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一下儿童过敏的故事,数不胜数,每个故事的背后都是一把心酸一把泪。看看周围的亲友、同事,很少听说谁家宝贝从来没有发生过敏的。虽然不像感染性疾病那样,但是过敏也会严重影响孩子们的生活质量,也一样是父母心头的愁。

为什么过敏症如此青睐儿童?我们请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的向莉主任为大家答疑解惑。

记者:儿童过敏有哪些不同于成人的特殊性呢?

向莉: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免疫系统尚不完善,与成人相比过敏往往累及多个系统。比如在皮肤上可导致湿疹、特应性皮炎;呼吸系统可导致过敏性鼻炎、哮喘;累及眼睛可导致过敏性结膜炎;食物过敏还可引起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过敏会给孩子全身系统造成损害。其次,婴幼儿的过敏不容易识别。比如孩子过敏性鼻炎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支气管哮喘容易被认为是肺炎、支气管炎等。加上儿童不能清楚表达自觉感受,更增加了确诊难度。再次,婴幼儿过敏绝大多数预后良好,发展成严重病例的情况比较少,只要诊断正确,通过规范的治疗,多数能控制良好。食物过敏还能随着孩子年龄越来越大而耐受。但是成人的食物过敏,自然耐受差,需完全严格回避过敏原。最后,儿童过敏具有易变性的特征,多项在欧洲进行的过敏长期观察队列研究结果表明,49%的人在儿童期患至少一种过敏症,其中有超过3%的人表现为典型的持续过敏进展:湿疹→过敏性鼻炎→哮喘。

记者:一个孩子3岁时出现湿疹,时好时坏,检查后发现蛋清过敏。4岁的时候发现腺样体肥大,但是不严重。6岁的时候忽然开始睡觉打呼噜,过敏性鼻炎也越来越严重。儿童过敏为什么会不停地变化?

向莉:过敏是人体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的异常反应过程,儿童过敏随着年龄的增长是会发展变化的,医学上把这种发展变化叫做过敏进程。过敏进程通常是从湿疹或喘息开始的。湿疹是婴儿期最常见的皮肤过敏表现,大部分通过食物引起。出生后不久就会出现,2岁之前都是高发的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过敏亦在发生着变化。过敏进程的产生主要与过敏原致敏、病原微生物感染、环境不良因素暴露、营养和微量元素等复杂状况与儿童期免疫发育过程中的交互作用有关。问题中的孩子是过敏先累及皮肤,而后转移到呼吸系统的典型表现。在临床上,类似的病例很多,如一个孩子1岁的时候湿疹,3岁的时候湿疹好了,发生了哮喘,5岁的时候又患了鼻炎。

记者:过敏有哪些类型? 向莉:在医学上根据发生的不同机理,我们将超敏反应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I型速发型(IgE介导)、Ⅱ型细胞毒型、Ⅲ型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反应和Ⅳ型迟发型。

I型速发型,即我们常说的过敏反应,这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Ⅳ型是细胞为介导的迟发型,这种类型发病缓慢,接触性皮炎是典型的病种,如接触化妆品、油漆、农药等后24小时至72小时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皮疹、水泡等表现。

其他两种类型在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是ABO溶血和过敏性紫癜。

记者:孩子过敏了,怎么能知道他是对什么过敏?

向莉:首先需要细致了解与孩子症状发生时可能有关的环境、饮食、感染因素以及症状严重程度和曾经应用过的疗效确定的治疗经过,这是帮助发现过敏线索的第一步。第二步是由医生确定检查过敏原的方法,儿童过敏原的检查通常分为体外检测和体内检测。

体外检测,就是检测血液中的IgE(免疫球蛋白E)的含量。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后,比如分子量大的牛乳蛋白第一次进入胃肠道时,会刺激孩子产生特异性的IgE,这种特异性的IgE很快结合在肥大细胞的表面,使其处于致敏状态。再一次接触过敏原时,可以使肥大细胞释放出炎性物质,从而导致身体出现过敏反应。一般临床IgE水平高,即可认为孩子正处于致敏状态。体内检测常用的是皮肤点刺试验。方法是注入微量过敏原于皮下,来观察皮肤反应从而得出结论。如果测试前服用过抗过敏药物,必然会影响皮肤点刺试验的结果。

过敏原检测阳性说明一定存在致敏,但阴性也不能说明就没有过敏。所以要通过生活中孩子对食物或环境的切实反应来确定过敏原。还有一种叫做激发试验的检测方法,通常用于食物过敏诊断的检测。方法就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摄入可疑食物剂量,观察有无相关过敏反应。这种方法必须在医院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另外,血常规中有一个指标叫嗜酸性粒细胞,与过敏相关,如果数值增高,需考虑过敏可能。孩子感冒发烧时检查血常规都有这一项,可以做一个参考。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学会让孩子吃苦(春季育儿教育指导)


前言: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宝,况且现在的家庭又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因此使得孩子们更加受到宠爱,但是父母们的这种“爱”却恰恰是阻碍孩子前进的障碍物,以下就让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下吧!

现代父母有不少是不舍得孩子吃点苦头的,甚至连家务活都不让孩子干,这其实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孩子,你的袜子谁洗?”

有一位记者曾到一所中学进行采访,对其中的孩子问道:“你们平时自己洗袜子吗?”

“不洗。”

“袜子脏了怎么办呢?”

孩子们有的回答说:“我奶奶给我洗。”有的回答说:“我妈妈给我买了好几双新的,能穿好长时间。”

记者很是吃惊,继续追问道;“如果奶奶生病了呢?”

“由爸爸或妈妈采洗。”亲子网

记者对另一个孩子问道:“如果新袜子都穿完了呢?”

“那就放着,等穿完了一遍,妈妈一块洗。”

“以后你们长大了,离开了爸爸妈妈,由谁来洗呢?”

“长大了,可以挣钱雇保姆啊!”

孩子不吃苦怎能成才?

现在的大多数中国父母都把独生子女当成掌上明珠,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自己宁肯尝遍千辛万苦,也不愿让孩子受到一丁点儿委屈,他们舍不得让孩子放弃优越的环境,舍不得让孩子离开父母的保护,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去奋斗,于是,今天的很多男孩就一直在父母过度的保护和关爱之下成长。在溺爱中孩子经受不住一点风吹雨打,一遇到困难就退缩,这样的孩子是难以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的。

儿时吃苦长大成才的那些名人们

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说:“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那么首先要学会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没有跳不出的困境。”

在法国巴黎罗丹博物院的庭院内,默默地站着一位巨人,这就是著名塑像家罗丹留下的传神杰作——巴尔扎克塑像。看着这尊塑像,常常令人想起巴尔扎克这位法兰西民族最光辉的文学巨匠坎坷的命运、勤奋的一生、刚强的意志、深邃的思想和犀利的笔锋。他一生勤奋写作,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共创作了91部小说,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认为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马克思和恩格斯称赞他的成功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认为他是“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的作家”。

虽然他一生成就辉煌,但他的一生却又充满了磨难。他曾一句话概括自己:“一生的劳动都在痛苦和贫困中度过。经常不为人理解。”

巴尔扎克从小就缺乏母爱。家庭和母亲,对他冷漠无情,他好像是家庭里多余的人。巴尔扎克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曾忿忿地说,“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母爱。”“我经历了人的命运中所遭受的最可怕的童年。”

长大以后他立志要从事清苦的文学创作。从1819年夏天开始,他整天在一间阁楼里伏案写作,阁楼简陋寒酸,夏天热气腾腾,冬天寒风飕飕。他不舍昼夜,总是不停地创作着。与书商打交道过程中不断受骗,以致负债累累,债务高达10万法郎。为了躲债,6次迁居。他对朋友说:“经常为一点面包、蜡烛和纸张发愁。债主迫害我像迫害兔子一样。我常像兔子一样四处奔跑。”

但是就在他取得巨大成就、还未完成他宏伟计划的时候,1850年8月18日,一代文豪巴尔扎克在巴黎与世长辞。

1850年8月20日,当巴尔扎克的遗体在拉歇斯神甫公墓下葬时,作为巴尔扎克的老朋友,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雨果对公众发表了悼念演讲,他说:“在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伟大的一个,在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孔克是最优秀的一个……可叹啊!这个坚强的、永远不停止奋斗的哲学家,思想家、诗人、天才作家。在我们中间,他过着风风雨雨的生活,遭逢了任何时代一切伟人都遭逢过的恶斗和不幸。如今,他走了。他走出了纷扰和痛苦。”

巴尔扎克说:“不幸,是天才的进升阶梯。”

巴尔扎克说过:不幸,是天才的进升阶梯,确实如此,温室中的花朵不能承受狂风暴雨,这正是对苦难的作用的最好诠释。温室花朵纵然是美丽,但却承受不了斜风细雨,在此之上,连一根平凡无奇的小草都比它强大。人亦如是,纵然你有优越的条件,不必承受狂风暴雨,但是你不能坦然地去接受。一旦你接受了,那么,你也就会像温室中的花朵一样,经受不了半点的斜风细雨,迎接你的将会是一败涂地。因此,父母要让孩子经历一些苦难,让他们勇敢坚定地走好生命的每一步是很有必要的。亲子教育

扩展阅读:孩子吃苦有益处

1、中国古人鼓励孩子吃苦

孟子认为,吃苦是成长成才的基础,因而告诫人们:“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后来历代开明之士,如宋朝理学家朱熹、宋朝官员包拯、明朝学者朱柏庐、清末重臣曾国藩等,无不把吃苦当作教育后代修身进德的必修课。

2、西方圣哲鼓励孩子吃苦

重视吃苦教育,不独中国先贤,外国圣哲亦然。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吃苦是铸就卓越禀赋的阶梯,因为“人们只有吃尽千辛万苦才能发展好的禀赋,而坏的禀赋则用不着丝毫努力就自己发展出来了。”俄国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则把吃苦看作是获得幸福的源泉,并认定:“一个吃苦耐劳惯了的人就不可能不幸。”

正是基于吃苦有益的理念,今天的美国、德国、加拿大、瑞士等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对孩子的吃苦教育,并努力把孩子培养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以托起他们民族明天的希望。

3、中国家长的“四过度”

然而,与这些国家相比,我们的育儿观念却大相径庭。现在,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加上趋甜避苦是人的天性,一些家长对吃苦教育认识理解并不那么深刻,在教育孩子上往往表现为“四过度”:即过度宠爱、过度保护、过度照顾、过度期望,导致了大量的惟有依靠父母才能生存的“啃老族”、弱不禁风的“花朵孩”的出现,催生了“我爸是李刚”这般“骄横儿”、“谁敢打110”如此“跋扈弟”的“问世”。这说明,吃苦教育的缺失,如果不及时补正,对家长的期盼、孩子的健康成长、社会的进步,都将是沉重的打击。

4、人总不会一帆风顺

其实,从孩子的成长规律看,儿童和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家长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条件,对孩子开展吃苦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必要。因为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艰难困苦和曲折坎坷,在孩子的人生基础阶段,给他们开设吃苦教育这堂课,能磨砺他们的德行品质,升华他们的人生境界,增强他们的生存生活本领。因而可以说,让孩子吃吃苦,是为他们将来的人生旅途走得平稳顺畅作加油充气、储能蓄势的准备,让他们踏入社会后,在风雨人生中,充分实现自身价值。

5、让孩子吃苦但不是让孩子“受虐”

不过,对孩子的吃苦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虎妈”、“狼爸”、“鹰爸”不足学。家长需先估量孩子吃苦之力而后才行吃苦之教;需尊重孩子意愿而不搞强迫命令;需持之以恒而不可一曝十寒;需身体力行发挥榜样的作用而不能只动嘴不动手。如是,吃苦教育因有广泛的认同而不断发展,孩子因有吃苦教育的滋养而写就辉煌人生。

本网站小编总结:“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古人所留下的教训在今天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因此家长们不要忽略了对于孩子的“吃苦”教育,过份的宠爱只能使孩子像折翼的鸟无法飞的更远更高!

如何让宝宝春季不感冒呢?(春季健康指导)


前言:春季许多的小宝宝们都很容易生病,其主要的原因一自身的抵抗力较小,二春季正是细菌繁衍的季节,小宝宝们很容易被感染,那么如何才能够避免春季不感冒呢?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春季孩子最易感冒,这与缺少维生素A有关。吃一些红色果蔬,再加上早晚一杯牛奶,偶尔喝上一碗暖暖的鸡汤和鱼汤,孩子会过得既健康又愉快。幼儿疾病

首先,胡萝卜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A,并具有促进机体正常生长、维护上皮组织、防止感冒及保护视力的功能。因此,可将胡萝卜榨成汁,再加上几滴蜂蜜,孩子会十分喜欢。

其次,番茄脐小肉厚,汁多爽口,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以及胡萝卜素和钙、磷、钾、镁、铁、锌、铜和碘等多种元素,还含有蛋白质、糖、有机酸、纤维素等。不过,不要给孩子吃生番茄,因为生番茄会使胃酸大量分泌,造成孩子胃部不适。

此外,红薯、红枣、红苋菜等也是不可多得的红色果蔬,这些食品中富含的胡萝卜素能参与合成维生素A,对人体上皮组织和呼吸道黏膜等都有很强的保护作用。儿童疾病预防

本网站小编总结:由以上的我们可以看出,春季宝宝的饮食对于其健康很是重要,因此平时父母们可以多了解一些有关春季宝宝们应该添加的饮食,增强宝宝的抵抗力,让这个春季宝宝快乐的度过!

如何让孩子不再迷恋电视(春季亲子教育指导)


前言:目前不少的家长们都反应自家的宝宝是个电视迷,常常是早上早早的开开,晚上很晚了还不愿意睡,那么针对这种过于迷恋电视机的孩子应该怎么教育呢?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事先订好规则

先说好规则,可减少争执和赖皮的机会。周末就和孩子讨论下周可看哪些节目,包括看的时间和次数。像吃饭时不能看电视、作业没做好不能看或是看到几点就要去做作业,都要事先跟孩子说好。

2.用好的DVD取代

其实,已有愈来愈多的家长发现电视节目并不能提供孩子有益的内容。他们愿意花钱购买或租借优质的DVD当孩子的教学工具。亲子网

3.把电视和遥控器藏起来

自从人类有了电视,它似乎就霸占了客厅最重要的角落,但现在最新的潮流却要把电视推到最不起眼的角落,以减少它的诱惑。美国“关机联盟”就不断倡导,把你们家的电视连同遥控器都一起藏起来。如果不习惯家里突然没有电视的声音,不妨打开收音机,利用音乐和有趣的广播节目当家里的背景音乐。

4.别在孩子的房间放电视

现代人的家里都会有一台以上的电视,理由是让家中不同成员各取所需。但如果在孩子房里也放电视,只会让孩子和家中其他成员更疏远,也会影响他们学习和睡觉的时间。更糟的是父母看不到孩子是否看了不健康或不该看的节目。亲子教育

5.别把电视当保姆

别因为无暇陪伴,就把孩子丢给电视。相反的,可请孩子来分担一些家务,比如一起准备晚餐、打扫房间等等。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和孩子变得更加亲近了。

6.家长要以身作则

如果不想让孩子看电视,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关掉电视,花心思创造更多有趣的家庭活动,比如参加各种活动或游戏、一起运动健身等。更重要的是增加与孩子互动相处的时间。

本网站小编总结:小孩子长时间看电视不仅仅会影响其视力,而且还不利于孩子脑细胞的发育,过久看电视容易使孩子出现反应迟钝、单板的行为,因此家长们都要多注意这一方面的问题!

如何让宝宝爱上刷牙(春季亲子教育)


前言:小孩子从小就养成刷牙的习惯很重要,但是其中有不少的小宝宝们常常不喜欢刷牙,有的小朋友甚至还比较抗拒,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小宝宝们爱上刷牙呢,以下就来看几点小妙方吧!

儿子晨晨三岁多了,非常不喜欢刷牙,每次都要追在他后面跑,给他讲刷牙的重要性他根本不听,不得已了应付两下,还会把洗手台弄得到处是水,浑身上下都是牙膏沫……上次去牙科诊室,医生说孩子有龋齿。我对医生诉苦,医生则说,家长要理解孩子喜欢新奇、喜欢游戏的天性,不妨多鼓励孩子的正面行为,给孩子些小任务,给孩子讲讲小故事等等。我深受启发,和老公冥思苦想好几夜,终于“计”上心头。亲子网

妙计1:通过故事去体会。

当天晚上的故事时间,我就给晨晨讲了这个故事。“小熊哈利觉得刷牙真是一件麻烦事儿,他恨透了牙膏和牙刷……早上要刷牙!晚上也要刷牙!每天都要刷牙,真是麻烦!”当我读到第一句的时候,晨晨特别认真地说:“我也不喜欢刷牙。”我忍着笑,继续往下读,晨晨被故事吸引了,当我读到有一天梦境中小熊哈利所有的牙齿都消失了,小熊没办法吃好吃的东西,说话也含混不清,别的小动物都笑话他的时候,晨晨说:“小熊真可怜!没有牙齿不能吃好吃的。”最后,讲到小熊向猫头鹰保证每天早晚都会刷牙的时候,我问晨晨:“你以后会像小熊哈利一样认真刷牙吗?”晨晨认真地点点头。

妙计2:化身“护牙小卫士”。

不光这样,为了增加晨晨的责任感,我请他做全家的“护牙小卫士”,我还给晨晨布置了“神秘任务”:每天早晨和晚上,都要检查全家人是否把牙齿刷干净。我和老公还一唱一和地“演戏”。老公晚上会问晨晨:“晨晨,爸爸也不喜欢刷牙,我今天晚上能不刷牙吗?”“不行!那样爸爸的牙齿就没有了,就不能吃好吃的了!”我就在旁边鼓励晨晨:“晨晨,你一定要教教爸爸怎么刷牙。前面的牙怎么刷,后面的牙怎么刷?”晨晨把爸爸带到镜子前面,用手比划着,叫爸爸怎么一颗一颗地把牙齿刷干净。亲子教育

妙计3:巧用“代币法”。

这个是我从网上学的。我们和晨晨约定:如果每天早晚认真刷牙,晚上就可以听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如果一周每天都认真刷牙,周末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晨晨非常遵守承诺,而且热情高涨。每天早上,盼着晚上听故事;每周一,就琢磨着周末去哪里玩。认真刷牙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不用我们操心了。

晨晨的变化非常大,其实细细想来,并不是我们采用了多么巧妙的育儿方法,而是通过点滴的努力,更加了解孩子了:大人和孩子是不一样的,我们很多时候不能通过简单的讲道理让孩子去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而应该换种视角看孩子,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让孩子去真正体会到某些行为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同时,我们要相信孩子,相信孩子们可以做出很有建设性的行为,所以不妨赋予孩子责任,让孩子主动地成长。

本网站小编总结:小孩子不喜欢刷牙家长们不可采用威胁强迫的方法,这样只能加重孩子们的对刷牙的抗拒心理,多采用一些的小方法对于小宝宝爱上刷牙非常的有利,希望家长们都能够明白!

春季宝宝入园 如何让病菌远离他


宝宝每年的入园季,可能是许多妈妈的一块心病。一方面,宝宝对于陌生的环境可能会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另一方面,入园之后,接触的人群变得多而复杂,某些细菌的传播很有可能会给宝宝带来健康的威胁,特别是流感问题。那么,如何在宝宝的入园季帮助他抵御外来的病菌侵略,在宝宝的成长路上为他搭起健康的桥梁呢?

1、日常衣物的清洁

宝宝的身体不同于成年人,身体的各项机能都没有完全地发育好,所以更加容易受到流感病毒的侵犯。在这样一个入园季,且是各种疾病高发的时段,需要我们更加细心地做到彻底的清洁除菌。尤其是在日常衣物的清洗上,更需要多下功夫。许多妈妈都知道,宝宝的衣物需要经常换洗,那么你们知道宝宝的衣物也需要经常消毒吗?通常,宝宝衣物的清洗和消毒都是分开进行的,但是这样无形中加大了妈妈们的困扰。有没有什么有效的清洁剂,能够做到洁净和除菌二合一呢?汰渍全效除菌系列产品会告诉你答案。它特有的舒肤佳成分能够清除衣物表面的各类细菌和病毒,而且它的成分中性,更能在清洗的同时呵护妈妈的双手,同时不伤害宝宝幼嫩的皮肤。

2、使用物品的清洁

其实,宝宝日常使用的物品也是流感病毒的一个传输通道。很多妈妈平常可能更加注意宝宝吃进嘴里的物品是否清洁,如喝水杯、碗筷、饮料壶等等。殊不知,宝宝日常能够接触到的物品,也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病菌盲点。例如,幼儿园和家里里的玩具、家里的平板电脑、手机等等。为了消除这些病菌盲点,建议幼儿园和咱们妈妈群体定时定期给宝宝日常使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避免流感病毒的打扰。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季节里,从点滴做起,才能给宝贝十分的呵护。

3、适当注射流感防御疫苗

一些抵抗力较弱的宝宝,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给到一个多重的保护。流感疫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一个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作用。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减少接种者感染流感的机会,或者减轻流感的症状。但是同时它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副作用,需要妈妈们根据宝宝的不同体质和不同情况,进行一个科学的选择。

宝宝入园防流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妈妈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考虑宝宝在入园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危险和面临的病菌挑战。不放松,不懈怠,用心去消灭许多病菌盲点,才能够让宝贝成长的背影越来越矫健。各位妈妈,请加油哦!

饮水思“原”(幼儿入学准备)


引言:目前的天气比较炎热,因此孩子在幼儿园的饮水问题就成了家长们所担心的了,那么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来自韵儿的有关孩子们在幼儿园的饮水情况吧,看看家长们需要做那些的配合工作吧!

最近我观察到,早上入园时,个别家长来到我面前说:“老师,麻烦你让我孩子多喝点水。”下午离园时,某些家长一接到孩子,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饮料让孩子喝。出现以上现象,无疑就是家长觉得孩子在园饮水量不足。其实,我们平时经常提醒孩子们喝水,而且我们班的水换得挺勤的,一桶纯净水隔不了多长时间就要换的,如果说这样孩子们还是渴的话,那水都去哪里了?于是我悄悄地观察了几天孩子们喝水的情况:如果老师不盯着,部分孩子很少主动去喝水;还有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能喝多少,一倒就是满满一大杯,喝不完就倒在了洗手池内;在饭后漱口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大的浪费,本来我们是要求孩子们倒三口水就可以了,但很多孩子把握不好量,所以水消耗量大,而真正被孩子喝下去的并不多,这让我觉得有必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饮水习惯,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首先,幼儿的特点是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做自己的事情。一玩起来,吃饭、喝水、大小便,什么都顾不得了。所以,每天要安排幼儿定时喝水的时间。为了保证幼儿的喝水量,刚开始老师亲自监督,幼儿适应后,可以让幼儿互相监督,或选出小组长检查,慢慢地帮助幼儿养成自觉的行为。

其次,结合实际,随渴随喝。在培养幼儿定时喝水习惯的同时,还不能忽视培养幼儿随渴随喝的习惯。由于气温不同,幼儿活动量大小不一样,饮食结构、身体状况也不一样,定时喝水未必能满足所有幼儿对水的需要,他们随时有渴的可能。所以,在幼儿活动中、游戏中要提醒幼儿结合实际,随渴随喝。最后,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每次倒水不要太多,不够可以加。

此外,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还应做到家园合作,与家长们共同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幼儿喝水时,要教育他不要玩水,以免水洒落在桌面上、地面上,要一口一口地喝,不要太急,不要说笑。

2.饭前、饭后半小时之内不喝水。小儿消化液中各种消化酶的功能和数量一般比成年人要差。饭前、饭后饮水会稀释消化液,进一步减弱消化液的功能,长期如此可以导致消化不良。此外,饭前饮大量的水会使小儿产生饱胀感,减低食欲,影响正常的饮食,长期如此会导致营养不良。

3.不能边吃饭边饮水或吃水泡饭。吃饭时饮水也会稀释消化液,更糟糕的是,边吃饭边饮水或吃水泡饭常常会使食物得不到充分的咀嚼。我们知道,食物消化的第一个过程就是咀嚼。只有得到充分咀嚼,粉碎的很细的食物才容易消化吸收,但吃饭时饮水或吃水泡饭时,较大块的食物还没有被嚼碎就滑进了消化道,这实际是加重了消化道的工作负担,并影响了消化吸收。

4.睡觉前不喝水。小儿肾脏功能较成人差,一般夜间还会有排尿出现,这是肾脏在完成白天没有完成的工作。如果睡前饮大量的水,只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并影响小儿的睡眠。

5.幼儿剧烈运动后不要马上喝水。剧烈运动后幼儿心脏跳动加快,喝水会给心脏造成压力,容易产生供血不足,所以,大量活动后一定不要马上喝水。

本网站小编总结:现在的家庭多数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对其照顾的更是无微不止,从来都不愿意让宝宝受一点点的委屈,但是过于的娇纵反而是害了孩子,希望家长们都能免积极的配合老师,让孩子有一个合理的饮水习惯!

恐吓孩子的后果(春季亲子教育)


前言:恐吓孩子是现在父母们常用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家长们都习惯的使用这一招来吓唬孩子,但是育儿专家指出,恐吓孩子往往会给孩子留下很严重的后果,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孩子需要谨慎注意方式,恐吓万万不可:

要是再不听话,就叫警察叔叔把你抓去。

再哭?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

再哭,让狼把你叼走!

还敢撒谎,我撕烂你的嘴巴!

走不走?不走我走了!

孩子更需要安全感

记得曾经见过这样的场面:

一位母亲在路边哄孩子。小孩子不听劝,拼命地哭。母亲说好话,给他东西,都不管用。最后,母亲实在不耐烦了,大声说:“你还哭不哭?再哭我就走了!”并做出要走的样子。孩子哭得更凶了。亲子网

母亲二话不说,扭头就走。孩子见妈妈真的走了,不要他了,慌了神,赶紧追上去,边哭边喊:“妈妈,不要扔下我,我不哭了……”

这样的场面看着是很令人心疼的。这位母亲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非这样对孩子不可吗?父母是孩子最依赖的人。孩子从出生起,就对父母有特别的眷恋,同时也有着没有父母就不能生存的潜在不安感。心理学上管它叫“基础不安”。不管孩子是否懂事,他的心里,都经常有“爸爸妈妈会不会不要我”这样的担忧。在这种心理背景下,还对孩子说“你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之类的话,他的潜在不安会加剧,易于受到大人无法想象的打击。这种精神上的不安,很可能会让孩子做出极端的举动,比如自杀。到这个时候,父母后悔就太迟了。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有时并不明白父母只是为了哄他而说出恐吓的话,并非真的不要他或不爱他。作为父母,应该明白,恐吓和威胁是一种很愚蠢的手段,它不但不能让孩子变得听话,而且会伤害孩子的心灵。

孩子需要的是一种安全的环境,包括身边的和心灵的。

如果不想毁掉孩子,就不要恐吓他

每个人都会有恐惧的心理。这种恐惧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的本能反应,即对于危险的恐惧。另一种就是神经性的忧虑,即一个人在没有遇到危险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无端的害怕,可能说不出理由,也可能说出了,在常人看来不足以引起恐惧。小孩子最容易产生这种神经性的恐惧。所以,家长不仅不能恐吓孩子,以免加深孩子的恐惧,还要以正确的方法教育他,使他不致于产生无谓的恐惧心理。

孩子不听话时,如果你对他说:“你不听妈妈的话,就让妖怪来捉你!”这的确比费心地向他解释为什么要听话、怎么才算听话容易得多,可是,它产生的后果却是许多家长始料未及的。亲子教育

千万不要用医生、警察、老师及其他让孩子害怕的人去恐吓他。一个怕医生的孩子,生病的时候是不会跟医生合作的;一个怕警察的孩子,即使他迷路了,他也不会去问警察;一个怕老师的孩子,怎么可能安心听老师的课?

所以,易于造成孩子精神不安的话,千万说不得。

孩子的心里有不安的土壤,重则会萌发出许多的恐惧,并可能最终演绎为不幸;轻则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性格压抑。而这,就相当于毁掉了一个好好的孩子。

本网站小编总结:小孩子是比较单纯的,也许在我们大人看来不足以引起的恐惧,对孩子们的内心造成的却是莫大的伤害,严重着还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家长们都要甚用恐吓的方式来威胁孩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