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现实的童话故事
2021-07-13 一个现实的童话故事 有关正能量的童话故事 一个很长的童话故事我想做一个拥有正能量的妈妈,让孩子的将来更精彩。
又是一年开学季,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起点,不少的同学会在家里的帮助下调整作息为入学做好准备,提前做好入学准备工作可以让我们提高效率,你有看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文章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想做一个拥有正能量的妈妈,让孩子的将来更精彩,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人说“我学习不好,他爸爸不好,将来我们家的宝贝学习也一定不好”。是这样的吗,我不赞成这样的观点。孩子的智能虽然有先天和后天之说,但是,我认为,只要我们努力,孩子的将来一定不会错。
有这样一位妈妈,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告诉儿子的是:“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其他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虽然她说谎了,但是善意的谎言让孩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孩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这次数学考试,全班50名同学,你儿子排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这又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但是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的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我深深的被这位妈妈感到了,我也要努力,我要变成一个拥有正能量的妈妈,不管我的孩子是笨还是聪明,相信在我的信任和鼓励下他会变得与众不同。
本网站小编总结:妈妈的相信成就了宝宝不一样的人生。只要我们家长不放弃孩子,孩子也不会就轻易放弃自己的。父母的爱不仅仅是吃饱穿暖和好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希望妈妈们能认识到,欣赏、鼓励和信任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让孩子的将来更加精彩。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妈妈,我从哪儿来的
时间一去不复返,新学期的号角已经吹响,不少的同学会在家里的帮助下调整作息为入学做好准备,入学准备可以帮助孩子们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中,你看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资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妈妈,我从哪儿来的”,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所有的孩子都会问自己的父母同样的问题:“我是从哪儿来的?”他们初通人事后就会对自己生命的来源问题产生疑问。父母也认为这是最难回答的问题,这里给父母提供的建议是,尽量给孩子提供真实的答案,不要用类似“是从苹果树上掉下来的”的回答敷衍他,这样的回答他是不会满意的。孩子往往会自己去找一个真实的答案,这时他会对自己寻找答案的过程感到忐忑不安,担心别人知道后会遭到嘲笑。他认为这种心理是神秘的甚至有罪恶感。
父母可以直接告诉孩子他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好奇的孩子往往更关心两个相关的问题,“我是怎么钻到你的肚子里的?又是从妈妈哪儿出来的?”关于这两个问题,许多妈妈回答的方式不一样,有的会用比喻来回答,说是小鸟衔来的种子或者是妈妈吃了奇异的苹果就会在肚子里生长出宝宝,而出生的部位是肚脐、胳肢窝等地方。相反有的妈妈会用比较实际的答案告诉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可以参照下面的小故事。
“妈妈的身体里面有一种叫卵子的细胞,爸爸身体也有一种叫精子的细胞,有一天,它们两人相见了,卵子就热情地邀请精子去她的家里做客,他们俩就一块去了妈妈的肚子里。妈妈专门为他俩准备了一所美丽的宫殿叫子宫,在妈妈的子宫里,卵子和精子合成了一个受精卵,经过妈妈身体里营养物质的哺育,它们成长为一个小胎儿,等到胎儿十个月的时候,妈妈住到了爱婴医院,医院里的助产士阿姨就把宝宝接出来了,你这个小生命就诞生了。”
用这类比较真实的故事,宝宝会十分爱听,他会不厌其烦地让你讲解,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的心理,不要认为这是羞于见人的事,担心别人听了这个故事会笑话孩子。要从孩子探究世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小给他一个正确的答案,见多识广以后,他对这类问题就见怪不怪了。当宝宝认为这不是一个神秘的事物时,心理上的阴影也会烟消云散。父母应牢记自己的语言、行为会深深地影响着孩子心理的正常发育,如果你认为性是一个正常的事物,那么在孩子的心中就不会对它产生畸型的心态了。
做一个严厉妈妈还是仁慈妈妈?
做一个严厉妈妈还是仁慈妈妈?
早上上班的时候,在小区门口看到一对母子在“纠缠”,一个年轻妈妈和一个小男孩。小男孩拼命哭,一边走一边抱住妈妈的腿哀求着妈妈抱一抱。妈妈手里拿了一根可能在路边捡的小藤条,在吓唬小男孩:“这么大了还要抱,羞不羞……”我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看他们,听着小男孩的哭声,我于心不忍,我心里出现了一个声音:“抱一抱他吧,这孩子哭得怪可怜的。”
大家都知道,孩子从懂事开始就会耍一些小花招了,会用伎俩和眼泪骗取同情了。面对那个场面,到底是该做一个严厉妈妈还是做一个仁慈妈妈呢?
很多教育理念认为,婴儿起就要给小孩充分的满足与拥抱,长大了才会更独立。那么刚刚那个小孩是不是一直没有充分得到过满足呢?因此到了上小学了,还那么渴望妈妈的拥抱,确实有一些反常。在很多人的观点里,男孩子不能太娇气,这么大了还要抱,长大了是不是会缺乏男子汉气概。但是对于一个刚上学的儿童来说,是不是还可以给予他充分的原则性以内的满足。难道就是因为需要妈妈一个拥抱,就要用上小藤条吗?上次听讲座,老师讲了一个这样的事例,有个外国爸爸带着女儿上中国的幼儿园,到了幼儿园门口,女儿跑到他身边要爸爸抱抱,于是爸爸给她一个拥抱。小女孩走到门口又回头跑到爸爸身边,还是要爸爸拥抱,结果爸爸笑笑,继续满足。就这样来来回回反复了十几次。一旁的家长都说:“这男人真是婆婆妈妈的。”老师议论说:“这父亲真是难得一见的有耐心。”最终小女孩得到充分的满足后笑眯眯地独自走进了幼儿园的大门和爸爸挥手再见。
妈妈,我从哪里来?
十年前,儿子提出的第一个性问题是:“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那时他4岁左右。在他6岁以前,反复问我这个问题,我却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我不愿意告诉他是从垃圾堆里或别的什么地方捡来的,我觉得这是对生命的亵渎,只好对他说:“你长大就知道了。”可儿子不依不饶,常常缠着我问。我跑遍了昆明市的大小书店,希望能够买到一本回答孩子这类问题的书,最好是一本精美漂亮的儿童漫画书,让我能够自然而又平静地“照本宣科”,把他生命的故事像童话一样讲给他听,就像给他讲其他的童话故事一样。可是,我被告之没有这类书卖,一个书店的老板对我说:“教育孩子嘛,教他读点唐诗,背点宋词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讲这些了。”
儿子6岁时,一天,我正在做饭,他又提出这个问题了,我看着他天真无邪的样子,笑着对他说:“长大了妈妈就告诉你,好吗?”晚上,我正在看一篇关于儿童性教育的文章,儿子又来了:“妈妈,我现在长大了,你告诉我嘛”,我想了想,对儿子说:“好吧,妈妈现在就告诉你。”我到书房找出我大学时用的医学解剖书,这时,一直坐在沙发上的老公开口了:“你真要给儿子讲啊?”“是啊。”“告诉他这些,合适吗?他懂了这些会不会学坏?”“告诉他一些知识,儿子就变坏了吗?没有那么容易变坏吧,我们试试看,看他知道了后有什么反应,如果真出现了问题,儿子还小,纠正也来得及嘛。”“那就讲吧。”儿子已经迫不及待了。于是,我翻开书,找到需要的图,不管儿子能不能看懂,我第一次开始回答儿子的性问题了。
“这是爸爸的生殖器官(我指着书上的男性生殖器图),里面有一颗种子,爸爸把这颗种子种到妈妈的身体里,你就开始在妈妈的肚子里慢慢长大,就像我们种花种草一样,把种子种到地里,就会长出花和草来,对吗?”
“我们在奶奶家种过花,我知道”
“你长到妈妈的肚子装不下了,你就生出来了。”
“从哪里生出来呢?”
“从妈妈的生殖器官,这是妈妈的生殖器官(我指着书上的女性生殖器图),这里有你生命的通道,你就从这里生出来了”
“什么是生殖器官?”
“就是生小孩的器官,比如外婆生妈妈也是从这个器官,妈妈生你也是从这个器官。”
“原来是这么回事,你早告诉我不就得了吗?!”儿子愉快地起身离开,到他房间玩玩具去了。
我和老公面面相觑,我们没有发现儿子“变坏”!
我恍然大悟:原来孩子只想知道自己生命的来源,他们并不是在问我们成年人的性生活,我们将成年人的想法强加给了孩子,所以我们才对孩子的问题感到尴尬和无奈。
有了这次突破,我和儿子谈性的问题几乎没有什么障碍了.几个月后,儿子关于他生命的问题还在继续:"妈妈,爸爸的种子怎么种进你的肚子里啊?"我就告诉他:“妈妈上次讲的生殖器官你还记得吧,就是生宝宝的器官,爸爸和妈妈生宝宝的器官接触了,种子就种进去了呀!”儿子满意地离开了。
很多妈妈有过和我一样的经历,对回答孩子的性的问题会有些尴尬,其实,只要坦然地告诉孩子,就不会觉得尴尬了。
职场妈妈和全职妈妈,哪个对幼儿的成长更有利
又是一年开学季,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起点,大多数学生都会在开学前夕去做一些准备,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更快的适应开学的生活,还有哪些让你觉得学到了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职场妈妈和全职妈妈,哪个对幼儿的成长更有利”,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引言:当宝宝出生后,每个妈妈都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选择,是重返职场还是做全职妈妈在家带宝宝?不知道妈妈们是怎么认为职场妈妈和全职妈妈的,哪个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呢?
有人说,职场妈妈对孩子影响更大,在职的妈妈在不断接受新事物的同事,潜移默化长就会将这些新事物带给宝宝,让宝宝更充分的接触周围的事物,这对宝宝的成长与发育无疑是非常好的。只是在职的妈妈就会辛苦点,白天上班,晚上陪宝宝成长。孩子也需要自己的空间,有时候让他们暂时离开父母的视线去自由地玩,不知道他们得多开心!距离产生美,天天陪不可能一年都是笑脸,有了怨气又无处排解,没有同事可以聊天,那才可悲!白天有自己的工作,下班可以跟孩子共享母子的温情,自己赚钱不跟谁伸手才有成就感,才是最好的生活!妈妈思想上一旦完全以家和孩子为中心就失去了自我的价值。每天的事情就是围着孩子转,会产生对孩子的过度溺爱、占有欲等后果,如果孩子稍有叛逆就会产生很大的怨气,觉得自己这么累还不是为了他!一个自身与社会脱节的妈妈不会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有好的影响,而且,如果以后想去工作也无法被单位接纳。 也有人说,全职妈妈对孩子成长影响更大。隔代教育弊端多,孩子教育还是要亲力亲为好,当全职妈妈,就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长大。小孩子都希望爸爸妈妈能够陪在身边,让自己沐浴在父爱母爱中长大,虽然全职妈妈也是爱孩子的,但是生活中的缺席始终是一种遗憾。宝宝是我自己一手带大,我见证了他一点一滴的成长,他的优点,他的缺点,他的笑,他的泪。我都一一记录。虽然累,但是有成效。孩子养成了不错的生活和卫生习惯。讲普通话、独立、乖巧不任性。如果让老人带的话,我可以想象会变成什么样子。并不是说老人种种不是,而是隔辈亲容易溺爱。孩子的婴幼儿时期就那么短短几年,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亦师亦友的父母来说,还是尽可能地多陪伴在孩子身边,用一举一动来影响和教育孩子。当全职妈妈,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这种无形中的力量,是弥足可贵的,对孩子今后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效果。 其实,职场妈妈和全职妈妈都是很棒的,出发点都是爱。但是,对于三岁以下的幼儿来说,全职妈妈肯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人们常说“3岁看大,7岁看老”,3岁前养成的习惯很难改变,因为习惯已经称为自然,而习惯造就了性格,所以3岁前的教育很重要。1-3岁的宝宝经历充沛,他们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学习心。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陪在宝宝身边加强引导和教育。这个阶段的宝宝喜欢问“为什么”,开始对生活产生一连串的“为什么”,此时是教育宝宝守规则和培养好习惯的最佳时机。如果父母白天上班,晚上回来,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少,沟通少,就很难发现宝宝成长中的变化,在宝宝需要指导时,并不能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我们一直都喜欢说,孩子的成长几乎就是一瞬间,总是在不经意的某一个时刻,你蓦然发现:原来宝贝长大了,而自己似乎总是还有许多没来得及陪她一起做的事!
本网站小编总结:在宝宝的幼儿时期,老人的陪伴并不能替代妈妈的陪伴。如果让孩子选择好玩的玩具、美食、漂亮的衣服或呆在妈妈身边,孩子一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妈妈。那我们妈妈在宝宝的幼儿时期,是不是也应该毫不犹豫的选择孩子呢?职场妈妈是犹豫的,全职妈妈是肯定的。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是一辈子无法弥补的遗憾!妈妈的陪伴对宝宝将来的成长和发育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孩子的成长,妈妈在其生命中的作用渐渐弱下来。一旦有一天,他组成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小孩,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开始退出了他的世界。
虎妈当道,不如学做一个会示弱的妈妈
如果你老是在孩子面前无所不能,那孩子成长的动力在哪里?这样的孩子依赖性就很强,特别是男孩,长大后会有许多的障碍无法跨越。有时不妨在孩子面前示弱:孩子,妈妈需要你,你能帮妈妈吗?记住妈妈的需要才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标准场景
爬山时,孩子爬不上去了,父母通常会说:“来,坚持,妈妈带着你爬。”这时,父母多半会身先士卒,跑在前头,带着孩子。
示弱妈妈1
我经常会带孩子爬山。带儿子爬山的时候,碰到一个很陡的坡,儿子站在前面犹豫不前,我看了就会试探着说:“儿子,妈妈有点不敢过去,你敢吗?”于是,儿子回过头看看我,然后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我会在后面牵着他的手,实际上,他根本没什么危险,但是这种换位的感觉绝对不一样。终于走过去了,我长叹一口气说:“儿子,今天要不是你,我真的不敢过呢。”儿子马上得意地说:“没有我在你就不敢吧。”而且隔几分钟说一次,可见多么得意。这样对他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让他意识到自己是个小大人了,妈妈反倒需要他。
标准场景
上楼时,妈妈拎着东西,孩子却要妈妈抱,这时妈妈通常会抱起孩子。妈妈觉得理所当然,孩子也会觉得这一切理所当然。
示弱妈妈2
我们家住7楼,上到一半时,儿子经常会说:“妈妈,我累了。”我也歪着身子说:“妈妈也有点累了。儿子,你能牵着我上吗?”而这时候,儿子多半会牵着我的手,我故意走在后面,让儿子牵着往上走,一边走还一边说:“儿子还真不错,能牵着妈妈上楼,有儿子跟没儿子真的不一样。”儿子就会越来越起劲,再也不要我抱着上楼了。想想这样真是一箭双雕,我轻松了,又培养了儿子的男子汉气概。
标准场景
下班回到家很累,而孩子又在这时缠着你,这时,很多父母或是吼孩子一顿,或者是强装笑脸陪孩子玩、给孩子做饭。
示弱妈妈3
下班回来,孩子通常会马上迎上来,我会摸着他的头,轻轻地说:“妈妈好累啊,你给妈妈拿拖鞋再倒一杯水,好吗?”其实孩子是很乐意做这些事的,感到自己被需要实际上是很快乐的。儿子忙不迭地去给我拿拖鞋,又跌跌撞撞地去给我倒水,我端过来很享受地喝下,坐下来说:“哎,儿子都会给我倒水了,妈妈真高兴啊。”儿子会说:“我要给妈妈倒很多很多水。”我笑了。有时,我干脆在床上躺一会儿,说:“儿子,妈妈累了,来,陪妈妈躺一会儿,给妈妈讲个故事,好吗?”还真神,儿子居然摇头晃脑地讲起来了。一点也不吵不闹。妈妈不能什么都很强,这样,你的孩子就弱了,示弱的结果是让孩子觉得自己也很能干。
标准场景
情绪不好时,很多父母都知道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绪,强颜欢笑,而内心却很压抑,实际上孩子是很敏感的,你压抑的情绪他也会察觉,进而变得不快乐。
示弱妈妈4
职场妈妈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碰到这样的时候,我就会跟孩子说:“妈妈现在有点不高兴,你安慰安慰妈妈,好吗?”儿子也像很懂事似地迎上来,我会把头靠在他身上,过了一会儿,我就说:“妈妈现在感觉好多了,谢谢儿子。”儿子也似懂非懂笑着说:“妈妈,你高兴了吧。”真的很有趣。我会经常地靠在孩子身上,母子俩体验到了一种身体的交流,这样的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让孩子能体会到一种成长,一种从内心保护妈妈的欲望。
标准场景
每每孩子画画、搭积木时,父母会在边上不停地指点,做好了就表扬。孩子总好像是在达成家长的目标。
示弱妈妈5
儿子在搭积木时,我总是在边上看着,等着儿子自己搭,这样儿子学会了自己动脑筋,看他搭得差不多成形了,我就说:“儿子,你是怎么想到这样搭的,搭得还真不错,妈妈都没想到,教一教妈妈好吗?”孩子是好为人师的,于是,儿子扬起小脑袋得意地说:“妈妈,你看,这样搭。妈妈你都不会吧。”儿子一块一块地比划着教我,他的积木搭得还真不错。儿子画画时,我喜欢让他随心所欲,他画了以后,我不明所以地问他:“儿子,你画的是什么呀。”儿子就会得意地跟我讲解,我会恍然大悟地说:“儿子还真有创意,妈妈都想不出来。”儿子画画的劲头就更足了。我就是这么不露声色地把表扬变成了示弱,让儿子来当我的老师,让他体会到一种真正的快乐。
标准场景
家里每天都有垃圾袋,孩子对这些通常是视而不见的,而父母也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示弱妈妈6
我家的垃圾袋每天是儿子拎,因为我总是对他说:“如果儿子能做这些事,妈妈就轻松多了。”儿子就会拎着垃圾袋晃晃悠悠地下楼,我就说:“儿子还真能干,比妈妈小时候都强。”儿子就会问:“妈妈,你小时候是什么样的?”我会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不知道帮妈妈做事呢。哪像我儿子这么懂事。”于是,小孩子就很得意。别说,这样一夸还真有效。现在我们家的垃圾袋已经被儿子承包了。这样的结果是让孩子在不自觉地状态下学会了帮妈妈分担家务,而不是一味地被动地索取。
标准场景
打雷时,妈妈通常会捂住孩子的耳朵说:“不要怕,有妈妈在呢。”
示弱妈妈7
我很怕打雷,但我没对孩子说:“我不怕。”我就让儿子帮我捂耳朵。儿子知道我怕打雷,有一次突然就跟我说:“妈妈,我告诉你一个办法,你一到闪电时就捂耳朵,光比声快,这样你就听不到雷声了。”原来,儿子在父亲的帮助下去查了少儿大百科,我怕的东西就勾起了他研究的欲望,他会告诉我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我就装傻:“儿子,你今天说的我必须记下来,我都不知道呢。”后来有一天下雨时,我回来就对儿子说:“今天下雨妈妈按你教的方法一闪电就捂耳朵,果然就没听到雷声。”儿子得意地说:“听我的没错吧。”我就这样示弱一步成全了孩子的强大。有一次过马路时,我在红灯亮的时候故意过马路,儿子一把拉住了我:“妈妈,红灯停,绿灯行,是红灯不能走。”我佯装才看到地说:“今天要不是儿子,妈妈差点就违反了交通规则。”我越这样,儿子充当老师的欲望就越强,这是个策略。有些东西不是硬教的,你要让孩子自己真正记住,反过头来教你,这样自主的效果就达到了。
有时候,适度地表现自己弱的一面,孩子反而能更快成长,有时你不妨做伞下的一株小草,而让孩子为你遮风挡雨,这样的孩子长大才会坚强、才会大气。
做个与众不同的妈妈
伴着清脆而熟悉的铃声,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学生们也要为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入学准备做的好可以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生成一个良好的环境,你知道有哪些关于入学的准备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做个与众不同的妈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每个宝宝对妈妈的感情总是特别的,妈妈是最疼爱宝宝的那一个,宝宝也是最爱妈妈的那一个。天底下妈妈疼爱宝宝的方式有很多,有没有可能选择一个特别的方式,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妈妈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这些方法,让妈妈成为宝宝心目中最值得骄傲的人。◎宝宝喊“啊唷”时,别忘了亲吻他!
◎穿印有宝宝名字的T恤。
◎早晨,叫醒宝宝时,递给他一杯果汁。轻轻抚摩宝宝的背部,如果时间允许的话,给他读个故事开始美好的一天。
◎每年一次(生日是最容易记住的日子),在墙上画宝宝身体的轮廓图。每年画一个,标明日期和宝宝的年龄。
◎当你讲了令你后悔的话,你要向宝宝道歉。要承认即使是妈妈也会犯错误的,这是对宝宝表示尊重和关爱的一个方法。
◎上床睡觉前,花点儿时间轻轻拍着或摇晃大一点儿的宝宝,跟宝宝聊聊天,需要的话,静静地跟宝宝待一会儿。
◎春天一到,买一瓶泡泡液,出去吹泡泡,庆祝春天的到来。
◎洗澡后,用浴巾把宝宝包好,给宝宝一个拥抱,作为擦干程序的一部分。
◎每天在宝宝入睡前,抚摩他的前额,也可以在宝宝生病或不高兴时这样做。
◎不管什么时候,不管是在椅子上、沙发上,汽车里或宝宝的床上,如果他睡着了,你都要给他盖条毯子。
◎和宝宝一起看书或杂志的时候,让宝宝负责翻书。他长大一些后,让他读每一章节的题目,或有趣的对话。
◎要学会说“很遗憾,我也算不出来”、“我也曾发生过这种事”、“我知道,这对你来说很难”。
◎要在非常显眼的地方,展示宝宝的艺术作品和他们的照片。利用可爱的镜框,变换起来会很容易。
◎和宝宝一起玩沙土。
◎用宝宝的名字写一支歌、一首诗或一个故事。
◎让下雨天变得很特别。找出雨伞和雨衣,和宝宝一起在雨中亲密散步,或者相互依偎,或者拥抱。
◎准备一架相机,以便随时拍下你想永远记住的意外发生的趣事。
◎在雷雨天气,同宝宝依偎在一起。害怕时,不一定都要一个人勇敢单独面对。
◎偶尔一起玩打仗,譬如用枕头或喷水枪,会留下永久的记忆。
◎在街上,甚至人多的商业大街,同宝宝一起开心地蹦蹦跳跳。和宝宝享受疯疯癫癫的快乐时刻。
◎把宝宝的近照放在你的钱包里,让宝宝爸爸也这样做。
◎要兑现你的承诺,不要轻易许诺你做不到的事情。
◎让宝宝完成这个句子:“我很棒,因为我……”
◎如果必要的话,不要害怕用对宝宝说“不”的方法来表明你对他的爱。让宝宝碰碰壁,也好让他知道凡事都是有限度的。
妈妈,请给我一个催眠吻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新学期即将到来,孩子也会在父母的帮助下做好入学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在开学时不会慌乱,你都听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小知识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妈妈,请给我一个催眠吻”,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一个早晨,我们一家吃早饭,突然,女儿对我说:“妈妈,昨天夜里我没睡着。”我只当女儿说着玩玩,没放在心上。当天夜里睡觉时我去她的房间看了看,发现她睡得挺好的。没想到第二天吃早饭时,女儿又重复着同样的话,而且样子挺认真,不像在开玩笑。我不由一愣,暗自想:昨天夜里不是睡得挺好的嘛,明明睡着的,为什么要反复说自己没睡着呢?我开始思考起女儿的反常表现。晚上,下起了雷阵雨。我走进女儿的房间,关好窗户,正准备关灯时,女儿却喊住了我:“妈妈,不要关,我怕。”我摸摸她的头说:“文文最勇敢,不怕,有妈妈在呢。”女儿拉着我的手轻轻地说:“妈妈,你亲亲我吧。”我突然感到一阵温柔的情愫在心中油然而生。女儿小时候,我们抱她亲她是常有的事。后来我觉得她大了,就不做这种亲昵的动作了,我信守“严是爱、松是害”的教育准则,对女儿是严肃有余而爱抚不足。此情此景,使我不由得俯下身去亲了亲她,女儿笑了。
第二天早晨,女儿高兴地说:“妈妈,你昨天亲了我,我马上就睡着了,你今天晚上再来亲亲我吧?”“哦,难道我的亲吻有这么大的作用?”“是呀是呀。”女儿连连点头,“这是催眠吻,效果好极了。”催眠吻!我恍然大悟,顿时明白了女儿反常表现的原因。女儿毕竟还是个孩子,需要父母的爱抚,而我把这种爱深藏在心里,致使女儿感受不到,她感到的只是父母对她的严而再严,导致了她情感上的贫乏。这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教育孩子的事上,不能极左也不能极右,要有一定的分寸:在生活上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在情感上不能让孩子感到孤独,从而使之身心健康、独立能干。
从这以后,女儿每天睡觉前,我总不忘去亲亲她,让她时刻感受到我对她的爱,使她在催眠吻中愉快满足地睡觉,进入甜美的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