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平时生活中仔细观察孩子都什么时候吃手,进而了解他吃手的一些原因,可能的话便于对症下药。

2、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是必不可少的。3岁左右的孩子尽管有些逆反,但也还是很愿意遵从“好孩子”“大孩子”的原则,做“好孩子”“大孩子”做的事情的。家长要把吃手的坏处告诉孩子。

3、家长不要紧张过度。诸如打骂、唠叨,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会造成他心里更加紧张不安。向孩子表达你对吃手这件事的关注和对他的关心,家长营造的轻松和谐氛围对于孩子改掉不良习惯有很大的作用。

4、可以尝试借助别人来劝导孩子,比如到医院,让牙医告诉孩子吃手的坏处,医生的话,孩子总是很信的(就像他们很信任警察叔叔一样)。

5、不管是孩子吃手了,还是一时没有吃,都不要“提醒”他。你每说一次,其实都是在提示他记住吃手这件事。

6、更重要的是帮助他寻找其他能让他发泄情绪、安慰心灵或取得乐趣的方式。有了新的更健康的方式和寄托,吃手的不良习惯自然也就消失了。

除了吸吮手指之外,安抚奶嘴也在不少孩子嘴里替代着“大拇指”的工作。如果你的孩子经常把安抚奶嘴叼在嘴里,那么你需要更加注意一些事情:

1、奶嘴的硬度会更容易造成牙齿咬合异常及上颌的变形。

2、如果说孩子的手在日常生活中必然会得到不断的清洗的话,安抚奶嘴的清洁无疑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3、两三岁的孩子牙已经出得很全,而且吸吮力也相对更大,安抚奶嘴极易破损。在孩子戒掉之前,切记注意避免孩子将破损的奶嘴碎片吸入气管,尤其是睡觉时爱吃奶嘴的孩子。

相关阅读

开始学习不吃手


吃手的小baby,显得那么可爱,吃手的小朋友,可就不可爱了。两三岁时纠正吃手的习惯,对宝宝来说还算及时。

佳佳在3个月刚学会吃手的时候,爸爸妈妈为这“伟大”的进步那叫一个激动啊!可眼看快3岁了的佳佳还是常常会吸吮着她的大拇指并乐此不疲,爸爸妈妈可就着了慌:吃手对于佳佳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依赖,也同时成为了一个坏习惯。究竟这么大的孩子吃手都有些什么坏处?家长们又如何能帮她及时改掉这个习惯而不致于会伤害到孩子呢?

吃手真的那么可怕吗?

大多数孩子其实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有了吃手的本事,不论从B超直接看到的影像还是新生儿的吸吮反射,都证明了这一点。吸吮,可以帮助孩子平静心情,可以帮助他们应对各种新的、可能会使他们紧张不安的情形,这是人类天生的安慰自己或使自己愉快的方式之一。

小婴儿时常常吸吮手指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在宝宝18~21个月的时候,这种现象可能达到高峰。此后,一般状况下,孩子会因为日常生活的逐渐丰富、认知能力特别是双手、身体的活动能力的逐渐加强和范围的逐渐扩大、以及大脑的发育、情绪控制力的增长与方式的增多,吃手的习惯会逐渐消失。不过,仍然有一些孩子在3岁左右还热衷于吸吮自己的手指,这样的话,就很容易形成难改的习惯,从而造成日后不良的后果,包括:

*对牙齿排列形状的损害。吸吮手指时,手指会顶在上牙的内侧和口腔的上部,由于吸吮的力度,会通过手指由内向外推上牙,从而造成门牙向外凸,或上颌牙弓由正常的“U”型变为“V”型。这种牙齿排列的变形,会对咬合、咀嚼造成一定的困难,同时,也使上部牙齿

遭受撞击的危险增加。

*影响发音、说话。当上下颌前牙不能正常咬合的时候,孩子就不可能准确地发出一些音节。比如“zi”“si”“shi”“chi”“po”“bo”等等。发音不准,就会造成说话口齿不清,进而日后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对手指的伤害。手指长时间被浸泡在口水中,皮肤会变得柔嫩脆弱,也就更容易被嘬破,那么感染的可能性就会增大,手指会变得肿胀、发红,长期“吸吮-破损”的循环也会使手指的皮肤形成粗糙的老茧;强力的吸吮还可能造成手指骨骼的变形,使手指关节弯曲,不能伸直。

*引起其他疾病。与小宝宝不同,3岁左右的孩子他们的活动范围几乎跟成年人一样,他们会随家长出现在各种公共场所,双手更可能沾满各种细菌。一不留神,就会被吃到肚子里,轻则引起腹泻,重则会感染一些传染病。而即便是在家“洗干净了手”再吃,被嘬破的手指也很容易感染,将细菌同时带进口腔。

*被其他小朋友嘲笑。这是吃手会造成的最直接的心理伤害了。3岁左右的孩子吃手,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自我安慰和自我愉悦的习惯,他可能对自己的这种行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识(有的可能也只是一种安然和舒服的感觉),如果当他突然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时,他会非常困惑和难过。而另一方面,孩子也可能正是因为心理紧张和感受到压力,才会自觉不自觉地吃手,这种来自外界的嘲笑更会加剧孩子心理的恐惧和脆弱。

教你6个纠正吃手的办法

有人认为,吃手是否会造成上颌的变形,要看吃手时间的长短和吸吮的力度(如果每次孩子每次都会吸吮至少30分钟,就很可能会造成牙齿咬合异常及上颌骨的变形)。那么,如果他只是把手指头放在嘴里,放在那儿,就不会造成什么伤害了吗?不是的,只要是手指放在上下牙之间,就可能造成上下牙齿之间出现楔形间隙,不能正常咬合。虽然一般说来,差不多有80%吃手的孩子会在5岁以前放弃这种习惯,可是,专家还是建议我们,如果你的孩子有吃手的习惯,你最好从3岁左右就开始纠正他。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能真正听懂大人说的一些道理了,而且,在准备进入幼儿园的初期,开始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性,也很有助于孩子自觉地克服不良习惯。如果当四五岁时,孩子仍然保持着这种习惯,不仅会加剧我们前述的那些危害,也更加容易形成孩子心理上的发展迟滞,改起来困难也更大。有这样一些方法和建议,家长们可以尝试。

1.了解孩子吃手的状况。在平时生活中仔细观察孩子都什么时候吃手,进而了解他吃手的一些原因,可能的话便于对症下药(比如,他一看见陌生人就会吃手,那可能是因为他心理紧张,等等)。

2.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是必不可少的。3岁左右的孩子尽管有些逆反,但也还是很愿意遵从“好孩子”“大孩子”的原则,做“好孩子”“大孩子”做的事情的。家长要把吃手的坏处告诉孩子,告诉他“小弟弟小妹妹才会经常吃手,你已经长大了,就不该老吃手了”等等。

3.家长不要紧张过度。诸如打骂、唠叨,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造成他心理更加紧张不安。向孩子表达你的对吃手这件事的关注和对他的关心,家长营造的轻松和谐氛围对于孩子改掉不好习惯有很大的作用。

4.可以尝试借助别人来劝导孩子。比如到医院,让牙医告诉孩子吃手的坏处,医生的话,孩子总是很信的(就像他们很信任警察叔叔一样)。

5.不管是孩子吃手了,还是一时没有吃,都不要“提醒”他。如“乐乐,你今晚没吃手,很好!”或经常对他说“别吃手!”你每说一次,其实都是在提示他记住吃手这件事。

6.更重要的是帮助他寻找其他能让他发泄情绪、安慰心灵或取得乐趣的方式。有了新的更健康的方式和寄托,吃手的不良习惯自然也就消失了。

妈妈的高招

*我儿子两三岁的时候也是特别爱吃手,我那时一看见他吃手,就叫他跟我一起唱歌,他很喜欢唱《小鸭子》的儿歌,一唱歌就不吃手了。然后我就带着他做一些游戏。这个方法至少在他能完全领会我讲的道理之前是个好办法。――黑龙江,杨小丽

*Cathy刚刚读过“牙仙”的童话,我就借助这个帮手,告诉她如果她总吃手指,把牙吃变形了,将来换牙的时候,牙仙就不要她的牙了。她把这件事看得很重要,就开始很克制自己,直到有一天她得以地告诉我,她已经不吃手了。――北京,Mrs.徐

*那时我和3岁半的儿子商量,出门在外的时候不能吃,因为很容易吃进脏东西,他同意了,他果然努力做到了。后来我们又决定看电视的时候不吃手,慢慢地他也做到了。至于睡前不吃手,确实费了一些周折,但孩子看到了自己以前的进步,还是努力克服了。我觉得,他在自己克服坏习惯的过程中,也增强自信和毅力。――广州,韦琳

Tips

除了吸吮手指之外,安慰奶嘴也在不少孩子嘴里替代着“大拇指”的工作。如果你的孩子经常把安慰奶嘴叼在嘴里,那么你需要更加注意一些事情:

*奶嘴的硬度会更容易造成牙齿咬合异常及上颌的变形。

*如果说孩子的手在日常生活中必然会得到不断的清晰的话,安抚奶嘴的清洁无疑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两三岁的孩子牙已经出得很全,而且吸吮力也相对更大,安抚奶嘴极易破损。在孩子戒掉之前,切记注意避免孩子讲破损的奶嘴碎片吸入气管,尤其是睡觉时爱吃奶嘴的孩子。

早教相关知识:让宝宝告别吃手,精明妈妈有妙招


你的宝宝是不是总是把小手当食物呢?你是不是也想尽办法不让他吃手呢?手上涂抹辣椒?一吃手就打手?吃手后就责骂?这些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小孩子吃手有心里和身体方面的多方原因,解决不当会影响孩子的发展。所以,想要宝宝告别吃手,还要精明妈妈来支招。

宝宝吃手是正常现象,不要阻止。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自己宝宝吃手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呢?其实,小宝宝一周岁以前吃手并没有多大关系,小孩子正处于口欲期,吃手就是一种享受,基本不去干预他吃手的,日常都是注意清洁,有时没空看着他就会给他安抚奶嘴,他小嘴忙着也就没空吃手了!然而,一周岁以后,慢慢大了,经常吃手就要想办法制止了。

精明妈妈的招数:

1、言语鼓励

小孩子一周岁后,宝宝可以理解大人的话,这个时候可以告诉宝宝吃手脏,不要吃手。小孩子一般会听话,但是总是忘记,要时常叮嘱。

2、转移注意力:小宝宝一有事干,也就没有时间吃手了!其实很多宝宝吃手的原因是没有大人的陪伴,吃手是一种自我安慰,也是一种安全感!多花时间跟宝宝玩游戏,他自然就忘记吃手的事情了。

3、微量元素缺乏导致吃手

这种说法在网上很流行,如果有必要可以去测量微量元素。吃手可能是缺锌了,如果宝宝本来个子就不大,胃口也不是很好,可能是这个原因。对症下药也可以帮助宝宝减少吃手现象

4、安抚奶嘴适当使用

很多大人为了阻止孩子吃手,就给孩子安抚奶嘴。宝宝从有了安抚奶嘴之后,同时也养成另一不太好的习惯,就是睡前一定要吸着安抚奶嘴,半夜还会自己在床上到处摸,找不到会哭。这样十分不利于孩子成长,所以使用安抚奶嘴要适当。不可以为了防止吃手,就用安抚奶嘴。

总之,一周岁之前,可以不去干预宝宝吃手的习惯,吃手是宝宝口欲期的症状,他是看到什么吃什么,并不是专门要吃手。他就是通过吃手吃玩具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不过要注意宝宝小手的清洁工作,更要选质量好一点玩具,玩具清洗工作更是要仔细认真。然而,到了一周岁后,宝宝还是有这个习惯,这时妈妈可以适当的引导,转移孩子注意力,多陪宝宝做游戏,让宝宝有足够的安全感,也就没必要吃手来自我安慰了!同时,妈妈们一定要有耐心,相信自己可以改掉孩子的习惯,不要着急,多想办法,多些鼓励宝宝认识新事物,这样宝宝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就不会经常吃手了。

妙招让“叛逆”宝宝快乐转型


1岁以前,果果一直温顺、乖巧。可一到3岁,他好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别叛逆、易怒,动辄大哭大闹,令人头疼不已。对于儿子的坏脾气,最开始采取的办法跟大多数妈妈差不多:喝斥、体罚,甚至“关禁闭”。可是果果的坏脾气竟越来越大。

我翻阅了很多育儿方面的书籍,了解到果果正处于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在此期间,他的自我意识开始慢慢形成,一方面急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愿,一方面尚没有足够的自制力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专家建议,在此期间别一味压制宝宝,要试着从宝宝的角度来看问题,耐心帮助他平稳渡过这一时期。这样每个“叛逆宝宝”都会变成“快乐宝宝”,而“烦恼爸妈”自然也就成了“开心爸妈”!

理解宝宝的感受

我不再把自己放在宝宝的对立面,而是学着站在宝宝的立场用心去体会他的感受。

一天我们带果果去游乐场玩,按计划玩两个小时,可到了要走的时候果果无论如何也不肯离开。他爸一拉他的手他就往地上蹲,还一边大哭一边挣扎。当着那么多人,我觉得特别尴尬。要在过去我早就“动武”了,可那天我竭力让自己冷静,弯腰抱住果果,柔声说:“游乐场这么好玩,我们果果难得来一次。当然不舍得离开,是不是?”大概是没想到我会帮着他说话,果果一愣,哭声小了下来。我抚摸着果果的小脑袋,又说:“可是你看天快黑了,爸爸妈妈也很累了,下次我们再来,好不好?”果果想了想,居然真的从地上站起来,抽抽嗒嗒地跟着我们走了。

找出抗拒的心理原因

理解不等于不立规矩,不过在给宝宝立规矩的时候,对于那些他始终很抗拒的规定,我不再不由分说地“强制执行”,而是找出宝宝产生抗拒心理的原因,再想办法解决。

果果从前习惯开灯睡觉,人们都说儿童在灯光下入睡容易导致近视,我就要求果果关灯睡觉,谁知他很不适应,时不时地为此哭闹。经过观察我发现,果果一般都是在白天受了惊吓或看了电视里的恐怖镜头后,晚上才要求开灯睡觉。想想宝宝在受了刺激的情况下一个人睡在黑暗的房间里确实害怕,我就在果果的卧室里装了一盏小夜灯,允许他偶尔开着小夜灯睡觉。问题就这样解决了,宝宝的情绪也比较平稳。

给情绪找个宣泄口

教育专家认为,很多时候,宝宝有意做出一些大人不允许的事情,是为了宣泄不良情绪或不安感。鉴于此,果果再发脾气的时候我不再责骂或体罚他。

我在书房的一角铺上彩色线毯,放上五颜六色的靠枕,又摆了几种儿子最喜欢的玩具和图书。只要他闹情绪了,我就让他到那个角落一个人静静地待一会儿。实践证明,这个方法行之有效,果果每次从书房出来,情绪都会恢复平静。

寻找宝宝的良好表现

表扬能间接地让宝宝明白是非,所以我更留心果果的一些良好表现,及时地提出表扬。

有次去奶奶家,果果从来不睡午觉,奶奶一逼,他的牛脾气上来了,“哗啦”一声就把桌上的一桶积木扫到了地上。

恰在这时,果果的小表妹妞妞来了,果果对妞妞关爱有加,又是拿吃的又是倒饮料,我便趁机表扬果果“懂事”。如此一来,果果反而不好意思了,不但把地上的积木收拾干净了,还主动跑去向奶奶认了错。

给宝宝一定的自主权

既然宝宝处于逆反期,有些事我就不再做硬性规定,而是有条件地让果果享受民主权利。

针对果果挑食的毛病,我特意拟定了好几套荤素搭配的食谱,先请果果“拍板”,再做给他吃;带果果出去游玩时,他想穿那双不透气的新鞋,我就给他讲道理,再拿出几双舒适透气的鞋让他挑选。这样,我的目的达到了,果果也觉得自己的意愿得到了尊重,皆大欢喜。

不处处约束

宝宝就是宝宝,不能用你的标准来处处约束他,对他的行为最好“有所管有所不管”。

果果每次有了得意的画作,都会开心地贴在墙上,弄得墙上花花绿绿的。他爸说难看,不准他贴。我认为这是宝宝的骄傲与心血,就劝老公让儿子尽情地贴。再比如,过去带儿子去饭店吃饭时,我总是要求他坐在那儿规规矩矩的,现在只要不影响别人,我会允许他在餐桌周围尽情活动,以满足他好动的天性。我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少了,他的“牛脾气”自然也就师出无名了。

让宝宝主动学习的小妙招


当你让孩子看书时,他却跑去看电视,书买了一大堆,可是全都积压仓库里,宝宝根本不爱书。也许你没有用对方法哦,早教有很多小技巧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下面我们就用一则实例来看看。

儿子龙龙特别喜欢跟我去户外玩,奔跑、足球都是我们经常乐不思蜀的活动。随着天气渐渐变冷,我想和5岁的儿子商量,每个星期去一家博物馆参观。但是当我刚把想法说出口,就遭到龙龙的“抵触”。“爸爸,我不想去什么博物馆,那有什么意思?”龙龙目不转睛地继续看他的动画片《变形金刚》,我也没有继续劝说他,而是盘算着怎么把他“骗走”。

一天,我对龙龙说:“你把电视机的声音关小点好吗?别影响其他小朋友睡觉。”“大白天,谁在睡觉?”龙龙不服气。“美国的小朋友呀,这个时候,美国正是夜里,不是白天。”“你怎么知道的?我不信!”“爸爸小时候特别喜欢去天文馆,知道了地球是圆的,知道了这个时候美国是黑夜,还知道了很多星星的事儿呢。”我开始“下套”了。“那我也想去天文馆,行吗?”就这样,龙龙主动让我带他去“游”天文馆,走进了一个充满天文知识的世界。

晚饭后,我选择了一本名叫《天空和地球》的书,靠在床头看。龙龙也凑过来,问我看什么书,我如实回答,目的就是为了引出他对白天参观天文馆的回忆。“书里有火星吗?”“有啊!还有好多好多你在白天看不到的星星呢!”我进一步勾起龙龙的“馋虫”。龙龙马上扑到我的身上,“我和你一起看,好吗?”“看书和参观天文馆可不一样,要一页页连着看!”“我知道了。”我让龙龙坐在身边,从宇宙、太阳系,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等,一边讲还一边提一些简单的问题,以调动龙龙的兴趣。当然,一下也不能讲得太多,不然儿子会烦躁的。

此后,龙龙又多了一种爱好,就是跟爸爸一道去“游”博物馆。

小编点评:没有不爱学习的宝宝,只是你还没有用对方法,当你把宝宝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这将是个大坝的破口,宝宝吸纳知识的预望将一发不可收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