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做人的最基本的修养,让孩子学会关爱,让孩子学会感恩,这会有利于孩子好品格的形成,使孩子一生受益无穷。那么,感恩节之际,究竟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呢?1.给孩子讲讲自己的艰辛

每一位父母在工作中都很不容易,但父母们却爱给孩子一张笑脸,给孩子一些超脱的环境,怕艰难的现实生活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其实,如果父母们能经常告诉孩子一些自己的苦恼,那么孩子就会在体谅和感恩中渐渐长大。

2.不要为孩子付出太多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保护过多,那么孩子就会渐渐习惯父母的包办代替,就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久而久之,孩子就很难再感谢父母对他们所做的一切了。

3.别把好的都留给孩子

把好的都留给孩子,会让他觉得他吃好东西、拥有好东西是理所应当的,如果孩子习惯了被给予,只知道索取,便很难在以后的生活中考虑别人的感受。一个不懂得关爱别人、关爱父母的人将来很难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4.别让孩子的东西来的太容易

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应先思考一下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则坚决拒绝,并且要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合理,给孩子一些经受挫折的机会。不要孩子想星星就一定给他星星,想月亮就一定给他月亮,应该让孩子自己去争取自己需要的东西。当孩子通过一些努力获得所需的时候,他才会知道在父母的爱和保护下是幸福的。同时,父母也不要预先对孩子承诺太多。有些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食物和衣物,总想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生活中面面俱到,时间长了,孩子会觉得这一切来得都很容易,甚至认为他本来就应该拥有,于是也不懂得珍惜。

5.让孩子知道,你需要他的回报

当宝宝想要帮助你做事情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要再说“你把书读好就行了”。因为父母最大的责任不是让孩子学会读书,而是让他首先学习做人,这是他能好好读书、把书读好的基础。孩子懂得付出、懂得“回报”,他才会懂得珍惜、懂得体谅。

6.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如果想要教给孩子感恩,首先自己就要有感恩的心,对自己的父母孝顺,不满嘴的抱怨,对帮过自己的人充满感激,这样孩子才能愿意接受感恩的教育。如果爸爸妈妈之前做的不到位,那么就在这感恩节之际和孩子一起领略感恩的魅力吧!

相关知识

感恩节 孩子的感恩教育要远离3句话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很高,都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热爱生活的人,可是你知道吗,也许你无意间的几句话,就会让之前的感恩教育全部作废。那么,爸爸妈妈在给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中,要远离哪些言语呢?1.爸爸妈妈这么累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你

除了明白宝贝的需要外,还要让他了解,父母并没有想要在将来向宝贝索取回报。父母常常会在宝贝面前说:“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啊!”

表面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化父母付出得多,其实恰恰相反,这给宝贝造成了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这样,宝贝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自愿,而是一种偿还负债的心态。

2.我在你身上花了那么多钱,都白费了!

父母总认为自己所付出的,是宝贝愿意接受的,其实并不是这样。有时候,父母所付出的不一定是宝贝需要的,甚至是宝贝厌恶的。一旦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应,父母就会表现出失望:“我们为他付出了那么多,宝贝却不领情!”

值得思考的是,父母在为宝贝付出的过程中是否征求了宝贝的意见?“我要给他什么,怎么给”,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宝贝才会体会到父母是在用心为他考虑。父母要知道他的需要,并尊重他的需要,从这一点上看,宝贝与父母应该是朋友关系。

3.宝贝你累了吗?渴了吗?饿了吗?

生活中,经常看到父母给宝贝无微不至的关怀,而按照常理,现在接受关心的一方应该懂得珍惜。但有时候,父母在宝贝还没有提出要求前,就为他考虑得十分周全,宝贝从来没有缺少过什么,也就不知道“有”与“没有”的区别。殊不知得到太容易,往往不会珍惜。

因此,父母可以做的是,在必要的时候让宝贝受一些“苦”,这个苦就是别总是太急着满足宝贝。只有当他有需要的时候才给,这样宝贝才知道需求的满足来之不宜,才懂得珍惜。

讲礼貌说谢谢让宝宝学会感恩


经常坐公交车的人不时会见到这一幕:你把座位让给了需要帮助的人,那人对你瞧也不瞧一眼,就一屁股坐下来,有时候那动作大得把你挤到了一边,好像你让给他是理所当然,他坐下来是理所应当。请问下次你又遇见了他,你还会心甘情愿让座位给他吗?即使不得已让了,恐怕你也会腹诽几句。

一句谢谢,一个友好的微笑或者一个感恩的眼神,会让人心里感到温暖,让人觉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

广场上,一家公司在做促销活动,免费赠送的气球吸引着不少孩子。“奶奶……”一个5岁左右的男孩拉拉奶奶的衣角,眼睛瞄向了气球。“好。奶奶给你要一个。”男孩心满意足地拿着气球到树荫下玩去了。另一个两岁多的男孩追着他看,尖叫声、欢笑声洒落一地。

气球爆炸了,两个孩子很沮丧。“奶奶……”大点的男孩喊。小男孩的妈妈看看烈日下的促销帐篷,对孩子说:“要是还想玩,你去给阿姨要一个吧。”小男孩蹦蹦跳跳着去了,气球在一个小塑料棒上插着,不小心就会掉下来。孩子一边小心翼翼地举着,一边开开心心地笑着。

妈妈一边擦着孩子额角的汗,一边问:“你对阿姨说谢谢了吗?”

“谢谢!”孩子冲着远处喊。

“距离太远了,阿姨听不见啊!”

孩子又小心翼翼地举着气球走过去,去为了向阿姨说一声谢谢。

不多久,这个气球又爆了。小男孩看了妈妈一眼,又看看远处的促销帐篷,撒腿跑开了,当他又举着气球回来时,很有成就感:“妈妈,这次我对阿姨说谢谢了。”

“这就对了。别人给了你东西或者给了你帮助,要说声谢谢!你要记着啊!以后不要再让妈妈提醒你好不好?”

“好!”孩子回答。

虽然我们知道,下一次孩子还会忘记,还需要妈妈提醒,但是我们也知道,孩子再长大一点,一定会记得主动对别人说一句谢谢,会懂得关心他人、体贴他人。学会感恩、学会报答,也就不是一个自私的、只会为自己考虑的人。

请别忘记对那些给予我们帮助和温暖的人发自内心深处地说一声:谢谢!

宝宝礼貌教育之父母守则

1.要求宝宝做到的事情,父母一定提前做到,并给孩子一个好的“模板”。

2.学习讲礼貌也是个反复实践的过程,父母应多给宝宝创造练习的机会。

3.有的宝宝个性比较强或相对内向,不愿意和人打招呼,如果父母强迫孩子,很可能适得其反;不如暂时放弃,并以自己的言行给宝宝做个表率。因为,父母做的比说的更能使宝宝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让孩子懂得感恩很重要


教育小孩子不仅仅要注重其智力方面,更要从多个方面来抓起,据相关的调查得知,目前许多的小孩子都缺乏感恩的心,那么是什么造就了孩子这一方面的缺乏呢?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下吧!

感恩是一个极高的意识形态,它不同于回报。回报是因为你爱我,所以我也爱你,是交换式的给予。可感恩不同,处在感恩中的人会感激世界,感激生命,这样的心态建立在成熟的生命状态之上。

想让孩子拥有感恩的生命状态,需要让这个生命从0岁起,向着这个方向成长,其过程是非常漫长的。所以,家长割伤了手,孩子看似漠不关心,并不代表孩子有什么问题,而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没有让他懂得关爱,因此孩子不具备关爱父母的状态。

从成人身上,能探究到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我们发现,越成熟的成人,越懂得感恩,懂得爱别人,而越不成熟的成人,越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生命能否走向成熟,走向爱和感恩,和他小时候是否得到爱有很大的关系。正常的孩子在小时候都不会主动照顾妈妈,这里我们要把照顾、讨好和爱区分开,讨好是为了改变生存状态。一次一个孩子在飞机上尿了裤子,下飞机后被妈妈发现了,结果被数落了一路。那个孩子极力想方设法地讨好妈妈,这是一种被掌控的心态,而不是爱。如果孩子习惯于讨好父母,那么内疚感会一直陪伴着他长大。早教网

于爱来说,人的生命阶段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0到6岁,儿童将双臂打开,毫无保留地向妈妈索要爱。这个阶段不能奢求孩子去爱你,除非你给他的爱质量很高,他会模仿你的模式去回馈别人。比如在幼儿园,孩子一哭老师便抚摸着他的后背说:“会好的,会好的,老师爱你。”孩子浸泡在老师爱的模式中,于是他也学会了爱别人,这就是模仿之爱。如果孩子不懂得用爱的模式去对待别人,那一定是孩子没从成人那儿学习到。

第二个阶段从7岁开始,儿童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爱,需要成长,必须把全部的激情和精力用于自我的成长中。如果孩子能按照正常的轨迹成长,7岁实际上是一个由内往外发展的年龄开端。在这个阶段中,孩子发现跟别人的关系并不仅仅是“我需要爱”,而是爱的流动——我爱你,你爱我,我能与你有情感的流动,这需要六年的时间。在这六年里,孩子会特别在意和父母的关系,大量地需要父母的关心。以这样的模式度过六年后,孩子开始把注意力从父母那里转移开,从自我和与父母的关系中走出来,开始关注父母,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开始实施爱。

从13岁到20岁,爱的实施像桥梁一样,让孩子走向社会。这个阶段孩子会爱很多人,上电梯主动开门,父母难过时会抚慰父母,体现出爱的高尚品质。小时候没有受到压抑,得到爱的孩子,在青春期不会破坏性地逆反,而是懂得体贴关怀父母了。

因此,儿童早期对爱的索取,是为了爱的流动,为了通过爱与人连结,这不是教育,不是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而是生命能量的连结。一旦连结后,爱就像空气一样在人与人之间流动起来。孩子年幼时与妈妈的关系就是情感能量的流动,流动实际上是走向了生命深处,领会彼此是相爱的。连结之中,爱形成了场域,将孩子包裹其中,感受爱。

连结是生命获取爱的本质方式,但当今有两个普遍的现象,一是有成人在的场合,孩子总不自在,习惯避开成人,这种普遍性说明在孩子眼里成人不友善。第二个现象是,孩子不跟人连结,不习惯跟人对视,而儿童天然就有跟人连结的本能,需要用眼睛看着别人,让爱在眼睛之间传递。这说明,孩子没有从跟成人的连结中获得爱,反而因为受到伤害而不再和人连结。这两个现象都指向爱的教育的缺失。早期教育

爱的教育表现在点点滴滴。首先,我们不能按照大人的要求来要求儿童,必须了解儿童,了解儿童在每个阶段爱的成长方式,这样才知道孩子的做法是合理的,而不再对孩子不耐烦,指责孩子。儿童和成人是两极,小朋友玩捉迷藏,每次都藏在门背后,让你反复地在同一个地方找到他,每一次被找到都会快乐地大笑。儿童热爱这个游戏,因为他还不知道妈妈就在门外面,要通过反复地确定,确定妈妈在那里,妈妈的爱也永恒地存在着,这是成长必需的东西。儿童在生命的头七年主要发展情绪和感觉,父母要倾听孩子的情绪,调节孩子的情绪,当孩子的情绪到来时,不能用思维告诉他怎么做,而要在爱中让孩子的情绪流淌起来。获得爱的孩子没有逆反心理,自然就会关心别人,因为他的生活环境告诉他,什么是爱,什么是爱别人。这就是孩子从爱中获得的,无爱的教育无法让孩子抵达这样的状态,而这样的孩子才有可能做到感恩。

本网站小编总结:家长不小心割伤了手,孩子却表现的漠不关心,孩子们不懂得感恩,让家长们感到很心寒,其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父母们从小教育孩子都只是付出爱,而不懂得向孩子索取爱,久而久之就很容易使孩子养成漠然的秉性!

宝宝性别究竟如何决定?


人类繁衍的过程是一个神奇而充满奇迹的过程。生男生女到底有什么决定,那么多的传说,由男性染色体决定,是科学的吗?早餐、温度、职业都会对胎儿性别产生影响,它们是迷信吗?

宝宝的性别如何决定?

生男生女并非由女方决定的,而主要由男方的性染色体决定。性染色体,顾名思义是决定性别的染色体。人类的生殖细胞中,有23对即46条染色体,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1对为性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基因型可用46,XX表示;男性的性染色为XY,基因型为46,XY。生殖细胞要经过两次减数分裂,23对染色体变成23条,卵子所含性染色体只有X一种,而精子可分别含X或Y性染色体。

当精子与卵子结合后,受精卵的染色体又恢复成23对。若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受精卵为XX型,发育为女胎;若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受精卵为XY型,发育成男胎。所以,生男生女取决于参加受精的究竟是X精子,还是Y精子。而精子与卵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样才能维持人类两性比例的大体平衡,这也是一种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这个平衡决不容破坏,否则,必然造成不堪设想的社会问题。

早餐与宝宝性别

英国有一项关于女性在怀孕所吃食物的调查研究,调查发现早餐吃燕麦和含钾质的食物,并且每天吸收卡路里相对较多的女性怀上男孩的比率较高,而不吃早餐并且吸收较少卡路里的女性怀上女孩的比率较低。虽然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是在其他动物身上的试验都证明了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温度与宝宝性别

分析显示,受精卵结合前一个月的环境温度,也就是男生与女生在性行为发生前的一个月所处环境的温度,是影响宝宝性别的重要因素。高温环境容易创造男宝宝,低温环境容易创造女宝宝温度之所以会影响宝宝性别,研究人员的假设是:高温会影响精子的X染色体,让女宝宝不容易出生;低温会影响精子的Y染色体,让男宝宝不容易出生。

职业与胎儿性别

研究人员称,孩子的性别可能受你所从事的工作影响。以护理或教学为职业的人更有可能生女儿,而从事会计或工程等职业的人生男孩的几率大得多。该研究结果公布在伦敦经济学院的一份报告中,这可能有助于夫妇们预测将来孩子的性别。此项研究还有可能进一步强化两性间的职业分工。研究人员是在对来自各行各业的3000名志愿者的事业和家庭进行研究后得出上述结论的。

有关选择宝宝性别的各种说法

网上和坊间都流传很多关于提高怀男孩或女孩几率的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选择最接近排卵的时间进行性生活更容易生男宝宝,据排卵时间越长,生女孩的几率越大。

这是因为决定男孩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相对要脆弱,而且Y染色体比X染色体游得更快,所以如果男方射精的时间越靠近排卵的时间的话,Y染色体就更容易接近卵细胞。

改变阴道的酸碱性环境。有人说如果阴道中酸性较强的话更适合含X染色体的精子,而碱性较强的话则更适合Y染色体的精子。

在性生活的过程中采取不同的体位。例如,常见的传统体位可能更容易怀上女孩,而后进式则更容易怀上男孩。

以上的方法都没有经过科学研究证实,但选择性生活的时间相对比较有说服力,由于Y染色体游得相对比较快,所以如果能够在刚好排卵的时刻进行性生活的话,生男孩的几率会大一点,但只是很微小的一点。而且实际上也很难准确地测试排卵的时间,没有先进的测试工具的话,生男孩和女孩的几率还是一样没有改变的。其实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是你的心肝宝贝,何不怀着等待的心情让整个怀孕过程带给你更多的惊喜呢?

希望生男孩:男性应以酸性食物为主

希望生女孩:女性应以酸性食物为主

酸性食物

奶、蛋、鱼、肉类(如:牛肉、鸡肉、猪肉、鱼肉)

酸味水果(如:番茄、橘子、草莓、葡萄、凤梨、苹果)

碱性食物

豆类(如:青豆、大豆、红豆、豆腐)

青菜、莴苣、马铃薯、竹笋、洋葱、香菇、花菜、海带

水果(香蕉、西瓜、枇杷)

麦粉制品、牛奶、茶

相关推荐