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电视上总是报道被诱拐的儿童事件,由于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观念,这种事情屡禁不止。孩子一旦被拐走被找回来的机会就很小了,因为孩子说不定被卖到我们没有听过的深山里。我们要怎么防止这种惨剧发生呢?今天就和小编一起学习一下。

诱拐犯常用的招数:招数一:假冒熟人诱惑法

招数二:给予礼物利诱法招数三:帮忙带路法家长必知的防拐十招:1.带孩子外出时,要随时保证孩子在视线范围内。2.不要带小孩到偏僻人少的地方,注意防范后面来的摩托车、面包车。3.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员复杂拥挤的场所,以免孩子因拥挤走失被拐。4.聘请保姆时,一定要查清其真实身份并掌握相关资料。5.千万不要让陌生人照看孩子,即使时间很短。6.在医院不要把孩子交给不认识的医护人员,睡觉时锁好门窗。7.一定要亲自按时到幼儿园或学校接送孩子,防止犯罪分子乘虚而入。8.教孩子拒绝陌生人的饮料、糖果、礼物和搂抱,不跟陌生人走等。9.让孩子熟记家庭住址、电话、父母名字,经常对孩子进行应急安全教育。10.要告诫孩子不要到荒凉偏僻的地方玩耍。本网站小编总结:在日常教育的时候我们要培养孩子这种危机意识,不要孩子轻易相信陌生人,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孩子观看诱拐的案例,让孩子角色代入,这样他们就会对这事印象深刻。如果不能及时接孩子,最好让他们与老师呆在一起,不要自己在校门口等。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父母被孩子讨厌的几种行为(本网站编辑)


前言:性格急躁的父母常常受不了孩子拖拖拉拉,在对待孩子的某些缺点时我们有时会耐心不够而发脾气。但其实我们的有一些行为也是孩子所讨厌的,他们只是不善于表达自己也可能表达被误解,但这些行为其实对孩子的心理成长都有影响的。

1.父母吵架父母误认为孩子年纪尚小,夫妻间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对小孩子是无关紧要的。其实,孩子们那一双双亮晶晶的大眼睛,早已把父母在他们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记录下来了。有些家庭,夫妻间争吵不休,满嘴粗话,甚至动手动脚,家庭气氛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压力;有些父母,长期感情不合,在家里寡言少语,在这种气氛中生活的孩子很压抑,时间久了势必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会使孩子变得冷漠、执拗、粗野,对其心理健康发展相当不利。2.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 3.不耐心解答孩子提的问题孩子正处与好奇心旺盛时期,小脑袋总有许多为什么。有的父母嫌孩子烦,三言两语打发孩子,孩子也许还很小,但他也能感觉到爸妈的态度,父母的冷淡会让孩子以为自己不应该问问题,或者不应该问这一类问题,让他对自己能力失去了信心。爸妈的敷衍还会让孩子渐渐失去提问的热情,也会渐渐失去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知半解,信口作答,孩子对爸妈的话总是深信不已,你给他错误的答案,孩子会当成是真理而记住,错误的观念一进入脑海,再要改回来就难了。

4.忽视孩子的优点这源自于父母们望子成龙的心态。但是,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孩子也是一样。父母由于天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眼中看到的似乎总是孩子的缺点,而忽视了他们的优点。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本网站小编总结:虽然孩子还小,但是成人该有的情感他们基本上也都有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说法在家庭教育上也是很正确的,家长不应强迫和左右孩子的决定,我们要做的是创造更好的环境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

预防近视的措施,近视后及时矫正(本网站编辑)


前言:现在近视越来越趋向低龄化,孩子有好多在刚上小学就戴上了眼镜。这是什么原因呢?专家解释近视的原因分为两种,遗传因素和后天因素,遗传因素所占的比重较小,大部分都是因为后天的用眼卫生安全而导致近视,那我们该如何防止孩子近视呢?

如何可以防治近视发展或治愈近视?由于近视发病的具体机制还不明确,目前尚没有很好方法可以阻止近视发展,也没有方法治愈近视。现有的方法仅是补偿和矫正眼睛的屈光不正如戴矫正眼镜和激光手术治疗等。但是我们也不能放弃积极的近视防治工作,其中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养成良好的阅读、写字习惯和保持端正的姿势,眼睛距离书本不少于25-30厘米,不要在运动的车上看书,每连续阅读半小时左右应休息5分钟(最好能闭目休息一会);2、减轻学习负担,避免长时间看书、写作、上网、打字、看电视、看手机、玩游戏、熬夜等,保持充足的睡眠,用电脑时应多眨眼睛或每隔半小时闭目休息几分钟;3、改善视觉环境,如合适的照明(不可太暗也不可太亮),增加被视物体的尺寸(使字体变大),减少被视物体的细节和频闪变化等; 4、提高身体素质,加强体育锻炼;多做户外活动。5、注意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等。6、定期做视力检查,并到正规医院眼科进行检查。

本网站小编总结:在宝宝小的时候就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在学前教育时可以尽量让孩子看带有图片的书,识字太早也没有很大的好处。升学后学业压力变重,家长应该教会孩子们劳逸结合,疲劳用眼最容易导致近视,眼保健操最好在洗干净手之后做,以防眼部的炎症。

你还敢给孩子吃药预防感冒吗?(本网站编辑)


前言:儿童抵抗力弱,总是容易在季节交替之间感冒。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少生病就给孩子吃一些药来预防,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专家称除了流感疫苗外其他的药物是不能够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的。听到这之后你还敢给孩子乱吃药吗?

给宝宝用药注意事项1、不要随便购买药物现在很多家长喜欢私下交流育儿经,对朋友推荐的用品、药物等非常信赖。专家提醒不要轻信朋友或熟人的推荐私下给宝宝服用某些药物。因为每个宝宝的状况不同,生病的原因也不一样,应该由医生判断病人病情后确定需要用哪些药。2、不要给宝宝服用成人药有的家长会给儿童服用自己的服过觉得有效药物,并按成人剂量减半,他们认为只要剂量减半就不会有问题。儿童的肝脏还没发育成熟,对药物的解毒能力不如成人,同时,儿童的肾脏仍处于生长发育之中,对药物的清除能力也不如成人,另外,儿童大脑的血脑屏障功能还没发育完全,还不能阻止某些药物对大脑的伤害。3、不要滥用成人药现在很多医生都提醒家长不要滥用抗生素,于是有的家长就一味地拒绝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处方药,不赞成家长自作主张给孩子使用抗生素,但如果在就诊时,医生明确诊断是细菌感染并且开了抗生素,就应当遵医嘱足量足疗程服用,而不应当抱有排斥心理盲目拒绝。

本网站小编总结:用药需谨慎,因为用错药可能会给孩子造成医生的影响。最近西安幼儿园的事件给家长们的震动都很大,我们要尽心尽力的为孩子排除身边的危险因素。另外专家提醒板蓝根最好也不要给孩子服用,对于孩子并不能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药品不能预防疾病,走出药品使用的误区(本网站编辑)


前言:幼儿园的处方药像是蝴蝶效应,影响辐射到全国,当我们气愤的斥责幼儿园的同时才意识到儿童的用药完全问题。之前在给宝宝用药时许多家长也存在着误区,在这个事件之后开始重视并改正自己的行为,儿童滥用药的后果将对生命构成威胁。最常见的儿童用药误区:1.给儿童服用成人药;2.担心副作用,症状消失就停药;3.根据经验给小孩用药;4.用药剂量不按医嘱;5.将药溶于食物后给小孩服用;6.用药不见效,会自己加大剂量;7.中午忘吃药,晚上加倍用药避免走入“乱用药”和“排斥药”两个误区

记者调查发现,最常见的用药误区包括:1.给儿童服用成人药;2.担心副作用,症状消失就停药;3.根据经验给小孩用药;4.用药剂量不按医嘱;5.将药溶于食物后给小孩服用;6.用药不见效,会自己加大剂量;7.中午忘吃药,晚上会加倍用药等。而在这7种不科学用药行为中,无一犯错的家长占比只有18%。比起随便给孩子吃药,现在无条件排斥药物的年轻父母也有很多。千万不能因为害怕副作用不给生病的孩子吃药,病情延误造成的后果将更糟糕。春季易发感冒,好的生活方式可提高免疫力事实上,绝大部分生理性免疫力低下的儿童并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通过加强和平衡孩子的营养、增进体格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运动习惯,孩子身体的免疫状况就会得到明显改善。长期、反复不按规则使用抗生素会导致人体菌群失调和继发感染,对人的听力、肝、肾等产生危害,还会产生过敏和毒性反应。但是,刘珊珊同时也表示,应该理性看待抗生素的使用。抗生素是处方药,不赞成家长自作主张给孩子使用抗生素,但如果在就诊时,医生明确诊断是细菌感染并且开了抗生素,就应当遵医嘱足量足疗程服用,而不应当抱有排斥心理盲目拒绝。本网站小编总结:不要随便给孩子随便用药,家里的药也不要放在宝宝能够接触到的地方,但是也不要讳疾忌医,在宝宝生病时要及时去医院医治,比如高烧或是病毒性的感染等疾病必须尽早的医治,时间对争取生存几率的至关重要。

被捧在掌心的小宝宝该怎么教育(本网站编辑)


前言:现在的家庭里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但是照顾孩子的却是6个人,这就是网上说的是“4+2+1”家庭模式下。在这种家庭模式下孩子成了中心,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人多了意见就不容易统一,在教育上就会出现问题。相信各位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遭到祖辈们的阻拦。过分偏袒孩子,成了祖辈们普遍存在的现象。久而久之,孩子的教育问题,便成了家庭的导火线。常见的爷爷错误教育方式:1.过分关注孩子。宝宝本来可以自己做的事情,比如吃饭、刷牙、换衣服,但却被家长代为其劳。过分的呵护,使孩子失去了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 2.过分监督孩子。害怕孩子出错,什么事情都要督促孩子,经常检查孩子的行为。就极易让孩子形成依赖性和惰性,以及对成人的不信任感。3.严厉惩罚孩子。这种教育方法,源于“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传统教育理念,他们觉得对孩子就要严格管教,批评多于鼓励,责罚多于奖励。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容易使孩子产生严重的自卑、自闭或叛逆心理。

祖辈要积极吸收新知识相对年轻的父母,祖辈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在应付孩子上,相对容易许多。他们同时有着较深的社会阅历,可以指引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增强他们分辨好坏的能力。但随着社会发展,他们的很多育儿观念也逐渐落伍,甚至会显得格格不入。祖辈也需要积极寻求改变。一方面需要给自己定位清楚:什么是分内之事,什么只能起到辅助孩子父母的作用。在孩子父母管教孩子的时候,祖辈不应该立即出面阻止。不少孩子遇到父母责备时,就闹着去找爷爷奶奶帮忙,而祖辈的不适当干涉,就会降低父母的微信力。相反,祖辈应该和父母站在同一阵线,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父母才是最终的决策者。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吸收新的知识,科学性地教育孩子,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祖辈们可以从育儿杂志、书刊、电视上进行了解,吸收新的教育理念;也可以去参加“育儿培训”的课堂,时尚的老人更是可以通过上网的方式来学习更多的育儿方法。本网站小编总结:意见的统一很重要,子女当然不能和父母硬碰硬了,所以父母应该先做好自己父母的思想工作,对孩子不能太溺爱。互相之间的沟通也很重要,在遇到教育问题时互相交流意见,但是父母应该把教育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DIY材料开发宝宝智力(本网站编辑)


前言:现在的家长都比较注重孩子的智力启蒙,所以一些益智的玩具特别受欢迎。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这种玩具在小的时候我们也玩过,只是没有现在这么多的种类,它就是各种DIY的粘土和颜料。这种玩具不仅益智,也会成为孩子们童年的美好回忆。

雪花泥又叫珍珠泥,主要材料为泡沫微粒,色彩鲜艳、颗粒感非常强,在展会现场有一幅巨大的手工画就是由雪花泥制成的。除了能作画,雪花泥非常适合与超轻粘土搭配使用,能够将粘土作品打造得更有层次。

超轻粘土的材质主要是PVA、水和高分子纤维,质地非常轻,捏塑起来更容易更舒适,更适合造型,且作品很可爱。据商家介绍,相比于彩泥和橡皮泥,超轻粘土拉伸性强易造型,不油腻无气味更健康,细腻柔软不黏手更方便使用,色彩更加鲜艳和纯正,而且可以混色创造新色彩。超轻粘土的用法有很多,是宝宝开发智力和感受美学的好玩具。

手指画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指来创作的画,宝宝可以直接用手(包括指尖、手指、手掌、手背、手侧)蘸取适当颜料,在纸质媒介上进行指印、掌印、涂鸦等艺术活动。手指画产品要求安全无毒、容易清洗,让宝宝创作第一幅画作。家长在选购此类产品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三点:

1.产品一定要安全无毒。很多儿童玩具添加了邻苯二甲酸酯(即塑化剂),尤其是一些价格低廉的产品,家长在选购的时候最好选购有品质保障的产品。

2.选择色彩鲜艳的产品。无论是粘土还是颜料,都建议选择色彩鲜艳和丰富的产品,让宝宝对色彩有强烈的情绪刺激和感受。

3.最好选择有详细配套说明的产品。虽然这类玩具可以发挥宝宝的想象力来创作,但考虑到初学者入门需要时间,最好选择有详细说明的产品,让宝宝由易到难轻松学会制作,享受成功喜悦之后将会持之以恒继续创作。

本网站小编总结:除了以上在选择商品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外,家长们在孩子制作的过程中最好陪着孩子一起,防止孩子将材料误食。孩子们的作品可以装裱起来做成小册子,将制作的过程录下来,这些他们成长的历程在以后看的话也会觉得很幸福。

家长不要时刻监督孩子的特长课程(本网站编辑)


前言:现在的孩子从很小他们的时间表就排的满满的了,除了去幼儿园还有许多的兴趣班等着他们。让这么小的孩子活的这么累,早早的失去童年的乐趣是不被提倡的,但是仍有许多孩子还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之中。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特长班的时候还监督着孩子。

有些孩子上兴趣班,总有父母一方在旁边陪着。殊不知,这样做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孩子往往会因为父母在身边而产生压力,不利于成就感和兴趣的培养。而且,一旦孩子摔倒了,或与别的孩子起了冲突,他们会习惯性地指望家长为其解决。

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沈琰表示,父母没有必要全程陪同孩子上课。但可以在生活中,表现出对孩子学习成果的浓厚兴趣。比如,在家里多问问“今天学了什么,能不能教教妈妈?”或者多鼓励他们“你真厉害,妈妈都不会。”这些简单的表述,都能增强孩子的兴趣和自信,自然愿意继续学下去。

但也有些父母认为,才艺学习是孩子的事,与自己无关。作为家长的角色,就是帮孩子找老师,以及课后督促他们练习。如果父母自身对某种才艺就不感兴趣,或不加了解,总是板着面孔对待,却期待孩子能对它有持久兴趣,那真是太难了。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孩子出现对课程的厌倦、反感心理,可能是因为不喜欢授课老师,或觉得课程形式枯燥,或感到自己被约束,或是认为不如别人进步快,都需要家长耐心沟通,帮助孩子逐一解决,如果觉得难度太大跟不上,不如尽早调转方向。本网站小编总结:学龄前孩子的特长教育应该以启蒙和兴趣为主,不要定时的去上培训班,这种节奏快的生活不适合孩子,这会让他们觉得有很大的压力。而且如果去的话也选择最合适的,时间不要太频繁,让孩子在家里能够练习也是很好的方法,父母不要扮演监督者的角色。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