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给孩子准备入学礼物
2021-06-28 家长给孩子准备入学礼物 孩子入学家长准备什么 孩子入学前的家长准备家长这6个不作为,孩子以后最易沉迷网络(写给所有父母)。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为了让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前打好基础,我们要通过早期教育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质。早教可以让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后,轻松的应对各种学习压力。那么早教对孩子都有什么样的影响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长这6个不作为,孩子以后最易沉迷网络(写给所有父母),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担心的不无道理。有研究显示,沉迷游戏的孩子低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位妈妈就这样说,“每天我一回家,孩子就会扑过来抢我的手机,熟练地打开手机里面的游戏,玩起来。一开始,我还挺自豪的,才两岁的孩子,你看他玩得多专注呀,手指多灵活呀,但现在孩子几乎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不吃不睡都可以,不让玩就会哭闹不止。”造成这种低龄化的原因,跟年轻一代的父母自己喜欢玩手机,甚至还以此作为哄孩子的工具不无关系。
玩一玩、稍作接触,我并不认为有什么问题。但若处理不当导致成瘾,或者给孩子埋下网络成瘾的可能,就都需要父母警惕了。
那天跟朋友们在一起,聊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一个朋友问:如果一个孩子一直缺爱,也很少感受过胜利的滋味,那么他会长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答:我猜,会变得很冷漠,情感隔离,反社会。
另一个朋友说:也可能沉迷网络游戏!
大家笑起来。
很多时候,我们都把网络和网络游戏视为仇敌。我听过不少身边的父母这样告诉我:自从孩子上了小学一年级,我把家里的有线电视和网络都给停了。然而,从心理学角度看,游戏未必这般十恶不赦。那些在现实世界中缺爱、缺陪伴、自信心经常被打击的孩子,游戏会成为他们的一个绝佳避难所。这个时候,游戏的最大价值在于:它避免孩子走向绝望,对孩子的心理起到了保护作用。
简言之,父母没给孩子的,游戏却给了。看来,父母们希望避免孩子沉迷网络,一味靠强硬制止并不合理。首先要弄明白,网络和网络游戏,到底给了孩子们什么?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高文斌研究员从2002年开始关注并研究网络成瘾问题,同样他也是积木宝贝国际早教的专家顾问团成员之一。且听听他结合大量网络成瘾案例研究数据得出的结论。
父母首先要搞明白,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中国孩子在成长中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三个缺失:
第一,是“父亲功能”的缺失
尤其到了孩子青春期,父亲对于孩子,特别是男孩来说很重要,父亲往往代表着规则和秩序,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与父亲的作用有很大关系。网络成瘾中男孩居多,“父亲缺席”是一大原因。
第二,是游戏缺失
不仅小孩子需要游戏,大孩子仍然需要。现在中小学体育活动不仅少,而且男生的活动在时间上和内容上都和女生差不多。其实男生是需要在游戏中有一定的肢体接触,甚至肢体冲突的。当现实生活无法满足时,他就去找替代品。网络游戏很多都是战斗游戏,所以很容易被男生迷恋上。
第三,是同伴的缺失
同伴特别重要,没有伙伴就不能从家庭走向社会。但是中国城市中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内同伴为零。当现实生活中同伴缺失时,网络却给青少年提供了机会。
积木宝贝一直在强调孩子的心理成长。我们也谈过很多孩子心理成长所必须的心理营养,比如安全感、意志力、目标感等等,并且强调爸爸角色、同伴交往以及游戏的重要性。家庭和学校是孩子获得上述心理营养的主要通道。若家庭和学校不能提供这些营养,孩子就会寻找其他的替代品。网络中,有游戏,有同伴交往,又能获得成就感,正好弥补了三个方面的缺失。
了解了孩子们的内心需求,应对方法也就有了。所有父母,即使你的孩子现在还很小,都应该了解下面这6点。如果在下面这6点上,我们过于违背,那么孩子将来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则会极大提高。
?父母陪伴过少,孩子将来极容易到游戏中找关注。
所以,请多陪伴孩子游戏。最好帮孩子找到一两项可以长期坚持的兴趣爱好,或者体育运动。对于男孩来说,必要的体育运动和体力宣泄尤其重要。现实世界足够的精彩的话,没有孩子还愿意沉溺在虚拟世界里去。
现实中没有同伴交往的机会,孩子们就一定很容易被网络中极为开放的社交方式所吸引。
所以,请父母尽量帮孩子建立自己现实中的朋友圈。现在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学校里又以学习为主,社交、同伴交往的时间非常有限。父母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可以利用孩子班级的QQ群、自己的亲戚朋友等资源,与一些同龄孩子的父母建立起良好的互动,约到一起给孩子们制造集体玩耍的机会。或者为孩子寻找一些较好的机构等,寻找平台,为孩子提供同伴交往的机会。
?那些成长中父亲缺席的孩子,尤其是男孩,自控力更差,也更容易对网络成瘾。
所以,爸爸卷入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按照我们一直的建议,从孩子1岁半开始,也就是打从孩子自我意识逐渐萌生起,爸爸就应该逐渐多陪伴孩子游戏。父亲和孩子的游戏,可以潜移默化帮孩子习得关于规则、自控力等至关重要的心理能力。
?越禁忌,越诱惑。尤其在这样一个互联网社会,禁止孩子接触网络,无异于痴人说梦。
所以,我们的建议是,允许孩子接触网络,但从一开始就设定规矩。如跟孩子约定好具体的时间和频次,对于孩子到时间主动结束电脑游戏的行为给予肯定等。
经常可以看到父母自己捧着手机,霸占电视,却不允许去碰电脑电视、玩电子游戏。可以说,这一招最容易养出网络成瘾的孩子。为什么?父母先是做足了榜样,再用“限制”吊足了孩子的胃口。只要孩子有机会,就一定会去偷尝“禁果”。
对此,高文斌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
“一次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现在网络是大家的生活内容之一,这个时候如果不上网的话,将来小孩上大学后很有可能成为网络成瘾的易感人群。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从来不得感冒的话,他一定会得甲流的。但是我们大部分人为什么不会得甲流?因为我们经常会感冒。”
?平日里,帮孩子找到自己的优点和天赋,并从自己的优势中获得足够的成就感。
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在现实中觉得自己一塌糊涂,谁都会批评他,认为他什么也做不好,但网络和网络游戏却给了他非常棒的感受,甚至让他体验到了无所不能的全能感,那么沉迷网络就会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为此,父母需要观察、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长处,少批评指责孩子的短处。在父母这里获得了足够的自信心和优越感,孩子就不必去网络和网络游戏中去找寻了。
?对于已经网络成瘾倾向的孩子,我们的建议如下:
有些学龄前的小宝宝,在他们哭闹的时候,父母常会用手机,让孩子看视频、听音乐、玩游戏,慢慢地,孩子“习得”了这种方式,想要玩游戏了,就用哭闹“威胁”父母。这种做法其实忽视了对孩子精神、情感上的关注。很多时候,孩子哭闹并非需要物质上即时满足,而是需要被理解。所以,不如蹲下来,抱抱孩子,等待孩子情绪平复,听听孩子心里到底如何想。
对于大孩子,即童年中期至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都要求父母将自己当做“小大人”甚至“成人”一样看待,要求更多尊重,更多理解,想要独立但又渴望理解和支持。所以,父母需多关注孩子的变化和成长,多理解、尊重孩子。当孩子玩游戏的时候,甚至可以陪孩子一起玩,给孩子寻找游戏相关资料等等,只需跟孩子约定好具体玩的时间就好了。
我们经常会发现,当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发现自己用以标榜个性的兴趣爱好,同时也变成父母的兴趣爱好时,他们的热爱浓度会极大降低。相反,父母越是反对、限制,孩子的积极性就会越高。他们不就是在这种“叛逆”的过程中,学着找到自己的边界、尝试走向更深的独立吗?
所以,与其“堵”,不如“疏”。
扩展阅读
儿童早教:家长们如何避免孩子沉迷网络
父母们应当怎样防止孩子上网上瘾呢?如今,孩子愈来愈早接触电脑上,父母们都很担忧孩子会沉溺于互联网,那麼父母们应当怎样防止呢?家长们如何避免孩子沉迷网络?网编教你好多个方法。
下边大家讨论一下如何能让孩子既玩好又学习好。
第一、父母务必塑造那样的意识,在紙上写上:没有问题孩子,仅有难题父母。
把义务拉到自身的身上,不必推给院校,也不必推给网咖。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而言,个性化的塑造,没有院校,没有网咖,仅有父母。家长们如何避免孩子沉迷网络?
第二、责任者一定要区划清晰,在大家家里边教育孩子到底是谁。
如今,许多 家中,搞不懂;许多 夫妇已过很多年,孩子出难题了,搞不懂到底是谁的义务。谁有空,谁便说几句;没时间,谁也无论。对于孩子全部发展趋势运动轨迹是谁来监控器,没有一个责任者。顾及的情况下,全是难题出去的情况下。
要想把孩子教育好,一定要留意关键时期,一些情况下开展一些教育。培养教育、习惯性教育,尤其是网络电脑的教育层面,最好是在3到8岁中间。这个时候,孩子不管在工作上、精力层面、经济发展层面,都彻底钦佩父母。例如:小孩子不容易续水,他告诉你:“妈妈,我想饮水。”你给他们倒了;“妈妈,我想吃冰激凌。”你也给他们买来;“妈妈,我想在街上。”你将他随身携带街了。他就感觉父母是全能的。家长们如何避免孩子沉迷网络?
这一环节,他很想要追随父母,想要听父母得话;他是仰望大家的,视线以内沒有他人。倘若来到十来岁:“我妈妈对我好了,但是,小敏一件事更强;我妈妈很美,但是,小敏更好看。”他的视线就超过了父母的范畴,培养教育的公信力就不易创建起來。因此,一定要在8岁之前;不要在青春发育期之后再开展培养教育。
第三、教育子女要懂得资金投入。
我经常问一些父母:“学电脑,你可以花是多少時间?”有人说,我教至少要三个月。“你驾车必须多久?”驾车到上道,至少要两月。“你花了是多少時间,学习培训教育子女?”“沒有。”从来没有专业地、专心致志地花時间讨论、学习培训教育子女。事实上,孩子要比电脑上、轿车繁杂、高精密得多,可是,许多 父母沒有想起要花大量時间学习培训对人的教育,而在资本主义国家恰好反过来。
美国在登记结婚的情况下,让你一个教育子女的考试试题,假如考但是,就半个月之后再说,你务必报名参加教育子女的学习培训。她们的婚前体检,并不是以生理学、人体器官的查验主导;只是以是不是会教育子女的查验,皇室的社会发展就这样规定的。在国外,父母彼此务必有一个人是学过家政学的,如何教育子女是最重要的一个內容。我国的《三字经》讲“养不教,父之过”,是父母的义务。
家长们如何避免孩子沉迷网络?互联网和妈妈,那真是彻底不一样。倘若你来刷碗,刷完后,妈妈会怎么讲?“这是你刷的碗?上边也有青菜叶,你欺骗谁呢,我养你啊这些年,一点用也没有。”互联网会那么说:“搞一个刷碗比赛,第一次刷完有青菜叶,提醒刷得非常好,下一次再接再厉,能够 进到第一级。”第二次没青菜叶了,互联网说:“你能进到第二级,并赠予奇妙毛巾。刷出第五级后,就可以晋升魔术师刷碗师,再向下就变成道长,能够 穿上金子吊带背心,”互联网時刻在毫无疑问你、奖励你,父母常常否认你、严厉打击你。
暑假防止BB沉迷电玩 家长应以身作则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宝宝的早教是每一位家长都关心的一个问题,早期教育能够培养开朗外向的性格,让宝宝有自信的与别人交往。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暑假防止BB沉迷电玩 家长应以身作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孩子接触电子产品越来月低龄化。在游乐场、吃饭场所等,你都很容易看到小朋友拿着小型游戏机、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在那里玩得废寝忘食。
有个朋友告诉我,她的儿子正在上幼儿园大班,前一阵儿迷上了一种网上游戏,玩得不亦乐乎。他的同学们都在玩,互相比着玩。我的朋友和大多数父母一样,在心里对孩子玩游戏持反对态度,怕孩子玩上瘾了,影响学习和生活。
那么,孩子沉迷电玩有什么危害呢?
一、BB沉迷电玩的危害性
1、容易让孩子陷入虚拟世界难以自拔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父母都表示,孩子沉溺于电视、游戏机、电脑网络等虚拟世界难以自拔,他们常常把看电视、打游戏和上网QQ聊天等当作自己每一天的“必修课”,而且投入的精力越来越多。
电玩游戏的画面丰富、色彩生动,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一旦沉迷,就会将虚拟世界当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了。如果孩子陷入虚拟世界,容易造成孩子在现实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出现问题,从而导致孩子性格孤僻。
2、沉迷电玩,对孩子有不良引导
网络游戏中的血腥、刺激,使暴力虚拟化,让人产生了再暴力的东西都与人类感受无关的错觉。孩子如果长期沉溺在游戏世界中,会对他们造成不良引导。
例如,孩子在玩电子游戏是,他们可以尽情使用暴力,这些都很容易使人格尚未健全的孩子们错把“现实”当“虚拟”,会直接导致他们以错误的观念来判断是非。
孩子沉迷电玩,最终会影响少年儿童的人格和心理,要么粗暴、强横、乖戾,要么对暴力行为恐惧、害怕,严重的会发展成为少年儿童自闭症和抑郁症,这种反向的人格特征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极其有害。
3、长期玩游戏,孩子容易近视少年儿童的眼球正处在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眼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如果孩子长期对电子产品,会造成视力疲劳,从而造成近视。现在家长出于安全、方便等原因,多数情况下是让孩子在家里玩。
即使约了小朋友一起玩,不是去他家就是在你家,还是以室内游戏为主。而且,现在的孩子聚在一起,都喜欢玩电玩,孩子玩电玩时近距离用眼,眼睛的负担很重。
4、长期玩电玩,导致孩子没有约束能力
人类从幼年到成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过个过程中,如果一个孩子缺乏明辩是非的能力和道德观念,不对自己的言行进行适当的约束,任性放纵,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会导致孩子人格的偏离,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
而电动游戏里面的一些暴力画面,容易造成孩子沉迷网络,由于孩子年纪细,他们没有足够的自制力,一旦沉迷了就难以自拔。所以,如果你的孩子长期玩电玩,就会更加有自我约束能力。
二、BB迷电玩,家长需要引导对绝大多数电玩游戏迷来说,游戏只是游戏。但是,玩电玩游戏上瘾,甚至到了难以与真实世界相区分的程度,就是一种病态。因此,沉迷电玩的孩子,让父母头痛不已。
那么,游戏成瘾的孩子该如何教育?
1、家长以身作则
父母是宝宝的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家长们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
孩子对父母的行为是很敏感的,他们很容易以父母的情绪来体会生活,如果父母不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孩子也会对父母的行为进行模仿,从而养成不好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性格。
有的孩子喜欢玩电玩,就是因为自己的父母经常电子产品不离手,加大了孩子对电玩的好奇心。因此,为了让孩子有节制地晚游戏,家长自已要做好榜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以身作则,用行动证明,让孩子适当玩电玩。
2、约定玩电子游戏的规则
其实,电子游戏里面都有一些是生活常识的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因为,不是说一点都不让宝宝玩游戏,只是要控制他们玩游戏的时间和内容选择。要培养孩子自律意识,家长和孩子定好玩游戏规则,也可拓宽孩子的知识面。
父母想减少孩子对电子游戏的依赖,可以与孩子商讨有关玩电子游戏的“家庭规则”。要把这些规则写下来,并贴在家里每个人都能看见的地方。
例如,孩子做完作业后,可以休息半小时,这半小时,孩子可以选择玩自己喜欢的游戏,但是不能超时。
事前约法三章,说好规则,可减少和孩子起争执、和孩子赖皮的机会。通过订立规则,让孩子懂得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会获得玩电子游戏的机会,得到长辈的奖励,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自律意识,控制自己玩游戏的时间。
3、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如果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玩电玩的行为举足无措的时候,不妨尝试一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因为孩子对很多事情都有好奇的心理,所以找另外一些东西引起他们注意,这样也可以适当制止孩子沉迷游戏的行为。
当孩子已经长时间玩电玩时,你可以尝试用其他科技片、小零食、亲子游戏等去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你可以观察他平常喜欢玩的游戏,例如玩堆积木。你可以和他一起摆设一些造型、或者玩“谁叠得更加高”,用这种比赛的心理,去吸引孩子,等孩子忘记他正在玩电玩。
4、发挥电子产品的其他功能
电子产品的功能是多样的,数码产品已经越来越多出现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其中不少产品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和应用也确实得到了家长和专业人士的肯定。
孩子玩用电子产品,不是一定只是玩游戏的。父母可以借助数码产品来启发孩子的智力与学习,不夸张的说,很多家长已经通过电子产品提高孩子学习成绩。
不少家长在孩子婴儿时期就利用声控的早教机与孩子进行互动、聊天,启发孩子学习语言,给孩子讲故事、唱儿歌等等,一般早教机产品都配备有各种类型的儿童专用教材,内容丰富,对于家长来说,也比较方便。
所以,家长只要利用好电子产品的其他功能,发掘电子产品的优点,也可以帮助孩子摆脱沉迷电子游戏。
网络语流行家长担心误导孩子
“鸭梨山大”、“神马”、“浮云”,一幅幅满是网络用语的广告出现在石家庄市的公交站台上,不由让一些学生家长担心,这些网络用语可能会误导孩子。
李女士家住石家庄市长安区,她向记者介绍说,最近孩子作文中,经常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词语,“鸭梨山大”、“小盆友”,她便询问正读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是不是写错了?孩子则告诉李女士,每天上学乘坐公交车,公交站台广告中就有“鸭梨山大”一词,意思是“压力很大”。而“小盆友”一词,孩子是从一幅童装广告中学到的。“这些词跟‘神马’、‘浮云’一样,都是网络用语。”孩子对她说,“妈妈,你不上网,都OUT(过时)啦!”
昨日13时许,记者在中山路等路段走访时,看到不少公交站台悬挂着某品牌冰红茶的广告牌。上面印着,“不要以为鸭梨山大神马的,我就抗不住了,过上一个韩剧零食懒洋洋的周末,多大de鸭梨都是浮云。”短短的几行字里,就出现了“鸭梨山大”、“神马”、“de”、“浮云”等网络语言。
记者采访了几名乘公交车上学的孩子和家长。有的小学生说:“我早就注意到那块广告牌了,一直不明白‘鸭梨山大’是什么意思”。一些小学生说:“我知道在网络上‘神马’是‘什么’的意思,‘木有’是‘没有’的意思。在一次作文中,将‘有没有’写成‘有木有’,结果老师画了圈,说我在写错别字”。
在走访中,一名家长表示,户外广告、电视广告的视觉冲击力很大,孩子会不由自主地受影响,最好能够规范一下,别用网络语言做广告词。“这些网络用语当广告词,吸引大众眼球,这无可厚非,但出现在公交站台上显得不大合适,这可能误导一些正在学习的孩子。”李女士说。
石家庄市第二中学语文老师王晓民,曾多次担任高考阅卷组组长,他介绍,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同学们使用网络语言的情况,这两年尤为突出,像有的学生故意把“同学”写成“童鞋”、“悲剧”写成“杯具”等。
“网络语言的盛行,与其具备幽默、活泼、新奇等特征有关,但极不稳定,往往是流行一段时间便被弃用。而语文又是最讲究规范的一门学科,在中高考阅卷时,评卷老师对网络语言一般持排斥态度。”王晓民说,在此提醒同学们,中高考作文时,最好不要用网络语言。如果想用,也必须谨慎。网络语言的使用,必须有合适的语境,能够体现出这个词准确表达的意思。其它情况,则极易被认为不符合语言规范,被当成错字、错词来看待。
给家长和孩子的15个网球忠告
忠告1不要只参加大赛和跨年龄组比赛,小比赛也要参加
【理由】在大赛和跨年龄组比赛(参加比自己年龄高的组别)中,由于很少能获得胜利,信心会受到很大打击。让孩子建立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小比赛获得冠军的经验,对于保持信心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忠告2适时休养
【理由】每周至少休养1次。转换一下心情,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放松,好好考虑战术问题。
忠告3不要只练多球,尽量多进行实战
【理由】只进行多球练习,无法培养比赛感觉和战术组合能力,对击球位置的学习也没有太大帮助。进行实战练习,可以模拟比赛时的环境,从中接受教练的指导。
忠告4实战演练中,挑战高年龄选手
【理由】和高年龄选手进行实战演练,能够学到各种经验。习惯对手击球的速度、力量、底线抽击的强度,从而增强自己的对抗能力,以便在实际比赛中占据优势。
忠告5和低年龄选手或比自己排名低的选手对战
【理由】和低年龄选手或比自己排名低的选手对战,能够确保自己的技术动作正确并增加自信,重要的是,必须以较大的优势获胜。
忠告6尽可能多地和相同水平的选手对战
【理由】尽可能多地和比赛中经常分在一个小组的选手对战,如果能够多次战胜对手,信心便会油然而生。另外,通过比赛,还能切身感受到对手的特点。
忠告7确定比赛前要做哪些事情,形成惯例
【理由】形成惯例的目的,在于保持冷静和自信。例如,赛前练习时,按同样的顺序练习正手斜线、正手直线、削球、放小球和反手,一定要进入比赛场内,比赛前都吃相同的食物等。纳达尔的惯例是出了名的,比赛前必定冲个凉水澡,比赛中饮料瓶的放置位置和饮用顺序都是雷打不动的。
忠告8确定比赛中的惯例
【理由】目的和比赛前一样。例如,开始交战前,用后背朝向对手,让心情保持冷静;发球之前,用非持拍手将球来回在地上拍几次;击球失误之后,走到挡板附近拿毛巾,借机改变击球时机和节奏等。
忠告9家长和教练都要避免拔苗助长
【理由】如果家长和教练一味对孩子拔苗助长,孩子很可能在网球之路上夭折。有一个10岁的小女孩,原本很享受网球比赛的乐趣,后来就是因为家长给她施加了过多的压力,渐渐凋零了。可以让孩子多接触一些运动项目,不要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网球上。
忠告10比赛之后不要批判
【理由】比赛结束之后,父母不要马上就给孩子指点比赛。胜也好,负也罢,哪点表现好,哪点表现不好,让孩子自己思考并说出来,要培养孩子在比赛中的判断能力,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
忠告11比赛中不要考虑比赛何时会结束
【理由】过于考虑比赛结束的事情,就无法思考如何才能得分、如何拿下眼下的这一局。比赛中,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击球、将球打向哪里、如何才能得分,只有将精力集中在这些方面,才能拿下一分、一局、一盘和一场比赛。
忠告12理解比分状况
【理由】养成誓夺关键分、关键局的习惯。以此为基础,战术组合和安排相对会容易一些。
忠告13制定比赛计划
【理由】必须找到比赛制胜的模式。将球打向哪里,打什么球;对手将球回过来时,自己如何处理……必须事先考虑好这些,比赛才能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忠告14分析对手
【理由】比赛前,将对手的强弱之处,写在三四张小卡片上,以此为基础,总结出对手的特点,制定比赛战术和战略。
忠告15掌握必杀技
【理由】拥有一两手能够置对手于死地的必杀技,可以使比赛朝有利于自己的发向发展,提高一分、一局、一盘和一场比赛的赢球率。
链接:世界巨星的案例
1.奥斯汀
父母要选择谈话时机
奥斯汀曾经跟随罗伯特·兰多夫学习网球,但兰多夫只教技术,至于比赛战略,一点儿也不管。承担这一任务的是奥斯汀的妈妈,比赛结束后,在回家的车上或刚一到家,妈妈肯定会给她总结比赛的情况(更多是在批评她),这让奥斯汀无法忍受。不久,奥斯汀跟妈妈说,希望以后她别再这样做了。于是,此后,在训练中以及其他时间,妈妈跟她说的都是战术安排和分析对手的方法,奥斯汀以此作为参考,自己制订比赛战略。
2.塞莱斯
父母给予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
塞莱斯有一个哥哥,被认为很有网球天赋,父母对他寄予了很大期望。小时候的塞莱斯,无法和哥哥一起训练,而是一个人对墙练。对墙练习,培养了塞莱斯顽强的意志,形成了正确的技术动作。几乎没有来自父母的压力,塞莱斯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成长,最终登上世界第一的宝座。
3.卡普里亚蒂
父母给予过大的压力
卡普里亚蒂的父母,平常不工作,而是担任女儿的经纪人兼教练。卡普里亚蒂不去学校上学,在家里上“私塾”(使用互联网上课、接受家庭教师和父母的教育),全家族都对她寄以厚望,其中,更多的是经济方面的期待。结果,卡普里亚蒂未老先衰,被巨大的精神压力压垮,并一度退出职业网坛。和其他巨星相比,卡普里亚蒂的鼎盛期较短,退役后也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