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现在的人们都十分的关注,因为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食品安全的讨论也一直在进行着,比如添加剂、防腐剂、还有食品卫生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日前又有爆料称面粉中的增筋剂是存在的安全隐患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的解释。

增筋剂安全性存争议

偶氮甲酰胺是一种黄色至橘红色结晶性粉末,也被称为A发泡剂,具有漂白和氧化双重作用,是一种速效面粉增筋剂,也适用于塑料发泡。根据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偶氮甲酰胺作为合法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制作的面粉原料中,主要作用是用于面粉增筋。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曾评估过偶氮甲酰胺的安全性:添加量在每公斤不超过45毫克的范围内,带来的安全风险可以忽略。

不过偶氮甲酰胺安全在业内也广受争议。欧盟认定,偶氮甲酰胺存在致癌嫌疑,主要是由于偶氮甲酰胺水解后产生可能致癌的氨基脲。因此,不仅在食品中禁用,而且从2005年8月2日开始,欧盟还禁止其作为发泡剂在食品包装材料中使用。另外,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新加坡、南非也明令禁止其在食品中使用。

专家表示,各个国家食品标准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是以一个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并参考国际组织所给出的指导标准,如果按照标准执行一般没有太大问题,因为标准制定的时候它会留有一定富余量,所以消费者不要太过恐慌。“有很多商家实际上添加了偶氮甲酰胺,但是没有如实标注,而面包、面条生产企业可能也会在生产过程进行‘二次添加’,再加上一些不法商贩刻意隐瞒或虚报偶氮甲酰胺用量,这种叠加添加是对消费者健康的最大威胁。”

专家也建议,偶氮甲酰胺并非必要添加剂,可以被其他添加剂替换。小苏打的发泡效率虽不如偶氮甲酰胺,但小苏打的分解物是无害的。建议食品和餐饮企业尽量不要使用偶氮甲酰胺,特别是婴幼儿食品不要食用。本网站小编总结:食品的添加剂有些是不必要的存在一定风险的,添加这些只是为了口感和美观。这样的话我们完全可以不使用添加剂,因为我们健康是第一位的。希望国家的添加剂检测更加严格一些,也希望父母在为孩子选择食物的食物更加的小心谨慎。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你的孩子是否在睡前洗澡?(本网站编辑)


前言:我们已经习惯在睡觉前再洗澡,有的父母也是等孩子要上床睡觉之前洗澡,洗澡之后就上床睡觉了。专家表示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对的,人体的身体机能是很神奇,这种做法是违反身体循环规律的,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洗澡后立刻入睡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1.让身体处于疲劳状态

洗完澡全身血液循环加快,机体新陈代谢增强,大脑耗氧量增加。洗完澡后因为能量消耗过度,会导致身体处于一种非常疲劳的状态。这个时候若让孩子马上睡觉,有些孩子虽然立刻就睡着了,但这是一种被迫的睡眠状态,对孩子的健康不利。

2.体温升高不利于睡眠

体温过高会抑制孩子大脑褪黑激素的分泌,而褪黑激素在减少人的入睡时间和延长睡眠时间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夜间褪黑激素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睡眠质量。所以有些孩子洗完澡后马上睡觉会出现难以入睡、睡眠容易被打断、睡眠时间短的情况。

3.容易受凉感冒

孩子刚洗完澡,全身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容易受到外邪侵袭。再者孩子白天活动量较大,代谢增加,免疫细胞非常活跃,所以对外界的抵抗力也较强;相反,孩子在晚上的抵抗力就会相对下降,凌晨会降至最低。所以说在孩子晚上抵抗力相对较低的时候,洗完澡马上睡觉会增加受到病菌侵害的几率。

本网站小编总结:洗澡后立刻入睡带来的不良影响大部分原因是洗澡后体温过高,父母在到睡觉时间之前给孩子洗澡,在洗澡后与他们做一些不需要太大体力的交流互动,也可以通过物理手段让孩子的体温下降,但要注意不要降温速度不要过快。

零食中的干燥剂你注意过吗?(本网站编辑)


前言:提到孩子的话就会想起各种小零食,记得小时候课间学校里的小卖部总是人满为患。当然现在的孩子也是这样,如果和家长一起去超市的话零食总是会让他们迈不动脚。其实我们都知道零食有危害,但是让孩子一点不碰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却没想到零食中的干燥剂也成了孩子们的隐形威胁。

1.干燥剂“爆炸”

将一包干燥剂倒入一瓶装有80毫升的矿泉水瓶中后,迅速拧紧瓶盖,生石灰立即反应并有微小的翻滚,大约10分钟,矿泉水瓶底被腐蚀变形。持续半小时后,装满生石灰水的瓶子温度明显升高,但并没有发生爆炸。常年从事化学研究的崔女士说,生石灰遇水后,会产生热量。“如果在热水中兑入干燥剂,水温将在原来基础上继续上升。”崔女士说,达到爆炸所需的足够热量后,强大压力将促使容器膨胀,最后引发爆炸。2.灼伤食道和眼睛 孩子打开食品后,容易将干燥剂当成糖果食用,通常会造成儿童食道灼伤。“少量服用干燥剂可以通过洗胃来治疗,但是大量服用就有危险了。”专家表明,孩子直接接触到并不会对皮肤造成伤害,但如果孩子接触水源就会引起化学反应灼伤皮肤。一旦干燥剂溅入眼睛,将比直接接触更为严重,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及时到专业的医院就医。

本网站小编总结:孩子的好奇心强,辨识度低容易将干燥剂误食,其后果不堪设想。还有的小朋友在大人警告后还是拿着生石灰玩,这就提醒家长记住在给孩子买零食后要在开封后及时将生石灰取出,在告诫是一定要严肃让孩子认知到它的严重性。

父母在争吵时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吗?(本网站编辑)


前言: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长们要挣钱养家、要搞好人际关系、要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等等,这对他们来说是压在身上的大山。许多时候在这种压力之下人们会变的更加敏感和易怒,所以因为出现家庭分歧而争吵的父母也不在少数。

据美国《医药日报》2月23日报道,英国一项新研究发现,父母总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会影响孩子大脑发育,可能导致孩子成年后更容易罹患心理疾病。

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心理学家尼古拉斯·瓦尔什博士及其同事,对58名17~19岁志愿参试者的大脑活动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让参试者的父母回忆孩子从出生至11岁期间所经历的家庭问题,如父母争吵、言语或身体暴力及家庭成员间感情淡漠或缺乏沟通等。研究人员据此将这些家庭分为“好家庭”(家庭问题较少)和“坏家庭”(家庭问题较多)。结果发现,11岁前经历过轻度至中度家庭问题的孩子,其小脑部分相对较小。科学家表示,小脑与学习、压力调节及感觉运动控制关系密切。儿童小脑较小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患精神疾病的几率大大增加。

瓦尔什博士指出,家庭暴力等问题对孩子身心发育的影响已引起足够重视,而新研究发现,发生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不畅、争吵斗嘴、缺少关爱、情感淡漠和关系紧张等,也会对儿童大脑关键的早期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本网站小编总结:“三思而后行”,在话出口前先考虑三遍这样我们就不会轻易说伤害别人也让自己后悔的话了。“退一步海阔天空”,每人各让一步,这不是一种妥协,是我们保持家庭和睦的一种方法。不要让我们的行为对孩子造成伤害。

被捧在掌心的小宝宝该怎么教育(本网站编辑)


前言:现在的家庭里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但是照顾孩子的却是6个人,这就是网上说的是“4+2+1”家庭模式下。在这种家庭模式下孩子成了中心,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人多了意见就不容易统一,在教育上就会出现问题。相信各位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遭到祖辈们的阻拦。过分偏袒孩子,成了祖辈们普遍存在的现象。久而久之,孩子的教育问题,便成了家庭的导火线。常见的爷爷错误教育方式:1.过分关注孩子。宝宝本来可以自己做的事情,比如吃饭、刷牙、换衣服,但却被家长代为其劳。过分的呵护,使孩子失去了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 2.过分监督孩子。害怕孩子出错,什么事情都要督促孩子,经常检查孩子的行为。就极易让孩子形成依赖性和惰性,以及对成人的不信任感。3.严厉惩罚孩子。这种教育方法,源于“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传统教育理念,他们觉得对孩子就要严格管教,批评多于鼓励,责罚多于奖励。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容易使孩子产生严重的自卑、自闭或叛逆心理。

祖辈要积极吸收新知识相对年轻的父母,祖辈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在应付孩子上,相对容易许多。他们同时有着较深的社会阅历,可以指引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增强他们分辨好坏的能力。但随着社会发展,他们的很多育儿观念也逐渐落伍,甚至会显得格格不入。祖辈也需要积极寻求改变。一方面需要给自己定位清楚:什么是分内之事,什么只能起到辅助孩子父母的作用。在孩子父母管教孩子的时候,祖辈不应该立即出面阻止。不少孩子遇到父母责备时,就闹着去找爷爷奶奶帮忙,而祖辈的不适当干涉,就会降低父母的微信力。相反,祖辈应该和父母站在同一阵线,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父母才是最终的决策者。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吸收新的知识,科学性地教育孩子,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祖辈们可以从育儿杂志、书刊、电视上进行了解,吸收新的教育理念;也可以去参加“育儿培训”的课堂,时尚的老人更是可以通过上网的方式来学习更多的育儿方法。本网站小编总结:意见的统一很重要,子女当然不能和父母硬碰硬了,所以父母应该先做好自己父母的思想工作,对孩子不能太溺爱。互相之间的沟通也很重要,在遇到教育问题时互相交流意见,但是父母应该把教育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孩子在社交过程中遇到问题很正常(本网站推荐)


前言:集体生活是每个孩子都必须要面对的,孩子如果能够在集体生活当中做的好的话,今后一定会发展得很不错,如果孩子不适应集体生活的话,今后孩子也会产生不正常的发展。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呢?

案例:刚上幼儿园的波波在老师眼里是个“问题男孩”,咬人、打架一样不少,尤其是和一个小女孩总是摩擦不断。虽然老师能够发现孩子的这种行为源于在陌生环境里缺乏安全感,而不是通常认为的“没有家教”,但出于职业需要,还是向波波爸爸打了“小报告”。幸好在爸爸看来,儿子的这一切都很正常。而他更关心的是怎样让波波学会处理麻烦。爸爸发现儿子其实是喜欢那个女孩的,只不过没有学会正确表达情绪的方式。所以,爸爸告诉儿子,你不可以用大人的方式引起她的注意,应该走过去对她说:“我可以跟你玩吗?”或者“你是我的好朋友,对吗?”波波很快尝试了从爸爸的那里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小朋友们能友好相处了。

点评:孩子在社交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让父母感到特别苦恼的是,孩子常常会从自己的小小社交圈里,带回一些让父母不喜欢甚至感到郁闷的语言和行为。有些时候父母会刻意回避这些让人不安的信息,但有些时候又难免耿耿于怀。

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容易交到朋友的孩子的父母而言,就更容易在两种选择中纠结。一种选择是认为,孩子保持和朋友的交往很重要,对因此产生的一些不好的言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另一种选择是:宁愿脱离这样的朋友圈也要让孩子能够保持正确的认识,不过,以上案例中波波爸爸的做法,应该是父母第三种选择的很好范例。

掌握择友“判断权”

孩子在幼儿期是最容易受外界影响的阶段,而此时的他又无法对大部分事情做出正确判断,包括交朋友。所以,父母应该尽可能地对孩子的社交圈进行有效干预,特别是孩子最初社交圈的建立和选择权应该掌握在父母手中。当然,这并不是说要给孩子一个纯净的真空环境,只要有群体就会有负面信息。父母需要选择的对象,并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父母的教育理念、方式和自己是否相似,这不仅能减少父母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焦虑,还能提供一个可以共同成长的家庭伙伴。

提示:在帮助孩子选择好朋友和社交圈后,父母要积极引导这个圈内的孩子拒绝不良信息的传播。优质的社交圈不仅能让孩子拥有自己的玩伴,更重要的是能够建立起父母的圈子,可以让拥有相同价值观和教育理念的爸爸妈妈在一起探讨孩子的问题,一起分享孩子成长中的成果

要善于引导“模仿”

父母要帮助孩子在社交圈里建立一种积极、正面的气氛。就拿前一段时间让很多父母感到郁闷的“奥特曼”例子而言,孩子因为模仿奥特曼而导致身体冲突甚至攻击行为,很多父母便认为这都是奥特曼惹的祸。其实不然。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决定了他会不由自主地“模仿”,从语言到肢体,从表情到服装。一开始,他会在家里进行模仿,好玩的姿势和严肃的表情,常会让成人们感到好笑。到幼儿园后,同样的模仿又受到其他孩子的羡慕和称赞,于是更多的孩子就一块儿模仿起来。所以,如果仅仅让孩子脱离这个社交圈是不会起到关键作用的。

提示:父母对孩子模仿的赞赏,是让孩子觉得自己行为有价值的重要方面。所以,父母要做的不是禁止孩子看奥特曼或者模仿奥特曼,而是让他知道和小朋友们一起可以玩什么,如何进行表达的方式,并且在朋友圈内一起做更有意思的事情。

本网站小编总结:现在的独身子女从小就在“四二一” 这种环境中成长(即四位老人、二个大人、一个小孩),其实他们很渴望能和同龄的伙伴们一起。家长应鼓励孩子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和同龄人聊天、游戏、出游,绝不能借口文化学习的重要而忽视孩子在这方面的学习。

儿童家具选择时要谨慎,成人标准不适用与儿童(本网站编辑)


前言:孩子们是需要有自己的一个小天地的,一个是可以培养他们独立的性格,还有就是孩子慢慢长大之后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有隐私意识,一部分的秘密不再愿意与家长分享了。但是如何给孩子制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小屋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因为在家具的选择上是个难题。

儿童家具环保很重要 购买记得签环保合约专业人士:零甲醛家具几乎不存在记者近日走访了解到当前国内的儿童家具,除了少数进口品牌和知名国产品牌套用国外标准外,大部分都是套用成人家具的检测标准。其中,成人家具甲醛含量的检测使用的GBGB18584-200标准中,对于甲醛释放量的规定是不超过1.5mg/L。“这个标准对儿童家具来说太过于宽松。”有业界人士认为。另外,根据成人家具的标准,家具中还允许存在铅、苯、铬、水银等有害物质,而事实上,这些物质都能影响到儿童的大脑和内脏的健康发育。专业人士表示,毫无甲醛的家具几乎不存在,这种产品宣传是不科学的。据悉,板材甲醛标准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国家标准E1级,即甲醛释放限量1.5mg/L;一个是欧洲标准E0级,释放限量0.5mg/L;最高标准是日本F4星级,释放限量0.3mg/L。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装修板材环保级别为E1级。不过,即便是F4星级,也不能保证100%无甲醛。因此,建议家具买回家还是需要搁置一段时间,让家具中的甲醛挥发掉再使用。劣质家具可变凶器或伤害孩子除环保外,安全也是儿童家具挑选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2012年8月起执行的《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对儿童家具的安全性有诸多强制规定,如规定儿童家具不能存在危险锐利边缘及尖端,离地面高度1600mm以下位置的可接触外角,棱角及边缘部位需经过倒圆或倒角处理,且倒圆半径不小于10mm,或倒圆弧长不小于15mm。如存在危险突出物,需添加保护帽或罩加以保护。本网站小编总结:在给孩子选择家具的时候要更加的小心谨慎,因为孩子比成人的免疫力低更容易受到劣质家具的危害。货比三家,不是看价格,而是看家具的质量及安全系数。现在有的地方流行自己有原木制作家具,环保又健康,父母们不妨利用业余的时间试一试。

肥胖的标准与体内脂肪含量有关,微胖易长寿(本网站编辑)


前言:减肥一直是热门的话题,尤其是爱美的女性,有的家长也会刻意的控制孩子的体重,因为肥胖确实会使患上其他疾病的风险增大。但这不代表孩子一定要减到准水平,研究表明其实微胖的人会更长寿,当然这也与体内的脂肪和肌肉的比例有关。据生命时报消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最近刊登的研究显示,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的人群中,微胖者身体最健康、寿命也最长。研究人员以体重指数(BMI)为衡量标准,结果发现,当BMI在22.6-27.4之间,人群的死亡风险最低;一旦高于或低于该范围者,则人群死于癌症、心血管病和其他疾病的风险都将增加。而正常的体质指数范围应该在18.5-24之间,这是不是说明人还是胖点好?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曾在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网站上撰文指出,通过分析欧洲和北美地区近100万人的调查分析,发现BMI在23-24之间的人寿命最长。美国疾控中心的科学家则通过全球近300万人的案例研究指出,严重肥胖和普通肥胖,都会增加当事人的早逝风险;但如果仅仅是“微胖”,早逝风险则反而比正常体重者低6% 。在这些研究结果中所用到的体重指数(BMI),是在衡量体重是否超标中经常用到的一个标准,其计算方法是:体重【单位:千克】÷(身高×身高)【单位:米】。比如一个身高1.5米、体重50千克的人,其BMI就是50÷(1.5×1.5),BMI≈22.22。 超重群体且不论,在体重正常的人群中,“微胖”者或许确实有可能更健康。

而当BMI同样在正常范围内时,医学专家们也认为,趋于上限区域的部分人群,可能健康状况更好。 “真肌肉假微胖”最理想除了提出“正常微胖或许比正常偏瘦更健康”的观点外,李群还提醒人们,一定要注意自己是什么类型的“微胖”。从临床情况来看,BMI虽然能说明很多问题,但仅凭BMI来衡量并不足够准确。现在通过对体成分的测试发现,有些人虽然BMI偏高甚至显示超重,却属于“真肌肉假微胖”类型,这种人的健康状况一般最理想;相反,有些人BMI正常甚至偏瘦,却是肌肉少、脂肪多的“真脂肪假偏瘦”类型,那么他们的健康问题一样很多。

相反,后一种情况多见于女性,特别是有节食减肥习惯的女性。虽然她们体重指数偏低,但肌肉很少,脂肪却很多,尤其是内脏脂肪多,那么她们并不能享受真正的“瘦子待遇”,一样会患上各种各样的“胖人病”。本网站小编总结:过瘦或是过胖对孩子都不好,家长给孩子营养搭配不让他们偏食很重要,当然让孩子适度的运动也很重要,不运动的话体内的脂肪含量占比增加同样是亚健康的状态。在运动时家长可以陪着孩子一起,这样不仅可以起到锻炼的作用,也可以使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