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你们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孩子在客人面前哭闹怎么办”,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客人来家中做客,偏偏这时孩子大哭大叫,成人急于制止又束手无策。孩子的这种做法也会使客人感到难堪,遇到这种情况时,家长可采用以下几种办法:

1、暗示法。家长可用严厉、不满的目光注视孩子,让他感到你是在责备他的行为;也可用轻柔的语言对他说:“客人来了,你这样大哭大叫多不好呀!这样做是对客人不礼貌的表现,客人也不会喜欢的。有什么不高兴的事,等客人走了以后再处理,是好孩子一定会听话的。”

2、冷处理。有些任性的孩子光靠父母的劝说是没用的,有时甚至会愈闹愈烈。这时我们不妨请其他人将孩子带走,或者让孩子到另一个房间去,让他安静地想一想,父母暂时可以不去理会他。

3、事后加强教育。等客人走了,孩子情绪平静下来后,家长切莫忘了教育孩子,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哭闹的原因,帮他解开心里的疙瘩,教育他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指出当着客人大哭大叫是极不礼貌的。

另外,在处理这个问题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切忌打骂孩子。孩子当着客人的面大哭大叫时,家长的责任是疏导而不是压制,不能见孩子发火了,自己反而比孩子的火气还大。动辄打骂孩子,不仅会使客人难堪,也显出了自己教育无能。

2、不要阻止孩子干某件事。有些家长在家中来客时便让孩子停止他正在进行的非常喜爱的活动,孩子的心理没有得到满足,易出现哭闹现象。家长应尽量避免阻止孩子的游戏,可以让他到另外的房间去玩。

3、注意观察孩子。孩子不明原因的长时间哭叫,家长应看看他是否生病了。如果疲劳引起的哭叫,家长可对他说些安慰的话,并让他休息一会儿。

4、平时加强教育。孩子的文明礼貌行为是与家长平时对孩子的教育密不可分的。所以,家长应利用孩子每一次的表现,适时地教育,让孩子懂得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才是正确的。

相关推荐

孩子在妈妈面前撒娇怎么办


有些家庭中,孩子在爸爸面前表现得很顺从、听话,而当妈妈要求孩子做事时,孩子则不理不睬,根本不听妈妈的话。要改变孩子的这种不良习惯,父母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应共同教育孩子。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共同责任,父亲对教育孩子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父亲应帮助母亲共同分析孩子撒娇、不听话的原因,制订措施,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教育好孩子。

2、父母掌握严格与宽容的分寸。父亲对孩子要求严格是应该的,但严不等于严厉,不等于板起面孔,动辄训斥,以至使孩子望而生畏、退避疏远。正是由于爸爸的严,才使得孩子更愿意到母亲那儿去撒娇。如果母亲心疼、袒护孩子,则易使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

母亲对孩子不能娇惯和放纵,因此妈妈的爱应当表现得有节制、有分寸、有理智、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决不无原则地迁就和让步。

父母应该改变教养方式,做到严而不厉,严而有爱;而母亲也须做到爱中有严,爱而不溺。握住严格与宽容的分寸,有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3、母亲应树立威信。有威信的父母受到子女高度的尊敬,坚定的信赖和亲切的依恋,并且会心悦诚服地听从他们的劝说。孩子之所以不听妈妈的话,正是因为妈妈在孩子面前缺乏威信。要树立威信,妈妈必须在爱孩子的基础上严格要求他,规范他的行为,拒绝他的无理要求。当孩子以哭闹相威胁时,要狠下心来不理他,舍得让孩子吃点苦,这对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好处。

4、母亲不要用父亲来吓唬孩子。

有的妈妈看到孩子怕爸爸,在孩子不听话时,常常说:“等你爸爸回来再收拾你!”用这种方式吓唬孩子只会贬低妈妈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丧失威信,而且起不到多大作用。

孩子在妈妈面前不讲话怎么办


友:我的孩子快3岁了,各方面都还算正常。有一点让我不知该如何教他。比如在外面,他一个人在玩,没发现我们注意他,这时有陌生人来和他说话,他会和对方对话;我们一走近,他就不说了,只在那里笑笑。

那天,带他到幼儿园报名,别的小朋友都紧拉着大人的手,可他好,老师开始问问题时(我就在边上),他只是笑,然后回过头说:“妈妈,你到门口去”,看我走开,他开始回答老师。

我不知道是我们平时哪方面没注意,还是性格如此,我该如何教?其实平常在一起时,孩子和我们玩的挺开心的。

茅于燕:从你所说的情况来看,孩子和你们的关系是很好的,所以不是亲子关系方面的问题。

你可以回忆一下是不是有过她和别人讲话以后,你们说过她哪些话讲得不好,使她不愿当你们的面和别人讲话,怕再遭到批评。当然对她讲的话你们有意见可以婉转地提,保护她的自尊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另外一个情况是她想独立自主,不愿别人管,所以不愿你们在旁边,她是独立的人了。

以后如果碰到这种情况,你们暂时回避一下,也是可以的。过一段时间她会自然好的。这可能是她独特的性格的一个侧面,并不是“坏”。

儿童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比较敏感(你的孩子可能属于这一类),有的比较粗犷,对任何别人的意见都不在乎,总是我行我素,自得其乐。实在地说,这两类(还有许多类)儿童都是正常的。不过,在教养方面要有些不同,对敏感的孩子讲话要比较婉转,批评要注意分寸,多表现爱,她一样会成为一个正常发展的、可爱的孩子。

做客时孩子哭闹怎么办


带孩子外出做客,孩子有时闹着要回家,有时却闹着不愿回家,这是我们身边时常发生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你的孩子如此不听话呢?当孩子不愿听从你时,又该怎么办呢?这里向你介绍几种不同的情况及应急措施,仅供参考。

1、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是受情绪影响所致。

如当孩子正与主人家的孩子玩在兴头上,或被主人家的某样物品所吸引时,孩子很难抑制自己的行为而服从于父母,因此表现得恋恋不舍。再比如当孩子与主人家的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产生矛盾,孩子觉得受了委屈,这时他便可能闹着要回家。还有一种情况是,到了主人家,大人们只顾自己交谈,而把孩子冷落一边,使他感到孤独、寂寞,此时,孩子也可能闹着要回家。

2、是孩子的性格所致。

如果孩子性格较为内向,当他面临一种新的陌生环境,见到不熟悉的人时,难免会害羞、行为拘谨,因而很难较快地适应新环境,所以在主人家没呆一会儿便闹着要回家。

3、是由于其他一些原因造成的。

如孩子身体不适闹着要回家。相反的情况是由于孩子比较喜欢那家主人,而又长时间没见到主人了,因此,到了主人家较依恋主人,当父母要其回家时,孩子不愿听从。

了解了孩子产生要回家(或不愿回家)的原因,我们方可对症下药。

1、当孩子玩在兴头上时,不要骤然命令孩子停止,可以事先对孩子有所提醒,让孩子有准备地接受意见。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再玩一会儿,我们就准备回家了。”也可以因势利导,淡化孩子的兴致或转移其注意,用游戏的口吻,帮助孩子结束游戏。比如“小鸭子玩累了,要睡觉了,明明也该回家休息了。”

2、家长不要只顾自己与主人交谈而忽略孩子,可以帮助孩子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使孩子投入到活动中而忘记刚呆一会儿就闹着要回家的念头。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家长要及时地进行疏导,帮助孩子消除误会,以免产生不愉快的情绪。

3、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家长的抚慰鼓励尤为重要。首先,要培养孩子在新的环境里开头几分钟的某种特定的应变能力,教给孩子一些具体的处理方法。比如可以让孩子邀请主人家的孩子一同游戏,或者看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等,帮助孩子消除羞怯感。其次,平日里,家长应给予孩子与别人交往接触的机会,以增强其适应能力。

4、日常生活中,家长常用一些较为形象、浅显的语言给孩子讲一些道理,使孩子懂得做客的规矩,知道到了主人家立刻就走,是不礼貌的行为。如果自己不喜欢,也要学会必要的克制与忍耐。家长不可溺爱纵容孩子,要采用适当的态度和方法帮助孩子懂得服从与合作,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5、当孩子身体不适时,建议家长不要带孩子外出做客。如果在做客时孩子身体不适则要缩短做客时间。要是孩子长时间没见到他喜欢的那位主人,可以让孩子多呆一儿,以满足其感情上的需要。

孩子以哭闹要东西怎么办?


"橙色生活"发纸条来问:"我有一个两岁半男孩子,他常拉着我的手往商店走,不买就哭闹,哭闹已成为他索取东西的砝码,很想听听您的建议。"

我朋友的儿子区区跟你家儿子有同样的问题,但这"毛病"最近被他爸用个"偏方"给治好了。

区区有天跟爸爸上街时闹着要吃冰棍,区区爸不答应,他就扯开喉咙大声哭闹起来。区区爸就"趴!"的一声倒在地上,两眼翻白…

区区立刻停止哭闹,大声惊叫:"爸爸!我不要吃冰棍了,你快起来!"围观的人也惊呼道:"快打电话叫救护车!",区区爸却睁开眼睛坐起来。

等到看热闹人都散了后,区区爸问儿子:"被一堆人围观,很丢脸吧?"见区区两眼泪汪汪地点头后,区区爸接着教训道:"所以,以后不要在街上丢人现眼的吵闹!"

区区爸这种"周星驰"式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教育法,我没胆这么作,相信你更是"丢不起这个脸",而你的儿子也就是"吃定"你觉得在热闹的大街上,拖着一个吵死人的小鬼是很丢脸的事,就一定会答应他的无理要求,因而养成用哭闹来"要挟"大人的习惯。

所以,你得先"戒掉"孩子一哭闹就顺应他要求的"习惯"。

如孩子拉你手想要往商店走时,你可以问他:"去商店做甚么?",他如果回答说:"要买…。”,你可以试着先用孩子感兴趣的事或物品吸引他,以转移他的注意力,如:“妈妈刚才发现小蚂蚁们在搬家耶,我们一起去给牠们加油好吗?”或“宝宝和妈妈一起来做…。.”,若孩子仍坚持要去商店,你说出拒绝的话后,他开始哭闹,你可以采取-

1.深呼吸:让自己不要被孩子的哭闹激怒或心烦,而说出斥责、恐吓的话。

2.离开现场:在不会影响到其它人安宁的情况下,离开孩子身边,任他去练嗓哭个够。

3.适当使用隔离法:当孩子绕着你身边哭时,把他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告诉他:“等你觉得不生气了,再来找妈妈。”但必须注意隔离处的安全性,且不能是会让孩子感到恐惧的地方,例如:黑暗的小房间或不熟悉的地方。

4.事后沟通:利用机会让孩子扮妈妈,妈妈扮演耍赖哭闹要东西的孩子,让孩子有表达意见的机会,并了解自己行为给妈妈造成的困扰,建立自我约束的习惯。

5.恩威并行:也可采用小小的处罚,如缩短晚上说故事的时间,但必须要让孩子明白受处罚原因,和训斥完后要记得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让他知道处罚归处罚,但妈妈还是爱他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