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生活与科学之间的联系有多少(国庆节幼儿教育指导)

前言:科学,在我们平常人的心里,都认为这是一种前端的高科技,离小孩子很远,其实在我们生活的之中,科学随处不见,就看你有没有发现了!

孩子每天都在玩科学

聪聪的问题总是很多:“妈妈,雨是从哪掉下来的?”“水开了为什么会冒泡啊?”“为什么鸭子会游泳小鸡却不会呢?”……

诗诗则喜欢静静地观察。也许一整个下午就那么兴致勃勃地看着小蚂蚁折腾来折腾去地搬家。惊讶于蚂蚁小小的身躯却承受着几倍于自身的负重,看蚂蚁碰面时用触角相互打招呼,研究它们怎么搬运食物……

智仔喜欢思考。例如为什么哭的时候会掉泪呢?眼泪平时都藏在哪里呢?又如树叶为什么一到秋天就会变黄?亲子网

阿亮最爱的则是动手。热衷于和小朋友一起折纸飞机纸船,比着看谁的纸飞机飞得高飞得远,谁的纸船折得最像花样最多;喜欢把玩具拆的七零八落……

这些孩子当然都是在玩耍,但似乎又不止是玩耍那么简单。他们每天玩耍的其实离科学很近,孩子们正在轻叩的正是这座圣殿的大门。科学创造来源于疑问,解决疑问需要观察,观察到的结果需要思考,思考出来的假想需要实证。上面这些孩子的例子恰好形象地为我们演绎了儿童学习科学的必由之路——从身边的科学入手,引导孩子对科学产生持续的兴趣,把握开启科学之门的钥匙。

儿童与科学几乎天生就是零距离

认为科学艰深枯燥、少儿不宜的那些父母,主要是误解、曲解了科学的内涵,不了解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与科学具有天然、内在的联系。从下述科学的三层含义来看,儿童与科学几乎天生就是零距离——

科学的知识和信息资料,孩子也需要

科学不一定就是书本上成型的知识。人们日常生活中积累和得到的经验都属于科学范畴。如:天气冷的时候要穿上厚实暖和的衣服,天热了则穿透气凉快的衣服;感冒了要注意休息,多喝水;阳光强烈的时候,要戴上墨镜,以免强光刺伤眼睛等等,都是科学。人们不仅自己掌握这些信息资料,而且将它们传给下一代,使他们也能够掌握知识,并进一步积累探索新的知识,更好地生活。这就是科学的传递。正由于这种传递,推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妈妈告诉宝宝开水很烫、要慢慢喝之后,宝宝就对着杯子很劲吹气:谁能说妈妈只是传授了一个生活常识,而不是刚刚上了一堂最浅显的物理课?

科学要求的探索,正是孩子的爱好

科学的探索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对事物现象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得出结论→验证结论是否正确→迁移或者应用。

幼儿的生活中恰好充满了这种科学探索的过程。1岁半的小雅边在地毯上游戏,边喝放在身边的酸奶。由于玩得开心,碰倒了奶瓶,酸奶流了出来。她的小手无意中摸到地毯潮湿的地方,那种感觉使她感到奇怪。她看看自己的手(感觉到一个问题),再一次把瓶子拿起来,再一次喝了一口奶,看了看瓶子,再一次放回到地毯上,再一次伸手去摸——果然,她再一次感觉到了地毯上的潮湿(寻找答案)。想了一会,她故意拿起瓶子,瓶口朝下让酸奶滴到地毯上,然后马上用手摸摸刚刚弄湿的地方(检验假设)。果然湿了耶!我弄湿的耶!她笑了,骄傲而满足地仰起头,一口气儿把瓶子里剩下的酸奶喝光了(得出结论)。

科学不能因循守旧,孩子天生擅长创造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造。而孩子正因为年幼,时时处处更擅创造、创新。3岁的贝宁自己津津有味地玩“捉影子”的游戏。在躲闪和奔跑的过程中他发现,只有在阳光下才有影子,躲到阴凉的地方,影子就没有了。虽然他还不明白为什么,但他确实发现了影子和太阳光线之间的这种微妙关系;虽然这发现对于成人而言早已是公认的事实,但是对贝宁来说,却是通过他自身的实践活动得出的新发现、新结论。这种新鲜感使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并从发现中得到快乐与兴奋。这种激动的心情将激励幼儿进一步去探索、发现和创造。

没错,幼儿是无知的。但惟其无知,他们才充满任何一个科学家都必须具备的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热情。亲子教育

守护好金钥匙,给孩子一个好的开端

幼儿的无知与好奇,正是开启科学圣殿的第一扇大门的钥匙。这是我们大多成人不具备的;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通过自己的手,把这把钥匙给丢了。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就看我们做父母的对待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的态度和方法了。

有些父母功利性地追求知识的获得,简单地让孩子记住几种动物的名称,机械地背诵不合年龄的科学名词、概念和原理,而忽视了孩子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的陶冶,结果损害了孩子的成长,也偏离了幼儿科学教育真正的价值所在。

在幼儿阶段,我们更加希望以知识为桥梁,达成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的陶冶,使孩子能够:

•对新鲜事物有着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和观察力;

•善于思考和动脑筋;

•有灵活的动手能力;

•享受探索的乐趣,拥有成功感;

•珍惜生命,热爱自然。

本网站小编总结:在生活之中,不少的人认为,科学是属于高端的东西,距离小孩子们很远,其实事实并不是这个样子,科学就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希望家长们都能够赋予孩子这样的环境!

相关阅读

解析幼儿教育的十大误区(国庆节幼儿教育指导)


前言:现在家长育儿所犯的同病就是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凡事都太过于的主观,从来都不会考虑孩子们的感受,以下就是育儿专家所总结的几点中国式育儿的十大致命伤害,具体的了解下吧!

一、对孩子期望过高,管教过严

被逼迫出来的“优秀”孩子,有很大一部分有心理疾病,容易对父母,对社会产生怨恨。

二、不尊重孩子,为孩子做所有决定与选择

这一点,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三、不相信孩子,不给孩子学会“自律”的机会

当孩子关上房门,就总觉得他肯定在里面干坏事。

四、不表扬孩子,以免孩子骄傲

当一个孩子兴高采烈地冲回家告诉妈妈得到老师表扬了,而妈妈却说,受表扬就会翘尾巴,你看看你的衣服多脏!

五、喜欢横向比较,说得最多的就是“你看某某……”

可以说这是所有家长的通病。

六、爱往孩子身上撒气,奚落孩子。

父母将工作生活中的情绪带给孩子,稍不顺就拿孩子撒气,还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想骂就骂。亲子网

七、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你考到全班前3名,暑假就带你去玩”“你考上名牌大学,我就给你买最好的电脑”……这样的奖励方式,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

八、轻易许诺,但言而无信

最本质的原因是父母没把对孩子的承诺看成承诺,没有理解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应是平等关系,这样的父母会让孩子很失望。

九、总是限制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父母总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当孩子对一件事情表现出极大的天赋与热情,家长视而不见,将孩子的爱好和梦想扼杀在摇篮里。

十、忽略了孩子品格的培养

电影《闪亮的风采》中钢琴师一生的悲剧——粗暴的父亲只要求他单纯学习钢琴技能,最后导致他在技艺上成为大师,在精神上却变成了残疾人。

50岁还能和孩子分享喜哀才是“潮”家长

我们生在开放的80年代,长在兴起的90年代,我们的父母恰恰生在封闭的50年代,长在颠簸的60年代。

说实话,孩子都喜欢“潮”家长。这个“潮”,不是说打扮要花枝招展,而是指关注的话题不落窠臼。我结交了不少学艺术的孩子,在长辈眼里,这批弄潮儿应该是最出位的吧。但其中就有个女孩十分骄傲地说,找老公就要找她爹那型款的,既有品位,又讲人文关怀。其实,小姑娘小时候,她爹倒是父母里唱白脸的角儿,打骂也来,但打动孩子的是父母的人格魅力和开放的沟通。她爸从小就带着女儿到处旅游、摄影,自己喜欢看书、收古董、养鸟、淘画儿……这些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女儿。老爹到了50岁,一路都和女儿互相分享喜哀,永远作为女儿坚实后盾,叫人羡慕。

我想跟爹妈们分享个观点,是中国音乐人张帆回忆起十年前,中国露天音乐节刚刚萌芽那会儿,年轻的音乐狂热分子和年长的政府安保人员打交道时的情形。大人们从开始严辞拒绝,到后来放手一搏,最终发现小年轻挺有思想。张帆总结了一句话:给年轻人一点尊严,他们就会加倍尊重你。

我见过一个很开明的60后妈妈。她的女儿当年在省内一所重高读书,但面对自己毫无兴趣的数理化课程,女儿自主决定到美国去读高中,之后又自己挑选了一所美国艺术大学。其实,女儿在做这些决定时,这个潮妈妈也无不胆战心惊,但有时坚持一下,不主动出手阻拦,没准您就能看到孩子自己捣鼓出了一番天地。亲子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常有父母们抱怨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其实很多的时候都是家长们的育儿方法不正确,但愿此篇文章可以让更多的家长们改变自己不合理的教育技巧,还给孩子一片明朗的天空!

育儿教育不可缺少父爱(国庆节幼儿教育指导)


前言:幼儿教育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目前家庭中大部分都认识到了让爸爸加入其中的重要性,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爸爸在养育孩子的时候都应该做那些的工作吧!具体的关注下吧!

亲力亲为照顾孩子

嘟嘟11个月的时候,就会说“爸爸”了,这让爸爸冯先生激动不已、倍感自豪。从嘟嘟出生起,陪儿子说话、给他讲故事、玩躲猫猫等游戏就成了冯先生每天必做的“功课”;他还学着给宝贝换纸尿裤、喂水、喂辅食……,所以,嘟嘟一见爸爸,就高兴得手舞足蹈。

身为医生的秦先生对女儿的健康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他从宝贝4个月大加辅食开始,就注意“营养配餐”。辅食以蒸、煮或凉拌的方式烹调,减少容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为了使女儿不出现饥饿感,两次奶之间就喂点蔬菜泥、瓜果、蛋黄、鱼泥、肉泥等。秦先生表示,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现在就得控制她的饮食,不然把胃撑大了就会发胖,既不健康又影响形象;要从小保持女儿的身材,以免长大后再去减肥!亲子网

今天,越来越多的父亲参与到宝宝的成长中来,而不是一味地用工作和事业,给孩子提供物质基础。他们比较认可现代的育儿观念,热衷于学习科学时尚的育儿方法,看重和孩子的身体接触,比如抱抱孩子、跟孩子做个骑大马的游戏、尽情地嬉戏,尽可能地回应孩子的需求;周末坚持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班,给宝贝讲睡前童话、一起唱儿歌;他们喜欢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认识各种花草树木、去户外放风筝,到动物园看动物,把有关动物的知识将给宝宝听,引导孩子仔细观察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相信这些都是非常容易深入孩子内心的沟通方式。他们认定:当父亲是需要学习的,父子间的感情也是需要培养和经营的。

爸爸育儿迷恋网络

“80后”是最早接触电脑的一代,网络娱乐、网络教育、网络交友等方式,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对电脑产生了依赖,凡事都要到网上查一查,育儿自然也不例外。他们通过“知道吧”和“搜搜问问”向网友求救,认为通过收索引擎、各大BBS向互联网请教是最方便快捷的途径了。而网络上日渐红火的爸爸专题、爸爸论坛、爸爸日志、爸爸专栏,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爸爸参与育儿的热情。

从女儿还是个小胎儿起,身为出版社编辑的富先生就成了一些大的育儿网站或育儿主页的常客。通过网络,自己恶补了不少育儿知识,并在女儿身上实施,自觉收获不小。女儿过2岁生日那天,他买了一套早教软件,自此每天抱着女儿玩一会儿,他还从网上给孩子下载了各种视听素材,供宝贝边玩边学;现在,孩子快3岁了,他又给女儿申请了一个QQ号,尝试着让她在网和爸爸交流。富先生表示,等女儿再大一点,还会和她一起写博客,记录成长的过程、实现亲子沟通,对孩子进行教育。他相信,随着“80后”父亲队伍的壮大,和女儿一起写博客,和儿子一起玩电脑游戏的“电子家庭”会逐渐增多。

富先生说,网络游戏中的智力闯关游戏、找相同游戏等,对开发孩子的智力很有好处,能锻炼他们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手指的灵活性、锻炼手眼协调能力,使孩子变得更聪明、更敏锐。越来越多的80后爸爸不认同电脑和网络是会让孩子“不务正业”的坏东西,他们认为电脑只是一种工具,是被人脑主宰的工具,只要正确地认识到它存在的意义,就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并从中学习到点什么。亲子早教

亲子关系亦父亦友

在年轻爸爸中,坚信“棒打出孝子”式的“严父”越来越少,他们更喜欢刚柔相济。他们善于表达对孩子的爱,会脱口而出“宝宝,爸爸爱你!”一类的话,很少含蓄。

动手能力是一些爸爸的长项。对宝贝,他们有足够的耐心陪玩。无论多忙,在外企工作的周宇都会挤出时间陪儿子,教他剪纸、折纸,和儿子一起搭积木、用橡皮泥捏小动物,挖沙坑、搭城堡……这个时候,爸爸是孩子的玩伴和朋友。

年轻爸爸对孩子的爱趋于理性。当孩子违反了规则时,他们会坚持到底,不讲情面,但是不会用粗暴的武力来解决;在孩子犯了错误时,不是一味地批评,而是要告诉他错在哪儿;当孩子为了要买一个玩具而在商场里哭闹不休时,他们往往不会因为价格而犹豫、不会因为哭闹而迁就,而是考虑这个玩具对孩子是不是有益,有没有买的必要。他们知道,应该教育孩子有所节制、适当地不满足孩子的某些不合理的愿望,让孩子经历一个个小的挫折,使之学会“越挫越勇”。

80后父亲更愿意放下架子和孩子平等地交流,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在银行工作的林学谦说:“孩子也需要一定的自主权,我会给女儿更多说话的机会、做决定的机会,希望她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比如,我让女儿自主选择是看动画片还是看故事书,是学舞蹈、学画画,还是学轮滑。每次带女儿出去玩之前,我都会问她,是想去游乐场还是想去动物园;在公园里,我也会让孩子自己选择是玩滑梯、玩蹦蹦床,还是坐小飞船,像这种非原则性的事情,我一般都让孩子自己把握。我觉得,家长只不过是一名引导员,当孩子的想法出现问题时,及时纠正就OK了。其实,让孩子自主,他会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也会把自己选择的事情做得更好。”家长赵先生直言:“我们期待的亲子关系,是一种相互尊重又相互分享的关系,与所谓的‘严父’绝缘。”这是众多80后爸爸的心声。

本网站小编总结:目前,在亲子班上、育儿讲座的课堂上,我们都能够看到父亲们的身影,有的爸爸甚至比妈妈们还要了解的透彻,现在的育儿过程之中爸爸已经不再缺席,他们在育儿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教育孩子的好时机,你懂得吗?(国庆节幼儿教育指导)


前言:教育孩子也要抓住好的时机,但是许多的家长们都不懂得这一点,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那些时候算是好的时机吧,希望父母们都能够在生活中抓住以下的重点时刻,也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噢!

1、外出做客或有客人来访的时候:一般,孩子都喜欢听好话,不愿在别人面前现丑,所以这时应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在客人面前“揭短”,多谈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恰当提出希望。

2、孩子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父母若能在祝贺鼓励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亲子网

3、孩子感受委屈的时候:父母若能主动地以冷静、宽容和同情的态度去帮助孩子解释,孩子会产生感激之情,也就易于接受父母的告诫了。

4、父母与老师交流的时候:父母应把孩子的长处告诉老师,同时以希望的口气指出孩子的缺点,不宜单纯地“告状”。

5、孩子有困难或遭遇失败的时候:父母不应训斥,而应肯定成绩,对不足之处给予点拨,帮其走出“困境”。

6、孩子有较大过失的时候:这时父母的理解、同情、体谅是孩子最需要的,很多时候,循循善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7、孩子对某些事物心怀浓厚兴趣的时候:父母应积极支持、鼓励,推动孩子去寻求知识,激励孩子深入钻研。

8、有较大集体活动的时候:这是教育孩子遵守纪律,为集体争光,培养集体观念的极好时机。

9、他人取得成绩的时候:孩子往往会暗下决心“我也要做出成绩”,父母要抓住这一时机,对孩子提出适当目标要求,使其一时热情变为持久的行动。

10、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开始或孩子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会有一种新的意识、新的能力,此时父母因势利导,当会“旗开得胜。”亲子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小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宝,是父母的希望,所以培养孩子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是每个父母们的心愿,那就敬请家长们关注更多有关此方面的相关知识吧,相信对培养孩子有利!

宝宝有对抗行为怎么办呢?(国庆节幼儿教育指导)


前言:基本上每个小孩子都有反抗的时期,喜欢与家长们对着干等等的行为,这一时期的宝宝也最让人头疼,以下就让我们来具体的看下应该如何对待反抗时期的小宝宝吧,相信不会让父母们失望的噢!

现在,很多家庭中两代人的关系搞得很紧张,一谈话就吵。家长们为此大惑不解:我们真心实意地为了孩子,可结果怎么会是这样?其实,问题还是出在家长身上。当孩子对家长的指导不但不听,而且还采取顶牛对抗的方式时,家长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的态度,并设法巧妙地化解对抗情绪,做到不失大体地走出尴尬。

一、暂时回避

主动放弃与孩子的抗衡。孩子缓过了顶牛情绪,心平气和之后,情绪良好之时,就会接受意见,改正错误。如果是家长的意见不合适,应该做自我批评,这样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因为平等的亲子关系,会给双方以好的感受。如果没有缓解过程,对家长和孩子而言,只能是既伤了心、又伤了身体,甚至造成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隔阂。

二、用讨论代替简单粗暴的回答

当孩子提出类似“为什么别人能去跳迪斯科直到深夜而我不能去”的疑问,如果家长只是回答:“这是命令,不许再问!”这对孩子来说就如同挨了一记耳光。家长应该借此机会和孩子展开有关价值观的讨论。如果孩子要买一件昂贵的名牌衣服,你可以不表示反对,但事先要和孩子们进行充分讨论,并向他们解释清楚如此昂贵的消费实际上并无什么意义。

如果你的孩子的确使你生了气,你就到另一间屋子去,平静下来,然后再做反应。在气头上,你不可能将问题想得很清楚。

三、将“命令”改成“建议”

所谓命令,说起来是大人与孩子思想交流的单方面行为,在这里并未考虑尊重孩子的人格自主性。孩子势必会出现逆反心理,易于采取反抗的态度。聪明的父母在这个时候应当改变一下说话方式。比如,以“某某,如果你试着……如何?”“建议”从形式上看是在征求孩子的意见,作为孩子也必定会认真听。并且“建议”是让对方作出判断,有利于自然地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避免刺激孩子

一般人若发现孩子行为失当,会脱口而出横加指责。心理学家托马斯·戈尔登认为:“这种话其实在怪罪儿女,会使孩子觉得你是在无理取闹,或觉得你不疼他们。”他认为,应改说“我……”例如“看见厨房又弄脏了,我好生气。”或“你回家晚了,我很担心。”戈尔登说:“这样的口吻不容易伤感情或激起反抗心理,还能促使儿女反省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的影响,因而以后会考虑周到些。”

总之,和孩子的沟通交流,父母首先应该站在听众立场上听取子女的意见,然后心平气和地跟子女交换意见,对子女不能明白表示出来的意见,替他们做补充说明。这样,既可使子女注意听父母的讲话,同时也可赢得他们的心,赢得他们的尊敬。

本网站小编总结:当遇到宝宝不听话的时候,父母们首先要保护冷静与理智的态度,多想想一些巧妙的方法来化解宝宝们的不良情绪,即不失大体,还可以轻松的教育好宝宝,使场面好收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