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大早上就嚷嚷着:“今天特别不愿意不想去幼儿园了”。因为他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小熊吵架了,小熊就再也没理过宝宝了,这让宝宝好难过。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生活领域逐渐由家庭扩展到幼儿园、学校,遭遇到的情绪问题也愈趋复杂。

“宝宝不想吃东西;宝宝心里很难受;宝宝觉得到肚子疼;宝宝好想哭”,而这一切只为了“和小熊吵架了”。对于身经百战却已然忘却童年经验的大人们来说,这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个小小挫折,对孩子而言,却是真真实实的生理反应与心理感受。和好朋友起冲突是难受的,如果这个好朋友在同侪间人缘好、声望高,孩子的处境更艰辛,朋友的一句“不跟你好了!”对孩子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

不过,人际交往上的不顺利正是宝宝发展情绪处理能力的最佳时机。从观察他人的情绪表达、描述自己的情绪感受、模仿他人的情绪处理、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经验中,孩子学到有关情绪的一切,并因而发展出更多元、更弹性、更协调、更精熟的情绪处理技巧。

当宝宝遭遇友谊挫折时,父母可以这样做:

1、要相信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情绪

2、细心观察孩子情绪来时的身心反应

3、引导孩子观察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

4、鼓励孩子对可以信任的人说出难过的事,心理会比较好受

5、告诉孩子,一条路行不通,记得看看是否还有其他的路可以走

6、试图让孩子明白,失去有时会让我们得到更好的WWW.ZJ09.com

家长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用通俗的语言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

总结:人际交往能力十分重要,在孩子遭遇友谊挫折时,做家长的应该接纳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观察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用通俗的语言让他明白人际关系的道理。这样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宝宝。

相关推荐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怎么办?


在孩子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很多意想不到的挫折,影响计划的正常实行。此时,不妨让孩子考虑以下几种方法。

①自我激励法

自我激励是自己激励自己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的方法,这一方法能帮助孩子修炼意志品质。

指导孩子运用自我激励法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所了解。关键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把一件事情做到底”。高度的自信和自我激励,能使孩子变得更加勇敢。

二是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把一件事情做到底”会经历许多意料不到的困难与挫折,此时必须鼓励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打起精神,避免轻易被打垮。

三是努力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有了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孩子的潜能便能不断地被发掘,向最佳的方向发展。

当然,孩子现在年龄还小,光靠自我激励,达到“把一件事情做到底”的目标还是有难度的。所以,父母和老师千万别忘记给他们及时、有用的指导。

②寻求榜样法

谁都不会否认榜样的力量,尤其是那些毅力坚定、坚持不懈追求进步的人,更是孩子心目中的楷模和英雄。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如果能有这样一个榜样,无疑是为孩子的前进树立了一个标杆。

最好的榜样就在孩子的身边。比如我们做父母的也许并没有做出轰轰烈烈的巨大成就,但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生活充满勇气,尤其是对孩子更是付出了不懈的爱和帮助。我们就属于能把事情“做到底”的人。

当然,孩子也可以寻求身边同龄的榜样,大家在一起你追我赶,让竞争变成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和老师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勇敢、持之以恒的小故事,带领孩子认识一些有毅力、爱坚持的人物,从中获取力量。

③有意吃苦法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在物质优裕的环境中长大的,缺乏毅力的人不在少数。如果能有意让他们吃点苦,磨炼磨炼其意志,他们会更懂得坚持。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一种好办法,不仅可增强孩子的体质,而且还可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这与培养毅力是一回事。此外,上学挤公交车,在炎炎烈日下赶路,手捏冰块二十分钟等等,都可以考虑。

有意吃苦并不是要虐待孩子的身体,应该在保证孩子身体健康不受到损害的前提下进行。如果孩子担心自己无法坚持,父母可以参与监督,必要的时候可以对孩子“狠”一点。

④竞赛法

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如果让他独自完成某件事,他往往一拖再拖,或者干脆中途放弃;但若能给他一些对手,告诉他同时有很多人在跟他竞争,却能激发他不服输的心理,使他积极主动地完成好任务。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每个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弱者,不会轻易服输,青少年更是如此。父母可以运用竞赛法激发孩子不服输的心理,激励他坚持到底。

竞赛的方法很多。可以让孩子和要好的同学竞争,也可以和您来一场比赛。比如您和孩子同时开始学英语,可以每天比较谁学得更快,掌握得更好,把学习变成竞赛。

早教科普:孩子“变坏”怎么办


有的父母会发现自己的小宝宝本来很听话,但是进了幼儿园之后反而有“变坏”的倾向,这是什么原因呢?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

1、需要得到帮助

宝宝在家里能够不费吹灰之力的就得到很多人的关注,但是到了幼儿园之后,老师要面对很多孩子。即使自己的孩子表现很棒,老师也不可能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宝宝的身上。如此一来,宝宝就可能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忽视,就会认为只要我做点“坏事”,老师就会注意到自己了。

2、模仿不良的言行

每个宝宝其实都是模仿大王,他们会兴致勃勃的模仿周围很多的词语。也许你平时并没有在一些特殊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宝宝就耳熏目染,然后模仿到了。

3、传递“我很特别”的信息

进入幼儿园的宝宝可能会不再满足于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是要塑造在同伴中的形象。所以有的时候就会故意唱反调,以彰显自己的独特,吸引别人的目光。

4、幼儿园不好玩

最初,幼儿园里的朋友和玩具对宝宝是有很大吸引力的。但是过不了多久,就可能会让宝宝感到压力,积累的很多不良情绪,就想要用不良言行发泄出来。

当宝宝的内心有了消极情绪之后,“坏”一下有助于宝宝宣泄;但是如果频繁的使坏,则可能影响宝宝的社交能力发展,给自己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亲子早教网(www.zj09.com)提醒您: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宝宝的一些异常行为也是学习的过程,不要私自给宝宝填上任何的标签。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去帮助她。

了解加盟信息尽请关注亲子早教网早教加盟网。

早教科普:宝宝惜字如金怎么办


每个父母都期待着宝宝开口说话的那一刻!但不幸的是,他们大多又很失望,因为宝宝只是习惯用一两个字来表达,尽管有些孩子一开始就能说完整的句子,但这些孩子相比较而言是特例。最常见的现象是宝宝们对用词都非常节省。他们似乎觉得我们平时交流时用的那些起承转合的词都是没有必要的。

所以,一个18个月大的宝宝在厨房里,拿着杯子对你说:“果汁!”,他(她)在说什么?翻译如下:

“我需要补充些水分,但是我太小太矮了,不能打开这个大大的装着好吃的白色盒子(冰箱),而你比我高比我强壮,如果你能帮我打开冰箱,倒些果汁给我让我解渴就太好了。”所有的这一切都用“果汁”这两个字代替了。

同理,一个两岁的孩子发现你在高兴的做什么事时,会问:“干嘛?”,而不是“你在干什么?”如果看见你在咀嚼,会问:“吃什么?”而不是“你在吃什么?”就好像每个单词都是要花钱的,而他们必须节省。

别担心,这是很正常而且短暂的现象。只要你每次都回应以完整的句子就好了,比如:“你是再要些果汁吗?”,“我正在做什么?”以及类似的示范性的语言,宝宝们就会渐渐领悟,并且开始找到感觉开始使用完整的句子。

以上文字摘录于美国亲子早教网首席顾问 Michael K. Meyerhoff博士的博客,Michael K. Meyerhoff博士曾经是哈佛大学最著名的Harvard preschool Project (哈弗早期教育项目)的主要成员。编著过3本儿童早期教育书籍,30本学术手册和100多篇学术论文。带领其研发团队为亲子早教网打造1000多套创新课程。

早教科普:面对缠人的宝宝,父母应该怎么办


我们有的时候会发现有些宝宝本来是可以和同伴一起玩的,但是却总是缠着妈妈不放,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出于对妈妈的需要,但是更可能是故意为之的。面对缠人的宝宝,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1、爸爸妈妈可以多给宝宝安排一些活动

比如说玩玩具、听音乐、画画、看报纸等等,慢慢的把孩子的兴趣点往其他的方面去引导。这样时间长了之后,宝宝就不会再缠着你了,他的注意力就会去关注其他的活动了。

2、逐渐加大里开的距离

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在屋子里宝宝能看见的地方,拿针线盒子或者是擦擦桌子,见见再到屋子外面去干点别的事情离开的时间也要慢慢的增加,最开始的时候可以只是一两分钟,渐渐的可以发展呈五六分钟、七八分钟,这中间还可以跟宝宝说这话,让他觉得其实你还是在附近的。

3、向他保证一定马上回来

可能宝宝会在潜意识里认为你离开了,就不会回来了,他就变得不安全了。这时你可以和他晚一些关于物体永久性的游戏,让他知道很多东西即使他没有亲自看着,东西也还是会在那里的。妈妈走了也不会消失,也还是会回来的,最后让孩子能够习惯你的离开。

4、树立爸爸的威信

要给爸爸一个和孩子一起游玩的机会,只要是爸爸做了一点有益孩子的事情,就要尽量的在孩子面前表扬爸爸。当孩子的面要和宝宝保持教育方式上的一致,如果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也要在孩子不在场的时候在交谈。

5、在他玩的最高兴的时候说你要离开一会儿

比如说在孩子玩积木玩的最高兴的时候,可以对他说:“你玩着真好,妈妈出去买把芹菜马上就回来!”这样可以让他有个思想准备,会好很多。

6、在离家前对家人做好安排

孩子的日常活动、假日的游戏最好和你在家时保持基本的一致,让他能一直有安全感和延续性。等你出差回来时,要当着孩子的面,夸奖其他的家人对孩子的照顾是多好的,你是多么感谢的。这样宝宝就会因为你的夸奖也对其他的人产生信任和爱,这样就不会只缠着你一个人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