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数字
2021-05-18 胎教数字 数字胎教 怎么写入学准备和感悟孩子总看错数字和符号怎么办。
贝贝上小学二年级,聪明活泼,小嘴巧得像小鹦鹉一样,很讨人喜欢。可是贝贝的妈妈却是烦恼连连——贝贝做数学总是看错符号或者数字,不是把“+”号看成“÷”号,就是把“6”看成“9”。
妈妈问贝贝“30+5”等于多少,贝贝马上知道是“35”,可是妈妈检查贝贝的作业,发现贝贝写的答案竟然是“30+5=6”。显然,贝贝又把“+”看做了“÷”。这样的问题在贝贝作业中、考试时经常发生。妈妈强调过很多次,贝贝也难以改正。时间长了,妈妈再说的时候,贝贝还会还嘴道:“反正我会做,就是粗心看错题了。会做就行了啊!”
这么聪明的孩子为什么总是这么马虎呢?妈妈真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妈妈们往往会觉得很奇怪,比如“6”和“9”,“+”和“÷”,这些数字或者符号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孩子怎么硬生生就给看错了?其实孩子也不愿意出错,明明当时自己看的就是“6”,很认真地看了啊,结果还是看错了。这不能完全责怪孩子。孩子有一个特质,就是会把第一个进入记忆的东西当真,没有反复辨认的意识,当视觉反应错误的时候,他们已经接受并开始使用了。孩子已经很烦恼了,认为“我认真看了啊,这不能怪我”,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这时,妈妈认为孩子在狡辩,孩子认为妈妈不理解自己,易导致妈妈与孩子剑拔弩张,相互失去信任。一些较为外向的孩子,容易陷入对自我的否定中,认为“我真笨”“这个都看错了,我是个笨孩子”;一些较为内向的孩子,容易陷入困惑,左右徘徊,不知所措。
请妈妈注意
提前入学忽略了孩子的发育阶段
有些妈妈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孩子,正好孩子表现得也很聪明,索性就把孩子送到学校里;还有一些妈妈看到孩子太调皮了,担心孩子玩疯了,于是就把孩子送到学校的大熔炉里去“锻”去“炼”了。当孩子进入学校后,妈妈发现孩子很马虎。其实妈妈不明白,孩子年龄比同年级同学小,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也相对不健全,视觉记忆和辨识能力不强,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也就出现了妈妈眼中的“马虎”。
没有注意到孩子的观察能力
妈妈看到孩子总是将“6”和“9”,“+”和“÷”看错,很着急,于是反复提醒孩子要记清楚它们是不同的,有时还会略施惩罚。因为妈妈的提醒和威胁,孩子会很快建立起针对这两个问题的提醒机制,不会再看错。可是没过几天,孩子又会“故技重演”,把另外几组相似的数字或符号弄混,比如“106”和“169”。
最根本的原因是妈妈没有告诉孩子如何观察才能看出不同,孩子只是记住了“6”和“9”的差别,而不是得到一个可以区分类似符号的方法。妈妈们没有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而是要孩子自己取得经验,这样的要求对很多孩子来说太高了,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没有人教,很难自己总结经验教训,改掉马虎的毛病。
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心理感受
妈妈们都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当孩子出现马虎问题时,妈妈会发火,会责怪孩子。其实妈妈不知道,此时孩子也在为自己的马虎而懊恼,他已经责怪自己很多遍了,他也知道马虎使自己与同学之间产生差距,孩子的自尊心已经受到了损害。而妈妈长时间的唠叨,使孩子只记住了妈妈的态度和表情。妈妈过于严厉和苛刻平添了孩子消极抵触的情绪,却并不能够消除马虎。
强化训练
提高孩子的视觉辨别能力
童话中,继母为了不让灰姑娘参加王子的舞会,故意将豆子撒在灰堆里让灰姑娘拣出来。现实中,疼爱孩子的妈妈也要让孩子做拣豆子游戏:
把红豆和绿豆混在一起(可适当增加豆子种类,如黄豆等),让孩子在设定的时间里挑出来。豆子的数量不要太多,妈妈可以和孩子比赛。
辨别特征
【方法】妈妈让孩子看下面的五组汉字,每组汉字看5秒钟,要求孩子找到哪两个汉字与其他的不同。
第一组:大大大大大大太大大大大犬大大大大
第二组:毛毛毛毛毛手毛毛主毛毛毛毛毛毛毛
第三组:巾巾巾巾巾巾巾中巾巾市巾巾巾巾巾
第四组:朵朵朵杂朵朵朵朵朵朵朵杂朵朵朵朵
第五组:用用用用月用用用用甩用用用用用用
扩展阅读
孩子做错事不认错怎么办
一定要选择孩子最喜欢的教育方法,否则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早教让宝宝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全面协调的发展。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孩子做错事不认错怎么办》,供您参考,希望能够以帮助到大家。
孩子年龄小,其生理机能的发育和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常会说错话、做错事,这是难免的,在成人的帮助下能认识错误,改了就好。可是有些孩子做了错事不肯认错,倔强、执拗,确实令人生气。对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家长应仔细分析原因,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给予正确的教育。
1、孩子做错了事,自己不知是错的。如三四岁的孩子,常有把衣服纽扣扣错位,将袜底穿到脚面上,把两只鞋子穿反等现象;再大一点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顽皮、好打闹,有时会把衣服弄破,或是为了探个究竟,把新买的玩具拆得乱七八糟……这都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特点造成的,他全然不知错。对这类错误,家长不应该过多地责备孩子,更不要说那些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如:“你真笨”,“你真是没用”等等。而应该在“如何做”上给予具体指导,不断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激发他积极主动进取的愿望,在一次次战胜错误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本领,学会辨别对与错。
2、孩子做错了事拒绝认错。有的孩子个性强,倔强、执拗、任性、自以为是,做错了事不愿承认,怕认错后丢面子。有的孩子则从来没有认错的习惯,这与家长的教育有关系,如孩子摔倒了,家长不教育孩子走路要当心,反而怨地不好;小孩子之间发生纠纷,家长往往是袒护自己的孩子,说别人的不是;家庭成员之间教育方法的不一致等等,都是导致孩子做错事又拒绝认错的原因。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不要急于追究错误的大小,而应把重点放在如何帮助承认错误上,首先,家长必须改变以上不正确的做法,是谁的错就是谁的错,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怨天、怨地,混淆孩子的是非观念。再就是鼓励孩子说实话,以亲切的态度告诉孩子:“做错了事没关系只要勇改地承认错误并愿意改正,就是好孩子。”同时严肃地指出:“做了错事又不肯承认是错上加错!爸爸妈妈不喜欢这样的孩子。”待孩子表示认错后,肯定他的进步,再帮助孩子分析错在什么地方,其严重程度、不良后果等,教孩子应该怎样做,让他从中接受教训,为今后正确的行为打下基础。
3、孩子做错事,怕受惩罚,不敢认错。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不是呵斥就是打骂,常使孩子惊恐万状,无所适从。当孩子做了错事后为了逃避父母的惩罚,只好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要帮助孩子克服和纠正这种不良行为,家长必须改变不良的教育方法,坚持正面教育。
家长制的作风要不得,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最有利于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孩子虽小,但也有他独立愿望,有自尊心,孩子做了错事,家长采取打骂孩子的做法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方法。家长要持冷静的态度,分析孩子做错事的原因,本着重动机、轻后果的原则,原谅孩子因生理、心理因素及缺乏经验造成的过失。孩子毕竟是孩子,但是对其行为、品德上的错误则要毫不客气地给予严厉批评,绝不姑息迁就,以便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增强道德判断能力,少犯错误。
孩子做错事总爱找借口怎么办?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理解早期教育,早教可以让孩子的大脑的以开发,从而让孩子从小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孩子做错事总爱找借口怎么办?”,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例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种情况,孩子还小,走路不稳,不是摔了,就是撞了,家长们通常会对着那个地方边做打的动作边说:“谁让你们撞我家宝宝的,打死你。”“妈妈踩它,它让宝宝摔跤了。······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等到下次摔跤了或撞了,也会依葫芦画瓢,学家长的动作。慢慢地,孩子们就会觉得:自己摔跤了或撞了,不是自己的错,而是地或门、墙的事,是它们没有“看”好,让“我”摔跤了,撞门了,撞墙了······。
孩子上了幼儿园,家长们还以这种方法来教育孩子。记得,带小班时,孩子刚来,他们之间的交流很好,抢玩具、抓人事件较多,孩子们就回家告诉家长。第二天,一家四口人都来了,他们爱子心情,我们都可以理解。但是奶奶却对着和她孙子抢玩具的、抓人的孩子的屁股边做拍手的动作(假装打屁股),边对着孙子念道:“奶奶打他的屁股,他欺负我们宝宝,奶奶打······”。被“打”的孩子吓哭了,而他的孙子却“笑”了。可是这位奶奶的做法,会给她的孙子造成很大的影响,他会觉得:是别人抢了我的玩具,抓了我,我又没有错。渐渐地,等他长大成人后,做事失败或遇到坎坷、挫折时,习惯性会抱怨或者找借口“我没有做错,是因为······。”
这时家长们再来责备孩子:“你就会找借口,也不找找事情的原因、结果。”家长们越责备孩子,孩子们心里就越逆反。因为家长们从小就给他们“找借口”“推卸责任”的教育,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了“找借口”的种子,把责任、把错“推卸掉”。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哈理森等人曾根据大脑生理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指出,在童年时期记录在大脑中“家长意识”,即由“家长或相当于家长的人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所提供的‘外部经验’,将永久不衰地记录在每个人的‘人格’磁带上,它在人生的过程中都会自动播放”。
当我们说一个人做错了事,老找“借口”推卸责任,会说他“死不认帐”。也许在他的思维中,为自己“找借口”,为自己辩护、推卸责任,把错推给别人,都已成为习惯,在他们的思维中已根深蒂固。像前面举的两个类似的例子中,第一个是因为孩子自己还不太会走路或不小心摔跤了、撞了;第二个抢玩具、抓人本来就是小孩子“自卫”时的一些表现,在孩子身上发生应该是天性。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是我们的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受到任何“伤害”为孩子“找借口”,把错推给环境、推给他人。许多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对家长的教养态度做出了不同的分类,但大都认为家长的教养态度与孩子的品德、个性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孩子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那做为家长,该如何从小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
一、从家庭日常小事做起。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及能力,经常有意识地向孩子布置一些任务,并检查他完成任务的情况,使他认识到自己对家庭、家庭成员所应尽的义务。不论是什么任务,家长都应该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给孩子讲明,使他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将它做好。如对大班的孩子就可以要求他帮助收拾房子,自己叠被子,整理、修补自己的玩具、图书,收拾玩耍后自己用过的物品和玩具,每天饭前摆放全家用的餐具,饭后扫地、倒垃圾,打扫楼道等,培养孩子做事的责任心。又如:叫孩子为邻居的老奶奶、老爷爷取牛奶、拎菜篮子,扩大他乐意为别人做事的责任心。通过这些家庭日常生活小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对孩子来说,是既具体又容易接受和做到的。另外,对有的学弹琴、绘画的孩子,家长也应将收拾琴谱、绘画工具等任务交给孩子自己做,以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养成独自保管整理用品的认真负责的习惯。一个孩子能养成做任何事情都认真负责的习惯,那他就一定会培养出责任心来。
二、采用故事“游戏法”来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责任心。如:让孩子在故事中或游戏中担任“小哨兵”“交通警察”的角色,并在孩子有了角色意识的基础上,逐步有意识地安排他参加不感兴趣的活动,并鼓励他象“小哨兵”“交通警察”坚持站岗那样把事情做完,让孩子在通过担任的角色中,懂得生活中对有兴趣的事要做,对繁杂不感兴趣的事同样也要做好。
三、坚持正面教育,多鼓励、表扬,少指责、批评。孩子的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另外,因为孩子毕竟年龄小,好奇心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些特点往往会妨碍他把一件事自始自终的完成,而当孩子完成一件事后,家长要给予公正及时的评价,并善于用语言的教育艺术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和转移过来,继续完成他应该完成的任务。如说:“我相信你还会把事情做完做好的”,使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有责任承担,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做好,同时要教他今后还应该怎样做就更好,既使他看到自己潜在的能力,又看到不足之处,以利帮助孩子养成积极、认真、严谨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孩子对自己言行负责的态度。
四、家长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责任心的培养,是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待学习、工作的认真态度,坚持性和责任感将成为孩子良好的学习榜样。此外,家长可以时常有意识地与孩子谈自己的工作,把自己完成一项任务、克服一个困难后的愉快和成就感传达给孩子,使孩子能具体地感觉责任意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主动、积极地养成责任习惯。
孩子做错了事怎么办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我们该如何正确的为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孩子做错了事怎么办”,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孩子做错事,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
1、明知故犯,故意做错事。例如,电视剧《妈妈不在的夏天》里的那个小主人翁,偷偷将爸爸的钱拿去买雪糕吃,爸爸发现后对他进行教育,他不满爸爸的处理决定,又将爸爸的钥匙偷偷丢到抽水马桶里。对于这种类型的错误,成人要严肃对待。首先要指出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怎样改正。必要时,让孩子接受一点适当的惩罚,以防再犯。但要注意冷静,防止简单粗暴。请记住寓言《风和太阳》里说过的那句话吧:“太阳能比风更快地脱下你的大衣,仁慈、友善的方式比任何暴力更容易改变别人的心意。”
2、经验不足,无意间做错事。例如,全家人正在一起进餐,只听见“嘣”的一声,孩子将碗重重地摔在地板上。问其原因,孩子竟理直气壮地回答:“碗里飞进一只苍蝇,我摔死它。”对于这种类型的错事,成人应首先给孩子讲清道理,使他认识到这件事的后果其次要告诉他,以后遇到同样情况该怎样处理,这就使得孩子既明白了道理,又记住了教训。
3、好奇、好动所致。例如,孩子过生日那天才送给他的贵重玩具,仅仅两天,便被孩子拆得四分五裂、面目全非,使父母非常生气。对于这种类型的错事,狠揍一顿或一味批评、责备,恐怕只能抑制孩子的想象力,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正确的做法是和孩子一起观察物体结构,告诉他一些相关的知识,讲明以后不要乱拆,不要再犯同样性质的错误。
总之,孩子难免做错事,孩子做错了事,成人既不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又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训斥、打骂。只有以一颗爱子之心,具体错误具体分析,采取相应的方法与对策,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孩子老看电视怎么办?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家中经常收看电视节目不利于幼儿的脑部和语言发育,因为这将减少婴幼儿从家长那里听到或自己学说的词汇量。你家的宝宝是否也有“电视依赖症”呢?那就得采取措施了!
1、让宝宝从小有规可依
孩子都是很讲道理的,父母应该尊重他们守规矩的天性。看电视前和他们约定好收看时间和内容,同时约定看电视后需要履行的“义务”,如跟粑粑麻麻汇报下感受、介绍电视节目的主要内容,这样也是帮助宝宝训练口语表达以及逻辑思维的方式。
2、让益智早教产品成为新宠
很多家长没有时间带孩子,只能把孩子交给电视,殊不知,你们能有更好的选择。益智玩具、早教机等都是孩子喜闻乐见的东西,而且它们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够很好的调动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器官。目前很热的小天才早教机便是很好的选择,丰富的敏感期早教内容,充分调动孩子的感官,让身体和智力一起成长!
3、选择优质的电视内容
优质的电视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注意力,并产生积极的互动,保证孩子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语言、智力等身心的发展也不会落下。
4、多抽点时间陪孩子
很多家长习惯用电视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好有更多时间做自己的事,这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家长应该在工作之外有限的时间内,多陪陪孩子。一起出去溜达、一起逛超市、一起读书、一起玩闹,不仅可以增进亲子关系,也会让孩子发现电视意外的美好世界。同时,以身作则,自己不要沉迷电视,让孩子没有模仿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