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食

易犯指数★★★★☆

现象分析

即使是成人,也会有许多不良的饮食习惯,或者偏爱某些食物,或者坚决不吃某种食物。如有人不吃芹菜,有人讨厌榴莲,有人口味较重,有人超喜欢吃辣……在要求孩子不能偏食、必须什么都吃的情况下,你的这些行为怎么能让孩子心甘情愿地照你的话去做?本身有偏食习惯的照顾者不仅不能给孩子正确的行为示范,对孩子的教养也失去说服力。孩子会纳闷:“为什么妈妈叫我不要偏食,可是她却这也不吃那也不吃?”于是他也会坚决地表示他也不要吃他不喜欢的东西。

这样纠正准没错

A:避免在孩子面前强调“偏食的恶习”,如讨论吃什么的时候说:“我不喜欢吃青菜,不要买青菜。”这样一边的孩子就会注意到。

B:避免让孩子察觉照顾者有偏食恶习,与孩子一起吃饭时,如要挑菜,应避开孩子的眼光,尽量不要让孩子注意到。

C:如果孩子已经拒绝吃某些食物,建议让他吃其他替代品。

忘记物归原处

易犯指数★★★★☆

现象分析

当有客人要来拜访时,相信很多人都会开始一阵乱:忙着收拾东西,东塞西藏,打扫清洁,丢垃圾……这些会让一旁的孩子一头雾水。之所以会这样,当然都是平时的不良恶习所导致的,不少人贪图一时方便,东西用过随手一放,才会使环境变得如此凌乱不堪。孩子看在眼中,自然会加以仿效,玩具玩过后随地一丢,等到下次要玩时却找不到了。之所以会这样,并不是他们天生就没收拾,而是“耳濡目染”父母的行为所致。

这样纠正准没错

A:如果你真的没时间用完东西后马上放回原处,也尽量维持在某一个特定的范围内,如在自己房间里,避免让孩子看到,在孩子活动及视线范围的空间内应保持整洁。

B:当你在收拾时,要提醒孩子,告诉他:“妈妈用过东西后都会收拾好,所以你也要用完就收拾哦。”

C:教孩子学习收拾东西时,可多准备几个箱子,让孩子学习分类归箱。如外面贴有积木图案贴纸的箱子是收积木的;贴娃娃图案贴纸的是收玩偶的,让孩子在收拾东西的同时学会逻辑思维。

教养锦囊

孩子的行为大多有目的,如果他们的行为目的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那么大人的种种反应,都会“鼓励”孩子的不良习惯重复出现。你要尽量以平淡的方法处理他们的这种行为。

不遵守交通规则

易犯指数★★★☆☆

现象分析

相信很多人都有闯红灯的行为,如对小巷道内的红绿灯视而不见,一见没车就快速通过马路,甚至带着孩子时也如此。你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大人的言行?其实正好相反,孩子从2岁开始,自主意识就逐渐变强,他的判断力也日益增长。如果你时常闯红灯,看在他眼中,会认为那是可以做的事,可能从小就养成闯红灯的坏习惯,这对他的生命安全是一大威胁,如果有大人在旁,也许可以阻止他做出这种危险的行为,但一旦大人不在或者没有注意到他,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样纠正准没错

A:以身作则,即使没有带着孩子,也要遵守交通规则。

B:当带着孩子一起出门时,借机教育他:“你看大家都乖乖遵守警察叔叔和红绿灯的指示,所以你也要跟大家一样注意安全。”

C:带孩子认识交通标志,告诉他红绿灯的意义。

喜欢看电视

易犯指数★★★★☆

现象分析

电视是现代人放松身心最好的娱乐工具,不少人一下班或是假日休闲时,就盯着电视看,借以排遣无聊的时间,大人们看,小孩当然也就跟着看。电视的声光效果比较强,很容易使孩子目不转睛,有时候让孩子看电视甚至是家长安抚哭闹的孩子的“杀手锏”。但是你知道吗,沉迷于电视,会有损发育中的孩子视力,也会让孩子失去许多户外活动的机会。在看电视时,也应注意自己及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及距离,最重要是,在约束孩子看电视前,一定要先改掉自己沉迷于电视的习惯,让约束变得有说服力。

这样纠正准没错

A:在固定的时间看电视,跟孩子订下“条约”:一天中什么时候看电视,看多久。时间到了就要去睡觉或者吃饭,让全家人一起养成好习惯。

B:照顾者以身作则,尽量少看电视。

C:如果希望孩子少看电视,而自己有想看,可在卧室安装电视,看时把门关起来,避免孩子看到。

教养锦囊

当你看到孩子表现出不良习惯,无法控制地想要痛责孩子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尽速地离开现场。发脾气对纠正宝宝的不良习惯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如果不能马上让孩子改掉坏习惯,也不要心灰意懒,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收到效果。

乱丢垃圾

易犯指数★★★☆☆

现象分析

大人们乱丢垃圾的恶习,不仅对环境卫生有害,这个不良的习惯也会影响到孩子。经常这样“潜移默化”,孩子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就会随手乱丢东西。不仅会让家里变得凌乱,孩子出门也会让人不喜欢。如果照顾者不仔细留意,让孩子从小养成乱丢垃圾的习惯,将来长大要纠正就不容易了。

这样纠正准没错

A:养成将垃圾丢入垃圾桶的习惯。

B:随时找机会教育孩子,要丢垃圾时,提醒孩子,并告诉他把垃圾乱丢在地上会很臭,不可以这样做。

C:如果看到有人将垃圾丢入垃圾桶,除了提醒自己,也应告诉孩子:“这样做的话,地上就会干干净净的,走路也不会滑倒!”

不能持之以恒

易犯指数★★★☆☆

现象分析

许多人做事时常虎头蛇尾,或做到一半就放弃。特别是那些连续性的事情,不仅费时,而且容易遗忘上次的进度,要再继续做时,可能要从头开始,因此很容易让人产生放弃的念头。如果照顾者有这样的不良习惯,容易让孩子“有样学样”。常见的例子就是孩子们堆积木时,堆到一半就突然倒了,或是堆不好就开始发脾气、不堆了。家长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的坏习惯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因此照顾者如果有这样的坏习惯,要尽量克制,以免影响孩子日后的学习状况。

这样纠正准没错

A:每次做事时勉励自己一定要持之以恒,抱着“再试一次就会成功”的心态继续。

B:让孩子看见你的行动,可以一边做事情,一边自言自语:“这个该怎么办呢?恩,我可以先……再……”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想办法解决问题。

C: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引导他,可让孩子看到你尝试的过程,进而引导孩子,让他发现通过一些方法或是找他人帮人还是可以解决为体的,不要轻言放弃。

教养锦囊

教育孩子需从自身做起,如果无法有效控制自身行为,应尽量避免让孩子看到,一旦让孩子看到时,应告诉他这是不对的,爸爸妈妈以后会改进。

没有礼貌

易犯指数★★☆☆☆

现象分析

有些照顾者到了熟悉的亲朋好友家,会自己打开冰箱从里面拿取饮料和水果、零食等。对大人来说,对方是再熟悉不过的亲戚或朋友,因此自己随意动手是与对方亲密关系的表现,然而孩子无法区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会认为这是可以仿效的行为,可能不论所到何处,都会仿效大人的这种行为,随意拿取物品。这样的表现,看在他人眼中容易让人误以为孩子没有教养,且会让孩子养成“什么东西都可以拿了就走”的观念,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孩子出现“偷窃”的行为。

这样纠正准没错

A:在亲友家自己拿东西时要先说出来,有礼貌地询问对方,让孩子看到你跟对方礼貌性的交谈。

B:每次出门前提醒孩子,亲子一同建立遵守礼貌的观念,进门前再次提醒孩子。

C:给孩子的指令不要太多或太复杂,针对孩子常犯的几个错误就可以了。此外大人在聊天时也要注意孩子的表现,随时提醒他,不能只顾着自己聊天。

打断谈话

易犯指数★★★☆☆

现象分析

不少人会有打断他人谈话的经历,有些人是因为个性急躁,有些人却是习惯,这样的行为不仅没有礼貌,也不尊重对方。孩子本来就容易仿效周围人的行为,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刚刚开始学习语言,所以有强烈的欲望要表达自己,听到大人们对话,他们也会很想“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很容易学会大人们因急躁而打断他人谈话的行为。如果你有打断他人谈话的习惯,小心孩子也常出现打断你与他人对话的习惯!

这样纠正准没错

A:平常养成等他人把话说完再说话的习惯。

B:当你想打断他人时,可先跟对方说:“对不起,我想请问……”,让孩子学会礼貌性询问他人的习惯。

C:避免在孩子打断谈话时时,还满足他的需要。如孩子要喝水,可跟他说:“你打断我跟阿姨的谈话了,等我几分钟,我等一下帮你倒。”不要马上满足他的需求,否则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被允许的。

教养锦囊

随时调整、改变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模式,换个方式,有时你会发现,孩子虽然年纪小,也可能是你学习的对象呢。

不良卫生清洁习惯

易犯指数★★★☆☆

现象分析

父母有蛀牙,孩子也可能会生出满口蛀牙,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司空见惯。其实蛀牙不会遗传,但会通过父母给孩子的喂食等行为传播给孩子,这也是孩子患上蛀牙的原因之一。这些有害的行为包括:用奶瓶喂奶时,担心温度过高会伤害孩子,于是自己先用奶嘴吸一口判断温度;喂养时,将东西嚼碎后再喂给孩子吃;自己用过的餐具未消毒就给孩子使用……这些举动都会使自己口腔中的致病微生物传播给孩子,出现父母有蛀牙孩子也长蛀牙的情况。

这样纠正准没错

A:自身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刷牙时可让孩子在一旁,让他看,同时一边提醒自己及孩子吃过东西要刷牙的观念。

B:在和孩子亲密互动时选择恰当的方式,如在亲吻孩子的时候,不妨选择脸颊、额头等部位,这样同样可以跟孩子进行感情交流。

C:加强宣传教育,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1岁以下的宝宝可由父母用柔软的毛巾或绒布擦洗牙齿;3岁以后可让他开始学习刷牙,尽可能做到早晚各刷一次,饭后漱口。

生活小恶习

易犯指数★★☆☆☆

现象分析

(a)挖鼻孔

挖鼻孔的动作不仅让人觉得不雅,也是感染的途径之一。

(b)忘记洗手

经常不洗手可能会接触到一些可怕病菌,如:寄生虫、排泄类病菌,甚至还会引发细菌感染。

(c)咬指甲

可能会流血、感染,且咬脏指甲也会传染细菌。

这样纠正准没错

A: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如果不小心让孩子看到你正在做这些,可以对孩子说:“这是不对的,但是我忘记了,做了还是需要承认,谢谢你跟我说。”

B:转移注意力通常是很有效的,可利用做其他的事取代恶习,可以给孩子一本书或玩具,任何能运用手部行为的东西皆可。

C:大多数小孩子在无聊时都会咬指甲,此时不妨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可用音乐、书或画笔和纸等,让他参与其中。

扩展阅读

父母应纠正孩子的五大坏习惯


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坏习惯,有些坏习惯父母要及时给孩子改正过来,否则会对孩子的身心都造成影响喔。

1、捡脏东西吃

几乎所有的宝宝都曾经有过捡东西吃的行为,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因此形成了坏的习惯。

在宝宝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应当在日常生活中给他灌输东西掉在地上就脏了,不能再捡起来吃的正确观念。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食物掉到地上的情况,这时父母应该对孩子说:“哟,东西脏了,我们需要洗一下。”并立即去清洗;或者告诉孩子食物已经脏了,不能要了,并立即将地上的脏东西打扫到垃圾桶里。而千万不要因为害怕浪费食物而将其拣起直接放入自己嘴中。

有统计显示,有捡脏东西吃坏毛病的宝宝,其父母大多有那些食物掉在地上觉得扔了可惜,捡起来塞自己嘴里的做法。记住:当你告诉宝宝“掉地上太脏了,妈妈吃了,给你新的。”的时候,宝宝根本理解不了这么多,他只明白的是,既然妈妈可以捡起东西吃,那么我也可以……另外,因为小宝宝辨别事物和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差,所以在他看来,东西掉在床上、桌上和掉地上是一样的。因此爸爸妈妈对于掉到床上、桌上的东西也要遵照上面的原则处理,不要以为干净就捡起来吃掉,这样会在无形中误导了您们的小宝宝。

当然,这里说的不仅是要在家中这样,在户外更是应当如此。

改正方法

因此爸爸妈妈要注意:

⑴细菌在潮湿的地方繁殖得比较快,因此要避免宝宝在这样的地方捡拾东西吃。

⑵在户外,任何东西掉到地上都不要捡起来吃,因为此处有可能曾留有猫、狗等动物的粪便。

⑶餐桌有小东西,一定要立即拿走,以免宝宝当成食物误食造成严重后果。

⑷当孩子在地上捡东西吃时,父母一定不要怒斥孩子,也不要用手打掉他手里的东西,这样会惊吓到年幼的孩子。

2、扔东西

孩子一般到了6~8个月,就开始有扔东西的行为了。

当孩子在无意中扔起东西的时候,他会异常兴奋,会认为自己又多了一项大本领,因此会非常高兴地进行多次重复,同时也希望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能够给予他赞扬。在重复的同时,宝宝实际上也是在学习。比如:他会观察物体的坠落轨道、方式,并注意不同物体落地时的声音;他会逐渐发觉扔东西和发出声音之间是存在着必然关系的,从而学习了逻辑知识;从扔出东西到等待声音,从而学会心理期待等等。

所以,扔东西对宝宝而言,是必经的一个成长阶段,对于宝宝的智力和心理成长都有很大好处。

但是,父母在这件事情上的不同态度会导致孩子往不同的方向发展。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宝宝开始掌握这项技能的时候,提供给孩子一些适当的玩具(比如线球、皮球等等),并创造一个安全、宽敞的环境,让宝宝扔个够。在宝宝刚开始扔东西的时候,父母应当给予大量的表扬,这样可以增强小宝宝的自信心和快乐情绪,让他能快乐愉快地玩、轻松地接受知识。但当他慢慢长大后,应注意逐渐淡化他的扔东西行为,以免养成不良的习惯。

改正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宝宝因为年纪小,手、脑综合协调能力不够完善,所以在扔东西的时候,可能会不慎损坏物品(比如落下的球砸倒了桌上的花瓶),对此父母一定不要大呼小叫,也不要过于批评孩子,因为父母的反应会让孩子感觉很特别、很夸张,这将无形中强化了他用扔东西的方式引起父母注意的意识,以后一旦他想引起别人注意或想表现自己,都会想到用扔东西的方式来实现,这样最终会让他形成扔东西的坏习惯。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扔东西的坏习惯,那么妈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⑴设计各种扔东西的游戏,让他扔个够,把坏习惯变成一种技能。如扔球、掷沙包等,并可教给他各种投掷技能。

⑵宝宝两岁以后已经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了,爸爸妈妈要耐心地告诉他什么东西可以扔,什么东西不能扔。

⑶如果孩子扔东西影响了其他人休息、工作等,要对孩子提出正面批评,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⑷如果孩子是因为生气、发泄而扔东西,那么爸爸妈妈应先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对孩子生气的原因。如果理由是正当的,要对宝宝加以同情,并给予他安慰;如果是因为无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则可以采取转移目标的方法进行处理。

⑸有时宝宝扔东西只是为了引起爸爸妈妈等成人的注意,所以只要稍微加强对宝宝的关注程度,让宝宝感觉到父母在注意他,就可以避免孩子乱扔东西的坏习惯。

⑹告诉孩子扔出的东西要自己捡回来,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孩子乱扔东西的毛病。

3、破坏性行为

孩子随着能力的提高,将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一些破坏性的行为。它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宝宝长到快2岁的时候,好奇心开始逐渐增强,对所有的物品都很感兴趣,喜欢东摸摸、西看看。但是由于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都还比较差,对各种物品的性能也不是很了解,所以难免会破坏一些东西(有时甚至可能是父母十分喜欢的东西),这应该得到父母的谅解。

另一种情况是:当孩子手中的工作远远超过了他的实际能力,多次尝试失败后的挫折感往往会激怒年幼的孩子,为了发泄自身的沮丧感,孩子就会做出一些破坏性的行为。

如果属于这种情况,父母千万不要训斥孩子,因为这样会使孩子感到很委屈和被误解,感觉自己很孤立,从而产生愤怒的情绪,甚至有意采取更大的破坏行动来表现出他的愤慨,或者故意继续破坏来挑逗父母,看父母生气的样子,从中获得满足抵消失败的感觉。

改正方法:

对于孩子的破坏性行为,父母要注意采用以下几种策略来帮助他改正:

⑴对于他所破坏的东西,凡是能恢复原状的,父母要求孩子和自己一起将它加以恢复和修补。

⑵告诉孩子不管是因为什么,破坏东西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应尽量避免和改正。

⑶搞清孩子破坏的原因,不要过分批评,应采取措施安抚他的异常情绪。

⑷多陪宝宝做游戏,提高他的动手技能,帮助他取得小小的成功,培养他的成功感。

⑸对于孩子的各种情绪,成人要多用心加以体会,并适时地替孩子表达出来。当孩子明白爸爸妈妈理解他的意思后,他的愤怒就会大大地降低,从而放弃过激的破坏性行为。同时,这对亲子关系也大有好处。

⑹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首先自己要平静,要冷静地处理各种问题,给孩子做出好的表率。

⑺要积极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并尽可能地提供给孩子一些可以满足好奇心的玩具,如拼拆玩具。

⑻成人要仔细观察是否有其他人恶意或无意地怂恿、纵容孩子的破坏性行为,如果有,一定要立刻加以制止。

4、任性与发脾气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成长,大多数的孩子会出现一些任性的行为,尤其是在2~4岁最为常见。

一些爸爸妈妈对孩子过于溺爱、娇惯,凡事都顺着孩子的心意。一旦某件事不能按照孩子的想法去做,孩子就会任性地大哭、大闹。

如果爸爸妈妈为此而心疼做了第一次让步,这就让孩子意识到了他的这种做法十分有效,以后就会不断使用这种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滋养了孩子任性妄为的坏毛病。

此外,孩子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在多次尝试、努力做某件事情后仍旧失败,这种挫折感也会让孩子大发脾气。

改正方法

对于这些情况,爸爸妈妈可以参考以下的一些方法:

⑴平日不要过于娇惯孩子,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让他知道爸爸妈妈不是万能的,不是他的每一个要求都能够实现。

⑵年幼的孩子在情绪上比较多变,因此爸爸妈妈在处理事情时要思想先行,在考虑好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处理的办法之后再行动,以免到时不能应付孩子的任性撒娇。

⑶对待孩子任性和发脾气,虽然心里很着急,但脸上不要过于表露,可以采取不理睬的方式淡化法处理,孩子在自觉没趣后会自己停止。

⑷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将精力投入新的事物中。孩子是健忘的,自然就会忽略刚才发生的事情。

⑸尽量不要让孩子第一次发脾气就得逞,胜利感会激励他以后次次都使用这种方法。

⑹当着孩子的面多夸奖别的听话的孩子,让他多接受正面暗示,意识到任性的孩子爸爸妈妈不喜欢。为了博得爸爸妈妈的表扬,他也会学得很乖。

⑺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表现出自己没办法,也不要说诸如“再不听话我揍你”等话语。

⑻不要轻易对孩子许诺,特别是做不到的事情,而答应了的一定要做到,这样你说的每一句话,孩子才可能信任、明白它的分量。

⑼适当惩罚,告诉孩子因为他发脾气而错过了他盼望已久的活动,这足以令他在下次发脾气前慎重考虑。

⑽家人态度要一致,不能一人一个态度,让发脾气的孩子钻空子。

⑾让孩子在多种选择中自己做出决定,因为是他自己的选择,他不太好意思发脾气。

⑿要坚定,不要因为孩子的大哭而改变主意。

5、攻击性行为

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经历咬人、打人的阶段,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成长阶段。一般情况下采用淡化的方法很快就会过渡过去。但是也有不少宝宝会进而养成具有攻击性行为的习惯,需要大人加以纠正。

造成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很多。打人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方式;可能是他发泄不快的一种方法;也可能是模仿别的小朋友、父母或电视的行为等等。咬人可能是1岁半前口唇期宝宝的探索性行为;可能是模仿小动物的动作;也可能是亲吻的表现,不过是力度掌握的不准而已。

改正方法

对于这些攻击性行为,父母要注意:

⑴父母要以身作则,平日不要有打孩子等攻击性行为。

⑵不要让孩子看暴力电视。

⑶平时要教育宝宝讲文明,在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时要友好,不要打人骂人,如果欺负了别的小朋友要道歉。

⑷要培养孩子的各种技能,特别是社交能力和语言能力。

⑸教孩子讲出愤怒的情绪,父母加以适当的疏导。

⑹如果自己的孩子被打了,父母要勇于批评别人的孩子。否则,我们的宝宝会失去安全感,觉得只有打别人才能保护自己。

⑺不能双重标准,自己孩子被攻击就没完没了地大吵大闹;自己孩子攻击了别人就无所谓,甚至洋洋得意,这只能给孩子非常坏的影响。

以上列举了一些宝宝常见的不良习惯,希望对各位妈妈爸爸有所提醒,您们的正确指导将影响孩子今后的行为规范。

早教:父母应纠正孩子的五大坏习惯


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在所难免有一些坏习惯,一些坏习惯父母要立即给孩子改过来,不然会对孩子的心身都导致危害喔。父母应纠正孩子的坏习惯有哪些?

1、捡脏东西吃

基本上全部的宝宝都以前经历捡东西吃的个人行为,但并不一定的孩子都因而产生了坏的习惯性。父母应纠正孩子的坏习惯有哪些?

在宝宝还不大的情况下,父母就理应在生活起居中给他们潜移默化东西掉在地面上就脏了,不可以再捡起吃的恰当意识。生活起居中在所难免有食材掉到地面上的状况,这时候父母应当对孩子说:“哟,东西脏了,大家必须洗一下。”并马上去清理;或是告知孩子食材早已脏了,不可以要了,并马上将地面上的脏东西清扫到垃圾箱里。而千万别由于担心奢侈浪费食材而将其拣起立即放进自身嘴中。

有统计分析显示信息,有捡脏东西吃坏习惯的宝宝,其父母大多数有那些食材掉在地面上感觉扔了可是,捡起塞自身口中的作法。记牢:如果你告知宝宝“掉地面上太脏了,母亲吃完,让你新的。”的情况下,宝宝压根了解不上这么多,他只搞清楚的是,即然母亲能够 拾起东西吃,那麼我也可以……

此外,由于小宝宝鉴别事情和是是非非的工作能力还较为差,因此在他来看,东西掉躺在床上、桌子和掉地面上是一样的。因而爸爸妈妈针对掉到床边、桌子的东西还要遵循上边的标准解决,不必认为整洁就捡起吞掉,那样会在无形之中欺诈了大家的小宝宝。

自然,这儿说的不但是要在家里那样,在户外也是理应这般。

纠正方式

因而爸爸妈妈要留意:

⑴病菌在湿冷的地区繁育得较为快,因而要防止宝宝在那样的地区拾捡东西吃。

⑵在户外,一切东西掉到地面上都不必捡起吃,由于这里有可能曾留出猫、狗等小动物的排泄物。

⑶饭桌有小东西,一定要马上取走,以防宝宝当做食材误吞导致严重危害。

⑷当孩子在地面上捡东西吃时,父母一定不必痛斥孩子,也不必用力做掉他手上的东西,那样会受惊到幼年的孩子。

2、扔东西

孩子一般来到6~8个月,就刚开始有扔东西的个人行为了。

当孩子在不经意中扔起东西的情况下,他会出现异常激动,会觉得自身又多了一项大本事,因而会十分高兴地开展重复,另外也期待造成爸爸妈妈的留意,可以给与他称赞。在反复的另外,宝宝事实上也是在学习培训。例如:他会位置与方向的跌落路轨、方法,并留意不一样物块落地式时的响声;他会慢慢发现扔东西和发出声响中间是存有着必定关联的,进而学了逻辑性专业知识;从丢出东西到等候响声,进而学好心理状态希望这些。

因此,扔东西对宝宝来讲,是必经之路的一个成长过程,针对宝宝的智商和心理成长都是有挺大益处。父母应纠正孩子的坏习惯有哪些?

可是,父母在这一件事儿上的不一样心态会造成孩子往不一样的方位发展趋势。

恰当的心态应该是,在宝宝刚开始把握此项专业技能的情况下,出示给孩子一些适度的小玩具(例如线球、足球这些),并造就一个安全性、宽阔的自然环境,让宝宝扔个够。在宝宝一开始扔东西的情况下,父母理应给与很多的夸奖,那样能够 提高小宝宝的信心和开心心态,使他能开心开心玩耍、轻轻松松地接纳专业知识。但当他慢慢长大后,应留意慢慢消除他的扔东西个人行为,以防培养欠佳的习惯性。

纠正方式

必须留意的是,宝宝由于年龄小,手、脑综合性协调性不足健全,因此在扔东西的情况下,将会会不小心毁坏物件(例如落下来的球砸倒了桌子的大花瓶),对于此事父母一定不必大吼大叫,也不必过度指责孩子,由于父母的反映会让孩子觉得很非常、很浮夸,这将无形之中加强了它用扔东西的方法造成父母留意的观念,之后一旦他想造成他人留意或想主要表现自身,都是想起用扔东西的方法来完成,那样最后会使他产生扔东西的坏习惯。假如孩子早已产生了扔东西的坏习惯,那麼母亲能够 采用下列对策:

⑴设计方案各种各样扔东西的手机游戏,使他扔个够,把坏习惯变为一种专业技能。如扔球、掷沙袋等,并可来教他各种各样抛掷专业技能。

⑵宝宝2岁之后早已有一定的鉴别工作能力了,爸爸妈妈要耐心地对他说哪些东西能够 扔,哪些东西不可以扔。

⑶假如孩子扔东西危害了别人歇息、工作中等,要对孩子明确提出反面指责,使他意识到自身的不正确。

⑷假如孩子是由于发火、宣泄而扔东西,那麼爸爸妈妈先要和孩子开展沟通交流,掌握对孩子发火的缘故。假如原因是正当性的,要对宝宝多方面怜悯,并给与他宽慰;假如是由于无理取闹沒有获得考虑,则能够 采用迁移总体目标的方式开展解决。

⑸有时候宝宝扔东西仅仅以便造成爸爸妈妈等成年人的留意,因此要是略微提升对宝宝的关心水平,让宝宝觉得到父母在留意他,就可以防止孩子乱扔东西的坏习惯。

⑹告知孩子丢出的东西要自身捡来,那样能够 合理地降低孩子乱扔东西的问题。

3、毁灭性个人行为

孩子伴随着工作能力的提升,将愈来愈多地主要表现出一些毁灭性的个人行为。它一般分成二种状况

一种状况是:宝宝长到快两岁的情况下,求知欲刚开始慢慢提高,对全部的物件都特别喜爱,喜爱东摸下、西看一下。可是因为她们的自学能力和手、眼协调性都还较为差,对各种各样物件的特性也不是很掌握,因此在所难免毁坏一些东西(有时候乃至可能是父母十分喜欢的东西),这应当获得父母的原谅。

另一种状况是:当孩子手上的工作中远远地超出了他的具体工作能力,数次试着不成功后的挫败感通常会惹恼幼年的孩子,以便宣泄本身的消沉感,孩子便会作出一些毁灭性的个人行为。

假如归属于这类状况,父母千万别斥责孩子,由于那样会使孩子觉得很憋屈和误解,觉得自身很独立,进而造成恼怒的心态,乃至有心采用更大的毁坏行動来主要表现出他的气愤,或是有意再次毁坏来撩拨父母,看父母发火的模样,从这当中得到考虑相抵不成功的觉得。

纠正方式:

针对孩子的毁灭性个人行为,父母要留意选用下列几类对策来协助他纠正:

⑴针对他所毁坏的东西,但凡能恢复正常的,父母规定孩子和自身一起将它多方面修复和修复。

⑵告知孩子无论是由于哪些,毁坏东西是一种不太好的个人行为,应尽量减少和纠正。

⑶弄清孩子毁坏的缘故,不必太过指责,应采取有效抚慰他的出现异常心态。

⑷多陪宝宝玩游戏,提升他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协助他获得小小取得成功,塑造他的成功感。

⑸针对孩子的各种各样心态,成年人要多认真多方面感受,并适时地替孩子表现出来。当孩子搞清楚爸爸妈妈了解他的含意后,他的恼怒便会大大的地减少,进而舍弃偏激的毁灭性个人行为。另外,这对亲子沟通也有很大的益处。

⑹在生活起居中,爸爸妈妈最先自身要宁静,要理智地解决各种各样难题,给孩子作出好的榜样。

⑺要积极主动激励孩子的求知欲,并尽量地出示给孩子一些能够 考虑求知欲的小玩具,如拼拆小玩具。

⑻成年人要认真观察是不是有别人故意或不经意地唆使、放任孩子的毁灭性个人行为,如果有,一定要马上多方面劝阻。

4、骄纵与闹脾气

伴随着孩子自我认同的成才,大部分的孩子会出現一些骄纵的个人行为,尤其是在2~4岁更为普遍。

一些爸爸妈妈对孩子过度娇惯、娇生惯养,一切都沿着孩子的情意。一旦某事不可以依照孩子的念头去做,孩子便会骄纵地痛哭、大吵大闹。

假如爸爸妈妈因此而心痛干了第一次妥协,这就要孩子观念来到他的这类作法十分合理,之后便会持续应用这类方式来做到自身的目地,这就滋润了孩子任性妄为的坏习惯。

除此之外,孩子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在数次试着、勤奋做某事情后依然不成功,这类挫败感也会让孩子大闹脾气。

纠正方式

针对这种状况,爸爸妈妈能够 参照下列的一些方式:

⑴平常不必过度娇生惯养孩子,要给与孩子恰当的正确引导,使他了解爸爸妈妈并不是全能的,不是他的每一个规定都可以完成。

⑵幼年的孩子在心态上较为变化多端,因而爸爸妈妈在解决事儿时要观念优先,在考虑到好将会产生的状况及解决的方法以后再行動,以防到时不可以应对孩子的骄纵发嗲。

⑶看待孩子骄纵和闹脾气,尽管内心很急,但脸部不必过度显露,能够 采用不理睬的方法消除法解决,孩子在主动没意思后会自身终止。

⑷用孩子很感兴趣的事情迁移孩子的专注力,使他将活力资金投入新的事情中。孩子是记忆减退的,当然便会忽视刚刚产生的事儿。

⑸尽可能不必让孩子第一次闹脾气就反咬一口,获胜会鼓励他之后每次都应用这类方式。

⑹当众孩子的面多赞美其他聪明的孩子,使他多接纳反面暗示着,意识到骄纵的孩子爸爸妈妈讨厌。以便赢得爸爸妈妈的夸奖,他也会学得听话。

⑺不必当众孩子的面主要表现出自身没法,也不要说例如“再不懂事我揍你”等语句。

⑻不必随便对孩子承诺,非常是没法做到的事儿,而同意了的一定要保证,那样你觉得的每一句话,孩子才将会信赖、搞清楚它的份量。

⑼适度处罚,告知孩子由于他闹脾气而错过他期待已久的主题活动,这得以令他在下一次闹脾气前深思熟虑。

⑽亲人心态要一致,不可以一人一个心态,让闹脾气的孩子投机取巧。

⑾让孩子在多种多样挑选中自身作出决策,由于是他自己的挑选,他不大好含意闹脾气。

⑿要坚定不移,不必由于孩子的痛哭而更改想法。

5、攻击行为

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是亲身经历乱咬、打架的环节,它是一种很一切正常的成长过程。一般状况下选用消除的方式迅速便会衔接以往。可是也是有许多宝宝会从而培养具备攻击行为的习惯性,必须成年人多方面改正。

导致攻击行为的缘故许多 。打架可能是一种自身保护措施;可能是他宣泄很慢的一种方式;也可能是效仿其他小孩子、父母或电视机的个人行为这些。乱咬可能是一岁半前口唇期宝宝的探寻性生活;可能是效仿动物的姿势;也可能是接吻的主要表现,不过是幅度把握的禁止罢了。

纠正方式

针对这种攻击行为,父母要留意:

⑴父母要言传身教,平常不必有打孩子等攻击行为。

⑵不必让孩子看暴力行为电视机。

⑶平常要文化教育宝宝讲文明,在孩子在和别的小孩子一起玩时要友善,不必打架骂脏话,假如欺压了其他小孩子要致歉。

⑷要塑造孩子的各种各样专业技能,非常是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⑸教孩子讲出恼怒的心态,父母多方面适度的疏通。

⑹假如自身的孩子挨打了,父母要勇于批评他人的孩子。不然,大家的宝宝会丧失归属感,感觉仅有打他人才可以保护自己。

⑺不可以双重标准,自身孩子黑客攻击就不停地又哭又闹;自身孩子进攻了他人就不在乎,乃至得意洋洋,这只有给孩子十分坏的危害。

父母应纠正孩子的坏习惯有哪些?之上例举了一些宝宝普遍的坏习惯,期待对诸位爸爸妈妈有一定的提示,大家的恰当具体指导将危害孩子将来的行为准则。

6大坏习惯毁掉孩子牙齿


据《现代护理报》报道,拥有一口好牙可以终身受益,在一些西方国家,甚至以是否拥有一口好牙来判断一个人的教养水平。因此,家长要警惕孩子那些毁牙的坏习惯。

坏习惯1:乱舔舌头

孩子在换牙期间常用舌头舔松动的乳牙或新长出的恒牙,从而形成吐舌头或是伸舌头的坏习惯。舌头常在上下牙之间形成局部开合,牙齿之间会出现缝隙。

坏习惯2:咬嘴唇

如果经常咬上嘴唇可能造成前牙反(牙+合),下颌向前突出。咬下嘴唇则会导致上前牙凸出,下颌后缩,呈张开状态,牙齿外露。

坏习惯3:偏侧咀嚼

孩子在乳牙发展的后期容易出现偏侧咀嚼习惯,由于乳牙脱落,一侧牙齿正常的咀嚼功能受到影响,所以只能用另外一侧咀嚼。这会造成面部左右发育的不对称,而不常咀嚼的一侧因为缺少食物的冲刷更容易堆积牙垢,出现龋齿和其他牙周疾病。

坏习惯4:咬东西

很多孩子喜欢啃手指甲或者咬衣角,被角、吸奶嘴等,因为在咬这些物质的时候一般总固定在牙齿的某一个部位,因而容易形成牙齿局部的小开合畸形。

坏习惯5:不良睡眠姿势

有的孩子习惯在睡觉时把手肘、手掌等枕在一侧脸的下方,或经常用手托着一边的腮部,这对于孩子颔面部的正常发育及面部的对称性都有影响。

坏习惯6:乱剔牙

剔牙会使牙缝慢慢变宽,食物更容易嵌进牙缝里。另外,剔牙的牙签如果不卫生,在剔牙时牙龈的黏膜被剔破后细菌进入,可能会形成感染。

帮孩子克服寒假10个坏习惯


宝宝的坏习惯

坏习惯1

睡懒觉

偶尔睡个懒觉当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如果天天睡懒觉,睡到中午才起来,那就成问题了。本来冬季白日就短,懒觉睡掉一大半,才起来没有几个小时天又要黑了。最基本的起居作息一乱,连带着吃饭、游戏、学习……什么都跟着乱。更糟糕的是,等到寒假结束,还要恢复到早睡早起的规律作息,由于原先生物钟已经打乱了,又需要一段时间重新调整,多折腾啊。之所以把睡懒觉列在寒假坏习惯的第一位,主要是在于它昭示着寒假坏习惯的最大根源:失范,就是没了规矩。

对策:可以不完全按照平时的规矩来,稍稍宽松一些,偶尔做些平时不能做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寒假没有规矩,而是要有“寒假的规矩”。比如睡懒觉这件事,重要的不是几点起床,而是每天都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起床,而不是任由他想睡到什么时候就睡到什么时候。

坏习惯2

吃零食

对小孩子来说,吃和睡就是最大的问题。放假在家,各种零食随手可得,尤其在春节期间,父母对此也比较放松。吃多了零食,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不好好吃正餐了,有的父母在这时候会生气,饭桌就变成了“战场”。此外还有专家指出,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大量进食,可能会影响大脑功能。据说进食过量,会加重大脑控制消化和吸收等功能神经负担,使相邻的控制语言、记忆、思维等智力活动的神经处于抑制状态,对新事物、新知识就很难产生兴趣。此外吃得太多,热能转变为脂肪,堆积在大脑组织中,导致神经网络发育不良,也会使智力水平降低。

对策:跟睡懒觉的问题一样,当然可以让孩子吃一点零食,这也是生活乐趣,但最好能事先商议好一个比较合理的饮食方案,比如每天可以吃一点什么东西、吃多少,别人给零食时怎么处理,等等。

坏习惯3

看电视

看电视其实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只要有更有趣的事情可做,小孩子是不会太过分迷恋电视节目的。说现在的孩子贪恋电视,更多是因为没有比它更有吸引力的事情罢了。对此做家长的首先要检讨!把看电视排在寒假坏习惯的第三位,纯粹是因为这是一件孩子常常想做而遭到父母禁止、因此发生许多冲突的事情。此外如果孩子已经懂得上网,做父母的可能还会担心他“沉迷于网络”甚至“染上网瘾”。

对策:看电视太多会影响视力啦、会变笨啦、坐太久活动不够啦等等道理不妨都跟孩子讲讲,相比简单粗暴地“我不许你看电视”而言,这是更尊重他的方式。当然这些话可能孩子听得都腻了,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和他“谈判”,得出一个大家相对来说比较能够认可的方案,因为是他亲自参与制定的,他就会有意愿去遵守。给孩子决定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的自由,而不是亦步亦趋地跟在他屁股后面:“不要看太多电视!”“你怎么又在上网?”简单说吧,换了是你整天被人管着,你烦不烦,又会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呢。

坏习惯4

“宅”在家

看太多电视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活动不足,老是窝在家里,还常常伴随着吃零食的坏习惯。容易发胖不说,精神状态也不会好,常常是一副懒懒的、百无聊赖的样子。当然这其中也有家长的原因,怕孩子冻着了,稍微冷一点就不放到外面去,其实是不对的。

对策:周末父母有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公园逛逛,或者安排一些体育锻炼,连逛街也算是一项“运动”。父母要上班的时候,也要请看护人多带孩子出门去玩,还可以鼓励他跟小区里同年龄的孩子一起玩,小孩子之间的追逐打闹,自有他们的乐趣,也达到了活动身体的目的。注意不要给他太多“不可以”,手、脸、衣服、鞋子弄脏了回家洗洗就好,玩的时候让他尽兴,不要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

坏习惯5

不学习

有不少父母认为放假了就让孩子“放松放松”,不用参加兴趣班,这是很好的见解!不过,对于已经上小学的孩子来说,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还是要完成的。此外幼儿园阶段在学琴、学画之类的小孩子,需要每天都有一定时间用来练习,不能随意间断的,即便在寒假里也需要坚持。

对策:事先跟孩子一起商议好大家都能认可的日程表,可以规定每天几点到几点是学习的时间,或者规定每天要有多长时间是必须用于学习的,或者每天要完成多少学习任务(比方画一张画,练一张纸的字等),但具体安排在什么时候可以相对灵活一些。并要求孩子把自己每天的活动内容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下来,他自己就能看到玩了多久、学习了多久,不会盲目地觉得“怎么我都没有得玩啊!”如果简单粗暴地强迫他学习是会产生这种心理阴影的。

坏习惯6

两面派

说到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保姆带孩子的情况,可能会过分溺爱,一方面助长了孩子的一些坏毛病,另一方面,如果父母和这些看护人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看法、做法不一致,小孩子可是很会察言观色的,容易变成小小“两面派”。事实上这种不一致会给孩子造成混乱的感觉,对他的心理和人格成长很不利。

对策: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做父母的首先要拿稳主意,然后尽量和其他看护人沟通,保持一致性。每天晚上不妨趁着一起吃饭、或饭后活动的时间,开一个小小的家庭会议,把孩子在这一天里的表现说一说,大家评议评议,不带批评色彩,更不是开“批斗大会”,只是把事情都拿出来让大家知道,让一切都变得公开、透明。当然,着重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是很重要的。

坏习惯7

依赖心

本来在幼儿园里已经会自己吃饭、上厕所、收拾东西了,寒假待在家里,尤其是在老人或保姆照管的情况下,又变得事事依赖。这些“退化”行为,对孩子可没有好处。

对策: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让他独立完成。对于年纪小的孩子,是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收拾玩具等等。家长要有耐心,可以陪伴他,但要让他自己慢慢做,传递给他的信息是:“你可以做好哦,我相信你。”对大一点的孩子,甚至反过来,还可以让他帮大人一点忙,他会因为自己可以承担一定的责任,而感到很自豪。

坏习惯8

人来疯

自己在家的时候好好的,一旦带出去,或者有亲戚朋友来家里玩,到了人多的场合,就变得任性起来。要不然就疯得不得了,大喊大叫的,或者对人不太有礼貌,或者不让别人好好说话,一定要插进来,弄得父母很尴尬;要不然就表现得很“拗”,一定要这样、那样的,不然就撒娇、耍赖、发脾气,让人很下不来台;再或者有很强的表现欲,什么事情都要“我来、我来!”尤其是在有其他小朋友的场合,一定要大家都注意他、说他最好。

对策:“人来疯”的背后,很可能是孩子受到的关注不够多,如果父母平时给予他足够的关心,孩子的内心就会很安稳、平静,不需要在特殊场合、借由特殊途径,来获取额外的关注。因此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关键还在平时。不过即便如此,遇到人多热闹的场合,小孩子变得兴奋起来,也是常有的事,对此父母只需要用平静的口吻简单地告诉他“要讲礼貌”、“不要打扰到其他人”,等等,就可以了。一定不要在人多的场合过分地训斥孩子,这会很伤他的自尊心,切忌切忌!

坏习惯9

臭脾气

作息紊乱和“宅”在家中的副作用,就是能晒到太阳的时间少了。光照不足不仅不利于钙质吸收,还会引起抑郁症状。北欧国家据说有一大半人都存在冬季抑郁的问题,你可别奇怪家里的小朋友怎么状态不佳、脾气臭臭呢!没准就是抑郁的表现。而孩子通常觉得“我辛苦了一个学期,假期就应该放松”。不仅在家为所欲为,连脾气都见长了。

对策:为什么小朋友在幼儿园和学校就会遵守规矩,在家就肆无忌惮。其实是因为,家更让他有归属感和安全感。这不见得是坏事。但也需要给他建立一定的规则和秩序,这样他才能更自如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太过放任,反而会使他缺乏安全感,茫然不知所措。

坏习惯10

物质欲

春节大部分家长习惯给孩子派发压岁钱,大部分家长也都会给孩子买新衣服、新玩具什么的,亲朋好友来家里玩,往往会给孩子买点礼物。这些都会助长小孩子对物质的欲望。最糟糕的情况是,父母平时不太有时间陪孩子,借着假期、节日,就使劲给他买东西作为补偿,其实不是在对孩子好,只不过是给自己一点心理安慰罢了,却造成孩子要东西的坏习惯。背后的心理动因是,他觉得给他买东西就是对他好的表示,心理上的匮乏靠物质来补。

对策:压岁钱作为一项风俗可以保留,但要告诉孩子,应该向每一位给他压岁钱的长辈表示感谢,不要让他觉得这是自己“理应”得的。至于讨要东西这个坏习惯,单单批评教育是不够的,父母最好不要用“买东西”这种方式来对孩子好,也请祖父母、外祖父母不要给孩子买太多东西,多花点时间陪他玩玩,给予他心理上的满足感,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放寒假小心三种常见病

吃喝不规律让消化道受伤

节日期间,亲朋好友聚会,都会准备丰富的食物,多以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为主,而高纤维素的食物却比较少。连续让孩子进食这些食物,会造成孩子消化不良,严重的还会引起急性胃炎、肠炎等,出现发热、呕吐和腹泻等症状。再加上放寒假期间,孩子们三餐不像往日那样定时定量,这些都是引起消化系统疾病的诱因。

另外,节日期间,饭菜准备得较多,容易有剩饭剩菜,如果储存不当或者时间过长,饭菜容易变质。孩子吃了变质的食物,就会引发胃肠道急性感染。

建议:假期孩子的饮食,应当尽量按照原来的时间和规律,饮食搭配也要多样化,注重摄入维生素及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在孩子吃了肉类食物后,避免让他再吃冰激凌、喝凉饮料等。饮食也不要过量。

起居无常引发呼吸道疾病

放假了,各种游玩、聚会、聚餐,都会打乱孩子日常的生活规律,使孩子的休息时间减少,或者干脆就不睡午觉了,晚上也睡的比平时晚。睡眠不够,不仅会影响食欲,导致心情烦躁,还会使孩子的免疫力下降,更容易被病毒击中,患上冬季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疾病。

建议:无论是过节那几天,还是整个寒假,对孩子来说,保证睡眠是很关键的。不要让孩子玩得太晚,或者取消午睡。另外,户外锻炼时间每天也要保证在半小时到两小时,这样才能全面保证抵抗力不因过节而降低。

看护不周导致意外伤害

在寒暑假期间,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率要占到全年总数的一半。而寒假儿童伤害中,又以烧烫伤、中毒为最多。这是由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最新公布的信息。

另外节日期间,孩子接触花生、瓜子之类零食的机会多,家长又忙着迎来送往,往往对孩子的看护不像平日那么周到,如果孩子在跳、跑、嬉笑时吃这类零食,极易呛入气管,造成窒息。另外,带着孩子在商场、超市、游乐场等地方购物玩耍时,孩子也有可能因为人多拥挤,家长看不过来而受伤。

建议:节日期间,让孩子们充分享受假期的同时,家长千万不要大撒把,一定要有专人看护孩子,以便及时制止他们的危险动作及行为。给孩子吃花生、瓜子、果冻等食物时,应保证在安静的状态下,并有家长看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