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逆反行为的儿童,脑子里装着许多“不”字。“不去”、“不要”、“不干”等等,事实上他听到的“不”字比“是”字要多得多,可以说“不”字是从你那儿学去的。

逆反行为一般在两岁左右表现得比较多,大约在6个月内就渐渐减少了。你的孩子在三岁半才开始,是比较晚的。

孩子有逆反的表现不是你丢脸的事。差不多所有的儿童在第二年左右都要经过一个逆反的阶段,有的轻一点,有的重一点。正如他不能控制长牙、长高一样,他也不能控制自己的逆反。

两岁的孩子已经不是你的延长了,他是一个小小的“人”了。他要考验你的权威性,树立自己的自治性,“不”是他独立的宣言。这时,他要对你的请求说“不”,对你的命令(“打人不对”)说“不”,对你立的界线(“不洗手有细菌”)说“不”,甚至对你提出来所有的事,都说“不”。你是他逆反行为唯一的对象,他就只是对你对着干。

当孩子有这种逆反行为时,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你自己少讲“不”字。少说:“不要动爸爸的眼镜”、“不要用脏手拿饼干吃”等等。你老这么用,会使孩子走到一个反对“不”字的脑子框架里来了,他满脑子装的是反意字。他不想干一件什么事的时候,马上就想到你用的“不”字,并且这样反过来用,表示他的独立性、自治性,他是大人了。

2、当你正面说一些事(如“到厨房去给妈妈拿一只勺子来”、“给爸爸把拖鞋取来”)而他不想做的时候,他会学你讲过的话,用“不干”、“不做”来反应。“不”字已从你那儿“买”过来了。

3、最好是给他选择,而不是命令,这可以减少他的逆反。比如你想让他穿上外套,你最好说:“你穿有熊猫的一件,还是有小白兔的一件?”而不说:“你把外套穿上”;你想让他在吃饭前先洗手,你可以说:“你在哪儿洗手呢?你用这块红颜色的肥皂还是那块白颜色的肥皂?”而不说:“不洗手有细菌”。这样,他就会感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因而会减少反抗。

4、当然,在有些情况下不能选择,则要用简单明白的语言把话讲清楚。比如要他回家吃饭,不玩了。可以说:“走,回家吃饭去,妈妈给你做了鱼,姥姥已经来了”,而不说:“你现在想吃饭吗?”

孩子有逆反行为怎么办(二)

相关知识

孩子有退缩性行为怎么办


有的孩子不声不响,沉默寡言,不闹事,不出门,不合群,总是自己一个人玩,一旦环境改变,就会表现出恐惧、不安,一般将这类儿童的行为称为退缩性行为。退缩性行为一般在5~7岁时才被发现,因为更小的孩子基本上都在父母亲人身边生活,不注意或较难发现适应上的异常举动,甚至有些退缩性行为往往被视为文静听话而得到赞美,只是在进入幼儿园或小学以及遇到一些环境改变的情况下,才发现孩子的行为不正常。造成孩子退缩性行为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孩子自身的素质。孩子由于体弱多病,常常被关在家里一个人呆着,玩积木、看电视、翻图书、缺少与同伴交往、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这样的孩子容易出现退缩性行为。

2、爸爸妈妈或其他成人由于对孩子有偏见,在言行上流露出对他的冷淡和失望,使孩子在心灵深处潜藏着一种极为可怕的不安全感,并且对自己越来越缺乏信心。

3、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照顾过分周到的孩子,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寸步不离父母,一旦父母不在身边,就会失去安全感。

4、父母行为怪癖,家庭不和及意外事件也是造成孩子退缩行为的原因。

孩子有了退缩性行为,怎么办呢?

1、提高孩子的自身素质。首先要保证孩子有健康的身体,这是防止孩子出现退缩性行为的先决条件。另外要帮助孩子提高各方面的能力,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

2、改变对孩子的不良态度。要用爱去温暖孩子孤寂的心,平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与孩子接触、交流,尤其当孩子感到别人不理解他时,爸爸妈妈能够体贴关心他,站在他的立场倾听他的心声。

3、创造条件培养孩子的适应力,并教给他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爸爸妈妈要多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去玩,同时鼓励他与邻居小朋友一起玩耍。家长要与幼儿园联系,让教师引导他参加集体和小组游戏,注意发挥他在游戏中的作用,培养兴趣,产生对同伴的信赖和情感的共鸣。

4、不能过分溺爱孩子。要经常鼓励孩子自己做事,绝不要什么事都包办代替,以免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5、如教育训练无效,可找专科医生治疗。

早教:宝宝有“退化行为”,怎么办?


 一个小女孩,在小班时早已学会独立用餐了,而且自身吃得快又准,可是来到中、幼儿园大班后反倒越来越慢慢“不容易用餐”了——吃得比较慢,而且吃的情况下四处撒饭食,最终幼儿园教师或父母恨之入骨,只能每顿饭都喂她。小孩怎么会出現这类“退化行为”呢?宝宝有退化行为怎么办?

A老师觉得,出現“退化行为”是小孩融入欠佳的一种主要表现。当小孩应用诸多方式都无法得到教师或父母的关注或爱后,她们的这类“退化行为”反倒易如反掌地获得老师和父母的关注和爱。宝宝有退化行为怎么办?

A老师详细介绍说,要了解,小孩规定遭受成人的关注,这不但是她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性必须,也是她们必不可少的心理状态必须和感情必须。在一般状况下,她们会选用个人表现等积极主动的方法来造成成人的关注,迫切需要成人们对他的做为做出认同和夸赞,并从这当中获得珍贵的自尊心和信心。

殊不知一旦当她们察觉自己不会受到关注时,就将会造成不自信或无足轻重等负面信息觉得,并从而做出一些在大大家来看出现异常“怪异”的行为,如回绝用餐、人来疯等。她们往往那么做,目地是给成人传出那样的“数据信号”:我不愿意遭受冷淡。宝宝有退化行为怎么办?

4岁多的小阳是个既听话又聪明的男孩儿。殊不知,每每家中来啦顾客,小阳就令人震惊地一反常态。例如,在他表妹的生日宴上,当客大家竞相向表妹送上花束、糖块、小玩具等生日礼品时,他有意高喊:“我肚子疼去世了!我肚子疼去世了!”然后仍在木地板上打着滚来!闹得顾客们不告而别。

A老师说,这种“胡搅蛮缠”全是小阳对自身不会受到关注的抵抗,其“言外之意”可能是:假如大伙儿还不将我作为一件事情,我都会闹得更凶!

宝宝有退化行为怎么办?因而,当小孩出現相近的难题个人行为时,成人解决自身开展思考,想一想是否因为工作中或其他缘故过度冷淡了我的孩子?如果是,大家就应当给孩子以适度的关注,让小孩想和你在一起的淋浴下健康地成才。

儿童早教:宝宝有逆反心理怎么办


许多学龄儿童都是有逆反心理,尤其是家长管得较为严苛的孩子,经常会采用反过来心态和言谈举止的心态。针对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应当如何处理呢?宝宝有逆反心理怎么办?

-在当今社会发展伴随着物质条件的持续提升,许多家长只重视考虑孩子的化学物质要求,却忽视了她们在精神实质层面的要求,殊不知就出現了父母与孩子中间的隔阂。有挺大一部分家长害怕自身的孩子碰到挫败,什么事情都帮她们分配好,连孩子将来要如何走的路都辅好啦,孩子沿着走下来就可以了。可是父母有木有想过,孩子喜爱那样的生活习惯吗?许多父母答复说:“孩子还小,自然全都会为他准备好”。宝宝有逆反心理怎么办?

盆友的女儿婷婷2020年上初二了,学业成绩一般,是爱穿着打扮,平常也喜爱穿一些奇装。菁菁前几日去染头发了,返回家中父母见到她那一头橙黄色的头发就火冒三丈,说:“还像个学员吗?把自己的头发弄得黄黄的,明日不把头发染黄就不要这一家了”。

第二天回家,還是一头橙黄色的头发,被爸爸训了一两句还敢犟嘴,父亲爆火一巴掌扇以往,菁菁拿着背包把手一甩出走了。像相近那样的事儿将会许多家长都遇到过,当孩子造成逆反心理,不听家长的劝诫时,做父母的哪个不闹脾气啊!做父母的要如何去看待这种判逆的孩子呢?宝宝有逆反心理怎么办?

这一年龄层的孩子是最判逆的,她们常常会因为意气用事,观念简易,而非常容易与社会公德、行为准则、父母的规定产生一种抵抗。孩子会出現逆反心理,一般 都是由于家长的教育理念不适度导致的,这表明许多家长都欠缺对孩子的掌握,不擅于与孩子相处,搞不懂她们真实必须的是啥。孩子的逆反心理一般 是想造成父母或周边人对他的关心,心理学专家们觉得:要是父母教育理念恰当,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她们,孩子的抵抗心态便会慢慢变弱或消退。

重视孩子的独立决定权,塑造她们的信心。

当孩子碰到挫败、出現错漏时,要原谅他、激励他,不必有过多的责怪,那样总是使他造成不自信、怯懦的心理状态。父母对孩子心态要柔和,给你变成他的盆友,互相信任,做孩子最忠诚的闻者。当孩子做错事时,不必盲目跟风地责怪他。帮孩子找到不正确的所属,文化教育他之后要记牢,不重犯一样的不正确。掌握关键点难题,采用适度的教育理念去开展干涉。

宝宝有逆反心理怎么办?父母与孩子中间创建好心理状态公路桥梁,用恰当的方式正确引导、文化教育孩子,那麼他就不容易跟你“唱反调”。

当宝宝开始逆反时,父母怎么办?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00位儿童进行长期追踪观察,发现成功人士和普通人显著的差异并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个性品质不同。成就卓著者都是有坚强毅力、独立性和勇往直前等个性品质的人,因此孩子的独立品格对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事。

一过了整天要妈妈的一两岁,宝宝就开始变得闹腾了。和父母做对、故意耍赖、犟、不听话、在大院里疯跑、不爱回家。以前父母给他们吃啥,他们就吃啥。现在也不行了,他们开始要吃这个,不吃那个,不穿这个衣服,喜欢那件衣服,自我意识开始特别强。

这时,习惯照顾宝宝、一切都由自己做主的父母倒不习惯了,开始纳闷这孩子怎么不听话。孩子怎么了,难道想造反不成?这时候,打呀骂呀,怎么管教似乎都不见成效,孩子哭喊,父母也焦虑。这时怎么了?

其实,真正的根源是,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开始有了“给我”、“我要”、“我会”、“我自己来”等自我独立意向,到了五六岁乃至更大,就是一个自我开始发展建立的过程。这时,父母也要学习如何合理的应对,除了照顾孩子吃喝之外,更要照顾他们的心智。

宝宝要自由

宝宝两三岁的时候,开始出现了最初的独立性表现。这种表现特征事是要求“摆脱成人控制”。他们开始学会用手脚等多种方式认知世界,喜欢到处看到处摸索,不要人抱,甚至不愿让大人拉着手走路。已经能够用简单语言来表达他们意图的宝宝,开始学会说“不”,“我会,我自己来。”,他们要自己吃饭、自己喝水、自己走路,不过,他们往往因为手脚动作还不十分协调,走或跑容易跌倒,喝水打翻杯子,而遭到父母的批评,说他们“不听话”、“犟”。这时候的宝宝非常渴望与同龄伙伴交往。幼年时期的独生子女尤其明显,喜欢与邻里的小孩子玩,甚至会说“没人陪我玩,没劲”等。而父母往往以不放心、不安全为由限制他的交往。

此外,这时候的宝宝对自已有点会但还不熟练的事情最感兴趣,喜欢自己反复做,如反复摆弄某一类玩具,重复进行一种游戏等。

当出现这些特征时,父母要开始注意了。因为这是培养孩子性格最重要的时期。当孩子的独立要求得到支持时,小孩就会表现出“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当孩子开始闹独立时,很多父母最常见的反应就是“这孩子怎么这么调皮”,其实,我们应该给他们热情鼓励和支持,才会让他们健康发展。

父母要支持

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根据他们独立性的表现,乘机培养孩子生活的自理能力。“自己的事自己做”,包括用杯喝水、用勺吃饭、小便、穿鞋袜、收拾玩具等。否则错过时机,很容易形成孩子依赖和懒惰的习惯。

其次,不要过度保护孩子。这一点对于家长来说尤其困难。谁不爱自己唯一的宝宝呢,但如何爱,一定要有智慧有方法。应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不要压抑孩子独立性活动意向,解放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性,为形成良好个性打好基础。此外,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听孩子讲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饭不要硬逼,让孩子做事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当众斥责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这样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并非是娇惯孩子。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与父母非常合作,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当孩子要求自己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不要斥责他们,同样,当他们不愿自己去做,习惯依赖父母的时候,也要从兴趣上培养他们自己做事情的能力。比如,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宝宝做些象征性的劳动。如果能经常地坚持,他们就会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