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在吃饱睡足以后最喜欢的就是做角色游戏,有时候自己玩,有时候和小伙伴们玩,有时候找我们陪着玩。因为女儿非常非常渴望长大,所以角色游戏正好能满足她的愿望。

游戏中的教育内涵

做妈妈累了,我也想用游戏让女儿体验一下为人母的艰辛:“小苹果,我们来做个游戏,你做妈妈,我做宝宝好吗?”“好!”女儿开心地大叫。

“妈妈,妈妈,我的肚子饿了,你给我做饭吧!”我捏着嗓子拉拉女儿的手。“我不会做饭!”女儿不好意思的说。“那怎么办呢?你可不能饿着你的小宝宝呀!”我心里一乐。“我有办法了!”女儿捧来一大堆零食。“宝宝,你吃沙琪玛好吗?”女儿学着我的口吻。

“不好,不好!”我使劲地摇头。“那,宝宝,你吃薯片吧!”女儿耐心地哄着“宝宝”。“也不好!”我是存心和她对着干,让她尝尝“宝宝”不听话的滋味。

“那你要吃什么?” “我想吃冰淇淋!”想想女儿平常对我的“刁难”,我也“刁难”她一回。“冬天不能吃冰淇淋!” 女儿有点急了。“不,我偏要吃,偏要吃!”我假装捂住脸哭。女儿傻了眼,愣在一边不知道怎么对付面前不听话的“宝宝”。

“宝宝不听话,妈妈是不是会生气呀?”我笑着抱着女儿。女儿也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仿佛悟到了什么,从此,角色游戏成了我教育女儿的一大法宝。

游戏折射出孩子的内心世界

一次我给小苹果穿衣服,她却扭来扭去不好好配合。我命令她站着别动,小苹果居然踢掉我手中的袜子往床下赖。“当心摔倒!”我忙伸手去拉她。她反就真的故意滚下床去,还踢翻了她刚尿的痰盂。

忍无可忍,我终于暴发了:“你这孩子咋就这么讨厌?”说着就在她的小屁股上揍了两下。小苹果哭了,哭得好伤心。

早饭做好了,我拿着烫好的牛奶走近小苹果的卧室却听到她在自言自语。“小娃娃,你妈妈呢?是不是也生气了?我知道一定是你不乖,不听妈妈的话,妈妈不要你了。小娃娃,我来做你的妈妈吧,快躺下睡好,乖乖的睡,妈妈给你唱歌。”接着小苹果唱起了老师教的小兔子乖乖。原来小家伙是在扮家家。她正在用游戏来安慰自己的心。

我正要挪步往里面走时,小苹果的声音突然犯了粗:“你不听话了,妈妈不喜欢你了,还要打你的屁屁!”听到这些话,我的心被揪得好疼。原来,游戏折射出女儿的内心世界。

故事与讲故事

女儿对阅读不太感兴趣,所以我经常扮老师给女儿讲故事:“小朋友,老师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好不好?”“好!”女儿果然来了兴致。

“老师今天要讲的故事是有朋友真好,一会儿讲完了可是要请小朋友回答问题哦!”“好!”女儿坐得端端正正的。

我翻开图画书,指着画面问:“哪个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书上画着什么?”女儿举起了小手。“王可馨小朋友回答!”“老鼠!”女儿站起来。“好,坐下!那么哪个小朋友能告诉我,老鼠在干嘛?”我继续发问。女儿又举起小手。

为了烘托气氛,我故意喊女儿的乳名:“王彤彤小朋友请回答!”女儿抿着嘴笑答:“老师,小老鼠在睡觉!”“正确!”我示意她坐下,翻开书的第二页:“请小朋友告诉我,老鼠的旁边多了谁?”女儿立即举起手。

“小苹果,你来告诉老师!”“老鼠的旁边多了只小狗……”故事讲完了,游戏也结束了。

一种游戏有无数种玩法,在游戏中,父母与孩子都是儿童,可以体验到其中的快乐,好的游戏能给我们带来力量与智慧,关键是你在游戏中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你与孩子互动的品质如何?孩子是否从中得到启迪与快乐?

游戏时间,也是父母与孩子一起学习的时间。有时候,一个游戏给人带来的启发远比书本上的知识要多得多。

亲子网zj09.com延伸阅读

换个方式,玩出绘本新境界


前几天和学姐聊天说起她家里的图书,从孩子出生到现在5岁,家里的儿童图书已经堆满一个小型书柜了,但说起这些书的作用,学姐认为总归都是常用套路,除了念故事、听故事、看图、识字、认颜色也没有什么过多的花样……但儿童绘本图书就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就来推荐两种绘本手工延伸的玩法,或许你会发现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打开绘本。

比如这本《猜猜我有多爱你》

不少孩子在看这本书的时候,都被故事中小兔子对妈妈表达爱的举动,萌的不要不要的!下面快快拿起米糕和剪刀来和孩子一起制作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吧!

又或者,在绘本《菲菲生气了》中,菲菲的家里有4口人,分别是爸爸、妈妈、姐姐和菲菲。

那在你的家里又有那些家人呢?带着孩子用木勺、颜料和记号笔一起边制作边数一数!

发现了吗?其实有时候只需要一些简单的道具,就可以将阅读绘本延伸成为一场有趣的亲子活动,用故事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逻辑性,用手工增强孩子的认知和动手能力。

在日常和孩子讲过故事后,你都和孩子一起做过哪些手工延伸活动呢?写下来也让别的家长都学习一下吧!

用户@呼啦啦

一起进行过手工折纸。

答:手工制作,确实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在制作材料上也可以多选择家里的废旧材料,养成孩子多方位思考创作的习惯。

@傻小子°

我在家和孩子做过《小蓝和小黄》的游戏,就是把黄色和蓝色的颜料放到塑封袋里,让孩子用手捏,最后看这两种颜料变成了绿色,孩子可喜欢啦,后来还主动要求把别的颜料放进去试试,积极性特别的高。

用户@小小神

有个小技巧可以跟你们分享一下,之前也给儿子买了一些绘本,但除了开封的时候翻一下,几乎就不再看了,后来发现如果有小朋友来家玩儿的时候看绘本,他就会也凑过去跟人家一块看,然后还会攀比着跟你讲里面有什么,特别逗。

教孩子玩旋转的方法


【主题】运动

【目的】通过旋转运动,促进全身发育,提高运动能力。

【材料】坐垫、枕头

【游戏方法】

①开始横转。

a.让孩子伸直躺在床上,开始横转,手可以伸到头上。开始时可能转得不直。

b.也可以站立在走廊转,手仍然伸向上方,有时两腿会拌在一起,有时手要打头,习惯以后,掌握了要领,自然就能顺利地转动起来。

c.在平坦的地方学会了转动以后,也可以在大床上,用坐垫和枕头做障碍物,从上边滚过去。在室外,有公园有坡的草地上,也可以利用自然坡度,让孩子从上向下滚,不过这要在夏季穿短衣服时。做这种游戏,孩子会感到更愉快。

②蜷曲旋转。

a.在床上用双手抱住双膝左右转动。身体要缩成一团。

b.妈妈也可以喊着口号,让孩子在床上转动。

③练习向前转。

稍微又开两腿,弯腰,手摸到脚尖,从两腿之间向后看,把身子翻向前方,即慢慢地向前翻跟斗。

家长教育孩子的小游戏


宝宝在游戏中发展了心智、提高了能力、增长了知识,家庭早期教育就是游戏教育。有快乐的游戏相伴而又教育无痕的童年才是有情趣的、美好的童年。

细心捕捉兴趣的亮点

一次,我抱着宝宝到校内小电影院看电影,他一会儿就没兴趣了,身子倾向放映室的方向,伸着胳膊示意我——去那儿。

当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来到放映室时,他眼睛一亮,咧着嘴笑。好奇的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转动的片子和传动带,足足看了四十多分钟才肯离开。

后来,我发现宝宝一看到转动的东西就很兴奋,于是有意识地收集一些转动的、圆的东西让他看,如电风扇、圆形的钟、车轮,使宝宝对“圆”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慢慢地,延伸到接触各种几何图形。我买来各种图形的图片,用硬纸片剪成各种形状,写上阿拉伯数字;陪他一起玩积木,培养他的空间感。这些又使得宝宝对几何图形及数字发生了兴趣。

就这样,宝宝对数学的兴趣在我不断有意识地捕捉中巩固下来了。上小学后,他学数学很轻松,几乎每个学期都会拿到数学竞赛奖状。

小贴士

宝宝生来就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他的活动中蕴藏着许多兴趣的亮点,如果你多留心,做个观察家,于平凡细微处洞察到宝宝的探究倾向,抓住这个兴趣点,有意识地朝这个方向努力,就有可能培养出宝宝在某方面的兴趣。

引导宝宝观察和思考

有一次,屋外哗啦啦下着雨,儿子打着雨伞站在雨中,将伞飞快地旋转着,甩得雨花四处乱溅。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躲到伞下,和他一起玩起来。

“航航,你为什么要转伞呀?”

“好玩。”儿子开心地回答。

“怎么个好玩法?”

“好多雨点被我甩出去了,你看。”

“噢,它是怎么甩出去的。”

儿子大概不明白我的意思,回答不上来。我启发他:“它朝什么方向跑出去的?”这下,儿子认真地边转伞边琢磨起来了。过了一会儿,他指了指伞骨尖端:“是从这儿斜着飞出去的。”“你把伞停下来,看它又是怎么跑的?”“当然是直的往下掉。”“这说明了什么?”儿子想了想,终于说:“转和不转,方向不一样。”

看着儿子兴趣正浓,我又和他一起聆听雨声,学习说象声词,我说一句“叭嗒叭嗒”,他说一句“滴嗒滴嗒”。接着又和他一起打着伞步行,观察雨点跌落到池塘里、石板上的情景,静听打在芭蕉叶上的声音……

小贴士

宝宝的玩耍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时你看不到看似随意的玩耍中所蕴藏着的教育内容。如果能有意引导,让他专注地观察,学会深入思考,将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

一天,我把字卡拿出来,准备让儿子巩固原来学过的字,但他只认了两个就不配合了。

那就来个天女散花吧。我把字卡随手朝空中一扔,和儿子一起抢拾起来。

我抢到了“面包”、“西瓜”,他抢到了“沙发”、“月亮”、“兔子”。然后我们互相组成句子。我给出“西瓜”,他亮出“沙发”,我说不对,问他谁要“西瓜”,他才出示“兔子”。

第二天,我和他用字卡玩起了“开商店”。他的商店“货”很多,我要买什么,他得用心去找出来。在这样的游戏中,儿子不知不觉地记住了很多生字。

此后玩过字卡躲猫猫,一人藏字卡一人找;给字找朋友,即组词认字,如我手中出示“上”,他得找出“课”、“班”、“学”等;从报纸和故事书中找“老朋友”,巩固学过的字。

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儿子对汉字有了敏感,只要有汉字的地方,他就会主动问我字的意思。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后,我开始引领儿子看书,培养他的独立阅读能力和对书的兴趣。

小贴士

宝宝的注意力保持时间很短,对于要专注的某项事物,时间一长便容易失去兴趣。如果此时你能随机应变,让游戏以另一种方式出现,他的兴趣火花又会被重新点燃。

及时转移教育战术

一天,我正摊开画报教儿子认字。当指到“汤匙”两字时,他一边用手表示“舀”的动作一边说:“舀,舀,舀饭。”并把书一把扫到地上,显然,没兴趣了,他的思维活动已转移到另一方向——头脑中出现了“舀饭”的表象。于是我放弃教认字:“汤匙是用来舀饭的,是吗?”他点点头。“汤匙还能用来舀什么?”他看到桌上的花生和糖,脱口而出:“舀花生,舀糖。”“真聪明,汤匙是用来舀东西的,还能用来做什么呢?”为了直观,我特意从厨房拿来了汤匙。他看到电视机旁的小药瓶,说:“用来盖那个小药瓶。”“对,还有呢?”我不断发问,他不断思考,“用来摆家家!”“用来敲!好听!”“用来转圆圈玩!”他用手推了一下汤匙柄,汤匙转了起来。过了一会又说:“还可以刮东西!”他拿起汤匙用力在我身上刮!

小贴士

与宝宝玩游戏时,如果发现他没有朝你预设的方向走,不要灰心,不妨换个思维角度,做一点让步,改变方向,顺着他的意愿和思路走下去,不就开辟了新领域吗——比如上面的发散思维训练。

游戏对于孩子的教育意义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确实,游戏对于婴幼儿期的宝宝来说犹如生命那么重要,游戏是他们生活中最基本、最喜爱的活动。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游戏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1、游戏对宝宝智力发展的价值:

游戏可以促进宝宝感知、观察力的发展。游戏使宝宝直接接触玩具和各种材料,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各种器官的感知觉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游戏也可以促进宝宝记忆能力的发展。由于在游戏中往往重复地反映宝宝经历过的事件,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巩固记忆的作用;由于扮演角色的需要,宝宝必须自觉地、积极地、有目的地去记忆某些游戏规则或追忆事件的情节,这样就发展了宝宝的有意记忆。

游戏还可以促进宝宝思维能力的发展。宝宝在共同确定游戏主题、构思情节、分配角色、制作"道具"等一系列活动中,总是在积极思考,不断解决问题,从而使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同时,游戏对促进宝宝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也有着积极作用。游戏的情节、行动方式都没有什么固定模式。在角色游戏中,宝宝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另外一个人,并可以不断地变换身份等。这种游戏的假象性为宝宝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极大的发展了他们的创造力。

游戏使得宝宝彼此之间交谈机会增多,因为大多数游戏不是宝宝独自一人玩,而需要一定的合作和交往。在游戏的全过程中,宝宝都要用语言交流思想,商量办法,有利于宝宝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2、游戏对宝宝品行教育的价值

游戏是宝宝道德品质教育极为重要的方式之一。通过游戏宝宝能够识别最基本的真、善、美与假、恶、丑。例如宝宝在游戏中,往往能识别好人和坏人,这会让他们懂得,自己如果想成为游戏中的好人,就必须要求自己具有讲信用、守纪律、诚实、勇敢、坚强等优秀品质,并努力在游戏中达到这些要求,以此在游戏伙伴中树立威信。可以利用宝宝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在游戏中启发和纠正宝宝的一些不良行为,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游戏对培养宝宝个性的价值

宝宝通过参加群体性的游戏,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与别人合作,从而增强宝宝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因为自我意识很强的独生子女在一起玩耍时,难免出现一些矛盾和争执,但是也只有通过这种经验才能促进宝宝社会性的提高,学会自我克制,学会听取别人建议,可以培养宝宝开朗乐观的性格和善于协作的精神。这些品质对于宝宝将来上学,直至长大走上工作岗位、步入社会都是十分重要的。

生活中教育孩子的小游戏


宝宝在游戏中发展了心智、提高了能力、增长了知识,家庭早期教育就是游戏教育。有快乐的游戏相伴而又教育无痕的童年才是有情趣的、美好的童年。

细心捕捉兴趣的亮点

一次,我抱着宝宝到校内小电影院看电影,他一会儿就没兴趣了,身子倾向放映室的方向,伸着胳膊示意我——去那儿。当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来到放映室时,他眼睛一亮,咧着嘴笑。好奇的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转动的片子和传动带,足足看了四十多分钟才肯离开。

后来,我发现宝宝一看到转动的东西就很兴奋,于是有意识地收集一些转动的、圆的东西让他看,如电风扇、圆形的钟、车轮,使宝宝对“圆”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慢慢地,延伸到接触各种几何图形。我买来各种图形的图片,用硬纸片剪成各种形状,写上阿拉伯数字;陪他一起玩积木,培养他的空间感。这些又使得宝宝对几何图形及数字发生了兴趣。

就这样,宝宝对数学的兴趣在我不断有意识地捕捉中巩固下来了。上小学后,他学数学很轻松,几乎每个学期都会拿到数学竞赛奖状。

小贴士

宝宝生来就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他的活动中蕴藏着许多兴趣的亮点,如果你多留心,做个观察家,于平凡细微处洞察到宝宝的探究倾向,抓住这个兴趣点,有意识地朝这个方向努力,就有可能培养出宝宝在某方面的兴趣。

引导宝宝观察和思考

有一次,屋外哗啦啦下着雨,儿子打着雨伞站在雨中,将伞飞快地旋转着,甩得雨花四处乱溅。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躲到伞下,和他一起玩起来。

“航航,你为什么要转伞呀?”

“好玩。”儿子开心地回答。

“怎么个好玩法?”

“好多雨点被我甩出去了,你看。”

“噢,它是怎么甩出去的。”

儿子大概不明白我的意思,回答不上来。我启发他:“它朝什么方向跑出去的?”这下,儿子认真地边转伞边琢磨起来了。过了一会儿,他指了指伞骨尖端:“是从这儿斜着飞出去的。”“你把伞停下来,看它又是怎么跑的?”“当然是直的往下掉。”“这说明了什么?”儿子想了想,终于说:“转和不转,方向不一样。”

看着儿子兴趣正浓,我又和他一起聆听雨声,学习说象声词,我说一句“叭嗒叭嗒”,他说一句“滴嗒滴嗒”。接着又和他一起打着伞步行,观察雨点跌落到池塘里、石板上的情景,静听打在芭蕉叶上的声音……

小贴士

宝宝的玩耍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时你看不到看似随意的玩耍中所蕴藏着的教育内容。如果能有意引导,让他专注地观察,学会深入思考,将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

一天,我把字卡拿出来,准备让儿子巩固原来学过的字,但他只认了两个就不配合了。

那就来个天女散花吧。我把字卡随手朝空中一扔,和儿子一起抢拾起来。我抢到了“面包”、“西瓜”,他抢到了“沙发”、“月亮”、“兔子”。然后我们互相组成句子。我给出“西瓜”,他亮出“沙发”,我说不对,问他谁要“西瓜”,他才出示“兔子”。

第二天,我和他用字卡玩起了“开商店”。他的商店“货”很多,我要买什么,他得用心去找出来。在这样的游戏中,儿子不知不觉地记住了很多生字。

此后玩过字卡躲猫猫,一人藏字卡一人找;给字找朋友,即组词认字,如我手中出示“上”,他得找出“课”、“班”、“学”等;从报纸和故事书中找“老朋友”,巩固学过的字。

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儿子对汉字有了敏感,只要有汉字的地方,他就会主动问我字的意思。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后,我开始引领儿子看书,培养他的独立阅读能力和对书的兴趣。

小贴士

宝宝的注意力保持时间很短,对于要专注的某项事物,时间一长便容易失去兴趣。如果此时你能随机应变,让游戏以另一种方式出现,他的兴趣火花又会被重新点燃。

及时转移教育战术

一天,我正摊开画报教儿子认字。当指到“汤匙”两字时,他一边用手表示“舀”的动作一边说:“舀,舀,舀饭。”并把书一把扫到地上,显然,没兴趣了,他的思维活动已转移到另一方向——头脑中出现了“舀饭”的表象。于是我放弃教认字:“汤匙是用来舀饭的,是吗?”他点点头。“汤匙还能用来舀什么?”他看到桌上的花生和糖,脱口而出:“舀花生,舀糖。”“真聪明,汤匙是用来舀东西的,还能用来做什么呢?”为了直观,我特意从厨房拿来了汤匙。他看到电视机旁的小药瓶,说:“用来盖那个小药瓶。”“对,还有呢?”我不断发问,他不断思考,“用来摆家家!”“用来敲!好听!”“用来转圆圈玩!”他用手推了一下汤匙柄,汤匙转了起来。过了一会又说:“还可以刮东西!”他拿起汤匙用力在我身上刮!

小贴士

与宝宝玩游戏时,如果发现他没有朝你预设的方向走,不要灰心,不妨换个思维角度,做一点让步,改变方向,顺着他的意愿和思路走下去,不就开辟了新领域吗——比如上面的发散思维训练。

教育孩子把家务当成游戏


一般来说,孩子到了两岁左右就喜欢模仿大人的举止,比如你做家务,他也喜欢在一旁掺和着干,当然是帮倒忙的时候多了。往往这个时候,大人不是吆喝着叫孩子站在一边,就是拿出糖果或者玩具将孩子哄开,殊不知,让孩子从学做家务,正是引导孩子开动脑筋,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极好时机,能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以表扬的方式让孩子做家务

大人出门前习惯擦擦皮鞋,孩子也爱拿起一块抹布跑过来帮忙,这时家长最好要显得十分高兴地对他说,小宝宝真爱劳动,然后教他将皮鞋上的灰尘擦掉,擦完后,家长应该给予宝宝一定的口头奖励:“你看,小宝宝擦得真亮啊,小宝宝真聪明。”在你的表扬下,他会对做家务更感兴趣,还会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不断向你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等等,渐渐地,你会发现小小的他已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将做家务当成了一种乐趣。

以“失误”的方式启发孩子

自己假装将衣服没叠好,便自言自语地说:“这衣服怎么叠得这样不好看哪!小宝宝一定比妈妈叠得要好。”孩子为了表现自己,一般都会跑过来将衣服散开来重新再叠一遍,这时你一边暗地指导他,一边又自言自语地说:“还是小宝宝能干,比妈妈强多了,下次一定会叠得比今天更好。”孩子都喜欢在爸爸妈妈面前表现自己,为了证明自己做的事情比爸爸妈妈做得还好,他就会在做家务时加倍地认真、仔细,从而培养他做事认真的态度和严谨的处事习惯。

和孩子一起玩“过家家”

从玩具店里买了一“锅碗瓢勺”和布娃娃等,在家里的地板上将玩具的“架子”搭起来,像一个小家庭一样,然后让孩子当家长,和他一起玩过家家;如果是女孩就让她当布娃娃的妈妈,她上班、做饭、带孩子上医院等,让她亲身模拟体会,从小懂得做父母的艰辛。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很难体会父母为他付出的一切,让他经常做做“父母”,这种“亲身体验”,会帮助他成熟,学会孝敬父母,自觉为父母承担家务。

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孩子

电视上经常出现“穷人孩子早当家”的故事,这时大人就可以不失时机地告诉孩子:“看,电视上的小朋友多懂事啊,这么小就帮爸爸妈妈做事。”然后就跟他讲故事里小朋友的故事,以此加深印象。“形象”教育等同于品行教育,对孩子来说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使他从小就懂得热爱劳动是光荣的事情,这样有助于孩子树立爱心,学会关心、帮助人。

给孩子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玩具


很多父母认为给孩子购买一些价格昂贵的玩具才能表达自己对孩子无尽的爱意。但是事实上,我们不应该被电视上广告中的动听词汇和孩子玩具的漂亮外包装所左右。

由于孩子是借由自身的感官系统来认识和接受新事物的,孩子要经常调动其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方面的感觉来了解一件对于自己来说陌生的事物。所以对于孩子最好的玩具,是能够刺激孩子各种感官的玩具,与玩具的价格并不存在着必然联系。

那么什么样的玩具是具有教育意义的玩具呢,接下来就随小编来看一看吧。

能让孩子辨别不同声音的玩具

为了让孩子辨别不同的声音,刺激孩子的听觉感官,家长可以自己动手为孩子选择玩具,而不用花钱去购买玩具。例如父母可以给孩子准备一罐米、一个哨子、一个碗等可以发出不同声音的物件,让孩子听它们的声音,并向孩子解释这些物件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能让孩子辨别不同香味的玩具

我们的家里会有香味不一样的物品,例如香皂、洗发水、牙膏、擦脸油等等。分别挑一些在自己的手上,放到孩子的鼻子附近让他们来辨别不同的香味,并告诉每种物品的用途。例如给孩子闻香皂的同时,告诉他这是香皂,我们在洗手的时候会用到它,这会加深宝宝对香皂这个物品的印象。

能感受触觉的玩具

除了家里日常的一些物品可以给孩子充当教育方面的玩具之外,家长还可以带宝宝到户外去活动。在阳光灿烂的春天,可以带宝宝到草地上玩耍,让孩子触摸草地,告诉他何谓潮湿,何谓干燥,什么是粗糙,什么是光滑等等。还可以带孩子到公园、沙滩去玩耍,让他们用手来触摸不同的事物。

能看图识物的玩具

什么是能看图识图的玩具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书本了。家长可以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带有图画的书本,家长还可以从报纸上面剪下来动物、物品的图片,跟孩子共同来认识它们。

父母可以指着马的图片向宝宝解释,这是马,并模仿马的叫声,让孩子跟着你一起模仿马的动作,还可以讲一讲马的生活习性等等。这样,对于马这种动物,宝宝可以得到一个形象和直观的认识。以同样的方法,父母还可以让孩子认识其他事物。

温馨提示:

随着宝宝年龄的逐渐长大,父母要淘汰掉那些已经不适合宝宝、让孩子不敢兴趣的玩具。

在挑选何种玩具的时候首先要保证宝宝的安全。例如玩具的大小,不要选择太小的玩具,以免宝宝误食,威胁到宝宝的安全。

和孩子一起亲近大自然的方法


和孩子一起亲近大自然的方法

渐进式地诱导孩子感受自然的美好

对宝宝的感官刺激可以先从家里的环境开始,再过渡到自然环境。从小婴儿到学步儿(2岁)阶段,爸爸妈妈可以先带他在阳台上看看绿树、接触自然光,慢慢拉长时间进入小区,活动型态由短程到长程,对婴幼儿体能上的要求也应该逐步增加。

孩子快1岁时,就会开始对外界感到好奇;1~2岁时,他就能认一些图画、了解物体的意义,此时带孩子到自然环境去,可以亲眼目睹一些物体,加深对事物的认识;2~3岁时,语言表达、字汇能力已经增强许多,但家长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去强记自然界的景物,而应让他自己发掘自然中他感兴趣的部分。

先从自己的小区、公园开始进行自然探索,之后慢慢到其他不熟悉的地方去,渐进式地培养孩子的耐受性。由于活动量的增多与户外环境多样化的感觉刺激,杨晓苓提醒家长,外出时一定要有中场休息,例如,按照孩子平日要睡午觉的作息,中午时就让孩子能打个盹、休息一下。

TIPS:宝宝出游的健康要点

在不同的季节带孩子接触大自然,让他体验节气与时令的变化。陈永绮医师表示,两三个月的婴儿对鲜艳的颜色特别敏感,春季缤纷的色彩,对孩子是最佳的视觉刺激,加上温度适宜,是家长带宝宝出游的好时节。

出游时要特别注意环境卫生、能常洗手,最好为孩子自备清洁、消毒用品,例如干洗手液,避免在户外无水可用可能造成拉肚子、呕吐的病毒感染。在炎热的夏日也要特别注意预防孩子中暑、晒伤,水壶、小帽也都要准备好。另外,防晒品的携带也绝不可少。

随性、适龄、适能

随性

亲近自然应该随性,而所谓的“随性”,指的是随着孩子的性格,看孩子的状态和反应,不强迫孩子。杨晓苓教授指出,依照孩子年龄和能力区别,家长可以掌握以下适龄重点来陪伴孩子在自然中活动。

适龄

0~1岁:机会与经验

让孩子有进入自然的机会与经验,同时家长应加强保护。

1~3岁:简单接触

当孩子移动能力增强时,可以让他自己和自然环境做些简单的接触,例如看着他自己去碰碰小树小草。

3岁以上:多元而广泛

此时孩子的行动能力已经增强许多,多元、广泛性的环境都可以让孩子去尝试。

适能

在户外的自然环境中,家长要留心孩子的体力和耐力,并提供一些防护措施,让孩子安心探索大自然。

学走路的宝宝,体力不是很好,带孩子进入自然,婴儿手推车、防晒乳、防蚊液、蚊虫咬伤药膏、水及衣物绝对不能少,一方面避免蚊虫阳光过度侵害宝宝细嫩的皮肤,另一方面也要让孩子做适度的休息。若是玩乐流汗了、摔倒了也有衣物能够保暖换穿,擦拭蚊虫咬伤、过敏气喘等特殊药物或常备药也要携带。此时户外活动应该限制在15~30分钟之间,要让孩子有适度的休息。

2岁时让他骑脚踏车、3岁时爬坡,都是训练孩子手脚协调与平衡的活动,可以带他去爬爬小山丘,从公园、植物园开始,让他一天活动30分钟。注意,活动时间不宜太长,因为过长的活动时间,孩子会因为关节的过度使用而有受伤、肌腱发炎的情形,大人做起来都吃力的活动也不要让孩子轻易尝试。

由于婴幼儿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体力已经透支,陈永绮提醒家长,发现孩子有走路容易跌倒、注意力不集中、吵闹不休的情况时,就应该适度让他休息,抱他一下,或者让孩子坐到推车上休息。

在自然中可以这样活动

视觉、嗅觉、触觉

捡叶子、闻一闻花香。

视觉、听觉

听到鸟叫声,找一找树上的小鸟。

触觉

玩沙、玩水、捡石头。

肢体

有坡度的小山丘,上上下下可以训练控制动作的能力。

空间

躲在树丛后的捉迷藏游戏,除了增强空间感,也能训练孩子的视觉与动作。

科学方法

辨认不同形状的叶子、为大大小小的石头排序等。

结语

亲近自然其实不需远求,回到简单生活、孩童般单纯的心,陪着孩子嗅嗅青草香、享受阳光洒在身上与微风吹抚肌肤的感觉,创造亲子间自然的美好回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