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常有家长们反应,自家的宝宝不爱说数学,每次考试数字都不及格,数学单看,确实是一门挺枯燥的课程,但是如果家长们能够将数学的学习融入到生活之中,会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能够透视每一种数学算式背后的“生命”,让数学也变得有血有肉,有笑有泪,实在帮助了我,我教孩子数学又产生了极大的动力!我渐渐领略到带领孩子学数学,也可以把说故事那一套搬出来,家里吃的、用的、玩的、看的,实在不必拘泥它们的用途,也不必这么严肃地命名为“教”具,随时随地,都可以派上用场!扑克牌、骰子可以学加减数量,切比萨可以学分数,分糖果可以学乘除,买东西现学加减,数数路边的树可以学“种树问题”……这样数学果然好玩多了!

刚上小班的老三给我出了个怪招,天天要我陪他爬楼梯,从B2爬到9楼、再从9楼爬回一楼,我累得气喘吁吁,他却直喊:“妈妈,还要爬一次!”原来他看到每一层楼都写着一个一个的数字,1、2、3、4、5……一直到9,觉得很惊奇,因为这是关在电梯里上下楼绝对感受不到的。看到数字递增、递减,他同时了解到数量的增减与空间的变化,觉得很有趣,所以每天放学回来都要走一遍,似乎在不断验证。孩子真的很神奇,自己会去寻找他想学的东西,连数学也不例外!我们做父母的有没有感受到呢?

本网站小编总结:学习数学重在讲究方法,领会贯通,而不是死记硬背,希望家长们都能够找出让孩子对学习数学感兴趣的方法,其实生活之中,随处都可以让孩子学习,不要只局限与课本!

zj09.com小编推荐

尊重孩子让育儿变轻松


尊重孩子让育儿变轻松

孩子刚出生时,怎么看怎么乖。等孩子渐渐长大,父母们发现,孩子越来越麻烦,毛病越来越多。吵他?不满足他?其实,孩子和我们成年人一样,也不喜欢遭受呵斥、拒绝,如果在和孩子互动时学会洞察孩子的心理,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那么孩子的毛病便不是毛病,困扰家长的问题便不是问题。我在和4岁的儿子相处时,常在“尊重”的基础上运用下面几个方法,不管是遇到分歧还是发生问题,每次都能顺利解决。

一、约定时间

这一招很有效。

有一次,他在小区滑梯上玩耍,到了吃饭时间还舍不得走。我提醒他该回家吃饭了,他大声说:“不!”我说:“那咱们再玩5分钟好不好?”他见我没有强制他回家,并又给了他5分钟的时间,就很爽快地答应了。我拿出手机,让他看时间,并告诉他5分钟后是几点几分。时间到了,我提醒他,他凑过来看一眼手机后就跟我回家了。

他喜欢看动画片,为了避免他的视力受损,在家我们很少看电视。但不让他看电视又不现实,于是我们约定,每周有半个小时的看电视时间,他可以选择一次性消费完这半小时,也可以分期消费这半个小时。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成年人做某件事正在兴头上时,突然被强制停下,心里一定会很不乐意。孩子也是一样的,为了避免他被强制,就要有言在先,约定时间,这样孩子就感觉到被尊重了,会很乐意遵守规则、信守承诺的。

二、规则之内让他自主

经常见孩子在商场内哭闹,要求父母给自己买某种东西,大庭广众之下,父母通常很恼怒。其实,要避免这个情况出现,在进商场之前,就应和孩子定好规则:孩子有什么权利,可以要求什么,什么是孩子权限之外的要求,哪些要求是不能被满足的。每次进商场之前,我都会先和儿子约定:他可以在一定价格的范围内自由选择一种商品。儿子很守约,如果你想让他再多挑一件,他都不同意,他认为约好了的事情就要做到。

带他买衣服鞋子时,担心他挑不合适的衣物,我一般是先快速看好一些合适的衣物,然后让他自己决定买哪一件,基本上他都比较快乐地作出选择。

当他的意见和我们的相左时,我们通常会尊重他的选择。毕竟,我们是从成人的角度看问题,孩子有孩子的想法。或许他的想法不太成熟,那为何不让他在失误中逐渐变得成熟呢?

三、允许孩子生气、哭泣

孩子哭哭啼啼或者生气愤怒,父母们往往很烦,会说:“这种小事也值得哭,再哭我就不喜欢你了!”或者“你竟然还敢生气!”其实,生气、愤怒、快乐都是情绪的必要表露,我们从小被灌输“生气、愤怒是不好的”,是不能随便表露的,于是便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不知道如何让生气、愤怒、悲伤的情绪化解,那么必然用摔东西、发火、骂人、生闷气等方式来表达情绪,要么伤害了别人,要么伤害了自己。

我自己也和大多数父母一样,看见孩子哭就烦,也曾经试图压制孩子的情绪。当我了解了情绪管理这个问题后,孩子再有负面情绪时,就对他进行疏导,他不仅愿意向你袒露心扉,也很容易忘记不愉快。现在,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管理情绪。当孩子伤心时,我们鼓励他学着表达情绪:“这件事让我感到很生气、很伤心”;还鼓励他讲出令他伤心愤怒的事,他哭泣时,尊重他的感受,允许他哭泣。前段时间,他跑得太快,胳膊磕破很大一块,他哭了好长时间。回家后,他给我讲这件事,说:“妈妈,我有情绪了。”我说:“哦?那现在呢?”他说:“我哭完了,火就出来了。”

只要愿意体会孩子的心,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和孩子相处也会变得简单、轻松。

如何教育孩子轻松学说话


听到宝宝们开口说话是家长最开心的事情,但是依然有不少的婴儿过了说话的阶段之后还是吐字不清晰,这让家长们很是着急,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快乐学说话吧!

第一招:为宝宝创设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在与他人交往、主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的。家长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宽松的语言环境和表达的机会,鼓励孩子去主动学习、建构语言。例如:妈妈拿着一个红色的汽车、一个蓝色的玩具熊问他:“今天我们玩红汽车,还是蓝毛熊?”从幼儿感兴趣的玩具引出话题,鼓励他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到语言交流的意义和快乐。

在这里,家庭的温馨和谐气氛是必不可少的。当宝宝说出的语句不太完整或词不达意,家长不要急于纠正,而要耐心引导,不要给孩子挫折感和心理压力。在玩耍和游戏中抓住时机,启发孩子主动积极地和你交谈。早期教育

第二招:丰富宝宝的生活内容与经验

幼儿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会有话可说,有乐于表达的内部动机。生活是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家长应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多带他们出去玩,观察大自然花草树木的千姿百态,欣赏昆虫飞鸟的美丽灵活,体验春夏秋冬景色变化……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不仅会丰富宝宝的生活内容,还能为他们增添无数新的词汇。

每一次外出,家长都要做个有心人,带着孩子边走边聊,谈论沿途的所见所闻,让景物、思维和语言三者建立联系,逐渐地增加孩子说话的内容。

第三招:抓住各种机会增加新词汇

幼儿有了表达的愿望,常常因词汇的缺乏而限制语言的表达。家长要抓住日常生活中各种机会,陆续教给他新的词汇。比如:让孩子和你一起择菜、洗水果,告诉他各种蔬菜、水果的名字及其颜色外观的形容词,让他练习用这些词说一句完整的话。还有你到邮局寄信、到商场购物、观看街头的宣传橱窗,都可以带上孩子,给他讲解看到的所有新知识、新词汇的意思,满足他的好奇心,激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四招:利用故事、图画书多与宝宝互动交流

幼儿喜欢听故事、看画书,家长应充分利用幼儿的兴趣特点,在给孩子讲故事、和他一起看画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他听,还要提出问题让他思考、回答,培养其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语言表达能力。对3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要求他看图复述故事,锻炼他的记忆力和语言的流畅性。比如:看小熊维尼的画书,你可以和孩子讨论“画上的小熊和你在动物园看到的大狗熊长得像不像?”“你喜欢小熊维尼吗?你喜欢它什么呢?”在一问一答中,幼儿练习巩固了相同的词汇,语言和思维能力都会大大提高。早教网

第五招:玩文字游戏灵活运用词汇

拍手游戏、词汇对子、词语接龙等都是四五岁幼儿喜欢的游戏。最开始,家长可以和孩子“比比谁聪明”,让孩子能迅速说出分类的简单词汇。比如:说水果词汇,苹果、橡胶、菠萝、梨、桃、杏……说服装词汇,衣服、裤子、衬衫、袜子、帽子……说动物词汇:四条腿的有……两条腿的有……

然后再和孩子玩带有名词、动词或者名词与形容词的词组,最好是对对子的形式。比如:你说:“兔子跳。”孩子说:“马儿跑。”以此类推:蝴蝶飞,青蛙叫。爸爸高。宝宝矮。大象大,老鼠小。苹果红,柿子黄……当这样的游戏宝宝玩得已经非常熟练,对不倒他的时候,还可加大难度,对完整的句子。并逐渐加快说的速度,看谁对得最快最准。比如:火车跑。

本网站小编总结:宝宝们开口说话,不仅仅与其自身的天赋有关,还与父母们所为孩子创造的成长环境就着很大的联系,所以家长们不可忽视了对于孩子们教育的方法与指导,敬请关注更多有趣的早期教育吧!

学美国父母如何放手让孩子独立


美国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自立能力不是一天能培养起来的,这跟美国父母的放手有很大关系。天气已经很冷了,孩子们还穿着短裤,跟在大人后面跑,能走路的孩子大人很少抱,摔倒了父母只是在一边看着孩子站起来。经常看到老美带着几个月甚至刚出满月的孩子旅行,有的把孩子放在篮子里提着满世界转悠。几岁的孩子则自己拉着小旅行箱,父母绝不会来帮忙。

碰上美国传统的鬼节,真让我们对美国孩子的创造力叹为观止。小一些的孩子多把自己打扮成各种小动物、小天使的样子,撅着小尾巴、挥舞着小翅膀、提着南瓜灯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也有的打扮成骷髅的样子,但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可爱的“小鬼”的模样。

至于那些大一些的中学生模样的孩子,则装扮成千奇百怪的厉鬼,大鬼、小鬼、老鬼、少鬼、男鬼、女鬼、东方的鬼、西方的鬼、温柔的鬼、暴戾的鬼……有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厉鬼都被装扮出来,那些比较有特点的“鬼”则很高兴地摆出各种造型来跟大家合影。他们的劳动和创意得到了承认,孩子们会特别心满意足。孩子们的创意使得这样一个群魔乱舞的阴森可怕之夜变得积极快乐起来,喜庆的意味成了主流。在这么一个大的节日里,我们根本见不到大人的影子,他们任由孩子们“胡闹”,发挥着孩子自己的创造力。

美国孩子的独立性是一步一步培养起来的,导游说,从上小学开始,老师就会不断强化孩子的独立意识,反复灌输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爱好、特长要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发展,父母只是提一些指导性的建议,有体育、音乐特长的孩子就会发展他们的特长,对动物、植物方面的爱好也会被尊重,给特长孩子以极大的发展空间,父母不会要求他们所谓的全面发展。老师和家长对于肯定孩子的创造力真是做得不遗余力,对孩子的多元智能的肯定完全是在自然流露的方式下被发掘,没有教师或家长揠苗助长。

如何来教孩子数学呢?


数学、语文、英语是三门主要的课程,家长们也都非常的重视对孩子这三门课程的学习,据相关的调查其中许多的小宝宝对数学的学习都比较的发憷,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在游戏中建立数的概念

很多家长在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发现数学是最难让孩子感兴趣的学科,使出浑身解数也不能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而且怎么补也觉得很吃力。其实宝宝从两岁左右,就可以在生活和游戏中自然、顺畅地建立起数学的概念。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点点滴滴地教,让孩子在动中玩,在做中学。需要注意的是,教孩子学习数的概念,必须根据幼儿的特点,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地进行。两岁多的孩子知道大小、多少、前后、早晚的时间、空间概念,他们往往凭视觉而不是凭计算得出结论”。早教专家提醒广大家长,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接受孩子个体的差异性,切忌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不要拿别家的孩子与自家的孩子相比,同时,要避免走入一些误区。

误区1:忽视“数学敏感期”

孩子在4岁左右会出现一个“数学敏感期”,他们会对数字概念如数、数字、数量关系、排列顺序、形体特征等突然发生极大的兴趣,对它们的种种变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这标志着孩子的数学敏感期到来了。抓住孩子发展发育过程中的敏感期,适时地对幼儿的数学能力进行开发和引导,克服只重知识的灌,轻智力的启;重数的授予,轻幼儿的思考学习;重机械的记忆,轻启发引导。早教网

误区2:学数学等于学算术

在孩子学数学的过程中,不少家长往往脱离了孩子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有的家长以为教得越多越好,把数学当成一种死的知识来教;有的家长自以为让孩子数100以内的数,背背口诀,做做加减法就行。实际上,学数学的意义在于锻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培养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

幼儿数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帮助孩子理解数的概念,了解简单的几何形体,学习事物的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有一些简单的数学操作技术(如自然测量)等多方面,这几个方面不分轻重,缺一不可,而且在发展孩子逻辑思维的同时,还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空间想象能力等。

误区3:机械训练,记忆公式

机械训练能让家长在短时间内看到明显的效果,幼儿在表面上也的确能掌握一些具体的数学知识,但他的思维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幼儿并没有得到实质的发展。

学习数学在于理解,让孩子真正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掌握数的概念。幼儿学习数学必须借助材料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生动地呈现在孩子面前,使他们容易理解和掌握。动手操作是孩子进行数学思维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善于结合各种生活小事,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早期教育

小编温馨提示:

巧用家庭数学小游戏,让宝宝轻松学数学

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在吃饭前分碗筷;将豆子和钮扣等个头比较小的东西装入纸盒,家长和孩子各抓出一把,数数看谁的多;也可以用扑克或者骰子等常见的游戏道具来教孩子学习加减法,让加法和减法变得有趣而生动。出去玩的时候,让孩子数一数过马路的车辆。家长还可以和孩子玩角色游戏,如《银行兑换员》、《水果店老板》等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兑换、买卖、测量等。

本网站小编总结:不想让宝宝输在起跑线上,因此许多的父母们都会提前给孩子开“小灶”,但是多数的妈妈又不知道应该怎么教,希望以上的文章可以提醒家长知道如何让孩子学好数学!

如何轻松给孩子传授性知识?


提起性教育,很多家长几乎持避而不谈的态度。但是,随着孩子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发育逐渐成熟,性教育已经成为摆在桌面上的“必修课”了。如何给宝宝传授关于性的知识?其实,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您的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谈论性是重要的?

不管你是否想,孩子们会学习到有关性的知识。儿童和青少年通过对方和玩乐时学到性的事情不一定准确,或者父母让他们知道得也不一定准确。

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父母,要确保你的孩子获得了正确的信息。

该在什么时候开始?

最好在幼年就开始告诉孩子有关性和成长的事情。他们在很小的时候经常会问婴儿是从哪里来的。女生最早8岁就可能开始青春期,男生也会在很小的时候开始梦遗或勃起,因此让孩子做好准备是重要的。儿童需要在开始经历身体变化前知道这些知识。如果他们不知道,他们可能会担心或害怕。

你可能会感觉通过谈论性你会鼓励孩子开始性行为。但调查表明来自父母会坦诚谈论性的家庭的青少年会等到较大年龄才开始性行为。而且当他们确实第一次经性行为时,他们会更可能使用避孕工具。

如果不与孩子谈论性会怎样?

不谈论性可能会影响年轻人在以后生活中对于性的想法和行为。如果你不对孩子说,他们可能会认为性是可怕的或尴尬的。不了解性,会导致青少年怀孕率升高,而且性传染病在年轻人中增加。给孩子支持、信息能帮助他们减少这两种风险的机会。

几种方法和小孩轻松谈性

1、早点开始。如果你在孩子很小时便介绍这个问题,你会感觉没那么别扭。简单而自然地回答问题。

2、利用日常情形来开展对话。电视节目通常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来谈论关系,或者在做别的事例如洗澡的时候谈论。这回让孩子觉得性指示家庭生活中正常的一部分,而不是特殊的。

3、给一些书籍或小册子给孩子阅读,或者一起阅读。

4、准备好说辞应付困难的时刻,例如:“这是一个好问题,我们不如到家的时候再谈。”而要确保你确实这样做。

5、询问孩子关于这些话题的想法。这会让你知道他们了解多少并帮助你给出他们理解的答案。

6、孩子会留意你的语气,就像他们留意内容一样。所以不要生气或让他们难堪。

7、如果你不知道答案,说出来,但迟些要找出答案。

8、努力做到真实,关于鹤或醋栗灌木的故事只会让他们困惑。

如何让孩子学会分享(春节亲子专题)


前言:分享也是一种享受,但是现在的孩子多数都很自私,只懂得索取,却不懂得付出,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也不去感恩,在现在孩子的眼中,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这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也是极其不利的,以下就来一起的解下如何让孩子学会分享吧!

育儿专家指出,孩子可以从充满童趣的分享活动中真切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这对他们正确理解分享以及将来形成健全人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幼儿来说,分享显然不是一件易事。因为孩子的分享行为并非天生,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引导逐渐形成的。正因如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孩子的分享品质。亲子网

但令人遗憾的是,如今,孩子的分享意识和能力并不强。之所以如此,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缺少分享的对象。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成为家庭中的“独占”主体。无论是玩具还是食物,孩子都习惯了一个人“享受”,父母和爷爷奶奶总是以这样或者那样的理由拒绝孩子分享的物品。由此造成孩子的独占心理,认为什么物品都是自己的,什么事情都应该以自己为主。另外,由于现在居住环境的变化,居住于楼房的居民与邻里间的交往越来越少,这无形中减少了孩子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从而剥夺了孩子与他人分享的机会,造成孩子自私的特点。

所以,家长们应该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和行为。一方面,家长可以利用家庭本身这一重要资源,让孩子学会分享。家庭是孩子社会交往的第一个场所,是孩子走向社会的桥梁,也是培养孩子分享行为的重要场所。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便与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交往,这是最初的社会交往行为。家庭成员与孩子的每一次分享行为都是孩子分享意识和行为形成的过程。另一方面,家长要多带孩子与同龄人交往,给他们创造在一起交流的机会,比如鼓励孩子上学、放学与居住同一社区的孩子一起走,一起玩,一起做作业,放学后让孩子带小朋友到自己家来玩;又如,几个家庭带孩子一起去郊游等。孩子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多了,关系越来越密切,逐渐就会懂得了分享。

我曾经读到过一个小故事。一个叫丁丁的孩子,从小就在家里受到尊老爱幼的训练。比如每次买回苹果来,家长都要让丁丁效仿孔融让梨的故事。丁丁可谓训练有素,他每次都要拣最大的苹果先给奶奶吃。奶奶照例笑着夸赞一番:“丁丁真孝顺,好孩子,奶奶的牙不好,你吃吧。”接下来是爸爸和妈妈,都有不吃大苹果的理由。最后,丁丁抱着那个最大的苹果独享去了。一个实在算不上什么的苹果,把一家逗得其乐融融。有一天,爸爸的上司来家里玩,懂事的丁丁立马去果篮里找来一个大苹果,送给客人吃。奶奶和爸爸妈妈见了,个个乐开了怀。那上司也说:“你们家的孩子真不错。”虽说这位上司最不喜欢吃苹果,但出于对丁丁礼貌的尊重,他还是接过了那只大苹果。不料,他刚咬一口就惹来了麻烦,但见愤怒的丁丁用手指着客人说:“你为什么吃这最大的苹果?你太嘴馋了!你太不要脸了!你太恶心了!”那位上司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弄得不知所措,咬在嘴里的苹果咽不是,吐不是,一时间令他尴尬不已。亲子教育

故事中的丁丁可谓训练有素,他每次都要拣最大的苹果先给奶奶吃。奶奶每次都笑着夸赞丁丁一番。同样,爸爸和妈妈也都以各种理由拒绝吃最大的苹果。最后,丁丁“只好”抱着那个最大的苹果独享。虽然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生活片段,一次小小的分享过程,但这却给丁丁传递了一个重要的错误信号,那就是大人不会吃的,只是走走过场,最大的那个苹果在成人之间转一圈后最终仍然会成为自己的。长此以往,丁丁就形成这样的一种认识,所谓的分享,就是虚晃一枪,最终最大的那个苹果会回到他的手上。可是,爸爸的上司并不了解这个家庭中的这种特殊“分享”行为,以至于在不喜欢吃苹果的情况下还是出于对孩子的尊重咬了苹果,最后弄得尴尬万分。

另外,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时,还需要注意一点,即分享必须是孩子的自愿行为。一个孩子如果能自主自愿地与人分享并以此为乐,那么可以说真正具有分享能力。家长需要培养的就是这种孩子发自内心的自愿分享。但这种分享能力的培养必须从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入手,即让孩子从他人角度出发,体验他人情绪、情感,从而学会理解,学会分享。比如,当孩子应家长的要求把好吃的东西分给家长吃时,他是真心以为家长需要或者喜欢这个东西,并且会因为与亲爱的人一起分享而感到快乐。因此当孩子与家长分享物品时,家长在真正地接受孩子分享物品的同时,还要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出快乐的情感,以便强化孩子分享过程带来的快乐体验。相反,如果家长像案例中的奶奶一样,以各种理由谢绝孩子的分享,那么就会使孩子觉得你在“玩耍”,分享不是真的,而是假的。如果孩子一直把分享仅仅当成换取报答或取悦他人的手段,那么这种分享便是一种“虚假”现象了。就如同丁丁仅仅把苹果当成取悦成人的工具一样,当成人真的吃一口这个最大的苹果时,他心里便难以接受。原因就是丁丁原来没有形成相应的情感体验。相反,如果从丁丁第一次分享苹果时,奶奶和爸爸妈妈就真正地吃这个苹果,也许当时丁丁可能心里有点难受,有些不愉快,但如此往复,他的这种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家长再予以语言上的表扬和鼓励,那么就会强化他的分享意识,增强其分享的快乐体验。等到他人来做客分苹果时,也不会出现案例中那如此尴尬的场面了。

所以,当家长们看见自己的孩子“小气”,不会分享时,是不是要反思一下,究竟是孩子自身的问题,还是家长的教育出了问题?

本网站小编总结:分享可以与人一起享受快乐、幸福或是悲哀,这是交往的一种方式,在这样的交往中我们可以获得能力、品质、意识或是美德、责任等等,因此让孩子们学会分享是其成长中的重要里程碑!

如何让宝宝轻松的认字呢?(冬季亲子认字篇)


前言:现在的妈妈都想要宝宝多认字,早认字,但是单纯的教孩子认字往往只会使孩子感觉枯燥无味,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去认字感兴趣呢?以下就让我们来看几个识字小游戏吧,许多的小朋友们都很喜欢!

识字游戏1:摆字

宝宝从小就喜欢摆弄围棋,经常让我用围棋给她摆成“花”、“鸭子”等各种图案。从宝宝开始识字后,我有时就会用围棋子摆一些字给她认。但是摆字通常都是复习,因为摆出来的字线条比较硬,如果教新字的话,宝宝的记忆容易混乱。现在,我又把摆字游戏的范围扩大了,开始用磁力棒摆字了。亲子网

识字游戏2:猜字

这个游戏源于一个手指游戏。把手和识字卡都放在背后,“一二三四五,看我的小手变什么?”我改成了“一二三四五,看我变出了什么字?”然后拿出一张识字卡,让宝宝把这个字读出来,再验证一下对错。给识字游戏增加一点神秘色彩,更能调动宝宝的情绪。

识字游戏3:找字比赛

这个游戏是以比赛的方式调动宝宝的情绪,使她熟记以前学过的生字,最好是一家三口一起玩。把识字卡都摆在地上,妈妈做裁判,说出识字卡中的一个字,爸爸和宝宝就一起开始找,看到谁最先找到,谁就是第一名,然后妈妈记下来每个人赢的次数,最后奖励第一名。宝宝的好胜心比较强,应该多让宝宝得第一。但在比赛过程里,也适当让宝宝输,这样可以培养宝宝的挫折意识。

识字游戏4:宝宝教,妈妈认

做个大人一直都是宝宝的愿望,在生活中,她也很喜欢模仿大人,那就通过识字游戏来满足宝宝做老师的愿望吧!“今天,宝宝是老师,妈妈是学生。老师要教学生认字了,学生可得好好学啊!”一段好的开场白更能让宝宝全身心地投入呢!然后,妈妈和宝宝就开始了学字和认字的过程,宝宝也会认真地回忆以前学过的字,做一个合格的小老师呢!

识字游戏5:打扑克

把所有的识字卡都当做一张扑克牌,满足一下宝宝想玩大人游戏的心理。妈妈出一张,并说所出的是哪个字,宝宝再出一张,同样把卡片上的字读出来,直到每个人都把手里的识字卡出完,然后洗一洗牌,再开始下一轮的游戏。亲子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想要孩子们学习好,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但这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需要家长们找出适当的方法,因为希望家长们能够关注更多此方面的相关介绍,掌握更多的幼儿学习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