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你要指望一个孩子对父母始终知无不言,这也是很不现实的。因为你毕竟是他的家长,既有身份又有代沟。在海洋目前的人生里,他一共对我撒过两次谎,其中一次就是在小学二年级的暑假。

那时候海洋已经即将9岁,他就像个勇往直前的冒险家,什么事情也想尝试。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在院子里带着一帮小伙伴打土仗、挖“地道”、爬楼梯,甚至是翻上废弃的小楼,在摇摇欲坠的瓦砾上翻找“战利品”。对于男孩子的这种天生的调皮我有点无能为力。

就在那个暑假里,丈夫因公出差走了三四天,可当他回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停在楼下的自行车链条断了、脚架歪了、脚踏板也松了。对于这个情况我一无所知,因为我从未留心过那辆自行车,更没有去触碰过它。我首先想到的是院子里有人弄坏了但不敢张扬,于是悄悄放回来。为此丈夫气愤了好久。

可就在我们“自认倒霉”的时候,我敏锐地发现海洋的表情很不自然,他一直没有说话,假装漠不关心,但脸上红红的,看得出他在紧张。我心里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于是问他,“海洋,你骑过爸爸的自行车吗?”

那段时间海洋已经学会了骑车,而且丈夫的车钥匙就放在门口的鞋柜台子上,他是完全能够拿到的。

“没有……”海洋摇了摇头,但埋得很低,“我不知道……”

我看了丈夫一眼,其实那时我们已经有了百分之八十的把握——海洋撒谎了。但我们没有立即揭穿他,毕竟一个孩子对父母撒谎的最大原因只能是怕被责骂,而这个时候我们的逼问只会令他感到自己的担心是正确的,反而不利于他今后的坦白。要让一个心虚的人自己说出真相,不一定要逼问。我曾见过一个父亲对儿子说,“你可以不说实话,我也不会打你,但我今后不能再信任你了,因为一个说谎话的孩子不值得人信任。”他儿子当时就哭着说了真话。

“嗯,相信海洋是绝对不会说谎,他说没有骑就一定没有骑,我们信任他。”我点了点头,故意说得很肯定。

“当然,我们的儿子最懂事,他从来就不会骗爸爸妈妈。肯定是别人把我的车弄坏了,这个人太可恶了,居然敢做不敢当!”丈夫顺着我的话说下去,“海洋,你说对不对?如果是你的话你一定敢承认的,这个人真不负责任,该让你去和他讲讲道理!”

海洋终于憋不住了,哇地哭起来,“不是,不是,我不可恶,我不是故意的!”

还没等我们继续问,他就自己全盘说了出来。原来是他为了在小伙伴面前显威风,悄悄拿了丈夫的车钥匙,将车骑到了院子里。可是丈夫的车有点高,他一时没掌握好平衡,车子偏向了一边,情急之下他跳了下来,但自行车却重重摔在了地上。

“海洋,一个人做错事没有什么可怕的,可怕的是他撒谎、欺瞒。可是你知道为什么撒谎很可怕吗?”我拉着他坐下来,海洋摇了摇头,已经止住了哭。

“因为撒谎会令爱他的人心痛。就像你对我们说你没做过,但实际上你却做了,爸爸和妈妈就会伤心会难过。因为你是我们至亲的人,却不信任我们。”

在此之后,海洋只对我撒过一次谎,那是一个善意而美丽的谎言,在他上大学的时候。

海洋妈妈的经验分享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忠诚老实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家庭中养成的。”

在儿童心理学上撒谎通常分为两种:无意和有意。无意是指有的孩子因为观察力、表达能力的不足,表述的内容和事实不相符。这是一种非常正常和普遍的情况,通常都发生在低龄阶段。而有意撒谎,则是有目的性的,比如为了玩游戏、为了逃避惩罚。

七八岁是撒谎的高峰期,也是纠正的最佳时机。这个时候如果发现孩子有撒谎的情况,切记不要打骂,因为皮肉上的惩罚会令孩子忽略撒谎所带来的真正后果,更会想方设法来避免下一次的挨打。比如父母问孩子,“考试成绩下来没有?”孩子会因为担心被责骂,而撒谎,“还没有。”这是典型的回避式撒谎,久而久之会养成逃避问题、怯懦自卑的性格。

因此,在孩子第一次撒谎时,一定要明确告诉他撒谎所带来的真正后果,比如他会失去亲人的信任而不是会挨揍。

延伸阅读

孩子撒谎,需要正确进行引导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撒谎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所测试1200名2岁至16岁儿童。年龄偏小的受试儿童被带进装有隐蔽摄像头的房间坐下,他们身后放着一个毛绒玩具。随后研究人员会找借口离开,孩子们被要求不允许在这期间转身偷看。结果,摄像头“抓到”90%的受试儿童犯规。不过,当被问起是否回头时,这些孩子几乎全部矢口否认。

研究显示,儿童说谎情况随年龄增长变化。两岁时,20%的儿童会说谎。3岁时这一数字达到50%,4岁时接近90%。12岁时,这一曲线达到顶峰,几乎每个孩子都说谎。16岁时,说谎人数回落到70%。

研究人员说,孩童时代撒过谎并不代表今后会成为骗子。此外,撒谎技术很高的孩子往往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这样他们才能让自己的谎言听起来可信度高。

研究负责人李康(音译)说,孩子成长到7岁后,家长如果没有证据很难辨别出他是否说谎。他建议家长“必须利用好这段时间,抓住机会适时教育孩子。发现孩子撒谎时,不要打骂他们。应该告诉他们诚实的重要性和撒谎的严重后果。8岁以后这样的机会基本不会再有”。

正确纠正孩子行为的好方法


正确纠正孩子行为的好方法

学会使用眼神

在很多时候,你其实不用开口说话就可以纠正孩子的行为。我注意到,那些调教孩子的高手们用一个不满意的眼神就能制止孩子的行为,同时又不损害孩子的自我形象。这种眼神向他表示:“我是认真的。”在调教了八个孩子之后,玛莎已经能够随心所欲地使用眼神:头稍稍侧过来,露出探究的眼神,加上适当的面部表情和语气,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不喜欢你正在做的事情,但我内心仍然和你亲近。我知道你比我更清楚该怎么做。”你应该记住,你的眼神会向孩子透露出你的真正想法和感觉。如果你对孩子感到气愤或轻蔑,孩子会从你的眼神中看出来。如果你们夫妻俩或者其中一方意识到发生了这种情况,那么你就必须为你这种用眼神传递给孩子尖刻表情的做法向孩子道歉。你应该确保你对孩子发出的制止信号、制止声音阻止的是他的行为,而不是孩子自尊心的增长。你的孩子应该懂得,你不满的是他的行为,而不是他本人。在使用眼神制止他之后,应该给他一个拥抱、一个微笑或一个直率的解释:“我不喜欢你刚才干的事情,但我还是喜欢你。”

使用特殊的语调

除了要掌握“眼神”之外,在你必须用口头的方式向孩子表达观点的场合,你还应该专门采用一种特殊的语调。一位在调教孩子方面经验丰富的母亲告诉我们她的秘诀:“我是一个随和的母亲,但是我的孩子们能通过我的语调来判断他们的行为是否越界了。一天,我们2岁大的宝宝正在调皮捣蛋,我们4岁的孩子对他说:‘妈咪说话的声音已经都那样了,你就别再给她捣乱了!’”

“不”是很容易说出口的,它不需要费神思考,像条件反射一样自发地产生,然而又令人痛苦得难以忍受。而对孩子说“不能做”会让孩子知道更多的道理,而且你也需要进行一番思考才能这么说,因此你会把它用在真正不能让宝宝再继续下去的场合。你使他的身体受到了保护,同时又尊重了他的想法。就我们的经验来说,孩子对“停下来”的回应比“不行”要好一些,“停下来”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他的行为停止足够长的时间,让你能够想出其他的对策。“停下来”是保护性的,而不是惩罚性的。“不行”会引起情绪上的抵触,即使是十分倔强的孩子通常也会在听到“停下来”的命令后马上停下来,对这个命令进行一番估量,就好像意识到前面有危险一样。如果先前已经听大人说过千百遍的“不行”,那么倔强的孩子常常会把它当作耳旁风。即使是“停下来”这个很管用的命令,如果用滥了,也会失去效力。

提供正面的建议。在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否定的同时,你应该向他提出正面的建议:“你不能拿那把小刀,但是可以去玩皮球。”你应该用有说服力的表达来让孩子接受你“可以做”的建议,从而缓解“不能做”的命令所带来的紧张。你用平常的口气对他说“你不能横穿马路”,然后再耐心地说明“你可以帮妈妈来打扫人行道”。每个妈妈都会掌握一些有创意的办法来说服孩子。

避免让孩子起念头。当你带着你的孩子去一个玩具商店买一份礼物时,你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你正在使自己置身于一场冲突当中,你的孩子很可能想要买店内的每一样东西。为了避免不得已地对他说“不行,你不能要那个玩具”,在你们进店之前,你就应该让他明白你们来这里是为了买礼物送给朋友,而不是为了给他买玩具,这样就能让他不动想要买玩具的念头。

用尊重的态度说“不”

在成长中的每一个阶段,都相应地存在着一些可以让孩子做的事,同样也相应地存在着对孩子的限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作出的限制水平也会越来越高。学会如何对别人说“不”以及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说的“不”,这是成熟的一种表现,也是教养的一部分。

幽默地说“不”

一天下午,玛莎走进看电视的房间,看到马修和他的小朋友正在看一部影片,这部影片是大孩子们前一天借回来看的(后来我们才知道他们俩在大孩子看的时候也都一起看了)。她看了一眼影片的内容,认为她应该要求马修关掉电视。再说那时正是中午,男孩们应该到户外去玩耍。她在那儿站了一小会儿,边看电视边考虑她的行动步骤。玛莎感悟到了影片中角色的情调,突然灵机一动,决定采用一种幽默的方式来对马修说“不”。她一边把电视机关掉,一边在原地用脚后跟转着圈子,开始用影片中角色的面部表情、腔调和手势说起了台词。她一定是把那个演员模仿得惟妙惟肖,因为两个男孩都坐在那里瞪大了眼睛盯着她,好像他们不相信一个妈妈会做出这种即兴的疯狂行为。当妈妈用那个角色的声音告诉他们去找些更好的事情做时,他们俩便一起跳了起来冲出房门,一边还在不住地大笑。

“不”也是孩子的语言。作为父母,你要有面对孩子向你说“不”的心理准备。你2岁大的小家伙刚跑出门口,你叫她回来,她大叫道“不”,你的第一反应很可能是:“这个小家伙不该用这种方式与我顶嘴,我会让她知道到底是谁说了算……。”(在我们家,对别人不尊重是真正要说“不”的事情,是不能被允许的)。弄明白2岁的孩子到底想干什么以及她说的“不”的背后的真正含义,将有助于你接受这种学步期孩子的正常行为。你千万不要对孩子说的“不”感到气愤。孩子说“不”,这对于他的成长、对于他建立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个性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并不是对你的权威的公然藐视或否定(参见54页有关公然违抗的含义)。有些父母感到他们不能容忍孩子说的任何“不”字,认为任由孩子说“不”会对他们的权威造成损害。他们最终会使孩子形成自我的重要成长进程受到缩减,而对孩子们而言,必须在实践中探索妈妈会在什么地方停止对他们的监管、他们应该在什么地方开始自己进行尝试。父母可以学会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同时仍然对他进行监管、继续对他作出限制。如果孩子的个性得不到锻炼的话,那么他就不会个性鲜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在某些特定的环境场合(比如偷窃、欺骗、吸毒等等),她与同伴相处的能力往往取决于她说“不”的能力。

到18个月大的时候,劳琳已经知道我们对她说“不”的意思是想要她停止她正在做的事情。一天她在厨房的水池边欢快地玩着水,她看我走到近前,估计到我要阻止她玩水,于是不假思索地大声叫道:“不,爸爸!”劳琳已经划出了她自己的领地,并且坚决地认为她有权这样做。她说的“不”意味着她在守卫自己的空间。我向她说明了我认为她说的“不”是什么意思:“你不想要我阻止你。你要玩水,你就继续玩吧,那看起来好像很有趣。”如果我当时想要她真的停下来,那么我可能就要这样说:“对不起,现在可不行。拿个喷水瓶,里面装好水让你去玩,好不好?”

说“不”时带上个人称谓。我们确信劳琳命中注定会是一个搞公共关系的人。她对我说“不,爸爸”,是用一种具有策略性的方法来说“不”。在“不”后面加上“爸爸”,她就使自己的话带上了个人感情色彩。我们在对孩子说“不”的时候也加上孩子的名字,这是比专横地说“不”更为适当的办法。如果你常常会对人大声呵斥,加上个性化的称呼至少可以使你的声音听起来不那么刺耳,也可以显示出你对听者的尊重。有些父母将尊重孩子与给予孩子平等权力混为一谈,其实这并不是权力的问题。有权力的人应该尊重受支配者,这个论点在对子女的教养中是成立的,在其他关系当中也成立。

采取体谅的态度。当你不得不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阻止时,你没有任何理由采取粗鲁的态度。例如,你的宝宝发现了别人遗落的一卷胶带,这是一个很不错的玩具,你可以先花一点时间和他一起研究一下这个玩意儿,而不是突然站到他的面前,一把从他手中夺过来,让他可怜巴巴地哭着被你强行拉走。玩弄一阵之后,你们可以对这卷胶带说“再见”,然后你把他的注意力引导到其他可能不那么有趣然而却更为适当的活动上去,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从令他着迷的胶带上取下长短合适的一段递给他,作为他没有得到整卷胶带的补偿。

说了就一定要做到。你必须把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坚持贯彻到底。在好几个月里,我们都告诉劳琳,为了能在睡觉前躺在床上听故事,她必须先刷一刷牙齿。在几个月里她都做到了这一点,有时很容易,有时在一定程度上要连哄带骗,还要对她说:“好吧,那就不讲故事了…”一天晚上,她决定试探一下玛莎,她拉长下巴,紧闭双唇,表示她终于向我们挑战了,看看我们会不会向她摊牌。玛莎没有像以往那样哄着她、迁就她,而是平静地说:“好吧,那就不讲故事!”然后把灯关掉,带她上床。玛莎跟她一起躺在那儿,她有点紧张,因为她知道妈妈是认真的,已经和她摊牌了,而且已经关了灯——没办法改变了,接下来只能睡觉。从那以后,她就乖乖地刷牙,又像以前那样有故事听了。

纠正孩子坏习惯的正确方式


宝宝两三岁时,家长会发现,原本听话乖巧的宝宝变成“小杠头”,画画或写字错了一个地方,帮他纠正,宝宝开始和你唱反调,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有时很扭捏,怎么说就是不跟别人打招呼,甚至眼睛看别的地方,让大家都下不了台,怎么办?

宝宝的家长碰到这样的情况,先会想到自己的孩子不听话。其实更应该关注的是:这样的表现是否是年龄特征,还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些问题。

从1岁半开始,孩子就开始有自我意识,喜欢自己以独立的个体存在。当大人指出她的不足时,自然会产生逆反的心理。

对于三周岁的孩子画画或写字,我们不应该太多关注像不像,对不对,要注重孩子自我的表达和创造力、专注力的培养。即使需要给宝宝指出不足的地方,作为家长,应该先肯定好的地方,再委婉地说出需要改进的地方,相信孩子一定会更愿意听家长的话。

扭捏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是常见的表现。家长不要觉得自己没面子而迁怒于孩子,一般来说,胆子小的孩子特别扭捏,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理解和鼓励。当碰到熟人时,家长可以热情地招呼,同时,以介绍的方式邀请孩子参与,如果孩子不配合,千万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指责。

宝宝为什么要撒谎


对2岁半前的孩子来说,现实与幻想的界限还很模糊。你的宝宝可能会说他没有在墙上涂鸦,这是因为他希望自己没有干过,他会用幻想和期望来替代事实。到2岁半时孩子开始能够区分真实和谎言,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会忠于客观实际。这个年龄的孩子“狡猾”地撒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害怕惩罚或者不想让大人失望。他们明确地知道撒谎是不对的,但是他们不想让自己陷入麻烦。

所以你可以通过给孩子创造一个让他觉得能安全地说真话的环境,推动他一步一步的变成诚实的孩子。那如何应对宝宝无意或有意的谎言呢?

1、学习宝宝发育的特点,对无意的谎言要予以及时指出和纠正,不要强调宝宝在撒谎,要尽量加强他对生活的认识,提高他的语言能力和记忆能力。

2、对宝宝的错误行为处罚要得当。宝宝不小心做错事了,由于后果比较严重,父母就会按捺不住脾气严厉苛责甚至动手打骂,这样只能促使他下次做错事时出现说谎行为。因此宝宝犯错了,家长应该先冷静下来,分析一下错误的性质,如果他能主动诚实地告诉你自己所犯的错误,那么在批评教育之后,一定要对他的诚实做出肯定,要知道宝宝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

3、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与宝宝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是他诚实的前提条件。平时多关心宝宝的生活,对他的要求要切合实际。当发现他说谎,要与他一起商量,下一次遇到类似情况用哪些更好的办法代替说谎。另外,要让宝宝知道,即使说了谎,你还是爱他的,你能理解他的心情。

4、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一句漫不经心的谎话会给一旁的宝宝非常不好的影响,作为宝宝人生的第一位领航者,父母必须要做个好榜样,才能期待宝宝有一个健康的人格。

让宝宝觉得说出真相并没那么可怕,只有做到慈爱严厉得当,成长阶梯希望普天下的孩子都有一个真实可靠的成长环境,我们也祝愿我们的父母、祝愿我们的孩子都讲真话,0-3岁如此,以后一生也是如此,树立我们宝宝的正确人生观,是每位父母的职责,也是每位父母的伟大所在。

成长阶梯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