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为什么?我腿疼!”“腿疼啊!让我看看!”妈妈摸着孩子的腿,小心地揉着,最后用嘴哈了一口气:“还疼吗?”“不疼了。”孩子高兴地说,“妈妈!你送我去幼儿园吧。”

妈妈知道,孩子的腿并不疼,他之所以说谎,只是想得到妈妈更多的关心罢了。妈妈想起自己小时候为了有好东西吃而装病或者故意把自己冻感冒的事,忍不住笑了。

说谎,是儿童心理发展和智力发育必然出现的一种反映。低龄儿童的说谎往往不是真正道德意义上的说谎,他们还分辨不出幻想和现实的区别,但是一旦孩子有意识地说谎,就要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因为他们此时说谎是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欺骗别人。

据国外心理学家们的分析,孩子说谎有种种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出于无奈,很多时候孩子撒谎是家长逼的——这可能是很多家长都没有想到的。

5岁的悠悠和10岁的表姐坐在桌边一起吃点心。表姐吃得慢条斯理,悠悠则吃得很快。悠悠吃完后想再去拿,不小心碰到了玻璃杯,杯子掉在了地上,摔碎了。闻声而来的妈妈看到地上的玻璃碎片问:“谁那么不小心?”“是姐姐!”悠悠飞快地回答。妈妈一边清扫一边说:“下次一定要小心啊!扎着手怎么办?”表姐后来对悠悠说:“要不是怕你妈妈批评你,我才不替你背黑锅呢。”

悠悠妈妈对悠悠很严格,两个孩子知道,如果说了实话,悠悠一定会受到责罚,说是表姐,悠悠妈就不好意思说什么。一般来说,家庭环境宽松、能够随意发泄牢骚的孩子,一般比较诚实;相反,在父母过分严格管教下的孩子常常为了逃避责骂而说谎。

广场上,几个孩子在一起玩。一个孩子兴致勃勃地说着自己在大海边捡贝壳的趣事,小朋友们津津有味地听着,有的也说着自己在其他地方游玩的经历。这时,一个名叫林林的孩子把嘴一撇:“这有什么好玩的,坐过海上的大船吗?我还和我表哥去大海上打渔呢。”其实,林林只是跟着表哥在一条小河边钓过鱼,他根本就没有见过真正的大海。而且由于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出去玩的机会也很少。

林林说谎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提高自己在小伙伴中的地位。这和家长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家长成天追求和谈论的是物质财富,喜欢吹牛,孩子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公交车上,一个孩子弯着腿从身高线边走过,他的妈妈紧跟着上了车,刷了一个人的卡。看看司机没说什么,母子两个相互看着笑了笑。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家长不诚实,这种恶习就会被孩子模仿。有些家长当着自己小孩的面,就经常不说实话。比如来了电话,父亲就对孩子说:“如果有人找我,就说我不在。”

提醒:孩子最初说谎时,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总是比较紧张和害怕,怕被家长识破而遭到训斥,但也会抱着侥幸心理。家长发现孩子说谎后,不要轻易给孩子下品德不好的结论,要帮助他认识说谎的危害。当发现孩子说谎时,不一定非得让孩子承认自己说了谎,尤其是当着外人的面时更是如此。当着外人的面,非得让孩子承认自己说了谎,无非有两种结果:一是孩子死不承认;二是孩子认了错,但自尊心大受伤害。可以把他悄悄地叫到一边,指出他说谎了,但会给他改正的机会,他今后一定能做得很好。

延伸阅读

纠正孩子说谎的基本准则


1、给予足够的爱与尊重。处于幼儿期的孩子,常常希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获得更大的独立。父母别忘记,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要明白,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会犯错。父母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一起面对错误,改正错误。

2、给予孩子正面教育。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说谎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世界上几乎没有人从来没有撒过谎。让孩子认清自己的需求,并帮助孩子分析,什么样的需求是合理的,可以被允许,什么样的需求是不合理或者是错误的,是不被允许的。这是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一件事。让孩子明白,面对自己的合理需求,他能够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达成自己的目标。

每个人都在不断的尝试和纠正中度过人生,包括不少错误的尝试。为人父母,总希望把自己的一些经验传授给孩子,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尽可能少走弯路,尽可能少犯错误。教育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孩子的天性,又会不断重复一些错误,做父母的就应该有足够的耐心,说服教育孩子。

3、帮助孩子自我教育。理解孩子后,父母可以对症下药。可以通过点拨、明示或者暗示,帮助孩子分析导致说谎的原因,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让孩子在拥有足够安全感的情况下,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做了错事,就要改正。如果不改正,就意味着不诚实。不诚实的人也会失去别人对他(她)的信任,后果可能会更严重。

对于低年龄段的小孩子,这时候最好能和孩子一起回顾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比如《木偶奇遇记》中说谎的皮诺曹鼻子不断长长,只有诚实才能维护原来的形象,重新获得爷爷的爱;对于略大一些的孩子,他们的认知能力已经趋于理性思维,对于童话的迷恋程度也不高,父母更应该细心加上耐心,引导孩子分析、判别,培养孩子承认错误的勇气,使孩子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反思。

4、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孩子在年幼的时候,都会把自己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家庭教育应该注意呵护孩子最初的真诚,并让孩子以此博得别人的信任。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是孩子品行教育的主要场所。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是崇高的偶像,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家长在孩子面前,首先要言行一致,让孩子积累正面的品行经验。

早教知识:宝宝左撇子要纠正吗?看看妈妈们的做法


每一个孩子全是与生俱来的左撇子吗?到底母亲遭受小孩习惯性用右手的情况下,会如何看待呢?到底右手是否比右手会干呢?宝宝左撇子要纠正吗?看一下下列这种作法!

隽自小就下意识应用右手吃饭,右手艺术涂鸦,右手替代右手做大量的活。(据家婆讲,隽爸儿时是个左撇子,但之后纠正过来了,不清楚是否基因遗传?总之与儿子的手掌纹是一样的,与儿子的右手的第一条手掌纹全是直的,横贯手掌心)宝宝左撇子要纠正吗?

因而,我時刻盯著隽,有时间就在耳旁提示:商品,不对,要用右手吃饭,右手写字。

搞得有一段时间隽左右不分,手足无措。

很显著的,隽的右手比右手灵便多了,吃饭的情况下,右手比右手吃的不错,写字的情况下,右手比右手写的的好,去看书的情况下,用右手指导。宝宝左撇子要纠正吗?

问过许多 盆友,她们的小孩子在小的时候都是有左撇子的趋向,但大部分都纠正过来了。难道说,每一个孩子全是与生俱来的左撇子?我想着。

即然右手比右手会干,为何要纠正呢?左撇子有哪些不太好吗?

宝宝左撇子要纠正吗?也有些人说,左撇子较为聪慧!我搜过一下,还真有这类叫法。

儿童早教:纠正不良行为也可以很温柔


儿童你将会觉得,当孩子做错事,父母就应当严苛教导,才可以帮他养成良好习惯。可是英国心理状态协会主席AlanE.Kazdin却依然坚持不懈,在改正“坏个人行为”的全过程中,一切处罚方式全是失效的,仅有让孩子持续反复“好个人行为”,另外获得父母有目的性的表扬才可以使他愈来愈“协作”。如何纠正不良行为?

在学习培训溫柔地改正不良行为前,请先讨论一下什么叫“不溫柔”,并不是批评,更并不是惩罚,但他们一样能够 被归入“变向处罚”一类,更非常值得大家警醒的是,下边二种方式全是常常应用并为父母所赞叹的。如何纠正不良行为?儿童

变向处罚,没损害也没实际效果

面壁思过

让孩子犯错误后理智一下的确有益处,最少它不容易像处罚那般产生不良反应,但在摆正孩子的个人行为层面,没什么进展。父母应当在孩子心态恢复后,告诉他为何抢他人物品换句话说粗话是不太好的个人行为。但即便那时候孩子懂了这一大道理,下一次遇到相近状况时,他還是非常容易犯错误。因而,给孩子生产制造机遇,使他主要表现出协作和诚信的一面,并立即夸赞他才算是最压根的解决方案。

使他担负不良影响

让孩子对自身的个人行为不良影响承担责任看起来十分有效,但实质上它依然是一种处罚,无法改正不良行为。

看到孩子在墙上涂鸦,你一定会气疯的,但这时候并并不是来教他“爱干净整洁”的大道理的最佳时机。恰当的作法应该是马上劝阻毁坏个人行为,随后告诉他错在哪儿,但别寄希望于他能听得懂这一大道理。关键所在,等过几天孩子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带著他一起在紙上绘画。以后夸他说道:“真像个大孩子了,能在紙上绘制那么漂亮的画。你可以再画一张吗?我们能够 把它贴在墙壁。”

溫柔的改正:激励和赞扬,让孩子记牢“好个人行为”

为何赞扬更合理

科学研究结果显示,让孩子协作的唯一方式是毫无疑问他的好个人行为,遭受毫无疑问后,孩子一般会想要重复这类个人行为。例如,假如你要塑造孩子共享的质量,在他拿给朋友自身深爱的玩具时,一定不必抠门你的赞美之词,“可以把你最爱的小熊宝宝给媛媛玩,实在太大气了!”渐渐地,和盆友交流会变成他的一种习惯性。反过来,如果你逼迫他与他人共享玩具时,或许他那时候会妥协,但下一次遇到一样的事儿,他依然会回绝。如何纠正不良行为?儿童

夸赞的方法

应用浮夸的语调夸赞他。或许你能感觉那样很蠢,但是从预期效果看来,“你棒极了”比“真棒”的确更合理。

有目的性地表扬。常用地夸“简直好孩子”比不上再加一句:“孩子你真听话,都是自身整理玩具了。”

肢体接触。给孩子一个相拥或接吻也很重要。

奖赏。在加强好个人行为的前好多个礼拜,能够 服务承诺给他们一些奖赏,这不是以便更改孩子的不良行为,只是加强父母对孩子好个人行为的毫无疑问。

不用过多表扬。如果你发觉孩子早已非常少犯某一错,逐渐培养了顺理成章的相互配合习惯性时,你也就能够 渐渐地降低这类表扬了。

孩子不乖,也可以表扬?

1.不停地闹,不肯去学校……

运用手机游戏,给他们造就训练“好个人行为”的机遇。例如在他不管怎样不愿外出的情况下,你能转移话题,给他们设计方案个小小“圈套”:“小山坡,大家今日来玩个新游戏介绍!尽管这仅仅一个游戏,但假如依照我的话去做,你今天就能获得一个大红花哦,你准备好了吗?记牢哦,我们便是玩个游戏。

小山坡,先穿上你的鞋。”假如他相互配合你,那麼一定要得出表扬。“你要说没尝试过这个游戏呢,是不是你在没拿钱呀?要不然如何穿得那麼快!”那样不断好多个连击,使他养成好习惯以后,即便不告诉他它是手机游戏,他也会比之前更相互配合。父母刚开始做这一实验前,内心都是敲鼓:“这能有什么用?孩子大会上这一当吗?”但是绝大多数人到试着了几回以后,都是意外惊喜地见到转变。

2.办事有头无尾……

地面上满是玩具,你让孩子学着自身整理一下。但是他刚把三个小孩从地面上捡起,放进沙发上,转头又刚开始看动画了。此刻大家依然应当表扬他。不过是另一种方法:“丫丫太棒了!不一会儿时间就收好啦三个玩具呢。嗯……但是,宝贝,下一次假如可以把这五个玩具都放好那么就更强了。”这并并不是对孩子的蒙骗,大家务必打心里了解到良好的习惯的塑造是个由浅入深的全过程。要是每一次比得上以往进一原地踏步,总有一天能做到终极目标。

想一想小宝宝走路的全过程吧!当他摇摆慌慌撞入你的怀中时,你毫无疑问会激励他:“小宝宝学好行走了!”,而不容易说:“不行不行,哪里有那么晃晃悠悠行走的?”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也是一样的全过程,一切一点发展都值得你的夸赞。

改正的方法和期限

父母让孩子“聪明”的方法尤为重要。如果你用宁静、文明礼貌的語言对他提出要求时,孩子协作的概率更大。另外,你最好得出确立的命令,而不是应用反诘,要不然他会感觉自身彻底有挑选不做的支配权,例如“去刷牙漱口吧!”比“是否该去刷牙漱口了?”更合理。

每一个孩子的状况不一样,因而更改不良习惯所花销的時间也不一样。可是父母能够 试着着持续几日夸赞孩子的某类个人行为,这能够 给你训练方法的运用,而它的实际效果也更显著。如果你造就有利因素让孩子持续5次乖乖吃饭,而且立即给与了表扬,你能发觉他确实在发展。在你拥有一个取得成功的实例以后,你能发觉更改孩子的第二个、第三个不良习惯早已游刃有余了。

TIPS:说白了的“坏个人行为”、“好个人行为”全是相对来说的,“坏个人行为”不意味着孩子毁灭性很强,更不表明他在社会道德上存有什么问题,或许这仅仅由于大家在沟通交流上出現了一些难题,但是采用一些方法减轻矛盾還是必须的,下边便是适用“溫柔改正”的个人行为方法:

犟嘴

回绝新食材

叫他用餐没反应

对老人不尊

摔坏物品

不愿共享

无端闹脾气

对同年龄人不友善

偷窃

说脏话

“坏个人行为改正”之我讲

表扬确实能处理全部难题吗?别的方式就应当严防吗?下边三位父母也是有自身的观点。

佳4岁之前,大家非常少批评她,4岁之后会批评但毫无疑问不容易处罚。批评她缺陷的另外也会表扬一下她的优势。从预期效果上看来,表扬确实能让她做得更强,假如批评过多,她会愈来愈不懂事。自然因为我会注重一点批评的方式,“比之前也是有一些发展,但母亲希望你之后能更强”那样的批评,小孩子更容易认可。

实际上有时候小孩子犯错误,并不是他的原意,成年人也是有情绪不好的情况下,我有时候发无名火,闺女还挺了解,了解我心情郁闷,那大家为什么不可以在孩子心情郁闷的情况下也了解一下他呢?有时我认为孩子胸怀比大人。

嘟嘟嘟嘟假如控制不住自身的心态,闹脾气摔东西,我毫无疑问会批评他,告诉他哪不对。孩子有不良习惯很一切正常,可是我强调他的不良习惯也很一切正常。并且我认为批评是务必的,尽管对孩子而言激励更关键。但他一旦有好的更改就需要立即激励。此外,实际上优劣、是是非非的规范没办法定义,除开安全隐患之外,别的事儿必须实际难题深入分析。例如有的家中喜爱乱一点,有的家中喜爱干净整洁一点,拿干净整洁家中的规范规定杂乱家中的孩子显而易见不适合。

如何纠正不良行为?我认为让孩子对自身的个人行为承担是没有问题的,但前提条件就是你要事前告诉他,那样干了以后会有哪些不良影响。例如我要求,来到进餐时间务必停用手上的手机游戏,但孩子一直不听,我也想到个方法,我告诉他,到点了你能不想吃饭,但一旦错过这一時间,就沒有饭吃完。在推行的全过程中,尽管有几回不断,但最后結果是他的确培养了和大伙儿一起按时吃饭的习惯性。

发现孩子说谎,要当面拆穿吗?


两岁十个月的壮壮和小乐在一起玩。小乐说,自己的爸爸是警察,壮壮也不甘示弱,大声说自己的爸爸也是警察,每天都开警车,腰里还别着枪。壮壮妈在旁边惊讶不已——自己的老公根本不是警察!这样的谎言,要当面拆穿吗?

教育误区:

在家长们心中,普遍认为说谎是品行问题,必须及时纠正。但三岁前的孩子所谓“说话”与品行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他们有时分不清什么是现实,什么是自己的想象。如果“谎言”被当面揭穿,会使孩子充满挫折感,丧失幻想能力,变得内向。

专家支招: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世界里充满想象、幻觉、自我中心的诠释。说爸爸是警察,可能是因为壮壮想借此来消除“爸爸不是警察”的遗憾,恰当的做法是不要当面拆穿他,事后可以肯定孩子喜欢警察的情感,让孩子觉得妈妈是理解他的,然后我委婉地表示“爸爸是警察”只是孩子的想象。点到即可,无需过分深究。

父母对孩子的“说谎”要宽容一些,我们应该关注如何解决问题,而不要一开始就责备孩子。父母对孩子更多一点理解,更多一些爱心和耐心,不要轻易认定孩子说谎,不要把孩子一时的表现认定为一辈子的特点,对儿童的积极行为给予重视,那么孩子的谎言便会逐渐消失。

说谎,其实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的经历,在遇到孩子“说谎”的问题时,希望家长能从容应对:

1、把谎言理解成孩子的希望。

每个孩子在群体之中,都会体验到孤独、消极的感觉,也许他感到某个孩子对自己存在威胁,或想让自己感到更强大。家长应分析、理解孩子的情绪体验,作出积极的提示。

2、充分地肯定加上委婉地否定。

给孩子足够的关爱,使他的情绪放松;在听到他说谎时不表态,而是微笑着走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