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八个办法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与其他小朋友好地相处,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下面我们为家长介绍8种方法,你不妨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孩子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的问题。

1、分享

不懂分享的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都很难找到合适的伙伴。作为家长,首先应在日常生活中作出榜样,并创造机会让孩子尝试一下,同时对孩子的日常行为要给予积极的引导。比如,当孩子和一个小朋友为了某件玩具发生争吵时,你可以启发他自己想办法解决矛盾,要么两人轮流玩,要么大家一起玩,关键是小伙伴在一块儿要友好相处。

2、耐心等待

当其他小朋友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时,当自己喜欢的东西还不能立刻拥有时,孩子应耐心等待。不要在此时此刻比高低、争输赢,家长可帮助他逐渐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秩序,学会“依次”办事儿。

3、遵守规则

首先是在家庭内,年轻父母与孩子游戏时要给孩子讲清游戏应有的规则,以及大家为什么要遵守;执行时尽量严格,不随意迁就孩子的喜乐。如果孩子仅仅是为了取胜而多次破坏规则,你完全可以停止游戏,避免滋长他的自我优越感。一旦孩子养成了遵守游戏规则的好习惯,他在与家庭外成员交往时,也就容易运用普遍的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

4、学会沟通

鼓励孩子说出他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当他想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时,他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去说:“能不能让我玩玩你刚才玩的玩具?”而不是粗暴地把玩具从别人手中夺过来。孩子如果能学会沟通,尽量用平静的语气与人交流想法,这会使他赢得更多的朋友。

5、赞赏

鼓励你的孩子赞赏对方。当其他小朋友做了好事时,要由衷地赞扬他们。除了通过语言外,也可以用拥抱、牵手之类的友好举动表达他对小伙伴的好感。如果一个孩子能经常地以积极态度来对待别人,他就能获得社会的接受。

6、自信

有一位母亲曾对孩子说:“如果你不会游泳,别人就不会邀请你到游泳池玩。”这位母亲说得很有道理。如果孩子有某方面的特长,他们的信心便可以建立起来,并能利用这种特长结交朋友。专家认为:友谊是以共同爱好为基础的,如果孩子的朋友不多,你可以帮助他以某种爱好赢得更多的朋友。

7、友善的姿势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动作表示出攻击性,比如叫喊、皱眉和紧握拳头等;而有些动作,比如微笑、赞赏、拥抱等,则表示出友善的意味。对于刚学步的幼儿,由于认知能力和语言发展上的局限,他可能无法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与年龄相仿的孩子交往时,会作出有些笨拙甚至粗暴的举动。年轻父母不必对此忧心忡忡,只需多加引导,孩子会逐渐做得好一些。当然,对年龄大一点的儿童,你不能强迫他摆出一副看上去快乐的面孔,但你可以跟他讲清楚,如果他总是愁眉苦脸的话,其他小朋友将不愿意和他一起玩。

8、注意仪表整洁

请注意让你的孩子在吃饭、外出时都养成礼貌、整洁的习惯,他才更容易得到别人的接纳。如果一个孩子穿着肮脏的衣服,这可能是他父母的责任,而不是他的过错,但这会极大地影响他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因此,年轻父母请不要忽视了让孩子学会注意自己的外表。“外表美”与“内在美”原本就是统一的。

相关阅读

培养交际达人——人际关系敏感期


关于情商和智商有一句著名的论断广为流传,“一个人的成功,智商占20%,情商占80%”。而所谓的情商更多体现在人际交往方面,事实上,我们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也正是由于关系而产生。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人际交往的高手那么一定不要错过人际关系敏感期。

小七说早教第15期总第15期作者/小七嘉宾/刘德雨

现象描述

当孩子上幼儿园之后,你很可能会发现早上带去的变形金刚,晚上回来的时候变成了一本破旧的图画书;而且,小家伙会要求你多带些零食,理由是“我要带给XX吃,我要和XX做朋友”;有时候TA会跟你说“我最喜欢小美了,因为她给我糖吃”,第二天回来又说“我在也不跟小美做好朋友了,她今天什么都没给我吃。”;有时候孩子拿着用小汽车换来的铅笔盒,跟你说“我要跟浩浩换回来,我不想要铅笔盒了,我还是要我的小汽车”……孩子频繁的出现和别人交换吃的,玩具,今天和这个小朋友做朋友,明天又和那个小朋友,这些现象都表明孩子到了人际关系的敏感期。

小七解读

人们都有交际的需求,当孩子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他们就会倾向于寻找朋友,而这种找寻最初通过食物来产生彼此之间的连接,在他们的思维里会认为“我给你好吃的,你跟我做好朋友”,但是很快,二三个月之后,他们会发现“当没有好吃的,或者你把好东西吃完了之后,这种友谊就结束了”,转而,他们开始通过交换或分享玩具建立朋友关系,通过几个月的发展,他们又会发现,“当自己把玩具给了对方,或者对方得到玩具之后,有可能主动结束这个关系”,于是他们领悟到,“通过玩具交换也不能维持正常的交往关系”,继而他们会放弃这种关系。其实,通过交换获取友谊的思维并非孩子们的发明,《诗经》里就曾记载“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可见这似乎是人类的本能。

到4岁左右,孩子会发现,交朋友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我们有相同的东西,比如:共同的爱好,我们都喜欢小汽车,都喜欢唱歌、轮滑,都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等等;或者,我们彼此喜欢,跟你在一起就是开心;或者,你能理解我,在我摔倒了哭泣时,你会安慰我。当我跟你说我喜欢的动画片时,你喜欢听我说……此时,他们慢慢明白友谊的真谛是志趣相投、彼此关爱、互相理解和互相倾听。他们至此终于有了固定的小伙伴,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了一种真正的和谐。当然,由于兴趣爱好的差别,这一阶段的友谊多是在同性伙伴之间发展起来的。

小七支招

在人际关系的敏感期,每一个孩子都渴望与同伴进行交往,但是并不是每个一孩子都能和同伴愉快相处,人际交往的技能也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不断地培养和锻炼,因此,爸爸妈妈们要不断引导孩子的交往能力。

首先,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多带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主动和别人打招呼,可以多邀请邻居、朋友、同事、亲友家的孩子来家里做客,从小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兴趣;

其次,对待孩子以物易物的行为,不要用成人的价值观去判断值不值,也不必在意“吃亏”或是“占便宜”,因为你的评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弱小,自我意识不能自由发展,一个时刻担心会不会被骗,总是计算值不值的孩子,怎么会敞开心扉去与他人交际呢?

再次,告诉孩子要信守承诺。有时候孩子交换完之后会后悔,想把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要回来,这个时候,要让TA明白一旦交换完成,就不能反悔,要兑现自己的承诺,否则会失去朋友。

最后,家长不需要过多的主动介入到孩子们交往过程中,只需要在孩子受到挫折时给出建议就好,比如孩子受到欺负了感到伤心时,可以建议孩子用食物向对方表达好感,化“敌”为友;当孩子受到威胁和欺负时,在精神上给与孩子支持,如果孩子内心的自我形象足够强大,外在表现就会自信,也能更顺利地度过人际关系敏感期。

嘉宾支招

刘德雨:从刚出生吃到第一口母乳开始,宝宝的社交就开始了,三岁之前的宝宝的“社交圈”主要集中在父母或家人之间,3岁开始宝宝会非常执迷于与同年龄孩子的社交活动,一般会开始拥有1-2个非常亲密的好朋友,准确来讲,3岁并不是孩子社交的开端,而是孩子在3岁以下时获得的社交能力第一次应用在家庭以外的地方。

所以家长首先切莫忽视3岁以下对孩子社交能力的教育,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被宝宝记住并模仿,请注意做好表率;进入人际交往敏感期后,宝宝可能在各方面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家长需要注意观察宝宝行为背后的原因,并给予耐心的引导。

对大部分宝宝而言,3-5岁正是幼儿园的阶段,家长也不要忽视与老师或与宝宝好朋友的家长的沟通,您对宝宝越了解,就越能给予ta最准确的帮助。

(成长阶梯:宝宝发育指标评测)

小七早教方案

我们聚会吧

邀请孩子的小伙伴到家里来做客;

想好聚会的主题,比如“玩具party”、“读书会”、“烘焙趴”等等;

让孩子们根据主题,提前做好准备,聚会的时候会玩的更开心。

Tips:尽可能准备足够的玩具和零食;要做好孩子们会弄脏或者弄乱家里环境的心理准备。

小七早教关键词:人际交往敏感期(3-5岁)

人际关系是人与生俱来的智能,一般孩子在3岁以后会有和别人交朋友的诉求,分享食物是他们建立人际关系最初的敲门砖,2-3个月之后,他们开始明白食物不能长期维系小伙伴之间的友谊,于是开始分享和交换玩具,在之后,他们逐渐会发现相同的兴趣爱好、理解和包容才是友谊的真谛。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孩子们逐渐学会了承受、判断、如何与人说话、如何揣摩别人的心理等等,这些都奠定了他们与人交往的基础,这段时间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他们需要大人的理解和有技巧的帮助。

摇篮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失去人际关系的罪魁祸首----玩具


宝宝人际关系的好坏,关系着宝宝今后的发展,如果不多加注意有可能发展成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霸道、有攻击性等等。父母怎么样帮助宝宝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互动呢?家长可以逐步的引导孩子学习,让人际交往的技巧深化在生活之中,培养孩子成为人际关系智能的高手。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成功公式中,最重要的一项因素是与人相处。倘若幼儿在社会化过程,人际互动的社会技巧未朝正向发展,表现任性、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霸道、有攻击性……等等行为,这样的孩子在团体中往往不受欢迎,很难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互动,因而丧失了人我之间的信任感及安全感,爱与尊重的基本需求自然是无法得到满足,这样的孩子很容易进一步转变为情绪的困扰,也有可能影响身体生理的健康,甚而影响人格发展与未来社会生活的适应。

良好人际关系发展第一课——和谐相处

孩子在进入团体生活都会面临人际关系的谋合期,在面对尚未社会化的孩子,几乎每个孩子都一样会出现“自我中心”的现象,看到玩具都想自己先玩,而且只想自己多玩一会儿,根本不会想到其它小朋友也一样的想要玩,即使知道其它小朋友想玩,也不会愿意礼让,孩子为玩具经常上演争夺吵架的情节,比如说孩子抢同一个玩具陪睡,“轮流”、“等待”更非属于幼儿自发的行为,这种现象并不是幼儿自私或道德品质不高,而是人类自然的表现。

面对幼儿期的自我中心,如何教导他们走出自我中心,学会公平、分享、礼让、合作等基本和谐相处的行为,这可是培养幼儿良好人际关系发展的重要第一课!

如何从日常生活做些预备,例如:常常带孩子到公园的游戏场所和一些公园里偶遇的小朋友们一起玩耍,让孩子学会排队、轮流、礼让等秩序,溜滑梯要等前面的滑下后才可以滑。安排到同龄小朋友家里去玩玩具,想玩别人的玩具时,应说请借我玩一下,也要学习把自己手上的玩具借给别人玩,不可以硬抢。

宝宝人际关系的培养

家长可以逐步的引导孩子学习,让人际交往的技巧深化在生活之中,培养孩子成为人际关系智能的高手。

鼓励孩子和同龄人交朋友,使他逐渐地体会到生活中不仅有母子之情,父子之亲,亲人之爱,还有友情。可能的话,你还可以带孩子和小朋友一起到公园或其他场所玩玩,增加孩子间的友情。

儿童在同伴与成人间生活、学习、成长,随着孩子的生活范围逐日扩大,社会经验日益增多,处理人际关系的智能与技巧是否能顺利发展?是否学会所属的群体的文化,而有良好的生活适应呢?我们要如何在幼儿阶段奠定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能力,为未来的人际关系智能加分?

孩子走出自我中心,学习公平、分享、礼让、合作等和谐相处的行为,是培养幼儿良好人际关系发展的重要第一课。此外,生活中父母引导孩子察言观色、同理其它人的感受、体察别人的需要,也有助于未来人际关系的经营。

早教:孩子幼时对父母的依恋关系对人际关系影响


小孩幼年对爸爸妈妈依恋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呢?可是一些小孩却会对妈妈造成回避型的依恋。但是,不论是哪样种类的依恋关系,都是危害小孩的终生。儿童早教怎么教才对?

小孩幼年对爸爸妈妈的依恋都有哪些种类,哪样依恋关系是安全性的,依恋关系会对小孩的未来造成哪些的危害。此前在北京友谊医院举行的心理状态公益讲座上,人民大学心理系专家教授胡平为父母们授课了“初期依恋关系对终生人际交往的危害”。儿童早教怎么教才对?

佳佳是一位让父母很“放心”的小孩。第一天来上幼儿园时一声也没有哭,还跟爸爸妈妈再见了,好像爸爸妈妈在或不在对她不造成一切危害,她能很 快地融入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午爸爸妈妈来送她,她都不理睬,有时候也会对着爸爸妈妈傻笑着,随后继续玩自身小玩具,直至爸爸妈妈拉她的手回家了。佳佳的爸爸妈妈很骄 傲地说:“我家佳佳几乎也不粘所有人。”

胡专家教授剖析说,佳佳对妈妈的依恋是典型性的回避型依恋。这类幼儿的妈妈到场或不在场对幼儿的危害并不大, 妈妈离去时,幼儿也并不主要表现出幼儿入园焦虑。妈妈回家了,她们通常也未予理睬,有时候也会热烈欢迎妈妈的来临,但仅仅短暂性的,贴近一下就又离开了。儿童早教怎么教才对?

佳佳是一位让父母很“放心”的小孩。第一天来上幼儿园时这类幼儿接纳生疏 人的宽慰如同接纳妈妈的宽慰一样。这类幼儿看起来听话不黏人,但事实上确是未产生对人的真实依恋,因此许多人把这种幼儿称之为“无依恋的幼儿”。这类幼儿爱玩、 爱动、情绪不稳定、非常容易欲望、攻击能力较强。

儿童早教怎么教才对?产生回避型依恋的幼儿关键和妈妈的修养方法相关,这与妈妈对幼儿不比较敏感、不理睬、回绝、影响的修养方法相关,尤其是回绝和不比较敏感对幼儿产生 回避型依恋有挺大的关联。在那样自然环境下成才的幼儿,长此以往会对周边的事情寄于不理睬、不比较敏感、不依恋的心态。特别注意的是,回避型依恋的幼儿易成才为具攻击行为的个人。

4-5岁幼儿人际关系智能发展


但我们不能因为4岁幼儿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就否认在他们同伴群体中会产生纯洁的友谊。4岁幼儿对朋友的理解是肤浅的,他们认为朋友就是一起玩耍的人。当问他们为什么喜欢或为什么是你的好朋友时,他们的回答多是我们常在一起玩。时空的距离促使他们能直接接触,在行动和认知上产生某种共同性,从而建立起了最初的友谊。

在培养幼儿谦让、分享的同时,要让做出谦让的幼儿明确自己的合理权益要得到维护,每个人都不可能毫无原则地一味谦让。同时还应让接受谦让的幼儿明确自己不能永远接受他人的谦让,否则会形成依赖他人或贪图便宜的心理习惯。

要给孩子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幼儿与同龄人充分交往。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尤其在角色扮演等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了解他人的想法、情感体验。如在医院里,扮演病人的孩子就必须按病人这一角色的要求做出言行,角色的需要迫使他走出自我中心。再如纠纷与冲突是经常发生的,而冲突的自主解决过程就是对幼儿的换位思考能力和交往策略的培养过程。成人过度的直接干涉将剥夺幼儿的发展机会。

从3岁起,儿童开始离开父母入幼儿园过起集体生活。在接触中,结交朋友,培养集体感和生活自理能力。独生子女入园都会面临合群的问题,所以未入园前要做点准备,如在家中凡是好东西每人都有份,谁也不许挑。不让孩子受特殊的优待,这样入园后就能适应。为避免孩子在集体中难堪,要培养其良好的自理能力,否则入园后因不会吃饭,尿了裤子等小事被小伙伴嘲笑而变得害羞,不合群。

有意带他找邻居同龄小朋友玩,想玩别人的玩具时先把自己的玩具同别人交换,不可硬性夺过来,让他渐渐学会一些交往技巧,再慢慢扩大他的交友范围。

在现实生活中,常会看到有些孩子畏缩、躲避、爱哭泣、不敢与人接触,这与家庭的影响有很大关系。这些孩子的父母怕自己的孩子吃亏,过分保护,使孩子胆小怕事,遇事行为退缩。更有甚者,家长怕孩子在幼儿园受委屈,干脆让孩子留在家里,到上学时才开始与人交往,这样与人相处就更加困难。孩子的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对他今后的学习和事业都有影响。3岁还来得及开导,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开朗、活泼、善于与人相处的良好性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