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孩子儿童时期正是对于性方面知道正是处于朦胧阶段,因此有的时候常常会做出一些不合常理的事情,以下就让我们的来了解下如何才能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吧,很管用的噢!

尊重法则

先来看两个案例。

我的儿子4岁了,半年前开始摸小鸡鸡,我严厉批评了他。后来幼儿园老师说他午睡时老摸鸡鸡,我羞愤得无地自容,警告他不许再这样了,让老师每天中午监督他,我坚持每天晚上陪他睡,不管冬夏,要求他的双手必须放在被子外面,我真的很绝望,内心的煎熬和焦灼无法形容。亲子网

我女儿从6个月开始夹腿,直到现在1岁,越来越严重。看着她夹腿时憋着气,满头大汗,全身僵硬,很痛苦的样子,我真的难受,打过骂过她,但她屡教不改,现在,她躺着要夹,站着要夹,抱着也要夹,很难制止,我已经要崩溃了,为这事我们一家已失去了往日的快乐。请帮帮我们吧胡老师!

父母为什么会因为孩子的“性”濒临崩溃的边缘?如果父母对孩子性发展规律和孩子手淫的相关科学知识一无所知,育儿的观念和知识仅仅是沿袭我们文化中对“性”的曲解,父母因此而执着地扭曲孩子生命中性本能的自然发展,那么,父母抗拒自然规律,而孩子执着于强大的生命本能,这样的博弈将会给父母和孩子都带来伤痛和苦难,让父母和孩子都陷入痛苦、恐惧、绝望和无助之中!

引导法则

孩子的成长必须要有父母的引导,我们尊重孩子性发展的规律并非是顺从孩子的所有行为和要求,孩子需要从我们的回应中来测试自己行为的限度。引导法则是帮助孩子去除性的无序状态,建构性活动的界限,懂得遵守人类社会的性道德和性法则,这就是孩子的社会化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父母智慧地引领和帮助。如果父母破坏了孩子的发展进程,人为地去改变发展速度,无视孩子的个体性差异,比如,父母要求3岁孩子达到6岁孩子的性道德建构水平,要求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在性发展上水平一致,那么,孩子就会很快地被甩出正常成长的轨道!亲子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对孩子们的性教育最重要的还要看父母所采取的方法,若是方法正确了,往往很容易就可以使小孩子必读这来,但惹是方法下确,还很有可能会对宝宝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相关知识

性教育要如何开始


目前性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们的重视,对孩子正确的性教育直接关系着其心理健康成长,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对孩子采取正确的性教育,这一点可是很重要的噢,以下就让我们具体的来看看吧!

童心解密:研究发现,两三岁的宝宝已对两性问题开始诧异和苦恼了,学龄前的孩子更是热衷玩“结婚”或“医生检查身体”等性游戏,这其实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反应,年轻的爸爸妈妈此时要具备基本的婴幼儿性知识,给宝宝讨论男人和女人的角色差异;当孩子模仿电视或者电影里的成年人,要告诉他大人和孩子之间亲密关系的含义,当然,大人也要注意平时的亲近方式是否适合孩子。当发现宝宝做“结婚”或其他“性游戏”时,不要粗鲁责骂或惩罚,使孩子觉得“性”是脏的,自己做了很坏的事,对今后的性心理产生消极影响。

0~1岁:认识自己身体。从8个月开始,父母就要引导宝贝认识自己的身体。比如根据宝贝的理解力很自然地向他解释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功能,并以关爱、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宝贝的身体,让他正确地了解并对待自己的身体。早教网

1~2岁:了解男女的区别。1岁半以后宝宝就能注意到男女身体的差别,可让同龄的男孩女孩一块洗澡,让他们识别彼此的生理差异;随着语言的发展,宝宝会开始询问与性别有关的词汇,此时不要用其他名称来取代或回避孩子,应该科学正确地告诉宝宝相应部位的名称,让孩子感觉到与身体其他部分一样自然,满足他的好奇心。

2~5岁:正确对待私处。当孩子进入性蕾期,可能会当众碰触自己的生殖器或玩“性游戏”,此时不宜呵斥或以“羞羞”等词来制止孩子。这会让孩子对身体产生不好的评价。大人越自然地对待孩子的这些举动,孩子就越能自然地接纳自己的身体,接受自我。告诉他,哪些是属于他秘密的、不能暴露的地方,要如何保护,还应给孩子穿宽松的衣裤以减少刺激,并增加有趣的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等。

性启蒙:从0岁开始

孩子咋懂这么多?

和网友谈论关于孩子性教育的问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没必要知道那么多,敷衍一下就可以了;有些家长认为那是无师自通的事情,根本没必要给孩子说,也免得尴尬。但我认为随着社会上青少年性犯罪率的不断上升,孩子的性教育问题实在刻不容缓。还好,我和老公都是学医的,家里有足够的书本资源让女儿了解人体、了解生命的起源。

女儿7岁那年,我们给她看了《人体解剖图谱》,女儿因此了解了男女的性别差异。但对于孩子对生命过程的疑问,我们总觉得无从下手,也陷入了父辈们那样的尴尬境地。正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朋友发来孕产视频短片,我如获至宝。

晚上我邀女儿一起看视频。刚开始,女儿显得有些拘谨、不自在,当她看见妈妈们挺着大肚子忙忙碌碌时,亲昵地搂着我说:“妈妈当初也这么辛苦。”我忽然觉得我们母女的心一下子贴得很近。女儿静静地、认真地观看片子。当看到一位妈妈躺在手术台上做剖腹产时,女儿惊讶地睁大双眼,我就趁机把生女儿时的刀疤给她看,女儿小心翼翼地摸着伤口问:“妈妈,痛吗?”我笑着摇摇头。女儿哭了:“妈妈为我真受罪,我一定好好孝敬妈妈。”

后来,女儿更想知道她是怎么到妈妈肚子里的,我就拿出《生理学》,给她讲关于生命的起源,当孩子知道千万个精子中只有一个和卵子相结合才诞生一个“我”时,立志要好好珍惜生命,努力学习,做一个非同一般的人。早期教育

孩子们的青春应该是最快乐无邪的,但孩子们对生理发育的错误认识会给他们心理带来压力。我觉得作为父母,应该多学习,并利用多种传媒手段,通过观看和讨论一些教育短片,把健康的性观念、性知识以正确的方式传授给孩子。

妈妈经:

我教女儿认识性

三四岁的宝宝会嚷着要结婚、还会模仿接吻、入洞房,大点的孩子又成天追问“我从哪里来的?”、“人为什么会生宝宝”、“精子怎么和卵子结合的”等令人瞠目结舌的问题。面对这些“敏感”的话题,家长们应该如何解答呢?面对事事都很好奇的孩子,家长们如何才能坦然招架呢?

对父母说:

儿童期的孩子,大多会发现男女在生殖器官上的差异,从而激起他们极大的好奇心。此时他们会提出各种问题:我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要结婚等。当孩子有了困惑向您求助时,并不代表他开始变复杂、变坏了。其实孩子需要的答案很简单,远没有我们成人想象的复杂。你越是极力回避,越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家长应用科学的知识为孩子揭开性的神秘面纱:如逛动物园时,为孩子讲解动物交配知识;或给孩子看一些胎儿在子宫内发育的科普图片和性教育书籍,向他科学地解释生命的奥秘,让孩子知道自己是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的,知道怀胎的艰辛和生命的可贵。

本网站小编总结:一般小孩子2岁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性意识,他们会问许多关于性方面的问题,从而常常使家长们感到不知道如何作答,希望看了此上的文件家长们都能够正确的对待幼儿的性教育!

性教育是否应该提前化呢?


性教育一直以来都是让家长们感到难以开口的事情,而现在小孩子们的课程也往往缺少着这一方面的教材,但是针对现状,教育专家认为有必要将孩子的性教育学提前,以下就来详细的了解下吧!

小学教师刘娅军试图给11岁的学生讲解人类生殖器官时,她发现自己很难开口。

当这位40多岁的老师还是个小女孩时,中国父母对孩子“我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最常见的回答是:“你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性是不能公开讨论的。通常在中学的生理卫生课上,老师才会给学生讲授一些有关生殖器官和生理健康的知识。但还有很多老师让学生自习这一部分。

包括刘娅军任教的北医附小在内的十多所北京小学正在尝试突破性教育的禁区。

“我们在课堂上分别给男生和女生播放青春期知识的科教片。当给女生放时,男孩子们都好奇地趴在窗外偷看。孩子们真的非常想了解这些知识。”刘娅军说。

在和平里一小的性教育课上,扮演精子的男孩互相竞争,通过各种障碍考验后才能遇到扮演卵子的女孩。通过游戏,老师告诉他们卵子受精的过程。早教网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把性教育提前到小学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进步。性教育在中国是最落后的教育,既缺少教材,又缺师资,更缺少现代的观念。北京市的这种试验在中国凤毛麟角。”

专家说,由于营养改善,中国孩子的青春期已经大大提前。目前中国女孩进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龄是9.2岁。

“性教育应在青春期发育之前进行,否则孩子不知如何保护自己。”孙云晓说。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性教育在中国几乎是一片空白。而西方的性解放观念却传入中国,导致很多不安全性行为、意外怀孕和性疾病的传播。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国人口基金、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于2010年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1.64亿15至24岁未婚青少年中22.4%曾有性行为,其中超过半数在首次性行为时未使用任何避孕方法。在有婚前性行为的女性青少年中,超过20%的人曾非意愿妊娠,而其中高达91%的非意愿妊娠诉诸流产。仅有4.4%的未婚青少年具有正确的生殖健康知识,仅有14.4%的未婚青少年具有正确的艾滋病预防知识。

北京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北京性教育协会理事宗春山说,拨打该中心热线电话的人中有1/3是咨询性问题的,在过去20年增加了25%。早期教育

“过去咨询者的问题多为手淫等常识问题,现在更多的是关于两性关系、怀孕、堕胎等问题。”宗春山说,“性教育缺失最大的影响是观念上的,让青少年认为性是肮脏的。如果性被压抑,它就会以变态的方式出现,观念的错误会导致生活的混乱。”

在中国,家长和学校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常常忽视儿童的心理需求。然而,少女怀孕的数量在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开始意识到,推动性教育势在必行。

首师大性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张玫玫说,虽然在中国一些法规中有关于开展青春期教育的规定,但力度都非常小。学校里没有师资,没有课时,也没有合适的教材去开展。“学校里就是出现问题去救火,办一个讲座或咨询。平时性教育几乎没有。”

一些非政府组织将西方的性教育方式引入中国。但不少专家怀疑这些方法在中国的可行性。

孙云晓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性。有些国家在电视上播放性教育节目,非常袒露直接的方式在中国就不适合。

为了找到合适的性教育方法,首师大性健康教育中心和北京市教委于2009年开始试点,编写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性教育大纲。北京30所中小学参与了第一期研究。

“中国没有具有性教育背景的教师。参与计划的老师教什么的都有,如生物、心理、语文、数学等。我们给教师进行培训,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具体教学方法。”张玫玫说。

刘娅军说:“刚开始我对性教育的认识很肤浅。我认为就是讲生理知识。但通过专家培训后,我知道性教育是教导孩子如何成为一个健康、快乐、自信的男人或女人。”

她说:“我觉得效果很不错。下课后许多孩子告诉我,他们进入青春期了。男孩子们为自己声音的变化感到高兴,因为这是成长的象征。”

然而,在小学开展性教育却引起一些家长的反对,他们认为给小学生讲授性知识还为时尚早。

北京一所小学进行试验的性教育教材刚一问世就引起社会的极大争议。一些家长批评教材有“黄色”插图,过于“前卫”。

孙云晓说:“这些学生的父母基本上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性教育,他们的担心可以理解。但国际经验表明,接受过性教育的孩子,性的好奇度会降低,会采取更严肃的态度对待性,发生问题的可能性会减少而不是增加。”

宗春山说:“中国性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但积极的教育远胜于缺失这项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性教育对于小孩子们的心理发展很重要,因此家长们不可在这一方面对孩子持推脱唐突的态度,学会让孩子正确的认识性反而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愿老师与家长都能认真的对待!

“孝心”是人性教育的重点


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教孩子学做人,学处世。做什么样的人呢?做孝敬父母的人,做诚实正直的人,做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人。其中教孩子孝敬父母是最主要的,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做人的根本。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孝悌者,为人之本也。”孝为“百德之首,百善之先”。

“四二一综合溺爱症”引发的思考

在家庭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父母却在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凡此种种,值得忧虑。

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四二一综合溺爱症”。一是指一个独生子女,二是指爸爸、妈妈,四是指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独生子女成为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全家人对他(她)百般疼爱、千般关心、万般呵护,使孩子不自觉地养成娇惯、任性、懒惰、自私的不良习惯。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试想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不敬、不孝,怎么会爱朋友、爱同学、爱老师,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呢?

“孝心”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孝敬父母包括子女对父母的亲爱之情、敬爱之心、侍奉供养之行。但对幼小的孩子“孝心”的教育必须根据其年龄特点,以下几种基本教育方法可供参考:

1.身教重于言教

有这样一则广告:一位刚下班的年轻妈妈,忙完了家务,又端水给老人洗脚,老人对她说:“孩子,歇会儿吧!别累坏了身子。”她笑笑说:“妈,不累。”年轻妈妈的言行举止被只有3、4岁的儿子看到了,儿子一声不响地端来一盆水。年幼的儿子吃力地端着那盆水,摇摇晃晃地向妈妈走来。盆里的水溅了出来,溅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脸的灿烂。把水放在母亲的脚下,为母亲洗起了脚。广告画面定格在这儿,广告语说:“父母,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啊,孝心就是这样学会的,就是这样传递的,孝心就是在父母的榜样下养成的。因此,要想培养孩子的一颗孝心、懂得爱,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因为“身教重于言教”。

2.学会感恩

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感恩源于良心、良知、良能,这是孝心的亲情基础。然而,感恩这种情感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必须通过教育。做家长的应有意识地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辛苦,体会父母挣钱养家的不容易,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体会父母也同样需要孩子的关心和爱。因此父母不妨经常给孩子讲讲自己一天的情况:起床、做饭、洗衣服、整理家务、上班等,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如何关心孩子,如:孩子生病了,父母怎样心疼,怎样整夜地不睡觉护理孩子……细节最能感染人。知恩就要感恩,感恩就要报恩。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爱护父母的好习惯,如为妈妈梳梳头,给爸爸捶捶背等等。

3.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

让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着手塑造和培养。如:平时教育孩子要关心父母的健康,要帮父母分担忧愁,要帮助父母做家务。当孩子不会时,父母要耐心地教,孩子做错事时,不要横加指责,孩子做得好时,要多表扬鼓励。孩子只有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尝到为别人付出的快乐。当孩子“父母养育了我,我应当为他们多做事”的观念逐渐形成时,孩子就有了一份生命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这也是当代孩子最缺乏的。因为他们平时只知道接受爱,而不知道付出爱,没有学会关心和感激。家长千万不要这样想:孩子还年幼,主要任务是学习,只要学习好了,什么也不用干,而是要转变观念:不要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好孩子的标准是多方面的,孝敬父母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常言道:“3岁看大,8岁看老”。因为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的不良习惯长大了也是难以改变的。

培养子女的孝道,得从小抓起。

4.制定家规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需要民主,不可家长制、一言堂,但必要的家规是不可缺少的。家长可与孩子共同商量,制定“孝敬父母”行为规范。我提出“五要五不要”供家长参考。“五要”是要了解父母,要亲近父母,要关心父母,要尊重父母,要体贴父母。“五不要”是:不要影响父母工作与休息,不要惹父母生气,不要顶撞父母,不要独占独享,不要攀比享受。配合“五要五不要”还有几条具体要求:①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③我当一天家长;④单独走一次亲戚;⑤我和爸爸(妈妈)共上一天班。

5.亲子互动

家长要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共同做游戏,共同搞活动:亲子共读一篇文章。如:孝心无价;亲子共唱一首歌。如:《一封家书》、《常回家看看》、《烛光里的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母亲颂》等;亲子共诵一首诗词。如:《游子吟》、《妈妈的雨季》、《妈妈,我的守护神》等;在亲子互动的活动中,不仅可以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养成孝敬长辈的好品德。

6.家校配合

家长可主动与学校配合,请老师给学生出家庭调查问卷,要求学生以“父母习惯知多少”为题回家访问父母。

参考题目如下:①父母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②父母一天都作了哪些工作,工作多少时间,劳动强度如何,平均获得多少劳动报酬。③父母回家都做了哪些家务,花了多少时间?④父母为子女做了哪些事情,花费多少时间?⑤你了解父母的兴趣爱好、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吗?⑥你是否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是否体谅父母?⑦你平常对父母采取什么态度?在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一个与父母沟通,孝敬父母的方案。

防小三 女性教育从娃娃抓起?


芙蓉姐姐的畸形作秀、有女孩减肥致死、个别女大学生“傍大款”“当三陪”、一些女性甘当“全职妈咪”……这些都是女性教育的缺失甚至是败笔?昨日,广东省妇儿工委召开广东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编制网络问策网友座谈会,8名网友代表针对广东妇女儿童的发展状况大胆拍砖,积极建言。

广东省副省长、省妇儿工委主任雷于蓝率各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在座谈会现场一一作出回应,并回答了在线网友的提问。她表示,广东将进行试点,从中小学女生开始女性教育。据悉,新规划预计今年第三季度颁布实施。

然而,令人忧虑的是,现有的中小学教育还深陷在应试教育当中,家长担心的是孩子的成绩"输在起跑线上",而忽略了女性人格的培养"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我们看到有芙蓉姐姐之类的畸形作秀,有女孩子求美减肥而饿死,有女大学生、研究生愿意"傍大款",甚至当"三陪小姐";不少女性退守家庭,甘当"全职妈咪"甚至是"二奶"或"小三",这些女性经济上人格上都不独立;而女性参政,尤其是进入高层领导岗位的比例,远比不上港澳台。这些都算是女性教育的缺失甚至是败笔!”

女性教育要从“小”抓。“应该从儿童期、青春期就开始着手,比方进入中小学语文教材、政思教材或辅助教材,采用感人文艺形式与生动的案例,避免枯燥的说教,让同班的男孩子也一起来学习,也了解和认同。”

“女孩教育”原则一:教你的女孩学会爱自己

女孩生活在“关系”的世界里,她用“关系”衡量着周围的一切,所以注重关系的女孩常常会为“关系”而牺牲一切。

作为女孩的父母,我们会发现,女儿在很小的时候就善解人意,为了赢得我们的宠爱,她会努力地去背古诗、学画画以及去做一切让我们高兴的事情……“关系”式的思维方式,使女孩天生就具备很多优点,如善解人意、能体谅他人、能很容易地与他人和谐相处,等等。但是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这种思维方式也给女孩带来了很多烦恼:

为了取悦他人,她常常会不惜损害自己的利益;

为了维护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她时常会隐藏自己的观点;

为了不破坏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她往往不会说“不”;

……

一直在这样的思维方式下生活,即使成人都会感觉很累,对于这些内心还不是很坚强的小女孩来说,这也正是她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受到伤害的主要原因。

所以,在女孩小的时候,父母就应告诉她们:不要无原则地奉献自己的正当利益、不要总是埋没自己不同的声音、要学会对故意侵犯你的人说“不”、要学会爱自己。当然,这并不是要女孩的父母故意去违背女孩的思维规律,去打破她们的思维方式。要知道,父母对女孩的提醒和教育,往往可以大大减少她遭遇伤害的可能,或是避免伤害的发生。所以,在女孩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告诉她们: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好,但要学会爱自己!

“女孩教育”原则二:给女孩更多理智的爱

女孩爱哭并不是因为她小心眼——父母的批评和惩罚令她伤心,但更令她伤心的是,她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了!这时,她的小脑袋里肯定会想:是不是爸爸妈妈不再爱我了?

在养育女孩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给予女孩更多的爱,让她时刻感觉到爱就在身边、永远都不会消失,这样,她才能成长为一个自信、坚强、乐观的优秀女性。

需要提醒的是,太多的非理性之爱往往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作为女孩的父母,我们如何才能让女儿在自己的爱中健康成长呢?——答案只有一个,给女孩更多理智的爱!这包括:

疼爱但不包办。如,家长鼓励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在她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给予她足够的指导和关注。

宠爱但不娇纵。如,宠爱她,但她犯了错误也要必须进行批评。当然,在批评之后,父母不管通过哪种方式,一定要让她知道,父母还是那样深深地爱着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