他,便会把头慢慢地侧向呼唤声的一侧,且能暂时地停止哭声。当婴儿离开母体产生不安而哭闹时,母亲把婴儿抱起贴近左侧胸壁靠近心脏时,婴儿又复听到熟悉的心音,便会安静下来。
0~3岁是智力和语言发育的黄金时期
心理学家研究证实,0~3岁是开发儿童智力的关键时期,因为0~3岁是人脑发育的重要阶段。此期婴儿的脑重增加特别快,刚出生时仅370克左右;9个月就增加至660克;3岁可达到120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70%~80%。此期幼儿的好奇心和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都很强,其记忆力也可达到成人的50%。
良好的听觉功能是智力开发的重要条件,听力对语言的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专家指出,儿童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是1~3岁。婴幼儿时期,主要是以听言语为主,若此时听力出现问题,必会造成语言发育障碍而导致学习和人际交往的困难,从而影响智力的发育。
母语是婴幼儿智力、听力发育的“营养素”
聪明的母亲,在孩子呱呱落地之时,就应多爱抚孩子,这种无声的交流所表达的爱心无疑是在孩子幼小心灵上抹上的清新隽永的第一笔,从而启动孩子的心理活动,感受到周围陌生世界的存在,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活动。孩子牙牙学语时,母语的这种参与对孩子智力发育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孩子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话,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思维能力的形成,都是通过学话实现的。
有关研究表明:在正常条件下,婴儿出生6个月后,就已开始学习说话了。只是这时属于“鹦鹉学舌”型的,同时将说话的声音与具体的事物对应起来。1周岁左右的孩子往往就能说两三个词语了,18~24个月时,是孩子语言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开始将第一信号系统的单纯声音信号,转变为具有抽象意义的词语信号,从而初步形成了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妈妈应与婴儿进行语言交流。尽可能多地利用孩子身边的人和物,鼓励孩子多开口说话。如当给孩子洗澡时,要一面洗一面说:“妈妈给宝宝洗澡”;见到汽车可让孩子学汽车鸣叫;见到太阳可让他向“太阳公公”问好;见到阿姨让他说“阿姨好”,见到奶奶让他说“奶奶好”等等。培养孩子早说话要注意方法:一是注意趣味性,在孩子兴趣盎然的游戏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说话;二是注意形象性,即为了使孩子逐渐掌握丰富的词语,应尽量使这些词语连同所代表的事物——对应起来,一起印入孩子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