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就要过年了,一家团聚是很幸福的事情,因此大家都忙着买票回家,其中不乏有小孩子们,多大的都有,以下就让我们来结合实际来看春运抱宝宝回家吧,让我们一起来祝愿他们能够早日与家人团圆!5个月男婴“站”回家走进南候车厅,不远处一个年轻妈妈怀抱着一个只有几个月大的宝宝,宝宝穿着嫩黄色的厚棉袄,在妈妈和爸爸的逗弄下,乐得“咯咯”直笑,而宝宝的姐姐却在一边旁若无人地啃着鸡腿。这一家子来自湖北武汉,爸爸张建新在胶南一家饲料厂从事设备维修,宝宝名叫张学志,是他们的第二胎,这才出生5个月,几个小时后就要和父母一起踏上到汉口的火车,这是他在胶南出生后第一次回老家见爷爷奶奶,在他还不懂得生活的艰辛时,就成了春运大潮中的一员。“这里全是娃娃穿的衣服和吃喝的食物,尿不湿更是必不可少。”张建新指着面前一个硕大的行李包告诉记者,他在胶南打工4年了,每年只在春节回一趟老家,今年回老家又添了一口人,因为路上要照顾孩子,年货一点都没置办,光两个孩子的用品就装了一大袋,让他担忧的是这一路20多个小时要怎么“站”回去。张建新说,本来想孩子太小坐火车回去太辛苦,就打算坐飞机,结果户口簿在老家,大女儿没法上飞机,等来买火车票时,只剩下无座票了。“不过再辛苦也得回去过年,父母还没见到小孙子,他们夫妇轮番抱着就是了。”张建新乐观地说。亲子教育在一旁啃鸡腿的10岁女孩张学荣对于路途的艰辛却毫不在意,倒是满脸盼望回家的兴奋和期待,这是她第4次坐火车,前几次都是一路“睡”回去的,这次倒可以欣赏沿途风光了。5岁女童5天5夜回家乡在火车站广场上,一名穿红外套的小女孩在人群中蹦蹦跳跳地穿梭着,一会儿揪一揪爸妈的衣角,一会儿去动动满地的行李包,还不时朝着记者做鬼脸,甚是调皮可爱。她叫小翠,今年还不到5岁,这是她第4次踏上春运旅途。小翠的爸爸唐先生说,小翠出生在云南砚山,刚满月就跟着父母去广州打工,后来又去了湖南,别看她只有4岁半,跟着父母走南闯北去过多个城市,也算是火车上的老乘客了,每到过年都会随他们挤火车或者坐长途车回老家。除了在火车上学会了说话,就连学走路也是在火车上迈开的第一步。“我们离家太远了,每年只有过年才回一趟老家,小翠太小只能带在身边,跟着我们到处奔波,等她大一些就送回老家,和她哥哥一样跟着奶奶喽。”唐先生告诉记者,他在高密打工2年了,较高的工资吸引他不远千里来到这里,但最头疼的就是漫长的返程之路。唐先生算了一下,从高密到云南得走5天5夜,高密站不停车,他们只能拖家带口来青岛坐火车,到云南没有直达火车,只能先到南宁,这一趟火车下来就得走3天3夜,到了南宁再倒长途客车,还得走一天一夜,从县城再倒一趟客车才能回到家。“这一路坐回去,我们都受不了,更别说孩子了。”小翠的妈妈说,好在女儿听话懂事,路上也不会哭闹,这一点倒是让他们省心不少。带着孙女赴兰州团聚在熙熙攘攘的候车大厅中,不时有孩子的身影闪现,有襁褓中的婴儿,还有个头高高的小学生,一直在低头吃方便面的一名女孩引起记者的注意,在她的身边两位老人关切的目光让人动容。女孩的爷爷赵先生告诉记者,像这样每年春运带着孙女赶火车已经有6个年头了,他已经习惯了春运的人潮拥挤和嘈杂。女孩名叫津津,今年12岁,来自威海,爸爸妈妈都在兰州工作,由于工作忙碌,没法照顾孩子,就将津津寄托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让津津最期盼的就是每年的寒暑假,这样就可以和爸爸妈妈团聚了。亲子早教“孩子爸妈工作忙,腊月二十八才放假,到时坐火车赶回来太晚了,还不如我们赶过去呢。”赵先生说,他和老伴身体还行,还能带着孙女去外地过年,本来过年图的就是家人团聚,在哪里都一样。津津话不多,却非常懂事,吃完方便面后,帮着爷爷奶奶打开水,其余时间都乖乖地坐在椅子上看书。“在哪里过年都一样,只要能和家人在一起就行。”津津说,一年到头很少见到爸妈,她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虽然没有买到卧铺票,可是一路坐着去也很开心。本网站小编总结:年初孩子们随打工的父母来到异乡,年底再回家探望亲人,在人来人往的拥挤人流中,这些小孩子们来回玩着玩耍,在他们的眼中充满了对新年的向望与家人的团聚,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献出自己的爱心,帮帮带孩子的旅客!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春节如何给宝宝“红包”?


春节,长辈们都要给孩子“红包”即通常说的“压岁钱”。怎么给?给多少?运用得当,还包含着一定的育儿道道呢!

新加坡家长给孩子的“红包”,数量多而分量轻

在新加坡的华人至今还保留着,春节给“红包”的习俗。

他们给的对象是孩子加未婚的男女青年,而且,不论是有亲情关系的孩子和青年男女,还是没有亲情关系的孩子和青年男女,只要在节日里问候、来往都给“红包”。然而,打开“红包”抽出的是一张贰元票面的新币、或两张贰元票面的新币,最多是十元。

节后,孩子们互问的是你拿了多少个“红包”,而不问你拿了多少压岁钱。所以,成人节前准备的是漂亮的红包纸袋,有一个新加坡人告诉我,她用一百元,包了三十多个“红包”。

“红包”的作用在于给孩子节日的气氛,家庭的温馨

新加坡人告诉我:发红包是为了增加节日气氛,是区别其他节日的一项内容。这话颇有道理。

同样,在国内有位妈妈对我说,每年过年总要先打听今年给压岁钱的行情,给多了,承受不了;给少了,难为情。真难啊!其实,拿压岁钱的孩子也不高兴,他们一拿到红包连看的机会都没有就“上缴”了。

所以,新加坡华人对“红包”的运作方式是可以借鉴的。我们做父母的,可以事先准备一些拾元、贰拾元、伍拾元较新票面的人民币,分别装入红包袋内。年夜饭后,每个孩子发两个红包,并且

给宝宝讲讲春节习俗


人们总是说现在年味越来越淡,其实所谓的年味儿,不仅仅存在于穿新衣、放鞭炮、包红包、走亲访友这些活动中,而是更多的存在于我们的老礼儿中,也就是那些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春节习俗。这些习俗蕴含了我们的文化,在新年来临之际,很有必要和我们的宝宝好好讲讲,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传承。

关于春节民俗,我们有一首流传已久的民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1.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2.扫尘

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3.磨豆腐、割肉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诗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杀猪,当然是杀自家养的猪;割肉,是指没养猪的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4.赶大集、洗浴

在过去,物质生活不是特别丰富,采买也没有现在方便。于是人们常常会在年前,赶大集,置办很多年货,以保证过个丰足的新年。

同时,在年前,人们会集中进行洗浴,预示着洗去一年的尘土灰垢,清清爽爽迎接新年。

5.蒸馒头

旧俗认为从初一开始到初五不能动火蒸馒头和炒菜,所以习惯在大年二十八、二十九这两天做主食。春节期间忌做蒸、炒、炸、烙等炊事,是因为蒸与争谐音、炒与吵谐音、炸与炸(四声)谐音、烙与落谐音,均属不吉利。人们祈盼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和和美美,顺顺利利,于是就刻意将那些听起来谐音不和谐的事给一一避开。所以人们在年前都要蒸出够全家吃上一个星期左右的馒头,这叫隔年吃。

6.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7.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

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春联堪称中华民族独创的艺术奇葩,它以雅俗共赏的特性深受世代人民喜爱。有人曾这样概括春联:“两行文字,撑天柱地;一副对联,评古涵今。”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8.祭祖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视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中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

9.年夜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除夕夜的团圆饭也叫年夜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以往都是家人一起动手,在家做上一顿丰盛的晚餐。如今,一些家庭为了避免麻烦,就直接将年夜饭的地点放到了饭店。无论在哪里吃,团圆的主题是不会变的。

10.除夕守岁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之夜是年节的第一个高潮。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此时,人们不仅享受着满桌佳肴,更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

年夜饭之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在晋代就有除夕守岁习俗,南北朝时已很普遍,进入隋唐后守岁很盛行,宋代沿袭唐风更盛。另外,汉代已有除夕夜晚饮椒柏酒(用草药配制的药酒)以驱邪祛病的习俗,后世改为饮屠苏酒,王安石有诗“春风送暖入屠苏”。现如今,我国南方仍有年节时全家老小欢聚酣饮屠苏酒的风俗。

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11.放爆竹

春节燃放爆竹之俗始于汉代。古时放爆竹,是用竹子放进火内燃烧,由于竹内空气受热膨胀,便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以此避邪驱鬼,企盼来年吉祥幸福。到了唐宋以后,则有了用火药制成的鞭炮。

父母可以事先买好安全性高的爆竹,除夕夜带着孩子到空旷的地方玩,也可以让孩子燃放安全的小烟花,在五光十色中一起感受春节的乐趣,当然也可以教孩子烟火产生的原理以及安全用火的常识。

12.压岁钱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因此,同学们不要相互攀比压岁钱的数量,而应该注重它的情感价值。同时,要合理使用压岁钱,把它用在学习上或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13.穿新衣

旧时,小孩平时禁忌穿鲜艳衣服,正月初一却是例外,有的在红衣外罩网衣,佩戴虎爪,有的人家还在小孩的腰带上挂上小刀剑、贝壳、木刻或铜刻的八卦,是“抵御邪恶”的意思。

现在给孩子买新衣服是稀松平常的事,但我们还是建议为孩子特地准备一套过年穿的新衣,让孩子感受中国年的气氛,了解古老的民俗,懂得以前人们生活的艰辛。也可以借此机会将过时的衣服捐出去做慈善,让孩子学会帮助他人,培养爱心。

14.拜年

拜年习俗最早流行于明朝京都。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今日则是走家串户、登门拜年、互致问候。

在过年前带着孩子自己动手准备一些小礼物,激发孩子对拜年的兴趣,同时也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带着孩子去拜年,让孩子亲手把自己做的礼物送给长辈、小朋友,孩子在体会拜年乐趣的同时,学会尊老爱幼,并从中明白“礼轻情意重”、“礼尚往来”等道理。

春节是中国隆重的传统节日,各地还有许多特色的民间习俗,只要做有心的父母,您就可以带着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并且利用各种习俗教会孩子更多的道理,让他学会更多的本领。

过年回家,带宝宝轻松上路!


春节临近,父母们都在准备着如何度过春节长假。回家乡与亲人团聚、外出旅游是最常见的方式。但如果孩子还小,带上孩子出远门就成为父母们的重大责任。

妈妈们反映,带孩子出门,只要一超出三小时车程,都是一次非常艰辛的旅程,所以,决定要带孩子出行的父母们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

经验分享

坐汽车 玩具一定不能少

宝宝两岁多

我们家乡距广州只有六小时车程,每年春节或长假,我们都带着孩子回家。在经历几次长途汽车之后,现在对带孩子坐车有些经验了。

孩子小时候,坐在汽车上看看风景,看一会,睡一会,只要不晕车,基本不算麻烦。现在孩子大一些,会走路了,会因为路途时间长,觉得无聊,而且坐汽车只能坐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对两三岁的小孩子来说,几小时不动简直是不可能的。

所以坐长途汽车反而是最麻烦的,如果可以有其他选择,我觉得不如坐火车或飞机。

出门前,一定要准备足够的东西,供孩子在车上用的、吃的、玩的、保暖的,一样都不能少。与其多准备些东西,都比临时忙乱好些。

基本上,除了孩子日常的用品之外,我一定会带上足够的水和饮料,带几件孩子喜欢的玩具,但不要带球之类会滚动的东西,带上有营养的食物,如饼干、切好的水果,当然,还要带点可以换的衣服,或暂时给孩子穿上纸尿裤,万一孩子拉在衣服上也可以换一下。另外,多准备些塑料袋也是有必要的。

路上可以和孩子玩一下小游戏,例如看着窗外的景色、车辆,做些简单的问答。

坐火车 多带几瓶纯净水

宝宝三岁

乘火车旅行如果时间较长,最好能坐卧铺车位,让孩子有较大的活动空间。我喜欢选择一些晚上开、早上到的车,这样孩子睡一觉就到了。

车厢内的被子不一定干净,所以带上家里的大毛巾或孩子的小被子,睡觉时给孩子先盖上。有可能的话,最好选择两个面对面的下铺,妈妈也可以照顾孩子。

车厢内只有热水,所以要多带几瓶纯净水,可以与热水调水温。

孩子会走路时,可以领着孩子在车厢里走走。但一定不能让孩子单独在车厢内跑动,在两节车厢之间的连接处时更要看紧孩子,防止被车门夹伤。

坐飞机 食品饮料不能少

宝宝孩子四岁

我一般提前到机场,换登机牌时有较多选择,告诉工作人员自己带着孩子,要求靠舱壁的座位,最好还是第一排,可以有较大的空间。

把飞机上孩子所有需要的东西放在轻型背包里,包括玩具、尿布、换洗的衣服,其他行李托运。孩子小时候,可以用婴儿背带把孩子挂在胸前,行动方便,时间较长也不会觉着手累。飞机起飞降落时,给孩子吃点小食品或饮料,可平衡耳内外的气压,减少不适感。准备些玩具,让孩子在机上玩。

还要说一点,不要喝热的饮料,以防飞机颠簸时烫到孩子。

打探宝宝幼儿园回家总哭闹


我家宝宝今年刚三岁,这个学期幼儿园开学没几天,夜里他做梦老是大哭,要安抚很久才能平静下来,我担心他是不是在幼儿园里碰到什么事情了,问他,他又说不上来。

问题来了:我家宝宝今年刚三岁,这个学期幼儿园开学没几天,夜里他做梦老是大哭,要安抚很久才能平静下来,我担心他是不是在幼儿园里碰到什么事情了,问他,他又说不上来。去问老师,老师也说一切正常。可我总是放不下心来。你能不能给支支着,让我把这个问题弄清楚?

辣妈支招:你的宝宝才三岁,无论是记忆力还是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待提高,要让他完整告诉你幼儿园里发生的一切,确实是个苛求。常有一些妈妈跟我抱 怨,问宝宝,幼儿园老师有没有骂他,宝宝说骂了,一会儿再问他,是不是没骂,他又说没骂。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确实还分不清想象和事实,极易受成人所提 问题的误导。这样提问,是找不出真相的。各国法律在采纳幼儿证言方面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也正是考虑到幼儿在表达上的局限。

那到底该怎样从孩子嘴里套出真相呢?儿童心理学家有个很好使的法门:游戏。你可以跟他玩一个模拟幼儿园上课的游戏,让他扮老师,你来扮宝宝。模 仿是宝宝的天性,等他渐渐“入戏”后,就会自然而然模仿幼儿园老师上课的姿态、说出老师在课堂上说的话。我认识一个妈妈,她的宝宝在玩这个游戏时,冲她嚷 嚷:“不要再动,再动把小手剪掉”,她这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宝宝经常在梦里哭。

当然,举这个例子,不是说你家宝宝也会是这种情况,没准他就是刚开学,还不太适应幼儿园里的节奏。

不做“宠物宝宝”(元宵节专题)


前言:不少的孩子们反对父母的养育方法,他们认为父母的养育就像是在养“宠物”似的,他们没有自书己的时间,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经过父母的同意,以下就让我们来听听小孩子们的心声吧!

物质上:溺爱、包办

宠物:主人给它喂好吃的、洗澡、打扮,它们不必学会独自求生,由主人包办一切。

“宠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缺乏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如今很多家庭里,几个大人整天围绕着一个孩子转,对于“双独夫妻”的家庭来说,更是如此。比如,留最好的东西给孩子吃,给孩子买名牌衣服穿等。

还有的父母“包办”了孩子的一切:每天早上父母提前起床,帮孩子把衣服穿好,将牙膏挤在牙刷上;平时孩子也不需要做家务活,所有的家务都由父母包下来。彭女士的女儿都读小学二年级了,还经常要彭女士喂饭。彭女士说:“我也知道孩子这么大了不应该再给她喂饭,但是她吃得实在太慢了,一顿饭能吃上一小时,到最后饭菜全都凉了。”亲子网

行动上:限制、命令

宠物:不能轻易撒野寻欢,没有选择的机会和权利,行为受到限制和约束。

“宠物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没有行动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失去了个性和创造力。

凌女士对五岁的儿子非常保护,以“安全”为由限制孩子的行为:孩子想玩地上的泥巴,她说:“地上太脏了。”;孩子想爬树,她说:“太危险了,掉下来摔伤了怎么办?”;孩子吃完饭想自己端碗进厨房,她说:“不用了,万一打碎了会割破手流血的”……如今孩子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看看她的脸,得到她的首肯才动手去做。对此,凌女士的看法是:“现阶段,安全和健康应该是第一位的,其他都次要。”

从孩子出生,很多父母就开始按自己的想法去“规划”孩子的人生。从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到读什么兴趣班、学校,无论大事小事,孩子的一切都必须听从父母的指挥,父母才开心。如果孩子有任何反抗或者抵触,就认为孩子“不听话”、“叛逆”。

精神上:俯视、发泄

宠物:主人高兴时,搂着它睡觉,让它表演才能;主人烦躁时,骂它、踢它,它不会反抗也不会记恨。

“宠物孩子”:惧怕家长,容易焦虑。

初二女生小菲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每次家庭聚会的时候,父母总喜欢叫小菲表演一下唱歌,她一开始还挺乐意的,后来表演多了就不愿意了,每当此时,父母都觉得很没面子,不停地跟她说:“唱首歌吧,大方一点,不要扭扭捏捏的。”在父母的再三要求下,小菲唱了,虽然亲朋好友夸奖连连,宋先生脸上笑开了花,但是小菲却闷闷不乐。她向记者诉苦:“我觉得自己就像供大人娱乐的高级宠物。”

黄女士平时工作很忙,三岁的孩子交给老人带,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孩子都喜欢黏着她,要她讲故事、做游戏等。黄女士心情好的时候就跟孩子好好玩,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容易拿孩子来撒气,例如当孩子要求讲故事的时候,她会说:“我上班都累死了,你自己看吧,都这么大了还要妈妈讲,真没用!”当孩子哭闹的时候,黄女士也容易情绪失控,大声吼孩子:“上班都烦死了,回来还要被你烦,走开!”孩子听了往往哭得更厉害。

专家观点:

蹲下来聆听孩子心声

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宠物孩子”的现象挺普遍的,她曾经接触过一个家长,就喜欢说“孩子像小狗,不打不听话”。这位家长把孩子从小交给老人带,上小学才住在一起,结果孩子不听她的话,她就打。她以为这样很简单,结果后来出大问题了,孩子跟她拧着,不肯上学。还有一位男家长,视女儿为“高级宠物”,通常忙几个月都见不上一面,有时间了,就抱女儿玩一玩,女儿不肯让他抱的时候,他还生气说女儿不乖。黄玉华说:“我身边就有一个朋友,自己还没生孩子,她直接就说:‘先养个宠物狗,通过养宠物来学习一下怎么带孩子!’”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阐述了应赋予所有儿童的基本人权:生存的权利;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保护他们不受危害自身发展影响的权利;以及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亲子教育

在孩子幼小的世界中,大人往往是高高在上的,这就从心理上造成了大人和孩子无形中的不平等。儿童专家建议,家长跟孩子交流时,应该蹲下来,直视孩子的眼睛,让孩子有一个和家长平等对视、平等交流的机会。

家长应尊重孩子“人性”的一面

“家长把孩子当成宠物来养,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漠视孩子的权利。一是父母侵害了孩子的生存权。主要表现是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热衷给孩子‘加码’;有些父母粗暴管教,家庭失和,成为孩子健康生存和发展的障碍;二是父母习惯‘以成人为本’,而不是‘以孩子为本’,忽视孩子的发展权;三是剥夺孩子的参与权。只有这三种失当行为得以纠正,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此外,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有很多家长以为自己什么都比孩子懂,才导致把孩子养成了宠物。”黄玉华说。

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家长只有时时反省,细心检点,认真学习,才能尊重孩子“人性”的一面。

本网站小编总结:虽然家长们在物质上满足了孩子们的要求,但是在精神方面的却是越来越不足,其中有不少的家长们都不懂得尊重孩子,不知道孩子内心真正的所需,但愿此文章能够引导家长正确的教育孩子!

爆了!宝宝也裸睡(幼儿健康专题)


引言:光着屁屁的小家伙儿在你眼前安静的睡着了,你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不知道带个孩子原来这样累人,但是对于宝宝的裸睡你了解多少呢?宝宝裸睡到底是好是坏呢?

增强宝宝抵抗力

每天睡觉前,妈妈为宝宝脱衣服,做各项睡前准备工作时,宝宝的身体都不可避免地要和空气直接接触。气温和皮肤表面存在着温度差异,温差对宝宝的身体机能形成刺激,温差越大,刺激强度就越大,这可以有效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帮助宝宝改善体温调节的能力,提高宝宝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宝宝进入梦乡之后,会自然地翻身,蹬腿……这些动作都会加速睡袋内的空气流动,穿衣入眠的宝宝对这些变化的感受是间接的,但裸睡的孩子,他们的皮肤可以直接感受到各种不同的细微变化,对温度的改变可以及时做出相应调整。经常经受类似锻炼的孩子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自然会增强。

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

孩子探索世界的第一步是感受世界。积极利用感官发育敏感期,对孩子进行感觉刺激是促进孩子智力发育的很重要的一环。皮肤是人体和外界的屏障,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感觉器官。通过裸睡,宝宝的皮肤直接和睡袋接触,可以感受到温暖、柔软的棉布,空气流动时,轻柔的风;睡觉前,妈妈为孩子清洗,用手掌怀抱宝宝的小身体,水的流动,微凉的水温……种种不同的感觉,时时刺激着孩子,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网站小编总结:由此看来,裸睡是对小宝宝有很多好处的,但是注意宝宝裸睡环境的卫生健康哦!光着一个小身体接触着身边的一切,感受着冷暖,无意对孩子裸睡的小家伙儿也是一种锻炼。

我和宝宝有个“约定”(夏季专题)


前言:教育小孩子,父母与其之间的沟通很重要,但是目前许多的家长们很容易忽略这一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我和宝宝有个“约定”吧,可详细的使我们明白应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宝宝!

亲子生活,学会“约定”

人与人之间要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应学会站在对方的位置换位思考,凡事要考虑周全,还要学会相互坦诚。大人与大人之间应该如此,大人与孩子之间其实也应该如此。大人和孩子之间要做到相互尊重、理解与信任,融洽相处,作为大人的我们就应该拥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凡事要与孩子商讨,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和孩子一起遵守规则——亲子生活,学会“约定”,事半功倍!

一、约定是商讨,体现的是一份尊重。

以我们家为例,果果每晚睡前要做三件事:听故事、看动画片和刷牙。听故事前,我会与果果商定听完几个故事后洗脸,洗完脸看动画片。而在看动画片之前,我又会和果果约定好时间,依据果果一天下来的表现,五分钟或者十分钟。时间一到,果果很遵守约定,立刻关闭DVD机。亲子网

和孩子提前约定,不是对孩子的“命令”,而是和孩子之间的商讨,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而和孩子商量约定好之后,孩子投入自己的活动,这时候就千万不要再贸然打扰孩子,一是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二来也是对孩子个人空间和个人时间的不尊重。

在与孩子做“约定”的时候,有的孩子会和大人“磨”,尽力争取多一点自己的利益,有的妈妈会认为孩子是在“讨价还价”。就算是“讨价还价”,其实也体现了孩子的商讨意识,也体现了孩子思维力的发展,更体现了家庭教育的民主意识。

二、约定是告知,体现的是一份承诺。

“妈妈,你今天上班吗?”果果几乎每天早上起床都会问我这个问题。

“果果,妈妈今天上班的。妈妈后天休息,后天是10号,星期六。今天呢,是8号,星期四。记住了,明天一过,后天妈妈就休息了。”我耐心地告诉果果。

果果虽然还不太明白星期和日期的概念,但还是笑着点了点头,因为得到了妈妈的承诺。

次日一早,果果又问我:“妈妈,今天几号呀?”

我知道他想问的是什么,赶紧说:“哦,今天9号,星期五,妈妈告诉过你,明天10号,星期六,妈妈休息。妈妈明天要带你出去玩的,你一定要记住哦。”

果果乐呵呵地笑了。

周六一大清早,赶在果果的常规问话之前,我先发问:“果果,你猜,妈妈今天是休息还是上班?”

“休息!”果果响亮又坚定地回答。

“答对啦!今天是10号,星期六,妈妈休息,要带果果出去玩咯!”我笑眯眯地对果果说。

“Yeah!”果果高兴地欢跳起来。

我们做大人的,不要总是先入为主地认为孩子还小,很多事情还理解不了,或者觉得麻烦,很多事情就不与孩子商议约定,甚至懒得“告知”孩子。在孩子的理解力和反应力许可的范围内,孩子有权了解,甚至有权参与家庭生活的部分决策,这给了孩子莫大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认真等待、反馈孩子的每一个发问,一是可以“告知”孩子他所需要的信息,二来也可以灌输给孩子必要的社会规则,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也可以很自然地与孩子做些“约定”。而一旦“告知”、一旦“约定”,就应该信守承诺。如果一时满足不了孩子的心愿时,也要真实委婉地“告知”孩子,让孩子学会体谅,学会等待,再选择适合的时间完成对孩子的承诺。承诺孩子的,无论如何一定要做到!这体现了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诚信度,这种诚信榜样的效应比再多的说教更能发挥作用,而父母作出了表率,之后对孩子对于“约定”的执行度也是一个良性的鞭策。

三、约定是规则,体现的是一份责任。

周末的一天,我和果果爸爸准备去新房子那里打扫一下。出发前,我征求果果的意见,是不是愿意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果果很愿意去。外婆不同意,又不是去玩,再说带上果果也不方便我们干活。我说服了外婆,果果很高兴。但我与果果约法三章:爸爸妈妈是去新房子打扫卫生,不仅没有时间陪你玩,而且还需要你帮助爸妈一起打扫卫生。果果立刻答应了。到了新房子里,果果帮忙搓抹布、清除玻璃上的涂料、收拾工具……忙得不亦乐乎。他完全遵守了和我的约定,遵照规则行事,体现了很好的责任感。亲子教育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依照既定的规则办事,人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可到了孩子身上,为什么时常听到妈妈抱怨孩子最后履行不了之前的约定?我觉得问题多半出在家长身上。在与孩子做“约定”之前,需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好切实可行的规则,确保孩子明确具体的规则,让孩子拥有知情权、主动权、民主权,这样才能激发出孩子的责任感。

当然,在与孩子做“约定”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明明已经和孩子商量好了他只看一会儿电视,可孩子迟迟不愿关电视。妈妈就会疑惑,“约定”是不是会被孩子利用为耍赖的武器?其实,这还是妈妈的原因。与孩子“约定”,一定要明确规则、明确时间。比如说,看电视的时间约定为10分钟或者20分钟这种明确时间段的概念,如果孩子不懂10分钟或者20分钟有多久,可以看着钟告诉孩子时针走到哪里算10分钟或者20分钟,这样孩子自然对时间上的约定有了一个大致的理解。

学会“约定”,做好“约定”,执行“约定”,亲子生活和谐融洽之余,还能培养孩子的诚信力和责任感,何乐而不为呢?

本网站小编总结:与小孩子们共享一些的亲子时光可有效的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并且还可以加深亲子关系,更好的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使家长与孩子之间没有隔阂,因此学会与孩子“约定”很重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