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学期期末成绩出来后,有个学生向我哭诉了很多他内心的想法:“学习太难了,无论我怎么学习就是考不好!”“为什么xx平时没我学习努力,可成绩还是比我好?”“我是不是太笨了不适合学习?”

菠菜老师跟他聊了有半个多小时,他的情绪才稳定下来。你家孩子是否也曾向你这样抱怨过?十几年的学习生涯,偶尔出现厌学情绪并不可怕,怕的就是他会因此而放弃自己!

其实真正学习好的学生,既不是靠天赋也不是全靠努力,而是学习习惯。与其羡慕别人聪明,倒不如暑假让孩子先改掉这5个坏习惯,下学期成绩绝对提高。

光看书,不写题

经常有这样一种情况,孩子上课都听懂了,可是一动手写作业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小错误,归根结底就是没有动笔计算。这种“眼高手低”的习惯,是学习最大的杀手。

所以菠菜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有时出的题目很简单,学生口算就能说出答案,但我还是会要求他们把答案写下来,就跟考试的规范一样,因为只有真正写出正确答案了,才算是掌握了。

尤其是前段时间,学生在期末复习时为了追求效率,觉得写下来太慢了,于是就简单地在脑子里过一下解题思路,感觉这题会写就过了;有些比较难的题目,甚至不会去管推理的方法,直接死记硬背,导致应用的时候出现障碍。

因此,做题是很重要的,不光是数学需要,语文也一样,很多古诗词你会背,跟你一字不差的默写下来是有很大差距的,做题本身是一个二次复习过程,在解题过程中还能对前后知识点进行联系,加深理解。

光做题,不思考

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成绩非常不稳定,期中考试恰巧遇到了都会的题,就考了全班前五,可能期末遇到几个没遇到的题型,成绩就下降到十名开外了。

很多学科的学习,其实都有很强的逻辑性,需要孩子多加思考。很多高考状元都讨厌题海战术,取而代之的是花时间在宏观上去梳理课本。而且考试的重点是对知识点的运用,只有自己思考了,彻底理解了,去解题才能得心应手。

所以,孩子在写暑假作业的时候,要教会孩子去分析,这个题的考点是什么,几个相似题型之间有哪些异同点。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都是孩子写完之后做的,不要让他一边写题,一般翻阅参考资料,虽然这样准确率高,可是孩子下次再遇到,还可能不会。高考也不是开卷的,不能让孩子养成对书本的依赖性。

看完答案,不改正

几乎所有孩子在学习中都犯过这样的错误:做完题对对答案,对了就过,不会想想是否还有其他思路解答;错了就把最终答案改一下,很少去分析错的原因,哪里出现的错误。

孩子都要偷懒的心理,可以理解,可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学习新知识的前提是,对所学知识都已经消化吸收了。菠菜老师建议各位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整理一个错题集,定期进行汇总分析,杜绝一错再错的情况:

1、定期查阅,自我分析

准备错题本不是形式主义,记下来就完事了,而是要定期翻阅,比如固定在每周六下午,第一周可以花2-3个小时,把本周错题都重新做一遍,又错了的题目标出来;第二个周六,先花10分钟,把标出来的题目重新写一遍,然后在开始本周错题的复习。

2、同学分享,相互借鉴

暑假在家一个人学习肯定很枯燥,偶尔可以让孩子约好其他小伙伴一起,把这段时间的错题交换看一下,从别人错误里汲取经验教训,也是学习很重要的一种途径。

3、分类整理,全面汇总

鼓励孩子把一些经常错的知识点,分类整理出来,这不光是易错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全面汇总后,可以找到相应习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打草稿,字迹潦草

考试中最无奈的不是遇到不会写的习题,也不是会写的题做错了,而是明明算出答案的题,却因为草稿字迹混乱填错了。

每次发试卷的时候,总是会伴随阵阵惋惜声:这题我答案都算出来了,可是还是填错了,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草稿潦草,最后把自己都绕晕了。

还有的孩子在写数学应用题的时候,明明所有的步骤都写在草稿纸上了,可是誊上试卷的时候找不到顺序。

所以,平时在写家庭作业的时候,就要注意养成打草稿条理清晰的习惯,带上题号,对应相应的区域,也能提高检查效率与准确率,这还是降低计算错误最好的方式。

现在培养孩子做事有条有理,对他以后的成长大有帮助。

学习没目标,没计划

我们大人都知道,提前做好规划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孩子学习也是一样,那些成绩好的孩子都明确知道,自己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他们往往学习更加有针对性;而成绩平平的学生,往往是脚踩西瓜片,滑到哪里算哪里。

这里菠菜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指定学习规划的思路,学习计划可以分为当天计划,短期计划和长远计划。

首先我们先从长远的计划说起,比如以孩子升学目标为考量对象,小升初,中高考都可以,你孩子想上什么样的高中,或者什么样的大学就是一个长远的目标;

那么要想上这个学校,需要考到多少分,以现在孩子的水平,需要每学期进步多少可以达到,这就是短期目标;

当天计划就是把短期目标再进行拆分,孩子期末考到这么多分,他每天需要学习多长时间,语文比较擅长,就可以少花一点时间,数学学起来比较吃力,就多花一点时间加强训练。

可能刚开始执行的时候,会觉得很细微,效果不明显,但润物细无声,只要一步步分解并坚持下去,你就会发现当天计划一个个完成后,大目标也在慢慢实现,而且目标会让学习更加有动力。

我承认,天赋的差距是存在的,可是大多数人都高估了这种纯天赋的作用的重要性。

学习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只要你督促孩子,把这些习惯都贯彻到平时的学习中,成绩提高是早晚的事,也许一个暑假的时间,他就能实现逆袭!

相关推荐

孩子有这5个“坏习惯”,不需改掉!


孩子有坏习惯就一定是坏事吗?有些坏习惯不需要改,反而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帮助,下面看看孩子这5个“坏习惯”,再厌烦也要忍耐!

儿童成长的过程也是自我发展的过程,他们所有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而且孩子也在不断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修正。但是大人常常自以为是地打断孩子,这样做不仅会改变他的性格,同时也会使他失去做事的目的性和积极性。

一般来说,儿童看待世界的视角与成人截然不同,这不仅仅是程度和大小的差距。所以,家长要记住,时刻对孩子多一份宽容,正如蒙台梭利博士所说:“理解孩子对他们来说是莫大的希望。”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更好地为孩子准备环境,促进孩子健全人格的发展。

下面就有几种经常被家长误读的孩子行为,其实,只要对孩子的行为加以引导,将对他的未来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特点一:话唠

“话唠”的孩子特别让老师头疼,因为他们上课时总喜欢讲话聊天,影响老师上课、同学学习。在家里也总缠着爸爸妈妈说话,家长们刚开始肯定也很耐心地教导孩子说话,但是,如果孩子成天讲话不停,在休息时间也不能消停,家长们也会头疼不已吧!

其实,孩子可能到了语言敏感期,这个时期孩子的语言能力正在快速地增长,孩子话多,意味着他天生外向、乐观,语言表达能力强,只是他还没有良好的自制力。

因此,面对话多的孩子,希望家长不要太生气地骂他、打他,这样可能会“抹杀”孩子语言表达的天赋,说不定孩子以后就会是出色的记者、文学作家或者下一个“高晓松”呢!

特点二:喜欢发号施令

有些孩子总喜欢对其他孩子指手画脚,喜欢发号施令。可能在某些人眼中,这些孩子显得比较自私、喜欢出风头。但不可否认的是,喜欢发号施令的孩子,普遍有较强的主见性、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说不定将来就会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领导者。

特点三:喜欢攒零用钱

有些孩子拿到零用钱后,立马大手大脚,买零食,买玩具,不出三天就把钱花完了;而有些孩子不同,他们在把自己非常想要的东西买到手后,就会控制住自己买买买的欲望,而把剩下的零用钱攒下来,这类孩子有很强的自制力。

自制力强的人,往往做起事来井井有条,有目标、雄心和自信,以后结了婚,也会很持家。

特点四:很喜欢讲故事

这类孩子和“小话唠”不太一样,他们经常缠着你,要你讲故事给他听,或者他讲故事给你听,有时还特别喜欢扮演故事里的人物。如果你去听这类孩子自己编的故事,你会发现,他们经常会冒出许多天马行空的想法,比如说“马儿跑着跑着就飞到了天上”、“在白云之上盖起了房子”之类的……

这时你不要去打断他们的思路和想法,这类孩子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将来可能会成为文笔一流、闻名遐迩的作家!

特点五:运动神经很发达

有些孩子在家里时,总喜欢搞破坏,走来走去,精力无限的样子,把家里折腾得一团糟;在学校上课时,总喜欢动来动去,想让他们安安静静听课,不“动手动脚”,恐怕10分钟都很难坚持下来。

这时,家长们不要忙着烦恼,这可能是孩子运动敏感期来了。孩子运动能力的发展有两个部分:一是躯体运动,也叫大肌肉运动,是负责控制身体的;另一个叫精细运动,或者叫小肌肉运动或随意运动。孩子小肌肉发育的敏感期在1.5~3岁,而躯干动作的敏感期贯穿了孩子的0~6岁。作为父母,你就可以慢慢为孩子安排一些适合的运动项目,这样既可以促进孩子的身体发育,也能使他们逐渐掌握运动的技巧。

其实,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一般这类孩子,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都不错,而且思维也比较活跃,只要家长加以正确的引导教育,孩子将来一定不差!

这几种坏习惯会让孩子迷失自我,赶紧改掉!


坏的习惯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些坏习惯一定得改,俗话说“好习惯的养成,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积极影响。”这是从正面分析习惯对孩子的影响中得出来的,习惯是一把双刃剑,孩子如果在小时候形成以下三种习惯,不能武断地说孩子就没出息了,但或多或少会给孩子在后天竞争中带来不利影响。

小刘是我的好闺蜜,在别人眼中小刘是个幸福的女人,事业有成,有一个疼爱她的老公。但熟悉小刘的人都知道,每每提到孩子,小刘的内心就会笼罩上一层阴霾。

小刘家的孩子是个男宝,今年十岁了,在县城一所小学念三年级。孩子因为在小时候,小刘夫妇的事业处于起步期,对孩子疏于照顾,而且在有限的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里,第一次做父母的小刘夫妇因为没有育儿经验,导致孩子在小时候形成许多不好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把这些坏习惯带到了学校,学习成绩一团糟,并且经常调皮捣蛋。小刘因为孩子经常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这成了小刘的烦心事儿。

“如果再重新来一次,我肯定得改变教育方法了”。小刘多次向我抱怨,在我的疑惑下,小刘说出了她家男宝在小时候没有被父母重视起来的不良习惯和他们关于孩子不好的教育方法。

一、沉迷手机

当时因为二人忙于工作,每次孩子在哭闹时,就会把手里的手机给孩子玩,时间长了,孩子就对功能多样、智能高新的手机越发感兴趣,整天抽空就抱着手机在床上玩,父母不让玩他就大哭大闹。渐渐养成了手机依赖症。手机里的图片信息和相关视频对孩子思维习惯也形成了重要影响,并且因为沉迷手机,亲子沟通也出现了一些障碍。

二、习惯晚睡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形成了晚上不睡,早晨不起的习惯。其实究其孩子这个习惯的养成和大人的作息时间也脱不了干系。当时因为小刘和老公工作较忙,每天都睡得很晚,孩子潜移默化地也没养成规律作息。晚睡对孩子的以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不仅影响孩子身高的发育,更是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想要让孩子养成规律作息的好习惯,父母一定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

三、让孩子没有独立成长的机会

在孩子上了小学后,小刘和老公的工作渐渐稳定了。为了弥补之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二人的角色缺失。二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大包大揽。每天早晨起床之后,父母要给孩子穿衣服,现在孩子十岁了,还得撒娇让小刘夫妇二人给穿衣服。并且,在孩子洗漱前,小刘会为孩子贴心的把牙膏挤出来,调好洗脸水的温度。小刘没想到自己和老公对孩子一系列的贴心举动不仅没有弥补之前对孩子的亏欠,还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不独立,可以说是剥夺了孩子的成长机会,并且孩子因为在家中的娇惯,变得越来越任性,这就出现了文中开头,小刘被一次次请到办公室的插曲。

小刘的育儿经历告诉我们,后天养成的习惯很容易让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败下阵来,宝妈们,你们有这些不良的习惯吗?

换绰号改掉儿子坏习惯


3岁的儿子做什么事都磨磨蹭蹭的。吃饭,要喊很多次才能到饭桌前来,好不容易坐在了椅子上,又东张西望,催促好几遍也不拿起勺子,说着,劝着,嚷着,威吓着,总算拿起勺子了,往嘴里送饭的速度又奇慢无比,饭菜含在嘴里慢吞吞地嚼着,迟迟不肯下咽,一顿饭要吃很长时间。让他去洗手,他在洗手间里也是磨磨蹭蹭的,玩玩牙刷,看看金鱼,对着镜子做各种各样的鬼脸,要提醒多次,才能把洗手的事儿完成了。我和他爸都是急性子,看不得他磨磨蹭蹭的,他的小屁股上没少留下我们的巴掌印儿,他为此不知哭过多少回。他的泪水丝毫没有消减我的怨气,我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小磨蹭”。

“小磨蹭”越叫越磨蹭

“小磨蹭,又在磨蹭什么呢?快点儿,吃饭啦!”

“小磨蹭,动作迅速点,快换上衣服,该上幼儿园了。”

威吓,训斥,打屁股,起绰号,都没有什么效果,他依然磨磨蹭蹭的,特别是叫他“小磨蹭”的时候,他会撅起小嘴,很生气的样子,行动更加磨蹭,好像在抗议:“你叫我小磨蹭,我就索性磨蹭给你看好了。”我们决定另觅他法,试用充满爱意的“赞扬式”,改称“小磨蹭”为“小宝贝”。

“小宝贝”心花怒放

“小宝贝快来看啊,水饺在你碗里游泳呢,快把它们消灭掉!”

“小宝贝,你看这条马裤多好看,上面还有小胖熊呢,快穿吧。”

“小宝贝”的称呼真是奇妙,常常话音一落地,儿子就欢天喜地跑过来,迅速把水饺消灭掉,飞快地把衣服穿上……儿子磨蹭的习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观。

我们每天都挖空心思地说一些能调动他热情的话。但总这样也不是长久之计,我们的语言会枯竭,我们不说激励话的时候,他还是磨蹭。

我们又开始寻觅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天,他爸爸兴高采烈地回来,说他想到了个好办法,让我和儿子一起做起游戏,游戏的名字叫“采蘑菇”。

“小蘑菇”干什么都快

我们以糖果代替蘑菇,撒在地上。我和儿子一人提一个篮子,比赛在相同时间内,谁采的多。胜者为“采蘑菇大王”。比赛开始了,儿子蹲、跪、爬、跑,各种姿势都用上了。最初几次尽管他倾尽了全力,但总没我采的多。他很不服气,天天练习,十几天过去,他终于超过了我,获得了冠军。我们高兴地把“采蘑菇大王”的桂冠给他戴上,他的小脸兴奋得通红,高兴地喊到:“爸爸,妈妈,你们以后叫我小蘑菇吧。”

“小蘑菇,以后你不能只是采蘑菇快,干什么事都要快,知道吗?”我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叮嘱他。

“小蘑菇”向我们点头。

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家庭习惯是祸首


孩子的成绩一直上不去,你会怎么做?训斥、打骂、还是物质诱惑?这些方式可能短时间内有效,时间长了,对于孩子就不起作用了。如果你家孩子成绩上不去,且不妨思考一下问题的关键所在。孩子成绩不好,家长的错误做法?1.常询问孩子在班级的名次

家长不能以每次考试成绩的排名来肯定或否定孩子,对于一个不可能得第一的孩子反复强调名次,势必使孩子陷于自卑。而孩子的自我否定,不仅会使其学习成绩进一步下降,孩子未来的整体发展都会受到妨碍。

2.常指责孩子的失败

比如有两个孩子的语文考试不及格,家长甲对孩子说:“妈妈和爸爸都很关心你的语文成绩,我相信这次考试还没有反映出你的水平,你要加油呀,孩子!”家长乙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你以后肯定考不上大学!”家长甲传达的是关心和爱护,家长乙引发的却是焦虑和憎恨,前者能激发孩子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注重于问题的解决;后者则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孩子通常都会实践父母和教师对他们的期望,给孩子摧毁性的预言则会造成伤害。

3.常阻止孩子玩耍而命其回到书桌前

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味地阻止,迫使其“学”,而且学之不尽,孩子必然会产生厌烦心理。成功的教育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即将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而不恰当的教育,则只会使孩子原本存在的学习兴趣也没有了。

4.在生活、学习中包办太多,使孩子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强制要求孩子在某个时间段做某件事。这样,孩子就会失去自己对时间和学习的自主处理能力,久而久之,孩子的学习态度就是被动的。

想要宝宝成绩好,家长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家长必须要有耐心,情绪稳定

因为孩子过去的基础较差,想要孩子一下子把学习搞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做父母的千万不能躁之过急,更不能因为孩子学习不好而指责孩子。

2.父母应该和孩子进行诚恳沟通

交谈时,父母应该对孩子抱着真诚关心和宽容体谅的态度,表示理解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挫折是难免的。同时,父母还可以谈自己过去学习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给孩子以必要的信心和勇气。

3.应向孩子的老师、同学或朋友了解孩子学习上的问题所在。如:

(1)孩子上课是否用心?作业是否认真?能否按时完成?

(2)孩子平时喜欢与哪些人在一起玩?有没有受到什么消极影响?

(3)孩子的特长是什么?兴趣是什么?能否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让孩子恢复自信,培养其成功感。

4.父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关心他,支持他,鼓励他坚持不懈,顽强奋斗。

(2)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不依赖他人的良好习惯,不要老干预,老指导,老帮助。

(3)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告诉他失败是成功之母,要善于从失败中找出成功之路。

(4)以肯定任何大小成绩的方法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体会到,无论成功或失败,只要他尽了自己的努力,父母都一样爱他。

(5)鼓励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一步步地争取,不要希望一步登天。

5.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

期望孩子具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父母首先要做到做事不拖拉,当天的事情当天处理,而不要轻易斥责孩子学习拖拉、不主动以及贪玩;对孩子讲话、做事要小心谨慎,不要轻易指出孩子致命的弱点,要维护孩子的尊严;不应该给孩子布置额外的学习任务,避免作业强迫症,重要的是以自己的言行规范来影响孩子,让孩子去领悟如何做人做事;要经常在家庭中进行民主交流,父母和孩子分别总结一段时期以来个人的得失以及未来的努力方向,同时相互交流家庭成员之间对彼此的意见和建议,让孩子畅所欲言,使其感受自己的存在意义,而不是在不断的埋怨和抱怨中挣扎。

6.向孩子的老师、同学或朋友了解其优点

比如,孩子的特长、兴趣以及其他表现良好的地方。要结合他现有的优点,鼓励和督促孩子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建立起对文化课程学习的自信心,形成对文化课程的兴趣以及学习上的成功感。

7.要帮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

比如,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关心、支持、鼓励;孩子出现进步行为表现时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和肯定(比如,努力程度、按时完成作业、写作业又快又好等),鼓励和支持孩子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独立的学习模式,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状态。

8.父母要多与老师沟通,了解作业的布置情况,以便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同时还可以针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与老师协商帮助策略,比如针对孩子的学习实际请课任老师设计辅导方案,循序渐进,保证孩子“当天学当天会,当天的事当天做”。

9.要鼓励与调动孩子积极主动地学

比如,与孩子展开写作业竞赛,促使孩子全心身地投入到写作业的竞赛之中,使其兴趣盎然高效率地完成作业;和孩子商量如何完成学习任务以及玩耍,这样既了解了孩子的需要,也让孩子明确了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同时也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进而也增强了孩子自我做主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