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就会开始教孩子要有责任意识,其实这样对孩子思维发展是很不错的。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就变得很重要了,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下吧!

在婴儿阶段就要培养孩子责任心了,这样他才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让他能看到自己的行为后果之间的联系,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同时也要让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个时候有责任感的孩子就知道该怎样去思考,慢慢地他们就会知道怎样去安排一项任务,并怎样努力完成。

最开始,孩子可能只是为自己而负责,慢慢的才会学会在家庭中承担责任,以后才会在更大的团体中负责任,同时体会巨大的满足感。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不仅仅是教孩子拥有责任感,更重要的是启发并引导他,并对他有所期望。责任心的培养要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甚至比你认为的要更早。

在几百年之前,四五岁孩子能够做的事情,今天12岁的孩子都不一定能完成。当父母忙于生活时,一个5岁的孩子不仅要照看3个弟弟妹妹,还要喂饭、洗澡、保证安全。现在很多的成年人都可能有这样的记忆,自己七八岁的时候能够洗衣服做饭,现在的孩子却达不到。

这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在成长中都不觉得自己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只觉得爸爸妈妈会无条件的爱着他们,甚至是产生自我膨胀。可能孩子唯一的责任感就是照顾好自己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亲子早教网早教提醒您:教会孩子坚持一样东西是不容易的,所以家长们要耐心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要让孩子感觉到他是被需要的,他正在做的事情是对大家都有益处的。

了解加盟信息尽请关注亲子早教网早教加盟网。

相关阅读

想要培养孩子责任心该怎么办


责任心与诚信一样,在为人处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想要培养孩子责任心该怎么办?带着疑问,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孩子的很多共性问题,都源自于责任心的缺失,如:做事拖沓、不参与家务、喜欢哭闹、说话不算数等,因此有关责任心的树立问题也成为了家庭教育中的重点所在。

那么对于家长来说,哪些行为会影响孩子责任心的养成呢?

1、过度给予

主要表现在,家长会想办法给孩子所有想要的东西,或者是给孩子所有自己认为孩子需要的东西。如给孩子买过多的玩具,甚至远超孩子的真实需求,在孩子长大后,给孩子超过需求的金钱等。

这种行为,会让孩子根本不需要为任何事情付出努力和投入,因为他们得到的已经超过了自己所需求的,所以他们会认为自己所的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家长的给予也是理所当然的,自然会导致责任心的缺失。

2、过度保护

体育运动太剧烈容易受伤,在家吧;

做家务可能会受伤,我来做吧;

不小心摔倒了,赶紧抱起来哄一哄;

不想吃饭了,全家上阵哄着喂。

这些行为其实都是过度保护的表现,家长总是担心孩子会受到各种伤害,所以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孩子挡住所谓的“困难”或则会“危险”。

而这样成长的孩子,他们从未独自面对过生活中的低谷和高峰,缺乏独自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缺乏独自承担后果的能力,也就缺乏了责任心必备的要素之一。

3、过度控制

过度控制意味着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占据了指挥者的地位,也就是说他们会安排好孩子的成长进程,并且要求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比如今天吃什么、穿什么、学什么、做什么,还有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完全都要按照自己的认知去行动。

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首先缺乏的就是自我,缺乏独立选择的机会,也就不会存在对选择后果进行承担的机会,一旦长大后拥有独自选择的机会时,很容易做出很多“不负责任”的选择,因为他们从最开始,就没有尝试过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4、过度溺爱

与过度控制相反,过度溺爱也是很多家庭中常见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家长对孩子的任何要求全部满足,孩子成为了整个家庭生活的指挥者,全家人都要围着他来转。

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尊重他人的性格,这样性格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的本能反应其实是逃避,依赖于他人来代替自己解决问题,并且对自己的应有的地位存在认知过高的情况,无法正确了解并承担所应有的责任。

5、过度包办

孩子上学了,每天都替孩子收拾好书包;

每天早上都替孩子穿衣服、刷牙洗脸,不让孩子自己动手;

孩子在家里玩玩具,跟着孩子后面收拾,从来不让孩子参与;

能看得出来,家长的这些行为都是在代替孩子本应自己来做的事情,而这个行为将从根本上影响孩子生活技能的学习和锻炼。

孩子在最初尝试做事情的时候,就是责任感萌芽的起始,而做事情的过程,是建立责任心的重要过程,如果她的生活能力和社会能力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那么自然无法拥有承担起责任的能力。

在上述的几项行为中,总结来说都是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度”没有把握好,因此从各个方面去阻止了孩子独自探索世界、锻炼技能、增加认知以及独自承担的能力。

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以负责人的方式作出贡献,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1、孩子需要做事的机会

提高孩子的责任心,需要的是提高孩子的各项技能、增加承担责任的机会。

比如在旅行之前,让孩子自己准备自己要出去的衣服,孩子只有在做事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与这件事是与自己切身相关的。

同时,做事的过程,也是学习和提高自身技能的过程,而自身技能的提高则是孩子承担责任的支撑。

2、孩子需要有价值的生活技能和社会能力

这里所说的有价值,指的是这项能力可能持续的贯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正面的推进作用。

如:自己穿衣、吃饭、帮助他人、爱护小动物、收拾玩具、叠衣服等等,还包括有学习购物、人际交往等。

孩子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会产生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对事物产生属于自己的认知,同时会培养出属于自己的责任心。

3、孩子需要的是被需要

“帮我拿一张纸过来好吗?”

“你今天帮妈妈浇花好吗?”

这些都是家长在“求助”孩子的过程,而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是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而且家长需要他们帮助的事情,就是属于他们自己独立完成的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逐渐形成对属于自己工作的认知,逐渐培养出责任心,同时来自家长的认可和鼓励,更可以帮助孩子增加做事的动力,培养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的意识。

4、孩子需要与家长合作

共同完成一项手工作业、共同去超市购物、共同去打扫屋子、共同去收拾书包等,都是家庭教育中的合作。

在合作的过程中孩子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感知力,可以提高技能的能力,同时家长可以以身作则的告诉孩子,什么是承担责任。

5、孩子需要被尊重

尊重孩子,可以是给孩子参与家庭决策的机会,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等,也就是说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并且对孩子所做出的决定进行认可。

孩子在家庭决策或者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会学习到如何应对自己所面对的事情,哪些后果需要自己去承担,尤其是在孩子做出某些错误决定时,他们消化情绪、面对后果的过程,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自我管理的过程。

6、孩子需要走出去

见过世面的孩子,才会拥有更大的格局。

走在路上,孩子可以见过更多的风土人情,内心会变得更加强大,包容心也会逐渐增强,眼界也就越宽广,看待事情的角度也就变得不一样,同时在路上他需要应对的情况远超过在家中所需要应对的情况,自然对培养责任心有很大的帮助。

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关键是什么?


很多人都说,隔代教育的孩子自私、冷血、不负责任。他们犯错了,从来不认为是自己的错误,而是别人或者社会对不起他们,故意羞辱他们。同样地,他们对含辛茹苦养育他们的爷爷奶奶不仅没有感恩的心,还打骂他们,甚至一些青少年犯罪案件中,还有孙子害死爷爷奶奶的惨案。为什么呢?因为教育,隔代家长没有把负责任的概念从小灌输到孙子心中。

任何习惯,都应该从小培养。从小就培养孩子自我认错、自我承担责任的好习惯,把负责任的理念早早灌输到孩子的内心深处,是培养孩孑负责任最关键的一步。但是,恰恰是这一步,很多隔代家长都无法做到。下面,就让我们从孩子跌倒的事来看看两代家长的教育方式吧。

棒棒贪快,一不小心撞到沙发上,结结实实地摔在地板上,哇哇地大哭起来。奶奶看到了,立刻抱起棒棒,然后用手掌狠狠地拍了几下沙发,说:“沙发坏坏,让你撞我们棒棒,打你!”然后奶奶还狠狠地踩了几脚地板,并说:“地板坏坏,你干吗不平,摔坏了我们棒棒,快给棒棒道歉!”棒棒慢慢地不再哭了,也学奶奶一样拍了几下沙发,跺了几脚地板。

棒棒大叫着:“飞机,冲啊!”“咚!”棒棒又摔倒了,这次是不小心撞到小凳子上,人和凳子都倒了,棒棒照样哇哇地大哭起来。妈妈看到了,拉起棒棒,说:“男子汉要坚强,不要轻易落泪,让人笑话。”然后,妈妈将小凳子扶起来,请棒棒再走一遍:“宝贝,妈妈相信你是最棒的。你再走一次,一定不会被绊倒,对吗?”棒棒望着妈妈信任的眼神,又走了一遍,果然没有摔倒,高兴地笑了起来。妈妈鼓励地亲了棒棒一口:“宝贝果然是最棒的噢!”然后妈妈给棒棒分析摔倒、撞倒的原因:一是自己心不在焉;二是自己眼睛没注意看;三是自己力度没有把握好。

同样是棒棒,同样是摔倒案例,两代家长的处理方式却截然不同。奶奶疼爱孙子,孙子受伤了,奶奶的第一反应就是谁欺负自己孙子了。比如棒棒摔倒了,奶奶很自然地把摔倒的事归结到不会动的沙发和地板身上。这样,等棒棒长大了犯了错,首先考虑的是别人的问题,不是自己的问题,成为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但妈妈很客观,她明白是儿子自己图快被绊倒了,就引导他自我认识错误,培养儿子自己承担责任的好习惯。棒棒如果按妈妈的教育方式成长,长大后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也许因为对子女的歉疚,也许孙子是自己晚年的精神寄托,爱孩子、保护孩子,几乎是很多隔代家长的第一反应。只要孩子受了委屈,祖辈的第一反应就是谁欺负我的孙子或孙女了,而没想过是孙子孙女自己错了。但是,您的这种反应,却恰恰是孩子不负责任的苗头。棒棒的奶奶是出了名的护犊子。不要说责备沙发和地板绊倒了她孙子,只要棒棒和别的小朋友争吵,一定是别的小朋友错了。

如果棒棒打了别的小朋友,人家父母带着孩子找上门理论,往往没等开口,棒棒奶奶就开始叫:“怎么着?欺负我老婆子和小孩子吗?明明知道我儿子和媳妇上班去了,就欺负我孙子,要不要脸?给给给,你爱打就打吧,打老人让你断子绝孙……”棒棒奶奶的话,就如连珠炮一样,堵得人家哑口无言。后来,就没有小朋友愿意和棒棒玩了。

对祖辈们说的话:爱孙、护孙是每位家长的自然反应,但是不分青红皂白维护孙子的利益,不调查清楚就把所有的错误归结到别人身上,容易让孩子形成遇事推脱责任的坏习惯,甚至还因为你的爱孙、护孙,培养出一个不知道心疼、回报祖辈养育之恩的“白眼狼”。所以,对孩子某种行为作出判断前,请先调查清楚谁错了,才能对事情作出最科学的反应。

对父母们说的话:培养一个负责任的孩子,就要从小教给孩子凡事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告诉孩子,弱者才把错误归咎到他人、社会身上,而强者会先从自身上寻找问题,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一个敢于承认摔跤是自己失误的孩子,是一个勇敢的孩子,一个敢于承认自己错误的孩子,就是勇于担负起责任的孩子。这个孩子长大了,就将是父母的骄傲。

孩子需要什么:小树不修不成材,孩子不教不成器。亚伯拉罕·林肯说:“逃避责任,难辞其咎。”世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至少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要把负责任的观念灌输到他的内心深处。而孩子长大些,懂事了,就要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勇于承担责任的孩子,长大后才能远离失败,获得事业成功。

教育孩子从小勇于承担责任,要懂得自己的一切行为都是要负责任的,不做逃避责任的人。

孩子缺乏责任心怎么办


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都需要有一颗负责人的心。那么问题来了,孩子缺乏责任心怎么办?我们要怎么去培养?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里有些孩子一放学就赶紧回家写作业,因为他们觉得作业是自己的事情,有责任、有义务地尽快完成,做完作业之后再玩。有趣的是,这些孩子除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之外,往往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有些孩子恰恰相反,甭说家务活了,自己的袜子短裤不洗,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放学了非得大人拽着回家写作业,否则天天能玩到天黑。

其实这就是孩子的责任心的问题。

责任感是一个人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是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核心品德,体现着一个人的心理特征和人格特征。

社会在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所以作为人才素质重要体现的责任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一定要高度重视孩子责任感的培养,家园共育,这样才有助于孩子未来的事业成功、家庭幸福。

大班幼儿期是责任心产生和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处在一种最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给予必要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首先需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孩子有什么过失,只要是他的责任,就应当让他承担。让他们自己找原因、从而让孩子明白承担责任就意味着要有一点耐心和吃苦精神。

谁承担得起,谁就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好孩子。长此以往,不仅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而且能使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同时,加强大班幼儿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让幼儿明确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强化行为的动机冲突。

我们要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无论事情的结果好坏,只要是孩子的独立行为结果,就要鼓励孩子敢作敢当,不要逃避责任,应该勇于承担后果。

在游戏中渗透责任教育

游戏中学习是大班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因此游戏是培养幼儿责任心的最好方法之一。

无论是象征游戏还是角色游戏,无论是联合游戏还是合作游戏,游戏中幼儿要进行交往,要相互配合,要为别人考虑,要承担一定的任务,所以都能促进大班幼儿责任心的发展。

当然,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编排好培养责任心的角色游戏、合作游戏,组织幼儿参加,并提供解释和指导,则效果会更好。

幼儿园一日活动有很多环节,只要教师稍加留意,幼儿园任何日常活动都可成为培养幼儿责任心的有效渠道。

树立责任榜样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要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

同样的道理,如果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大人一定要以身作则,有强烈的责任感,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一一犯错了就承认,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

还有必要为幼儿选择好的榜样,这个榜样可以是幼儿周围的人。最好是同班的小朋友(生活示范),也可以是电影、电视、故事中的人物(替代示范)。

日常生活中同伴的榜样作用同样也是不可估量的,如果能经常表扬责任心强的幼儿,就会发现这样可以激发其他幼儿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的良好行为。

为孩子制定行为的规矩

孩子做事往往是凭兴趣的,要让孩子对某件事负责到底,必须清楚地告诉他做事的要求,并且与处罚联系在一起。

给孩子制定规矩,让他知道什么是该做的、应该怎样做,否则将会产生哪些后果、受到哪些惩罚。让孩子承担行为后果,孩子才会真正知道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6岁大班幼儿尚处于快速成长发展之中,是非判断能力差,对一些事情表现出没有责任感也是正常的,因为许多时候他们不太清楚这样做会有什么不好。

所以为了强化孩子的责任意识,可以适当地让孩子品尝一下做事情不负责任的苦果,孩子如果一而再地受到自然后果的惩罚,就会提高警惕,下次做事情的时候就会认真、谨慎。

幼儿一旦做出了责任行为,要及时给予奖励,使幼儿获得积极反馈从而使其责任行为逐渐巩固。奖励可以使儿童悦纳自己,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这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父母要放手,让孩子做责任的主人

民主性教养方式的父母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注重培养他们的自理、自制能力和主动精神,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及奖励、惩罚比较恰当,经常与孩子交流,并尊重孩子的要求、意见,及时纠正自己在教养孩子过程中的失误。

这一教养方式下的孩子一般自理能力比较强,基本上可以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且主动性强,不需要成人的时刻提醒。因此,民主性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幼儿责任心的发展。

溺爱性教养方式的父母过分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的一切包括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全部由父母代劳。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与自己无关。

如此过分的关爱,使得孩子不懂得作为一个独立的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要学会关心爱护自己,且这种关心爱护是别人无法代替的。

另外,这种教养方式容易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利于责任心的发展,尤其是集体责任心的发展。

放任性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冷淡,给予孩子绝对性质的自由,虽有交流和沟通,但对孩子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很少奖励或惩罚。

这一教养方式下的孩子极易对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中的规则熟视无睹。因为孩子每次对这些规则的违反都被父母所放任。

如此下去,父母在无形中为孩子提供了违反规则的便利条件,使得幼儿不自觉地形成了不良行为,失去了责任心发展的良好环境。

因此,这种父母教养方式是极其不利于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可以说它是影响幼儿责任心发展的主要消极因素。

专制性教养方式的父母把孩子作为附庸品,压制其独立性、创造性,与放任性相对的是,这种父母过分干预孩子的行为,过分压制使孩子服从,孩子没有发言权,要求孩子言听计从,稍有违背就会加以训斥和惩罚。

这些父母始终在以一种挑剔的目光审视着孩子,他们往往忽视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很少考虑孩子自身的愿望和要求,苛刻地要求孩子无条件遵循各项规则,但又缺少对规则的解释。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大多爱撒谎,没有勇气去承担责任,以免遭到惩罚。因此,专制性水平越高就越不利于儿童责任心的发展。

不一致性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处理与孩子有关的事情时,会因为时间、地点、自己的心情而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

长此下去,父母会缺乏温情地对待孩子的各种行为,有时不问不管,顺其自然,怀着树大自然直的心态,而有时又严加管制,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混乱的教养方式,缺乏始终如一的要求和态度。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父亲与母亲对孩子的责任行为要求不一致,使孩子不能预期自己对责任行为所做的反应会得到惩罚还是鼓励。

孩子无所适从,对责任做出的反应更多采取保守行为,即使有了正确的责任认知也不会付诸相应的责任行为。孩子逐渐漠视他人及集体,甚至自己的承诺,其责任心自然得不到发展。

从父母教养方式可以看出,民主性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责任心的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责任心发展有明显的消极影响,其中,放任性尤为不利于幼儿责任心发展。

家园合作对大班幼儿责任心的培养

幼儿责任心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只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必须与家长联合起来共同行动。

教师和家长要经常进行沟通。

教师针对幼儿在幼儿园里表现出的各种行为及时向家长汇报,家长也可以将幼儿在家中的某些行为表现向老师汇报和咨询。这样家长和教师才会做到交底清楚、心中有数。

教师和家长应该协同制订培养方案。

针对幼儿的特点及其家庭情况制订出一套符合该幼儿实际情况的培养方案,根据这样的方案对幼儿进行培养才会做到有的放矢,幼儿的责任心也能够较快地发展起来。

教师和家长在教育思想上应保持一致。

不能有互相矛盾的事发生。如果教师和家长在对幼儿的教育上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会对幼儿产生极坏的影响,使他们无所适从。

宝宝也需要有责任心


扬扬是个很可爱的小男孩,可是他常做一些让妈妈烦恼的事儿,如玩了玩具后扔在地上就不管了,看过的书到处乱放,等着妈妈来收拾;画画到一半就不想画了等等。扬扬对自己有点“不负责任”,有时候妈妈真的很生气,但下次扬扬还是一样。妈妈很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应该怎样教育扬扬呢?

很多宝宝不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自己做错了事也把责任推到妈妈身上。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孩子,他体现不出自我的价值,不懂得与同伴、家人、社会的关系,不能体谅、理解、尊重别人,将来怎么能对家庭、对社会负责,对生活、对事业负责,对民族、对国家负责呢?

幼儿阶段宝宝会表现出各种主动尝试的愿望,这正是一种责任心的萌芽。如宝宝要求自己吃饭,穿脱衣服,手脏了自己洗,老师留的任务自己完成等。妈妈的责任是密切关注、扶植和鼓励宝宝,在宝宝的尝试过程中,增强自信,培养责任意识。

而不少妈妈过分溺爱宝宝,对宝宝照顾得无微不至,许多事情都包办替代了。可能妈妈认为,宝宝还小,懂得什么责任心啊,等他长大了,自然就有责任心了。这种想法使不少妈妈在关心、爱护宝宝的同时忽略了宝宝是需要学会负责任的。

专家提醒:责任心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在一定的年龄就会自动出现的,它需要在常年累月的生活中去经历和体会不同的情境才能慢慢获得。责任心的培养应循序渐进,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渗透,让宝宝在活动中对自己的行为形成责任心,锻炼承担责任的能力。

如何培养宝宝的责任心?

树立榜样,熏陶培养

宝宝在生活的各种环境中对自己喜欢的人进行模仿,从而塑造自己的品质。爸爸妈妈是宝宝模仿的对象,因此你应树立好榜样,做有责任心的人。

如面对扬扬玩完玩具后的残局,妈妈可以伤心地说:“小玩具,是谁把你丢这儿了,你是不是想回家,我送你回家好吗?”于是把玩具拾起来,放回原处。扬扬开始时会比较好奇,时间长了,他会学着把玩具收好放好。

同伴也是宝宝学习的榜样。隔壁的兰兰是扬扬的好朋友,她一看完书就把书放得整整齐齐。一次,扬扬和兰兰一起看书,兰兰看完后把书放好,可扬扬把书丢在地上,妈妈可以对他说:“扬扬像兰兰一样乖,把书放放好。”扬扬一听,高兴地把书放好了。

爱心提醒:从一定角度来说,你的责任心水平可以折射出宝宝的责任心。妈妈是宝宝最贴近的人,是宝宝的榜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妈妈更应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承担责任。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让宝宝从具体的小事做起,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里给宝宝明确了,哪些事情是爸爸妈妈做的,哪些事情是由爸爸妈妈一起帮助来完成的,哪些事情必须是自己做的,让宝宝逐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完成的习惯。

如扬扬完全有能力自己放好玩具,所以,妈妈不要一味地包办,这样会减少宝宝锻炼自己的机会,也会削弱宝宝的责任心,会觉得妈妈帮他做是理所当然的。

爱心提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对于一个人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对自己负责的一种表现。

分配任务,赋予责任

让宝宝在完成任务中增强责任心是合适的。在家里,爸爸妈妈可以分配给宝宝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任务,赋予宝宝一定的责任,渐渐的,宝宝会觉得自己是家里的一员,有一种主人翁的感受。其实妈妈可以让扬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比如:让扬扬给花浇水、帮妈妈拿扫帚等。这样,扬扬会感到很自豪,自己有能力做事,而且,久而久之,其责任心会油然而生。

爱心提醒:如果宝宝做事时碰到了困难,你可以用语言在旁边指导,不要包办,让宝宝有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等宝宝把事情做好了,不要忘了及时表扬、鼓励他。如果宝宝任务完成的效果不好,也不要一味地批评,而要多和宝宝进行讨论,找出问题的所在,这样让宝宝有兴趣完成以后的任务。

及时鼓励,增强信心

1.鼓励宝宝勇敢地承担责任

有些妈妈认为宝宝小,不懂事,做错了事没关系,结果姑息迁就,把责任扛到自己的肩上,使得宝宝自己做了错事还若无其事。所以,如果宝宝做错了,就要鼓励他勇敢地承担责任。如扬扬把兰兰的玩具弄坏了,那么妈妈要让他明白,是由于自己的过失才造成这样的后果,并帮助宝宝承担责任,陪他一起去买玩具赔给兰兰并且向她道歉。勇于承担责任的宝宝是受欢迎的,可以为自己赢得赞许、信任、朋友等。

2.励宝宝做事情自始自终

宝宝的注意力容易转移,所以妈妈要督促宝宝认真做事,培养他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如扬扬画好画后就不愿上色了,这时妈妈不要责骂宝宝,而是鼓励他,“扬扬画的画可好看啦,要是能涂上美丽的颜色就更好看了。”听妈妈这么一说,扬扬会有上色的动力和劲头,就能有始有终地完成任务。

爱心提醒:培养自信,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得到肯定和赞赏,即使同时指出不足也不要紧;消灭自信,最好的办法也莫过于经常性的否定和指责。及时适时地鼓励宝宝,增强宝宝的自信,敢于承担责任的宝宝会展现在面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任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