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是喜欢的都要买,你要态度坚决

宝宝对玩具贪得无厌,要是在街上看到新的、有趣的玩具,宝宝肯定就是采取“一哭二闹”的招数,直到爸妈忍不住投降为止。孩子很多时候就是懂得爸妈的软肋在哪里,所以只要用尽招数,爸妈肯定会“乖乖就范”。家长面对哭闹不止的宝宝,首先不要心软,要明确地让孩子知道,不是喜欢的玩具爸妈都要给你买。

很多时候就是家长态度不坚决,所以对孩子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对待孩子的情绪失控,家长可以冷处理,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开宝宝一段距离,让宝宝能够独自冷静下来。孩子不哭闹了,家长就可以跟宝宝解释不给他买玩具的原因,让他意识到家里已经有足够多的玩具,他现在提出要买玩具的要求是不合理的。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对孩子的需求“延迟满足”,让宝宝学会更自律自控。比如宝宝想要吃雪糕,妈妈可以让宝宝等5分钟,在这个时段里,家长可以适当地给孩子分配一些小任务来转移他的注意力。孩子因为延迟满足而变得有耐心,更有自控能力,也就会适当地减少胡作非为的行为了。

2、交换玩具享受分享的快乐

宝宝经常吵着要买新玩具,其实也是因为旧的玩具他已经玩厌了,想要有点新意思。其实妈妈只要抓住宝宝这种“喜新”的心理,用一些小巧思,就能省下荷包钱同时能够满足宝宝的需求哦!比如妈妈可以多主动邀请其他小朋友到家里做客,每周约定一个下午的时间,让小朋友各自带上心爱的玩具来到家里一起玩,像这些小活动其实也是让宝宝学会分享的快乐,从而更好地学习建立人际关系哦!

在公园里宝宝看中别人手上的玩具时,妈妈可以引导宝宝说:“你想玩人家的橡皮泥,那么就用你的花皮球交换玩吧!”这个时候,宝宝可能会不愿意交换,妈妈可以这样开导宝宝:“你不舍得给人家玩,人家怎么舍得给你玩呢?”如果对方不愿意交换,妈妈可以这样对宝宝说:“人家不愿意交换,你就自己玩自己的吧!”

在引导宝宝与其他小朋友交换玩具玩耍的过程中,可以让宝宝分清哪些是自己的玩具,哪些是小朋友的玩具。宝宝交换着玩完之后,再拿回属于自己的玩具。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宝宝的物权得到了尊重,而且也让宝宝学会了分享。宝宝在一次又一次的分享和交换中会渐渐意识到,分享和交换并不会给自己带来损失,相反还会得到玩耍其他玩具的机会,这种积极的体验会不断地刺激宝宝主动分享和交换。

3、卖旧买新活动

如果宝宝真的对旧玩具已经毫无留恋,家长不妨将这些玩具整理出来,找个时间在小区那里和宝宝“摆摊”卖玩具!把卖玩具的钱拿去买宝宝想要的新的玩具,这个方法不但能够把家中的旧玩具清除出去,还能够让宝宝玩上新的玩具哦!在和其他家长“讨价还价”的过程中,给了孩子更多的机会让与不同的人接触,锻炼了孩子的沟通能力、选择能力和决策能力,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宝宝的财商哦!

家长把换来的钱给宝宝全权掌握,让他计划怎么花费,买什么玩具,让他能够有机会自主决定;如果钱不够,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是先把钱存起来下次再买还是说通过其他渠道能够赚钱买现在喜欢的玩具?像这些引导和思考也是能够锻炼宝宝的理财意识哦!

这个小摊其实也欢迎其他的家长“以物易物”,成为宝宝“玩具交换大集市”呢!爸妈主动一点,鼓励其他家长将宝宝不玩的玩具拿出来和其他人交换或者约定相互借用,家长之间多沟通联系,像这样的“玩具漂流”活动鼓励宝宝跟其他小朋友交换玩具玩,也是能够满足宝宝玩乐的需求呢!

4、制定合理的购买计划

宝宝看到喜欢的玩具就想买,像宝宝这样无节制的需求家长其实可以通过计划有意识地控制。家长可以和孩子商讨,约定每个月都有一定的预算作为“玩具资金”,当然,家长也可以为这份预算设置一些小门槛,比如让宝宝参加家务劳动或者日常表现良好。

妈妈事先和宝宝约定好,如果要得到玩具资金则要用平时积累起来的“五角星”来进行交换。“五角星”是平时宝宝表现好的时候获得的“奖励”,一般在宝宝积累到5次或10次后就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如果宝宝想要买的玩具超过这个月的玩具预算,那么家长则应该让宝宝把钱存好下个月够钱了再买,千万不要“破格”为宝宝的预算补钱哦!这样子宝宝又会发现可钻的空子,下一次他就不会再把这个约定好的“买玩具用预算”的方式放在眼里呢!

相关阅读

宝宝玩具控 是好还是坏?


“玩具控”的原因

有的宝宝常常是一个新玩具到手后,玩不到几分钟就将其打入“冷宫”,不予理睬了。家里数不清的玩具几乎成了一个负担,可是宝宝还是会嚷嚷着要买新的玩具。宝宝贪求玩具的欲望就像一个永远无法填满的无底洞,让人烦恼不已。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喜欢新奇事物是宝宝的天性。

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是人的天性。对宝宝来说,由于集中注意的时间本来就比较短,所以一个新玩具到他手里,玩不了多久,他就会被别的事物吸引,进而对手中的玩具失去兴趣。宝宝喜欢新玩具,喜欢花样翻新的游戏,这是他的天性。

2、父母过于依赖玩具来安慰宝宝。

当爸爸妈妈工作繁忙,特别是一边工作一边进修的时候,常常没有时间和宝宝玩耍。不少父母为了让宝宝安安静静待上一会儿,给自己腾出点时间,可能会更多地依赖玩具来承担本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这样也会导致宝宝对玩具产生依赖感,从而提出更多购买新玩具的要求。

3、宝宝不会玩或者缺乏创造性的玩法。

一个玩具拿到手,宝宝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怎么玩。尤其那些不适龄适性的玩具,宝宝更是难以驾驭,这样就会降低他对玩具的兴趣。另外,即便宝宝掌握了某个玩具的玩法,但是因为无法创造性地寻觅到一些新的玩法,或者父母提供的玩具不符合宝宝的性格年龄特征,他也会很快就对这个玩具失去兴趣,进而提出购买新玩具的要求。

4、父母总是无条件地满足宝宝的需求。

有的父母娇惯宝宝,只要宝宝一提要求,马上就满足,结果宝宝就会养成总是提要求的习惯。

5、父母过低地估计了宝宝的承受能力。

不能拒绝宝宝,有时并非宝宝的问题,而是因为我们自己受不了他眼巴巴地看着别人玩玩具时的可怜模样。实际上,宝宝的适应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好,虽然他前一秒还在为获得某个玩具而哭闹,但后一秒,他可能就被别的事物所吸引,很快忘了自己的欲望。真正适应不了的往往是父母自己,正是父母纵容宝宝养成了这样“贪婪”的习惯。

宝宝是个玩具控,爸妈可以这样做:

1、让宝宝和小朋友分享玩具。

动员宝宝把小朋友请到家里来一起玩,宝宝平时不在意的玩具,在别的小朋友眼里常常是“宝贝”,看到别人玩得开心,或者玩出了新花样,宝宝可能会发现旧玩具的新价值。同时,有了小朋友一起玩,宝宝不觉得孤单,也会减少对玩具的依赖。爸爸妈妈也要多和宝宝玩,使宝宝觉得生活丰富充实,不再过多地依赖玩具。

2、丰富宝宝的生活。

父母不管多忙,都要尽可能多抽出时间陪宝宝玩耍,或者多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来丰富宝宝的生活。如果父母实在抽不出时间,也要请宝宝的其他抚养人为宝宝组织一些别的活动,避免宝宝一天到晚与玩具为伍,从而过分依赖玩具。

3、让宝宝自己挑选玩具。

宝宝对玩具的喜好常常与成人的想法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给宝宝自己挑选玩具的机会,就可以避免父母将自己的喜好强加给他,让他买到真正心仪的玩具。

4、让宝宝玩出更多花样。

宝宝玩玩具的时候,往往是一个不按牌理“出牌”的小怪人,经常会寻摸出一些新的套路,仿佛不把玩具玩坏决不罢休似的。这时候,父母最好不要好心地去指导他、提醒他,让他按照自己的方式玩,他就会玩出更多的趣味。如果宝宝对现有的玩具失去兴趣,父母可以和宝宝一道想出更多新的玩法,或者将多种玩具组合到一起玩出更多的花样,这样也是提高旧玩具对宝宝吸引力的好办法之一。

5、和宝宝一起制作玩具。

对宝宝来说,玩具不分贵贱高低,只要他觉得有趣,那就是非常好的玩具。自己制作的玩具以及宝宝在制作玩具的过程中享受到的快乐几乎无法估量。

6、给宝宝制定买玩具的计划。

宝宝没完没了地索要玩具,很多时候是因为父母没有培养他懂得规矩的习惯,每次他要什么,就满足他什么,父母可以和宝宝讨论,在多少时间内他可以计划买多少钱的玩具,遇到什么样的特殊情况可以奖励他玩具,什么样的情况取消他买玩具的计划等等。这样,父母就可以让宝宝明白买玩具并非可以毫无节制去做的事情,同时也让宝宝明白这个世界还会有很多规矩给予他约束,而他必须遵守规矩。

7、按照缓急程度满足需求。

对于大点的宝宝,他已经懂一些道理了,可以让他想想他最需要哪些玩具,并按照他喜爱的程度给他想要的这些玩具排排序,先买他特别渴望要的,以后再买他渴望程度小一点的玩具。由于这种方式给了宝宝选择的余地,他会更乐于接受父母的建议。

8、帮助宝宝摆脱诱惑。

宝宝想要某个玩具,一方面是因为周围小朋友拥有这样的玩具,导致他眼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广告。当宝宝看到别的小朋友手中或者广告上面的玩具的时候,父母可以经常和宝宝来讨论与这些玩具有关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宝宝对现有的玩具产生更多的幻想与好感,并学会珍惜自己的旧玩具。

9、适当的时候坚决说“不”。

当宝宝提出过分的购买要求时,如果确实不符合规矩,并且父母也没有要给他购买玩具的打算,那就应该坚决地说“不”,尤其不要在说过之后,又禁不住宝宝的纠缠而妥协,这样会滋长他闹腾的习惯。只要坚持住了第一次,以后的一切就会变得更容易掌控。

玩具对于宝宝来说,可以开发智力、发展触觉、增强安全感,但是如果过分地贪恋玩具,那就不利于宝宝的成长了。爸妈一定要把握好尺度,让玩具在宝宝的手里发挥最大的作用。

怎么对付帮孩子抢玩具的父母


昨天领着郑好在外面玩,一个比郑好大1岁多的小孩(我们不认识)抢走了我们家郑好的水壶,自己打不开让其爷爷打,结果她爷爷乐呵呵地打开水壶给自己孙女喝了起来,还对我们说:“中午吃咸了,渴了。”仿佛是他家的一般,结果我和小阿姨面面相觑,我们都属于那种不愿给人下不来台的人,所以只好忍了,回家再给宝宝消毒一番……

beidam的回复:(写于6/12/20013:37:25PM)

我家以前的保姆也很厉害,那时孩子很小不会说话,但她从未鼓励我孩子抢别人玩具,当别人抢我孩子的玩具时,我家小保姆的嘴是坚决不饶人的,连说带挖苦别人,常常弄得带孩子的大人面红耳赤,将玩具还回。

现在我孩子大了,自己会解决这类问题,当然比小保姆要高,他常常先和有玩具的小孩搭讪套近乎,然后说:“你可以把你的玩具给我玩吗?”要是自己手上有玩具,他就和别的孩子换着玩。我儿子人缘好,我带他出去玩碰到很多次这种事情,他都处理的很好。当然,要是别人抢他的玩具时,他会先说:“抢东西不是孩子!”边说边离那个孩子远一点。有一次,一个很淘的小男孩,抢了他的小火车,他又抢了回来,那个男孩又过来抢,反复几次,我儿子急了,一把将小火车抛进了别人家的小花园,谁都玩不成!我想:教育孩子分享玩具为好,谁先拿到谁先玩,另外也要教会孩子尊重玩具主人的选择!

如阳的回复:(写于6/12/200110:11:41AM)

如果是我,我不会顾及什么情面,既然他大人动了手,顶多让那个孩子玩二分钟,我就会坚决地要回来,管他哭不哭!以后他只要一有行动,就用语言警告她:小孩子抢着玩可以,你大人不要动手!反正她也只是个保姆,怕什么。

在一般情况下,我首先鼓励孩子分享玩具,让给别的孩子玩一下,小的孩子来抢,我是不许阳阳还手对打的,实在不愿意可以跑开,大的孩子抢,我也只防备可能发生的暴力行为,绝不会掺和进去,但我也不能让孩子养成惧怕强暴的心理压力。

家长是孩子的保护神,在孩子完全无力保护自己的时候,家长应该出头为孩子撑起一片天,如果在孩子受到无法反抗的欺侮时,大人“无动于衷”,孩子所感受到的无助和伤心,就不仅仅是失去了一个玩具。

mickeybaby的回复:(写于6/12/200111:54:26AM)

是呀,阳阳妈,我也担心妞妞受到大人的欺负后,心里会留下阴影,而且听奶奶说,第一次妞妞被抢后,哭着自己从那小孩手里夺过来了,那保姆一看,又从妞妞那儿抢走了,这下妞妞只能大哭,我一想到妞妞无助的大哭,那个心疼啊!

所以当我听到这事时,火气大的不行,责怪奶奶为什么不说两句,气头上还说:你平时不是挺厉害吗,这时候为什么不说话?

atree的回复:(写于6/11/20012:59:59PM)

离她远点,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跟这样的大人在一起,会让孩子学会弱肉强食,别让她给孩子带坏了,将来那个孩子也会成为一个小霸王。

mickeybaby的回复:(写于6/11/20013:50:15PM)

没错!那小孩现在很霸道,自己的东西从不让别人玩,还动不动就打人,孩子的父母都是知书达理的人,因为忙,小孩差不多就交给保姆了。

domino的回复:(写于6/11/20014:11:31PM)

鼓励孩子把玩具抢回来。对这种事情不能手软。这是锻炼孩子的机会。

mickeybaby的回复:(写于6/12/20013:15:52PM)

晚上回家我就跟奶奶说这事儿,不仅大人要保护孩子,孩子也得学会自我保护。

shiner的回复:(写于6/12/20019:30:51PM)

无论是孩子要我儿子的玩具,还是保姆或是孩子的家长来要,我都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跟儿子商量一下能不能借给那个孩子玩一会儿,如果他不愿意,我就说:玩具是宝宝的,你有权力支配它,可以自己玩,也可以把它借给你愿意借的小朋友!他听了后往往是说:我不借给他!

帮您克服宝宝胆怯的八大绝招


帮您克服宝宝胆怯的八大绝招

孩子的胆量大小是逐渐形成的,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与家长从小的教育有着密切关系。从家庭教育角度看,有很多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孩子锻炼胆量:

宝宝胆小源于父母四错

一、经常恐吓

有些家长见孩子要哭要闹,或者淘气调皮不听话,就用大灰狼、老虎、狮子等凶猛的野兽进行恐吓,想以此来唬住孩子;有的甚至用魔鬼、妖怪、狐狸精、雷公等迷信物来吓唬;有的家长索性关掉电灯,发出各种怪叫声,造成一种阴森可怕的气氛。

恐吓对制止孩子一时的哭闹,会有一些作用,但它的副作用却是很大的,它会给孩子带来长时间的心理创伤。因为孩子缺乏科学常识,家长随意杜撰出来的那些可怕的东西,会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抹不掉的阴影,以致一到晚上或没有他人时,一想起就害怕。这种孩子不敢接触新奇的事物,不敢去陌生冷僻的地方,心里经常有一种紧张恐怖的感觉,胆量自然很小。

二、动辄训斥

有些家长非常严厉,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孩子稍有差错,或稍有不顺眼之处,动辄大声训斥,严厉批评,甚至采用武力进行惩罚;有些家长对孩子管得很紧很紧,不允许他们有半点自由,一举一动都得经过同意方可。

胆量的形成与孩子从小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有着一定的关系。家长什么事都管得紧紧的,不给孩子一点自由,不准孩子越雷池半步,不准孩子有一点点差错,这等于剥夺了他们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孩子怎么会胆大呢?相对于家长来说,孩子是弱者,你动不动就批评、训斥、惩罚,使得他整天胆战心惊,生怕有错,因而什么事也不敢想、不敢做。即使家长同意,某件事孩子动手做了,心里也担心会不会因出差错而挨骂。因此,对孩子绝不能采取高压政策。家长不要以为自己是孩子的主宰,更不能把孩子当出气筒。宽松平等的良好氛围,民主自由的家庭生活环境,是培养孩子胆量的最好土壤。

三、过分娇惯

因为是独生子女,是小皇帝,父辈、祖辈们都围着他转,娇惯过度,宠爱有加。饭不用他自己盛,生怕烫着;苹果不用他自己削,生怕伤着;路不让他多走,生怕累着;高处不让他去,生怕跌着;学骑自行车,父母双双跟着扶着,生怕摔着……

过分的宠爱,实际上就是不相信孩子的能力,认为孩子是懦弱者。胆量是从实践中锻炼出来的,一次次成功的实践,使他们有了更大的实践的渴望;一次次失败的尝试,使他们对失败和挫折有了心理适应能力,以致不怕失败了。若家长老是怕孩子做不好,不让他做,使他没有实践的机会,孩子的胆子怎么会大起来呢?因此,不能娇惯,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要允许孩子失败,让他们多动手,在反复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胆量。

四、限制交往

有些家长只希望孩子在家看书做作业,不让孩子参与各种交往。家里来了客人,孩子插上几句,家长马上打断:“去去去!小孩子不要多嘴,做功课去。”星期天,同学约孩子一道去郊游,有的家长横加干涉:“有什么好玩的?还不如呆在家里看电视。”有些家长自己串门做客或外出,即使方便,孩子有时间,也懒得带。

胆量的大小,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上。胆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人和事物不了解、不熟悉,不知道对方的底细,把别人估计得过高,以为对方十分严厉或非常难以相处。交际多了,接触广了,对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都有了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在交往中也学会了交际技巧,这样,小胆子就大了。

让孩子胆子大起来的八绝招

总的说来,要帮助孩子克服胆怯行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顺其自然,切勿操之过急

孩子胆怯的不良心理行为是随着年龄增长,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发展而来的,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能克服,一定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耐心引导。

如孩子不敢自己去买东西,家长可先带着孩子一同购物;告诉孩子购物的一般程序,下次再陪孩子去同一家商店,鼓励要买多少等。开始时孩子可能不敢说话,家长可帮他开个头,然后让孩子接着往下说。几次下来,孩子渐渐熟悉了这家商店后,家长就可以在远处看着孩子自己去购买,以后再让孩子单独去其他商店。

2、不要当众指责、羞辱孩子

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压力和挫折感,使他更加胆怯和退缩。当孩子不肯叫人时,不要当着客人的面强迫他叫,也不要说“人都不会叫,是个哑巴”等责骂和羞辱的话,而应当等客人离去后再耐心教育和鼓励孩子。

3、创造条件,扩大孩子的接触范围

家长应有意识地让孩子广泛接触社会,引导孩子与其他人接触,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游戏、购物、接待客人等活动中去。对不敢去找别人玩的孩子,可先带他观看别的小朋友游戏,当他被别人的欢乐情绪感染时,请别的小朋友来邀请他,并鼓励他积极参与。

4、放手磨炼孩子

要敢于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海洋中得到磨炼。有的家长总是把孩子当成小孩子,或怕其经不起摔打,动不动就说:“你不行”,“你还小”。家长的包办代替会养成孩子胆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独立精神和应变能力,一旦离开父母便神色慌张,不知所措。适度的挫折与磨难,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财富。家长千万不要轻易地将之剥夺,而应该放手让孩子自由玩耍。孩子尤其爱玩沙子、玩泥巴,家长应努力不去干涉他怎么玩。

5.树立正面的榜样

经常跟孩子说说英雄故事,或引导孩子看一些反映英雄人物的影视片,给孩子买一些这方面的书刊,让故事中人物的英雄言行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给孩子列举一些他的勇敢行为,如打了没有哭,或仅哭了一小会儿,能大声讲话承认错误等等。

还应注重父亲对男孩性格的影响。父亲多和孩子说笑玩耍,注重多与孩子谈论爸爸,让父亲的形象和行为清晰地保持在孩子的心目中。

6.多鼓励宝宝与他人进行交往

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就引导他尽量习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可以经常带他去串门,或者去公园,但家长要充满爱心,使他有安全感。在生活中,鼓励宝宝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多提供与小朋友交往、玩耍的机会。当宝宝一天天长大,要去面对令他困惑的新情境时,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会让宝宝知道,一切都是有趣的,一切都是友好的,只需要让宝宝拿出更多的好奇和勇气来面对。当宝宝面对生人时,当宝宝主动结识小朋友时,要表扬他、夸奖他,让他感到这是一件快乐的事。胆怯的宝宝一般都不愿意与别人主动交往,

下面这两个技巧可以提供帮助:

从小范围活动开始

邀请一、两个孩子到家里来玩,在自己家里宝宝会感到安全。可以玩有组织的游戏,每个孩子都要轮到。家长要在旁边,不要走远,如果宝宝想靠在家长身上,就让他靠。家长要安排,但不要给他压力。家长也可以利用宝宝的特殊兴趣来鼓励他参与活动,这样可以消除宝宝的紧张不安。如果宝宝对画画有特殊的兴趣,那么家长就可以帮他邀请一些小朋友,在家里或小区的草地上画画,宝宝在这样的小团体里,就能有兴致,而且十分自如地表现自己。久而久之,与人交往的愿望逐渐加强起来。

与小一些的宝宝玩耍

多和比自己孩子年龄小的宝宝一起玩,也是行之有效的良方。这样可以给宝宝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和取得成功的机会,年龄小的孩子也有了“学习的榜样“。家长在此时应多给宝宝创造有利条件,表扬宝宝的每一个微小进步,时间长了,宝宝就会慢慢地解除心理障碍,日渐大胆甚至可能从容不迫地待人处事了。

7.用游戏的方法培养宝宝的表现力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喜欢融入到游戏的情境中。可以用游戏的口吻鼓励宝宝在家里进行各种表演。

首先让宝宝表演给父母看,这样他不会感到羞怯。宝宝表演的节目可以是他喜欢和熟悉的任何题材,如一段儿歌、一首唐诗、一段舞蹈等。父母要加以表扬、鼓励,增加宝宝的自信心。进一步就可以布置“场景“,让宝宝对“观众“进行表演。这些“观众“可以用洋娃娃、小熊、小狗坐在凳子上来代替,让宝宝假想它们是真正的观众,自己正在舞台上单独表演。当然这些观众里面也包括父母。父母尽量要求宝宝认真地表演,以获得“观众“的掌声。每当宝宝表演完毕,父母就代表所有的“观众“给宝宝鼓掌。宝宝可以与这些观众握握手,然后谢礼,闭幕,就象在真正的舞台上一样。父母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得要像真的观众一样。最后,逐渐扩大观众的阵容,让宝宝和其他小朋友轮流表演,时间长了,就会锻炼出宝宝的表现力。表现力强的孩子是培养出来的。

8.正确对待宝宝的退缩行为

当发现宝宝有退缩行为时,不要拿他跟那些善交际的孩子比较,要体谅他的心情;不可由于心急而粗暴对待,这样会使宝宝更加恐惧,更不敢与人接触,尤其不能当着外人说“我这孩子就是胆小“,要积极强化宝宝表现出的闪光点,鼓励宝宝千方百计克服所遇到的困难;但也不能溺爱,以免宝宝从心理上更加依赖父母,而是要以亲切的态度,诱导并鼓励宝宝克服心理上的缺陷,去与周围环境及人接触。拓展宝宝表现力的方法很多,但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会吓着宝宝,使他又重新缩回到“壳“里去。

8大奇招巧妙对付任性宝宝


孩子任性是不懂事的表现。如果家长对孩子爱抚过多,要求过少,甚至有求必应,那么孩子任性往往比较严重,不易纠正。那么,怎样纠正孩子的任性呢?

一、关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反抗期”

在对待孩子任性的问题时,家长充分理解幼儿独立性的发展规律是至关重要的。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3-4岁是人生的第一"反抗期"。此时孩子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听话,经常和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有时好象故意与父母作对,往往到4-5岁时这种情形依然延续,孩子经常表现出不服管教的特性。孩子的这种独立性倾向常常被大人们认为是不听话,实际上这是孩子的"反抗"心理,是独立性个性品质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育现象。此时,若是一味地对孩子横加干涉或者责骂惩罚,孩子可能会变得听话但同时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则受到伤害,独立性的发展更会停滞不前。正确的做法是:关注幼儿的反抗心理,因势利导,对孩子的合理行为与要求,充分鼓励和满足;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也要采用适当方式加以引导,避免强硬手段。

二、沉着冷静地对待孩子的任性行为

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家长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给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是对的。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采取转移、冷处理、适当惩罚等办法把难题巧妙化解。

三、转移

这种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东西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四、冷处理

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大人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暂时离开他。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做出让步。事后,家长可对孩子简单而认真地说明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并对他说"相信你以后会听话的"之类的话来鼓励他。

五、提示在先

掌握了孩子任性的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任性的发作。如孩子上街总是哭闹着让大人抱。可在出去之前就与孩子说好."今天上街不要妈妈抱,你自己走,实在累了,可以休息一会儿再走,不然就不再带你出去了。"

六、激将法

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如果孩子在街上吵着要买雪糕,家长可以说:"你不是说你很坚强的吗?怎么连不吃一块雪糕都受不了。你究竟是真坚强还是假坚强?

七、适当惩罚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饭,家长既不要责骂,也不要威胁,只需饭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来。孩子饿时,告诉他肚子饿是早晨不吃饭的结果,孩子尝到饿的滋味就会按时吃饭了。

八、注意把握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技巧

家长给孩子提出的要求应该让孩子"蹦一蹦能够得着",即应该是孩子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而不是孩子怎么付出努力都达不到的过高要求。提出要求时,要让孩子有信心可以达到,此外,提要求的口吻,应是肯定、亲切的,这样更易于被孩子接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