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周3岁10个月的时候,对厨房的活非常感兴趣,喜欢上了剥大蒜、切菜、洗菜、炒菜。那时,5岁的小侄女晓晓也住在我家,她们俩一起和我做饭炒菜,我家的案板是成人的尺寸,对于孩子而言太高,周周搬来小板凳,踩在小凳上在洗菜池里洗菜。她先把洗菜盆的塞子塞好,把菜放进洗菜盆,打开水龙头,等水漫过菜叶,她关掉水,从水里把菜叶抖几下捞出来。这些动作非常笨拙,但是她很认真,有条不紊。洗完一遍后,周周问我还要不要洗,我说青菜要洗3遍。周周又洗了两遍。我瞟了一眼,还真的被她洗干净了。

而晓晓,拿个小刮子刮掉土豆皮后,就拿着大人用的真刀(我家有给孩子用的牛排刀,但是那把刀太钝,土豆切不了)切起了土豆。我发现孩子真是太有智慧了,晓晓为了避免切到手,两只手都拿着刀的上方,横着切土豆,而不是一只手拿着土豆,一只手拿刀。看着她费劲地举着一把真刀,我的心真有点悬,担心她万一没拿稳切到手,或者万一失手剁到脚,那把刀可是很锋利的!但是我忍住了担心,眼见着一个大土豆在她的努力下,逐渐变成一个个不规则的小块。

那一顿饭,我们吃的就是周周洗的莴笋叶(也是她自己炒的),晓晓做的土豆丁汤(大小不一还真不好炒,只能煮汤),放的作料是周周剥的大蒜和葱。吃着自己洗的、做的菜,她们很有成就感,大呼“我们也会自己做菜了”,那一顿她们吃得格外香。

我知道在很多家庭,孩子是不被允许进厨房的,怕烫着、怕被刀切到手、怕弄湿弄脏、怕被油溅着,这怕那怕硬生生地夺掉了孩子宝贵的学习机会。不仅是厨房的事情,还有很多事情,譬如洗手、洗头、洗衣服、扫地、拖地板、抹桌子、爬高、下沟、玩沙、玩水等,都不被允许。这一切是源于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潜力,不相信孩子,唯恐孩子做不好,或者担心孩子发生危险。实际上只要给孩子机会,孩子完全能做好这些事情。

生活中,我们通常会听到“别动,这个你不会”“停下,妈妈来弄”这样的话,有的家长尤其是老人甚至不经意间会打击和摧毁孩子的信心。一次,周周在草地上画画,苗苗和思思好奇地围拢过来,苗苗和思思的外婆都在,苗苗外婆夸周周,“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看,画得多好啊,周周以后要做画家吗?”周周说:“我要做画家。苗苗、思思,你们想做什么呢?”思思说:“我要做科学家!”苗苗说:“我要做歌手。”苗苗的外婆笑着说:“苗苗要加油学习,成绩好才能做科学家。”思思的外婆说:“她做个×的歌手啊!唱歌唱得不好,还胆小,在不熟悉的人面前胆小得不得了。不像周周,画画得这么好,唱歌也不错,还那么大方!”苗苗和思思黯然,尤其是思思,听外婆这么说,脸上的笑容不见了,站在旁边发呆。我心里不赞同思思和苗苗外婆的观点:学习好并不代表就能当科学家;还有,没有让孩子来试试,怎么就知道孩子不会当歌手?如果苗苗和思思的家长能相信她们,多一些鼓励,少一点否定和打击,也许她们以后还真能按照她们自己的想法发展。很多家长在羡慕别人孩子的同时,是否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什么造成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的差距?到底是孩子之间有差距,还是家长之间有差距?

一个人的自信是建立在独立做好一件事情后获得的成就感的基础上的,家长要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去做他感兴趣的事情,哪怕这件事情看起来让孩子完成不太可能。如果担心孩子的安全,那么家长要做的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能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独立做事,而不是阻挠孩子。如果我们不相信孩子,不给孩子机会来独立完成一些事情,纵然有再多的表扬和鼓励,就算把“你真棒”天天挂在嘴上,孩子的自信也是建立不起来的。

重点提示: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充满自信,但是经常不经意间流露出对孩子的不信任。有的家长尤其是老人甚至不经意间会打击和摧毁孩子的信心。这样对孩子自信性格的形成影响极大。

让孩子做一些能让孩子觉得他们有价值的事情,不要刻意保护。这怕那怕,会硬生生地夺掉了孩子宝贵的学习机会,会让孩子否定自我。在做某些可以预见到可能产生危险后果的事情之前,家长一定要事先检查,排除隐患,尽可能避免危险的发生。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实践证明,很多事情孩子是可以做到的,只是家长没有相信他们,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机会。

相关推荐

儿童早教:孩子打架,家长咋办?


孩子打架家长咋办?说到孩子打架,做父母的既不期待孩子出外惹是生非,引来他人三天两头上门服务控诉,也不肯总见到孩子又哭又闹,受人欺压,那麼,孩子打架,家长咋办?孩子在家里,家长咋教?

一、高度重视打架

孩子打架家长咋办?在大人的在潜意识中里,大家或多或少是畏惧分歧、畏惧打架的。大家几乎以“聪明”、“乖”、来区别“好孩子”“坏孩子”。可是心理学专家说,一个已经向单独、完善自我方位发展趋势的孩子不太可能诸事与他人维持一直,差别是极其一切正常的,打架也就无可避免。

一些学前教育家乃至觉得打架不一定并不是一件好事。日本爱珠幼稚园副幼儿园园长表述说:“简易而言,孩子在打架初中会了社会发展专业知识。例如在幼稚园中,夺得他人小玩具供自身玩的孩子也会做稍稍自我反思,而将东西偿还原身。”

日本国教育学博士高野甜美也觉得“打架能塑造孩子的自尊。“由于相互挨打,双方都痛。由自身的痛便会想起另一方一定也特别疼。进而造成自尊,而且,慢慢了解到,根据暴力行为是啥难题也难以解决的。

自然,父母扇动挑拨自身的孩子去打架,尤其是这些原本就会有进攻趋向的孩子,那样做是肯定不正确的,也是十分糊里糊涂的。打架是孩子们团体活动之一。孩子只单纯性的把握主动进攻,说起来是哪个孩子的大悲剧。

依教育家们的剖析,打架的孩子都有各的不一样:有的孩子不容易克制自己,在家里有不愉快的事就到外边去宣泄,有的孩子是由于缺乏人际交往技巧,不打架就不清楚如何与伙伴交往,也是有一些孩子是想运用握拳塑造自身在伙伴中的权威性,还哟协议书孩子只是是效仿,效仿大人,效仿电视机等。

家长们一定要言传身教,平时来教孩子适度的人际交往技巧,激励她们应用这种方法处理自身的争议,自然十分比较严重的打架必须大人的干涉。

一般的,两三岁的孩子中间的打架,彻底是因为夺人东西或是东西被别人夺的简易缘故引发。孩子在三岁前,模糊不清大道理。假如任其所做,几会沒有程度,通常会用手上拿着的东西打架出現风险。在这里状况下,大人不可以只是说“住手”,最聪明的方法是把她们的专注力迁移到孩子很感兴趣的目标的身上。如可以说:“喂,那边有只能玩的猫猫。”

孩子三岁时,打着架来是很凶的,为防止风险,应当提升照看。

四五岁的孩子气力旗鼓相当,也拥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一般没有什么风险,在能量差别很大的打架中,大人要适度干涉,并给与诉讼。

假如孩子自小就由父母亲包庇而沒有打架的亲身经历,在碰到和小孩子的矛盾时,当然不清楚怎样调节自身。

二、正确引导理念

跟孩子讲清在处理不一样建议时能够 运用和不能应用的方式。

孩子打架家长咋办?告知孩子你期待他在碰的到争论不休时怎么做,例如能够 让孩子对伙伴说:“小毛毛,大家不必打架,如今该扬扬玩了。下一次就轮到你玩球了。”假如孩子用讲理的方法看待盆友,父母应给与夸奖。长此以往,孩子能从这当中感受到大道理的份量,还可以品味到大事化小的好处。

对攻击能力极强的孩子,应降低生活环境中将会造成少年儿童攻击行为的造成要素,包含平常家长无意间的骄宠所导致的霸气侧漏及含有暴力行为剧情的影视制作录象等。实际上孩子进攻别人,是想根据这类方式做到个人表现的目地,这就必须父母好好地正确引导,提升其明辨是非的工作能力。另外家长应留意与孩子的感情联络,为孩子塑造优良的个人行为楷模。

父母和孩子一起在家里喂养狗、猫、锦鲤等,从生活起居的琐事中,来教孩子看待弱小的方式。这一点至关重要。

对孩子与伙伴间的分歧矛盾,家长不必偏向自身的孩子,放开手让孩子学习培训自身解决困难,假如孩子犯错误,务必规定他致歉。

对天性怯懦、总受人欺压的孩子,两者之间一味的岗位职责他“你怎么不清楚还击”,还比不上先使他多和性格相仿的孩子或是年龄小的孩子玩,先塑造信心,再从讲理解决困难新手入门,学好处理矛盾的最好方式。

孩子打架家长咋办?家长还能够设计方案出不一样的场景,互相饰演不一样人物角色。几回实战演练出来,让孩子搞清楚,握拳并不是不能用,但肯定不可以乱用。

孩子“慢半拍”父母该咋办?


“真担心,同龄的宝宝都会说好几句话了,而我的宝宝还只会叫‘妈妈’。”家长们常常为“孩子成长过慢”而忧虑,担心孩子出现发育迟缓、社交障碍问题。其实,这样的担心往往是多余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表现得完全一样,家长发现孩子“与众不同”之处后,不要只盯着孩子的短处看,应及时发现孩子的某些长处,从而扬长避短、因材施教。

家长心声:孩子成长不跟趟儿,很着急

孩子“慢半拍”咋办?

上早教就喜欢一个人玩

一谈起土土在早教中心的表现,土土妈就急得不行:“同课堂的孩子都能跟老师互动、做动作、玩老师安排的游戏,就是土土不行,要不就站在一边侧眼旁观;要不就是抓住喜欢的教具不撒手。老师让指的器官他不指,让做的动作他不做,该看的图片他不看……就在一边自顾自地玩儿。”土土妈感到很难过:“为什么我的宝贝跟别的孩子差距那么大,是不是智力发育迟缓?还是有什么问题?”

太贪玩就是不爱读书

小美就要上小学了,眼看着其他小朋友都围着妈妈看书学习,可小美在书桌旁就是待不住,爸爸心里特别着急。“一个女孩子,应该稳稳当当、文文静静地读读书,可小美就是喜欢在外面和男孩子一起爬上爬下,看见高处就上,玩球、骑自行车更是不在话下,就是不爱读书,这可怎么办?”

太内向不爱表现自己

Saeko的女儿读小学二年级,在班里表现得不活跃,大部分时间只是喜欢倾听,不太愿意表现自己。Saeko不由为女儿感到担忧,“我希望孩子再活泼点,怕她这个样子以后走上社会会遇到麻烦的。”

专家建议:别跟短处较劲,找到长处因材施教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发育慢半拍,其实这未必是件坏事。”育儿专家李惠健教授建议家长正确看待自己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甚至是与大多数孩子不一样的地方,尤其在智力发展和性格特点方面,应该因势利导,发挥特长。

性格不同不必要求孩子“更活泼”

据专家介绍,孩子的性格大致可以分为“敏感型”、“反应型”、“接受型”和“活跃型”四种,大多数孩子都拥有以上每一种性情的特点,并以其中一两种为主。

敏感型:敏感型的孩子较脆弱,容易激动,更多愁善感,思考更深入、认真。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当有机会与别人分享心里的负担时,他们的心情会有所好转。父母可鼓励他们参加互动性强的活动,帮忙照顾宠物对他们来说也特别有好处。

反应型:反应型的孩子好交际,性格外向,兴趣广泛,对外界刺激的需求更多。但他们经常不把一件事情做完就转到另一件事情,不愿意被迫集中注意力。他们比其他孩子需要更为多样性的活动。

接受型:接受型的孩子有良好的举止;他们遵从指示,但拒绝变化。他们需要每天有一个日常行为习惯,太多活动会打乱他们的节奏。父母要注意,孩子有旁观的权利,不必总是强求这类型的孩子加入到活动中。

活跃型:活跃型的孩子有坚强的意志,喜欢冒险,希望成为关注的焦点。他们需要父母的监督,为其做出安排。把他们置于领导位置并且给他们明确的指示,他们会更愿意合作,充分发挥其才干。智力不同发展孩子的优势智能

关于孩子在智能发展方面的与众不同,很多家长也非常担忧。心理专家肖计划介绍,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优势智能”,家长应该帮孩子找到自己的“长板”,而不是“短板”。

智力有八种类型:学术、情感、体育、创造性、艺术、常识、直觉以及天赋智力。每个孩子天生就具有全部这些智力,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家长往往更关注学术智力,而忽略了其他方面。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所以善于此不善于彼是很正常的,比如,一个孩子在骑车方面是个学得慢的人,有可能他在社交方面是个学得快的人。许多父母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孩子相互比较,看到大多数孩子在骑车方面学得快,而自己的孩子学得慢,就会认为孩子有问题,而忽略了他学得快的其他方面。

孩子不愿独处 我该咋办?


不愿一个人独处的宝宝,我们往往称他为跟脚的孩子、缠人的孩子。这种行为是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常有的,只有极少数孩子没有或少有。

孩子为什么不愿独处?

有许多心理原因,比如:缺乏安全感;一个人有些游戏(如拍大麦、拉锯等)玩不起来;听的故事没讲完;有要求无法表达(如要大、小便,要喝水等);有话想说没有人听;搭积木老要倒,没有人帮忙等。在众多原因中,缺乏安全感是主要的。

对待这样的孩子,可以试试用以下一些方法:

1、向他保证你一定马上回来。可能他以为你离开了,就不回来了,他就不安全了。可以和他玩一些关于物体永久性的游戏,让他知道一个东西(如一个小熊玩具、一个茶杯、甚至于一个人、你),虽然他没有亲自看见,也还是在那里的。妈妈走了,也不会消失,还会回来的。

永久性的游戏可以这样做:玩捉迷藏(藏在门背后、沙发后面等);玩找失去的球(把一只乒乓球当他的面滚到一只布袋里);玩盖布下找娃娃(把一个小娃娃当他的面用手稍盖好),然后跑出来、当他面掬出球来、打开盖布抱出娃娃来,让他懂得东西,甚至人,暂时看不见,并不等于永远没有了。懂了这个道理,你离开一会儿,他就不会跟出来了。

2、离开的距离逐渐加大。开始还在屋里他看得见的地方,拿个针线盒子、擦擦桌子,再到屋子外面干点事。

3、离开的时间也逐渐加大。一开始只一两分钟,渐渐五六分钟、七八分钟,这中间对他说着话,让他认为你还在附近。

4、你最好在他玩得高兴的时候,对他说:"你的积木(或什么别的东西)搭(玩)得真好,妈妈出去拿一把芹菜来摘(这句话他可能不懂,没关系,也可以说别的),马上就回来噢!"这样,让他思想有个准备,会好得多。

5、说话时,语气要平静而坚定,不要批评,因为这不是他做了什么错事,是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行为。

6、不要向他表示厌烦:"哎,这孩子真没办法,老跟脚",否则他会以为你不爱他,他更要跟你了。

7、在一起玩的过程中,他想离开你到别处去拿个东西(如一只小汽车)或到房门边听听楼下的汽车声音,你就鼓励他去,让他离开你。这是很好的锻炼。

8、可以带他到你去的地方(如厨房、书房、卧室等),你看着他先回去,让他知道你在那儿,使他有安全感。

9、如果试用许多办法都无效,也可以让他多跟些时,慢慢地他长大一些了,胆子比较大了,会表达要求了,就不会老缠住妈妈了。

也有极少数的孩子,这种跟脚的行为一直要延续到上幼儿园或学前班,不要太着急,当他与小朋友交往多了,"社会活动"多了,见识广了,这种行为就会自然消失了。

面对爱哭的孩子咋办呢


面对爱哭的孩子咋办呢?

一、深呼吸家长先别动怒

听到哭声,父母一定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切不可心烦、焦躁,因为婴儿能非常敏感地察觉到家长的紧张情绪,感到失去安全感,会哭得更厉害,而父母的心态平静,表情和蔼,宝宝则会更快地停止哭闹。

二、找原因看宝宝为啥哭

冷静细心地观察,找找原因,弄清问题,满足其需求,宝宝自然就不哭了。

●情绪不佳,应温和回应

对宝宝情绪不佳的哭闹,可用温和的语调回应宝宝,用玩具逗引,或进行肌肤触摸使其安静。

●非病态哭闹,可抱紧宝宝

非病态的哭闹,家长可站在宝宝身边,对其身体任何部位给予按压,大约十分钟后会使其安静;或放置俯卧,触摸其背部,或横卧大人左臂,抱紧宝宝片刻(切忌拍、摇),当宝宝听到熟悉的母亲心跳声,有了安全感就会停止哭闹。

●若腹痛,请及时就医

若发现宝宝可能是病症引起的腹痛,应及时去医院请医生诊治,不可耽搁。若是鼻塞可刺激宝宝打喷嚏,清除鼻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畅通。平时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意外伤害,均可减少宝宝因疼痛而引起的哭闹。

●缺乏自信,避免过高要求

对较大的宝宝和缺乏自信的宝宝,家长应避免过高要求宝宝,给宝宝造成心理压力。宝宝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肯做,不管成功与否,家长都要给予鼓励,帮助宝宝建立自信心。

●以哭为支配手段的宝宝

首先要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合理要求并及时给予满足;其次要让孩子懂得靠哭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当孩子有了“无论怎么哭也不能达到目的”的体验后,就不会无理哭闹了。

总之,孩子哭闹先找到原因再来对症处理,平时父母应该多与孩子进行沟通有个好的亲子关系,家庭更和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